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ppt课件_第1页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ppt课件_第2页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ppt课件_第3页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ppt课件_第4页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2008版)解读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 一个全球性的严重健康问题一个全球性的严重健康问题 全球哮喘患病率差异大 : n新西兰:11% n欧洲 : 13.5% n太平洋岛屿:65% n中国:1%4%* 普遍规律: 城市高于农村* 儿童多于成人* 中国估计有哮喘患 者2,000万 全球保守估计至少 有哮喘患者1亿以 上 背景 n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支气管哮 喘防治指南”的基础上,参照2006年版全 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 证医学研究的结果重新修订,为我国的哮 喘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性文件 一、定义 n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症细胞和 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 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 炎症性疾患。 n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 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 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 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 解。 气道炎症 气道高反应性 症状 过敏原 职业性接触 慢性气道改变 哮喘症状发生的机制 病毒感染 气道阻塞 二、诊断 n诊断标准: n(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 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 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n(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 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n(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n(4)除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 嗽。 n(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 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n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n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增加12%以上,且FEV1增加绝对值 200ml; n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 20%。 n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 n(新指南修改了旧诊断标准中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的判断标准) 哮喘分期 n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 n急性发作期(exacerbation)、 n慢性持续期(persistent)、 n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 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n临床缓解期。 n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 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 n(修改了旧指南临床缓解期在4周以上的期限) 1 1、病情严重度分级(治疗前、病情严重度分级(治疗前 ) n间歇症状2次/月,但 20% 中度持续(第3级) n每日均有症状, n影响活动和睡眠、 n夜间哮喘 1次/周, nFEV1 6079%pred, PEF 6079%个人最佳值 n变异率30% 重度发作 (第4级) n每日均有症状, n症状频繁出现 n经常出现夜间哮喘 n体力活动受限 nFEV1 30% 间歇状态 (第1级) 2.控制水平的分级 临床特征临床特征完全控制 (满足以下所 有条件) 部分控制部分控制 (任何(任何1 1周出现以周出现以 下下1 12 2项表现)项表现) 未控制未控制 (任何(任何1 1周内)周内) 白天症状白天症状 无(或2次/ 周) 每周每周22次次 出现出现3 3项或以上项或以上 部分控制特征部分控制特征 活动受限活动受限无有(任何有(任何1 1次)次) 夜间症状夜间症状/ /憋醒憋醒无有(任何有(任何1 1次)次) 需要急救治疗需要急救治疗/ / 缓解药物治疗缓解药物治疗 无(或2次/ 周) 每周每周22次次 肺功能肺功能 (PEFPEF或或FEVFEV 1 1 ) 正常 预计值或个人最预计值或个人最 佳值佳值80%80% 急性发作无每年1次任何1周出现1 次 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程度的分级: n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咳嗽、胸 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 , n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 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 生命, n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 有效的紧急治疗 相关诊断试验 n新指南增加了诊断试验相关内容, n肺功能测定是评估哮喘控制程度的重要依 据之一。 n测定气道反应性和PEF日内变异率有助于确 诊哮喘。 n另外包括痰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呼出气 一氧化氮(NO)检测及变应原皮试和血清特 异性IgE测定等。 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分类 控制药物(抗炎) n吸入糖皮质激素 n全身糖皮质激素 n白三烯调节剂 n长效2激动剂 n缓释茶碱 缓解药物 n短效 2受体激动剂 n全身糖皮质激素 n茶碱 n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n指南强调糖皮质激素是控制气道炎症的最有效药物, nICS是长期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 n1.吸入给药: n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局部抗炎作用强;通过吸气 过程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剂量较小; 全 身性不良反应较少。 nICS的作用:可以有效减轻哮喘症状、提高生活质 量、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哮喘发 作的频率和减轻发作的严重程度,降低病死率。 n哮喘患者的吸入剂量问题 n多数成人哮喘患者吸入小剂量激素即可较 好的控制哮喘。 n成人哮喘患者每天吸入低中剂量激素, 不会出现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 n对于严重哮喘患者长期大剂量吸入糖皮质 激素是有益的。 n吸烟患者须戒烟并给予较高剂量的ICS。 n不良反应:口咽部局部的不良反应包括声 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感染。吸药后 及时用清水含漱口咽部、选用干粉吸入剂 或加用储雾罐可减少上述不良反应。 n常用的吸入激素是丙酸氟替卡松和布地奈 德,全身不良反应较少 n长期高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后可能出现的 全身副作用:包括皮肤瘀斑、肾上腺功能 的抑制和骨密度降低等。ICS可能与白内障 和青光眼的发生有关。 n目前没有证据表明ICS可以增加肺部感染( 包括肺结核)的发生率,因此伴有活动性 肺结核的哮喘患者可以在抗结核的同时给 予ICS治疗。 n剂型:气雾剂、干粉吸入剂、溶液 2.口服给药: n适用于中度哮喘发作、慢性持续哮喘吸入 大剂量ICS治疗无效的患者和作为静脉应用 激素治疗后的序贯治疗。 n使用半衰期较短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泼尼松龙或甲基泼尼松龙等。 n泼尼松的维持剂量最好每天10 mg。 n副作用: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可以引起骨 质疏松症、高血压、糖尿病、 等。 n对于伴有结核病、寄生虫感染、骨质疏松 、青光眼、糖尿病、严重忧郁或消化性溃 疡的哮喘患者,全身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时 应慎重,并应密切随访。 n推荐剂量:泼尼松龙3050mg/d,5 10d。当症状缓解可以考虑停药或减量。 n3.静脉用药: n严重急性哮喘发作时,应经静脉及时给予大剂 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4001000mg/d)或甲 基泼尼松龙(80160mg/d)。 n无糖皮质激素依赖倾向者,可在短期(35天) 内停药; n有激素依赖倾向者应延长给药时间,控制哮喘 症状后改为口服给药,并逐步减少激素用量。 n新指南已删去静脉使用地塞米松。 2受体激动剂 的应用 分类: n分为短效(作用维持46h)和长效(维持12h) n后者又可分为速效(数分钟起效)和缓慢起效( 半小时起效)两种。 n 短效2受体激动剂: n常用的药物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 n(1)吸入:可供吸入的短效2受体激动剂包括 气雾剂、干粉剂和溶液等。 n这类药物松弛气道平滑肌作用强,通常在数 分钟内起效,疗效可维持数小时,是缓解轻 中度急性哮喘症状的首选药物。 n用量: n沙丁胺醇每次吸入100200g(喘乐宁气雾剂1 2喷)或特布他林250500g(喘康速气雾剂 ) ,必要时每20min重复1次。1h后疗效不满意 者,应向医生咨询或去看急诊。 n副作用:引起骨骼肌震颤、低血钾、心律紊乱等 不良反应。 n注意点: n这类药物应按需间歇使用,不宜长期、单一使用,也 不宜过量应用, n(2)口服: n包括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片等。 n口服使用虽较方便,但心悸、骨骼肌震颤等不良反 应比吸入给药时明显。 n缓释剂型和控释剂型的平喘作用维持时间可达 812h, n班布特罗的作用可维持24h,可减少用药次数,适用 于夜间哮喘患者的预防和治疗。 n避免长期、单一应用2受体激动剂 。 n(3)贴剂:为透皮吸收剂型。 n现有产品是妥洛特罗(tulobuterol),药物经 过皮肤吸收,因此可以减轻全身性副作用 ,每天只需贴附1次,效果可维持24小时。 n新指南介绍的新剂型。 n长效2受体激动剂 n其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可维持12h以上 。 n目前我国的吸入型长效2受体激动剂有两种 。 n沙美特罗(salmeterol):经气雾剂或碟剂装置 给药,给药后30min起效,平喘作用维持12h 以上。推荐剂量50g ,每天2次吸入。 n福莫特罗(formoterol):经都保装置给药,给药 后35min起效,平喘作用维持812h以上。 平喘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推荐剂量 4.59g ,每天2次吸入。 n推荐联合ICS和LABA治疗哮喘(联合 治疗)。 n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福莫特罗/布地奈德 n这两者具有协同的抗炎和平喘作用,可获得相 当于(或优于)应用加倍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时的疗效,并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不良 反应,适合于中重度持续哮喘患者的长期治疗 。 n新指南明确指出不推荐长期单独使用 LABA(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与ICS联合使 用。) 茶碱类药物 n口服给药:包括氨茶碱和控(缓)释型茶碱。用于轻 中度哮喘发作和维持治疗。一般剂量为每天 610mg/kg。控(缓)释型茶碱口服可维持 1224h。 n茶碱与糖皮质激素和抗胆碱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 同作用。但与B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时,易出现心 率增快和心律失常,应慎用并适当减少剂量。 n不推荐已经长期服用缓释型茶碱的病人使用短效 茶碱。 n静脉给药:氨茶碱加入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注射 (注射速度不宜超过0.25mg/kg-1/min-1)或静脉 滴注,适用于哮喘急性发作且近24h内未用过茶碱 类药物的患者。 n负荷剂量为46mg/kg,维持剂量为 0.60.8mg/kg-1/h-1。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监 测其血药浓度。茶碱有效、安全的血药浓度范围 应在615mg/L。 n影响茶碱代谢的因素如肝脏疾患、充血性心力衰 竭以及合用甲氰咪胍或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 药物均可影响茶碱代谢而使其排泄减慢,应引起临 床医师们的重视,并酌情调整剂量。 抗胆碱能药物 n吸入抗胆碱能药物如溴化异丙托品、溴化 氧托品、溴化泰乌托品等, 其舒张支气管的 作用比2受体激动剂弱,起效也较慢,但长期 应用不易产生耐药,对老年人的疗效不低于 年轻人。 n经pMDI吸入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常用剂 量为2040g,每天34次; n经雾化泵吸入溴化异丙托品溶液的常用剂 量为50125g,每天34次。 n溴化泰乌托品系新近上市的长效抗胆碱能 药物, 仅需每天1次吸入给药。 n本品与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具有协同、 互补作用。 n本品对有吸烟史的老年哮喘患者较为适宜, 但对妊娠早期妇女和患有青光眼或前列腺 肥大的患者应慎用。 n目前为止尚没有证据表明它对哮喘长期慢 性管理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白三烯调节剂 n目前在国内应用主要是半胱氨酰白三烯受 体拮抗剂。 n本品可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 哮喘的恶化。作为联合治疗中的一种药物, 可提高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 n本品与ICS的联用的疗效比吸入LABA与 ICS联用的疗效稍差。 n通常口服给药。扎鲁司特20mg,每天2次;孟 鲁司特10mg,每天1次;异丁司特10mg,每天 2次 。 n新指南评价了白三烯调节剂在哮喘治疗中 的作用和地位,即对轻度哮喘患者可单独使 用,对中重度患者与ICS联合使用可减少后 者剂量并提高疗效。尤适于对阿司匹林过 敏性哮喘、运动性哮喘和伴过敏性鼻炎哮 喘患者的治疗。 抗IgE治疗 n抗IgE单克隆抗体(omalizumab)可应用于 血清IgE水平增高的哮喘的治疗。 n它主要使用于经过吸入ICS和LABA联合治疗 后症状仍未控制的严重哮喘患者。 n其远期疗效与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n这是新指南根据国外研究结果,增加和评 价的新的治疗方法。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SIT) n以前称为脱敏治疗,该疗法通过皮下给予 常见吸入变应原提取液(如螨、猫毛、豚草 等),可减轻哮喘症状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n适用于过敏原明确但难以避免的哮喘患者 。但对其远期疗效和安全性尚待进一步研 究与评价。 其它治疗哮喘药物 n新指南删除了二个治疗哮喘的药物色 甘酸钠和奈多罗米钠。 n因为这二个药物抗炎作用弱,效果不确切 ,不再作为成人哮喘的药物选择。 其它治疗哮喘药物 n抗组胺药物: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H1受 体拮抗剂)如酮替芬、氯雷他定、阿司咪唑 、特非那丁等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其在哮 喘治疗中的作用较弱。可用于伴有变应性 鼻炎哮喘患者的治疗。 n阿司咪唑和特非那丁可引起严重的心血管 不良反应,应谨慎使用。 n新指南明确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在哮喘 治疗中的作用 n其它口服抗变态反应药物: n如曲尼司特等可应用于轻中度哮喘的治 疗。主要不良反应是嗜睡。 n可能减少口服激素剂量的药物: n包括口服免疫调节剂(甲氨蝶呤、环孢素 、金制剂等)、某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静 脉应用免疫球蛋白等。其疗效尚待进一步 研究。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重点 ) n新指南明确指出哮喘的主要治疗目标为达 到并维持哮喘症状的控制。 n新指南强调哮喘的长期管理,对于哮喘的 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n虽然哮喘目前尚不能根治,但以抑制炎症 为主的规范治疗能够控制哮喘临床症状。 n国际一项研究表明,经氟替卡松/沙美特罗 固定剂量升级和维持治疗,哮喘控制率接 近80%。 n明确患者经规范治疗后,是否能够达到完全控 制 n比较吸入激素(ICS)与吸入激素(ICS) /长效2受 体激动剂(LABA)联合治疗作为哮喘初始治 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获得最佳哮喘控制研究(GOAL ) GOAL研究:结论 n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经过合理的 治疗,GINA指南定义的哮喘控制目 标是可以达到的 n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能够 显著提高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降 低哮喘急性加重的发生率 n新指南首次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疗 方案 n对于我国贫困地区或低经济收入的哮喘患 者,长期控制哮喘的药物推荐使用: n1.吸入低剂量激素; n2.口服缓释茶碱; n3.吸入激素联合口服缓释茶碱; n4.低剂量口服激素联合缓释茶碱。 n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 n应尽早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 n口服糖皮质激素为首选给药途径,推荐用 法:泼尼松龙3050mg或等效其他激素 。 n严重的急性发作或口服激素不能耐受时, 可采用静脉注射或滴注,如甲基泼尼松龙 80160mg,或氢化可的松400 1000mg分次给药。(注意:不推荐使用 地塞米松) n全身糖皮质激素的疗程: n一般为57天,通常不需要递减撤药。 n静脉给药和口服给药的序贯疗法可减 少激素用量和不良反应,如静脉使用激素2 3天,继之以口服激素35天。 n不推荐常规使用镁制剂可用于重度急 性发作(FEV1 2530)或对初始治疗反 应不良者。 n重度和危重哮喘急性发作恶化的处理: n经过上述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无 改善甚至恶化,应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 n指征主要包括:神志改变、呼吸肌疲劳、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45mmHg,等。 n大多数哮喘急性发作并非由细菌感染引起 ,应严格控制抗生素试验的指征,除非有 细菌感染的证据,或属于重度或危重哮喘 急性发作。 n严重的哮喘急性发作意味着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