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人际关系ppt课件_第1页
图解人际关系ppt课件_第2页
图解人际关系ppt课件_第3页
图解人际关系ppt课件_第4页
图解人际关系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1 1 第五章第五章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界定一、人际关系的界定 1 1、定义、定义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人与人之间通过人与人之间通过 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关系。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关系。 2 2、结构成分、结构成分 (1 1)认知成分)认知成分双方的感知和理解双方的感知和理解 (2 2)情感成分(核心)情感成分(核心)双方心理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双方心理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3 3)行为成分)行为成分双方的各种活动方式双方的各种活动方式 * * 2 2 3 3、特点、特点 个人性个人性 直接性直接性 情感性情感性 4 4、作用、作用 幸福感幸福感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身体健康 * * 3 3 二、人际关系的状态二、人际关系的状态 高高 图图解解人人际际关系状关系状态态 相互作用水平相互作用水平 零接触零接触低低 单单向注意向注意 双向注意双向注意 表面接触表面接触 轻轻度卷入度卷入 中度卷入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深度卷入 情感卷入加深,共同心理领域拓宽 * * 4 4 (1 1)零接触)零接触双方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存在,完全无关,没双方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存在,完全无关,没 有任何个人意义上的情感联系。有任何个人意义上的情感联系。 (2 2)注意阶段)注意阶段单向注意或双向注意到对方,获得初步印单向注意或双向注意到对方,获得初步印 象,不过彼此都还处于旁观者的立场,没有相互的感情卷入。象,不过彼此都还处于旁观者的立场,没有相互的感情卷入。 (3 3)表面接触阶段)表面接触阶段双方开始直接谈话起,彼此有了直接双方开始直接谈话起,彼此有了直接 的接触,不过是表面的,几乎没有情感卷入,是双方感情关系发的接触,不过是表面的,几乎没有情感卷入,是双方感情关系发 展的起始点。展的起始点。 * * 5 5 (4 4)轻度卷入)轻度卷入有较小的共同心理领域,双方的心理世界有较小的共同心理领域,双方的心理世界 也只有小部分的重合,在仅有的这一范围内,双方的情感是融合也只有小部分的重合,在仅有的这一范围内,双方的情感是融合 的。的。 (5 5)中度卷入)中度卷入有较大的共同心理领域,双方的心理世界有较大的共同心理领域,双方的心理世界 也有较大的重合,彼此的情感融合范围也相应增大。也有较大的重合,彼此的情感融合范围也相应增大。 (6 6)深度卷入)深度卷入双方共同心理领域大于相异的心理领域,双方共同心理领域大于相异的心理领域, 彼此心理世界高度(但不完全)重合,情感融合范围覆盖了大多彼此心理世界高度(但不完全)重合,情感融合范围覆盖了大多 数的生活内容。数的生活内容。 * * 6 6 三、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三、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奥尔特曼和泰勒(奥尔特曼和泰勒(I. Altman & D.A.Taylor,1973I. Altman & D.A.Taylor,1973)认)认 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的由浅入深的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的由浅入深的 角度看,经历四个阶段:角度看,经历四个阶段: (一)定向阶段(一)定向阶段 1. 1.界定界定 定向阶段定向阶段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 的心理活动。的心理活动。 2. 2.分析分析 注意注意抉择抉择 初步沟通初步沟通 * * 7 7 (二)情感探索阶段(二)情感探索阶段 1. 1.界定界定 情感探索阶段情感探索阶段彼此探索双方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彼此探索双方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 联系,而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正式交往模式。联系,而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正式交往模式。 2. 2.分析分析 在此阶段,双方共同情感领域发现,沟通越来越广泛,自我暴露在此阶段,双方共同情感领域发现,沟通越来越广泛,自我暴露 的深度与广度也逐渐增加。的深度与广度也逐渐增加。 在此阶段,话题仍然避免触及别人私密性的领域,自我暴露也不在此阶段,话题仍然避免触及别人私密性的领域,自我暴露也不 涉及自己根本的方面。涉及自己根本的方面。 此阶段仍具有很大的正式交往的特征,彼此很注意自己表现的规此阶段仍具有很大的正式交往的特征,彼此很注意自己表现的规 范性。范性。 * * 8 8 (三)感情交流阶段(三)感情交流阶段 1. 1.界定界定 感情交流阶段感情交流阶段双方之间有感情的交流,双方人际关系的性双方之间有感情的交流,双方人际关系的性 质开始出现实质性的变化。质开始出现实质性的变化。 2. 2.分析分析 双方的安全感已经得到确立,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双方的安全感已经得到确立,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 面,有较深的情感卷入。面,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双方的表现已经超出了正式交往的范围,正式交往模式的压力双方的表现已经超出了正式交往的范围,正式交往模式的压力 已经趋于消失。双方提供真实的评价性的反馈信息和真诚的赞赏、已经趋于消失。双方提供真实的评价性的反馈信息和真诚的赞赏、 批评。批评。 如果关系在这一阶段破裂,将会给人带来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关系在这一阶段破裂,将会给人带来相当大的心理压力。 * * 9 9 (四)稳定交往阶段(四)稳定交往阶段 此阶段,人们心理上的相容性进一步增加,自我暴露更此阶段,人们心理上的相容性进一步增加,自我暴露更 广泛深刻。广泛深刻。 此阶段,人们已经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性的此阶段,人们已经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性的 个人领域,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财产。个人领域,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财产。 注意!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达到这一情感层次的友谊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达到这一情感层次的友谊 关系。关系。 * * 1010 四、人际关系的类型四、人际关系的类型 雷维奇(雷维奇(P.LewickiP.Lewicki)的分类)的分类 舒兹(舒兹(W.C.SchutsW.C.Schuts)的分类)的分类 * * 1111 雷维奇(雷维奇(P.LewickiP.Lewicki)的分类)的分类 主从型主从型 合作型合作型 竞争型竞争型 主从主从竞争型竞争型 主从主从合作型合作型 竞争竞争合作型合作型 主从主从合作合作竞争型竞争型 无规则型无规则型. . * * 1212 舒兹(舒兹(W.C.SchutsW.C.Schuts)的分类)的分类 (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行为倾向行为倾向 需要需要 主动性主动性被动性被动性 包容需要包容需要 控制需要控制需要 感情需要感情需要 主动与他人交往主动与他人交往 支配他人支配他人 主动表示友爱主动表示友爱 期待他人接纳自己期待他人接纳自己 希望他人引导希望他人引导 等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密等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密 1 1、人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人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2 2、对于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人们有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满足方、对于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人们有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满足方 式,构成六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取向式,构成六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取向 3 3、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对个体、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对个体 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有决定性影响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有决定性影响 * * 1313 五、人际关系的深度五、人际关系的深度 (一)自我暴露的范围与深度(一)自我暴露的范围与深度 对陌生的人对陌生的人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都极为有限,交流只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都极为有限,交流只 涉及非亲密性的话题。涉及非亲密性的话题。 对熟悉的人对熟悉的人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会增加,但只在小范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会增加,但只在小范 围内涉及亲密话题。围内涉及亲密话题。 对亲密的朋友对亲密的朋友交流最为广泛充分,所涉及的亲密话题和交流最为广泛充分,所涉及的亲密话题和 非亲密话题都很广泛。非亲密话题都很广泛。 注意!注意!对于任何人,无论我们多么亲密,我们都有不愿意暴对于任何人,无论我们多么亲密,我们都有不愿意暴 露的领域。露的领域。 * * 1414 自我暴露应注意的问题:自我暴露应注意的问题: 对等原则对等原则 循序渐进循序渐进 不可强求不可强求 分清场合、对象分清场合、对象 充分了解对方的背景、爱好与需求,有针对充分了解对方的背景、爱好与需求,有针对 性和准备性的暴露效果更佳。性和准备性的暴露效果更佳。 存在性别差异存在性别差异 * * 1515 (二)自我的分层(二)自我的分层 鲁宾等(鲁宾等(Z. Rubin & S.Shenker,1978Z. Rubin & S.Shenker,1978)的研究)的研究: : 最表面水平最表面水平兴趣爱好方面兴趣爱好方面 第二层次第二层次我们的态度我们的态度 第三层次第三层次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 注意注意! !保护别人的隐私。保护别人的隐私。 总结:总结:通过了解别人在怎样的层次上对我们暴露自己,就可以通过了解别人在怎样的层次上对我们暴露自己,就可以 很好的了解别人对于我们的很好的了解别人对于我们的信任和接纳的程度信任和接纳的程度,了解我们同别人,了解我们同别人 关系的状况关系的状况。 * * 1616 六、人际关系的原则六、人际关系的原则 (一)真诚原则(一)真诚原则 “ “人际交往中你最喜欢什么样特征的人?最希望别人采取人际交往中你最喜欢什么样特征的人?最希望别人采取 什么样的交往方式同自己交往?什么样的交往方式同自己交往?” ” 答案:真诚。答案:真诚。 调查: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喜爱程调查: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喜爱程 度最高的度最高的6 6个品质)个品质) 说谎、虚伪、不诚实、不真实等(最不喜爱的品说谎、虚伪、不诚实、不真实等(最不喜爱的品 质)质) * * 1717 (二)交互原则(二)交互原则行为倾向的相互对应行为倾向的相互对应 1 1、人际交往的交互现象、人际交往的交互现象 人际关系上的困难: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以他人为中心。人际关系上的困难: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以他人为中心。 正确的做法: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正确的做法: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 持。持。 2 2、人际交往交互性的原因、人际交往交互性的原因 任何人都有保护自己心理平衡的稳定倾向,都要求自己的行为和任何人都有保护自己心理平衡的稳定倾向,都要求自己的行为和 同他人关系的适当性、合理性。同他人关系的适当性、合理性。 当别人对我们做出友好的行为时当别人对我们做出友好的行为时一致一致同样友好的对待别人同样友好的对待别人 当我们对别人做出友好的行为时当我们对别人做出友好的行为时一致一致要求别人对我们做出相要求别人对我们做出相 应的回答应的回答 * * 1818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1919 (三)功利原则(三)功利原则交换的对等交换的对等 1 1、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社会交换、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社会交换 人是理性的动物,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人是理性的动物,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收益、报酬(收益、报酬(rewardreward) 代价(代价(costcost)= =后果(后果(outcomeoutcome)】 人们在人际关系交往中会自然地选择给双方都带来最大满足的行为人们在人际关系交往中会自然地选择给双方都带来最大满足的行为 。(。(双赢双赢) 2 2、增值交换与减值交换、增值交换与减值交换 增值交换增值交换重内在情感价值的人,重情谊,轻物质。他们对于交重内在情感价值的人,重情谊,轻物质。他们对于交 往媒介的价值估计往往高于交换行动的发出者,他们在回报时,往往超往媒介的价值估计往往高于交换行动的发出者,他们在回报时,往往超 出别人的期望。卷入增值交换的双方都感到得大于失。出别人的期望。卷入增值交换的双方都感到得大于失。 减值交换减值交换重外在物质利益的人,重物质,轻情谊。他们对于交重外在物质利益的人,重物质,轻情谊。他们对于交 换媒介的价值估计往往低于交往行动的发出者,他们在回报时,就往往换媒介的价值估计往往低于交往行动的发出者,他们在回报时,就往往 低于被人的期望。卷入减值交换的双方都感到得小于失。低于被人的期望。卷入减值交换的双方都感到得小于失。 * * 2020 (四)自我价值保护(四)自我价值保护 1.1.定义定义 自我价值(自我价值(self-valueself-value)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 判。判。 自我价值保护自我价值保护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 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 2.2.表现表现 知觉方面知觉方面知觉是自我支持的。知觉是自我支持的。 内部信息加工方面内部信息加工方面记忆是自我保护的。记忆是自我保护的。 行为的解释方面行为的解释方面动机性偏差(自我服务)。动机性偏差(自我服务)。 人际关系方面人际关系方面接纳和决绝是相互的,只接纳那些喜欢接纳和决绝是相互的,只接纳那些喜欢 自己、支持自己的人,而对否定自己的人也倾向于排斥。自己、支持自己的人,而对否定自己的人也倾向于排斥。 * * 2121 (五)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原则(五)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原则 1.1.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或得失原则人际吸引的增减原则或得失原则 在人际交往上,我们对别人的喜欢不仅仅决定于别人喜欢我在人际交往上,我们对别人的喜欢不仅仅决定于别人喜欢我 们的量,而且还决定于别人喜欢我们水平的变化与性质。们的量,而且还决定于别人喜欢我们水平的变化与性质。 2.2.对婚姻不忠的定律对婚姻不忠的定律 从陌生人处获得的赞许往往比配偶的赞许更有吸引力。从陌生人处获得的赞许往往比配偶的赞许更有吸引力。 案例:案例:阿伦森与林德的实验(阿伦森与林德的实验(19651965) 四种情境:(四种情境:(1 1)肯定)肯定肯定;(肯定;(2 2)否定)否定否定否定 ;(;(3 3)提高(否定)提高(否定肯定);(肯定);(4 4)降低(肯定)降低(肯定否定)否定) 结果:第三种喜欢水平最高,第四种喜欢水平最低。结果:第三种喜欢水平最高,第四种喜欢水平最低。 * * 2222 * * 2323 七、人际关系的改善七、人际关系的改善 (一)(一)沟通能力的提高沟通能力的提高 1 1、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 依据自己独特的生活范围和交往对象,分三步走:依据自己独特的生活范围和交往对象,分三步走: (1 1)开列一个自己沟通情境和沟通对象的清单。)开列一个自己沟通情境和沟通对象的清单。 (2 2)评价自己沟通的状况。(愉快与否等)评价自己沟通的状况。(愉快与否等) (3 3)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主动水平和注意水平)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主动水平和注意水平) 2 2、提高沟通的准确性、提高沟通的准确性 (1 1)提高自己准确表达事物的能力。)提高自己准确表达事物的能力。 (2 2)站在信息接受者的角度来提供信息。)站在信息接受者的角度来提供信息。(换位思考)(换位思考) (3 3)及时接收和准确理解反馈。)及时接收和准确理解反馈。 * * 2424 (二)正确使用身体语言(二)正确使用身体语言 1 1、增加对自己身体语言的自觉性、增加对自己身体语言的自觉性 自我监察自我监察自己的各种身体语言信号与整体的身体语言状况。自己的各种身体语言信号与整体的身体语言状况。 对自己的各种身体语言行为和整体模型进行对自己的各种身体语言行为和整体模型进行自我体验自我体验。 在实际的人际沟通过程中自然地运用各种身体语言行为和整在实际的人际沟通过程中自然地运用各种身体语言行为和整 体模型,并检验其有效性。体模型,并检验其有效性。(自我检验)(自我检验) 2 2、情境同一性概念、情境同一性概念 70 70年代后期,小亚历山大等人(年代后期,小亚历山大等人(C. N. Jr. Alexander & C. N. Jr. Alexander & P.Lauderdate,1977P.Lauderdate,1977)提出情境同一性()提出情境同一性(situated identitysituated identity)。)。 实质是社会角色与情境对行为的限制问题。实质是社会角色与情境对行为的限制问题。 * * 2525 八、人际关系的测量八、人际关系的测量 1 1、定义、定义 社交测量法(社交测量法(SociometrySociometry): ):也称社会测量法。它是从团体的角也称社会测量法。它是从团体的角 度,定量地解释整个团体的人际关系状况,及其每个成员在该团体内度,定量地解释整个团体的人际关系状况,及其每个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