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设计)题目:雨谷东矿井新井设计 设计煤层:9、12、17 第 v 页目 录目 录i摘 要viabstractvii前 言11 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21.1 井田概况21.1.1 井田位置及交通21.1.2 地形地貌21.1.3 气象31.1.4 地表水31.1.5 地震31.2 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31.2.1 运输条件31.2.5 建筑材料供应条件51.3 矿井建设的资源条件51.3.1 区域地质51.3.2 矿区地质51.3.3 煤层81.3.4 开采技术条件101.3.5 资源量及勘探程度152 井田开拓172.1 井田境界及可采储量172.1.1 井田境界172.1.2 储量172.2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92.2.1 工作制度192.2.2 生产能力的确定192.2.3 服务年限202.3 井田开拓212.3.1 开拓方案的确定212.3.2 开拓方案综述272.3.3 开采顺序272.4 井筒、井底车场及硐室272.4.1 井筒布置及装备272.4.2 井底车场282.4.3 硐室282.5 主要运输方式及设备282.5.1 运输方式282.5.2 运输设备282.5.3 矿车293 采煤方法303.1 设计采区概况303.1.1 采区位置303.1.2 采区边界、范围303.1.3 可采煤层303.1.4 煤质313.1.5 采区储量313.1.6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333.2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343.2.1 采区布置方案343.2.2 采区巷道布置353.3 采煤方法及工艺设计363.3.1 设计工作面概况363.3.2 采煤方法及工艺选择373.3.3 工作面回采工艺设计373.3.4 工作面生产能力393.3.5 顶板管理393.3.6 回采工艺设备选择393.4 巷道掘进403.4.1 初期巷道工程量403.4.2 掘进工艺及设备404 通风与安全414.1 矿井通风414.1.1 通风规定414.1.2 通风系统选择414.1.3 风量计算与分配424.1.4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474.1.5 矿井通风设施494.2 矿井灾害防治简述494.2.1 瓦斯灾害防治494.2.2 顶板灾害防治514.2.3 水害防治524.2.4 粉尘防治534.2.5 火灾防治545 矿井主要设备选择565.1 提升运输设备565.1.1 设计依据565.1.2 选择计算565.1.3 设备选型635.2 通风设备645.2.1 设计依据645.2.2 选型计算645.2.3 设备选择655.3 排水设备655.3.1 设计依据655.3.2 选型计算655.3.3水泵选择665.4 压气设备675.4.1 设计依据675.4.2 选型计算675.4.3 设备选择676 供电及通讯696.1 供电电源696.2 电力负荷696.3 供电方案706.4变压器选择706.5 通讯与信号717 采掘计划727.1 “三量”及可采期727.2 建井工期737.3 开采计划747.4 巷道掘进工程计划748 经济分析及评价758.1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758.1.1 矿井工作制度758.1.2 劳动定员758.1.3 劳动效率768.2 投资估算768.2.1 井巷工程投资估算768.2.2 土建工程投资估算768.2.3 设备及工器具投资估算778.2.4 投资估算汇总表778.3 生产成本估算778.3.1 原煤成本计算778.3.2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计算808.4 技术经济评价808.4.1 产品销售价格及收入808.4.2 年销售及附加税计算818.4.3 利润818.4.4 盈亏平衡分析818.5 技术经济指标82参考文献86致 谢87附 录88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93 页摘 要雨谷东矿井位于贵州省盘县境内,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交通条件比较方便,矿井设计开采煤层为9、12、17煤层,三层煤的平均厚度分别为2.87m、3.62m、3.82m;平均倾角为16;煤层之间的间距较小,分别为15m、17m;井田走向长23km,倾斜宽24km,面积412km2;井田内的工业储量约为13645万t,可采储量为10920万t;矿井的设计年产量为120万t/a,设计服务年限为60a;日工作班数为四班,工作面作业方式采用的是“三班采煤,一班准备”。设计井田内有f11、f11-4、f13大的断层构造,对矿井的正常生产无影响,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井田内采用片盘斜井开拓方式、开采水平标高设置为+900m。根据井田内断层和构造的特点,将井田为五个采区,采区采用联合布置方式。采区内区段间的开采顺序采用下行式;分层间的开采顺序为下行式;煤层间的开采顺序也采用下行式。井下煤炭主要采用皮带运输机和刮板运输机运输,材料和矸石等采用矿用电机车运输。矿井的采煤方法采用的是单一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回采工艺为“综采”。采区的通风方式采用的是抽出式通风,选用矿用隔爆轴流式通风机,采区由主、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关键词:井田开拓,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通风方式rain east valley mine design new wells - design seam: 9、12、17abstractrain east valley mine in guizhou panxian in the region suitable climatic conditions, more convenient traffic conditions, exploitation of coal mine design for 9,12,17 seam,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the three-tier coal were 2.87 m, 3.62m, 3.82m; the average inclination of 16 ; smaller distance between the coal seam, were 15 m, 17m; mine to long 2 3 km, tilt-2 4 km, of 4 12 km2; mine field of industrial reserves of about 136.45 million t, can be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109.2 million t; designed annual output of the mine for 1.2 million t / a, the design length of service for 60 a; work on the number of classes for four, face operations is based on three mining, a group of preparations. . design of a mine field, f11, f11-4, f13 major fault structure, the normal production of the mine not affected, according to mine coal and gas outburst mine design.mine was inclined to use film developing, the level of exploitation of the sea level is set to +900 m. according to the mine fault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will be mine for five mining area, a joint mining area layout. mining section between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region by descending order of; hierarchical order of the mining-down; seam between the mining sequence is also used for downlink.underground coal used mainly belt scraper transport planes and transport aircraft, such as use of waste materials and mine locomotive transport of electricity.mines mining methods used in a single back-to long-wall mining, mining technology to fully mechanized coal mining.mining area of the ventilation system is used out of ventilation, the choice of mine flameproof axial fan, from the main mining area, the deputy inclined shaft into the wind, the wind inclined to return to the wind.key words:the way of mine development ,the district of opening ,the way of minng ,the way of ventilation.前 言毕业设计是理论知识的综合体现,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的集合体,是所学知识的一种升华,是对我们动手能力的一种检验。因此,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毕业设计要用心去想,认真去做,让毕业设计真正来自心灵深处,为我们进入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家庭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我们在做设计时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第一点:矿井设计必须贯彻国民经济建设有关方针政策,特别是煤炭工业的各项具体政策,应有全局观点。第二点:矿井设计应在立足国情的前提下,满足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安全可靠适用,并要为矿井发展留有余地的原则。在目前,还应特别注意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取得较好的综合业绩。第三点:在设计中,应理论联系实际,尽量运用所学的科学技术知识,应拓宽思路,在不违反国家方针政策和技术规范的前提下,大胆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计方法。矿井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开拓、准备、回采三大部分,主要解决井田开采煤技术方案和确定各项参数,如确定井田的开拓方式、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选择采煤方法,确定阶段垂高、采区走向长、采煤工作面长等。所选择的方案及参数在技术优越,经济合理的,安全可靠。选用的方案生产系统要简单、可靠、安全,技术优越,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集中化,初期投资少,劳动生产率高,吨煤生产费用低,矿井建设时间短,投资效果好,投资回收期短,利润高。满足矿井投产快、投资少、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1 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1.1 井田概况1.1.1 井田位置及交通雨谷东矿井属于贵州盘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辖。位于贵州省盘县南部,响水镇、大山镇及忠义乡境内,地理座标为:东经10433231044210,北纬252439253228。南昆铁路威(舍)红(果)段从井田西部沿响水河东岸穿过,并在小雨谷设有车站。盘(县)兴(义)公路由井田东部的大山镇经过,大山镇至盘县59km。另外井田西部的响水至威箐、水塘、盘县有公路相通,全长60km,雨谷东矿井至大山镇有简易公路相通,全程14km。井田交通位置见图1.1.1。图1.1.1交通位置1.1.2 地形地貌本井田地貌属构造剥蚀地貌,发育单面山。含煤地层与其上覆飞仙关组、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构成宽缓的单斜谷,其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单斜谷前、后两坡冲沟均较发育。局部地段发育滑坡、崩塌及剥落等坡地重力地貌;地形平缓开阔地带属溶蚀构造为主的岩溶地貌,常见溶蚀洼地、漏斗、溶洞及落水洞等岩溶形态。整个井田地貌形态为中部高两翼低的展布形态。最高点为井田东部的大山丫,标高+2153.76m,最低点位于西部响水河河谷,标高+1355m,相对高差为798.74m。1.1.3 气象井田内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属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2,极端最高气温36.7,极端最低气温7.9;年平均降雨量1382.9mm,最大2105.5mm,最小791.5mm,降雨多集中在510月份,约占全年的87.8%。风向以东北风为主,也常见西南风,历年最大风速24m/s;最大风力8级。最大风速和最大风力多为西南风,一般出现在每年的春季和夏季。雪凌11月至竖年4月间,冻结期12月至竖年2月,雪凌线在+1700m以上。1.1.4 地表水本井田河流属珠江水系,南盘江上游支流,为山区雨源型河流,流量随季节变化大,雨季山洪飞瀑,河水暴涨暴落,枯季流量深微。井田内主要河流有响水河、铁厂河、鲁楚河、雨谷小河等。响水河为井田内最大河流,枯季流量1.47m3/s,丰水期流量200250m3/s。矿区主要主要有响水河、雨谷河、鲁楚河、黄家溪,均流经煤系地层。1.1.5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矿井抗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烈度为度。1.2 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1.2.1 运输条件南昆铁路威(舍)红(果)段从井田西部沿响水河东岸穿过,并在小雨谷设有车站。盘(县)兴(义)公路由井田东部的大山镇经过,大山镇至盘县59km。另外井田西部的响水至威箐、水塘、盘县有公路相通。另外还有正在建设的毕兴高速公路从矿区范围经过。原煤可以通过专用铁路干线和个高等级公路运输到个用煤单位及用户。1.2.2 电源条件区内盘县发电厂装机容量1000mw。距矿井以北约32km处有盘江煤电集团正在筹建的火铺矸石电厂,装机容量45mw。矿区内已建有盘关和沙坡二座110kv变电所、兴义220kv变电所、红果220kv变电所,正在建设盘南电厂施工用35kv变电所、盘南电厂220kv启动变电所。1.2.3 水源条件1.地面河流和水库本井田河流属珠江水系,南盘江上游支流(黄泥河),为山区雨源型河流。流经本区的主要河流:响水河、铜厂河、马依河等。枯季流量分别为1.47m3/s、0.039m3/s、0.0379m3/s。矿井附近现有水库5座,分别为清底河水库(库容620万m3)、沙坝水库(库容105万m3)、大滥滩水库(库容45万m3)、跳马河水库(库容7.5万m3)、滑石水库(库容15.6万m3)。均为农灌水库,其中清底河水库、沙坝水库水质、水量均可满足矿井用水,但距离矿井较远,引水工程量大,且存在与农业争水问题。拟建的响水水库,位于矿井主场地西面,距主场地约750m,为盘县响水电厂供水水源。根据国家电力公司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2001年1月“盘县响水火电厂(扩容)供水水源规划设计报告”,除去响水电厂取用水量后,响水水库剩余水量能够满足本矿井用水要求。2.地下水根据对井田内泉点流量动态观测和水质分析,126-1、126-2、0号泉及606号钻孔可作为矿井供水水源,本矿井正常涌水量334m3/h,最大涌水量1089m3/h。1.2.4 土地征用1根据相关资料及现场情况:矿区内靠近煤层露头一线及浅部附近无村寨等集中建筑,对于零星住户应逐渐予以搬迁(本设计参照地质资料情况,要求区内受影响住户均须搬迁),总之应确保先搬迁(或保护)后回采的原则。2必须进一步调查落实矿区内的居民建筑情况,对居住较密集且较多的居民建筑,搬迁困难时,必须在井下留设保护煤柱,设置禁采区,禁采区内严禁开采。3矿井须根据地质灾害评估要求对矿区内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对策措施。1.2.5 建筑材料供应条件矿井建设所需材料中钢材、水泥需从盘县或外地调入,其它建筑材料如砂、石材、砖瓦、石灰、木材等均可就地解决。1.3 矿井建设的资源条件1.3.1 区域地质1.地层区域地层,自下而上赋存有: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三叠系(t)、下第三系(e)和第四系(q)地层。2.构造盘江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六盘水断陷、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黔西南涡轮构造带上的盘南背斜与下甘河断裂之间,属盘南背斜南东翼西端。区域构造特征表明,井田内构造面貌主要与燕山运动有关。在燕山运动过程中,出现南北向的正反两次直扭构造运动的复合叠加,后期顺时针直扭运动可能为燕山运动中、晚期产物。所以盘南背斜是在先期反时针直扭运动形成的北东向构造行迹的背景上又叠加了顺时针直扭运动。盘南背斜属不对称的复式背斜,轴向n60e,呈一反“s”型褶曲。因此,使盘南背斜南部西端形成一系列向南西收敛的向、背斜褶皱和扭性断裂组成的一个小型压扭性帚状构造,称忠义压扭性帚状构造和马依张扭性帚状构造。忠义压扭性帚状构造向南端雨谷收敛,向北端马依撒开,其旋涡中心在保田向斜的中心部位。3.主要矿产雨谷矿区主要矿产以煤矿为主。1.3.2 矿区地质1.地层雨谷勘探区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龙潭组(p2l),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永宁镇组(t1yn)和第四系(q)等地层,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地层特征见表1.3.1。表1.3.1 井田地层特征地 层 系 统厚 度(m)主 要 岩 性 及 特 征系统组段最小最大平均第四系(q)015为残积、坡积、洪积及冲积物,岩性为砂土、粘土及砾石组成,分布零星三叠系(t)下统(t1)永宁镇组(t1yn)第二段160为黄色、暗黄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暗紫色砂岩,灰色白云质灰岩第一段281上部第二亚段为灰色微晶至隐晶白云质灰岩,平均厚221m。下部第一亚段为灰紫色、灰色泥质灰岩,薄至中厚层状,厚4085m,一般60m飞仙关组(t1f)上段289406410俗称紫色层,自下而上分为三个亚段,第一亚段为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厚度97190m,一般150m;第二亚段以暗紫及紫色粉砂岩、泥岩为主,夹细砂岩,厚度152280m,一般210m;第三亚段厚度3580m,一般50m。下部20m左右为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上部以灰紫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为主下段 93140 115上部为灰绿色夹紫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下部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二叠系(p)上统(p2)龙潭组(p2l)上段7311996由北西向南东逐渐增厚,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泥岩及煤层中段102150120西南及东南部厚度较大,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下段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峨眉山玄武岩组 (p2)第三段106185150深灰色、紫色、暗绿色火山角砾岩,偶夹玄武岩第二段283835浅灰色、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第一段426245灰绿色拉斑玄武岩及玄武岩,致密块状,坚硬下统(p1)茅口组(p1m)400500出露于井田北部外围,主要为浅灰色、灰色厚层灰岩,含白云质团块或白云岩。2.构造井田位于盘南背斜南东翼西端。地层走向自西向东为n30enen80en60e,倾向南,基本为一单斜构造。西部收敛、东部撒开、向北凸出的弧形。构造行迹以断裂为主,发育nne和nww向两组断裂,断层发育。井田内次级褶曲不甚明显,规模很小。井田内共发现断层3条,落差在50100m之间。分别为:f11、f11-4、f13,详见表1.3.1。井田内断层发育具有以下规律:1) 井田内断层以北西西向为主,北北东向次之。2) 从平面分布看,北西西向断层主要集中在井田中部,北北东向断层分布于井田西部及东部。前者对煤系地层的切割破坏较小,但在断层发育部位,地质构造条件都相对复杂。后者对煤系地层的切割破坏较大。3) 本井田的构造面貌与燕山运动有关,北北东向断层与盘南背斜轴向基本一致,说明是在燕山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张扭性断层。北西西向断层为后期顺时针扭动形成的压扭性断层,不难看出后期顺时针扭动构造是对煤层后期改造起主导作用的构造。就本井田而言,则是构造应力相对集中部位,属于忠义压扭性构造的收敛端。煤层的形变和断裂破坏都较其它地段为甚。根据含煤地层产状变化及断层、褶曲的发育情况,井田的构造复杂程度属“二类中等”构造。3.勘探程度从所提供的地质资料分析,该地质工作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查明了井田构造形态及井田主要断层。2) 查明了可采煤层的层位,厚度结构及变化规律和主要可采煤层的可采范围及露头位置。3) 查明了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煤类及变化情况,其工艺性能已经了解,并评价了工业用途。4) 查明了井田水文地质特征,正确评价了矿井充水因素;对可供利用的工业及生活用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了评价。5) 实测并分析了主要可采煤层的瓦斯成份,含量及其赋存规律;评价了可采煤层的自燃趋势和煤尘爆炸危险性以及顶底板的工程地质特征。提交的井田勘查地质报告,可以作为矿井设计、建设和生产的地质依据。表1.3.2 井田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序号名称断层性质断层面走向断层面倾向倾角()落差(m)水平断距(m)位置及范围f11隐伏断层60100250501251500标高以上f11-4隐伏断层6240801839局部f13平推正断层65501002449整个矿区1.3.3 煤层1.含煤地层井田煤系地层含煤3层,其可采煤层为9、12、17煤层。大部分为中厚煤层(厚度大于或等于2.87米)。煤层赋存较稳定,无明显分叉合并、变薄尖灭等现象。(见可采煤层特征表1.3.3 )。表1.3.3 可采煤层特征煤 层 编 号全层厚度(m)夹石层数对 比程 度可 采程 度稳 定程 度煤层间距(m)极值均值极值均值极 值一般92.563.322.870301可靠可靠全区全区稳定稳定7.026.015.0123.244.473.820512可靠可靠全区全区稳定稳定8.033.017.0172.354.93.620502可靠可靠全区全区稳定稳定2.含煤性本井田龙潭组地层含煤层3层,分别为9、12、17煤层,9煤层厚2.87m 、12煤层厚3.62m 、17煤层厚3.82m。总厚度10.31m含煤系数13.3,全区可采。3.可采煤层井田内自下而上共有3层可采煤层,采用总厚度平均10.31m。见表1.3.3。1) 9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上段底部。煤层结构单一,一般不含夹石或含一层夹石。顶板岩性:多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局部粉砂岩及泥岩夹一层薄煤层。底板岩性:以10m统计,上部为粉砂岩,下部为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2) 12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段顶部。煤层采用厚度变化较大,西部和东部各有2个不可采区,中部有一个零点区,不可采区面积约占四分之一左右。可采区内煤厚变化不大,该煤层一般含一层夹石,结构较简单。顶板岩性:以10m统计,顶部为厚0.10.5m的含根泥岩,其下为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局部为泥岩。底板岩性:按10m统计,直接底板为厚0.150.6m的含根泥岩,其下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一般为13层薄煤层。3) 17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段上部,煤层采用厚度变化较大,局部有突然增厚或变薄现象。井田范围内见2个零点区,另见4个零星不可采区,见4个特厚异常区。总体以井田中部厚度较大,向东及向西厚度逐渐变小。顶板岩性:按厚度15m统计,上部为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顶部0.100.94m为含根泥岩或粉砂质泥岩。底板岩性:厚度一般8m,多为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顶部0.100.94m为含根泥岩或粉砂质泥岩。4.煤质1) 本区煤层的煤质牌号为平瘦、瘦煤及焦煤。详见其(表1.3.3)。表1.3.3 井田各煤层煤种煤层91217煤类jmsmpsjmsmpsjmsmps各煤层容重见表1.3.4。表1.3.4 煤 层 容 重煤层91217容重(t/m3 )1.451.481.432) 煤层的其他特征灰分:原煤平均灰分为18.7126.57%(17号煤最低),其中其余煤层全为中灰;精煤平均灰分为6.959.31%。硫分:原煤平均值为0.484.85%,精煤平均值为0.371.62%。从原煤平均值来看,17为特低硫, 9、12、为富硫,各煤层中硫酸盐硫的含量均很低,一般为00.1,特低硫中以有机硫为主,低硫煤中硫铁矿硫与有机硫几乎相等;中高硫煤中以硫铁矿硫为主,一般随硫分增高硫铁矿硫也增高,据统计,硫铁矿硫在全硫中所占的比例,中硫为87.32,富硫为85.93,高硫为90.06。磷分:所有煤层均为低磷。砷:各煤层平均砷含量均很低,一般为24ppm。煤的风化与氧化:根据测定结果,本井田风、氧化带深度确定为50m。5.煤的工业用途本井田以炼焦用煤为主,占总储量的72%,少量贫煤,占总储量的28%,炼焦用煤具有中灰、中硫、低磷、低灰熔点、中高发热量的特点,达到冶金焦用煤质量,可作为炼焦配煤或气化用煤。本井田贫煤的煤质特征为:中灰、富硫、低磷、高灰熔点、中高发热量,洗选后精煤灰分为8.03%,硫分1.02%,是较好的化工、动力用煤及民用煤。中煤可供动力、电力及民用煤。1.3.4 开采技术条件1.水文地质条件1) 区域水文地质区域内有南盘江及北盘江两个汇水型水文地质单元,其分水岭由井田北部的大平地、冷风丫口、里坪一线近东西向延伸。地层主要为可溶岩和非可溶岩两大类组成,石炭系的摆佐组、黄龙群、马坪群,二迭系的栖霞组、茅口组,三迭系的永宁镇组、关岭组属可溶岩类,岩溶发育,地下水埋深中等,富水性强;二迭系的梁山组、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三叠系飞仙关组属非可溶岩类,基岩裂隙发育有限,富水性弱。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在可溶岩地区大气降水通过落水洞、漏斗迅速惯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在非可溶岩地区,大气降水则沿着岩石的细小裂隙或空隙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地下水的迳流、排泄受岩性、构造及地形地貌的控制,在可溶岩地区多为暗河及管道集中迳流,以岩溶大泉及暗河出口的形式于河谷、断层谷地、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排出地表;在非可溶岩地区,地下水多沿着裂隙、孔隙呈隙流及分散的方式短距离径流,以下降泉及分渗流的形式近源排泄于沟、谷等地形低凹处。2)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层岩性,大体可分为可溶岩和非可溶岩两大类,栖霞组、茅口组、永宁镇组、关岭组属可溶岩类,岩溶发育,富水性强,补给、迳流、排泄条件良好,是地下水的活跃层位;峨眉山玄武岩组、二叠系龙潭组、三叠系飞仙关组属非可溶岩类,含裂隙水,但充水空间不发育,无明显含水层,根据以往勘探成果和生产矿井实践验证,与矿井开发有关的岩层既是煤矿床充水的弱含水层段,又是茅口组、永宁镇组灰岩岩溶水的隔水层段。一般矿井属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局部中等偏简单。(1) 二叠系下统茅口组分布于井田北缘及西缘,岩性主要为灰岩,溶洞、落水洞、溶斗及溶蚀槽谷等岩溶微地貌发育。调查泉点3个,雨季最大总流量1836.71l/s,枯季最小总流量314.61l/s,一般泉流量大于210l/s。施工抽水孔一个(606孔),单位涌水量0.9321l/sm,地下水富水性强,但极为不均一,具承压性(据606钻孔揭穿茅口灰岩126.09m,水头高出地面12.26m,标高为1405.47m,承压水柱高171.3m)。水质类型为:hco3-ca型。(2) 峨眉山玄武岩组分布于井田北部及西部,出露面积3.89km2,岩性主要为玄武岩及凝灰岩。调查泉点41个,调查时总流量12.871 l/s,一般泉流量小于1 l/s,个别达3.007 l/s。施工j608、601、1101号抽水孔3个,单位涌水量分别为0.0041、0.0061、0.01 l/sm。富水性弱,但具承压性(以上抽水孔静水位均高出地面,最高可达+11.00m,标高为1398.42m,承压水柱高91.20m)。水质类型为:hco3-k+na、hco3-ca及so4-ca型。(3) 龙潭组分布于井田中部,出露面积12.86km2。岩性主要为泥粒、细粒碎屑岩。调查泉点151个,调查时总流量23.541l/s,一般泉流量为0.0010.51 l/s,个别达3.921 l/s。水质类型为:hco3so4-camg、so4hco3 -camg、hco3-k+na、so4-ca型。(4) 飞仙关组分布与龙潭组基本一致,地表多为陡坡地形。岩性主要为细粒碎屑岩组成。调查泉点146个,调查时总流量23.441 l/s,一般泉流量为0.0010.51 l/s,个别达1.951 l/s。施工j406、j10542个抽水孔,单位涌水量分别为0.05261、0.0438 l/sm。富水性弱,具承压性(据j10542号抽水资料,水孔高出地面+7.03m,标高为1736.52m)。水质类型为:hco3-ca、so4-camg型。(5) 永宁镇组分布于井田南部,出露面积23.25km2。岩性碳酸岩为主,夹砂岩、泥岩等。落水洞、漏斗、岩溶凹地等岩溶微地貌发育。调查泉点27个,调查时总流量69.131 l/s,一般泉流量为0.1014.40 l/s,个别达501l/s。富水性强,但极不均一。 (6) 第四系残积、坡积、洪积物分布于缓坡、冲沟、河谷地段,厚度小于10m;崩积物及剥落物分布于坡脚,零星覆盖于各地层之上,厚度薄。在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时有泉水出露,降雨之后,有些泉点随之干涸。(7)滑坡井田内有大小滑坡11个。较大的5个,沿煤系地层露头分布,为切层滑坡,现处于稳定压密阶段。滑坡体裂隙发育、透水性好,有一定的赋水能力。下鲁楚滑坡近圆形,面积为0.175km2。厚度大于15m,由飞仙关组下段滑移到龙潭组上段地层之上。调查泉点4个,调查时总流量0.59 l/s,一般泉流量为0.050.22 l/s。富水性弱。丫口寨滑坡长条形,面积为0.19km2,被崩塌物、剥落物覆盖,由飞仙关组下段地层滑移至龙潭组中段地层上。303号钻孔揭穿该滑坡,厚度为22.85m。钻孔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漏水,近似稳定水位为14.15m。调查泉点2个,调查时总流量0.34 l/s。据142号泉长观察资料,枯季时水断流,雨季流量为4.99 l/s,说明该滑坡导水性强,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hco3-ca型。杨家河沟滑坡长条形,面积为0.596km2,901、j908两孔揭穿厚度分别为53.35m及42.25m。钻孔揭露时出现漏水。调查泉点4个,调查时总流量1.048l/s,一般泉流量为0.030.317 l/s,流量变化大。据l42、l45两泉长观察资料,流量分别为0.161.64 l/s和0.104.24 l/s。901号钻孔进行了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176 l/sm,说明该滑坡地下水受大气降水控制明显,动态变化大,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老马地滑坡长条形,面积为1.02km2。2209、2210两孔揭穿厚度分别为32.33m、28.04m,为飞仙关组下段、龙潭组上段地层滑移至龙潭组中、下段地层之上。调查泉点7个,调查时总流量8.86 l/s,一般泉流量为0.0010.9747 l/s,最大流量可达7 l/s。据87号泉长观察资料,流量为1.02114.64 l/s。说明该滑坡地下受大气降水控制,动态变化极大,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so4-camg型。台草坡滑坡近方形,面积为0.865km2。为飞仙关组下段地层滑移至龙潭组地层之上。调查泉点5个,调查时总流量1.99l/s,一般泉流量为0.050.15 l/s,最大流量可达1.57 l/s。22301、22302号钻孔揭露厚度分别为66.31m及80.03m,揭露时出现漏水。据z92号泉及108号泉长观察资料,流量分别为0.1314.41 l/s及0.0812.82 l/s;22301号孔简易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687 l/sm。说明该滑坡地下水动态极不稳定,导水性强,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so4-camg、hco3- ca型。井田内主要发育北东向及北西向断层,中部有少量弧形断层发育,多属正断层。由于含煤地层大多为塑、柔性岩石,断层破碎带发育宽度小,且被泥质物充填,因此,其地下水的赋存与运移受到限制。地表断层带上泉水出露少,流量小,一般为0.100.40 l/s。精查钻孔穿过断层的71处,均未发现涌、漏水现象,水位变化正常,仅详查时1104孔穿过f11断层时发生漏水。本区断层富水性弱,导水性差。3) 地表水、地下水流量动态变化对井田内河流、有水流的小煤矿、泉点。进行流量动态观测,流量变化具明显的季节性和年周期性,规律性与降雨量变化基本一致。在一个水文年中,69月份为雨季,11月至竖年4月为枯季。地表水流量在暴雨后12小时明显增大,地下水流量一般在暴雨后12天开始增大。回采范围内矿井正常涌水量334m3/h,最大涌水量1089m3/h。2.煤层顶底板各煤层的顶底板情况见表1.3.4:表1.3.4 煤层顶底板特征煤层顶 板底 板m9多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局部粉砂岩及泥岩夹一层薄煤层。上部为粉砂岩,下部为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m12顶部为厚0.10.5m的含根泥岩,其下为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局部为泥岩。直接底板为厚0.150.6m的含根泥岩,其下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一般为13层薄煤层。m19上部为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顶部0.100.94m为含根泥岩或粉砂质泥岩厚度一般8m,多为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顶部0.100.94m为含根泥岩或粉砂质泥岩。3.瓦斯、煤的自燃及地温1) 瓦斯井田内主采煤层的瓦斯含量(含重烃)7.4221.35ml/gr,平均13.02 ml/gr。瓦斯含量由上部向下部煤层增大,瓦斯梯度:煤层埋藏深度每增加28.05m,其瓦斯含量增加1ml/gr;瓦斯增长率:煤层埋藏深度每增加100m,瓦斯含量增加3.56ml/gr。瓦斯含量的变化规律为不同煤层随埋藏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增加,主要在浅部至中深部规律较为明显。同一煤层瓦斯含量与埋藏深度的关系较为明显,瓦斯含量的等值线与底板等高线的走势基本一致,即由浅入深瓦斯含量增大。矿井的绝对瓦斯涌出量27.1m3/min。2) 煤的自燃设计主要可采煤层9、12、17三层,全部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3) 地温依井田内地温梯度为0.763.67/100m,平均为1.84/100m,含煤地层温度不超过30,无高温区,无热害。4.地质灾害简述无明显含水层,地震烈度为度。井田内地质构造清楚,主要河流:响水河、铜厂河、马依河等。枯季流量分别为1.47m3/s、0.039m3/s、0.0379m3/s。井田内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属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风向以东北风为主,也常见西南风,历年最大风速24m/s;最大风力8级,这些对矿井的建设和生产无什么大的影响。1.3.5 资源量及勘探程度1.资源量本井田参与资源量估算的可采煤层有9、12、17共3层煤层全区可采。留下保护煤柱后3层煤的资源储量分别为417154万t、561058万t 、527107万t。2.勘探程度及存在问题1) 勘探程度从所提供的地质资料分析,该地质工作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 查明了井田构造形态及井田主要断层。(2) 查明了可采煤层的层位,厚度结构及变化规律和主要可采煤层的可采范围及露头位置。(3) 查明了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煤类及变化情况,其工艺性能已经了解,并评价了工业用途。(4) 查明了井田水文地质特征,正确评价了矿井充水因素;对可供利用的工业及生活用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了评价。(5) 实测并分析了主要可采煤层的瓦斯成份,含量及其赋存规律;评价了可采煤层的自燃趋势和煤尘爆炸危险性以及顶底板的工程地质特征。提交的井田勘查地质报告,可以作为矿井设计、建设和生产的地质依据。2) 资料可靠性从所提供的地质资料看,本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中等、煤层赋存条件尚好,储量丰富,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由于勘探工作量布置不均匀,局部地段勘探程度不足。综上所述,本井田的资源是可靠的,具备建设特大型矿井的条件。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 矿井涌水量采用“比拟法”进行预算,采用的观测资料有限,建议矿井建设及生产期间要补充和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工作。(2) 本井田主采煤层17煤,厚度变化大,首采块段虽然钻孔较密,但储量级别低,建议在现生产矿井三维勘探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对首采区开展三维物探,进一步查明构造和煤层赋存状况,提高储量级别,降低投资风险。(3) 井田浅部钻孔数量较多,控制较密,深部钻孔数量较小,控制较稀。建议对深部进行适当的补钻工作,以进一步摸清煤层深部的情况。(4) 各主要可采煤层的瓦斯含量采样点偏少,缺少主采煤层的瓦斯含量等值线图。建议矿井建设及生产期间应进一步完善瓦斯基本参数和突出有关参数的测定工作。(5) 地质资料对主要可采煤层的瓦斯突出危险性的评价依据不充分,对17号主采煤层没有取样测定其瓦斯突出危险性参数。应按煤矿安全规程第176条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第13条的要求进行评价和鉴定。建议在矿井建设揭煤过程中进行确认。(6) 因为对施工的钻孔未进行封孔启封检查工作,建议矿井建设和生产时注意封孔质量较差钻孔导水。(7) 应加强对小(老)煤窑积水情况和影响范围的调查和控制,掌握准确位置,建议采用三维地震的方法探测小(老)煤窑的开采情况、积水和影响范围。2 井田开拓2.1 井田境界及可采储量2.1.1 井田境界井田范围西南以f13断层为界,东北以f13断层为界,浅部以煤层露头及f11-4断层为界,深部以+900m标高为界,开采深度为+1600m至+900m。本井田走向长23km,倾斜宽24km,面积412km2。2.1.2 储量资源量由下式可以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z煤层总储量,(万t); s单个块段真面积,(m2)i单个块段内平均倾角,(); mi块段煤层的平均厚度,(m); i块段内煤层的平均容重,(t/m3)。其计算结果见表表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内部金融交易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案例
- 医疗领域智能诊断系统的监管框架及实施
- 乳胶合同范例
- 买房屋正规合同范例
- 中考动员学生发言稿模版
- 红色扁平风食品安全模板
- 网站编辑个人工作总结模版
- 医疗大数据库建设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研究
- 公司之间购销合同范例
- 区块链在教育公平中的角色与挑战
- 2025-2030中国手机外壳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中型餐饮企业组织结构》课件
- 2025年浙江绍兴诸暨新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校园景观场所解读课件
- 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旋转、最值、动点问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 2023山东能源集团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机关部分岗位公开招聘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北京市丰台区九年级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 财务与审计的关联与差异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汉中市中医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租房养宠协议合同
- 密室逃脱劳务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