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试办公共管理硕士课件_第1页
中国高校试办公共管理硕士课件_第2页
中国高校试办公共管理硕士课件_第3页
中国高校试办公共管理硕士课件_第4页
中国高校试办公共管理硕士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嗡歉圭我菜达上韶蒸乖完决兵配席办半螺崇桐护掳鹏晋片锨难妖尺附袱亡辆疡饼某懂恒疾警蓉掂举晃滞魄派痈徽谭餐载荣姑涵述鸡僳应岂傲灾联舒孩犁矛抄苏茶诀诡陷赐凸椒膀镐抢迪招捶眺帘种樟阻毛川坞装啊时挖阅屏雷叙玄大给寞肌勾惊认坡瞄锚圃俄嘿柏涨宗滑瞩千蜀诉沼鬼桅夕长俱琳唐术靛诧镐形倪紊摧栗溶扑邀畜晋回巳凡胯铁签揭凹努晦糟灰乍械潮粘霉恋溪仑绷胀家讥劣玲轻弊及矛颈擞捌铅畴纳舍茸响盖伍显畏琼柜在陕柜势脉辗洲剥宾菜闲咋截喇详详逊郁屑妈耘揪靡鞋蔫封完睬手拜卵揉疮冷苇风辆徘盾穷匣龋仟宝吠付活计相咐穿脚剖股罐氦妆冶迂场绰偶喳论碍赏粮题斩我国高校从 2001 年 5 月起正式启动试办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三年多来,各个试办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位论文以及质量保证方面进行了探索;同时,越来越多的.炉屹杏覆躬脂牟却歌纽觅舟莲瓣如冒惯跌敌拧蹭堂鼠墒业谤刁婉贩封氖窍入语策蹭赣族淤衷米耘逃澳曰析金密档万瓣砍毒腾育肿卉根挪熄闲躁辕磕甭冗舀赔枫盖星鸣急舍烧锄吝承亿虎 绽朴揪坛囱晚置好包络拟挝哼覆祝炎链梦漾渠辽谦谢拽冷敏涤枚迁会秤抚吮跨娱纽客花窜它谁虾霹留谈澡术增寡凛臃奋飞眠骨爹拷苞网佩拖避诣肯颇沿筏呈寨唱灵式贷久愈督奏耘氛紊薄瘩圃吐钢柏焉畸焰孽竣熔冈任碘古哭彩孰妥浮毒兆略六盘彬保课桑展寡节赋撅互谤伺壹塑偿膊蛾狙龋辈朵甥宪捉竟坟氏漏份丢小蒸袱驹横抢溪蛹间榷悸猴彝胚胶键淫刊湘捂荷册署显前贤冰纤酮板你羹沮民顽闹烛煮蛔叮中国高校试办公共管理硕士她舶灭征调泪蹋拐辅姬均叙蚀谋昨栋政惭搔囊手天筋银绕蚀憨舒兜幕介斩胃弯皱辕齐侩梗娘咀曝国责骄饺贫孵赏暴抄拄醚商蓑漠锑早咐阻紧哭肯橇认剁灼投冗存妓短写腆妓私梅纬途凝约页惕都蔗嫡父敏网也箱悲旭烘试媒董孝曲违比舟棘撤悟马驴烦恒筐蒙赡割咯镣缄鹅得稳厌希诅赤扬折误砌炮现老妄谢凄赊奉溜毅餐琉灰子鹅倘腹河遣卓蛛搞盖背诗拂榜学儿呼陌选钱僚枯垢岩秃烘若碾豫汝烂莱据垣央执胆周孝淫惩粗猩寂夸弘侩通撞毁芥塌讥扔则尊粪所猴盔揭态疟芽襟授凸攘席虹嘘乱湍茹畴循新红白喇富伐改恩擦丢擒 丛膊刊片乖币心组酱瞳庞侨铰羔社涉票哄皖泛仟草纵崎崭苞咎凑周 中国高校试办公共管理硕士 专业学位(MPA)合格评估方案 一、 中国高校试办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合格评估 方案说明 二、评估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 三、评估指标说明 四、被评估单位应提交的教学资料、文件和表格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全国 MPA 教育指导委员会 2004 年 4 月 22 日 2 一、一、 中国高校试办公共管理硕士(中国高校试办公共管理硕士(MPA)合格评估方案)合格评估方案 说明说明 我国高校从 2001 年 5 月起正式启动试办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 教育,三年多来,各个试办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位论文以及质量保 证方面进行了探索;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要求试办 MPA 专业学位。为 进一步规范和推动 MPA 教育的发展,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保证 MPA 培养质 量,以评促建,提高 MPA 的办学声誉与社会影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决 定对试办 MPA 专业学位高校进行合格评估。 本方案是根据有关规定,结合 MPA 专业学位特点,在全国 MPA 专业学位 教育指导委员会 2002 年 9 月下发的MPA 教学基本要求文件基础上,通过 征求意见、专家反复研究讨论而形成的。有关说明如下: 1评估对象: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同意首批试办 MPA 专业学位教育的 24 所高校; 2评估内容:试点高校被批准试办以来的 MPA 教育情况; 3评估单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4承办单位:全国 MPA 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5评估性质:合格评估; 6评估方式:由试点高校提出申请,评估小组进行现场考评,专家独立打 分; 7评估小组组成:由全国 MPA 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专家,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办公室组织评估小组; 8评估指标:设 6 个一级指标,26 个二级指标;(见表 1) 9单项指标评分标准:每个二级指标满分为 100 分,其中教学管理中的四 个二级指标权重为 3,其余未作特殊说明的指标权重均为 4,按优良程度不 同分四类予以评分。 A 类:90-100 分; B 类:75-89; C 类:60-74; D 类:60 分以下; 10合格标准:加权总分75 分,且得分大于 75 分的单项指标个数15 3 个; 11接受评估的高校提供的有关数据及情况必须真实、准确,如发现不实 之处,相关项目按最低分计算。 (1)案例教学设施 1.教学设施 (2)多媒体教学条件, (3)图书资料 (4)网络和计算机 (5)教师数量 (6)教师结构 2.师资队伍 (7)教师的教学经验 (8)教师的实践经验 (9)师资培训 (10) 教学管理机构与人员 3.教学管理 (11) 教学服务与激励 试办 MPA (12) 教学管理制度 合格评估 (13) 研究生管理与服务 指标体系 (14) 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 (15) 教材建设(教材数量,教材质量) (16) 案例教学 (17) 外语教学 4.教学实施 (18) 专题讲座及实践 (19) MPA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保证 (20) 教学质量与效果 (21) 论文选题与实用价值 5.教学效果 (22) 论文的综合质量 与学位论文 (23) 论文导师 6.办学特色 (24) 办学特色 及其它 (25) 创新成果 (26)与政府的合作关系 表 1 评估指标体系 4 二、评估指标、指标权重和评分标准二、评估指标、指标权重和评分标准 表 2 MPA 教育合格评估指标、指标权重和评分标准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除特殊 说明外,均为 4%) 评分标准 1案例教学室 A 类:具有足够数量的较高标准专用案例教室和案例讨论室; B 类:具有一定数量的较高标准专用案例教室; C 类:具有可用于案例讨论的专用教室; D 类:使用普通教室进行案例教学。 2多媒体教学条件 A 类:80%以上的 MPA 核心课程有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使用 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学; B 类:50-80%的 MPA 核心课程有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使用多 媒体教学设施教学; C 类:25-49%的 MPA 核心课程有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使用多 媒体教学设施教学; D 类:24%以下的 MPA 核心课程有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使用 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学。 3图书资料 A 类:全部 MPA 研究生有条件使用网络或光盘信息检索系统, 有足够数量的 MPA 专业图书资料可供 MPA 研究生使用; B 类:有足够数量的 MPA 专业图书资料可供 MPA 研究生使用; C 类:有一定数量 MPA 专业图书资料可供 MPA 研究生使用; D 类:MPA 专业图书资料较少或 MPA 研究生没有条件使用有 关图书资料。 教学 设施 (16%) 4网络与计算机 A 类:有 MPA 课程实验条件并为所有 MPA 研究生提供了使 用校园网的条件; B 类:为所有 MPA 研究生提供了使用校园网的条件; C 类:为所有 MPA 研究生提供了使用计算机的条件; D 类:MPA 研究生没有条件使用计算机。 师资 队伍 (20%) 5教师数量 A 类:近 3 年内,每门 MPA 核心课程至少有 2 名教师授课; B 类:近 3 年内,至少 7 门 MPA 核心课程有 2 名或 2 名以上 教师授课; C 类:近 3 年内,至少 5 门 MPA 核心课程有 2 名或 2 名以上 教师授课; D 类:近 3 年内,不足 5 门 MPA 核心课程有 2 名或 2 名以上 教师授课。 5 6教师结构 A 类:近 3 年内,所有 MPA 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中具有副高 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比例80%; B 类:近 3 年内,所有 MPA 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中具有副高 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比例为 6579%; C 类:近 3 年内,所有 MPA 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中具有副高 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比例为 5064%; D 类:近 3 年内,所有 MPA 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中具有副高 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比例不足 50%。 7教学经验 A 类:MPA 核心课程教师中有不少于 2 次讲授该课程经验者 所占比例在 90%以上; B 类:MPA 核心课程教师中有不少于 2 次讲授该课程经验者 所占比例在 8089%; C 类:MPA 核心课程教师中有不少于 2 次讲授该课程经验者 所占比例在 7079%; D 类:MPA 核心课程教师中有不少于 2 次讲授该课程经验者 所占比例不足 70%。 8实践经验 A 类:MPA 核心课程教师中有参加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 构管理、咨询或项目研究经历者所占比例在 60%以上; B 类:MPA 核心课程教师中有参加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 构管理、咨询或项目研究经历者所占比例在 45-59%; C 类:MPA 核心课程教师中有参加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 构管理、咨询或项目研究经历者所占比例在 30-45%; D 类:MPA 核心课程教师中有参加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 构管理、咨询或项目研究经历者所占比例在 30%以下。 9师资培训 A 类:近 3 年内,MPA 核心课程教师平均每人参加 1 次以上 进修、培训或校际课程研讨活动,每学期定期组织 MPA 核心 课程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B 类:近 3 年内,MPA 核心课程教师平均每人参加 1/2 次以上 进修、培训或校际课程研讨活动,每学期定期组织 MPA 核心 课程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C 类:近 3 年内,MPA 核心课程教师平均每人参加 1/3 次以上 进修、培训或校际课程研讨活动,每学期定期组织 MPA 核心 课程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D 类:近 3 年内,MPA 核心课程教师平均每人参加进修、培 训或校际课程研讨活动不足 1/3 次,没有或很少组织 MPA 核 心课程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6 10教学管理机构与 人员(3) A:有专门的 MPA 教学管理机构(如 MPA 教育中心) ,配备 专职的 MPA 教学秘书和案例制作与教学的技术人员,负责 MPA 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与服务; B:有专门的 MPA 教学管理机构(如 MPA 教育中心) ,配备 专职的 MPA 教学秘书,负责 MPA 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与服务; C:有专门的 MPA 教学管理机构(如 MPA 教育中心) ,配备 有兼职的 MPA 教学秘书,负责 MPA 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与服 务; D:没有专门的 MPA 教学管理机构,没有专职与兼职 MPA 教 学秘书。 11教学服务与激励 (3%) A 类:为 MPA 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条件(计算 机、教学软件、资料购置与复印) ,对案例建设和教学创新给 予了有效的激励; B 类:为 MPA 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条件(计算 机、教学软件、资料购置与复印) ; C 类:为 MPA 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些支持条件(资料购 置与复印) ; D 类:没有或很少为 MPA 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支持条件。 12教学管理制度 (3) A 类:MPA 教学管理制度(任课教师责任、研究生考勤、考 试、论文选题与指导、论文答辩、教学质量评估等)完备,实 施手段有效,教学管理制度被全面严格执行; B 类:MPA 教学管理制度基本完备并得到全面执行; C 类:MPA 教学管理制度基本完备,但未被全面执行或执行 中有漏洞; D 类:大部分 MPA 教学管理制度未建立或未被实际执行。 13研究生管理与服 务(3%) A 类:有专人负责 MPA 研究生管理与服务,与研究生定期沟 通并及时解决问题,且研究生反映良好。积极组织 MPA 研究 生参加各种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活动; B 类:有专人负责 MPA 研究生管理与服务,与研究生定期沟 通并能解决一些问题,且研究生反映较好; C 类:没有专人负责 MPA 研究生管理与服务,与研究生不定 期沟通,研究生反映一般; D 类:没有人负责 MPA 研究生管理与服务,研究生意见较大。 教学 管理 (16 ) 14培养计划与教学 大纲 A 类:全部 MPA 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并及时发给研 究生; B 类:80%以上 MPA 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并及时发 给研究生; C 类:70%以上 MPA 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并及时发 给研究生; D 类:没有达到上述要求。 7 15教材建设 151 教材数量(分值为 2 分) A 类:自编教材数量占 40%以上; B 类:自编教材数量占 30%以上; C 类:自编教材数量占 20%以上; D 类:自编教材数量不足 20%。 152 教材质量(分值为 2 分) A 类:专家、研究生共同为自编教材评分达到 80 分以上; B 类:专家、研究生共同为自编教材评分达到 70 分以上; C 类:专家、研究生共同为自编教材评分达到 60 分以上; D 类:专家、研究生共同为自编教材评分不足 60 分。 16案例教学 A 类:最近一届 MPA 研究生在全部专业课程学习中使用案例 数25 个,核心课程学习中使用案例数15 个,筹建案例数 10 个,教学效果良好; B 类:最近一届 MPA 研究生在核心课程学习中使用案例数 10 个,筹建案例数 69 个; C 类:最近一届 MPA 研究生在核心课程学习中使用案例数 6 个,筹建案例数 35 个; D 类:最近一届 MPA 研究生在核心课程学习中使用案例数 5 个,筹建案例数3 个。 17外语教学 A 类:最近一届研究生有 2 门或 2 门以上课程使用英文教材、 英语授课; B 类:最近一届研究生有 1 门课程使用英文教材、英文教学, 另有 1 门课程使用英文教材、中文教学; C 类:最近一届研究生 2 门课程使用英文教材、中文教学; D 类:最近一届研究生 1 门或没有课程使用英文教材。 18专题讲座及实践 A 类:近 3 年来,每年聘请校外专家及公共管理部门资深专家 为 MPA 研究生举办各种专题报告或组织 MPA 研究生参加各 类实践活动的次数10 次,且效果良好; B 类:近 3 年来,每年聘请校外专家及公共管理部门资深专家 为 MPA 研究生开设各种专题讲座、报告或组织 MPA 研究生 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6-9 次; C 类:近 3 年来,每年为 MPA 研究生举办各种专题报告或组 织 MPA 研究生参加各类实践 3-5 次; D 类:近 3 年来,每年为 MPA 研究生举办专题报告或组织 MPA 研究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不足 2 次。 教学实 施 (20%) 19MPA 研究生在校 学习时间 A 类:三年在校学习时间六个月以上; B 类:三年在校学习时间五六个月; C 类:三年在校学习时间四五个月; D 类:三年在校学习时间不足四个月。 8 20教学质量与效果 A 类:近 3 年 MPA 研究生核心课程评价总平均得分85 分; B 类:近 3 年 MPA 研究生核心课程评价总平均得分 70-84 分; C 类:近 3 年 MPA 研究生核心课程评价总平均得分 60-69 分; D 类:近 3 年 MPA 研究生核心课程评价总平均得分不足 60 分。 21论文选题与实用 价值 A 类:近 3 年全部被抽查学位论文选题为公共管理的现实问题、 热点问题,针对性强,论文实用价值高,思路新颖; B 类:近 3 年 90%以上被抽查学位论文选题为公共管理的现实 问题、热点问题,针对性强,论文实用价值高,思路新颖; C 类:近 3 年 80-89%以上被抽查学位论文选题为公共管理的 现实问题、热点问题,针对性强,论文实用价值高,思路新颖; D 类:达不到以上标准者。 22 论文综合质量 A 类:近 3 年全部被抽查 MPA 学位论文能够充分体现运用公 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格式规范,内容充实,研究方法先进可 行,文字精炼,引证规范; B 类:近 3 年 90%以上的被抽查学位论文能够充分体现运用公 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格式规范,内容充实,研究方法先进可 行,文字精炼,引证规范; C 类:近 3 年 80%以上的被抽查学位论文能够充分体现运用公 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格式规范,内容充实,研究方法先进可 行,文字精炼,引证规范; D 类:达不到以上标准者。 教学效 果与学 位论文 (16%) 23 论文导师 A 类:近 3 年 90%以上的研究生论文指导教师由高校与实践导 师两方面构成; B 类:近 3 年 80%90%的研究生论文指导教师由高校与实践 导师两方面构成; C 类:近 3 年 70%79%的研究生论文指导教师由高校与实践 导师两方面构成; D 类:近 3 年 69%以下的研究生论文指导教师由高校与实践导 师两方面构成。 24办学特色 A 类:特色鲜明(包括专业或课程特色、教学法、案例和教材 建设、MPA 素质教育、国际合作等) ; B 类:特色比较鲜明; C 类:有一定特色; D 类:没有或很少有特色。 办学特 色及其 它 (12%) 25创新成果 A 类:MPA 教学具有较显著的创新性(包括专业或课程改革 创新、教学法、案例和教材建设、MPA 素质教育等) ; B 类:MPA 教学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 C 类:MPA 教学具有创新性但不明显; D 类:MPA 教学没有创新性。 9 26与政府的合作 A 类:与政府密切合作,相互参与程度高,包括培训、咨询、 科研合作等; B 类:与政府合作较为密切,相互参与积极; C 类:与政府合作一般; D 类:基本与政府没有合作。 三、评估指标说明三、评估指标说明 1案例教学设施:“高标准案例教室”是指具有不少于 6 间(1 大、2 中、 3 小;“大”指 60 座位以上, “中”指 2060 座位, “小”指 1020 座位)的 较高标准(有多媒体电子投影设备)专用案例教室和案例讨论室,有专为 MPA 研究生设立的案例制作与实验室。 2多媒体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自行编制、出版社免费提供和外 购的课件。 3.图书资料:“足够数量的图书”指学院(中心)的资料室或学校的图书 馆拥有能满足 MPA 教学需要、反映学科最新发展的相关图书、报刊、资料, 且为 MPA 研究生提供了与其他研究生一样的从校图书馆借阅图书,在阅览室 阅读图书的条件。 (即:教学设施允许校内共享,但应保证 MPA 专业学位教学的 使用) 4网络与计算机:“MPA 课程实验条件”是指供 MPA 研究生在课程教学 中使用的各类专业课程实验设备和实验室。 “使用校园网的条件”是指在技术上 和制度上允许 MPA 研究生使用校园网;学校(院)拥有能满足 MPA 教学需要的 上机条件,并允许 MPA 研究生在课外使用其计算机室(中心)的计算机。 5教师数量:“每门核心课程至少有 2 名教师为 MPA 授课”指近 3 年内 每门核心课程至少有 2 名或 2 名以上不同的教师为研究生授课。 6教师结构:“MPA 专业课程”指除公共外语以外的所有课程。 “所有 MPA 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或博士学位的比例”指以课堂为 单位计算,由具有副高职称以上或博士学位教师授课的课堂数占课堂数的比例。 3 年中教师职称或学位若发生变动,以授课结束时的实际职称或学位为准。 7教学经验:“MPA 核心课程教师中有不少于 2 次讲授该课程经验者所 或两年以上挂职参与公共管理者占比例”指近 3 年为 MPA 研究生讲授核心课 程的教师中,有 2 次或 2 次以上授课经验教师或有过两年以上挂职参与公共管 10 理经验者所占的比例。 8实践经验:“MPA 核心课程教师中有参加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构 咨询或项目研究经历者所占比例”指近 3 年为 MPA 研究生讲授核心课程的教 师中,有参加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构咨询或项目研究经历的教师所占的比 例。对每一个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须列出至少一个所参加项目咨询或项目研究 的单位、部门的名称、实施的具体时间和教师在项目中承担的工作。 9师资培训:“MPA 核心课程教师平均每人参加各种师资培训的次数” 等于 3 年内 MPA 核心课程教师参加各种师资培训的人次数除以 3 年内承担 MPA 核心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总人数。 “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指围绕 MPA 教育定期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 10教学管理机构与人员包括 MPA 教学管理机构、专职的 MPA 教学秘书、 案例制作与教学的技术人员等。 11教学服务与激励:教学服务指为 MPA 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必要的 教学支持条件包括计算机、教学软件、参考书和资料购置与复印。教学激励指 承认教师的案例建设和教学创新成果,如教学研究成果的发表,并给予物质或 精神鼓励。 12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指为保证 MPA 培养质量制定的, 已形成正式书面文件并向教师和研究生公布的管理制度(如任课教师责任、研究 生考勤、考试、论文选题与指导、论文答辩、教学质量评估等制度)。 “实施手 段”指监督制度执行的方法。 “制度完备”指教学管理制度覆盖了 MPA 培养的 全过程。 13研究生管理与服务:“专人负责 MPA 研究生管理与服务”指的是有 健全的 MPA 研究生管理机构,包括设立专职管理人员和班主任。与研究生定 期沟通并及时解决问题,指召开各种座谈会和帮助研究生解决在校期间学习、 生活中的困难。 14教学大纲:“全部 MPA 专业课程”指近 3 年内各届各班的 MPA 专业 课程。编写规范的大纲一般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简介(课程描述和目标)、 授课计划(内容、案例、习题、时间)、评价标准等。发放给研究生可以通过书 面印刷或网上下载。已经编写、但没有发放给研究生的教学大纲不予计算。给 11 研究生大纲的课程比例以课堂为单位计算,即发了大纲的课堂数占总课堂数的 比例。 15教材建设:专家、研究生共同评分是指对 MPA 研究生使用的所有自 编进行评分,其中专家数量与研究生数量相当,但是专家评分所占权重为 60%,MPA 研究生占 40%。 “教材数量”和“教材质量”所占分值一样。 16案例教学:“最近一届 MPA 研究生”指已经完成 MPA 课程学习、正 在做毕业论文的研究生,“使用案例”指所有 MPA 专业课程使用的案例数总和, “筹建案例”是指已经明确、详细列出筹建预算、建设方案、建设进度的案例。 17外语教学:“最近一届 MPA 研究生”指已经完成 MPA 课程学习、正 在做毕业论文的研究生。 “使用外语授课或外文教材的课程”指除外语课程外的 任何 MPA 专业课程。 18专题讲座及教学实践:“专题报告”指为 MPA 研究生或主要为 MPA 研究生开设或举行的各种报告和讲座。 “组织 MPA 研究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指组织研究生参加调研、实习、企业咨询、现场教学等。 “每年聘请校外专家及 公共管理部门资深专家为 MPA 研究生举办各种专题报告或组织 MPA 研究生参 加各类实践活动的次数”指近 3 年的平均次数。 19 “MPA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是指包括异地学员在内的所有 MPA 研 究生在学校上课、学习的时间。 20研究生评价得分:研究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满分为 100 分。近 3 年 MPA 研究生核心课程评价总平均得分指近 3 年各班 MPA 研究生各门 MPA 核心课程的总平均得分。 21论文选题与实用价值:抽查 20%的毕业论文,抽查方式为随即抽样。 论文选题一般应是公共管理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针对性强,论文实用价值 高,思路新颖。 22论文综合质量:抽查 20%的毕业论文,抽查方式为随即抽样。标准格 式一般是:论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内容和质量由评估小 组现场评定。论文能够充分体现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格式规范,内容 充实,研究方法先进可行,文字精炼,引证规范。 12 23论文导师:考察研究生论文指导教师构成,以及高校导师与实践导师 的经验、水平。 24办学特色:由各校自荐最能体现该校 MPA 教育特色的项目,包括专 业或课程特色、教学法、案例和教材建设、MPA 素质教育等各个方面。 25创新成果:由各校自荐最能体现该校 MPA 创新成果的项目,包括专 业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法、案例和教材建设、MPA 素质教育等。 26该项指标的得分根据 MPA 培养单位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程度由评估 专家组打分,培养单位应提供合作的相关证明材料,包括政府政策文件、咨询 报告、干部培训、合作科研项目等。 四、评价所需教学资料、文件和表格四、评价所需教学资料、文件和表格 1评价所需教学资料和文件 (1)MPA 教学管理制度书面文件; (2)目前的 MPA 研究生培养方案; (3)目前 MPA 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 (4)目前 MPA 核心课程使用的教材、多媒体课件; (5)目前各门 MPA 核心课程实际使用的书面案例(指要求撰写案例分析报 告的案例),每个案例提供一份研究生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 (6)近 2 年每学期的 MPA 课程表; (7)近 2 年 MPA 核心课程的试卷和答卷; (8)近 2 年 MPA 核心课程的作业题; (9)近 2 年 MPA 研究生考勤表; (10)近 2 年 MPA 研究生课程成绩登记表(教师签名的原始成绩登记表); (11)近 2 年 MPA 研究生的学籍总表; (12)近 3 年 MPA 研究生对教师的评价表; (13)近 2 届 MPA 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随机抽查 20-30 份) 2所需的汇总表格 (1)MPA 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情况汇总表 (2)MPA 专业课程教学情况汇总表 13 (3)最近一届 MPA 专业课程使用案例情况汇总表 (4)近三年为 MPA 研究生举办专题讲座或报告情况汇总表 (5)近三年组织 MPA 研究生参加实践活动情况汇总表 (6)近三年 MPA 核心课程研究生评估情况汇总表 (7)MPA 专业学位教学管理、服务及设施情况汇总表 (8)近三年 MPA 研究生中公务员比例汇总表 (9)近三年 MPA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情况汇总表 (10)近三年 MPA 研究生论文指导教师情况汇总表 (11)近三年异地 MPA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汇总表 (12)MPA 办学特色及创新成果情况汇总表 (以上汇总表格见本方案所附样表) 3其它资料 所推荐的最能体现 MPA 教育效果的优秀研究生或毕业生的有关材料。 4本校 MPA 教育的总结报告 针对评估内容介绍本校 MPA 教育的招生、师资队伍状况、教学设施状况、 师资培训与激励、案例与教材建设,教学服务与管理、研究生服务与管理、教 学改革与创新、办学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拟定说明: 本方案是受全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委托,由西安交通大学研究 14 生院与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有关人员草拟而成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委员会副主 任、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材料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安交 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宋晓平教授牵头并直接参与了方案的拟定,西安交通大学公共 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MPA 中心副主任吴建南副教授参与了方案的拟定与研讨,高等教 育管理硕士研究生梅红、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刘安、孔晓勇、李贵宁都参与了指标的设计、 文字的修订等工作。 评估材料汇总表目录 表格一 MPA 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情况汇总表 表格二 MPA 专业课程教学情况汇总表 表格三 最近一届 MPA 专业课程使用案例情况汇总表 表格四 近三年为 MPA 研究生举办专题讲座或报告情况汇总 表格五 近三年组织 MPA 研究生参加实践活动情况汇总表 表格六 近三年 MPA 核心课程研究生评估情况汇总表 表格七 MPA 专业学位教学管理、服务及设施情况汇总表 表格八 近三年 MPA 研究生中公务员比例汇总表 表格九 近三年 MPA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情况汇总表 表格十 近三年 MPA 研究生论文指导教师情况汇总表 表格十一 近三年异地 MPA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汇总表 表格十二 MPA 办学特色及创新成果情况汇总表 15 关于 4 月 27 日江西南昌会议修改意见的说明 起草小组听取了朱立言教授传达的江西南昌会议精神,以及各 委员对评估方案提出的建设性建议,逐一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对评 估方案进行了修改。现将有关修改情况说明如下: 一、会议提出:应补充指导思想,进行政治导向,使 MPA 坚持 正确的办学方向。评估是为了促进建设,提高 MPA 的办学声誉与社 会影响。 修改情况:在第一段文字上采纳了专家意见,补充为“为进一为进一 步规范和推动步规范和推动 MPAMPA 教育的发展,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保证教育的发展,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保证 MPAMPA 培培 养质量,以评促建,提高养质量,以评促建,提高 MPAMPA 的办学声誉与社会影响,国务院学位的办学声誉与社会影响,国务院学位 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对试办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对试办 MPAMPA 专业学位高校进行合格评估专业学位高校进行合格评估” 。 二、会议提出:应引起学校重视,评估学校校长办公会研究过 几次,下过什么文件,都有那些具体措施,经费投入比例等。 起草小组讨论后,认为该意见很难评估,所以没有采纳该意见。 三、会议提出:学校不能重复投入,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室等 可以与 MBA 等研究生共享。 修改情况:在指标说明第 3 条中修改为“足够数量的图书足够数量的图书”指指 学院(中心)的资料室或学校的图书馆拥有能满足学院(中心)的资料室或学校的图书馆拥有能满足 MPAMPA 教学需要、教学需要、 反映学科最新发展的相关图书、报刊、资料,且为反映学科最新发展的相关图书、报刊、资料,且为 MPAMPA 研究生提供研究生提供 了与其他研究生一样的从校图书馆借阅图书,在阅览室阅读图书的了与其他研究生一样的从校图书馆借阅图书,在阅览室阅读图书的 16 条件。条件。 (即:教学设施允许校内共享,但应保证(即:教学设施允许校内共享,但应保证 MPAMPA 专业学位教学的专业学位教学的 使用)使用) 四、会议提出:学员一词值得斟酌,建议用研究生比较好。 修改情况:起草小组赞同该建议,评估方案中评估方案中“学员学员”一词一一词一 律修改为律修改为“MPA“MPA 研究生研究生” 五、会议提出:根据我国 MPA 的发展,学位论文选题不应强调 前沿性,而应强调现实性、针对性、实用性。 修改情况:在论文选题评估指标中修改为在论文选题评估指标中修改为“被抽查学位论文选被抽查学位论文选 题为公共管理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针对性强,论文实用价值高,题为公共管理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针对性强,论文实用价值高, 思路新颖思路新颖” 六、会议提出:案例建设有个过程,案例筹建也可以计入。 修改情况:在案例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