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北京一二模分类汇总古文学生版.docx_第1页
2011年高考北京一二模分类汇总古文学生版.docx_第2页
2011年高考北京一二模分类汇总古文学生版.docx_第3页
2011年高考北京一二模分类汇总古文学生版.docx_第4页
2011年高考北京一二模分类汇总古文学生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北京一二模古文汇总学生版(2011年北京一摸古文朝阳)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元昊反河西,延州危。公请自守,乃知延州。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胡芦,夺贼地而耕之。贼以骑三万来,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既失计,乃引去。于是诸将皆服公。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将。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初,公既得熟羌为用,使以守边,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其所设施,去而人德之。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五让不许。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每进见,必以太平责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既薨,辍朝一日。以其遗表无所请,使就问其家所欲。赠以兵部尚书,所以哀恤之甚厚。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取材于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 戚:忧伤b.五让不许 让:推辞c.必以太平责之 责:责怪d.言者遂以危事中之 中:诬陷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之南都 b. 乃决策谋取横山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 然事有先后 d. 以其遗表无所请凌万顷之茫然 亦足以畅叙幽情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胡芦,夺贼地而耕之在庆州修筑大顺城,来占据要害之地,又修筑胡芦城,夺回叛贼的土地派人耕种b.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于是将驻扎边地的军队撤回内地谋生,因而解除了西部百姓供给运输粮草的辛苦c.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有关部门上奏朝廷,全部废止了范公以前施行的改革措施,恢复了过去的旧政策d.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母亲去世的时候,他还十分贫穷,一辈子如果不是去人家做客,就从来都不吃肉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感伤家世之变,离家求学,严格自励,学有所成。b.元昊在河西反叛,范仲淹主动请缨守御延州,他积极备战,发展农耕,颇有远见。c.范仲淹自作主张,竭力改革积弊,遭到反对,皇上虽知其忠心,但已不再听信他。d.范仲淹病重时,皇帝赐药慰问,死后皇帝停朝一天,还追封他兵部尚书以示哀恤。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范仲淹“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意思是“他侍奉皇帝、对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信条,不因对自己有利或有害而决定取舍”。这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为人处世的原则,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为人处世原则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部分断句。(5分)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 之 讽 谕 诗兼 济 之 志 也 谓 之 闲 适 诗 独 善 之 义 也 故 览 仆 诗 者知 仆 之 道 焉 其 余 杂 律 诗 或 诱 于 一 时 一 物 发 于 一笑 一 吟 率 然 成 章 非 平 生 所 尚 者 但 以 亲 朋 合 散 之际 取 其 释 恨 佐 欢。今铨次之间,未能删去,他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略之可也。(取材于白居易与元九书)(2011年北京一摸古文海淀)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仓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时大籍民车,人未谕县官意,相挻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一使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寝。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取材于宋史沈括传)注解:解州,地名。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大籍民车 籍:征用b.人未谕县官意 谕:告诉c.二事俱寝 寝:停止d.契丹知不可夺 夺:改变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治废田,以救水患以威用其民b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括得地讼之籍数十c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d今所争盖三十里远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掌管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市井小贩一样平庸的人,对于天象和历算的图谱仪器,大多全然不懂。b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市易司担心蜀地私盐贩卖不能禁止,想要全部填塞私人的盐井,而运解州的池盐去供应蜀地。c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沈括到枢密院去翻看以前的档案文件,查找到了近几年商定边境的文件。d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沈括在路上还想着沿途山川的险峻和平缓,道路的迂曲和顺直,风俗的单纯和复杂,人心的背弃和不满。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浑仪、景表、五壶浮漏等天文仪器都是在沈括担任提举司天监之后设置的,这些仪器后来都得以使用。b对于蜀盐一事,沈括认为盐应该全都由官府出售,如果不马上禁止私井,官府将会得不偿失。c面对辽国索要土地的无理要求,沈括据理力争,从容应对,并取得了最终胜利,显示了他的外交才能。 d沈括博学善文,他把平时与宾客谈论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了梦溪笔谈,至今流传于世。10第二大题文言文沈括传中说“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其中“究本末”既指要探究事情的原委,也指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请结合文中的一个事例,说说你对“不究本末,几误国事”的理解,并联系实际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不少于200字)(10分)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壶遂曰:“孔 子 之 时 上 无 明 君 下 不 得 任 用 故 作 春秋 垂 空 文 以 断礼 义 当 一 王 之 法 今 夫 子 上 遇 明 天 子 下 得 守 职 万 事 既 具 咸 各 序 其宜 夫 子 所 论 欲 以 何 明?” (取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2011年北京一摸古文西城)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陈咸字子康,年十八,以父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父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父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父乃不复言。父死后,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中,公卿以下皆敬惮之。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专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时槐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减死,髡为城旦,因废。成帝初即位,大将军王凤以咸前指言石显,有忠直节,奏请咸补长史。复为南阳太守。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辄论输府,以律程作司空。咸所居调发属县所出食物以自奉养,奢侈玉食。然操持掾史,郡中长吏皆令闭门自敛,不得逾法。下吏畏之,豪强执服,令行禁止,然亦以此见废。时车骑将军王音辅政,信用陈汤。咸数赂遗汤,后竟征入为少府。少府多宝物,属官咸皆钩校,发其奸臧,没入辜榷财物。官属及诸吏,举奏按论,畏咸,皆失气。为少府三岁,与翟方进有隙。方进为丞相,奏:“咸前为郡守,所在残酷,毒螫加于吏民。”咸坐免。顷之,红阳侯王立举咸方正,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方进复奏免之。后数年,立有罪就国,方进奏归咸故郡,以忧死。 (取材于汉书陈万年传(附陈咸)有删改) 【注解】钩校:探究查对。 辜榷:垄断、侵占。 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之一。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言事,刺讥近臣 刺讥:指责。 b于是石显微伺知之 微伺:暗中探察。 c然操持掾史 操持:筹划,料理。d与丞相翟方进有隙,咸坐免 坐免:因牵连被罢官。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抗直,数言事 / 后数年,立有罪就国b乃公教戒汝 / 父乃不复言c公卿以下皆敬惮之 / 顷之,红阳侯王立举咸方正d然亦以此见废 / 方进奏归咸故郡,以忧死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我全明白您所说的意思,您主要就是教我如何巴结、奉承人。b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陈咸多次议论石显的短处,石显等人对他就怀恨在心。c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朱云探听并等候裁决,皇帝命朱云上书申诉自己的情况。d立有罪就国,方进奏归咸故郡红阳侯王立有罪回到封邑中,翟方进也奏明皇帝让陈咸回到原籍。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陈咸开始对父亲所谓的“教戒”很反感,后来他却也贿赂权贵。b陈咸被髡首罚做苦工,是因为他在执法时滥杀无辜,施法严苛。c陈咸任南阳太守时对境内大户与下属均严治,可自己生活奢侈。d陈咸晚年为官,因为与翟方进有矛盾,先后多次被其奏请免职。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作者写陈咸仕途数起数伏,后被发回故郡,最终“以忧死”。你如何看待陈咸的结局?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公仪休(人名)相鲁而嗜鱼,一国献鱼,公仪子弗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毋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此明于为人为己者也。 (取材于淮南子道应训)(2011年北京一摸古文东城)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王仲翁与望之等数人,皆召见。先是,左将军上官桀谋杀光,光既诛桀等,后出入自备。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两吏挟持。望之独不肯听,自引出阁曰:“不愿见。”吏牵持匈匈。光闻之,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而仲翁等皆补大将军史。三岁间,仲翁至光禄大夫给事中,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苑东门侯。仲翁出入从仓头庐儿,下车趋门,传呼甚宠,顾谓望之曰:“不肯碌碌,反抱关为?”望之曰:“各从其志。” 时大将军光薨,子禹复为大司马,兄子山领尚书,亲属皆宿卫内侍。地节三年夏,京师雨雹,望之因是上疏,愿赐清闲之宴,口陈灾异之意。宣帝自在民间闻望之名,曰:“此东海萧生邪?下少府宋畸问状,无有所讳。”望之对,以为:“春秋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时季氏专权,卒逐昭公。向使鲁君察于天变,宜无此害。今陛下以圣德居位,思政求贤,尧、舜之用心也。然而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唯明主躬万机,举贤材,以为腹心,与参政谋,令公卿大臣朝见奏事,明陈其职,以考功能。如是则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矣。”对奏,天子拜望之为谒者。时上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高者请丞相御史,次者中二千石试事。累迁谏大夫,丞相司直,岁中三迁,官至二千石。 (取材于班固汉书萧望之传)注释:吐握:吐哺握发的简称。比喻求贤之心切。 白屋:茅屋。表示贱人所居。 仓头庐儿:奴仆。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引出阁曰 引:推荐 b延颈企踵 延:伸长 c卒逐昭公 逐:放逐 d如是则庶事理, 庶:众多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光闻之,告吏勿持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将军以功德辅幼主 去以六月息者也 c望之因是上疏 因人之力而蔽之 d明陈其职,以考功能 其孰能讥之乎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如果有应当)接见的官吏百姓,(都要让他们)裸体瘦身除去兵器 b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这)恐怕不合乎周公辅佐成王时亲自求贤的礼节,表达对平民的敬意。c下少府宋畸问状,无有所讳下达(命令)让少府宋畸问明情况,(让他)不要有什么隐讳 d然而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 然而过分靠近大树就会伤害树干,家臣的权势过大就会危及朝廷。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萧望之反对霍光接见士民搜身去除兵器的作法,赞赏周公吐哺握发之礼。 b萧望之因为不服从霍光不被任用,而顺从的王仲翁等人都补任大将军史。 c大将军霍光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霍禹、兄弟子山都在朝廷里担任了要职。 d萧望之举用贤才、利国利民的谏言得到宣帝的认同,因此官位一年三升。10. 第二大题文言文萧望之传中说“各从其志”,意思是“每个人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请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或读过的文章谈谈自己对这一句子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11. 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钱 塘 人 喜 杀 ,日 屠 百 鹅。 予 自 湖 上 夜 归 屠 者 之 门 百 鹅 皆 号 声 振 衢 路 若有 所 诉 鹅 能 警 盗 亦 能 却 蛇 其 粪 杀 蛇 蜀 人 园 池 养 鹅 蛇 即 远 去 有 二 能 而不 能 免 死 又 有 祈 雨 之 厄。 悲 夫! (取材于苏轼仇池笔记)(2011年北京一摸古文石景山)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公权字诚恳。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菩,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 文宗思之,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浣濯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为之肌栗,公权辞气不可夺。帝谓之曰:“极知舍人不合作谏议,以卿言事有诤臣风采,却授卿谏议大夫。”翌日降制,以谏议知制诰,学士如故。公权忠言匡益,皆此类也。 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 “辞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于殿壁,字方圆五寸,帝视:之叹曰:“钟、王复生,无以加焉!” 公权志耽书学,不能治生,为勋戚家碑板,问遗岁时钜万,多为主藏竖海鸥、龙安所窃。别贮酒器杯盂一笥,缄縢如故,其器皆亡。讯海鸥,乃曰:“不测其亡。”公权哂曰:“银杯羽化耳。”不复更言。所宝唯笔砚图画,自扃鐍之。性晓音律,不好奏乐。常云:“闻乐令人骄怠故也。”注:问遗:慰劳馈赠 竖:家童,童仆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宗政僻 僻:荒僻 b公权忠言匡益 匡:纠正 c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 属:接连 d缄縢如故 縢:绳索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我于佛寺见卿笔迹 乃令公权题于殿壁 b此浣濯者三矣 不得公权手笔者c以卿言事有诤臣风采以谏议知制诰d为勋戚家碑板多为主藏竖海鸥、龙安所窃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 当时周墀也在场,听了他的言论,吓得浑身发抖 b皆别署货贝,日此购柳书 都专门封上货币,上面注明这是购买柳公权书法作品的专款 c帝独讽公权两句 文宗只讽谏柳公权的两句诗 d所宝唯笔观图画,自扃鐍之 他珍视的只有笔砚和书画,都亲自锁起来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柳公权为人正直敢言,趁皇帝向他请教书法时加以讽谏,穆宗因此改过。 b柳公权书法自成一家,声名远播,达官贵人甚至外夷都热衷于求得其作品。 c文宗喜爱柳公权的人品、文采,更欣赏他的书法造诣,叹其可与书圣媲美。 d柳公权醉心于书法,不看重财物珍宝得失,对家奴的盗窃行为也并不深究。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柳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说出了一个普遍的道理,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结合文中内容,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不少于200宇)(10分)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武王至殷郊,系堕。五 人 御 于 前 莫 肯 之 为 曰 吾 所 以 事 君 者 非 系 也 武 至型 释 白 羽 右 释 黄 钺 勉 而 自 为 系 孔 子 闻 之 曰 此 五 人 者 之 所 以 为 王 者 佐 也 不 肖 主 之 所 弗 安 也 故 天 子 有 不 胜 细 民 者,天下有不胜千乘者。 (选自吕氏春秋)(2011年北京一摸古文丰台)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9题。东垣老人李君,讳果,字明之?其先世居真定,富于金财。君之幼也,异于群儿;及长,忠信笃敬,慎交游,与人相接,无戏言。衢间众人以为欢洽处,足迹未尝到,盖天性然也受论语孟子于王内翰从之,受春秋于冯内翰叔献。宅有隙地,建书院,延待儒士。或不给者,尽周之。泰和中,岁饥,民多流亡,君极力赈救,全活者甚众。母王氏寝疾,命里中数医拯之。温凉寒热,其说异同;百药备尝,竟莫知为何证而毙,君痛悼不知医而失其亲,有愿日:“若遇良医,当力学以志吾过!”闻易水洁古老人张君元素医名天下,捐金帛诣之。学数年,尽得其方法。进纳得官,监济源税。彼中民感时行疫厉,俗呼为大头天行。医工遍阋方书,无与对证者,出己见,妄下之,不效;复下之,比比至死。医不以为过,病家不以为非。君独恻然于心,废寝食,循流讨源,察标求本,制一方,与服之,乃效。特寿之于木,刻揭于耳目聚集之地,用之者无不效。君初不以医为名,人亦不知君之深于医也。君避兵汴梁,遂以医游公卿间,其明效大验,具载别书。壬辰北渡,寓东平;至甲辰,还乡里。一日,谓友人周都运德父曰:“吾老,欲道传后世,艰其人,奈何?”德父曰:“廉台罗天益谦父,性行敦朴,尝恨所业未精,有志于学,君欲传道,斯人其可也。”他日,偕往拜之。君一见曰:“汝来学觅钱医人乎?学传道医人乎?”谦父曰:“亦传道耳。”遂就学,日用饮食,仰给于君。学三年,嘉其久而不倦也,予之白金二十两,曰:“吾知汝活计甚难,恐汝动心,半途而止,可以此给妻子。”谦父力辞不受。君曰:“吾大者不惜,何吝乎细?汝勿复辞。”君所期者可知矣。临终,平日所著书检勘,卷帙以类相从,列于几前,嘱谦父曰:“此书付汝,非为李明之、罗谦父,盖为天下后世,慎勿湮没,推而行之。,”得年七十有二,实辛亥二月二十五日也。 (取材于元砚坚东垣老人传,有删节) 【注】1讳:古代称死后的尊者时,在名前加“讳”字,表敬意。志:记,这里是“弥补”的意思。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不给者,尽周之 给:供给 b复下之,比比至死 比比:接连,连续 c艰其人,奈何 艰:为感到困难 d慎勿湮没,推而行之 慎:千万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先世居真定,富于金财 受春秋于冯内翰叔献 b与人相接,无戏言 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 c君痛悼不知医而失其亲 嘉其久而不倦也 d学数年,尽得其方法 君欲传道,斯人其可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及长,忠信笃敬,慎交游 等到长大以后,李杲为人忠诚守信、淳厚恭敬,在结交朋友的事情上非常慎重 b闻易水洁古老人张君元素医名天下,捐金帛诣之 听说易水的洁古老人张元素医术高超,李杲就捐给他金银绸缎并前去拜访他 c特寿之于木,刻揭于耳目聚集之地 李杲特意把药方雕刻在木版上永久保存,并刻印出来,张贴在人多的地方 d遂就学,日用饮食,仰给于君 于是罗谦父就跟着李杲学习,罗谦父的日常费用和饮食,都仰仗李杲来提供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杲稳重自持。街区里一般人认为是欢娱惬意的游乐场所,他都不曾去过。 b李杲乐善好施。泰和年间,谷物歉收,他竭。尽全力救济了很多流离困顿的百姓。 c李杲富有孝心。他为自己不懂医术而失去母亲非常悲痛,决心学医来弥补过失。, d李杲师德高尚。他亲自拜访罗谦父,并毫无保留地将医学大道传给这位继承人。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取材于钟嵘诗品)【注】(踬:zh不顺利,不流畅。(2011高三二模海淀)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9题。王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人。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肃自谓礼易为长,亦未能通其大义也。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肃自建业来奔。高祖幸邺,闻肃至,虚襟待之,引见问故。肃辞义敏切,辩而有礼,高祖甚哀恻之。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音韵雅畅,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因言萧氏危灭之兆,可乘之机,劝高祖大举。于是图南之规转锐。器重礼遇日有加焉,亲贵旧臣莫能间也。二十年七月,高祖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高祖在崇虚楼,遣舍人问曰:“朕知卿等至,不获相见,卿何为而来?”肃对曰:“伏承陛下辍膳已经三旦,群臣焦怖,不敢自宁。臣闻尧水汤旱,自然之数,须圣人以济世,不由圣以致灾。是以国储九年,以御九年之变。臣又闻至于八月不雨,然后君不举膳。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蒸民未阙一餐,陛下辍膳三日,臣庶惶惶,无复情地。”高祖遣舍人答曰:“昔尧水汤旱,赖圣人以济民,朕虽居群黎之上,道谢前王,今日之旱,无以救恤,应待立秋,克躬自咎。”是夜澍雨大降。 高祖崩,遗诏以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禧等同为宰辅,征肃会驾鲁阳。肃至,遂与禧等参同谋谟。自鲁阳至于京洛,行途丧纪,委肃参量,忧勤经综,有过旧戚。禧兄弟并敬而昵之,上下称为和辑。唯任城王澄以其起自羁远,一旦在己之上,以为憾焉。每谓人曰:“朝廷以王肃加我上尚可。从叔广陵,宗室尊宿,历任内外,云何一朝令肃居其右也?”肃闻其言,恒降而避之。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肃频在边,悉心抚接,远近归怀,附者若市,以诚绥纳,咸得其心。清身好施,简绝声色,终始廉约,家无余财。然性微轻佻,颇以功名自许,护疵称伐,少所推下,高祖每以此为言。景明二年薨于寿春,年三十八。(取材于魏书王肃传)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韵雅畅,深会帝旨 会:符合b不觉坐之疲淹也 淹:时间长c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 引:推荐d蒸民未阙一餐 阙:同“缺” ,缺少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因言萧氏危灭之兆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b卿何为而来徐公何能及君也c一旦在己之上,以为憾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然性微轻佻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肃辞义敏切,辩而有礼,高祖甚哀恻之 王肃言辞敏锐,语义确当,善辩而有礼,高祖很同情他。b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 昨天郊野已经下了大雨,只是京城内没有下一点儿雨。c行途丧纪,委肃参量,忧勤经综,有过旧戚 沿途有关丧葬的事情,交付王肃酌情处理,他忧心劳苦,筹划料理,超过了皇室的亲戚故旧。d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 不久王肃被任城王上书弹劾,说王肃阴谋反叛,但诬告不久就被澄清了。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王肃少年时聪明善辩,博览经史,在父亲兄弟被萧赜杀害之后,从建业投奔了魏高祖。b王肃深受高祖器重,在他劝高祖大干一番事业之后,高祖图谋南方的心思变得急切了。c高祖因为久旱不雨而停了三天的膳食,王肃等惊惶不安,也决定陪皇帝停食三天。d王肃在边塞尽心竭力安抚外邦,以诚相待,深得民心。他一生为官清廉,洁身自好。10我国史传文学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强调对历史人物应客观如实地记录,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和你读过的史传作品(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烛之武退秦师苏武传等),谈谈你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和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范仲淹等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本行实,诏近臣议。于是宋祁、王拱辰、张方平、欧阳修等八人合奏曰:“教 不 本 于 学 校 士 不 察 于 乡 里 则 不 能 核 名 实 有 司 束 以声 病 学 者 专 于 记 诵 则 不 足 尽 人 材 谨 参 考 众 说 择 其 便 于 今 者 莫 若 使士 皆 土 著 而 教 之 于 学 校 然 后 州 县 察 其 履 行 学 者 自 皆 修 饬 矣。” (取材于续资治通鉴)(2011高三二模朝阳)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元昊反河西,延州危。公请自守,乃知延州。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胡芦,夺贼地而耕之。贼以骑三万来,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既失计,乃引去。于是诸将皆服公。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将。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初,公既得熟羌为用,使以守边,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其所设施,去而人德之。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五让不许。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每进见,必以太平责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既薨,辍朝一日。以其遗表无所请,使就问其家所欲。赠以兵部尚书,所以哀恤之甚厚。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取材于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 戚:忧伤b.五让不许 让:推辞c.必以太平责之 责:责怪d.言者遂以危事中之 中:诬陷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之南都 b. 乃决策谋取横山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 然事有先后 d. 以其遗表无所请凌万顷之茫然 亦足以畅叙幽情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胡芦,夺贼地而耕之在庆州修筑大顺城,来占据要害之地,又修筑胡芦城,夺回叛贼的土地派人耕种b.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于是将驻扎边地的军队撤回内地谋生,因而解除了西部百姓供给运输粮草的辛苦c.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有关部门上奏朝廷,全部废止了范公以前施行的改革措施,恢复了过去的旧政策d.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母亲去世的时候,他还十分贫穷,一辈子如果不是去人家做客,就从来都不吃肉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感伤家世之变,离家求学,严格自励,学有所成。b.元昊在河西反叛,范仲淹主动请缨守御延州,他积极备战,发展农耕,颇有远见。c.范仲淹自作主张,竭力改革积弊,遭到反对,皇上虽知其忠心,但已不再听信他。d.范仲淹病重时,皇帝赐药慰问,死后皇帝停朝一天,还追封他兵部尚书以示哀恤。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范仲淹“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意思是“他侍奉皇帝、对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信条,不因对自己有利或有害而决定取舍”。这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为人处世的原则,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为人处世原则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部分断句。(5分)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 之 讽 谕 诗兼 济 之 志 也 谓 之 闲 适 诗 独 善 之 义 也 故 览 仆 诗 者知 仆 之 道 焉 其 余 杂 律 诗 或 诱 于 一 时 一 物 发 于 一笑 一 吟 率 然 成 章 非 平 生 所 尚 者 但 以 亲 朋 合 散 之际 取 其 释 恨 佐 欢。今铨次之间,未能删去,他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略之可也。(取材于白居易与元九书)(2011高三二模东城)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以此观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取材于明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注释:徼(jio):边界。光禄:官名。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千钱买一石 或:有人 b然穷其所生之地 穷:追究 c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胜:超过 d尤挺挺不妄与人交 妄:随便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而不欲以告人欤 b 则人益贵之 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 c 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甥其为我记之 d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 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国都的人于是把我们的木柴当做宝贝一般 b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我料想它们与竹子在江南(一样)也没有什么不同c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 令人敬畏有高傲不同一般的气节 d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 竹子本可以不离开江南就获得人们的尊重啊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受任君之托为竹溪写的一篇“记”。“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文章起笔写国都的人和江南的人对竹子的喜好和厌恶,一好一恶,对照鲜明。c任君自称为“竹溪主人”,与东晋陶渊明爱菊、北宋周敦颐爱莲,意趣情怀相似。 d任君不与江南的侯家富豪攀比池亭花石,正是因为他喜爱竹子正直孤高的品质。10.文中说“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意思是说“世上的美丑(好恶),也哪里有固定不变的(标准)呢”。请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句子的领悟。(10分)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分)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寡闻而浅识者固文之陋也然而世有言义理之过者其辞芜杂俚近如语录而不文为考证之过者至繁碎缴绕而语不可了当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何哉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 (节选自清姚鼐述庵文钞序)(2011高三二模西城)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华佗 论刘禹锡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 遂考竟佗。至仓舒病且死,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犹不能返其恚。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于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皆曰:“忧天下无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可不谓大哀乎?夫以佗之不宜杀,昭昭然不可言也。独病夫史书之义,是将推此而广耳。吾观自曹魏以来,执死生之柄者,用一恚而杀材能众矣。又乌用书佗之事为?呜呼!前事之不忘,期有劝且惩也。而暴者复借口以快意。孙权则曰:“曹孟德杀孔文举矣,孤于虞翻何如?”而孔融亦以应泰山杀孝廉自譬。仲谋近霸者,文举有高名,犹以可惩为故事,矧他人哉?【注】荀文若:敢于向曹操直谏的谋臣荀彧。仓舒:曹操爱子曹冲的字。壬人:指奸佞小人。虞翻:吴国的官员,历事孙策、孙权,屡犯颜谏诤,惹得孙权要杀他。孔融:字文举。其任北海太守时曾重用一人,后又要杀他,有人问他为什么,他以应泰山(应劭)自比。矧:shn,况且。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宜议能以宥宥:辅助、帮助。b然犹不能返其恚返:使平息。c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原:探究、推究。d独病夫史书之义病:担心,忧虑。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为曹公所怒/犹以可惩为故事b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昭昭然不可言也c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执死生之柄者d而惩暴者之轻杀/而暴者复借口以快意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以操之明略见几凭着曹操的深明韬略能够洞察事物细微变化b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后来一些记忆不牢靠的人,更是以讹传讹c方痛生之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