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版1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版1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版1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版1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 (一一) ) (时间:100 分钟 总分:120 分) 题号一二三总分合分人复分人 得分 一、积累运用(30 分) 1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3 分) A含蓄(x) 挚友(zh) 殷红(yn) 气冲斗牛(du) B赫然(h) 荒谬(mi) 气氛(fn) 兀兀穷年(w) C咳嗽(su) 轻捷(ji) 滑稽(j) 鲜为人知(xin) D卓越(zhu) 澎湃(bi) 涉猎(sh) 深恶痛绝(w) (解析:B 项“氛”应读 fn;C 项“稽”应读 j;D 项“湃”应读 pi。) 2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2 分) 家谕户晓 妇嬬皆知 迵乎不同 慷慨淋漓 历尽心血 鞠躬尽瘁 锋芒毕露 当之无槐 错别字嬬历谕槐 改正孺沥喻愧 3.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3 分) A杭州市“寻找贴心物业人”大型专题活动目前圆满结束,20 名物业人及团队锋芒 毕露,获得最具人气奖。 B 精卫填海是一则神话故事,其主人公精卫因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 伟的志向而受到人们的尊敬。 C秘鲁境内的纳兹卡线条被誉为世界之谜,在地面上,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一条条刻 在沙土上的杂乱无章的线条。 D有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头脑发热的人,也许会暂时获得成功,但他们很快便会丧 失获得的一切。 (解析:“锋芒毕露”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应改为“脱颖而出” 。) 4 4下面的文字中有两处语病,请修改。(4 分)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学习他们的精神, 了解他们的事迹,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学习杰出人物的 感人事迹,不仅会增强道德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会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 (1)第句语序不当,应将“学习他们的精神,了解他们的事迹”改为“了解他们的事 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 (2)第句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也”改为“而且” 。 5 5根据语句内容,下列词语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D)(3 分)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_。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 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_,和平可期,_,杀人者 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C人生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2 D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6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3 分) A 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杨振宁,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 B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C 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萧红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 河传 生死场 呐喊等。 D 孙权劝学选自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 (解析:呐喊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 7 7(天津中考)下面情境中,小晨表达得体的一项是(C)(3 分) 【情境】小晨和小鹏约好周末一同去科技馆参观。小晨去小鹏家找他,小鹏的奶奶开 了门。 A我要找一下小鹏,我和他去科技馆参观。 B您是谁啊?小鹏在家吗?我找他有事。 C您好!是奶奶吧?我是小晨,我和小鹏约好去科技馆,他在家吗? D您好!我想找小鹏去科技馆,你让他马上出来。 8 8综合性学习。(9 分) 子曰:“见贤思齐焉。 ”人们也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 所崇敬的明星,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参加以“我也谈追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并 完成下列任务。 (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这些明星人物:为我国核武器事业“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的邓稼先;示例:历经磨难仍要“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知耻而后勇,令人 耳目一新的吕蒙(默默耕耘,做了也不说的闻一多)。走近他们,我们的精神也得到了升华。 (3 分) (2)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语,以引导同学们正确追星。(3 分) 示例:理性追星,健康生活;学明星品质,做健康青年。 (3)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景仰和崇拜的明星。请仿照下面的例子,谈一谈你崇拜的明星及 崇拜的理由。(不少于 50 字)(3 分) 示例:我心中的明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杂交 水稻的研究中去,将水稻产量由过去的两三百公斤提高到近千公斤,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 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 3 500 亿公斤,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产生了巨大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示例:我心中的明星是“沈飞”的总经理罗阳,他用生命践行了航空报国的伟大宗旨。 他以敬业诚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拼搏奋斗精神,组织实现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 快速研究成果,特别是歼15 舰载机的成功着舰,开创了我国航母发展的新纪元。时代的 进步离不开罗阳这样的英雄,祖国的强盛离不开罗阳这样的贡献者。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 913 题。(14 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 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 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 9分别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2 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3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见往事耳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10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1)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你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1111写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 分) 1212本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 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育;吕蒙:知错能改,有军人的坦诚。(3 分) 1313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3 分) 示例:读书能使人更聪明,更有力量。学习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成功的 必由之路。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学习,增长见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弥补不足,让自己 成长为全面的人才。另外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合理的规劝,并最终学有所成,让人刮目 相看。(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下文,完成 1419 题。(14 分) 佩恩的森林 龚细鹰 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席卷过印度东北部的马久利岛。洪水退却,平坦的沙洲上成千 上万条蛇扭动着身体,仿佛在欢庆一场盛宴。少年贾达夫佩恩看着眼前壮观的一幕,不 由虔诚地合起双手祈祷。在印度,自古以来蛇就被人们当成神一样膜拜。 第二天早晨,佩恩朝沙洲跑去,然而寂静的沙洲上却惨不忍睹,因岛上缺乏树木保 护,所有的蛇都因炎热而死去。抚摸着那些蛇僵硬的尸体,佩恩的泪水滚落下来。 “植树, 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次重演!” 16 岁的佩恩开始构筑自己的梦想。他把竹子种在沙洲上,每天,他一趟一趟从布拉 马普特拉河边运水灌溉竹子,盼望着它们能像春天那样迅速拨节、生长。沙洲却如一个永 远也喝不饱的恶魔,一桶水浇下去,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竹叶很快就打起了卷,并一 天天变黄,几天后,竹子彻底枯萎了。 晚上,母亲在灯下用缝衣针为佩恩挑去手上的荆刺,看着磨起的一个个大水泡,母 亲心疼地劝道:“儿子,别犯傻了,你所做的许多人都做过,但从来没有人成功过。 ” 父亲也紧皱着眉头叹气:“是啊,马久利岛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据说有人曾做过 科学的预测,在未来 20 年间,我们的马久利岛将会永远消失,到那时,我们不知该迁往哪 里安家?” “不,爸爸妈妈,我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树苗缺水的问题。 ”佩恩轻声回答着父母,目 光中透着坚毅与执着。 几天后,佩恩再次将小竹苗种下,同时在每株竹苗旁埋进一截竹筒,竹筒上放一个 泥制的陶碗,陶碗及竹筒底部都有一个小洞,他将清水倒进陶碗,水顺着碗底的小洞渗进 竹筒内,又通过竹筒底的小洞渗透竹苗的根系。日出、日落,课余、饭后,佩恩一个人在 沙洲上忙碌着,少年单薄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他还利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从别 处捉来蚂蚁、蚯蚓,利用它们疏松土壤、制造肥料。那是段非常艰难的日子,竹苗终于成 活了,一排排颀长的翠竹如一个个清逸俊秀的少年,每天迎着清风阳光欢歌不已。佩恩在 竹林间奔跑跳跃,享受着胜利的喜悦。 4 佩恩开始种植其他种类的树苗,日复一日,成活的树苗越来越多,树林覆盖的范围 越来越大,这片曾经寸草不生的土地,逐渐形成了茂盛的森林,并引来了各种动物,鸟、 鹿、野牛、大象,甚至一些珍稀动物如独角犀牛、孟加拉虎,都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栖息 地。 然而,当森林中的食物满足不了需求时,大象、老虎便去附近的农民家里、庄稼地 里寻找食物,苦不堪言的农户们纷纷斥责佩恩给他们带来了祸害,并要求他赔偿损失。无 计可施的佩恩只得把自己饲养的牛放出去给老虎充饥,牛是他一家人生活收入的唯一来源, 但为了森林的生态平衡,他只得忍痛割爱,为此他损失了上百头牛。同时,佩恩还加大了 香蕉树的种植面积,因为香蕉是大象的至爱。几年后,森林里的生态环境终于可以达到自 给自足的平衡状态,这座丰腴的森林成了动物们的天堂。 一天上午,森林的宁静却被一声声伐木声打破,佩恩看到两个陌生男子正在砍伐一 棵珍贵树木,他愤怒地冲上去夺下男子手中的砍刀。两个男子威胁他:“走开!别防碍我 们!”佩恩用身体护住那棵树,举起砍刀喝道:“如果想砍树,就先砍了我吧!” 11 面对佩恩凛然的正气与勇气,两个男子退却了。然而让佩恩痛恨的事还是时有发生, 一些偷猎者及非法砍伐者会挺而走险,佩恩机智而勇敢地与之周旋,好几次甚至差点送了 命。在他眼里,岛上的所有树木与动物都是自己的孩子,他见证了每一棵树木的兴衰枯荣、 每一只动物的繁衍成长,他早已将自己与林中的草木鸟兽融为一体。 1236 年光阴缓缓流逝,昔日那个 16 岁的少年已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老人,繁重的体力 劳动使 52 岁的佩恩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这期间,他结婚、生子,并举家搬 进森林中居住,像古人一样住草屋,过着极其简陋的生活。他耗尽自己一生心血创造、养 育着这座森林,并虔诚地守护着它。现在,森林有 1360 亩,林中有上千种树木、上百种动 物。 13 当佩恩的故事为世人所知后,所有人都为他不屈不挠的毅力钦佩不已。2012 年,印 度新德里的尼赫鲁大学对佩恩颁发奖项,授予他“印度森林之子”称号。2013 年,佩恩受 到印度森林管理研究所颁奖认可。2015 年,佩恩被授予印度最高平民奖,被称为“莲花先 生” 。 永远不要轻视微小的力量,佩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也可以改变一部分世界。 (选自思维与智慧) 1414本文以“佩恩的森林”为题,有何作用?(2 分) 这是本文行文的线索,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读者会思考佩恩与森林之间的关系, 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515马久利岛本来是不毛之地,后来形成了茂盛的森林。在这一过程中,佩恩做了哪 些事情?请你逐条概括。(4 分) (1)解决竹苗缺水的问题,利用昆虫为竹苗松土、施肥;(2)将自己的牛放出去喂养老 虎,以维护生态平衡;(3)种植香蕉树,给大象提供食物;(4)同偷猎者和非法砍伐者进行 殊死斗争。 1616第段中对母亲的语言描写有何作用?(2 分) (1)从许多人在沙洲种植数模以失败告终可见沙洲的贫瘠、水土条件极差;(2)以此反 衬佩恩在沙洲种植竹苗的坚定信念,突出了佩恩不屈不挠的顽强毅力。 171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中划线的句子。(2 分) 这句话运用比喻、你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成活的翠竹生机勃勃、生命力 顽强的特点,蕴含着作者对佩恩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赞美之情。 1818第 12 段划线句子中的“虔诚”一词有何表达效果?(2 分) “虔诚”一词写出了佩恩对森林恭敬而真诚的态度,由此可见他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敬 5 畏之情。 1919从佩恩的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 分) 示例:佩恩能够使不毛之地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森林,靠的是顽强的毅力和坚忍不拔 的精神;他为了解决竹田的灌溉问题,善于开动脑筋,采取科学的方法。这两点给我的启 示是:做好一件事,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并讲究方式方法。 (三)阅读下文,完成 2023 题。(12 分) 近代“问天”第一人 武茂昌 1890 年,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的一个粮商之家。自小秉性温和的竺可桢勤 奋刻苦,聪明好学。1910 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美国的名额。 1918 年,竺可桢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获得了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归 心似箭的他拒绝了美国多所高校的邀请,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归国的轮船。他憧憬着用自己 的所学报效祖国。然而,他在美国留学的这些年,正值中国军阀割据时期,整个国家满目 疮痍。 摆在竺可桢眼前的现实是残酷的。当时的中国仅香港和上海徐家汇有两座用于观测 气候变化的测候所,而且均由外国人控制。竺可桢很痛心,在他看来, “夫制气象图,乃一 国政府之事,而劳外国教会之代谋亦大可耻也。 ”1927 年蔡元培创办中央研究院,邀请竺 可桢筹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并担任所长,这是旧中国气象科学一次重要的转机。 竺可桢对筹建气象研究所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担任所长 16 年,为我国近代气象事 业做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设立测候所,远至西藏拉萨,高至峨眉山、 泰山的顶部,都开展了气象观测。气象研究所自办或合办测候所 28 个,协助地方兴办测 候所 50 多个,加上接管北洋军阀时期北京、青岛的观象台,形成了我国气象观测网的雏形。 1930 年之前,中国天气预报领域一直被外国人垄断,这一年,竺可桢将天气预报“主权” 收回。1930 年元旦,中央气象研究所开始正式绘制东亚天气图,并发布天气预报和台风预 报,这是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土和海域,独立自主预报天气的开端,开创了中国气象预报信 息的广播业务,竺可桢可谓是中国“问天”第一人。 新中国成立后,满怀“科技强国梦”的竺可桢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承担领 导全国科学事业规划和发展的重任。年近花甲的竺可桢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将下 半生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到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中。 1964 年,他写了一篇重要论文论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 ,其中 分析了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许多设想。毛泽东看到此文 非常高兴,专门请竺可桢到中南海面谈,对他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啊!我们有个农业 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工、管),只管地。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 八字宪法的不足。 ” “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这是竺可桢的承诺,他说到做到。1970 年后,80 多岁高龄、 身体状况不佳的竺可桢仍一直忙于他的力作物候学的修订工作。 物候学是竺可桢一 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此书一出版,畅销一空。有人评价此书“把我国物候学带入了新的 纪元” 。 1973 年春节刚过,竺可桢肺病复发住进医院,在医院里他仍然留心观察着天气的变 化,并且记录自己的病情发展。写日记是竺可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现存的竺可桢日 记从 1936 年到 1974 年,连续 38 年,1 天未断,共计 800 多万字。直到他去世前一天,他 还用颤抖的笔记录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1974 年 2 月 7 日凌晨,这位中国近代气象科 学、地理科学的奠基人溘然离世。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6 2020从全文来看,科学家竺可桢的爱国与报国行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 分) 留学美国,学成后拒绝美国多所高校的邀请,毅然归国;担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所长,为中国近代气象事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