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村改造村民安置用房项目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1页
旧村改造村民安置用房项目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2页
旧村改造村民安置用房项目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3页
旧村改造村民安置用房项目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4页
旧村改造村民安置用房项目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项目名称:xx村旧村改造村民安置用房项目编制单位:xx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设部工程设计证书等级:甲级证书编号:设计阶段:初步设计合同号:二零一零年十一月目 录第一部分 建筑效果图1 总平面图2 效果图一3 效果图二4 效果图三5 各分析图第二部分 立项批文、宗地图、地块规划设计条件控制文件、规划意见回复、环评报告批复、规划局审批的规划方案总平面图、规划设计方案审查纪要及交通分析会议纪要等见附页第三部分 设计说明书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说明第三章 建筑设计说明第四章 结构设计说明第五章 给排水设计说明第六章 电气设计说明第七章 弱电设计说明第八章 暖通设计说明第九章 消防设计专篇第十章 节能设计专篇第十一章 人防设计专篇第四部分 设计图纸1 建筑总平面图2 建筑 图纸3 结构 图纸4 给排水 图纸5 电气 图纸6 暖通 图纸xx村旧村改造村民安置用房项目初步设计说明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38);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7);3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6-2006);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版);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7国家、省市相关的法令、法规;8xx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9xx市规划局海曙分局提供的红线图、规划条件控制文本及实测地形图(见附页)。10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以及技术要求资料。二、工程设计规模、项目及设计范围1规模及项目组成:xx村旧村改造村民安置用房项目,共计住宅833户,总建筑面积为121020 。(地下室部分包括地下汽车库、设备用房、非机动车库等)。2建筑部分项目(1)高层住宅(2)地下室:地下汽车库、地下自行车库、水泵房等专业设备用房等。(3)裙房:商铺、物业管理用房、物业经营用房、社区用房等。(4)底层:非机动车库、电信房、网络房、消防控制室等。(5)其他小区配套设施用房及对外公厕。3设计范围(1)各建筑部分项目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空调与通风设计。(2)总平面的道路、广场、坡道、台阶等。三、设计指导思想1、全面贯彻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令,严格执行各项有关设计规范和规程,在尽量满足建设单位要求的同时,结合地块的自然景观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精心设计,严把质量关,力求使本工程在节约造价的前提下,达到环境美、质量优、水平高的要求。2、设计中尽量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做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3、注重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力求为居民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4、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积极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活动提供条件,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四、概况工程名称:xx村旧村改造村民安置用房项目工程地点:xx路以南与丽园北路以西用地性质:二类居住用地用地面积:约40700平方米五、主要经济技术指标a)总用地面积:约40700b) 总建筑面积:121020 其中:容积率面积:81305住宅面积: 78646物业管理:245物业经营:655社区用房:510商业网点面积:656配电、环网面积:482公共厕所:85门卫:25底层非机动车库:5267(不计入容积率)c)地下建筑面积:34449 d)容积率:2.0e)建筑密度:19.6%f)绿地率:30.0%g)总户数:833户h)机动车停车位:713辆, 其中:地上停车数:37辆; 地下停车数:676辆六、建筑面积计算表 面积单位:平米楼号底层车棚商业网点住宅物业物业配电社区用房地上总计管理经营面积1#1416441428701170112#515484591126557755773#5304884488454144#474479715713630512055945#2273496349637236#387391588400343907#2632262180295273730008#2834541454148249#37438153815418910#26439181854103436711#23538993899413412#52753955395592213#52753955395592214#44678507850829615#24740814081432816#483911291129595公变176176176门卫2525公厕8585小计5267656786462456554825108130586571地下室34449合计121020机动车停车详表建筑面积(平方)计量单位机动车停车指标机动车停车数量非机动车停车指标非机动车停车数量住宅78646车位/100平方0.8 628 2.0 每户一个车棚(3.5)商业、物业、管理、社区等2200车位/100平方1 222.5 55 合计650 55 设计713 55 套型统计详表楼号 套型60平70平80平90平100平110平120平总计套数(套)1#80802#60603#72724#70705#30306#39397#32328#30309#20204010#585811#16163212#606013#606014#686815#17173416#6868小计2321401405911410147833比例(%)27.8516.8116.817.0813.6912.125.64100.00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说明一、场地及项目概况本工程位于海曙xx路以南、丽园北路以西,地块西面沿河,南面为规划道路。该区域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地理位置优越,有着广阔的升值空间。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控制高度:80米。二、规划设计理念总体规划力求体现“绿网、绿轴”生态城市模式的建立。人、城市、自然和谐共生,突破孤立、内向、低效的传统居住模式,建立联系、开放、高效的新型居住社区,将传统的较为封闭的集中绿化转化为相互关联的中心绿带,将一定的绿化面积最大限度的展开,延长景观接触面,提高绿地的可达性。居住区设计中体现超前性的设计思想,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环境为先,珍惜资源、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满足人们对居住、休闲、运动、文化、景观、交往的需求。通过对区域环境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将住宅与小区景观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居民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典雅的居住场所。整个空间设计提供了从尺度恢宏的线形绿轴景观到宅前屋后街坊式小尺度交往空间;线性的中心绿化带与直线性的建筑结合,人工与自然结合,形成不同的空间组合,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把建筑群的空间关系作为设计的重点,结合安置小区其自身特点营造出一个适合本地块条件,同时满足安置居民生理及心理双重要求的安置小区,为城市提供一个与城市未来发展和谐共生的居住区。力图创造一个“以人为本,局部人车分流,亲切、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通过绿网与城市结构的有机关联,使居住社区作为城市单位,与城市整体结构联系更加有机统一。考虑到西面地块人车流将来需要通过本地块进入,设计了一条12米宽公共通道。三、总体布局特点本地块规划设计中,考虑到容积率及安置户数的要求,住宅以911层的小高层及1517层的高层为主。整体布局的时候保证小区空间品质的均质性,东西方向利用公共通道设置一条景观带,和景观结合起来,丰富了环境,也使内部建筑空间更加多彩。两边设置两条小高层。整个小区设计点式、板式相结合,前后楼之间间距大,景观和视觉空间都比较宜人。为了增加容积率,地块西北沿河及北面沿xx路设置为6幢1517层住宅。整个规划就是想营造一个空间上大气而又整洁的现代化住宅区。一、公共通道自然将小区分成两个组团,北边组团环形主轴贯穿,南边组团自成体系,横向次轴形成绿网设计中公共通道(12米宽)是个障碍,使地块分成南北两块,北部偏大,南面偏小,设计中自然考虑两个组团,公共通道是本地块及西面地块的主要出入口,南面设计一次要出入口(9米),建筑均匀布置,高低错落,北边组团环形主轴(7米车道)贯穿,南边组团自成体系,建筑间距较大形成横向次轴绿网,结合沿河20米、沿xx路25米的绿化带统一形成绿化系统,规模较大,为住户创造优美的绿化环境。组团是社区的细胞,理想的组团必须具有鲜明的共同特征,共同的特征易于形成整个小区的建筑文化,使居民能够产生对整个居住区的归属感,组团采用共同的,具有围合感的布局形态,设计细节与材料相同的建筑单体,力求达到大同小异,神同形异的效果。其间赋予有历史传统、文化色彩的小品、凉亭、柱廊、路灯、小型文化广场等。为整个住宅小区的居民提供了“足不出区”的良好休闲场所。 组团内部由南至北展开核心绿轴,使小区内部住户能够实现住宅用户“均好性”。由于地块建筑为安置房,相互之间较为密切,因此,较之普通商品房小区更有必要为其居民提供一定的交往与休闲空间。绿化中设置步行空间,居民可以更加自由、轻松的在里面活动,而且带来了各建筑之间的有效连接和风景的最大化,从规划阶段就实现了居住在风景中的生活理念。在地块西北、北侧布置6栋1517层高层住宅,其南侧皆为911层高层住宅,使整个地块在规划上在最北端有一高度的依靠,符合居民“背靠大山”这一传统置宅的理念。地块沿城市道路布置底层沿街商铺,既增加居民生活的便利,又带动了地块的商业价值。住宅高度由南至北依次抬高,使由南入口进入小区后,每栋楼都形成良好的背景视觉形象。居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居民,他们在平时主要的休闲交友场所是街道,并且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小区中的休闲活动设施较之普通的商品房住宅小区更有必要。“绿轴”所形成的空间,其功能作用随之突现,居民可以更加自由、轻松、地在里面活动。中心绿带可以考虑种植经济作物和观赏果林,不仅满足视觉效果,也可满足村民的生活习惯,还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从而使“绿网”空间更加富有人情味,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在住宅区域中心布置了小区的社区用房,既使住宅中心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建筑单体形象,又保证了住户的使用。二、一条主路串通内外住宅区由一条7m宽的环行车道连接东、南两个入口,并基本实现“人车分流”,尽量将车行道路在用地外围设置,并将车位设置在外环道路外侧,停车行车少进入组团内部,并且在靠近小区出入口的位置分别布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尽量安排在接近小区出入口部位,使进入地下车库的车辆能快捷地到达目的地,减少对住宅小区的影响。主入口设计在东侧道路上,靠近公交站台,满足居民的大批量交通流量,符合城市人流方向,保证工程实施的现实性。三、均好性的充分体现均好性是本规划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它是指必须一视同仁地把所有住宅楼布置在具有最好朝向和最佳景向的位置上,追求空间的“匀质”。本设计的“绿网”骨架充分体现了均好性,使每栋住宅旁均有优美的绿化景观,此景观还把所有的住宅串联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四、交通组织与设计1、整个住宅小区共设有两个出入口,主要出入口设置在场地东侧,次要出入口设置在场地的南侧。场地内道路等级分明、清晰。主要分为:公共通道12米、小区主干道宽7米和宅前道路宽2.5米。把人流按由多至少的方向逐步分散。小区环形主干道力求简洁、明快,方便住区使用。宅前道路普遍设置于北向,方便居民入户。2、整个住宅小区的主道路兼作消防车道,形成环状与放射状相结合的消防车道系统。3、整个住宅小区的机动车停放位置由地面车位和地下车库两部分组成。地下车库的出入口位于小区主道路上,并尽可能靠近小区的对外出入口,以便使车辆能快捷地进出车库,减少对小区内部的干扰和影响。车库设有多部直通室外地面的楼梯,以便使居民能快速地到达或离开地下车库。地面上分散设置少量停车位,主要解决临时停车,对小区内部环境干扰少,使用方便。4、整个住宅小区的自行车停放位置均设于各住宅楼的地下夹层及地下层,满足居民停车需要。 5、居民通过室外台阶和无障碍设计的坡道可方便进入住宅楼内。6.总停车数量720辆,地下车库停车682辆,地面停车38辆(商业、物业等停车按照1辆/百平米配置设计为22辆)。五、节约能源措施1、朝南的房间,冬季可以获得较多的日照,夏季可以减少阳光的照射。xx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南偏东30度至南偏西15度,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朝南或南偏东的房间通风最好。本方案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这一因数,将所有住宅均按控制在南偏西10度以内进行布置。2、在满足建筑物日照、通风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景观组织和合理的交通组织的同时,建筑群采用行列式或错列式的布置方式。3、绿化具有调节温度、湿度,增加空气的含氧量,降低噪音,吸附空气中粉尘等作用。本方案设计时充分发挥绿化组织景观、改善小气候和室内热环境的作用,尽可能地扩大绿地面积,积极采用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种绿化方式。垃圾各单元桶装收集,专人管理,环卫部门定时定点清理。六、 竖向设计本地块在基地范围内地势比较平坦,高差不大,因而无论地面还是道路纵坡均按0.8-1%,横坡2%左右考虑。小区室外地面标高+_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3.450米第三章 建筑设计说明一、平面布局及功能整个项目由多幢高层住宅和商铺及公共建筑组成。1、设计原则:在完整和谐的整体格局与精心设计的建筑细节中,充分体现了居住建筑在走向理性的同时,又更多注重了对人性的全面关怀。设计中始终以“人居”为基准点,追求居住的舒适度与品味,同时建立社区独特风格,将“以人为本,健康生活”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在户型设计上,均采用大面宽,短进深的模式。充分考虑了日照、采光、通风、观景、居民居住习惯等因素,基本做到了户户朝阳、入口有玄关、明厨明厕明厅。在户型配比中分别配置了两室一厅、两室两厅、三室两厅等主要户型,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3、本方案将商铺沿街布置,公共配套布置在其中,共同形成集购物、休闲、娱乐、交往的氛围。商铺为单间联排的形式,既便于整体商业气氛的形成,又利于单户灵活租售。物业管理用房按照总建筑面积0.3的配比建设物业管理用房;物业经营用房按照总建筑面积0.8的配比建设物业经营用房;社区用房按照60平米/百户配置。5、整个住宅小区设有一个地下停车库,设有3个双车道出入口,设有682个停车位。6、整个住宅小区按照平面1:1的间距控制。二、立面造型及建筑高度本小区建筑立面设计中充分考虑周边大环境的总体风格,并突出强调了时代特征与现代感,体现出灵活多变、尺度宜人的现代住区风貌。建筑造型以简洁的现代语言为架构,清晰明确的线条为依托,诚实地反映出现代住宅的功能。住宅造型生动细腻,同时结合地方特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实现了花园式家园的居住理想。精彩园林设计,精心的景象安排,使得每一扇窗户都成为一个景框。风景融入生活,就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 住宅作为整个住宅小区的主体,其建筑造型力求简洁明快,通过材质及色彩的运用,形成格调轻松而又不失典雅、高贵的建筑风格。建筑采用米褐色高级外墙涂料饰面与深褐色石材饰面板结合,辅以较精细的线脚形式,结合平面的挑窗,丰富了单体立面,加以二段式色彩不同处理,使建筑拥有不同的立面肌理,又不会因为时间退移而显旧,让建筑单体体现居民的品味,让建筑这一“凝固的音乐”提升了人文情怀。建筑屋面形式采用平顶的设计手法,使得整个小区更加具有现代感。住宅底部设计为2.8米的自行车库(地上1.5米,地下1.3米),布置自行车库,满足居民需求。17层住宅建筑总高度为51.40米(不包括顶部0.9m高玻璃栏板)。三、消防设计1、建筑分类、耐火等级,防火分区的划分建筑为二类建筑,地上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地下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分为多个防火分区,因为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所以汽车库每个防火分区面积4000,自行车库每个防火分区面积1000。地面裙房的防火分区面积3000,每一标准层一个防火分区。每幢高层住宅周边设消防车道,并留消防车扑救作业面长度,每幢建筑间距满足防火规范要求。地下室层高为4米,住宅层高为2.9米,沿街商业用房层高最大为4.25米。沿街商业用房过长,设置一处人行通道满足消防疏散要求。1、地下室消防设计地下室建筑面积为34449平方米,平时使用功能为机动车停车库、自行车库,局部为设备用房。地下室汽车库每个防火分区4000平方米,自行车库每个防火分区面积1000。汽车库3个双车道汽车坡道出入口,每个防火分区内人员疏散出入口不小于2个,最远疏散距离小于60米。地下自行车棚小于1000m2 的设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设两个疏散出入口,满足消防要求。2、底层商业用房消防设计每个商铺面积分隔小于300平方米,层高最大为4.25米,满足防火疏散要求。3、单体消防设计(1)911层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设一部电梯,楼梯间出屋面并相通,单元之间设防火挑檐,户门采用甲级防火门,满足消防要求。(2)1517层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设两部电梯,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一部防烟楼梯,单元楼梯间均出屋面,户门采用甲级防火门。4、建筑防火构造(1)地下室防火分区之间设置防火墙或者设置背火面温升测试的复合防火卷帘,开门处设甲级防火门。(2)管道井、电缆井、排烟井分别独立设置,管道井与电缆井每层在楼板处做防火分隔,并按规定设置防火检修门。 四、无障碍设计a.无障碍实施范围小区道路:小区路的人行道,宅间小路的人行道高层住宅:入口大厅,入口平台,侯梯厅,电梯轿箱,公共走道b.具体设计内容1. 小区内各级道路的人行道纵坡为2%,并设置盲道,在人行道中设台阶的位置同时设置轮椅坡道及扶手。人行道在道路交叉口、广场出入口、人行横道等路口设置缘石坡道,在必要位置设置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牌。2.入口设置轮椅坡道和扶手,坡道坡度1:10,凌空侧面设置100mm的坡道安全挡台,坡道休息平台宽度为1.5米,两侧设高0.65米、0.85米双层扶手,入口平台宽度大于2米,平台上方有雨蓬。底层楼梯间走廊宽度均大于1.2米,超过3级的台阶均设置扶手,电梯候梯厅深度均大于1.8米,电梯按钮高度为1.1米,且电梯门净宽为1.1米。每层电梯口安装楼层标志并设置盲道。轿箱深度大于1.4米,宽度大于1.1米,正面和侧面安装0.85米高的扶手。五、内外装修标准 墙体砖标号、砂浆标号结构设计定。 平屋面 层面做法(由上及下):刚性防水层:40厚细石混凝土随捣随抹(内配04150双向);隔离层:油毡一层保温屋:40厚挤塑聚苯板;防水层:4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一道,下刷基层处理剂一道;找平层:20厚1:3水泥砂浆;找坡层:矿渣砼找坡层最薄30.030(1:4水泥砂浆找坡)结构层:现钢筋混凝土层面板。楼地面:门厅和公共走廊及候梯厅部位均采用镜面花岗岩地面。 外墙面(涂料、由内及外): 200或240厚b07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刷界面剂 25厚聚合物保温砂浆 5厚抗裂砂浆(满铺玻纤网)弹性底涂,柔性腻子高级外墙防水涂料 外墙面(石材、由内及外): b07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刷界面剂 20厚1:2防水砂浆(满铺玻纤网) 100厚空气层 40(商铺部分为60)厚保温岩棉毡 1.5厚热镀锌钢板花岗岩幕墙干挂 内墙:普通白色内墙涂料(厨房、卫生间、阳台:20厚1:2水泥防水砂浆细毛蟹光,水泥暗墙裙与墙面平)。 地下室地面:50厚c25细石混凝土6双向150,面防滑耐磨地面。 厨、卫、阳台楼面地坪:采用防水宝防水层。 外门窗(包括通向阳台的门):彩色节能铝合金型材(粉末喷涂型)。 室外栏杆、扶手、空调机位百叶:彩色铝合金型材 室内栏杆、扶手:钢管彩色喷漆 电梯厅:墙、顶面:高级白色(水性)丙烯酸外墙涂料乳胶漆(首层为湿贴抛光砖);地面:防滑抛光砖,电梯采用花岗岩包门套。 楼梯间:墙、顶面:高级白色(水性)丙烯酸外墙涂料乳胶漆(首层为湿贴抛光砖);地面:20厚1:2水泥砂浆,嵌铜条;扶手:硬实木外刷清漆;栏杆:扁方钢,深色调和金属漆。 住户入户门为钢质甲级防火防盗门,套内门为普通胶合板门,单元门采用电子对讲彩色钢质喷漆防盗门。地下室: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采用混凝土自防水方式,砼的设计抗渗等级为0.8mpa,砼内掺加1015%水泥用量砼膨胀剂(根据产品定)取代砼内等量的水泥。抗渗砼的配比、施工缝的留设及构造,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等有关规定执行。地下室各种管线穿侧墙时,其节点的防水构造,也按国际96sj301套管防水法处理。墙内侧、柱粉刷20厚防水砂浆(1:2水泥砂浆掺3%防水剂)后再做防霉涂料面层,内顶面喷防霉涂料面层。地下室侧墙、顶板外侧用防水水泥砂浆填平蜂窝缺陷后,抹20厚防水水泥砂浆,再做复合防水涂料或复合防水卷材,外做保护层。侧板为5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顶板为40厚c20细石混凝土随捣随抹(4150双向)下衬油毡隔离层一道,地下室底板层找平台上做橡胶沥青自粘防水层,后浇底板。室外工程:a) 路步:花岗岩踏步。b) 道路、主干道采用沥青路面(市政另行设计),小路块材铺装(景观另行设计)。c) 室外停车采用塑料平式植草格。各住宅套内的厨柜、灶头、洗菜盆、浴缸、淋浴房、洗衣机、洗面台板等仅为示意,水电到位,具体由住户自理,面盆、马桶、花撒安装到位。第四章 结构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市海曙区丽园北路西侧、xx路(延伸段)南侧,地上建筑由3栋18层高层住宅、1栋16层高层住宅,2栋15层高层住宅、2栋11层高层住宅、5栋10层高层住宅,3栋9层住宅,1个地下室组成,总用地面积40700平方米,结构类型为框剪、框架结构,基础形式采用桩基础。高层住宅层高2.9m,地下室层高3.85m,室内外高差150mm,地下室顶板覆土1m,设有人防。二、设计依据1、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2、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wo=0.5 kn/m2, 基本雪压:0.3 kn/m2,抗震设防烈度:6度,场地地震加速度峰值:0.05g。3、工程地质 依据xx市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8月30日提供的xx村旧村改造安置用房岩土工程初勘报告,初勘期间场地内正在进行塘渣回填,地面平坦,地面高程在1.862.79m,场地地层的分布及主要特征如下:1- 1层,杂填土,杂色,松散,新近粘性土回填,厚0.30-1.10m;1- 2层,粘土,灰黄色,可塑,中压缩性,高干强度,高韧性,厚0.50-0.90m;2 层,淤泥质粘土,灰色,流塑,高压缩性,高干强度,高韧性,厚15.60-28.70m;3,4层,缺失;5 层,粘土,褐黄色,硬可塑,高压缩性,高干强度,高韧性,厚5.20-20.70m;6 层,粘土,灰色,软塑,高压缩性,高干强度,高韧性,厚6.90-15.70m;7-1 层,粘土,灰绿,黄褐色,硬可塑,中压缩性,高干强度,高韧性,厚3.00-8.70 m;7-2 层,粉质粘土,褐灰,绿灰色,软塑,中压缩性,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厚0.80-10.00 m;7-3层,细砂夹粘性土,杂色,中密实,中压缩性,厚2.26-6.10 m;7-4层,粉质粘土,灰绿色,硬可塑,中压缩性,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厚2.20-8.20m;8层,含粘性土砾砂,杂色,密实,饱和,中偏低压缩性,厚0.60-12.10m;9层,粉质粘土,灰绿色,硬可塑,中压缩性,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钻进层厚0.50-5.70m。场区水位埋深0.201.00m,高程1.701.78m;地下水和土在类场地环境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状态下,水和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潜状态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性、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场地内未发现地下障碍物、暗塘、暗浜和坟穴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类别为类;场地在深度20米以内的粉土层为不液化土、不需要进行处理。4、设计标准按照国家现行设计技术规范及标准进行设计,主要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 18306-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 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50105-2001三、建筑分类等级1)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3)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框架为三级,剪力墙为三级;4) 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5) 建筑防火分类等级和耐火等级:防火类别:二类;建筑耐火等级:地下室为一级,上部建筑为二级。四、主要荷载(作用)取值1、楼(屋)面活荷载:卧室、客厅 2.0 kn/m2 商铺 3.5 kn/m2 消防楼梯 3.5 kn/m2 自行车车库 2.5 kn/m2 消防车道 20.0 kn/m2 汽车库 4.0 kn/m2 电梯机房 7.0 kn/m2 阳台 2.5 kn/m2 上人屋面 2.0 kn/m2屋顶花园 3.0 kn/m2 不上人屋面 0.5 kn/m2卫生间 2.0 kn/m22、风荷载:基本风压wo=0.5 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体形系数为1.3;3、雪荷载:基本雪压0.3 kn/m2;4、地震作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65s,结构阻尼比0.05,地震影响系数0.08。5、地下室水浮力设计参数:抗浮水位按地下室顶板面标高考虑。五、结构设计1、上部结构 楼屋面均采用现浇混凝土梁板,高层住宅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利用楼电梯间、部分山墙和分户墙位置设置抗震墙;2层商铺及公共建筑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楼板;住宅平面超长时设置伸缩缝脱开,与高层住宅相连的低层商铺间也设置变形缝脱开,将超长建筑分成若干个结构单体,所有伸缩缝从地下室顶板以上开始设置。2、地下室 本工程1层地下室,考虑人防;地下室顶绿化部分考虑覆土厚度1m,顶板采用井字格布置次梁的结构型式;地下室内不设永久变形缝,采用施工后浇带,在地下室混凝土中掺微膨胀剂及其它相关措施解决超长混凝土的收缩问题。3、地基基础 根据初勘报告,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以第7-1或7-2层细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长约50m,桩径600mm或700m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约1300kn1800kn(桩径600) 1700kn2200kn(桩径700),基础采用柱下独立承台,双向地梁拉接。六、结构分析1、计算软件: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制的pkpm系列软件satwe(2010年网络版)进行结构分析计算。2、计算结果中,结构自振周期、风荷载及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均符合规范要求。七、主要结构构件几何尺寸和结构材料1、剪力墙厚度:高层剪力墙厚度均为200300mm。2、建筑物楼板厚度楼面为100mm以上,屋面为120mm。3、地下室外壁厚250350mm,地下室顶板厚160200mm。4、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上部建筑高度确定,从c35c25。 5、地下室底板、侧壁混凝土抗渗等级0.8mpa。6、填充墙均采用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八、尚需完善的部分1、基坑围护设计不在本次初步设计范围内,故需要由熟悉本地区地质条件并具有深基坑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并按规定请当地专家认证认可。2、桩型及沉桩工艺待详细勘察报告提供并设计试桩后才能最后确定第五章 给排水设计说明(一) 设计依据1、 上级批文;2、 建设单位设计委托书;3、国家现行各项规范、规定: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50014-200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等;4、建筑专业所提供的设计资料。(二) 设计内容1、 本工程室内外给水、排水、雨水系统;2、 本工程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三) 用水量 1、 生活用水量:本地块为住宅,生活用水定额:普通住宅为250升/人d,k时=2.5;绿化及道路浇洒用水为2升/m2d,根据工程规模,在地块的地下室内设置供水水池及泵房。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经计算得到本工程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860m3/d,最高日最大时生活用水量为89.5m3/h。2、 消防用水量:室内消火栓用水量: 20l/s自动喷淋系统用水量:30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 20l/s(四) 给水系统1、 本工程供水管由地块周边市政道路引入,共两处,管径均为dn300,给水管在地块内形成环网,以提高供水保证率。2、 为充分利用城市给水管网的自由水头,根据供水部门有关资料,本工程考虑住宅13层、公共配套用房、底层商业、绿化等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住宅418层均由恒压变频调速设备供水,其中411层由低区变频供水设备加压供水,1218层由高区变频供水设备加压供水,并按系统压力不大于0.45mpa来进行竖向分区,大于0.35mpa的入户管处设置支管减压阀。给水泵房设在地下室内,并设置总有效容积为110立方的装配式不锈钢水箱,并设两套恒压变频供水设备。 (五) 热水系统 各住宅卫生间设煤气或电热水器供应洗浴热水。住宅建筑按规范设计太阳能热水供水系统,按12层及以下建筑物全体用户、12层以上建筑最上面6层设计来考虑,设计拟采用分户集热、分户储热的方式,热水定额为40升/人日(60),集热器面积约为2.5平米/户,集热器布置在屋顶,储热储热水箱容积约为120升/户,采用间接加热的方式,集热器集中设置在屋顶,储热水箱设置在户内,并设置电加热作为辅助热源。(六) 排水系统及雨水系统1、按照生活给水量的85%计算,得到本工程最高日排水量为731m3/d。2、本工程采用雨污水分流排水体制,雨水管就近排入地块西侧河道,污水管按照地形分别就近接至地块北侧和南侧的市政道路污水管网。3、 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4、 屋面按不大于150m2/个设置雨水口。5、 室外场地及道路按间距为2550m设置雨水口。暴雨强度公式设计重现期:p2a;设计降雨历时:地面集水时间:屋面径流系数:(七)消防系统1、 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a、 室外消火栓给水采用低压制,与生活给水采用同一管网,并按不大于80m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b、 室外消防系统用水量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保证本地块为两路供水,地块内给水管形成环网。2、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a、于地块内最高的18层住宅屋顶设消防水箱一个,容积为18m3。b、于地块地下室内设置消防泵房和消防水池,水池容积为252m3,并配置消火栓泵两台,喷淋泵两台,均为一用一备。c、 地下汽车库、高层住宅等按两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设置消火栓箱。d、 消火栓系统结合总图布置水泵接合器。e、 各住户、会所等按规范设置灭火器。3、自动喷淋系统a、地下汽车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b、于地块地下室内设置消防泵房和消防水池,水池容积为252m3,并配置消火栓泵两台,喷淋泵两台,均为一用一备。c、自动喷淋系统结合总图布置水泵接合器。(八)、人防按规范设置人防洗消集水坑及相应的排水管道,预留人防进水管和人防饮用水箱、人防生活水箱等。(九)、管道设备材料1、 室内冷、热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管径dn80时,丝扣连接,当管径dn100时,沟槽式接头配件连接。2、 排水管采用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及相应配件。3、 压力排水管采用内外涂塑钢管,机械沟槽式连接。4、 雨水排水管采用柔性接口铸铁管。生活水箱均为拼装式成品,采用食品级不锈钢制造。5、 消防管=dn100采用镀锌无缝钢管,机械沟槽式连接。6、 室外给水管=dn100采用球墨铸铁管。室外污废水、雨水管均采用upvc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接口,环刚度采用8kn/。第六章 电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设计规范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xx市住宅工程配电设计技术规定(试行)2006甬sb-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2其它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二、设计范围110kv开关站、环网及变配电系统;2动力及照明系统;3防雷及安全接地系统;4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等。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市海曙区,为xx村旧村改造村民安置用房项目。地上建筑为住宅、商铺、物业用房、设备用房等,地下室平时使用功能为机动车停车库、自行车库,局部为设备用房。三、设计内容与范围:本设计包括红线内的以下内容: 1、0.4kv低压变配电系统、动力系统、照明系统、空调配电系统、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防雷及接地系统、人防系统等。 2、智能化设计系统由本院智能所设计。 3、本建筑供配电方案以当地供电部门批准的方案实施。四、供电设计:1、负荷等级: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及用电负荷性质, 确定部分人防用电、地下室消防用电负荷等级为一级,部分人防用电、其余消防用电、电梯用电负荷等级为二级,其余均为三级;2、供电电源及电压:本工程两路10kv高压电源引自地块10kv高压环网站,以电缆埋地方式引入。拟在地上设置环网室,地下室设置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及人防电站;3、供电系统:根据负荷计算:本工程拟设置9台干式变压器,其中公变800kva 7台,专变800kva 2台。高压侧两路电源采取分列制运行方式,高压一次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型式,变压器低压侧两两联络,平时分列运行;4、电能计量:按实际需要设计量装置;功率因数补偿采用在低压侧设置电容器进行集中无功补偿,要求补偿后功率因数大于0.9;5、继电保护:高压采用直流操作的定时限保护;低压侧进线开关与低压母联开关设机械联锁。五、配电设计:1、楼内供电采用树干和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住宅用电负荷采用母线槽供电,小商铺用电负荷采用电缆供电。对排烟风机、加压风机、消防电梯、消防控制室、消防泵、生活泵、非消防电梯等消防及其它重要负荷等采用双路电源末端互投方式供电。2、导线、电缆选择及敷设方式:普通导线采用阻燃型塑料绝缘导线,普通保护线采用阻燃型塑料绝缘软导线;普通电缆采用阻燃型塑料绝缘及护套电缆。所有消防负荷回路的导线、电缆均采用耐火型。六、照明系统: 1、光源:住宅、商铺等有装修要求的场所视装修要求商定,一般场所为高效荧光灯或节能型灯具;2、照度标准:按现行国家新标准执行;3、照明配电系统:一般照明采用单电源,混合方式配电;照明、插座分别由不同的回路供电,所有插座回路(壁挂式空调插座除外)均设漏电断路器保护;楼层总箱设300ma漏电保护,地下室电源总箱设500ma漏电保护; 4、应急及疏散照明:在变配电室、消防控制室、防排烟机房、电梯机房、水泵房等重要场所设置备用照明;在大空间用房、地下汽车库、电梯厅及前室、楼梯间等场所设置疏散照明;在大空间用房、地下汽车库、电梯厅及前室、楼梯间、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置疏散指示照明;备用照明采用双电源供电,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180分钟;疏散/疏散指示照明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30分钟;5、高层住宅每层设集中计量箱,每户设户内配电箱,每户建筑面积不大于80 m2,按6kw/户,单相供电;每户建筑面积大于80 m2小于150 m2,按8kw/户,单相供电。小商铺按每不大于6户设集中计量箱,表箱设在户外,每户设户内配电箱,按100150w/m2,三相供电。车棚层单独设置计量表箱,由专变供电。6、 住宅楼梯灯采用红外感应光控延时开关。应急灯选用自带蓄电池的消防灯具,应急时间不小于30min。7、 居室照明灯具仅设裸灯头,卫生间、厨房、阳台设防潮灯头。8、插座与照明分设回路,厨房、卫生间及空调电源插座设置独立回路,除空调电源插座外,其余插座回路均设30ma漏电保护器(动作时间不大于0.1s)9、集中计量箱进线总断路器设300ma漏电保护器(动作时间不大于0.4s),以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漏电只报警不跳闸,报警信号送至消防控制室。用户配电箱总断路器设短路、过负荷和过、欠电压保护。10、至用户配电箱导线采用大于等于10mm2的铜芯绝缘导线,户内照明、插座支路导线采用2.5 mm2铜芯绝缘导线,其中高层住宅采用阻燃型铜芯绝缘导线。所有管线均为暗敷设。11、所有安装灯具均要求功率因数cos0.9;12、预留立面照明的供电回路。七、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1、防雷保护:本地块建筑按第二类防雷措施设防;在屋顶设避雷带(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