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黏膜免疫与微生态 作用机理 大连三仪生物工程研究所 庄国宏 目 录 n一.黏膜免疫 n二.病原菌致病机理 n三.微生态作用机理 n四.产品开发思路 一.黏膜免疫 二.病原菌致病机理 三.微生态作用机理 n(1).能合理肠道调节菌群和改善 肠道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n(2).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 n(3).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n(4).改善饲养环境 (1).能合理的调节菌群和改 善肠道功能,减少疾病的发 生 促进有益菌的增殖,恢复菌群 平衡 降低肠黏膜与毒素及病原菌粘 着素的结合 对有害菌产生生物拮抗作用 促进有益菌的增殖,恢复 菌群平衡 n芽孢杆菌的生物夺氧 O2O2 O2 CO2+H2O 双歧杆菌等有益菌能通过其细胞上 的磷酸基团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特异 性结合,从而占据肠粘膜表面,形 成与肠上皮细胞相连接的细菌生物 膜,阻止各种致病菌、条件致病菌 的定值、入侵。 n通过有益菌对肠黏膜表面 的黏附,竞争性地抢占位点 降低肠黏膜与毒素及病 原性大肠杆菌粘着素的结 合 n双歧杆菌等有益菌产生的蛋白因 子可以阻止大肠杆菌毒素与神经 节束释放的四聚体神经酰胺结合 ,保护肠粘膜,抗感染。 n有益菌刺激机体产生sIgA,它能凝 集细菌或封闭其型菌毛,使其 失去粘附能力。 对有害菌产生生物拮抗作 用 n短链挥发性脂肪酸等的产生 n对病原菌和腐败菌有杀伤物质 的产生(包括活性小分子肽) n短链脂肪酸 主要有乳酸,乙酸对病原菌及腐败菌的拮抗 (环境pH值,解离常数pK值和其摩尔浓度 是决定乳酸和乙酸在肠道中抑菌作用的 主要因素) n二氧化碳 它的产生能增强乳酸菌的抗菌作用 (替代环境中的氧,引起胞外pH值下降,和对 细胞膜的破坏作用) n短链挥发性脂肪酸等的产生 糖类 乳酸菌 酶系CH3-COOH CH3CHOHCOOH CH3-COO CH3CHOHCOO H + CO2 细菌 pH pH细菌 pH 底物转化 氧化磷酸化 死亡 环境pH值,解离常 数pK值和其摩尔浓度 H2O H + HCO3 n对病原菌和腐败菌有杀伤物 质的产生(包括活性小分子肽) H2O2 双乙酰 细菌素 低分子量抗菌物质 H2 O2 乳酸菌 辅酶Q HH 2 2 OO 2 2 OH 细胞膜脂质氧化 核酸 蛋白质 蛋白质 核酸 超氧化阴 离子OH- 超氧化物歧化酶 酶巯基 双乙酰(2,3-丁酮) 双乙酰双乙酰 酵母 G- 精氨酸双乙酰 双乙酰 G- 酵母死亡 细菌素 类:羊毛硫抗生素 类:热稳定小分子肽 类蛋白复合体 类:热不稳定大分子蛋白 本质:含有罕见的脱水氨基酸和硫醚氨基 酸的小肽,由转录后修饰形成的. 类:羊毛硫抗生素 A型(螺旋型) B型(球型) 类:热稳定小分子肽 片球菌素类 双肽细菌素类 次级信号依赖 细菌素类 (激活巯基肽) 30-100Aa, 耐热,非转录修饰 n主要是胞外裂解酶: 溶血素和胞壁质酸酶(溶菌酶) 类:热不稳定大分子蛋白 类蛋白复合体 n要脂链或糖链的参与 细菌 素 质粒 细 菌 素 的 表 达 释放 细 菌 素 释 放 蛋 白 磷 酸 脂 酶 A 细菌 素 细菌 素 病 原 菌 代谢紊乱 生物学改变 形态改变 死亡 病 原 菌 羊毛硫抗生素 热稳定小分子肽 蛋白复合体 热不稳定大分子蛋白 低分子量抗菌物质 3-羟基环氧丙烷 Reuterin 单体 水化单体 环状二聚体 抗病毒 抗原虫 抗真菌 抗细菌 2-焦苄胺咯啶-5-羧基酸 焦谷氨酸 PCA 干扰细 胞壁, DNA, RNA, 蛋白质 (2).对机体免疫功能的 调节 n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促进 作用 n对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调节 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有益 菌活性成分 1.有益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 (PSPG)成分 n激活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吞噬功能. n促进脾脏和肠道粘膜底层Peyers斑中淋 巴细胞和浆细胞大量分化、增殖,增强 机体免疫特别是局部免疫功能提高,分 泌型IgA的分泌增加,从而抵御感染。 能明显提高小白鼠单核细胞吞 噬功能(P0.01) 吞 噬 细 胞 在 吞 噬 正 常 死 亡 细 菌 对吞噬细胞吞噬功能影响 增加血清及黏膜表面IgA的 表达量 资 料 n连续口服微生态6-10后,进行正常 免疫,其抗体产生的时间较对照组 提前了1.5-3倍,同时抗体的滴度较 对照组提高了3-5个滴度. 2.有益菌细胞壁中的胚溶素 (Blastolysin) 其主要成分与PSPG相似,具有特异性 的抗肿瘤作用,通过遏制与瘤变酶 的活力,和诱导Th-cell产生IL-和 IFN-,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而不 影响正常机体功能,可使15%的小 鼠肿瘤完全消退,消退率达70%. N-乙酰胞壁酰胺酸酶能破坏胚溶素功能 正常细胞 瘤变酶 诱变因素 胚溶素 +- 瘤细胞形成 肿瘤形成 胚溶素Th-cell IL- IFN- 巨噬细胞 肿瘤消退 毒素 病毒 自由基 有益菌 3.有益菌产生的胞外多糖 n促进脾脏和肠道粘膜底层Peyers 斑中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大量分化 、增殖,增强机体免疫特别是局 部免疫功能提高. 氢氟酸降解去磷酸化破坏胚溶素功能 (3).促进营养物质的吸 收 n纤维素分解酶(李氏木霉) n淀粉酶(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n麦芽糖酶(枯草芽孢杆菌) n果胶酶(黑曲霉) n植酸酶(米曲霉,黑曲霉) n蛋白酶(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黑曲霉) n脂肪酶(黑曲霉) 双歧杆菌,乳酸菌和肠球菌还能产生VB1、2、6 、12,vc及Aa 提高饲料消化率和利用率 (4).改善饲养环境 1995年,薛艳秋等在断乳仔猪饲中 加0.1%乳酸菌: 平均日增重;饲料 转化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5.6%和 14.53%;而干物质和氨排放降低 了12.6%和4.2%. 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产品特点 n正确的来源和多菌株的组合。 n具有定植和粘附力。 n在酸性和高胆盐环境中的生存能 力。 n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 n产品中稳定的活菌数。 (1).正确的来源和多菌株的组合 (强化本著细菌) 酵 母 菌 芽 孢 杆 菌 乳酸杆菌(1) 乳球菌 乳酸杆菌(2) (2).具有粘附和定植力 肠道菌的黏附试 验 肠道菌的定植观察 肠道菌对胆盐和苯酚的 耐受到力 乳杆菌:苯酚0.5%;胆盐0.8-1.0% 肠球菌:苯酚0.3%;胆盐1.2-1.4% 保加利亚乳杆菌(非肠道菌): 苯酚0.1%;胆盐0.2% (3).在酸性和高胆盐环境中 的生存能力 肠道菌的耐酸试 验 (4).具有特异的生理功能 n(1).调节机体免疫机能 n(2).分泌对机体有益的各种酶 类和物质,促进营养物吸收 n(3).短链挥发性脂肪酸等的产 生 n(4).对病原菌和腐败菌有杀伤 物质的产生(包括活性小分子肽 ) 采用微囊化成型技术,确保了产品的效 果和长期稳定性。 微囊化成型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在农业及生物工 程领域中兴起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