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 图象题 图像是研究和处理化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化学试题 中运用图像信息表示化学过程或相关的变化规律,称之为图像 题。图像题具有形象、直观、简洁的特点。通过对图像题的分 析,能较好地考查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判断能力,培养良好 的思维品质。图像题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是每年中考 的必考内容,在省、市各层次的考试中,出现频率都很高。 (1)图像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知识,能直观形象、简明清晰地 体现出化学知识的本质。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熟悉科 学研究的方法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 (3)能考查学生对各知识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对学科之间知 识的综合运用。 一、图像题的题型和内容 1.从题型上来说,图像题在中考中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 题、计算题里。 2.从内容上来说,出现在质量守恒、金属与酸、盐溶液的 反应、溶液的性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微粒间的变化、反应 速率等。给出的题目一般有坐标、图表、分子原子模型等,知 识面广,知识之间的联系密切,近三年中考中常作为综合题出现。 二、图像题的主要解题方法 分析已知条件,读懂题目中有限的文字信息,对整个函数 图像进行多角度认真分析,特别是图像的重要点位置。 1.首先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 2.其次把握曲线的四个点,即起点、转折点、交点、终点。 三、主要考查的知识点 (1)金属与酸的反应;(2)溶液 pH 和中和反应;(3)溶液和溶 解度;(4)综合图像;(5)分子原子模型微粒的表示和变化。 题型 1 有关质量守恒的图像题: 解题指引: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在 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变化,是因为在一切 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也没 有增减。如果化学反应中出现了质量不等的现象,要从物质的 性质、变化的过程中分析查找原因。 1.密闭条件下的质量守恒 在密闭条件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变化,所以 质量守恒如图 1: 图 1图 2 2.敞口因素的质量减少 在非密闭的条件下,要考虑反应放出气体、反应物挥发、 气化、反应放热导致水蒸气蒸发等情况导致实际总质量的减少。 如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见上图2。 解析:反应过程中,甲和丁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 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丙在反应前 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 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324)(244)75,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 8)(324)27。 答案:D 题型 2 有关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题 解题指引:此类图像,主要反映的是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 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解此类题时把握以下“二看”: (1)看拐点(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越活泼的金属,产生氢气的速度越快,完成反应的时间越 短,即曲线斜率越大,先出现拐点。反之亦成立,即“先拐更 活泼”。 (2)看平台(比较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 放出氢气的多少,取决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化合价 之比,即量价比。 量价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 1.等质氢图(如图 4) 图 4 两种金属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相同,此图反映了两种情况: (1)酸不足,金属过量,产生的氢气质量由酸的质量决定。 (2)酸足量,投放的两种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恰好 完全相同,如 18 g 铝和 56 g 铁分别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反应产生 的氢气质量相同。 2.等质等价金属图(如图 5) 图 5 如等质量的镁、铁、锌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物的金属离 子都为2 价,产生氢气的速率和质量不同。此图反映出: (1)金属越活泼,图示反应物的曲线越陡,如 Mg 线比 Zn 线陡,Zn 线比 Fe 线陡。 (2)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越多, 则消耗的酸越多,曲线的拐点越高。可简单概括为:越陡越活, 越高越小。 3.等质不等价金属图(如图 6) 图 6 铝、镁、锌与酸反应,生成物金属离子的化合价分别为3、 2、2,此图反映出等质不等价金属与酸反应不仅速率不同, 而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金属化合价有关。可用下式计算氢气质量: 例 2(2013 年广东)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 A.t1 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t1 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图 7 C.t2 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t2 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解析:质量和化合价相同,产生的气体质量越小(即平台越 低),金属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大;反应消耗的时间越少,越先出 现拐点,金属活动性就越强;金属过量时,产生氢气的量相等, 平台相同。 答案:C 题型 3 有关溶液 pH 的图像题 解题指引:对 pH 的考核,把握两点: 酸溶液的 pH 一定小于 7;碱溶液的 pH 一定大于 7; 酸的浓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pH 越小;酸的浓度越小, 溶液酸性越弱,pH 越接近 7;碱的浓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pH 越大。 1.向碱溶液中加水稀释 向碱溶液中加水稀释,碱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碱的浓度 越小,碱性越弱,则 pH 越接近 7,如图 8。 图 8图 9 2.向酸溶液中加水稀释 向酸溶液中加水稀释,酸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酸的浓度 越小,酸性越弱,则 pH 越接近 7,如图 9。 3.向碱溶液中加酸溶液 向碱溶液中加酸溶液,碱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碱性逐渐 减弱直到 pH 为 7,继而酸性逐渐增强,渐渐接近酸溶液的pH, 如图 10。 图 10 4.向酸溶液中加碱溶液 向酸溶液中加碱溶液,酸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酸性逐渐 减弱直到 pH 为 7,继而碱性逐渐增强,渐渐接近碱溶液的pH, 如图 11。 图 11 解析:根据图象,在反应未进行时,溶液的pH1,为 强酸性溶液,所以该曲线表示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 中,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故A、 B项正确;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 mL时,溶液的pH小于7, 盐酸还有剩余,此刻溶液中的溶质是HCl、NaCl,故C项错 误;滴入溶液体积为15 mL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显碱性 ,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故D项正确。 答案:C 题型4 有关溶液和溶解度的图像题 1.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图像题 解题指引: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 它的图像题主要是考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溶液中溶质质 量或溶剂质量变化的关系。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 (1)溶液未达饱和状态时,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溶质质量的增 加而增大,但由于溶质质量的增加,溶液质量也增加,因此溶 质质量分数(w)与溶质质量(m)不是简单的正比例函数关系,曲 线不能呈直线。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一旦达到饱和状态,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则是不变的量。如下图 12。 图 12 (2)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溶剂质量的增大而减小,但由于溶质质 量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w)与溶剂质量(m)也不是简单的反比 例函数关系,故曲线不能呈直线,且永远不会到 0。如图 13。 图 13 解析:镁的活动性比铁强,因此图象中镁反应产生氢气 的斜率大于铁反应产生氢气的斜率;等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 提供的氢元素相等,产生的氢气相等。B项浓硫酸具有吸水 性,因此溶液的质量会增加。C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升高而增大,因此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 质量分数保持不变。D项碳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消耗 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等,因此气体分子的 数目保持不变。 答案:A 2.有关溶解度的图像题 解题指引:关于溶解度曲线,通常考查的内容为物质溶解 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首先看清整个曲线的走势,其次能找出 各温度对应的溶解度,最后是交点的意义。该题型几乎是每次 考试都必考的内容,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所有内容均是对溶解 度内涵的理解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夯实基础即可解决。 (1)一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 14。 图 14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 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 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 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 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质 有剩余。 (2)多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 15。 图 15 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 变化的情况;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 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若两种物质的溶解 度曲线相交,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 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 纯的方法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 “陡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 “缓升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 线为“下降型”,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纵坐 标表示体积),曲线也为“下降型”;根据溶解度曲线能进行有 关的计算。 例 5(2014 年梅州)20 时,分别向盛有 10 g 水的 A、B 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 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 线。 图图 (1)20 时,_(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 是饱和溶液。 (2) 图中_( 填“M” 或“N”) 表示乙物质的溶解 度曲线。 (3) 要使 B 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_(答一种即可)。 (4)将 10 时 M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20 (假设水不蒸发), 其溶质质量分数 _( 填 “增大 ”“减小 ”或 “不 变”)。 解析:(1)B 试管中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 20 时,B 试管 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2)2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物质 小,所以图中 N 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3)乙物质的溶解 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 B 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 解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水或升高温度;(4)M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高而增大,所以将 10 时 M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20 (假设水 不蒸发),不会析出晶体,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1)B (2)N (3)升高温度 (4)不变 题型 5 综合图像题 例 6(2014 年广东)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 是()。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 钾固体产生氧气 A.向一定的饱和石灰 水加入氧化钙 解析: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过程中放热, 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于溶剂的质量减 少,所以溶质质量会减少,A 项错误;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 体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的质量会减少,但不会 变为 0,B 项错误;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度,不能改变生成 C.用一定量的双氧水 制取氧气 D.向一定量的硝酸银 溶液中插入铜丝 物的量,所以用催化剂和不用催化剂生成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 C 项错误;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所以向一定 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丝,溶液的质量会减少,当反应完毕 后溶液质量不再改变,故 D 正确。 答案:D 题型6 分子原子模型微粒的表示和变化 例7(2015年茂名)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 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属于_(填“混合物” 或“纯净物”)。 (2)以上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 (3)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铁消防培训课件
- 奥尔夫音乐培训课件
- 新能源行业2025年品牌忠诚度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报告
- 农业保险市场发展态势与风险控制策略报告
- 英利新材料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园区物业服务培训课件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技术创新空间利用效率提升应用场景报告
- 2025副高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放射卫生(副高)试题及答案解析
-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的农村医疗保健服务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案例报告
- 2025年餐饮服务流程规范试题解析与答案
- 施工机具进场检查验收记录
- 二年级健康成长上册教案
- 齿轨卡轨车课件
- 中国监察制度史
- 民俗学概论 第一章 概述课件
- 供水公司主要安全风险公告栏(总)
-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课件第三章稻谷精深加工
- 【课件】音响的感知课件-高中音乐湘教版(2019)音乐鉴赏
- 屠宰加工企业组织机构职能分配表正式版
- 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课堂PPT)
- 果胶行业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