山丹县2012年春油菜高产创建实施方案.doc_第1页
山丹县2012年春油菜高产创建实施方案.doc_第2页
山丹县2012年春油菜高产创建实施方案.doc_第3页
山丹县2012年春油菜高产创建实施方案.doc_第4页
山丹县2012年春油菜高产创建实施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xx县春油菜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单位(盖章): 负责人电话: 联系人电话: 通讯地址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省级主管部门(盖章):xx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负责人电话: 联系人电话: 通讯地址邮编:xx市嘉峪关西路708号/730020 填制日期: 2011-12-25 xx农牧厅一、项目实施背景xx县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段,由于气候温凉湿润,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灌溉便利,大气、水资源、土壤无污染等自然特点,利于油菜粗脂肪的形成、积累和千粒重、含油率的提高,是种植双低杂交油菜的理想区域。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左右,产量1600万公斤左右。油菜生产已成为全县主要经济作物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多年来已初步形成了以油菜籽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格局。县域内具有规模的油菜籽加工企业12家,小型的榨油作坊60多家。丹马油脂公司凭借区位优势成为我省最大的菜籽油加工企业之一,所产的丹马牌菜籽油在本省乃至省外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信誉,成为广大消费者认知的品牌。(一)xx县油菜生产及科技推广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国家和省上关于加快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精神,把优质双低油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要途径和平台来抓,着力提升优质双低油菜产业水平和规模。按照“做优基地、做强企业、做亮品牌”的发展思路,采取政府引导、农户参与、科技支撑、龙头带动的组织形式推动油菜产业发展,全县基本形成了区位优势显著、市场优势突出、竞争优势强劲、发展潜力巨大的优质双低油菜产业。为加快优质油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及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我县积极与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并依托国家重点油料项目,推进油菜产业提升质量和效益。(二)xx县油菜高产创建的优势1、自然环境优势xx县耕作区海拔15002700米,属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95-350毫米,蒸发量1700毫米左右,年均日照时数28022993小时,无霜期138-151天,具有日照时间长、光照强、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并且多属二阴山滩旱地,土地利用面积大,发展油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2、政策优势甘肃省种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油菜以发展“双低杂交”油菜为重点,大力推进集中连片规范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同时搞好专收、专储、专加工,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油菜重点建设陇东(包括天水)、河西祁连沿山冷凉区和临夏甘南高寒阴湿区三个油菜优势区。xx县是甘肃省重要的食用商品油料生产县之一,被列为河西沿山冷凉灌区主要生产基地县。从2010年起,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改善油料品质、优化品种布局、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等为重点,大力开展油菜高产创建活动,集中展示优质高产新品种和节本增效栽培新技术,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的覆盖率和到位率,做到以点带面,促进全县油料生产发展。这些政策无疑为油菜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3、人才及技术优势xx县农技中心现有技术干部23名,其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15名,初级职称6名,对技术干部实行聘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下设区域农技站5个,乡镇农技站3个,拥有技术干部6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40人。近年来,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县农业项目12项次,取得科研成果8项,专利1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5项,荣誉奖10多项。xx县种植油菜历史悠久,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技术人员先后推广了“三三”和“对半”轮作技术,条播技术,平衡施肥技术,叶面喷施硼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为xx县油菜的大面积种植提供了人才、技术支撑。4、技术合作优势在发展优质双低杂交油菜产业中,xx县注重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张掖市农科院、湖南省农科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等多家科研单位、院校建立技术合作关系,20余名高级工程人员、教授应邀来xx县帮助指导优质双低油菜重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应用专利技术6项,共实施院地院企科技合作项目8项,引进先进实用技术26项,引进、培养各类急缺人才33人,开发新产品12个。5、加工企业优势全县有规模较大的油料加工企业12家、油脂化工企业3家、饲料加工厂5家。其中,丹马油脂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生产“丹马”牌、“xx军马场”系列菜籽油3万吨。军马二场榨油厂2.4万吨毛油生产线、军马三场榨油厂、xx县兰清榨油厂、xx县新鸿基粮油公司、永新粮油加工厂、霍城镇东关榨油厂、大马营乡花寨榨油厂等都具一定规模;油脂化工企业有白山油脂化工厂、云路化工厂、龙首化工厂;饲料加工厂有xx县饲料厂、新丹饲料厂等。通过龙头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优质双低杂交油菜产业已具备明显区域特色优势和经济优势。综上所述,在xx县实施优质双低杂交油菜高产创建项目,自然资源、环境条件、人才技术力量、基础设施、服务网络等条件都能满足项目要求,产品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产业链条的拉伸作用明显,能为全县油料产业发展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项目实施目标与考核指标(一)项目实施目标1、主导品种:华协1号、青杂5号。2、主推技术:重点推广优质高产品种、药剂拌种、适期精量播种、合理轮作、叶面喷肥、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条播、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期收获等综合丰产栽培技术。3、技术指标:双低杂交优质品种应用率达到100,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达到100%,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区机播面积达到100%,科学施肥面积达到90%以上,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率达到100%。4、面积指标:围绕李桥乡东沟村建立3个百亩核心攻关田,2个千亩示范片,辐射带动李桥乡西沟、周庄、上寨、下寨等村形成一个超过万亩的高产创建示范片。5、产量指标:万亩连片示范区平均亩产达200公斤以上;千亩连片示范区和百亩高产核心攻关田平均亩产达220公斤以上;带动全县油菜总产较前三年平均增长5%以上,辐射带动全县油菜均衡增产。三、项目内容与技术路线(一)项目实施地点及条件该项目计划在李桥乡的西沟、周庄、上寨、下寨等5个村实施。项目区位于xx县境内南部,距县城35公里。辖10个村、68个社、2795户、10519人、海拔21002500米,总面积2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9万亩,地处山区,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干旱缺水,属沿山冷凉灌区。油菜常年播种面积2万亩左右,是我县主要的油料种植乡镇。(二)项目实施关键技术与技术路线1、选用优良品种。重点推广华协1号、青杂5号等双低杂交油菜品种。2、推广精量播种和适时播种技术。视天气情况在4月中下旬播种,播深23cm。合理密植,推广精量和半精量播种技术,亩播量0.40.5公斤,亩保苗4万株左右,为节本增效提高产量奠定基础。3、推广机械条播技术。在油菜种植区,改变传统的撒播方式,广泛采用畜引机播或机引机播,做到下种量均匀,深浅一致。4、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按照“增施农肥、氮磷配合、补施硼肥、微肥”的原则,在施足农家肥的基础上,以油菜专用配方肥为载体,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般亩施纯 n12-15 公斤,p2o58-12公斤,n:p 控制在 1:0.7到 1:1为宜。为了防止后期花而不实,在施肥量分配上按照重施底肥,巧施追肥, 叶面补肥的科学施肥方法。具体将农肥、磷肥一次性做底施, 将氮肥的三分之二做底肥三分之一于抽苔期追施,从而达到均衡供给营养,促进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形成。5、播前土壤处理。防除杂草播种前结合耕地施肥亩用氟乐灵乳油150克,或仲丁灵乳油、燕麦畏乳油150克均匀喷施于地表,然后耙耱,一周后播种,可有效防除野燕麦和其它杂草的危害。 6、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油菜田病虫害主要有油菜菌核病、菜蚜、小菜蛾等。菌核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菜蚜、小菜蛾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特别是中后期油菜蚜虫及菜青虫危害严重时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0%的溴灭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两种药剂交替使用,每隔7天防治1次,连防2-3次。7、推广药剂拌种技术。播前亩用150克辛硫磷拌种,拌种后晾干种子进行播种,可有效的预防地下害虫和跳甲对幼苗的危害。8 、推广叶面施肥技术。在油菜抽苔期、现蕾期、开花初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硼镁锌肥3次左右,可防止油菜“花而不实”的现象,促进角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技术路线:地块选择 -整地-土壤处理-种子准备-配方施肥-精量播种-间苗定苗-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灌水追肥-适时收获-脱粒入库。(三)项目工作主要内容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为了靠实责任,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切实保障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把先进适用、成熟配套的油菜综合增产新技术推广应用到千家万户,达到油料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一是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委员会主任任副组长,财政、发改、科技、农技等部门负责人以及项目区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为成员的行政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高产创建活动协调、统筹安排、监督检查、资金管理、督促执行及制定高产创建活动管理办法等工作。二是成立油菜高产创建技术指导小组,以县农技中心为主,抽调农业系统和乡镇农技站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干部组成专家组,实行首席专家制。专家组组长由农技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担任,并任首席专家。专家组主要负责制定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目标管理制度,根据产量指标编写高产创建技术规程和培训计划,抓好技术培训、栽培措施和试验示范的落实,以及数据、资料的统计整理和项目报告的撰写等工作。并选聘10名专业技术干部作为技术指导员,组成高产创建活动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各项集成技术的试验示范和主推技术的落实到户,负责示范户的技术培训和田间技术指导,以及数据、资料的整理和项目报告的撰写等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2、强化示范带动,提高科技入户率。依托“张掖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结合高产创建项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增强实施效果。利用广播电视、现场会、专栏墙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形式开展宣传,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等形式对镇村干部、蹲点人员、科技示范户、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区群众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选聘的技术指导员,每人在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选择20名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并建立挡案、登记造册。每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10户农户,全县辐射带动200户。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针对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每个技术指导员至少开展技术培训2次以上、技术指导4次以上,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区农户每户至少有1人接受过1次正规的技术培训。示范区实行工作统一部署、良种统一供应、技术统一培训、病虫统一防治,全力打造大样板、大现场,提升示范功能。辐射区实行宣传发动到位、技术培训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竭力保证入户到田,扩大辐射带动范围,建立万亩高产示范片、千亩标准化高产展示方、百亩核心攻关田,确保高产创建活动各项指标和措施的全面完成。3、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规程组织专家按照标准格式要求,编写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高产创建技术规程,编印技术手册1万本。4、示范优良品种重点是加快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筛选出1-2个符合当地特点的优质高产主栽品种和配套的栽培技术,引进4-5个油菜新品种开展品比试验。大面积示范推广以华协1号、青杂5号为主。同时,加强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品种的提纯复壮和更新换代步伐,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5、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抓好油菜菌核病和菜青虫的监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工作。建立油菜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和应急防治体系,做到准确预报、专业防治、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统防统治、群防群控,做到全生育期综合防控,做到生态高效防控,从根本上减轻病虫害的威胁。6、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重点推广油菜精量播种、机播机收等机械化耕作技术,提高机械化作业应用水平。示范区高产核心攻关田采取统一品种、统一药剂拌种,统一整地,统一播期播量,统一机播,统一开展田间管理。7、开展试验研究探索性地开展油菜新品种引进试验、品种密度试验、科学施肥试验和病虫害防治试验、油菜不同栽培模式试验、高海拔区不同作物效益比较试验,补充完善我县油菜优质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我县油菜栽培技术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四)项目实施计划进度2011年12月2012年1月,宣传动员,确立重点实施区域,组织编写实施方案和高产创建操作技术规程。 2012年3-4月,结合春耕生产进行宣传培训,落实油菜高产创建地块和技术,分析化验土样,制定施肥建议卡,下发实施区农户。2012年4-5月深入油菜高产示范区现场指导种植,落实试验示范。2012年6月,进行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配合省督查组检查指导我县任务落实情况。2012年7-8月,加强田间管理,进行叶面喷施硼肥2012年9月,进行自我预测产评估,并配合省高产创建活动专家组对油菜高产创建活动进行实地测产验收。2012年10月,对今年油菜高产创建活动工作进行回顾和自我评估,分析影响因素,弥补不足,总结成功经验,及时上报总结材料。2012年11月,配合省上高产创建活动专家组对今年我县油菜高产创建进行考核评价。2012年12月,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今年高产创建活动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经验,对创建活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安排部署明年的高产创建工作。四、项目单位情况xx县农技中心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xx县农业委员会管理,下设农技、植保、土肥3个股。现有技术干部23名,其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15名,初级职称6名,对技术干部实行聘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下设区域农技站5个,乡镇农技站3个,拥有技术干部6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40人。建成了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病虫监测室、土壤化验室、科技培训室、网络信息室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室,还成立了植保专业服务队,拥有各类机械及化验、检测设备4500台件。在管理上农技中心实行了领导、站室、职工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领导包乡挂项,干部职工包村驻点工作制。每年各业务站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和主管局要求,提出第二年工作目标,在领导班子会上讨论确定后进行量化,并按考核办法签订目标责任,把工作量和经费核定后打包交给各站领办,从而有力的调动了各站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项目资金使用无不良记录。多年来,县农技中心认真执行项目财务管理制度,按有关规定对项目经费设立专户、专项列支,确保专款专用,发挥资金最大效益。由于项目资金使用得当,无财政部门及审计机关处理处罚决定、行业通报批评、媒体曝光等不良记录。 五、项目单位分工与人员保障(一)项目单位与分工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