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整合策略》结题报告.doc_第1页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整合策略》结题报告.doc_第2页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整合策略》结题报告.doc_第3页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整合策略》结题报告.doc_第4页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整合策略》结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整合策略结题报告溧阳市大溪实验学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整合策略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1、选题的背景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一重要改革,切中了语文教学注重课堂语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的弊端。有关专家指出:日前,中小学阅读教学存在两个最大的缺乏,其中最为“严重的是缺乏课外阅读,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没有得到落实”,“造成学生缺乏自主的整体的阅读”。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需要拓展性积累,更需要情感的投入,更需要以此为基础的体验。学习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内化大量鲜活语言的基础上,运用积累实现知识的迁移,增强语文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学生单靠课堂是无法把语文学好的,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新语文课程的目标。 “大语文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教育,它要求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开放式的思维与创造力发展;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文本,将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时空。2、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也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靠语文学习、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中熏陶、浸染习得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的终身发展呼唤着有效的阅读。本校地处农村,学生是农村的孩子,文化氛围淡,绝大多数家庭没有读书的氛围。由于外在读书环境的影响,相当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浓,阅读量极小,阅读面很窄,这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要而又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基于以上几点的思考,本课题组提出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结合起来,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交整合的研究。2、选题的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教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深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标中,还对各学段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语文课标明确了再小学开展语文拓展性阅读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这一课题研究的纲领性文件。(2)建构主义理论。现代教学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追求,越来越倾向于“活动体验”模式,即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运用认识论、心理学和创造学原理,从学习过程的自身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3)元认知迁移理论。在“为迁移而教”、“教会学生学习”日益成为教育主题的今天,元认知迁移理论的提出启示我们:认知策略在学习和问题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能否成功运用认和策略又取决于个体的元认知水平,因此教学不能限于仅仅传授给学生具体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还必须加强元认知的培养,以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知识,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4)“相似论”认为,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相似性信息单元(即相似块)越多,就越有利于选择、匹配。激活阅读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在得法于课内的同时,进行同步拓展阅读,就会事半功倍。二、概念的界定本课题所要实施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向课外辐射,学习与文本相关的课外读物,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教师培养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理念得到更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驾驭教学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教科研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全校乃至全市的骨干教师。2、学生发展目标:通过由课内到课外的阅读,让学生不断实践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读书方法,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为语文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并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为说话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成果状态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并形成一定数量的研究论文、典型课例。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为了更好地推进课外阅读与教材整合的研究,让研究更加有成效,我们采取了行动研究的策略:(1)计划在先,即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作好问题的汇总,从而掌握的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然后查阅相关的资料文献,阅读相关的理论,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实施。(2)行动落实,即教师调整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3)反思调整,将整合的内容、方法,以及开展的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调整,并作出评价、分析,调整其中不合理的地方。2、文献查阅法:用文献法进行理论的搜集和学习研究,全面掌握国内有关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整合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和现状等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借鉴,适当加以推陈出新,使课题朝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3、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内容、阅读时间、阅读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查、评估。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每阶段的研究成果,寻找不足,取长补短,完善研究方案,最后形成完善有效的方法体系,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及时交流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心得体会,并且实验组还根据研究计划及时做阶段性总结,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和成果。五、课题研究的内容1、课内外阅读内容有效整合的研究: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的有许多联结点、切入点,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些联结点、切入点,实施课内课外阅读教学内容上的有效整合。研究中以教材中某一篇课文为基点,向同类文章扩展或向相关联的内容延伸;以节选课文为基点,向整个作品延伸;以某一作家的作品为基点,向这位作家的传记性故事扩展;以各个单元的综合性训练活动为契机和阵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课外搜集资料等。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有效实现课内外阅读内容的整合。2、课内外阅读方法指导有效整合的研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上,教师应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并指导学生将学会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以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语文实践活动和课外阅读整合的研究: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肯定时,他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同样,在课内外开展各项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各项语文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课外阅读。4、语文教学评价和课外阅读整合的研究:阅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不断积累,不断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它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课标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不时地进行阅读的反思和批判,不断地把握自我理解程度,判断与阅读目标的差距,并采取各种帮助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所以,对阅读能力的评价,我们不仅要关注其结果,更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的整个过程,不但要把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更要把评价带入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去,不但让学生不断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更让学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阅读的效果,从而不断对自己的阅读行为进行调整,达到促进阅读质量,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六、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二年多来,从课题组成立、理论学习、调查摸底、制订实施方案、到指导具体工作,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不仅亲临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和课题组成员一起研究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在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本课题能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1、立足课堂,探索研究策略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一方面,每一位实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们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组内的课堂教学实践讨论活动。上课兼顾不同学段,力求突出研究重点,展示一定阶段的收获。每一学期,坚持围绕该课题每月开展次课题研究开放日活动,分别安排低、中、高不同年段的老师执教,并做好以备课、听课、评课为中心的过程管理,课题组成员人人参与备课、听课、评课的研究全过程。鼓励并组织教师参加区级、市级研讨课、竞赛课,让教师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迅速成长。使课题组成员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提高。2、不断反思,及时调整,确保研究正确方向。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勇于实践,还要求教师成为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研究型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能否自觉积极地进行反思总结,其重要性更是不可低估的。二年多的研究试验中,老师们把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点滴感触,通过案例、反思、论文等方式记录下来,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特别是在中期评估中,经溧阳市教育局教科室的领导专家指导,我们对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进行了大量调整,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如何进行有效整合的策略研究上,确保研究工作按正确方向开展。3、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有效实施,我们还将狠抓以下“四个要求”:(1)、时间要求。一是抓好课堂阅读教学,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二是统一指导的时间,每月开设1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定一定量的时间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三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减少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将早读课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2)、活动要求。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如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速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3)、指导要求。选好读物,可以是教师统一指导的读物,可以是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也可以是由教师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在上好阅读指导课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搞好每周一诗、读书记载和自办报刊,同时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如影视欣赏、电子阅读、上网浏览等)。(4)、检查要求。对课外阅读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创建和使用阅读成长记录袋,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分析(一)探索了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系列有效整合的方法策略1、挖掘教材内涵,拓展阅读渠道,促进课内外阅读内容有效整合的策略。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的有许多联结点、切入点,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些联结点、切入点,实施课内课外阅读教学内容上的有效整合。研究中以教材中某一篇课文为基点,向同类文章扩展或向相关联的内容延伸;以节选课文为基点,向整个作品延伸;以某一作家的作品为基点,向这位作家的传记性故事扩展;以各个单元的综合性训练活动为契机和阵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课外搜集资料等。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有效实现课内外阅读内容的整合。(1)、注重发掘教材与课外知识的联系,选好课外读物。抓体裁选读课外读物相同体裁的文章,在表现形式上有其相通之处。在教学时,可要求学生将课内外相同体裁的文章同时阅读,学生会自觉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如西湖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学完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领悟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然后,推荐学生阅读相同文体的春、小桔灯等,也可以回去查阅其它的散文或散文诗。这样学生就会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达到了进一步了解和巩固散文的特点,积累优美凝练的散文语言,增强文化底蕴的目的。抓作者阅读系列作品许多课文不是孤立的,围绕作者有一系列的作品,我们可去搜集这系列的作品进行阅读,有助于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如在预习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作者这一条线去查阅与作者有关的资料:a、介绍作者生平的文章,了解作者成长历程;b、阅读作者的作品;c、查阅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学生查到资料后,先自己认真阅读,然后互相交换阅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以加深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更是达到了课内外相得益彰的效果。 抓课文内容阅读相关文章根据课文内容到课外查找读物或弥补课文的空白,或解释课文疑难,或延伸课文内容等,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学习海洋,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a、海洋有哪些珍贵的资源?关于海洋还有多少谜没解开?等等。学生查阅资料后就会了解许多有关海洋的知识,知识面扩大了许多。(2)、把握教材与拓展课外知识的联系,适时开展课外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读文时,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 产生课外阅读的欲望 。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这方面主要是做好四性阅读。铺垫性课外阅读: 这是以课文内容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的课外阅读,学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阅读有关书籍,查找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这样为课堂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如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赞颂了聂将军善良的品质,抒发了作者崇敬聂将军的思想感情。小学生阅读这篇课文,在理解内容上、体会感情上都有一定的难度。课前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了解了聂将军伟大、光辉的一生,是对理解课文重点的有效铺垫。 辅助性课外阅读: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和课文内容相吻合、适应小学生诵读的诗歌。因为诗歌和记叙文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既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如学习草船借箭一文,可以先让学生诵读古诗赞孔明,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诗文同教,相得益彰。延伸性课外阅读: 在学生学习、理解了课文之后,语文的学习活动并没有简单结束,除了要求学生加强对课文语言进行积累、运用外,还可以进行延伸性课外阅读。如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之后,学生会被林冲不畏强权的精神所感动。课后总结时,告诉学生,水浒传中,感人的故事何止千千万?启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要求学生广泛地收集水浒中的故事,推荐优秀的读物,可以有针对性地扩大课外阅读量,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四大名著的精神力量。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如读了课文海底世界,可推荐海洋一书;学了水上飞机可推荐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等。教师要积极地向学生推荐各类好书,还要善于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内,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欣赏性课外阅读: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同题材的其他作品,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原著,让学生欣赏原著,并能与课文对比着读,不仅能读出区别,更能全面地了解作者写作的思路、内容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在阅读中提高文学素养。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要确立阅读内容和题材应广泛多样,活泼有趣的指导思想,学生阅读的面宜广,不但阅读的内容要广,阅读的题材、风格也要广。2、课内教方法、课外用方法,促进阅读方法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整合的策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上,教师应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更多的读和思考的时间,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动、耳动、眼动、手动、心动,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1)、进行有效的课内阅读教学,让学生“得法于课内”。进行有效的课内阅读教学。课内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可以说,没有课内阅读教学的基础,就根本说不上在课外阅读方面求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这里的阅读方法有很多,但都应“以读为本”。只有在指导学生多读、熟读的基础上才能领悟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字词句篇的基本表达方法。另外,教师还要训练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例如:碰到不懂的字词要查字典并且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画出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好词佳句;读后要注意思考所得所感;背诵精彩片断、优美范文;写读书笔记,培养随读随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等。叶圣陶说过,语文课就要求教师“致力于导”,并且“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得教师教授之谓也”。教师应将课内阅读的方法“授之以渔”,然后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选择正确的阅读策略。第一,要重视积累,培养语感。阅读离不开对文学语言的品味,它不是对词语、句子等作纯语法意义上的分析,而是看遣词造句在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方面起了什么作用,即重在词句的艺术审美功能,而非语法功能。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积累习惯的养成,通过课内阅读来培养学生语感。第二,要重视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俗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些诗歌、儿歌、佳句很需要这种学习方式。在多读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明确具体的阅读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要注意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阅读要求,一是要求读懂弄通;二是要求学会运用;三是要求能够创新。所谓读懂,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明白“写了什么”(内容)。这是一般的、基本的、也是起码的要求;二是明白“怎么写的”(形式)。就是侧重于方法和技巧的训练;三是明白“为什么这样写”(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第二、三个层次是阅读理解的深化,不仅可以强化作品思想和语言艺术的熏陶作用,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还可以为写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在课堂里,我们教师要切切实实地进行阅读教学,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2)、利用阅读指导课,专门对学生的读书方法进行指导。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课外阅读指导课上如果只发给学生一本书让他们自己看,其效果一定不会理想,因此教师应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阅读兴趣,尊重孩子的个性需求和认知水平,强调孩子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对读书方式进行指导。读的方式有精读、略读(浏览)、跳读等很多种,但以下这3种方式最常用。精读:对一些短小精悍、文采优美的文章可细致品味地读,以丰富学生的语言,铢积寸累,方能出口成章。略读:对一些故事性强,情节迂回的课外读物粗略浏览,知其章节要义,以丰富学生的认知,蓄积其感知生活的源泉。跳读:指导学生读书时对文章内容能择其所需阅读,眼睛扫视书面,在文字的海洋中把无关的统统抛开,当目光掠过所需要的资料时迅速抓住,或标号,或摘抄,或强化记忆等。要对读书具体方法作指导。 a、圈点划疑法。圈: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以便查阅工具书予以理解。点:点出能体现文章内容的重点字词,以便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划:划出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以便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的表现手法。疑:提出阅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以便向老师、家长请教。b、摘抄剪报法。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有目的地一边阅读,一边摘录所需要的有关内容,如好词佳句、优秀段落等。摘记要写清什么时候、摘于什么书刊、作者是谁,以便理解应用和查考;指导学生选择报刊杂志,并进行剪报、贴报,学会收集资料和分类整理。c、日记练笔法。指导学生养成随读随记的好习惯,将一天中所看书的内容、自己的看法、感想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这样做既是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很有借鉴帮助的一种形式,又是一种精神体操,是一个学生体验世界、丰富心灵情感的独特方式。此外还有许多有效的读书方法,如批注法、直奔中心法等,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善于根据课外读物特点和自身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读书方法进行有效地学习,方能形成“真读书”的本领。3、开展丰富活动,体验阅读快乐,实现语文实践活动和课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肯定时,他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同样,在课内外开展各项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各项语文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课外阅读。(1)、课前演讲,积极鼓励把讲台当舞台,每节语文课前给学生2-3分钟,让1-2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如讲故事、朗读、背诵等。刚开始可能有些胆怯,但时间一长,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的上去。这时,教师要照顾到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轮流制。在班级里长期开展这一活动,就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惯例,对他们读书兴趣的保持起到比较好的效果。(2)、班级读书会 主要的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学生和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的讨论,其间也可展出一些学生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3)、学习竞赛 对于语言美的作品,在指导时,让学生开展学习竞赛:规定比赛朗读文章的精彩片断,看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最有感情;或者指定背诵文章的某一部分,看谁背得快,背得好。这样把阅读活动转化为一种竞赛活动,在竞争中激发阅读兴趣。(4)、 影视主题活动 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现在已经有很多名著被搬上银幕或荧屏了,比如西游记、水浒传,还有动画片宝莲灯、海底总动员等,学生都会特别喜爱。看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如果能和热映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另外,学生喜欢游戏、喜欢表现、喜欢攀比,可利用游戏创设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比如设计各种游戏式的活动:朗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等等。谁做得好,谁就获得公认的优秀成绩,并能赢得全班同学最热烈的掌声和老师的赞扬及一定的奖励。当然,这样的游戏活动中要多设擂台,多设奖项,让学生捧着“成果”回家,得到长辈的赞扬和笑声,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学生的阅读愿望更会欲罢不能,将会更积极主动地飞到浩瀚的书的海洋里去遨游,去探索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去欣赏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去享受知识,享受语文,在课外阅读这个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4、实施有效评价,体验成功乐趣,实现语文教学评价和课外阅读整合的策略:阅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不断积累,不断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它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课标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不时地进行阅读的反思和批判,不断地把握自我理解程度,判断与阅读目标的差距,并采取各种帮助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所以,对阅读能力的评价,我们不仅要关注其结果,更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的整个过程,不但要把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更要把评价带入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去,不但让学生不断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更让学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阅读的效果,从而不断对自己的阅读行为进行调整,达到促进阅读质量,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1)、阅读展示,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有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阅读,有兴趣才能有坚持不懈阅读的动力,有兴趣才可能形成阅读的习惯。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人的需要,成为人对某种事物认识的先导。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小学生年幼贪玩,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如何使学生产生这种“需要”,并发展为阅读兴趣呢?我们的做法是广泛开展阅读展示活动,让学生在展示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在活动中,我们努力为学生搭建阅读展示的平台。“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我们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成语接龙、讲故事、趣背古诗、办小报、开朗诵会、复述情节比赛、结合书法竞赛抄写最欣赏的课外阅读段落,课本剧表演等。学期临近结束,先进行评比活动,包括小小书迷、书香家庭、优秀读书笔记的评比与展示。我们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积累全部带来,举办小型展览会,有的学生还举办了个人展览。这样树立了几个阅读能力强的榜样,再让他们协助老师指导好其他同学的阅读,带动全班同学阅读能力的提高。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细细的品味中,或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感受成功的快乐,或学习别人成功的阅读方法,努力追求成功的机会。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有了交流阅读的平台,就有了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条件。 (2)、阅读考核,让学生了解自己阅读的成效心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对于能不时体验到成功的事情,人们从事此事的内驱力会更强。我们不光以展示的形式让学生感到成功,而且对他们的课外阅读实施量化,进行阅读考核。编制表格,实行积分管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评价,是保障课外阅读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一环。为了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持之以恒地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都能与书籍结成终身的朋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分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抓住这一心理,绘制了课外阅读积分一览表。表格分为材料积累、阅读摘记、阅览课表现几个栏目,满分为一百分。每周小组内互评,每月由班委总评,算是一次测验成绩,并且累计,在期末实施评定。这样做的效果很好,无形地给学生树立起榜样,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课外阅读积累检测。“积学以储宝”。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聚宝盆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为防止学生持有“猴子下山”似的的情怀,进行课外阅读积累的检测。学习有经验的教师,采用“课外阅读等级测试法”激励学生,定期地出综合性的试题。内容设置上,以填空、判断、选择为主。以100分来设置学生掌握的程度。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阅读成效,激发阅读的持久兴趣,使阅读逐渐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二)探索出了系列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活动质量,我们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将有效的成功的教学实践通过概括、归纳、综合、提炼上升为有典型意义的操作范式,并提出各种课堂教学的模式。阅读作品介绍课。此种课型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这种课型的操作程序一般为:师生谈话,激发兴趣。展示内容,扬其优点(故事情节生动的作品,讲一个有趣的情节;语言优美的作品,朗读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讲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方法指导,尊重选择(对于方法不作统一的规定,让学生自由选择重点阅读的内容,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广泛交流,拟订计划。好书推荐课在时间上可长可短,不必拘泥于40分钟。阅读疑难点指导课。教师学生之间能帮助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来解答,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稍加点拨,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重点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答案,整个阅读过程中可概括。课型程序有:点明疑难处学生自读回顾。教师点拨。重点阅读。解释疑难。阅读综合评点课。这类课型对所读内容不面面俱到,而是选择一两个阅读点进行专题式评点、赏析。课型的主要程序有:课前明示目标,点明评议点。学生自读,搜集整理信息自评。课堂交流,升华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围绕一点,充分地发表意见,使大家的认识更深刻)。教师小结,提炼观点。阅读赏析创写课。这类课型,主要是针对适合学生想象性写作的文本。其基本模式为: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观点,理解作品内容和思路)。讨论鉴赏(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语言)。拓展想象(引导学生进行创新阅读,发挥想象,探索文本空白,进行创写或续写)。写作交流。阅读成果汇报课。这类课型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展示,可以是围绕近期共同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内容。其一般程序为:学生主持,明确内容。学生展示,形式自定(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合作的;可以是静态的,如手抄报、读书笔记;也可以是动态的,如朗读、表演)。教师小结,课后拓展(对别人所读感兴趣的,借来读一读,也可以对已读的内容进行深层次阅读)。(三)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和教学实践技能。首先,课题的实施,使得教师们的教学观念转变了,不再“唯书本为中心”,更多地树立起“教材是个例子”的观念,改变了陈旧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不必要的机械重复的低效作业,把孩子的时间释放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还孩子以好学好动好问的真本性。教师的教学观有了转变,其质量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评价学生从单一的看学生课本知识掌握的情况转向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要素之一就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态度和效果。其次,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科研意识,促进了课题教师及相关语文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论文、课例、学习笔记等资料。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让教师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优秀教师的生命力来自于教育科研,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将与教育科研密切联系起来。两年来,课题组老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课题研究看作是一种自我发展和提升的机会,逐步培养自己对教科研的使命感。积极按照课题计划参与课题资料的收集与学习工作,购买与课题有关的书籍,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上互联网收集材料等。资料的收集过程同时又是理论学习的过程,课题组老师在认真学习他人成功经验的同时,把理论学习与个人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形成了部分有相当质量的经验总结。课题组教师撰写的课题研究论文先后共有十余篇在市级以上评比中获奖。如刘志洪老师的论文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策略获2009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三等奖;作文教学中“托蒂”现象获获2009年度溧阳市级论文评比一等奖;让学生在书海中快乐遨游获2010年溧阳市级论文评比二等奖;挖掘课程资源 建构生动课堂获2010年溧阳市级论文评比三等奖。朱丽华老师的论文语文课堂上多媒体“热”之冷思考获2009年度论文评比二等奖;为有源头活水来获2010年度论文评比三等奖。刘琴芳老师的论文谈我的教学课堂的有效性获2010年度溧阳市级论文评比三等奖。陈钢老师的论文建构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获2010年度溧阳市级论文二等奖。第三,通过参加课题研究,实验教师的业务素养、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每学期课题组成员至少上一节研究汇报课。刘琴芳、陈钢、朱丽华、冯杏娟、张小松、濮忠良、刘瑛七位老师都上了市级课题观摩课,获得一致好评。在今年,刘瑛老师分别获得了“溧阳市教学能手”“溧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称号。(四)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首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实施前,大部分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小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被动的课外阅读。如果让他们在电视与课外书籍之间选择,他们大多数会选择前者。但是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久而久之,势必会削弱儿童对语言文学的感受能力。自从课题实施以来,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绝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上了课外阅读,从被动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