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安徽《行测》真题试卷+答案.docx_第1页
2005年安徽《行测》真题试卷+答案.docx_第2页
2005年安徽《行测》真题试卷+答案.docx_第3页
2005年安徽《行测》真题试卷+答案.docx_第4页
2005年安徽《行测》真题试卷+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5安徽行测真题试卷+答案1/27一、常识判断1.目前国家明令禁止继续使用非纸质的一次性饭盒,其原因主要是( )。a.容易着火,不易保存b.很难分解,污染环境c.浪费d.不安全,不卫生【知识点】 生活常识【答案】 b【解析】 非纸质一次性饭盒污染环境,且很难降解,所以国家明令禁止继续使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2.夏天傍晚之后,常常有成千上万只青蛙聚在水塘,其原因是( )。a.寻找水源而遇b.相互传递信息而聚集c.繁殖求偶且繁殖期一致d.偶然现象,无固定原因【知识点】 生活常识【答案】 c【解析】 每当春夏之交,在近水边的草丛中,常可看到进入生殖期的雄蛙趴在雌蛙的身体上,并用前肢紧紧地抱住雌蛙,这种现象叫抱对。抱对的生物学意义,主要是通过抱对,可以促使雌蛙排卵。一般蛙类都在水中产卵、受精,卵孵化后变成蝌蚪,在水中生活,然后变成幼蛙登陆活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3.国家之所以要以法律形式保护大熊猫等一批动物,根本原因是( )。a.它们十分珍贵b.它们种族的生存与繁衍的处境十分危险c.偷猎与偷盗者太多d.有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知识点】 地理国情【答案】 b【解析】 制定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法律文件,其目的在于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以维护生态平衡。目前,包括大熊猫在内的一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的生存与繁衍处境都十分危险,因此国家非常有必要以法律的形式对其加以保护。本题选择b选项4.种子萌发时,最先生长出的是( )。a.根b.芽c.茎d.不一定【知识点】 生物医学【答案】 a【解析】 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其过程是:种子吸水膨胀,呼吸作用加剧,种皮变软,胚根首先生长,从种孔中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当胚根长到一定程度后,胚轴和胚芽也开始生长,突破种皮,钻出土壤,形成茎和叶,逐渐形成一株完整的幼苗。所以说,种子萌芽时最先生长出的是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5.刚生下的婴儿为什么会马上啼哭?( )a.出生时感受到巨大痛苦b.出生后外界寒冷,不适应c.出生后外界光太亮,不适应2/27d.建立呼吸机制的需要【知识点】 生物医学【答案】 d【解析】 胎儿是通过胎盘由母亲供给氧气,一旦出生,这条通路被切断,孩子就靠自己的肺呼吸了。第一声哭是肺已张开的表示,如果生下来没有这第一声哭那就麻烦了。出生后不哭会引起多种疾病及后遗症。哭与呼吸运动一开始就密切地联系着,有力的哭声就是深呼吸。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6.什么样的酒精杀菌更有效?( )a.纯酒精b.75的酒精c.50的酒精d.25的酒精【知识点】 化学【答案】 b【解析】 酒精之所以能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如果使用高浓度酒精,对细菌蛋白脱水过于迅速,使细菌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了一层坚固的包膜,酒精反而不能很好地渗入细菌内部,以致影响其杀菌能力。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酒精浓度低于75%时,由于渗透性降低,也会影响杀菌能力。所以,75%的酒精杀菌更有效。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7.为了让普通白炽灯泡耐用,常填充什么气体?( )a.氧气b.氢气c.氮气d.空气【知识点】 化学【答案】 c【解析】 因为灯泡中尽管是真空,但抽真空时往往不能将空气抽尽,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受热膨胀,为了防止在高温下,钨丝与氧气反应,充入一些氮气或其他稀有气体,包围在钨丝周围,以保护钨丝不被氧化,从而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8.以下关于“金刚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从形成条件来说是出自碳b.金刚石形成于地球深部的岩浆中c.金刚石的晶面和抛光面呈现夺目色彩d.金刚石是电子技术和激光技术中的优良散热材料【知识点】 物理【答案】 b【解析】 金刚石是一种由纯碳组成的矿物,具有超硬、耐磨、热敏、传热导、半导体及透远等优异的物理性能,是电子技术和激光技术中的优良散热材料。金刚石的折射率非常高,色散性能也很强,这就是金刚石为什么会反射出五彩缤纷闪光的原因。acd表述均正确,b项表述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9.某公司拟建一座大厦,在方案报批的时候,由于大厦外装修设计全部采用巨大的玻璃幕而未通过环境部门批准。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该设计方案采用巨大的玻璃幕装修,造型不美观b.该设计方案采用巨大的玻璃幕装修,造价太高,太奢侈c.该设计方案采用巨大的玻璃幕装修,严重地造成“光污染”d.该设计方案采用巨大的玻璃幕装修,玻璃强度低,容易伤人3/27【知识点】 化学【答案】 c【解析】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人眼对光的适应能力较强,瞳孔可随环境的明暗进行调节。但如果长期在弱光下看东西,视力就会受到损伤。相反,强光可使人眼瞬时失明,重则造成永久伤害。玻璃幕墙对光的反射造成了都市的光污染,长此以往,会导致人体头昏、头痛、精神紧张、注意力涣散、烦躁心悸、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不适感,还会诱发光敏皮炎,伤害人的眼角膜和虹膜,引起视力下降,极大的影响人体健康。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10.“超导”是金属在低温时的什么现象?( )a.电压为零b.电阻为零c.电量为零d.电容为零【知识点】 物理【答案】 b【解析】 由于在通常条件下导体都有电阻,而将其冷却到某一临界温度(tc)以下时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被称为超导体的零电阻现象。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二、言语理解与表达11.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_中,农业投入问题一直是经济决策部门遇到的基本难题之一。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过程b.进程c.历程d.建设【知识点】 实词辨析【答案】 b【解析】 空缺处要填的词语要和“加快”搭配,首先排除“过程”和“历程”,另外,空缺处要填的词语是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如果要表达“创立”的意思的话,则应该用“建立”而不是“建设”,故排除d。“进程”指的是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强调动态的过程,无论从内容还是搭配角度都适合,所以本题答案选b12.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_学术水平或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定b.相当c.相应d.应有【知识点】 实词辨析【答案】 a【解析】 空缺后面有一个“或”字,可知a项“_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是并列的关系,“专业技术水平”并没有具体说水平如何。“相当”的意思是十分、非常、足可以的意思,但文中并没有体现必须是水平非常高才可以被授予学位,故排除b;“相应”是相照应的意思,一般前面会出现一4/27个事物,但是空缺处前面并没有,故排除c;“应有”的意思是应当具有,“一定”的意思是特定的,相比较而言“应有”的标准更具体,但文中并没有具体说什么水平,故“一定”更恰当。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13._灭绝的果中精品郎家园枣,经过农林局林业站的搜集、抢救和培育,又获得了新生。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尚未b.已经c.正在d.濒于【知识点】 实词辨析【答案】 d【解析】文段后面说经过努力又获得了新生,说明之前这种枣已经快灭绝或者灭绝了,a项“尚未”意思不符,先排除;从“搜集、抢救”等词可以看出郎家园枣原来并没有完全灭绝,所以排除“已经”; “正在”是一个进行时态,“濒于”是一个未然时态,“濒于灭绝”是说有灭绝的危险,但是还没有灭绝,故“濒于”更恰当,本题答案选d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行各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改善b.提高c.增长d.变化【知识点】 实词辨析【答案】 b【解析】 通过文中“也”字可以知道,空格处填入的词语需表示“人民的生活水平变好”之意,d项“变化”一词不能体现变好之意,排除;a项“改善”多与“生活”搭配,排除;“增长”一般不与“生活水平”搭配,排除;而“提高”多与“生活水平”搭配,因此,本题选择b项15.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_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保证b.保障c.确保d.保护【知识点】 实词辨析【答案】 b【解析】 “保障”意为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该词的主语多为国家,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16.生命是环境“逼出来”的,因而生为环境的奴隶,它最多只是“主动地”附属于环境。谁要考察一种生命形式,不妨先去考察它寄身的环境,否则就会对生命的“怪异”感到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震惊5/27b.疑惑c.惊诧d.惊异【知识点】 实词辨析【答案】 d【解析】 “震惊”是指令人震动而惊异;“疑惑”是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惊诧”是指惊讶诧异。“震惊”、“惊诧”语气太重,“疑惑”语气太轻。结合语境,“惊异”更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7.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它必须“代圣人立言”,在形式上必须遵守一些死板的_。1905年,清朝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随之失去它的实际效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它作为封建旧文化的象征之一,受到严厉_;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成为无人肯说的_话题。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限定 抨击 生僻b.限制 批评 生僻c.限制 批评 冷僻d.限定 抨击 冷僻【知识点】 实词辨析【答案】 d【解析】 “限定”指在数量、范围等方面加以规定。“限制”指规定的范围,不许超过的限度。第一个空看不出应该填限制还是限定,可以接着看第二个空,从第二个空突破;第二空,空格前有“严厉”一词,表示语义程度较重,“抨击”和“批评”相比,“抨击”语义更重,更符合语境;第三空“冷僻”强调“冷”字,指不熟悉,很少有人关注,“生僻”强调“生”字,强调人们对其很陌生,八股文不是人们感到陌生的东西,只是很少有人关注它罢了,故“冷僻”更合适。综上,本题选择d选项18.两晋刘弘墓出土的78件精美文物,墓葬时代较为明确。有关专家认为,这为鉴别同一时期的文物提供了重要的_标尺。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类比b.断代c.考证d.评价【知识点】 实词辨析【答案】 b【解析】 文段意思是说出土的78件墓葬时代较为明确的文物为鉴别同一时期的其他文物提供了时代依据,空格处需填入表示确定时代的词,只有“断代”一词符合。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19.对盗伐林木者要严肃查处,如果姑息肇事者,少数人得不到惩处,就会使更多的人_,_,_,最终使国家资源蒙受损失。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身试法 肆无忌惮 群起效尤b.肆无忌惮 以身试法 群起效尤c.肆无忌惮 群起效尤 以身试法d.群起效尤 以身试法 肆无忌惮【知识点】 成语辨析【答案】 c【解析】 根据题干意思,这三个成语在语义上应该是前后连贯,感情色彩严重程度上是逐渐加深的。“以身试法”是说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肆无忌惮”指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群起效尤”意思是大家一起向坏的学习。根 据正常的逻辑思维,如果犯了错误得不到惩处,就会积累肇事者的恶习,让他们在态度上更加无所顾忌,从而引发更多的人效仿这种不良的行为,所以“肆无忌惮” 和“群起效尤”在语义上应该是前后相接的;“以身试法”的6/27感情色彩在三个成语中最强烈,触犯了法律,造成了重大的恶劣后果,才使国家资源造成了损失,应排在最后。所以正确顺序应为“肆无忌惮”“群起效尤”“以身试法”,故正确答案为c。20.近年来英国信教人数大幅度下降,不少昔日信徒众多、香火旺盛的教堂,如今已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门可罗雀b.寥寥无几c.寥若星辰d.人烟稀少【知识点】 成语辨析【答案】 a【解析】 横线处所填词语应该与“昔日信徒众多、香火旺盛”形成对比,表示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来,十分冷落。a项“门可罗雀”指宾客稀少,十分冷落,符合语境。“寥寥无几”、“寥若星辰”、“人烟稀少”没有比较的意味,错误。故本题选a21.在下列句子中找出有语病的句子。( )a.最近五年,这个乡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粮棉产量不断增长b.最近五年,这个乡通过兴修农田水利,粮棉产量不断增长c.最近五年,这个乡经过兴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粮棉产量不断增长d.最近五年,这个乡经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粮棉产量不断增长【知识点】 病句辨析【答案】 a【解析】 a项错误,“通过”一般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a项缺少中心语,可在“这个乡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后面加上“措施”,故本题选a22.在下面句子中找出没有语病的句子。( )a.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6月17日发出1997年7月1日关于升挂国旗的通知b.在辽宁一些农民已经开始学会利用电脑来管理水田c.随着7月1日的临近,首都北京喜迎香港回归的气氛愈加浓重d.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中美合资项目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于6月12日在上海召开了成立大会暨奠基仪式【知识点】 病句辨析【答案】 c【解析】 a项语序错误,“关于”可放在“1997年7月1日”前面;b项时间逻辑错误,“已经”与“开始”不能一起使用;d项“迄今为止”与“6月12日”矛盾,可让“迄今为止”作定语,改成“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中美合资项目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故本题选择c选项23.下列各句的“在”,哪一句用错了?( )a.在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计划生育工作十分重要b.他拿起一根棍子,把棍子放在水桶里洗了洗c.人们常常在脑子里钻出些想不通的问题d.在阿联酋干旱的年头,每年都要进口2000万吨雨水来灌溉土地【知识点】 病句辨析【答案】 c【解析】 c项主谓搭配不当,“人们”不能与“在脑子里钻出”搭配,故本题选c选项24.哪个句子写得最好,最便于阅读?( )7/27a.南美的巴西,有些城市受到暴雨袭击,引起了洪水泛滥b.在南美的巴西,有些城市受到暴雨袭击,引起了洪水泛滥c.在南美的巴西,暴雨袭击了某些城市,引起了洪水泛滥d.南美的巴西,暴风雨袭击了某些城市,洪水泛滥【知识点】 病句辨析【答案】 c【解析】 a、d选项错误,“南美的巴西”在句中做状语,应该在前面加上“在”;b选项句子主干是“城市引起洪水泛滥”,主语错误,可把“城市”改成“暴雨”;c选项正确,故本题选c25.从下列句子中选出有歧义的一句。( )a.这是一个技师能够解决的问题b.那是一项农民能够掌握的技术c.这是一门学生愿意学习的课程d.那是一个大家乐于接受的方案【知识点】 歧义句辨析【答案】 a【解析】 a项“这是一个技师能够解决的问题” 既可理解为“这个问题只需要一个技师就能解决”,也可理解为“这个问题技师能够解决”,a有歧义,因此,本题选择a项26.下列各句,哪一句写得最连贯?( )a.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和对产品的设计和功能进行必要的分析是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b.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是对产品的设计和功能进行分析c.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分析产品的设计和功能是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d.确定合理的目标成本和分析产品的设计和功能是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的关键【知识点】 病句辨析【答案】 c【解析】 选项a、b、d虽然没有语病,但句子成分之间衔接不紧,显得冗长、拖沓。a项有两个“和”显得重复拖沓;b项有两个“是”,重复,应将第二个“是”改为“并”;d项两个“和”重复。c项则显得连贯、得体,故正确答案为c27.下列句子中哪句有语病?( )a.建设资金的短缺,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国民经济的提高b.管好流动资金,可以促进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c.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先决条件d.企业的自我控制机制是企业素质的体现【知识点】 病句辨析【答案】 a【解析】a项“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国民经济的提高”,“困扰”和“提高”动宾搭配错误,可把“困扰”改成“阻碍”,四个选项只有a有语病,故本题选a选项。28.找出有歧义的一项。( )a.大家都来琢磨怎样提高效率才好b.人们都在考虑怎样教育子女问题c.群众都在思考怎样改善环境卫生d.我们都在研究怎样提高学习效率8/27【知识点】 歧义句辨析【答案】 a【解析】 a项出现歧义,既可理解为“大家都来琢磨怎样才能提高效率”,也可理解为“最好大家都来琢磨怎样才能提高效率”,故本题选a29.下面四句话中有一句缺少一个必不可少的“的”,请将这一句选出( )。a.各公园门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收费标准b.如果超过规定收费,则属乱收费c.消费者有权向当地物价部门领导举报d.市物价局正在对群众反映较大问题进行检查【知识点】 基础知识【答案】 d【解析】 d选项中,“群众反应”后缺少一个必要的“的”字,“群众反映的”作为“较大问题”的定语。缺少“的”,句子就会产生歧义,变为“市物价局对群众反映问题”,而不是“市物价局对问题进行检查”。故正确答案为d30.请选出表述不当的一句。( )a.香港人眷恋祖国历史与文化,使人感到在他们身上代代流淌的,是割不断的华夏血脉b.香港人眷恋祖国历史与文化,使人感到在他们身上代代流淌的,是割不断的华夏亲情c.香港人眷恋祖国历史与文化,使人感到在他们身上代代传袭的,是割不断的华夏亲情d.香港人眷恋祖国历史与文化,使人感到在他们身上代代传袭的,是割不断的华夏血脉【知识点】 病句辨析【答案】 a【解析】 a项错误,“流淌”不能与“血脉”搭配,血脉不能流淌,搭配不当;b项正确,“流淌”可与“亲情”搭配;c项正确,“传袭”可与“亲情”搭配;d项正确,“传袭”可与“血脉”搭配。故本题选a选项31.在人际交往实践活动中,对交往对象的某些你认为正确和可以接受的观点或行为,向对方表明你与他有相同的态度和感受,都会使对方感觉你与他有许多相似性,从而缩小彼此心理距离,易于相互接近。这段文字主要强调( )。a.人际交往要互相接近b.要对交往对象表示赞同c.人际交往中的认同效应d.要与交往对象缩短距离【知识点】 主旨概括【答案】 c【解析】 文段中“向对方表明你与他有相同的态度和感受,都会使对方感觉你与他有许多相似性,从而缩小彼此心理距离,易于相互接近。”讲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认同效应”,四个选项只有c项提到了“认同效应”,c项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32.人才成长的综合效应论阐明,创造性实践在个体、人才成长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任何创造性实践都能成功,只有有效地加以创造实践才能成功。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个体只有在有效的创造实践中,才能成长为真正的人才b.人才成长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c.人人都应该参加创造实践活动d.综合效应理论是现代人才综合理论【知识点】 主旨概括【答案】 a【解析】 文段一开始阐释了“创造性实践”的重要作用,接着用转折关联词“但”话锋一转,引出了文段重点,“9/27只有有效地加以创造实践才能成功”,强调了有限创造实践的重要作用。a项与文段重点符合,b、c、d项文段并未阐述。故应选a项33.“法国作家杜马在俄国旅行时,来到一个城市,决定参观城里最大的书店。老板听说作家要来,便把所有书架摆上了杜马的书,让杜马高兴。杜马走进书店看了看,问:其他作家的书呢?老板说:都卖完了。”这则笑话笑的是( )。a.杜马的书无人买b.老板的慌张,无准备c.老板的回答与他的愿望相反d.老板讽刺杜马的书卖不出去【知识点】 意图判断【答案】 c【解析】 通过文段可知,老板一开始“把所有书架摆上了杜马的书”,他的意图本来是要讨好杜马的,但当杜马问他,其他作家的书去哪了的时候,他的回答“都卖完了”,明显违背了他的本意,变成了“别的作家的书都很畅销,都卖完了,就只有杜马的书不受欢迎,没有人买”,故c选项“老板的回答与他的愿望相反”符合题意。因此,c为正确选项34.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个人外币存款额已突破10亿美元;在该行累计发放的20亿美元外汇贷款中相当大的比例来自居民个人存款。由此可以推出( )。a.个人拥有的外币总额已相当可观b.该行累计发放的外汇贷款中,有二分之一的款项来自居民个人c.该行20亿美元贷款中,相当大的比例是贷给居民个人的d.该行个人外币存款额已占总存款额的二分之一【知识点】 细节理解【答案】 a【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外汇贷款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居民个人存款,故个人拥有的外币总额已相当可观,a项正确35.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正在走出“就语言教学语言”的局限境地,而把构成人们语言交际能力所不可或缺的社会文化因素也导入语言教学。这就必然对作为语言教学重要环节的语言测试提出相应的要求:语言测试中应该包含对相关文化内容的测试,不妨可以说,这是语言测试中的“文化测试”。能最准确地复述这段短文意思的是( )。a.社会文化因素教学的导入要求语言测试中应该包含对相关文化内容的测试b.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正在走出“就语言教学语言”的局限境地,这要求把社会文化因素也导入语言教学c.语言测试中应该包含对相关文化内容的测试,即语言测试中的“文化测试”d.社会文化因素教学的导入,要求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走出“就语言教学语言”的局限境地【知识点】 主旨概括【答案】 a【解析】 文段第一句话强调的重点是社会文化因素被导入语言教学,第二句开头的“这”指代第一句的内容,可知重点在第二句,第二句主要阐述了社会文化因素被导入语言教学的背景下,语言教学中“文化测试”的重要性。选项a完整阐述了文段内容,故本题选a36.勿庸赘言,将经济发展纳入计划,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有利于防止经济发展失去平衡,有利于避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由此导致的浪费。但是,完美的经济运行体制要靠完美的人来保证它的完美。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些制定并执行经济计划的完美的人必须具有绝对超人的智慧,绝对崇高的品德,如同人们崇敬的神明和圣人。这段话表明了作者这样一种观点,即( )。a.不赞成将经济完全纳入计划轨道b.计划经济需要靠道德崇高的人来实现c.计划经济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10/27d.市场经济导致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知识点】 主旨概括【答案】 a【解析】 文段第一句话说明了将经济发展纳入计划的好处,然后用转折关联词“但是”话锋一转,阐述了文段重点,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需要完美的人来保证,而中国不可能全是完美的人,所以,将经济发展完全纳入计划具有不现实性。因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不赞成将经济完全纳入计划轨道的。本题选择a选项37.聪明的猎人都会跟踪猎物的足迹,从猎物留下的足迹判断出猎物的种类、形体和准确的去向,从而作相应的狩猎准备。但由于一些意外,猎人的判断也会出现失误,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而一味相信自己的感觉,最终只能空手而归了。这段话说明的道理是( )。a.猎人是否聪明,看他能否根据猎物的足迹判断出猎物的种类、形体和准确的去向b.聪明的猎人的判断也会有失误的时候c.处理一件事情,虽然要有丰富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要克服经验主义,提高应变能力d.工作中,只有不断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才能取得成绩【知识点】 主旨概括【答案】 c【解析】 文段第一句话“聪明的猎人都会跟踪猎物的足迹,从猎物留下的足迹判断出猎物的种类、形体和准确的去向,从而作相应的狩猎准备。”强调了经验的重要性,第二句开头的转折关联词“但”说明了文段的重点,强调了随机应变的重要性,可见文段说明了经验和随机应变的重要性,其中随机应变比经验更加重要。四个选项当中a、b、d项都过于片面,只有c项完整阐释了文段重点,故本题选c38.中国人在食疗保健方面很有研究,如老人们常说的:“鱼生火,肉生痰,小米饭是顺气丸,窝头咸菜保平安”;“吃萝卜喝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等等,都不无道理,当然其中也充满了夸张成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a.老人们在食疗保健方面有许多经验之谈,虽然不无道理,却充满了夸张成分b.中国人在食疗保健方面很有研究,许多经验之谈都不无道理c.老人们在食疗保健方面有许多经验之谈,虽然有些夸张,但都不无道理d.中国老人在食疗保健方面很有研究,许多经验之谈都不无道理【知识点】 主旨概括【答案】 b【解析】 文段是总分结构,开头“中国人在食疗保健方面很有研究”,提出了文段的主旨,然后通过“如”引导了几个例子,通过举例论证来阐释文段开头的观点。选项b是对主旨的同义替换,a、c、d项都是围绕着例子的选项,不是文段重点,故本题选b39.所谓“供养”,通常是指亲属之间有经济能力、生活能够自立的人,对那些没有经济能力、生活不能自立的人,予以经济上的供给和生活上的照料。供养关系把那些由婚姻纽带联系起来的人们,又用经济纽带联结在一起,使家庭成为一个社会实体。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a.“供养”是指对丧失经济能力、生活自立能力的亲属给予经济上的供给和生活上的照料b.“供养”就是指家庭中幼辈对长辈的赡养c.是供养关系把亲属用经济纽带联系起来d.“供养”就是指家庭中年长者为年幼者提供经济供给和生活照料的义务【知识点】 细节理解【答案】 a【解析】 文段第一句话说的是供养的定义,第二句话说的是供养的作用。a项是“所谓“供养”,通常是指亲属之间有经济能力、生活能够自立的人,对那些没有经济能力、生活不能自立的人,予以经济上的供给和生活上的照料。”的同义替换,故选a项40.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幼稚工业或成熟工业一旦被政府所“保护”,就会形成新的既得利益团体,从而对政府产生新的压力,迫使其进一步实施“保护”,使暂时的保护演变为永久的保护。11/27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政府“保护”的既可能是幼稚工业,也可能是成熟工业b.受政府“保护”的结果是形成了新的既得利益集团c.政府的“保护”会由暂时演变为永久d.政府的“保护”能对工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知识点】 细节理解【答案】 d【解析】 引号常展现出的作用是表示讽刺和否定。文中“保护”二字显然是含有贬义的,表明对政府措施的否定,d选项肯定了政府保护措施的作用,与文段原意相悖,据此可迅速选出正确答案为d三、数量关系41.27,64,125,( )。a.243b.625c.256d.216【知识点】 基本幂次【答案】 d【解析】 由27=33,64=43,125=53可知下一项应为(216)=63。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42.12,4,4/3,4/9,( )。a.4/12b.4/27c.4/36d.4/81【知识点】 等差等比c【答案】 b【解析】 原数列是一个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所以下一项应为。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43.3,6,12,21,33,( )。a.44b.46c.48d.50【知识点】 二级等差【答案】 c【解析】 原数列相邻两项做差,可得等差数列:u.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c12/2744.119,83,36,47,( )。a.-37b.-11c.11d.37【知识点】 差递推【答案】 b【解析】 由119-83=36,83-36=47可知原数列满足递推规律,所以下一项应为36-47=-11。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t45.2,2,6,4,18,6,( )。a.8b.28c.48d.54【知识点】 交叉数列【答案】 d【解析】 将原数列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开看,奇数项是一个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2,6,18,(54);偶数项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2,4,6。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46.-与其倒数的乘积是( )。a.1b.49c.-1【知识点】 小数分数类计算【答案】 a【解析】 如果两个数的乘积为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根据倒数的定义,可知-与其倒数的乘积是1。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47.728292102的值为( )。a.25401600b.35401660c.25401500d.35401066【知识点】 整数类计算【答案】 a【解析】解法一:728292102=496481100,根据尾数法可知,其末两位数为0,倒数第三位数为6,选项中只有a符合。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解法二:本题答案一定为9的倍数,只有a满足这一要求。48.计算:2+13+25+44+18+37+56+75?( )a.268b.27013/27c.275d.280【知识点】 整数类计算【答案】 b【解析】 原式(2+18)+(13+37)+(25+75)+(44+56)270。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49.甲乙两单位原计划共同出资52万元办一个企业,实际两单位到位资金各差2万元,此时,甲、乙两单位的出资比为53。问甲单位实际出资多少万元?( )a.30万元b.28万元c.27.5万元d.32.5万元【知识点】 一元一次方程【答案】 a【解析】 解法一:假设甲单位实际出资万元,则乙单位实际出资万元,由题意有,解得53可知,甲单位实际出资为:万元。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50.某食品厂原来每周生产面包960公斤,每周按48工作时计算。实行新的工时制度(每周40工作时)后,该厂为使月产量不变(每月按4周计算),应比原来的生产速度提高百分之几?( )a.16.6b.20c.25d.33.3【知识点】 赋值法计算【答案】 b【解析】 解法一:由题意,新的生产效率为96040=24,原来的生产效率为96048=20,故新的生产速度比原来的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速度比原来提高了 100%=20%。解法二:由于总量不变,所以工作效率之比等于工作时间的反比,也即有。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51.如果代表一种运算规则,按照这个规则计算,0,7=49,1,6=37,4,541,则2,3的值为( )。a.9b.11c.13d.15【知识点】 定义新运算【答案】 c2 2 2 2 2 2 2 2 2 252.汽车以每分钟t公里的平均速度行驶,问行驶40公里需要多少小时?( )a.14/27。解法二:由实际两单位到位资金各差2万元可知,两单位目前共出资52-448万元,再由甲、乙两单位的出资比为【解析】 由49=0 +7 ,37=1 +6 ,41=4 +5 可知x,y=x +y ,所以2,3=2 +3 =13。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b.c.40td.【知识点】 基本行程问题【答案】 b【解析】 每分钟行驶t公里,行驶40公里需要t。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53.圆形的周长扩大至原来的2倍,它的面积比原来增大( )。a.1倍b.2倍c.3倍d.4倍【知识点】 规则面积计算【答案】 c【解析】 由,可知圆周长扩大至原来的2倍,则半径也为原来的2倍,所以面积为原来的22=4倍,比原来大4-1=3倍。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54.一个学校招收了120名学生而使在校学生总数增加了15。新学年在校生人数是多少?( )a.680人b.760人c.800人d.920人【知识点】 一元一次方程【答案】 d【解析】 解法一:由在校学生总数增加了15可知,所以新在校学生人数为23的倍数,选项中只有d满足。解法二:设新学年在校生人数为,根据题意有,解得。解法三:由于招收了120名学生而使在校学生总数增加了15,所以原在校人数为,所以新在校人数为800+120=920。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55.甲乙两人比赛爬楼梯,已知每层的楼梯数相同。当甲跑到第三层时,乙恰好跑到第二层,照这样计算,甲跑到第九层时,乙跑到了第几层?( )a.5b.6c.7d.8【知识点】 基本行程问题【答案】 a【解析】 甲跑到第三层,说明甲跑了2层楼梯,乙跑到第二层,说明乙跑了1层楼梯,所以甲乙的速度比为2:1;甲跑到第九层,说明甲跑了8层楼梯,根据甲、乙的速度比可知,乙跑了82=4层楼梯,所以乙上到了第五层楼。因此,15/27本题答案为a选项。四、判断推理56.(1)组织好观众,按秩序出去(2)看到旁边窗户起烟火(3)报告工作人员(4)报火警(5)在电影院看电影a.52134b.52314c.52413d.52341【知识点】 时间顺序【答案】 d【解析】 观察题干中的五件事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应该是看电影时发现起火,组织观众离开应该是最后一件事,结合选项,正确答案为选择d。57.(1)去有关部门投诉(2)改变旅游计划(3)给自行车打气(4)发现轮胎是伪劣产品(5)走到半路车又不能骑了a.35421b.41253c.34125d.23451【知识点】 逻辑顺序【答案】 a【解析】 分析题干五件事,根据(5)“又不能骑了”,得知3应该在5前,不能骑了之后,发现轮胎是伪劣品,所以4在5之后,结合选项,选择a。58.(1)感觉头昏眼花(2)调整自己,不要失态(3)遭到意外的打击(4)不知所措以至数分钟之久(5)开动脑筋,想出应付策略a.31425b.34215c.34125d.31245【知识点】 逻辑顺序【答案】 a【解析】 结合选项确定应该是遭受打击在前,而一般情况下,遭受打击会头昏眼花,而后是不知所措,但是要及时调整心态,想出应付策略,选择a项。59.(1)翻开我国的历史(2)就有了蝗虫为害的记载(3)从那时以来的两千六百多年(4)远在公元前707年(5)见诸史籍的重大蝗灾就有八百多起a.42351b.14235c.31245d.45132【知识点】 逻辑顺序【答案】 b【解析】 分析事件,主要讲述的是回顾蝗灾的历史,所以开头语应该是翻开历史,由远及近的进行追述,选择b项。60.(1)高某被收审(2)在市场上女青年认出了高某(3)女青年奋起反抗(4)高某从朋友那里借了三盘录像带(5)高某上了电视16/27a.15234b.43215c.45321d.31524【知识点】 首尾顺序【答案】 b【解析】 分析事件,应该是叙述高某因为某事而被收审的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女青年奋力反抗应该在认出高某之前,因此排除a选项。高某收审应该是在事发后,因此1应该出现在比较后面的位置,d排除。而c在逻辑上不通,正确答案只有d选项。61.(1)拾到一封贴了邮票的信(2)投递到信箱(3)看到没有盖邮戳(4)寻找信箱(5)询问周围人,无结果a.15324b.12345c.13452d.13542【知识点】 逻辑顺序【答案】 d【解析】 分析事件,应该是拾到邮票后,看到没有盖邮戳,于是询问周围人,没有结果后,只能寻找信箱,最后投递。选择d项。62.(1)干劲不足的c君(2)得到新领导的鼓励(3)调动了工作(4)薪水增加(5)做出了出色的成绩a.12345b.13524c.13254d.13245【知识点】 逻辑顺序【答案】 c【解析】 分析事件,结合选项,发现首先确定了干劲不足的c君,而调动工作后,获得领导的鼓励,并作出了出色的成绩,最终得到薪水增加,因此选c项。6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