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_第四单元_自主赏析 阿房宫赋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_第四单元_自主赏析 阿房宫赋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_第四单元_自主赏析 阿房宫赋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_第四单元_自主赏析 阿房宫赋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_第四单元_自主赏析 阿房宫赋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才之路 语语文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第四单元 自主赏析 阿房宫赋 第四单元 高 考 导 航 1 学 习 目 标 2 课 前 预 习 3 课 堂 互 动 4 随 堂 练 习 5 课后强化作业6 高 考 导 航 ( 2015年高考北京卷 )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4题。( 共 18分 )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载也,日月无私烛烛也,四时时无私行也。行 其德而万物得遂长长焉。 尧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 :至公也。 晋平公问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谁可而为为之?”祁黄羊 对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对曰:“君问问 可,非问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间,平公又问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谁可而为为之?”对对 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对曰:“君问问可,非 问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 闻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论也,外举举不避仇,内举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谓公矣。 墨者有巨子腹,居秦。其子杀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长矣 ,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杀人者死,伤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杀 伤伤人也。夫禁杀伤杀伤 人者,天下之大义义也。王虽为虽为 之赐赐,而令 吏弗诛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许惠王,而遂杀杀之。子, 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义,巨子可谓谓公矣。 ( 取材于吕吕氏春秋去私 ) 【注】 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 tn ),均为人名。 【解析】 本题题考查查理解常见见文言实词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义的能 力。文中的“至公也”是评论尧评论尧 舜禅让让的行为为是天下最公正的 。此处处的“至”表程度,是“极、最”的意思。本题题考查查理解常 见见文言实词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义的能力。“忍所私以行大义义”的意思 是墨学大师师腹忍痛杀杀掉自己的儿子来推行大义义。这这里的“忍” 是“忍痛”“对对狠心”的意思。 【答案】 B C 【命题题立意】 本题题考查查理解常见见文言实词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义的 能力,能力层级为层级为 B级级。平时时学习习文言文要养成梳理和积积累 文言实词实词 含义义的习惯习惯 。答题题方法:联联想推断法。句推断 法。语语法推断法。语语境推断法。邻邻字推断法。 学 习 目 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一 ”、 “流 ”、 “爱 ”、 “走 ”、 “族 ”的意思和“之 ”、 “焉 ”、 “夫 ”、 “而 ”等虚词的意义 和用法。 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 3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4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课 前 预 习 的样子 语气助词 哪里 何,为什么 在那里 相当于“之 ” 顺承连词,又 却、但是 表修饰 表假设,如果、假使 你 表感叹 发语词,不译 代词,那 成年男子的通称 统一 一把 一旦 专一 一体 初次,第一次 喜爱 爱护 吝惜 爱惜 夺取 提取 拿 着 采取 同 “娶 ” 灭族 类 家族 一般的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 “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 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天气(雨雪阴晴)。 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天气、气候)。 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筹划、计划、组织。 可惜。 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怜悯。 6 走近作者 杜牧( 803 852 ),字牧之,唐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 )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称他为“杜樊 川 ”。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牧在唐文宗大和二年( 828 )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江西、淮南等地军府任慕僚多年。后任黄州、池州、湖州等地刺史。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 政,成绩卓著。最后官至中书舍人。 杜牧的文学创作中,诗歌的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和李商隐齐名,他 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7 关于文体 “赋 ”是先秦诗歌派生出的一种文体,名称据说起于战国时荀子的 赋篇 ,到了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 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注重铺陈排比、对偶夸张的形式,具有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托物言志的特点。今人亦喜袭用 ,人们往往借它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标题,即把“赋 ”字放在所要抒写的事物名称后面以表示一种文章风格,如 茶花赋 秋色赋 等,但这里的“赋 ”只是有“赞 ”、 “颂 ”的意味,已不具古赋特点。 8 了解背景 阿房宫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 ( 秦始皇三十五年 )开始建造的一座宫殿,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阿房村。为建造 这座宫殿,秦统治者曾征集劳动力70余万,开采了大批北山石料,砍伐楚、蜀的大批木材。整个宫殿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据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上说秦始皇嫌都城咸阳人多,而先王留下的宫殿太狭而筹建。宫未建成,始皇先逝,二世胡亥续建 。至秦灭亡也未全部完工,故未正式命名。据说时人因其前殿所在地名阿房,故称“阿房宫”。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 825 )。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 ,好游乐,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本文就是作者23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杜牧在 上知己文章启 中说:“宝 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 阿房宫赋 。 ”这篇赋体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 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向唐朝统治者提出了警示,表达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 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课 堂 互 动 (一)自主思悟 1 具体来看,阿房宫宫有哪些特点? _ _ _ _ 答:占地广,楼阁多,构造奇,布局巧,建筑美观。 2 课课文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 _ _ _ 答:写了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了秦朝统治者奢靡的生活。 3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其中的“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这这句话话的深层层作用是什么? _ _ 答:具体内容是想过好日子的心理。这句话含蓄斥责了秦统治者只图私利而不顾人民,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4 课课文第段末尾,作者以四个“哀”警示世人,其目的是什么 ? _ _ 答:提醒当权者一定要爱其子民,戒奢以俭,不可重蹈亡秦之覆辙。 (二)深入探究 1 杜牧写这这篇赋赋,既然是为为了总结总结 秦王朝灭灭亡的历历史教训训, 借以讽谏时讽谏时 弊,为为何开头头要从六国覆灭灭下笔? 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何以会灭?赋中说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 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从何看出六国之不爱民呢?“燕赵之 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 财富之代称 ),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 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 “六国”皆因不爱民而“毕 ”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 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 示主题的作用。 2 课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极力描写阿房宫宫的?这样这样 描写对对表达 中心有什么作用? 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富。写建筑,课文先展 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阁、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丽;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 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概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 ,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宫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 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这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灭 的根本原因。 古文观止 的篇末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 ,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的议论张本 。 随 堂 练 习 【答案】 C( A项 “角 ”应读jio, B项 “嫔 ”应读pn, D项 “呕 ”应读u, “槛 ”读 jin 。 ) 【答案】 A( A项与例句同为名词作动词,“灭族”。 B项中“族 ”为 “宗族”,指秦国。C项为“类 ” 。 D项为“众 ”“一般的”。 ) 【答案】 B( 气候:雨雪阴晴。今义指一个地区或一个较长时期内的气象概况。经营:积蓄,聚敛。 今义指筹化并管理;计划并组织等。可怜:可惜。今义为值得同情。 ) 【答案】 BD( BD都是“逃跑”之意,A是趋向,C是跑 ) 5下面对课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用一个“毕 ”字,一个“一 ”字来表现秦统一天下的过程,这是秦建造阿房宫的社会历史条件。 B一个“兀 ”字,一个“出 ”字。表现阿房宫的建造过程,是秦建造阿房宫的物质条件,含蓄地说明了阿房宫的出现,取 尽了天下的财物。 C “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面积之大,“隔离天日”说明楼阁密度之紧。 D “骊山”两句,写其依山傍水的宏阔景象,气势非凡。 【答案】 C( “隔离天日”写楼阁之高。 ) 阅读下面的 阿房宫赋 末段与 六国论 末段,完成6 8题。 甲 呜呜呼!灭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 乎!使六国各爱爱其人,则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爱六国之人,则则 递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为君,谁谁得而族灭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 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乙 夫六国与秦皆诸诸侯,其势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赂而胜胜之之 势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6第一段末用了四个“后人”,对它们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鉴之,亦使后 人而复哀后人也。 A 均指秦以后的人,均指秦后人的后人。 B 指秦以后的人,指秦后人的后人。 C 指秦以后的人,指秦后人的后人。 D 指秦以后的人,指秦后人的后人。 【答案】 C 7两段文字分别是两篇借古讽时文章的结尾,其中均揭示了作者为文的主旨和目的。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均总结秦覆亡的教训,劝诫当朝国君爱民兴国。 B两文均总结六国覆亡的教训,劝诫当朝国君不可贿赂求安,应富国强兵。 C前者总结秦、六国的覆亡教训,劝诫唐朝统治者爱民;后者总结六国覆亡的教训,劝诫宋朝统治者不贿赂邻国。 D前者总结六国覆亡的教训,劝诫宋朝统治者爱民,后者总结秦朝覆亡的教训,劝诫唐朝统治者不贿赂邻国。 【答案】 C 8两篇文章立论的独创性各表现在哪里? _ _ _ _ 【答案】 苏洵 六国论 立论的独创性,表现在作者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