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汉中某县城排水管网初步设计.docx_第1页
陕南汉中某县城排水管网初步设计.docx_第2页
陕南汉中某县城排水管网初步设计.docx_第3页
陕南汉中某县城排水管网初步设计.docx_第4页
陕南汉中某县城排水管网初步设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安大学排水管网课程设计陕南汉中某县城排水管网初 步 设 计一 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21总论21.1 设计依据21.2 县城原始资料21.3 设计原则31.4 设计范围和工程任务32、排水方案选择和确定32.1 排水体制的确定32.2 工业废水与城市排水系统的关系选择33、管道定线33.1污水管道定线33.2雨水管道定线34、排水管渠、接口、基础及附属构筑物34.1管材、接口及基础34.2检查井34.3跌水井34.4污水出水口34.5雨水出水口35、工程量统计3二 排水管网设计计算书31污水管道水力计算31.1 污水设计流量公式31.3 街区编号及面积计算31.4 划分设计管段31.5计算设计流量31.6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31.7绘制管道平面图和剖面图32雨水管水力计算32.1 暴雨强度公式32.2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32.3 雨水管渠的降雨历时32.4 径流系数32.5 雨水管道一般规定32.6 定线32.6.1划分排水流域和管道定线32.6.2划分汇水面积及设计管段32.6.3雨水口的设置32.7 雨水管道设计流量和水力计算32.8绘制管道平面图和剖面图3三 附录3一 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1总论1.1 设计依据1.1.1 主要规范(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1)(3)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1.1.2 主要标准(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1.1.3 参考书籍(1)水泵机水泵站(第四版)(1998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姜乃昌主编(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1、05册(第二版)(2000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2、5)(第一版)(1996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1、s2)(1996年)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5)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水工业工程设备(第一版)(2000年)聂梅生主编(6)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1999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孙慧修主编1.2 县城原始资料(1) 设计区总平面图一张(比例1:10000、等高线间距1m),污水厂厂址选在县城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即城市西面);(2) 设计街坊人口密度为390cap/ha,卫生设备情况系室内有给排水卫生设备及淋浴设备,街坊污水出水管管底标高按照地面以下1.5m考虑;(3) 假设该设计区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140l/capd;(4) 城市工业企业该设计区有一工厂,污水量为1500m/d,三班制,排水量时变化系数,出水管管底标高30.0m,管径为250mm,流速0.8m/s,污水轻微污染,允许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道;(5)设计区地面覆盖情况厂房占10%,沥青路面占14%,干砌砖石路面占16%,非铺砌路面占40%,草地占20%;(6) 公共建筑该县城北面有一火车站,污水量为24m/d,出水管底标高为34.70m; (7) 当地暴雨强度公式设计重现期取p=1a; (8) 工程水文、地质资料 该县城位于陕南汉中地区,冰冻深度0.5m; 该设计区南部大河1洪水位标高在城南桥渠处为27.0m,常水位标高为25.0m,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水面坡降为0.3;西部小河在该桥渠处1洪水位标高为28.0m,常水位标高为26.5m,枯水位标高为22.0m,水面坡降约为1; 表0.5m,砂质粘土,大孔性砂质粘土10m,地下水位距地表5.5公尺,水质无侵蚀性;1.3 设计原则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在城市总体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和环境保护要求统一规划城市排水管道系统;既技术先进,又切合实际,安全适用,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1.4 设计范围和工程任务某县城规划的城区范围。根据给予的城市总平面图和设计原始资料,运用已学排水管网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该县城排水管道系统的初步设计。包括:绘制排水管道总平面图一张,污水、雨水主干管纵断面图一张,说明书、计算书一份。2、排水方案选择和确定2.1 排水体制的确定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合理地选择排水体制,是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而且对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总投资和初期投资费用和维护管理费用。通常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是一项很复杂的很重要的工作。排水体制的选择应该根据城镇及工业企业的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污水利用的状况,原有排水设施、水质、水量、地形、气候和水体等条件,从全局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的前提之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二者的优缺点比较见表2.1。表2.1 合流制和分流制的比较合流制分流制直流分散式截留式完全分流式不完全分流式环保角度排污口多,水未处理,不满足环保要求晴天污水可以全部处理,雨天存在溢流污水全部处理,初降雨水未处理,但可以采取收集措施污水全部处理,初降雨水未处理,但不易采取收集措施工程造价角度低管渠系统低,泵站污水厂高,管渠系统高,泵站污水厂低初期低,长期高,灵活管理角度不便,费用低管渠管理简便,费用低,污水厂泵站管理不便容易容易通过上述比较,完全分流制体系工程造价虽然稍高,但是环保效果好,管理方便。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1)规定,在新建地区排水系统一般采取分流制。综合考虑分析,本工程即属于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并结合该市的地形,气候等因素考虑,确定本县城排水系统为完全分流制(雨污分流制)。2.2 工业废水与城市排水系统的关系选择这是工业废水与城市污水是否合并的问题。当工业企业位于城市内,应尽量考虑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系统,利用城市排水系统统一排除和处理,这是比较经济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工业废水都能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系统,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1)规定:工业废水接入城镇排水系统的水质,不应影响城镇排水管渠和污水处理厂等的正常运行;不应对养护管理人员造成危害;不应影响处理后出水和污泥的排放和利用,且其水质应按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执行。在工业企业中,一般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生产污水与生产废水间彼此不宜混合,多数采用清污分流、分质分流,当生产污水与生活污水的成分与水质同生活污水相似时,可将生活污水与生产污水用同一管道系统来排放;生产废水可直接排入雨水管道或者在生产中重复使用。一般食品厂及肉类加工厂等废水,水质与生活污水相似,当工厂位于市区内或距市区较近时,可考虑将这类废水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管道。符合排入城市下水道的工业废水,单独的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直接排放,一般并不经济合理。本县城目前的只有一个工厂,且其产生的污水为轻微污染,满足排入城市排水管道的标准,故直接排入城市下水管道。3、管道定线3.1污水管道定线(1) 污水管道定线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城市地形、地质、地貌特点,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布置管线是确定污水管道系统总体布置的重要步骤。在定线时应考虑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根据地形,污水厂和出水口位置布置污水管道,依次定出主干管、干管、街道支管,并考虑设置泵站的合理位置。一般应将主干管和流域干管放在较平坦的集水线上,让污水尽量以重力流排送,污水干管与主干管应尽量避免和障碍物相交。(2) 污水管道定线考虑的因素污水管道定线考虑的因素有:地形和用地布局;排水体制和线路数目;污水厂和出水口位置;水文地质条件;道路宽度;地下管线及构筑物的位置;工业企业和产生大量污水的建筑物的分布情况。 在一定条件下,地形一般是影响管道定线的主要因素。定线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利用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使管道的走向符合地形趋势,尽量做到顺坡排水,尽可能不设泵站或少设泵站。 污水支管的平面布置取决于地形及街区建筑特征,并应便于用户接管排水。 污水主干管的走向取决于污水厂和出水口的位置。 采用的排水体制也影响管道定线。 考虑到地质条件,地下构筑物以及其它障碍物对管道定线的影响。尽可能回避不良地质条件的地带和障碍。处理好与现状建筑物,构筑物和规划道路的关系,实在不能避开时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管道定线时还需考虑街道宽度及交通情况。 管道定线,不论在整个城市或局部地区都可能形成几个不同的布置方案。应进行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结合江河走向和规划中道路的实施,合理布置管线,以利于减小施工难度。 (3) 排水流域的划分原则定线前首先根据地形划分排水流域。排水流域划分一般根据地形及城镇(地区)的竖向规划进行。在丘陵及地形起伏的地区,地形变化较显著,可按等高线划出分水线,通常分水线与流域分界线基本一致。在地形平坦无显著分水线的地区,或向一方倾斜时,可依据面积的大小划分,使各相邻流域的管道系统能合理分担排水面积,使干管在最大合理埋深情况下,流域内绝大部分污水能以自流方式接入,不设泵站或少设泵站。 (4) 污水主干管定线 本市的地形属于丘陵地带,布设排水管段的区域具有明显的坡度走向和分界,为排水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可能,经分析,本县城排水管网系统呈截流式布置,污水经收集后由主干管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后集中排放。综合考虑该区的地形,地貌,坡度,污水厂的位置与可能的埋设深度等因素,污水主干管选择临近江边的道路处铺设,走向由高到低,由东向西。具体布置请参见附录三:陕南汉中某县城排水管道平面图。(5) 污水干管定线由于各区具有明显的坡度走向,故各区污水干管的布置宜充分利用这种地形顺坡铺设,使每个小区的污水能够自流排出。各区污水经支管系统进入污水干管收集并经污水主干管汇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具体布置请参附录六。3.2雨水管道定线(1) 雨水管道定线的基本原则雨水管渠的布置遵循以下原则: 充分利用地形,以最短的距离,靠重力流就近排入水体; 根据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 理布置雨水口,以保证路面雨水排除通畅; 雨水管道采用明渠或暗管应结合具体条件确定; 设置排洪沟排除设计地区以外的雨洪径流。(2) 划分排水流域和雨水管道定线考虑因素根据地形划分排水流域, 划分干管的集水面积,注意面积划分时汇水面积的增加应大致均匀。标出水流方向,布置管渠、雨水管渠布置时应充分利用地形,使雨水能以最短距离就近排入水体。一般情况下,当地形坡度较大时,雨水干管宜垂直于等高线布置在地形低处或溪谷上,地形平坦时,雨水干管宜布置在排水流域的中间。雨水管渠系统宜采用正交式布置形式。当管道排入池塘或小河时,由于出水口的构造比较简单,造价不高,因此采用分散布置雨水出水口;但当河流水位变化很大,管道出口离常水位较远时,出水口的构造比较复杂,造价较高,应采用集中的管道布置形式。(3) 雨水管道定线该县城的雨水采用管道收集后直接排入就近水体的方式处理,因为各区汇水分界明显,坡度走势清晰,故雨水管道布置采用沿街顺坡布置,使雨水能够被很好的收集与排放。由于该县城的总体地势大于河流的常水位,故采用分散出水口式的管道布置形式。县城西部排水流域设两条雨水干管排向西部小河,其余八条干管总体呈南北布置,排向县城南部的大河,雨水干管总计10条。雨水管道的具体布置请参看附录七。4、排水管渠、接口、基础及附属构筑物4.1管材、接口及基础管材:所有管材均采用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当管径小于450mm时采用混凝土管,当管径大于450mm时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接口:为安全起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接口采用石棉沥青卷材接口;基础:对于钢筋混凝土管,其基础要求比较夯实,因此所有管道均采用混凝土带状基础。管座按形式不同可以分为90、135、180三种管座基础。在无地下水地段在槽底老土上直接浇混凝土基础。当有地下水时在槽底铺10-15cm厚的碎石垫层,然后才在上面浇混凝土基础,采用强度c8的混凝土。当灌顶覆土厚度在0.72.5m时采用90管座基础。管顶覆土厚度为2.64m时用135管座基础。覆土厚度在4.16m时采用180基础。4.2检查井 污水管道在管径、坡度、高程、方向发生变化及支管接入的地方都需要设置检查井;4.3跌水井跌水井是设有消能设施的检查井。目前常用的有两种形式:竖管式(或者矩形竖槽式)和溢流堰式。前者适用于直径等于或者小于400mm的管道,而后者适用于400mm以上的管道。当上、下游管管底标高落差小于1m时,一般只将检查井底部做成斜坡,而不采取专门的跌水措施。当管径不大于200mm时,一次落差不宜超过6m,当管径为300400mm时,一次落差不宜超过4m。溢流堰式跌水井的主要尺寸及跌水方式等均应通过水力计算求得,也可用阶梯跌水方式代替。当地面的坡度较大,若管道采用地面坡度将会导致流速过大(超过最大流速5m/s)从而造成对于管道的冲刷,若坡度较小则无法保证管线综合设计中对于污水管道埋深的要求。此时,应添加跌水井;4.4污水出水口 根据规划知该县城的污水均需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故污水出水口详见污水处理厂设计,此处略;4.5雨水出水口 雨水出水口为非淹没式,统一采用一字式出水口。5、工程量统计表5.1 污水主干管主要工程量表表5.2 6号雨水干管主要工程量表二 排水管网设计计算书1污水管道水力计算1.1 污水设计流量公式1) 居住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按比流量计算:根据各区的污水量定额n(l/cap.d)和人口密度p(cap/ha),可求出各区的生活污水平均流量。即 (l/s.ha)式中 比流量(l/(s.ha);p人口密度(cap/ha)本工程取390cap/ha;n居住区生活污水定额(l/(cap.d);式中 q本段流量(l/s); f设计管段服务的街区面积(ha),参见原始资料平面布置图;比流量(l/(s.ha);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工业企业及公共建筑的污水量作为集中流量计算。2)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1)相关部分内容,采用的居住区生活污水量变化系计算方法如下:式中 q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l/s)。当q1000 l/s,=1.3;3) 工厂及火车站污水的设计流量根据设计资料知工厂污水量为1500m/d,时变化系数1.5;火车站污水量为24m/d,时变化系数为1.1。4) 城市污水设计总流量城市污水总的设计流量是居住区生活污水,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设计流量三部分之和。1.2 在小区平面图上布置污水管道根据小区平面图可知该区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坡度较大,有一分水线,但对管道系统影响不大,故划分为一个排水流域。街道支管布置在街区地势较低一侧的道路下,干管基本是顺着地势坡度敷设,且在所负担排水面积的地势较低处敷设,主干管则是沿着县城南面大河河岸布置,基本也是顺着坡度布置。整个管道系统呈截流式形式布置,详见县城排水管道设计布置总平面图。1.3 街区编号及面积计算将各街区编上号码,并按各街区的平面范围计算它们的面积,街区编号及具体布置见总平面布置图。街区面积计算表格见表1-1。表1-1 污水街区编号和面积汇总表1.4 划分设计管段设计管段指的是两检查井之间的管段采用的设计流量不变,且采用同样的管径和长度。实际上采用相同管径和坡度的连续管段就可以划分为一个设计管段。根据管道平面布置图,凡有集中流量进入,有旁侧管道接入的检查井均可以作为设计管段的起始点,并标上编号。本工程主干管长2540m,根据设计流量变化情况,可划分为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总11条设计管段。干管设计管段划分详见附录六。1.5计算设计流量已知人口密度:250+502+58=390cap/ha知设计区综合生活用水定额:140l/(capd)由于该设计区室内给排水设施较完备,故污水定额取用水定额的90则每ha街区面积的生活污水平均流量(比流量)为: 本工程中有2个集中流量,在检查井17、24分别进入管道,相应设计流量为:17号检查井-火车站污水量:24号检查井-工厂污水量:主干管各设计管段设计流量计算:12管段:为主干管起始管段,只有来自41号街区的本段流量流入故该段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为: 23管段:除了来自40号街区的本段流量外,还包括来自12管段的转输流量合计平均流量 变化系数 故该段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为:其余所有管段的设计流量计算方法相同。故得到污水干管(编号参照附录六)设计流量计算表12:表12 污水干管设计流量计算表 1.6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在确定设计流量后,便可以从上游管段开始依次进行主干管个设计管段的水力计算,列表进行计算,最后得到污水主干管水力计算表见表13所示,干管(带支管)的水力计算见附录一。主干管水力计算步骤如下:1、 管段长度:从管道平面布置图上量出每一设计管段的长度,列入表13的第2列中。例如12设计管段的长度为100m;2、检查井地面标高:将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列入表13的第3列中。由表12得12管段的设计流量为7.90l/s。设计管段的起讫点即检查井的地面标高根据地图等高线用内插法计算得出,列入表13的第10、11列。例如,1、2号检查井地面标高分别为32.00m、31.60m;3、地面坡度:即为地面高差与距离的比值,作为确定管道坡度的参考;4、确定设计管段管径、设计流速v、设计坡度i及设计充满度h/d,并满足规范要求。具体见表13的第4、6、5、7列;5、降落量:12管段的降落量为il=0.0052100=0.52m,其他管段降落量亦同,将其列入表13第9列中;6、水深的计算:12管段的水深h=d(h/d)=0.30.227=0.068m,其它管段亦同,将其列入表13第8列中;7、确定管网系统控制点:本文将所有支管干管均算出,故不需找控制点。8、设计管段上、下管段内底标高,水面标高及埋设深度计算: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无保温措施的生活污水管道或水温与生活污水相接近工业废水管道,管底可埋设在冰冻线以上0.15m。在无任何保护措施条件下车行道下污水管最小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7m,由于本工程所处地区冰冻深度为0.5m0.7m,故只考虑活动荷载要求和用户接入要求。计算举列:1点的管内底标高等于1点的地面标高减1点的埋深,为32.000-1.600=30.400m,列入表中第14列;2点的管内底标高等于1点管内底标高减降落量,为30.400-0.520=29.880m,列入表中第15列;2点的埋设深度等于2点的地面标高减2点的管内底标高,为31.600-29.880=1.72m,列入表16列;管段上下端水面标高等于相应点的管内底标高加水深。如管段12中1点的水面标高为30.400+0.068=30.468m,列入表中第12列。2点的水面标高为29.880+0.068=29.948m,列入表中第13列; 根据管段在检查井出所采用的衔接方法,可确定下游管段的管内底标高。例如,管段56与管段67的管径不同,采用管顶平接。即管段56与67中的6点的管顶标高相同。所以管段67中的6点的管内底标高为26.948+0.4-0.45=26.898m。求出6点的管内底标高后,按照前面所说的方法就可求出7点的管内底标高,6、7点的水面标高及埋设深度。又如管段12与23的管径相同,采用水面平接。即管段12与23中的2点水面标高相同。然后用2点的水面标高减去降落量即可求得3点的水面标高。将2、3点的水面标高减去水深求出相应点的管底标高。进一步求出2、3点的埋深。1.7绘制管道平面图和剖面图 通过以上计算结果绘制管道平面图(见附录三)和主干管剖面图各一张(见附录四)。24表13 污水主干管水力计算表注:1、流速自上而下满足逐渐增大的原则,且满足最小流速要求; 2、主干管水面逐渐降低; 3、满足冰冻、活动荷载及干管接入要求。2雨水管水力计算2.1 暴雨强度公式式中 q设计暴雨强度p设计重现期(a);t降雨历时(min);,c,b,n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本设计采用如下公式计算:2.2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暴雨强度随重现期的不同而不同。在设计中若重现期选用较大,则暴雨强度大,相应的雨水设计流量大,管渠的断面相应大。这样偏安全,有利于防止地面积水,但工程造价高。若重现期选用较低,则暴雨强度小,雨水设计流量小,管渠断面小。这样工程造价低,但可能会发生排水不畅、地面积水,或对城市生活及生产造成危害。 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在同一排水系统中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重现期一般选用0.53a,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选用35a,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本工程重现期取p=1a。2.3 雨水管渠的降雨历时对管道的某一设计断面来说,集水时间t由地面集水时间t1和管内流行时间t2两部分组成:t =t1 + mt2 式中 t 降雨历时(min);t1地面集水时间(min),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而定,一般采用515 min;m折减系数,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m=1.22;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式中 l 各管段的长度(m); v 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速度(m/s); 60单位换算系数,1min=60s。本设计中选择t1=10min,m=2。2.4 径流系数由于汇水面积是由各种性质的地面覆盖所组成,在整个汇水面积上它们各自占有一定的比例,随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的变化,值也不同。所以,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av值是按各类地面面积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 式中 fi 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a); i 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 f 全部汇水面积(ha)。 市区地面种类如:厂房占10%,沥青路面占14%,干砌砖路面占16%,非铺砌地面占40%,草地占20%。根据市区地面覆盖情况求得径流系数:0.90.1+0.90.14+0.40.16+0.30.4+0.150.2=0.432.5 雨水管道一般规定(1) 设计充满度按满流设计,即h/d1。(2) 最小设计流速满流时最小流速不得小于0.75m/s。起始管段地形平坦,不小于0.6m/s。雨水中往往泥沙含量大于污水,特别是初降雨水,为避免雨水所挟带的泥砂等无机物质在管渠内沉淀下来而堵塞管道,雨水管渠的最小设计流速应大于污水管道。(3) 最大设计流速雨水管渠的最大设计流速规定为:金属管最大流速为10m/s;非金属管最大流速为5m/s;明渠中水流深度为0.41.0m时,最大设计流速宜按规范采用。管渠设计流速应在最小流速与最大流速范围内。(4) 覆土厚度覆土厚度要求与污水管道相同。2.6 定线2.6.1划分排水流域和管道定线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图,按实际地形并靠重力流划分排水流域。该县城是一个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沿河城市,河流位于城市南面和西面。该城市有一分水线和一集水线。本设计按照沿与等高线垂直的北南走向设置干管,在各主要干管上设置雨水检查井。由于地形对排除雨水有利,拟采用分散出口的雨水道布置形式。各干管汇集雨水,直接排入河中。 为保证每条干管承担的汇面积不会过大,管道长度不宜过长,且较为细致的划分汇水面积,详见附录七:雨水管道平面布置图(排水面积划分)。2.6.2划分汇水面积及设计管段管道定线基本完成之后,根据:a、 让每根干管都能尽量平均分配水量,每一设计管段所承担的汇水面积可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并且让进入每个雨水口的水量尽量相同。b、 在管道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有支管接入处或两条以上管道交汇处以及超过一定距离的直线管段上都应设置检查井。把两个检查井之间流量没有变化且预计管径和坡度也没有变化的管段定为设计管段。并从管段上游往下游按顺序进行检查井的编号。现以6号(编号参见附录七)雨水干管为例进行计算,其他管段计算结果见附录二。依据上述原则划分出28块汇水面积、设置了16个检查井,15条设计管段,汇水面积除了街区面积外,还包括街道。对于同一检查井计算出不同埋深的处理,应当取其中最深的那一个。将每块汇水面积的编号、面积及雨水流向标注在附录七:雨水管道平面布置图中。绘图完成后,将各检查井地面标高用内插法算出列入表21:各检查井地面标高中;将各管段长度列入表22:设计管段长度中;同时将各汇水面积制成表23:汇水面积计算表。表21 检查井地面标高表表22 设计管段长度表23 汇水面积计算表2.6.3雨水口的设置在管道的交叉处、低洼处;建筑物单元的出入口附近;建筑物雨落管附近;建筑物前后空地和绿地低洼适当位置处设置雨水口。雨水口的布置遵循街道布置,间距200m左右。2.7 雨水管道设计流量和水力计算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道排水,粗糙系数n0.013,主干管布置位置详见附录七。6号雨水干管水力计算结果见表24,其余管段计算结果见附录二。计算步骤:1、基本数据(管长、汇水面积及设计地面标高) 表24中,第1列为设计管段,按水流方向写出。第2,3,13、14列分别从表21,表22,表23中取得。2、 根据确定设计参数求单位面积径流量q0计算中假定管段的设计流量均从管段的起点进入,即各管段的起点为设计断面。因此,各管段的设计流量是按该管段起点即上游管段终点的降雨历时(集水时间)进行计算的。也就是说在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暴雨强度时,用的t2只应按上游各管段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之和t2求得。如管段12,是起始管段,故t2=0,将此值列入表24中第4列。 单位面积径流量q0是暴雨强度q与径流系数的乘积,即q0=q,又由t=t1+mt2(起始点t2=0,m=2),p=1,求得管段12的单位面积径流量q0=48.13l/(sha),列于表24中第6列。3、 设计流量计算用各设计管段单位面积径流量乘以该段的总汇水面积即得管段设计流量: 式中:q设计流量(l/s); f总汇水面积(ha); q0单位面积径流量l/(sha)。例:12管段的q=48.137.68=369.66(l/s),将此值列于表24第7列中。4、 管径、管道坡度及流速的选取在求得设计流量后,即可进行水力计算,求管径、管道坡度及流速。在计算过程中,q、v、i、d可以相互适当调整,使计算结果既要符合水力计算设计数据的规定,又应经济合理。根据流速v0.75m/s,并且坡度不宜过大的条件,将确定的管径、坡度、流速各值分别列入表24中的第8、9、10列中。5、 管内雨水流行时间t2的计算在确定管径、管道坡度和流速后,可以得出管内雨水流行时间。例:管段12的管内流行时间此后的t2为各管段的加和,例如6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