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 概论 主讲人:王峰 绪论 目录 “文化”界说 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文化”界说 篆体 金文 1、古人:文:纹理、文字、文章、 制度、修养。化:变化、生成、教化 。文化:以文教化 (1)文: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化:庄子逍遥游中的“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易系辞下中的“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3) “文”与“化”并联使用 : 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 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 成天下。” 2、文化含义: 西方:牛津词典、人文、泰勒原始文化 、克罗伯文化的概念 中国:冯天瑜:“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和 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 “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 改造自然界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3)文化热现象 自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兴起了文化热。 文化分支:企业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 实用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 、广告文化、传播文化、旅游文化等等。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1、广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物质 、精神) 文化体系的构成四层说: (1)物态文化:是物化的知识力量所构成的,人的 物质生产活动(衣食住行)以及这些产品的总和。 服饰文化 车文化 (2)制度文化层:一个社会需要维系,必须要有制 度,如果要从社会的制度层面来研究文化,就叫制度 文化 (3)行为文化层:行为就是社会实践, 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有一些约定成俗的,习 惯性的,或者是由于社会定式所形成的一个行 为文化层,行为文化层的表现形式多为民风、 民俗、风俗。 (4)心态文化层: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 维方式、心理活动等等 2、狭义: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 ,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 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 明的一个组成部分。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 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小文化”。 三、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1、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 学观点与思维模式,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 会与民族自身过程中所创造与积累的全部文 明成果,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特色。 (1)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语言文字、文化典 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伦 理 (2)概念中的几个要点 其一,“中国” 其二,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始主体 其三,中国文化具有自身的民族与过度的特色 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文字、文化 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宗教哲学、道德伦理等 几个部分 2、中国传统文化: 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 族 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840年以前的中国文化) 四、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 、意义和方法 1、目的:认识民族自身、继承优秀传统文 化、创造新文化、提高人文素质。 2、意义:平衡心理,提高综合素质、协调 人和自然的关系、挖掘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 3、方法: (1)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2)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研习文化 典籍,考察名胜古迹,文化遗址,历史文物 ) (3)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第一章 历史地理环境 目录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 国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第一节、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 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气候: 1、中国气候有三个特点: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季风气候明 显、大陆气候强 2、中国气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节气文化与气候:24节气不仅指导了我国古代农业, 而且深深融入我国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之中,有的节气还成 了民间重要节日。 仫佬族每年立冬之后的依饭节 (2)中医文化气候:没有中国特殊气候,也就不会诞生中 医学,中医治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针灸,针灸的取穴和针探 深度也都和四季有关。中药的使用也分季节。 (3)诗词与气候:古诗中有大量的咏怀四季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二月春风似剪刀” (4)饮食、服饰、建筑与气候 2、地形、地貌: (1)多山:雄伟、险峻、幽深、奇特、秀丽。 (2)地势西高东低:高低相差很大,自西向东的“三大阶梯”。 以上三个阶梯的地形、地貌是在漫长的地壳运动中逐渐变化的 ,有些变化属于“人化自然”的过程。 总的来说,中国特有的地形地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游览、文学、和绘画等方面。 二、人文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传统文 化的影响 1、疆域、政区 (1)疆域:唐、元、清疆域超过“雄鸡式”960万平方公 里的疆域面积。 (2)政区:商周分封制,秦汉郡县制,东汉 州、郡、县三级制,唐:郡县道-州-县。宋: 路-州-县。元行省制度,明省、府、县。清 省府县,近代省、道、县,现代省、市 、县。 2、民族、人口: (1)民族:中华民族是各民族的总称 。华夏族指汉族。 (2)人口:特点是分布不均衡,人口迁移 频繁。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1、远古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各方面的活动, 几乎都起决定性作用。 2、自从石器、青铜、铁器时代,人类已经开始 能动地利用环境。 3、近代,现代,“人化自然”的能力加强了。 世界面临十大环境问题: 1、世界气候变暖 2、水资源不足 3、大气污染严重 4、人口膨胀 5、森林面积日益缩小 6、垃圾废物成灾 7、土地面积减少 8、资源在减少 9、物种的灭绝速度在加快 10、农用药害严重 世界气候变暖 水资源不足 人口膨胀 大气污染严重 垃圾废物成灾 森林面积日益缩小 资源在减少 土地面积减少 农用药害严重 物种的灭绝速度在加快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 于农业区,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1、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强烈的地域性,不 同地区的人形成不同生活方式和思想观 念。 2、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也有很大的影 响。 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1、首先,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的地形,大 部分是高原、平原和戈壁沙漠,只有东南是海岸 线,三面封闭,一面环海 。 2、其次,自然地理环境并非决定开放与否的唯 一标准条件。 3、事实上,造成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局面的真正 原因,是中国人的优越感和保守封闭的思想意识 。 第二章 中国文化根植的 经济基础 目录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 中国传统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 的影响 第一节、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 的主体 w 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 w黄河中游地域:仰韶文化(河南)和龙山文化(山东) w从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的转移: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遗址 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和融合 w一、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中国北部和西北部以游牧经济为 主,而其他地区则以农耕经济为主。东北和西北的游牧民族 体魄健壮,勇猛善战,依靠放牧为生,加之地理环境的恶劣 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他们经常南下掠夺。 w二、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战争与争锋,客观上促进了 经济文化的互补和民族的融合,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争锋 从根本上讲是不同于外族的侵略。 古代冶铁技术 三、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中国是以农耕自然经济为主的,同时农耕经济包 容 着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包括手工艺制作、采矿、 冶铁、纺织、造船、建筑、对外贸易等。 四、内敛型的海洋贸易 1、和平而非殖民的贸易形式。 2、朝贡贸易体制下的一种自足自大的心态。 3、海外贸易服从于政治而不是政治为贸易开道。 第二节、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 形态 一、殷商西周时期,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阶段 1、商朝是发达的奴隶社会,土地归奴隶主贵族国家所有, 耕地划分为方块田,称为井田。 2、 西周仍保持了“井田制”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二、东周之后,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生产形态的 演进 就个体生产形态而言,自东周以后至清代,基本上都是每个 家庭内,男耕女织,以织助耕,或以工助耕、以商助耕的自 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三、商品经济的波浪式前进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对农耕经济具有依附性,缺乏独立性。因 此商品经济的变迁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姿态。 四、中国古代社会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中国古代社会是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围绕着农耕经济, 中国传统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品贸易三个方面 第三节、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 w一、是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 w二、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 期性失调。 w三、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箝制。 第四节、中国传统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 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 二、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 三、农耕经济的早熟与中国文化的凝重性 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 社会政治结构 目录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 征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第一节、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所谓宗法制度即血缘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解决职 权和财产分配,维护世袭统治秩序的一种制度。这 种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产 生于商代后期。 西周宗法制度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嫡长子继承制 妻妾 一般称谓 宗法称谓 继承 妻(正配) 妾一(侧室) 妾二(侧室) 三哥(20岁) 六哥(14岁) 大哥(25岁) 四哥(19岁) 二哥(22岁) 五哥(15岁) 嫡长子 嫡次子 庶长子 庶三子 庶次子 庶四子 嫡子 庶子 庶子 二、封建邦国制 五级爵位的产生,系根据宗法制的嫡、庶关系而定, 如图: 天子 诸侯 卿 大夫 士 周初五级封国与附庸国的情况如下: 等级级爵位法定面积积举举例 一 公国50平方公里齐齐、鲁鲁 二 侯国35平方公里晋 三 伯国35平方公里申 四 子国25平方公里 黄、罗罗、祝、 邾 五男国25平方公里许许 六附庸不足25平方公里萧萧 (1)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国君位,其余的庶 子一律分封出去; (2)诸侯之封分为公、 侯、伯、子、男五等之爵; (3)诸侯再将部分国土分封给卿大夫作为采邑,卿大 夫又将部分采邑分给作为禄田。 嫡长子(大宗)承袭王位 周天子 嫡长子(大宗)承袭国君 众庶子(小宗)分封诸侯 嫡长子(大宗)卿大夫 众庶子(小宗)分封卿大夫 众庶子(小宗)分士 三、宗庙祭祀制 1、宗庙是包括天子在内的各级大宗供奉祖先神位的场所 。宗庙祭祀制度是为了达到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 制度。核心是强调尊祖敬宗,家族本位。 2、宗庙祭祀制度,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传统的礼乐 文化(祭祀时有严格的程序和隆重的仪式,乐队兴师动众, 人员众多)。 第二节、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 结构的特征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一、父系单系世系原则盛行 二、家天下的延续。 三、封国制度不断 四、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五、家国同构 第三节、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一、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 1、欧洲王权一开始就有一个宗教势力与之抗衡。 2、欧洲多元经济结构冲击了王权专制。 3、欧洲的君主专制鼓励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 二、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1、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 2、农耕经济基础稳定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中国环保用品设备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6年中国麻醉盐水架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6年中国量变送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年建平县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城市社区工作者21人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体育赛事赞助合同终止及权益协议
- 药剂科抗菌药物应用须知
- 2026年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湖南省湘潭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 库蚊环境适应性-深度研究
- 新能源行业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
- 蛇串疮的健康宣教
- DB33 1121-2016 民用建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置与设计规范
- 自动化电气元器件介绍与使用
- 【MOOC】温病学-河南中医药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直线和圆的方程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设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专题培训
- 《外科护理学(第七版)》考试复习题库-下(多选题)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研学旅行组”赛项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