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南看肺真菌感染的诊治ppt课件_第1页
从指南看肺真菌感染的诊治ppt课件_第2页
从指南看肺真菌感染的诊治ppt课件_第3页
从指南看肺真菌感染的诊治ppt课件_第4页
从指南看肺真菌感染的诊治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指南看肺真菌感染的诊治 -1-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董亮 侵袭性真菌感染已越来越常见 发病率增加:易感人群增加 骨髓和实体器官移植 肿瘤化疗 侵袭性技术如各种留置导管 肠外应用 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支持技术使原来致死性疾病或早产儿存活 HIV/AIDS流行 检测或诊断技术提高 肺真菌感染:CT、支气管镜与肺活检 血清抗原,PCR 接触真菌机会增加? 中央空调系统、旧房改建装修(普通人群真菌感染) -2- 国外近年陆续出台相关指南 2002年 EORTC/MSG(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Mycoses Study Group ) 侵袭性真菌病定义 2006年 FUNGINOS(Fungal Infection Network of Switzerland)成人 侵袭性真菌病治疗建议 2008年 EORTC/ MSG 侵袭性真菌病修订定义 IDSA(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曲霉病诊断指南 2009年 IDSA 念珠菌病诊断指南 2011年 ATS 成人肺部真菌感染治疗指南 -3- 近年国内的侵袭性真菌诊治指南 2006年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 2007年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7年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2009年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 -6- 主要致病性下呼吸道真菌分类 -9-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30(11):821-34 我国十年肺真菌病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研究组织者: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组织 研究设计: 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研究目的: 旨在了解我国主要肺真菌病的种类、临床微生物学及影像 学特征等 研究对象: 1998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我国10个城市16个中心所 有满足诊断标准的474名肺真菌病患者 -10-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1;34(2):86-90. 中国肺真菌病前五位病原菌 -12-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1;34(2):86-90. 诊断因素 -13- 宿主/ 危险因素 临 床 特 征 微生物学 检查 组织 病理学 宿主(危险)因素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且持续 10 d; 体温38或36,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 之前60d内出现过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10d); 之前30d内曾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 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 患有艾滋病; 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症状和体征; 持续应用类固醇激素3周以上; 有慢性基础疾病; 创伤、大手术、长期住ICU,长时间使用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 全胃肠外营养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等。 -14-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30(11):821-34 肺真菌病诊断 -15- 注:a原发感染者可无宿主因素,b为必要条件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30(11):821-34 Wison LS, et al. Value in Health. 2005;5:26-34 抗真菌感染防治策略 -16-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30(11):821-34 2007 中国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17- 侵袭性肺曲霉病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及用法 2007 中国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18- 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率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30(11):821-34 2009 中国儿童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 肺念珠菌病: 对于克柔和光滑念珠菌感染,如无药物敏感试验的条件,原则上首 选卡泊芬净、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 侵袭性肺曲霉病: 可选择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病情重者可 联合两种抗真菌药物治疗 卡泊芬净适用于患者不能耐受其他药物或其他药物无效时的治疗。 肺孢子菌肺炎: TMP-SMZ是首选药物,疗程2-3周。卡泊芬净对肺孢子菌肺炎有一 定疗效,可用于TMP-SMZ耐药或重症患者。 -19-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9;24(12):21-2. 2011 ATS肺部真菌感染治疗指南 -20-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1;183:96-128 2011 ATS肺部真菌感染治疗指南 -21-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1;183:96-128 抗深部真菌药的分类抗深部真菌药的分类 伏立康唑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化学结构突破伏立康唑化学结构突破 氟康唑 丙基骨架上加入一个甲基;氟代嘧啶环取代三唑环。 提高在体内的抗菌活 性,扩大抗菌谱 增强对真菌p450去甲基 酶的亲和力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迅速口服吸收迅速(1-2(1-2小时达小时达C Cmax max) ),口服生物利用度高 ,口服生物利用度高 (96%)(96%) 稳态分布容积稳态分布容积(4.6 L(4.6 L.kg)kg)-1 -1,血浆蛋白结合率 ,血浆蛋白结合率58%58%,并,并 且与服用单剂量和多剂量的血药浓度无关。且与服用单剂量和多剂量的血药浓度无关。 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性,半衰期与剂量有关。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性,半衰期与剂量有关。 经肝脏经肝脏CYP2C19CYP2C19、CYP2C9CYP2C9和和CYP3A4CYP3A4同工酶代谢同工酶代谢 替加环素- 多耐药细菌感染的选择 Wang H, Chen M, et al. IJAA, 2010, 35: 227-234 2003-2008中国大陆陆MDR的发发生率 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率(CHINET) 耐 药药 率 % year (CHINET数据;不动动杆菌) MDR-AB感染增加医生的临床错误 增加低初始治疗抗生素选择的困难,降低 初始治疗的恰当率,从而延迟患者获得恰 当有效抗生素治疗的时机。 可能需要的抗菌素毒性反应更大,杀菌效 果更低。 Crit Care Med 2010; 38:S345S351 杭州eco,kpn:KPC-2 上海ecl:IMP-4 武汉汉ecl:IMP-4 深圳ecl,cfr:IMP-4 IMP-4和KPC-2碳青霉烯烯酶在 多个城市的肠肠杆菌科菌中发现发现 华山医院CRE菌株检出率的变化 检出率(%) 年份 耐碳青霉烯烯的肠肠杆菌科需要引起 临临床重视视! 2010年超级细菌的出现,临床几乎“无 药可用” 替加环素如何帮助应对当前耐药挑战, 成为经验性治疗严重耐药感染的新选择? 第一个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第一个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 1.泰阁(注射用替加环素)产品说明书 甘氨酰环素是四环素类抗生素 的半合成衍生物,该类药物在 D环的第9位置上连接了一个甘 氨酰氨基 此种修饰既可维持四环素类的 抗菌作用,又能对抗四环素类 药物的耐药性机制 (替加环素) 化学结构式 (替加环素)独特的结构: 增强了体外抗菌活性和抗菌谱(G+/G-/非典型病原体/厌氧 菌) 避免了四环素类的耐药机制 在9 位上增加甘氨酰 氨基 1、产品说明书。 2、Zhanel GG et al. 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 2006;4(1):9-25. 1、产品说明书。 泰阁(替加环素) 抗菌作用 替加环素通过与 核糖体30S 亚单 位结合、阻止氨 酰化tRNA分子进 入核糖体A 位而 抑制细菌蛋白质 合成 替加环素 突破性的抗菌作用机制,有效对抗耐药 1、产品说明书. 2、Chopra I et al. Microbiol Mol Biol Rev. 2001;65:232-260. 核糖体保护机制外排泵机制 替加环素有效对抗两大耐药机制-核糖体保护和外排泵机制 外排泵无法识别替加环素,不会将其泵出 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不会与替加环素结合 结合位点独特 具有很高的结合力 外排泵 替加环素 替加环素 替加环素不受常见耐药机制的影响 抗生素作用靶位改变 如青霉素结合蛋白的修饰与-内酰胺类抗生素耐 药相关(包括碳青霉烯类等) 抗生素酶的降解 与-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 DNA解旋酶突变 与喹诺酮类的耐药相关 5、Peterson LR et al.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08;32 Suppl 4:S215-222. 泰阁(替加环素)药代动力学特性 吸收 1、产品说明书。 6、Meagher AK et al.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05;52(3):165-171. 替加环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a Cmax = 0.87 g/mL Cmin = 0.13 g/mL AUC0-24h = 4.7 gh/mL t = 42.4 h 目前仅有静脉剂型 静脉滴注后约1小时达到血 药峰浓度 时间(小时) 替加环素预测血清浓度(g/ml) a:首剂给与替加环素100mg ,随后每12h 给与50mg,输注30分钟。 替加环素)药代动力学特性分布 替加环素广泛的分布于身体各组织 替加环素的稳定状态分布容积约为500-700升(7至9 L/kg),且其分 布范围要超过血浆的分布容积 根据临床研究观察(0.1至1.0 g/mL),替加环素的体外血浆蛋白 结合率约为71%至89% 1、产品说明书。 5、Peterson LR et al.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08;32 Suppl 4:S215-222. a. 手术患者接受单剂100mg静脉滴注;多剂替加环素用药数据并未评估 b. 健康人体接受首剂100mg静脉滴注,随后每12小时接受50mg替加环素静脉滴注 替加环素肝肾双通道,临床使用安全方便 代谢 替加环素在体内并不经过广泛的代谢,只有 微量的药物形成代谢物 排泄 双通道排泄途径,约有59%通过胆汁/粪便排 泄消除,33%经尿液排泄 替加环素排泄主要途径为胆汁分泌,肾脏排 泄为其次要途径 替加环素的代谢物不具有任何抗菌活性 1、产品说明书。 胆汁/粪便 尿 其他 替加环素不与细胞色素P450相互作用,药物 间相互作用很少 1、产品说明书。 02 替加环素具有超广的抗菌谱 G+菌 厌氧菌/ 非典型菌 广谱覆盖 -内酰胺/-内酰 胺酶抑制剂 三代头孢菌素 替加环素 糖肽类 碳青霉烯类 喹诺酮类 G-菌 耐药G+菌耐药G-菌 铜绿 空白代表无体外抗菌活性;黄色/橙色代表具有体外抗菌活性;棕色纹理代表此类别抗菌药物中抗菌活性各有不同 替加环素对铜绿假单胞菌天然耐药 1、产品说明书。 2、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2004版 替加环素对于IAI常见致病菌及耐药菌保持较强的抗菌活性 鲍曼不动杆菌 肠杆菌科 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 敏感率(%) CARES研究结果显示: (替加环素)对IAI常见致病菌敏感性高 11、王辉等。2009年CARES监测总结报告。 (替加环素)对革兰阳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数据来自TEST耐药监测项目:对11个国家40个研究中心,共计2089株革兰阳性菌的监测结果。 NA :未知 12、Hoban DJ et al.Diagn Microbiol Infeect Dis.2005;52:215-227. 替加环素对G+菌抗菌活性近似100%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1 12、Hoban DJ et al.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5;52:215-227. 13、Deborah DC et al. Chemotherapy 2008;54:91-100. (替加环素)对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1) 数据来自TEST耐药监测项目:对11个国家40个研究中心,共计4659株革兰阴性菌的监测结果。 收集美国9个中心区域的目标致病菌,所有菌株运送到一家中心实验室,共收集225株不动杆菌属。 NA :未知 替加环素对G-菌保持强大的抗菌活性 (替加环素)对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替加环素对厌氧菌保持较强的抗菌活性 1、产品说明书。 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 性 替加环素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率 在PUBMED上检索替加环素微生物学的相关研究22 篇,共检测2384株不动杆菌属,其中1906株为鲍曼 不动杆菌(MIC 折点2 mg/l) 9/18检测的为MDR鲍曼不动杆菌 7/15检测的为碳青霉稀耐药的不动杆菌属 替加环素对9/10多粘菌素耐药菌株和17/17多粘菌素 中敏菌株均敏感 90% 替加环素对世界范围内不动杆菌属敏感率 对多重耐药的不动杆菌敏感性也高达 收集北美洲(17.1%)、欧洲(22.9%)、拉丁美洲(25.2%)和亚洲地区 (34.8%)32个城市140家医院的5127 株不动杆菌属 (MIC 2 g/mL) 90% 95% 27、Karageorgopoulos DE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8;62:45-55. 28、Mendes RE et al.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10;68(3):307-11. 替加环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体外研究 一项多中心、多国的调查研究中自ICU住院患者中分离了13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析其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菌 株分离自血流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 26、Brin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