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检测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耕地质量检测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耕地质量检测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耕地质量检测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耕地质量检测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省 xx 县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站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第一章、项项目摘要目摘要 一、一、项项目名称:目名称:xx 省 xx 县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站 二、二、项项目主管部目主管部门门:xx 农业厅 三、建三、建设单设单位名称:位名称:xx 省 xx 县农业局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xx 县 新政路 557 号) 单位性质:全额事业单位 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建设地点:xx 县农业局院内 建设年限:一年 四、建四、建设规设规模:模: 1、土建工程:改造综合实验室 260 平方米、土壤墒情监测预报室 120 平方米、耕地质量信息管理室 120 平方米,附属配套供排水、供 电、供气等。 2、监测站点建设: :(1)土壤墒情监测体系建设: 1 个小型气象及 墒情标准站,5 个墒情定位自动采集点,5 个常规水分监测点。 ( (2)土壤 肥力监测体系建设 5 个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点,其中 5 个常规处理区, 5 个无肥空白区(与 5 个墒情自动采集点地点一致)。 (3)配套仪器设备: 购置土肥化验室、土壤墒情监测预报室、耕地质量信息管理室相关分 析测试仪器设备软件及信息展示设备,仪器设备清单见附件。 五、工五、工艺艺技技术术方案:方案:项目的主要工艺技术包括:耕地土壤地力 定位监测技术。技术来源如下: (1)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制订全国耕地土壤监测 技术规程 (2)xx 省土肥工作总站制订xx 省土壤监测技术方案 (3)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制订土壤分析技术规范 (4)xx 农业大学编著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六、六、组织组织管理:管理: 1、管理机构与职能分工 为加强项目管理,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xx 县成立了项目建 设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局局长、财政 局局长、计划局局长任副组长,有人单位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 负责该项目的组织领导,研究决定与项目有关的重大问题。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管理管理领导领导小小组组 组长: 尹海波 xx 县政府副县长 主持全面工作 副组长:乌以强 xx 县农业局局长 负责项目具体实施 赵希亮 xx 县发改局局长 负责项目规划与监督 张明 xx 县财政局局长 负责资金管理与配 套 成员:刘志华 xx 县水利局局长 负责水利相关工作 王志刚 xx 林业局局长 负责完善林网 付长荣 科技局局长 负责农业科技管理 曹吉祥 土管局副局长 负责土地平整规划 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项目管理办 公室由 xx 县农业局副局长王立国担任,副主任由 xx 县农业局计划 科路娟担任,负责具体的项目事宜,办公室下设综合、工程、财务管理 三个业务部。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同时又能协调作战,项目领导 小组对各小组的工作进展进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综合部由分管局长 担任部长,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技术指导工作;工程部由 计划科科长担任部长,负责施工相关工作,保证工程工期和质量;财 务部由农业局局长担任部长,负责项目资金的管理,确保建设资金专 款专用。 综合部 部长:王立国 xx 县农业局副局长 成员:路娟 xx 县农业局计划科科长 刁宁 xx 县农业局计划科副科长 金珊珊 xx 县农业局计划科科员 孙光睿 xx 县农业局计划科科员 杨阳 xx 县农业局计划科科员 工程部 部长:路娟 xx 县农业局计划科科长 成员:孙会林 xx 县农业局土肥站站长 刘云 xx 县农业局土肥站副站长 张宁 xx 县农业局土肥站副科员 米卫新 xx 县农业局土肥站副科员 程静 xx 县农业局土肥站副科员 财务部 部长:乌以强 xx 县农业局局长 成员:王金清 xx 县农业局计财科科长 邓长利 xx 县农业局计财科科员 曹静 xx 县农业局计财科科员 张红娥 xx 县农业局计财科科员 杨敏 xx 县农业局计财科科员 2、项目建设阶段管理方案 按照项目性质和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由县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组 织专家对项目相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明确项目建设优势、项目达到 的目标、技术工艺流程和需要的设备设施;聘请规划设计院专家一句 建设内容进行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委托审计事务所都建设单 位资产进项评估;很据建设内容和国家、省定额标准,计算项目总投 资。在此基础上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逐级上报。 六、投六、投资资估算:估算:该项目投资投资 300 万,其中仪器设备 221 万。 七、运行七、运行费费用用:项目建成后的运行费用每年约需 10 万元纳入地方财政 年度预算。 八、效益分析:八、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通过对土壤养分、土壤水分的监测信息应用,达到 对施肥、灌溉的科学化管理,逐步实现对灾害性农业气候预防,提高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自然灾害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灌溉水 生产效率。为农业生产、农田改造、种植业结构调整、国土资源合理利 用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实施后,30 万亩粮田按增产 10%计算,每年可增产粮食 1200 万公斤,年增效益 1440 万元;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可辐射带动 30 万亩,可节约化肥 3000 吨,节约化肥支出 600 万元。通过项目建 设,项目区年新增效益 2040 万元。 九、九、编编制依据:制依据: 1、鲁发改农经【2011】322 号关于做好 2011 年度全国新增千亿斤 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项目储备工作的通知; 2、鲁政办发【2011】11 号 xx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 改革委等部门 xx 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 通知; 3、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09-2020 年); 4、xx 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09-2020 年); 5、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6、 全国耕地土壤监测管理办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土 壤 监 测 规 程(ny/t 1119-2006); 8、其他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 第二章、第二章、项项目建目建设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第一节节、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背景背景 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 社会稳定。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大 了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和设施,保 证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根据国务院比准实施的国家优质粮食产 业工程建设规划,决定在全国 13 个省市自治区的粮食生产区重点开 展优质专用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控、标准粮田和农机装备推进建设, 实现粮食恢复性增长,促进我国优质粮食产业的发展。2008 年,党中 央、国务院仍然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今年 7 月 2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专题讨论了 粮食安全问题,会议指出:粮食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 全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当前我 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是好的,供需基本平衡,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式 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耕 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 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xx 县地处鲁西平原,位于聊城市东北部,辖 16 个乡镇(办事处), 819 个行政村,总人口 56.7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9.3 万人。现有耕地 面积 98 万亩。常年种植小麦 89 万亩左右,玉米 70 万亩。是全国商品 粮基地县,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产粮大县。近几年来,全县上下大力实 施科教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农业 标准化生产水平、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均有较大提高。 xx 县属黄淮海平原,土质肥沃,水源充沛,气候适宜,地下水资 源丰富,灌溉条件优越,农业增产潜力较大。近年来,由于种粮比较效 益偏低,种粮农民增收困难,加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导 致农业生产投入水平下降,农田道路、桥涵、井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年 久失修需要完善、配套和维护。特别是农民对地力养护重视不够,化 肥的使用量过大,n、p、k 及微量元素比例不协调,造成肥料资源浪 费,污染了环境,严重制约着粮食增产潜力的发挥。 根据省发改委、农业厅、水利厅关于做好 2011 年度全国新增千 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和农技服务体系项目要求和 xx 省农业 厅和省发改委的安排意见,确定在该县进行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站建设 项目。通过该项目建设,可进一步强化测试服务网络和监测功能,及 时有效地监控土壤、肥料、水源和农产品质量,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 高项目区耕地基础地力、水费资源利用率、良种和农业科技增产潜能、 抗旱减灾能力,可确保项目区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增加项目区农民收 入,对发展项目区和带动 xx 县粮食生产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二第二节节、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的必要性的必要性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耕地质量监测和建设是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工作,2004 年中 央 1 号文件明确要求“着力支持粮食主产区特别是中部粮食产区,重 点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 ;2005 年中央 1 号文件更明确 指出:“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度,尽快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动 态监测和预警系统,为农民科学种田提供指导和服务。近年来,由于 全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大量耕地被占用,全国耕地总面积继 续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因此,确立以提高耕地质量来弥补数量不 足的发展思路,加大投资力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是确保国家 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近几年,由于对耕地重用轻养现象严重,造成耕地土壤肥力 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为土壤退化,耕层变浅,耕性变差,养分失 衡;土壤中有机物质含量偏低,而由于对土壤墒情监测力度不够, 致使有机肥的投入逐年减少,土壤的保水保肥和抗灾能力严重降 低,导致耕地基础地力不高,并严重制约土地产出能力的提高。 因此“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站”建设项目,对于稳定和提高我国粮食 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保障我们国家粮食安全的必 然选择。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保护耕地,同时包含耕 地数量保护和耕地质量保护两个方面的含义。在耕地数量减少不 可逆转的现实情况下,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才是对耕地的根本性 保护。目前,xx 县耕地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土 壤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不仅对农业,而且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带来了严重威胁。实践证明,培肥地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 是通过一、两年努力就能办到的;耕地土壤退化与污染也是一个 从量变到质变缓慢发展的过程,一旦出现污染,要彻底治理必须 花费巨额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已 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管理,坚持“预防为 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合理使用耕地,合理改良土壤。耕地质量 监测区域站是一项重要工程,以提高耕地投入产出率和肥料利用 率为目的,以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土、肥、水等农业资源,改 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手段,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 通过实施这项工程,加强地力建设,因地制宜对耕地进行修复、 整治和改良,合理施肥、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对防止土壤退化、 改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耕地质量监测站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第三节节、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的可行性的可行性 1、有良好的技术和工作基础 耕地质量监测管理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职能。长 期以来,xx 县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在开展土壤肥力、肥料技术 推广等工作中,自觉地担当起耕地质量监测管理工作任务。 xx 县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体系健全,全县现有土肥技术人 员 8 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 3 名,中级技术职称人员 3 名, 初级职称 2 人。自 1982 年以来,土肥系统先后组织实施了土壤 普查、土壤改良与培肥、平衡施肥、耕地质量调查与适宜性评价、 标准良田建设等大量的科研课题和推广项目,积累了丰富的项目 组织实施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许多成熟的科研推广技 术已被广大农民接受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和社会效益。从 1985 年开始,该站及坚持开展各种土壤肥料试 验、土壤肥力动态监测和养分调查工作,掌握了大量数据和动态 监测资料,为政府决策和合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xx 县土壤 肥料技术推广站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试验研究成果、丰富的 技术储备,为该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2、xx 县政府、农业局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xx 县政府、农业局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大力支持项目建 设,积极协助争取项目。为了支持农业,县财政在事业经费全部 到位的情况下,每年拨 10 万元的资金给县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 用于土肥监测、进行化验室改造和设备仪器更新等,使土壤肥料 工作得到长足发展。 3、符合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要求 近几年来,由于受国内,国际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播种 面积,总厂和库存数量等圣贤逐年下降的趋势,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构 成了较为严重的威胁。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极为关 注,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粮食生产,使粮食生产有了恢复 性增长,但粮食问题仍然不容忽视。xx 县实施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站 建设项目,通过实时监测土壤质量,科学管护土壤墒情,使之能达到 优质高产粮田所需的土、肥条件,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显 著的促进作用。因此该项目建设符合行业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 xx 县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十多年来, 通过实施中低产田开发、优质小麦基地建设、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重大 措施,粮食单产、总产都有了大幅度增加,粮食商品率不断提高,粮食 生产实现了由自给自足向自给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粮食消费实现了由 以原粮为主向深加工发展的历史性转变。2007 年粮食生产实现历史 性突破,可向国家和社会提供商品粮 35 万吨。通过耕地质量监测站 建设项目,能够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增肥 土壤地力、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粮食增产潜力,切实改变过去为单纯 追求粮食高产盲目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地力质量下降,经济效益 不高的不良局面,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 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因此,该项目建设符合 xx 县经 济发展的要求。 第三章、市第三章、市场场供求分析及供求分析及预测预测 第一第一节节、 、耕地耕地监测监测服服务务与与优质农产优质农产品供求关系分析品供求关系分析预测预测 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xx 县粮食单产快速上升,总 产大幅度增长,当前平均粮食亩产 410 公斤,总产达到 360 万吨,粮 食总量处于供大于求阶段。小麦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农民卖粮 难,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耕地粗放性耕作现象日益增多。而 优质小麦、特色品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安全健 康意识的提高,绝大多数人由对粮食的数量追求转变为对质量安全的 渴望。有关调查资料表明:约有 15%的人群(尤其是城镇居民)对农产 品质量安全要求迫切,而不关心价格高低;50%以上的人群对优质农 产品具有较高的期望意识,价格适当提高也能接受;其它消费者普遍 期望农产品物美价廉。近几年来,由于蔬菜产地土壤污染严重,滥用 化肥、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等现象十分突出,导致蔬菜中的硝酸盐、亚 硝酸盐累积和重金属、农药等残留超标,人们对污染严重地区的蔬菜 以及易污染品种心理惧怕而又无可奈何。优质无公害蔬菜以及果品等 已成为所有人健康生活的需要。随着人们食品安全和环境意识的提高, 优质农产品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是投入最多的生产资料,科学施肥、提高肥料 利用率,迅速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普及应用面积是保证农产品优质、 高效,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实施该项目能够强化测 试服务网络和监测功能,及时有效地监控土壤、肥料、水源和农产品 质量,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因此,大力开展耕地质量监测服务,创建 xx 县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是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发展 的可靠保障。 第二第二节节、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墒墒情情测试测试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预测预测 xx 县作物种植面积 98 万亩,全面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每年需测 试土壤样品 2000 多个;化肥按每 100 吨实物抽测一个样计算,每年需 监测化肥样品 1600 个;主要果、菜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测试土壤环境 样品 200 多个,农产品样品 100 多个。而目前该县土壤肥料化验室总 化验能力不足总需求的 1/5,平衡施肥的“测、配、产、供、施”一条龙 服务的面积仅占应推广面积的 6%。因此,加强土、肥、水、农产品品 质监测体系建设尤为必要,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第三第三节节、新型肥料生、新型肥料生产产技技术术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预测预测 xx 是肥料生产和消费重点区域,化肥生产和施用量逐年增多, 且仍呈增长之势。小麦、玉米等大宗作物的施肥量已远远超过英美等 发达国家。加入 wto 以后,无公害农业、标准化农业迅猛发展,新技 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栽培模式不断创新,十分需要肥料新技术、新产 品的配套。通过项目建设,充分运用地力监测资料、肥料试验基地科 研成果,可以大大提高土肥技术创新能力,为无公害农业的发展提供 丰富的配套技术产品;同时也能加速已有技术成果的物化和推广,切 实转变为生产力,对当前及今后标准化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从当地农业发展来看,通过开展区域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开展土 壤养分定位监测,建立肥料试验基地,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有 效地调整化肥的施用比例,减少投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每亩节本 增效 2050 元,年可增加效益 0.9 亿元以上,并且能改善产品的品质, 减少肥料对环境的污染,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第四章、承担第四章、承担单单位基本情况位基本情况 第一第一节节、 、单单位概况位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 xx 县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隶属 xx 农业局, 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主要业务范围: 一是为合理利用土、肥、水资源提供技术与监测服务;二是开展 土壤普查、肥力监测与开发利用规划;三是土、肥、水技术推广和 培训咨询服务;四是土、肥、水、植株化验分析;五是参与肥料和 基本农田执法。 xx 县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办 公费、职工工资等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独立核算,年收支基本 平衡,2010 年总收入 32.4 万元,总支出 32.4 万元。具有资产总 额 263.4862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203.9900 万元。 第二节 人员及专业技术水平 一、人一、人员员状况状况 xx 县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于 1982 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 时建站,定编 8 人,现在岗人员 8 人,其中高级农艺师 3 人,农艺 师 3 人,助理农艺师 2 人。法人代表孙会林,站长,高级农艺师。 其他人员情况详见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一览表。 二、二、专业专业技技术术水平水平 xx 县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自 1982 年建站,承担完成了全 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普查成果推广应用、土地利用现状概查、 中低产改良、配方施肥、标准化粮田等多项国家、省、市下达的科 研课题和工作任务。 从人员结构、技术储备、经验积累上各方面完全具备了承担 项目的技术能力和水平。 姓名性别年龄学历 技术 职称 孙会林 男48 大专高级农艺师 刘家奎男44本科 高级农艺师 于桂兰 女50 大专高级农艺师 候金星男35研究生 农艺师 刁宁男30 专科 农艺师 刘云男32本科 农艺师 程静女36本科 助理农艺师 金秀敏女29本科 助理农艺师 第三节 固定资产状况 xx 县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现有固定资产总值203.9900万元, 包括办公室、化验室总面积 200。现有化验室常规仪器设备基本齐全; 能开展常规项目化验,但仪器设备大多老化陈旧,需要更新配置。现 有仪器设备物品清单如下: 仪仪器器设备设备物品清物品清单单 仪器设备名称型号 购买时间 台式离心机tgl-16g2004.4 循环水真空泵shz-d2004.3 电子天平fa11042004.6 箱式电阻炉sx-4-102004.6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rp-4102004.1 调速多用振荡器hy-22004.6 电阻炉温度控制器ksj-60-112004.6 告诉电动匀浆器fsh-2002.12 组织捣碎机fk-a2004.6 电子天平t2002004.4 智能型多功能土壤养 分测试仪 rl-3d2005.11 超声波清洗器as20500ad2004.6 漩涡混合器gl-88b2004.11 气象色谱仪gc-80002004.6 电热恒温培养箱skp-02.2502004.6 三星电脑2004.6 原子荧光光度计afs-31002005.10 旋转蒸发器re52aa2004.4 氧气减压器yqy-072005.4 氧气减压器yqy-122005.4 氧气减压器yqy-92005.4 微型空气压缩机wy5.2-c2004.2 酸碱度例子测定仪ph-2112004.5 容声冰箱bcd-163g2005.1 海信空调50182005.1 第五章、第五章、项项目地点目地点选择选择分析分析 第一第一节节、 、选选址原址原则则与要求与要求 1、符合规划的原则。项目选址首先应符合农业规划,即试验 基地用地要选择在农业用地区,最好选择规划的基本农田区,地 力水平中等或偏高,有较强的代表性。其次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尽量避开建设预留地和其他可能转化为非农田用地的耕地。 2、示范带动的原则。项目区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农田基本设施配套,农民科技意识较强,示范带动作用大。 3、利于种植结构调整,农业标准化程度高的原则。项目区内 应种植多样化,既有粮食作物,又有经济作物,多熟制并存,土肥 新技术易于推广。 4、集中连片、规模效应的原则。 第二第二节节、 、项项目目选选址址 一、改造综合实验室 260 平方米、土壤墒情监测预报室 120 平方 米、耕地质量信息管理室 120 平方米。建设地址:xx 省 xx 县农业局 四楼(xx 县新政路 557 号)。 二、土壤墒情监测点:建立 1 个小型气象及情标准站、5 个墒情定 位自动采集点、5 个常规水分监测点。位于温陈乡杜庄村、韩屯镇张 庄村、肖庄乡朱启虎村、乐平镇姚庄村、杜郎口镇张扬村。 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点:建点 5 个,设立常规处理区和无肥空白区, 位于温陈乡杜庄村、韩屯镇张庄村、肖庄乡朱启虎村、乐平镇姚庄村、 杜郎口镇张扬村。 xx 县县土壤肥力定位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监测点分布情况表点分布情况表 县别 监测 点数 户主乡(镇)村经度纬度 温陈乡杜庄村 韩屯镇张庄村 肖庄乡朱启虎村 乐平镇姚庄村 xx 县 5 杜郎口镇张扬村 xx 县县土壤土壤墒墒情定位情定位监测监测点分布情况表点分布情况表 县别 监测 点数 户主乡(镇)村经度纬度 温陈乡杜庄村 韩屯镇张庄村 肖庄乡朱启虎村 乐平镇姚庄村 xx 县 5 杜郎口镇张扬村 第三节 建设条件分析 一、位置与覆盖范一、位置与覆盖范围围 改造综合实验室 260 平方米、土壤墒情监测预报室 120 平方米、 耕地质量信息管理室 120 平方米,位于xx 省 xx 县农业局四楼(xx 县新政路 557 号)。 监测点分布于温陈乡杜庄村、韩屯镇张庄村、肖庄乡朱启虎村、 乐平镇姚庄村、杜郎口镇张扬村,监测点代表面积 90 万亩。 二、建二、建设设条件分析条件分析 1、资源状况 a)气象 项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半干旱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和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干冷春旱多风,夏季多雨,晚秋易旱,年平均气 温 13.1,最冷为 1 月份,月平均气温-2.9,最高为 7 月份,月平均 气温 26.7,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41.2(1960 年 6 月 21 日),历年极 端最低气温-21.7(1981 年 1 月 27 日),历年平均温度年差 29.6, 光辐射量 5.3105j/cm2,全年无霜期(指地面最低温度为 0的日数) 为 193 天,年降水量为 603.2mm,年日照时数为 2740.7 小时。寒暑交 替,四季分明,气温、光照等自然条件均适宜于发展农业。 全年无霜期 205 天,初霜期一般在 10 月 24 日前后,终霜期 在翌年 4 月 2 日左右。常年冻土期 49 天,始于 12 月 25 日前后, 至于翌年 2 月 20 日左右,平均冻土厚度 19.6 厘米。 据 1956 年1980 年的 25 年统计资料,年平均降水量 738 毫米,最大降水量 1149.8 毫米(1964 年),最少降雨量 342.4 毫米 (1988 年),最大暴雨强度 6 小时 120 毫米(1976 年 8 月 12 日)。 汛期降雨集中,6-9 月份多年平均降雨 454.5 毫米,占多年平均值 的 74.3%。 多年平均蒸发量 1135.63 毫米,最大蒸发量为 1489.7 毫米, 最小蒸发量 743.2 毫米。年降雨量与蒸发量的比值为 1:1.6。 历年风向均以偏东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 3.3 米/秒,春季为 4.0 米/秒,秋季为 2.9 米/秒,最大风速为 24 米/秒(1961 年 4 月 29 日),其中瞬间风速 35 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为 17 天,最多 年为 28 天(1974 年)。干热风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多在每 年 5 月下旬到 6 月中旬,正值冬小麦抽穗、开花、成熟季节。干热 风的出现既造成小麦减产,又使春播作物茎叶萎蔫。 b)水文 项目区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中,主要为孔隙水, 地层以粘土、亚粘土及粉细砂为主,砂粘相间,潜水埋深不大于 3 米,90 米以内沙层较为普遍集中,多为 4 个含水组,厚度一般 在 3 米,含水层中以中细沙为主。地下水坡降为 1/5000。孔隙水 以重碳酸盐(hco3)为主,矿化度一般为 0.20.8 克/升,ph 值 在 78.5 之间,呈弱碱性,水温 16左右。项目区农业用水主要 水源有大气降水、地下水(灌溉方式为井灌)。 c)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鲁西黄河冲积平原。项目区地势较平坦,冲积层 厚度 209227 米。 d)土壤 项目区内土壤为冲积脱潮土亚类,表层质地为轻壤,土层深 厚,土壤养分含量处于中等水平,表层有机质含量在 1.1%左右, 碱解氮含量 75ppm,速效磷含量 24ppm,速效钾含量 115ppm,其 物理性状良好,宜耕期长,适种性广。 e)植被 项目区自然植被为落叶乔木和杂草,人工植被为小麦、玉米、 棉花、大豆、花生、蔬菜等,复种指数大于 2.0。 f)自然灾害 由于该区冬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因此形成了春冬旱、 夏秋涝的旱涝交替的气候特征。主要的自然灾害是霜冻、旱涝、 干热风等。 2、田间基本设施状况 a)交通设施 项目区交通便利,运输方便,能满足项目区的交通要求。 b)水利设施 项目区内水利工程条件较好,有较好的灌溉系统。 c)电力设施 项目区有输电线通过,电力已普及,农业用电完全能满足需 要,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对电力的需求。 3、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为 3.8 万亩,均为基本农田。 第六章、工艺方案 第一第一节节、工、工艺艺技技术术来源来源 项目的主要工艺技术包括:耕地土壤地力定位监测技术。技术来 源如下: (1)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制订全国耕地土壤监测技术 规程 (2)xx 省土肥工作总站制订xx 省土壤监测技术方案 (3)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制订土壤分析技术规范 (4)xx 农业大学编著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第二第二节节、工、工艺艺技技术术水平水平 该项目监测、试验技术均来源于农业部、xx 省农业厅、xx 农业 大学等技术权威部门,技术先进,操作规范,可靠、准确,系统性强。 具有高效、科学、安全、简便的特点,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第三第三节节、工、工艺艺技技术术流程流程 (1)耕地质量监测站建设项目工艺技术流程 制定总体建设及技术方案 制定耕地质量长期 定位监测点建设及 技术方案 制定化验室改造与监测仪 器设备配置方案、规范操 作规程技术方案 科学布点、进行农 田整治、监测点小 区设置、监测点小 区隔离、标志牌树 立 形成基础设施齐全、 监测规范的长期定 位监测点 田间取样 监测仪器、实施室操作规 程制定 建立土肥综合测试中心, 全面提高区域站监测能力, 测试技术手段,达到省内 先进水平 (2)土壤肥力监测点工艺流程 土壤植株化验 数据分析 定期发布耕地质量动态变 化信息,公布最新土壤肥 料使用技术,作为政府决 策依据,指导农民科学耕 种 科学布点(依据土壤类型、耕作制度等) 田间取样(土壤、植株) 土壤、植株化验 数据分析 (对土壤养分状况、植株养分 及产量等进行分析) 技术参数参见全国耕地土壤监测技术规程、 田间试验技术规程 和分析技术规程。 第七章、第七章、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目目标标与任与任务务 第一第一节节、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目目标标与任与任务务 1、综合实验室改建 通过完善、改造,增加土壤物理性状、中微量元素,重金属、植株、 地下水等测试项目,年监测能力达到 50000 项次;改建综合实验室 500 平方米,提高测试水平和精度,降低误差,建设成符合 xx 省监 测体系建设要求、可对土、肥、水、环境实施检测的土肥综合测试中心。 测试技术手段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建立耕地土壤墒情和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点 通过认真选点、详细布置、建立 1 个小型气象及墒情标准站、5 个墒情定位自动采集点、5 个常规水分监测点、土壤肥力定位监测 5 个。定期取土化验和田间管理情况调查,全面检测土壤物理和化学性 作为政府决策依据指导农民科学施肥 状,掌握全县耕地质量现状及演变趋势,为耕地利用、培肥和改良提 供服务。实现土壤墒情数据实时传输,定期发布土壤墒情与旱情信息, 分类型区指导适时灌溉。 3、建立耕地质量信息管理室 购置信息网络设备及相关软件系统,对全县耕地质量数据进行整 理、汇总、展示,及时发布和网络传输,实现耕地质量信息化管理。 第二第二节节、 、 总总体布局与体布局与总总体体规规模模 根据全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总体 要求,本项目建设包括改造土肥化验室、土壤墒情监测预报室、耕地 质量信息管理室和建立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点两个方面。 以土壤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建设为重点,实现农产品、农业投入 品质量监控、土肥新技术的展示推广、技术及服务机制创新三大功能 的有机组合与衔接。 在 xx 县农业局四楼内改造综合实验室 260 平方米、土壤墒情监 测预报室 120 平方米、耕地质量信息管理室 120 平方米。 。 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点:建点 5 个,其中 5 个设立常规处理区,5 个 无肥空白区,位于温陈乡杜庄村、韩屯镇张庄村、肖庄乡朱启虎村、乐 平镇姚庄村、杜郎口镇张扬村 5 个村庄。 。 第八章、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建立耕地地力长期定位监测点;新建综 合性实验楼;完善、配套化验室仪器设备,改善测试环境条件。 第一第一节节 土建工程土建工程 一、改造一、改造综综合合实验实验室室 为满足试验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站项目建设需求,需在农业局老化 验室的基础上改造综合实验室 260 平方米、土壤墒情监测预报室 120 平方米、耕地质量信息管理室 120 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 (1)土建工程:墙面、顶棚刷乳胶漆三遍,外墙刷丙烯酸乳胶漆三 遍,新作木质内门等;地面铺贴 800*800 全瓷地板砖,安装铝合金推 拉窗; (2)电力工程:安装室内电力线路,采用 2.5 mm2-4.0mm2bv 线 穿 pvc 管,安装 2*40w 电子日光灯,安装实验室专用防水插座、空 调插座、电话插座及信息插座,每个信息插座配线电缆为一根六类非 屏蔽四对双胶线; (3)暖通工程:污水管道采用 upvc 塑料管道;给水管道采用 pp- r 管道,并通水到各需水实验室,安装实验室专用化验盆及水嘴,满 足实验室用水需求等,安装暖气管道及散热器; (4)实验室的空气调节。为了保持实验室环境的良好状态,需进 行通风换气。选用排风扇或通风柜进行空气调节,在通风柜内部产生 的有害气体,与实验室同时进行排气。 土建工程一土建工程一览览表表 序号序号建建设设内容内容单单位位数量数量单单位造价位造价 (元)(元) 合合计计(万元)(万元) 1实验室平方26050013 2预报室平方1205006 3管理室平方1205006 总计 25 一、壤一、壤墒墒情情监测监测体系建体系建设设 在项目区耕地代表类型上,建立 1 个小型气象及墒情标准站,5 个墒情定位自动采集点,5 个常规水分监测点。对每个点进行护栏隔 离、土地整平,其中水分监测点进行太阳能供电系统安装等。 按照灌溉条件、主要种植作物种类设置 5 个土壤水分自动测定系 统,定点实时进行土壤水分数据自动连续采集。每个点通过 4 个土壤 水分测量传感器分别水平埋入 10cm、20cm、40cm 和 60cm 的土层中, 实时进行监测,并把监测结果传入多通道数据采集器。定期下载,进 行土壤墒情的测报。 每个项目区配备 2 台土壤水分速测仪,能够进行流动土壤水分数 据采集。可以携带本仪器,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种植技术模式 下,通过水分传感器插入不同深度的土层中,进行土壤墒情的数据采 集,快速得到数据,进行土壤墒情测报。通过本仪器的配备,可及时获 得不同地点的墒情数据。 每个项目区配备 1 套小型自动简易气象站,能够定点实时进行光 照强度、风速、风向、空气温度、湿度、降雨等气象因子的数据自动采 集。通过风速、风向传感器,温度和湿度探头,量雨器及太阳辐射、实 时进行监测,并把监测结果传入多通道数据采集器。及时了解标准站 气象状况变化规律,预测土壤墒情变化,为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二、土壤肥力二、土壤肥力监测监测体系建体系建设设 根据土壤类型、生产条件、耕作制度、环境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 合理确定监测点,在项目区建立 5 个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点,其中 5 个 设立常规处理区,5 个无肥空白区(与 5 个墒情自动采集点地点一致)。 对每个点进行护栏隔离、土地整平等,每个点设立标志牌一个。每个 点设不施肥和常规两个处理。为保证相关数据的正常传输,每个监测 点配备相应的太阳能供电系统。 1、不施肥处理:小区面积 66.7m2,设置保护行。用水泥板作隔板, 防止水、肥横向渗透。隔板高 0.6 m0.8 m,厚 0.05 m,埋深 0.3 m0.5 m,露出地面 0.3 m。 2、常规处理:监测点地块面积 666.7m2。能代表当地主要种植制 度、管理方式、施肥水平、作物产量的地块。监测点设在基本农田保护 区内。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1)土壤样品的采集、化验与分析。监测点的 土壤样品取样方法按照土壤农业化学试验分析方法进行,风干后化验。 土壤样品的测定项目包括土壤容重、密度、孔隙度、机械组成、团粒结 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重金属含量等。 (2)植物样品的采集、化验与分析。采集每一茬植物样品,测定植株样 品的鲜重、干重及生物产量,化验其全氮、全磷、全钾含量。 (3)有机肥 样品的采集、化验与分析。对每一种生产中使用的有机肥进行抽样化 验。检测项目包括水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铅、镉、汞、砷、 铬等重金属元素有效含量。 (4)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化验与分析。采集 监测点内的地下水样品进行化验,检测项目包括硝酸盐和重金属含量。 详见下表。 监测监测点建点建设设一一览览表表 序号建设内容建设性质单位数量 1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点新建个5 2监测点标志牌新建个10 3 小型气象及墒情标准站防护 栏 新建个1 第三节 仪器设备配置 该项目需要购置的仪器设备有:土样采集、制样、称量、监测、数 据处理和辅助设备。见下表。 仪仪器器设备购设备购置明置明细细表表 序 号 仪器设备名称 单 位 数 量 单价 (元) 合价(万 元) 一 一 化 化验验室室仪仪器器设备设备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墨炉) 台 1 50000050 2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 台 1 18500018.5 3 分光光度计 台 180000.8 4 电子分析天平 台 1 20000 2 5 电子分析天平 台 26000 1.2 6 电子分析天平 台 1 100001 7 全自动定氮仪及消煮炉 台 1 16000016 8 精密 ph 计 台 135000.35 9 纯水处理器(三级+二级水) 台 1 600006 10 高温电炉(马福炉) 台 130000.3 11 电子恒温培养箱 台 140000.4 12 恒温鼓风干燥箱 台 250001 13 恒温水浴振荡器 台 155000.55 14 真空干燥箱台 145000.45 15 真空泵 台 120000.2 16 离心机台 160000.6 17 样品粉碎机 台 150000.5 18 土壤粉碎机台 1 100001 19 肥料粉碎机台 120000.2 20 调速磁力搅拌器 台 115000.15 21 电导率仪 台 115000.15 22 火焰光度计 台 180000.8 23 超声波清洗器台 1 150001.5 24 肥料筛 套 110000.1 25 实验室空调 台 153000.53 26 冰箱台 150000.5 27 往复(旋转)振荡机 台 175000.75 28 不锈钢手推车 台 180000.8 29 通风橱 套 1 180001.8 30 水浴锅 个 115000.15 31 油浴锅 个 140000.4 32 热水器 个 130000.3 33 实验操作台 套 1 14000014 34 样品及试剂药品柜 套 1 100001 35 玛瑙球磨机 台 1 200002 36 快速加液和分液设备 台 1 150001.5 37 数字式离子计 台 1 50000.5 二二 土壤土壤墒墒情情设备设备 1 土壤水分速测仪 套 1 10000 1 2 土壤水分自动测定系统 台 5 2600013 3 数据接收系统 台 1 10000 1 4 小型田间气象站 套 1 30000 3 5 pocket pc套 750003.5 6 触摸屏 块2 70001.4 7 委托开发土壤墒情与旱情信息系 统 套 1 500005 8 环刀、铝盒、土钻等 套 1 100001 9 太阳能供电系统 套 5 150007.5 三三 耕地耕地质质量信息管理量信息管理设备设备 1 数据处理服务器 套 1 700007 2 台式电脑 台 180000.8 3 笔记本电脑 台 2 160003.2 4 数码摄像机 台 1 150001.5 5 gps台 13500 0.35 6 农化信息采集系统 套 1 100001 7 电子地图 套 1 500005 8 处理软件编程开发 套 1 200002 合合计计77221 第九章、投第九章、投资资估算和估算和资资金筹措金筹措。 。 第一第一节节、投、投资资估算估算 一、投一、投资资估算范估算范围围 项目建设范围包括:改造综合实验室 260 平方米、土壤墒情监测 预报室 120 平方米、耕地质量信息管理室 120 平方米;新建 1 个小型 气象及墒情标准站,5 个墒情自动定位监测点,5 个常规水分监测点, 5 个耕地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点;购置仪器设备 77 台(套)。 二、投二、投资资估算的依据估算的依据 1、有关专业提供的基础数据资料和图纸。 2、现行有关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规范、标准、定额等,以及国家 正式颁布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3、国家现行投资估算的有关规定。 4、材料市场价主要依据当前市场价格,参考 xx 省工程造价专 刊 2011 年第 4 期;仪器设备费用根据市场询价估算,并考虑一定的运 杂费用。 5、当地类似工程的造价。 6、有关文件、定额 (1)鲁建标字20032 号发布的xx 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 (2)xx 省建设厅文件鲁建标字20033 号发布的xx 省安装工程 消耗量定额; (3)鲁标定字200813 号 发布的xx 省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 单价表、 xx 省建设工程施工仪器仪表台班单价表; (4)鲁建标字20034 号发布的xx 省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 xx 省安装工程量计算规则; (5)xx 省建设厅鲁建标字20062 号发布的xx 省建筑安装市 政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及计算规则; (6)xx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鲁建标字201018 号关于发布我省 建设工程定额人工最低工日单价、综合工日单价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7)、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费、勘察 设计费、工程监理费和建设单位管理费等,其费用的估算按照国家及 行业有关规定,并结合当地和该项目具体情况估算。 (8)、基本预备费按土建工程费、监测点建设投资、仪器设备购置 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之和的 5%计算。 三、投三、投资资估算估算结结果果 1、土建工程投、土建工程投资资 土建工程费依据相关专业提供的建(构)筑物工程量和单位造价 指标估算,单位造价指标的确定参照相应定额和近期类似工程指标, 并按现行材料价格水平予以调整。经估算,土建工程投资额为 25 万 元。见下表。 土建工程投土建工程投资资估算表估算表 序号序号建建设设内容内容单单位位数量数量单单位造价位造价 (元)(元) 合合计计(万元)(万元) 1实验室平方26050013 2预报室平方1205006 3管理室平方1205006 总计 25 2、 、监测监测点建点建设设投投资资 监测点建设投资依据相关专业提供的工程量和单位造价指标估 算,单位造价的确定参照相应定额和近期类似工程指标,并参照现行 材料价格水平预以调整。经估算,监测点建设投资额为 31 万元。见下 表。 监测监测点建点建设设投投资资估算表估算表 序号序号建建设设内容内容单单位位数量数量单单价(万元)价(万元) 金金额额(万元)(万元) 1土壤肥力定位监 测点 个5525 2监测点标志牌个100.21 3 小型气象及墒情 标准站防护栏 个155 合合计计31 3、 、仪仪器器设备设备投投资资 仪器设备投资根据生产厂商提供的报价资料估算,并考虑一定的 运杂费和安装调试费用。经估算,仪器设备投资额为 221 万元。见下 表。 仪仪器器设备设备投投资资估算表估算表 序 号 仪器设备名称 单 位 数 量 单价 (元) 合价(万 元) 一 一 化 化验验室室仪仪器器设备设备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墨炉) 台 1 50000050 2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 台 1 25000025 3 分光光度计 台 1 110001.1 4 电子分析天平 台 3 60000 6 5 电子分析天平 台 28000 1.6 6 电子分析天平 台 1 150001.5 7 全自动定氮仪及消煮炉 台 1 18000018 8 精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