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物治疗ppt课件_第1页
糖尿病药物治疗ppt课件_第2页
糖尿病药物治疗ppt课件_第3页
糖尿病药物治疗ppt课件_第4页
糖尿病药物治疗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施毕旻施毕旻 2 血糖异常分型 3 ADAAACEIDFChina A1C Fasting/preprandial plasma glucose Postprandial plasmaglucose 1212岁以上青少年糖尿病岁以上青少年糖尿病 江苏省糖尿病教育系列幻灯江苏省糖尿病教育系列幻灯 12 二甲双胍作用机理二甲双胍作用机理 $ $ 抑制肝内糖异生,减少肝葡萄糖输出抑制肝内糖异生,减少肝葡萄糖输出 $ $ 加强外周组织加强外周组织( (肌肌) )对葡萄糖的摄取对葡萄糖的摄取 $ $ 减少肠道葡萄糖吸收,改善血脂代谢减少肠道葡萄糖吸收,改善血脂代谢 $ $ 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单独应用不引起低血糖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单独应用不引起低血糖 $ $ 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13 用糖苷酶抑制剂糖苷酶抑制剂 不用糖苷酶抑制剂糖苷酶抑制剂 十十 二二 指指 肠肠 空 空 肠肠回回 肠肠 抑制小肠抑制小肠-糖苷酶活性糖苷酶活性 延缓葡萄糖吸收延缓葡萄糖吸收 降低餐后血糖降低餐后血糖 -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理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理 血糖曲线血糖曲线 14 胰岛素增敏剂降血糖作用机理降血糖作用机理 (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n n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减轻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减轻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 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 15 联合疗法的原则 $ $ 单一药物不能满意控制血糖者,可联合用药单一药物不能满意控制血糖者,可联合用药 $ $ 不同作用机理的药物联合不同作用机理的药物联合 $ $ 一般联合应用一般联合应用2 2种药物,必要时可用种药物,必要时可用3 3种药物种药物 $ $ 考虑费用考虑费用效果因素效果因素 16 口服降糖药护理 口服降糖药分类口服降糖药分类 n n 促胰岛素分泌剂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脲类磺脲类 格列奈类格列奈类 n n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非促胰岛素分泌剂 双胍类双胍类 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 -糖苷酶抑制剂糖苷酶抑制剂 17 中国防治指南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流程 非超重患者 超重BMI 24kg/m2,肥胖BMI 28kg/m2 饮食、运动、控制体重以下药物中的 一种或多种: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两者之一)、 -糖苷酶抑制剂 3个月后 HbA1c6.5 加用胰岛素 超重、肥胖患者 3个月后 HbA1c6.5 饮食、运动、控制体重 二甲双胍 3个月后 HbA1c6.5 加用胰岛素 加用以下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噻唑烷二酮类、磺脲类或格列奈类 (两者之一)、-糖苷酶抑制剂 一定时间内口服药治疗不达标即可以启动胰岛素治疗 18 n不达标的重要原因是(治疗理念的陈旧) n传统的阶梯式治疗过程中,单药治疗向联合治疗转换 延迟 n胰岛素使用时机延迟 导致患者在胰岛素治疗前累HbA1c7%的时间有很 长 , 从而增加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19 在降糖治疗时我们需要考虑 何时开始胰岛素治疗 如何合理 规范地使用胰岛素(类似物) 20 正常胰岛素分泌与血糖的关系正常胰岛素分泌与血糖的关系 200 100 0 789101112123456789 Insulin Glucose a.m. p.m. 75 50 25 0 Basal insulin Insulin (U/mL) Glucose (mg/dL) Time of Day 21 起始治疗优点 缺点 速效胰岛素 基础胰岛素 预混人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Basal-bolus或 泵治疗 快速吸收,良好的餐后血糖 控制 可以控制餐前及夜间血糖, 低血糖发生率低 满足基础及进餐时胰岛素需 要,大多数时间血糖较好 符合基础及进餐需要,血糖 控制好,餐时胰岛素吸收快, 低血糖发生率低 效果好,24小时稳定控制血 糖 空腹血糖水平高,需要每 天注射三次 没有短效成份,餐后血糖 控制不佳 可溶性成份吸收慢,餐后 血糖不理想,常有低血糖 发生 午餐血糖没有基础-餐时 治疗方案控制得好 依从性差,价格 目前没有统一的起始治疗方案 2型糖尿病: 起始治疗 22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作用时间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作用时间 basal insulin analogue 23 理论证据:与人胰岛素相比,诺和锐30 速效成分作用更快,基础成分作用相当 Weyer C, et al. Diabetes Care 1997;10:16121614 葡萄糖输注率 (mg/kg/min) 12 8 6 4 2 0 10 024048072096012001400 预混人胰岛素 诺和锐 30 剂量 = 0.3 U/kg n = 24 健康志愿者 时间 (min) 快速吸收 快速起效 更大的葡萄糖输注率表明类似物具有 更强的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处置能力 24 何时开始胰岛素治疗(一 ) IDF 2型糖尿病全球治疗指南(2007) l当口服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血糖达标时,应 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 l当初发病人HbA1c 9.0%时,尽快使用胰岛素治疗 l当口服药物已使用至最大剂量仍HbA1c 7.0%,应 开始胰岛素治疗 l起始方案可以采用联合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 25 l当使用基础胰岛素时不必停用胰岛素促泌 剂(起始剂量为0.单位公斤体重) l如白天血糖不达标,可改为每天多次注射 l在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 HbA1c较高的型糖尿病患者,可直接使用 予混胰岛素为胰岛素的起始治疗,胰岛素 促泌剂应停用。 26 何时开始胰岛素治疗(二 ) 对新诊断的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 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把胰岛素作 为一线治疗药物。 27 nADA和EASD的共识 nOAD失效,加基础胰岛素,如HbAc1仍大 于7%,加餐时胰岛素 n共识强调,更多保留B-cell功能的情况下 ,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 nFBG13.9 nHbAc110% n尿酮体+,酸中毒 n三多一少症状典型 n随机血糖16.5 表明是1型糖尿病 或胰岛素严重缺乏的2型糖尿病 宜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 28 胰岛细胞在高血糖和各种有害因素的作用 下并不是像我们原认为的已经死亡,而是休眠. 尽早胰岛素强化治疗并将这种强化治疗维持一段 时间,有可能唤醒被抑制的B细胞功能,而这种逆转 存在于2型糖尿病的早期,但阶梯式治疗方式错过了 逆转B细胞功能不全的机会。 29 胰岛素(类似物)治疗方案 n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 n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n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多次注射联合基础胰岛 素治疗 n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在泵中应用 30 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 适应症 n适用于内生胰岛功能缺乏不严重的患者 n联合口服药物尚可控制餐后血糖者 优点:简单,对部分患者有效,依从性较好 方案 n在原口服降糖药物的基础上,联合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 n起步剂量:0.2U/kg/d或10U/d或FPG的mmol/L,根据 FPG调整胰岛素剂量,每2天调整一次 n目标FPG5.06mmol/L杨文英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 年5 月第26 卷第3 期195-197 31 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对照组24小时血糖谱 (P7.0% n联合使用基础胰岛素或基础胰岛素类似物血糖控 制不好者 n需要简单、便利、良好控制整体血糖者 Arturo R. Rolla, et al.clinical therapeutics .vol27,No8,2005,1113-1125 IDF global guideline for type 2 diabetes 36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优势 n简便 n起效快 n更好的餐后血糖(类似物) n更少的下餐前的低血糖(类似物) n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两次注射已经足够 n餐前即刻给药依从性好(类似物) Arturo R. Rolla, et al.clinical therapeutics .vol27,No8,2005,1113-1125 37 两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临床应用 一 空腹血糖11.1mmol/L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 n起始每日总剂量:0.20.6U/Kg/日左右 n每日分2次注射 n按早晚餐前剂量平分(1:1)起始 要点:密切监测血糖、增减胰岛素剂量,尽快使 血糖达标并维持 优点: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停用胰岛素治疗后仅用很 少的口服降糖药或仅单纯饮食控制即可使血糖达 标 卜石 杨文英 中国处方药 2006.6.No.51,12-14 38 两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临床应用 根据餐前血糖测定 进行剂量调整 调整的剂量 调整剂量所依据的血糖水平 30R/诺和锐 30/优泌 乐25 一天两次注射 诺和锐 30/优泌乐25 一天三次注射 早餐前注射晚餐前血糖午餐前血糖 午餐前注射晚餐前血糖 晚餐前注射早餐前血糖早餐前血糖 根据前根据前3 3天的血糖状况调整剂量天的血糖状况调整剂量 每次全天调整量:每次全天调整量: 11.1mmol/l 6U/早晚餐前 或按0.2U/Kg/日 开始后 11.1mmol/l 64 Raskin et al. Diabetes Care 2005;28:260-265 40 两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临床应用 二 口服药物使用至最大剂量HbA1c 7.0%者 n停用磺脲类促泌剂,可继续使用二甲双胍、噻唑 烷二酮等 n起始每日总剂量:0.20.5U/Kg/日 n每日分两次注射 早晚餐前剂量平分(1:1)起始 n最终剂量:2型糖尿病可能达到 1.01.2U/Kg/日 1型糖尿病胰岛素用量 0.8单位/公斤/日 41 两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临床应用 三 口服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控制不佳的患者 n停用促泌剂及基础胰岛素 n起始剂量:基础部分胰岛素总量保持不变 举例:30R (/锐30/乐25)基础胰岛素成分占70%-75% , 故起始剂量为原基础胰岛素量/0.7或/0.75 n早晚餐前剂量1:1起始 n监测并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方法同“剂量 调整” 42 两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临床应用 四 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者 部分患者因某些特殊情况采取强化治疗,病情稳定后 可以改用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使用方法: n全天胰岛素总量不变 n按1:1进行早晚餐前剂量分配或根据强化治疗时实际临床体 会进行分配 n根据血糖进行剂量调整,方法同“剂量调整” 两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是强化治疗和良好依从性之间的平衡 43 两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临床应用 六 胰岛素泵使用者 使用方案 n白天基础量+ 早、中餐前量 =早餐前30R/锐30/乐25剂量 n夜间基础量+晚餐前剂量 =晚餐前30R /锐30/乐25剂量 n剂量调整方法仍同“剂量调整” 44 两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不足之处 n午饭后血糖不好控制 解决办法: 1.午餐时加用格列奈类、-糖苷酶抑制剂或二甲双 胍 3.午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或预混胰岛素类似 物 n晚餐前中效成份 过量-前半夜低血糖,不足-次日 空腹血糖不满意 解决办法: 监测睡前血糖,将血糖控制在56mmol/L 1. 杨文英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 年5 月第25 卷第3 190-192 45 胰岛素(类似物)的多次注射 nBasal-bolus: bolus: 三餐前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basal:基础胰岛素或基础胰岛素 (类似物) n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三餐前注射 46 胰岛素(类似物)的多次注射 一 Basal-bolus方案 适用人群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全天胰岛素剂量已用至生理量 ,两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无法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情况 严重感染、生糖激素增加,创伤、心梗等均需要尽快控制血糖者 47 胰岛素(类似物)的多次注射 Basal-bolus方案 使用方法 n停用促泌剂,可保留胰岛素增敏剂、双胍和-糖苷 酶抑制剂 n三餐前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每日12次NPH或每 日1次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n每日总剂量:原剂量或从0.2-0.5U/kg/日起始 基础量:日剂量的50%左右,餐前量:早晚午 1型糖尿病:最终全天总量0.5-1.0 u/kg/d左右 2型糖尿病:最终全天总量1.0 u/kg/d左右 48 胰岛素类似物的多次注射 二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每日三次注射 优势: n降低午餐后血糖漂移 ,减少午餐前及睡前低血 糖 治疗方案: n胰岛素日剂量:原剂量或从0.2-0.5U/kg/日起始 n分配(供选):中午从4U起始 或按早中晚餐前分配比例1:X:1 n根据餐前血糖进行剂量调整,参见“剂量调整” 卜石 杨文英 中国处方药 2006.6.No.51,12-14 强化的治疗方案,适用于胰岛功能较差的患者 49 胰岛素(类似物)的临床应用 个性化并富有艺术个性化并富有艺术 n个性化: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提 供给患者最有利且可接受的方案 n富有艺术:全面掌握各种胰岛素特点 并灵活运用使临床应用成为艺术 50 糖尿病患者的明天会更好 51 52 53 胰岛素类似物用于初始胰岛素患者 n用于口服药控制不佳的患者 n用于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 54 病例1: 患者A:男性,45岁,2型糖尿病 n病程6年,DM家族史 n体重60kg ,BMI: 21kg/m2 , HbA1c8.2%, 无并发症 n目前治疗方案:瑞易宁10mgQD,二甲双胍 500mgTID, 拜唐苹50mgTID n血糖控制情况如下 55 治疗经过 n停用瑞易宁和二甲双胍 n诺和锐30早晚各8U开始,根据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数值 每周调整一次剂量,每次2-4个单位 一个月后诺和锐30剂量为早16U,晚14U血糖监测结果如下 56 患者A选择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的理由 n该患者病史较长,多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血糖控制差(包括 空腹,餐后和总体)说明口服降糖药失效,自身胰岛素分泌功能 差,需要基础和餐时血糖均得到良好的控制 n目前比较积极的治疗观念主张在多种口服药半量联合治疗血糖控 制仍不好时应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 n对有糖尿病家族史,起病年龄较小,诊断时血糖较高,口服降糖 药效果不佳,体型偏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早应用胰岛素治 疗 n本例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HbA1c8.2%,对于A1C在8.4以下的患者 或病程早期的患者更应关注餐后血糖,理由如下 57 餐后血糖 基础血糖 678910HbA1c(%) 基础和餐后血糖对HbA1c的贡献(影响) 餐后血糖对HbA1c的贡献(影响)最多达70%,最少约45% Monnier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881-885 50% 58 良好的PPG是HbA1c达标的必要条件 PPG水平是全面血糖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良好的PPG是HbA1c达标的必要条件 甚至HbA1c处于较高水平(10.2%),PPG对高血糖的影响仍超过25% 随着HbA1c下降,PPG对高血糖的影响增加(对HbA1c 水平7.3%的患者影响超 过70%),表示PPG水平是获得中等到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Monnier L et al, 2003 59 n患者2:初发糖尿病,血糖过 高 n男,47岁,初发,无合并症,以“乏力, 三多一少”就诊 n身高178体重:80kg nFPG 13.7mmol/l P2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