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课外文体活动对提高初中生情绪稳定性.doc_第1页
体育教学论文:课外文体活动对提高初中生情绪稳定性.doc_第2页
体育教学论文:课外文体活动对提高初中生情绪稳定性.doc_第3页
体育教学论文:课外文体活动对提高初中生情绪稳定性.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提高初中生情绪稳定性的调研报告【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课外体育活动对初中生情绪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应用自编的宁波市初中生体育活动问卷表和艾克森情绪稳定性测验调查问卷量表对宁波市江东区4所学校426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能有利于提高的学生情绪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要树立新观念,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从制度上来保障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工作目标;学校、社会、家庭要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宣传,让更多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等相应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情绪稳定性1 引言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形成挫折感的主要原因是学业问题和同伴交往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手段和途径来提高他们的情绪稳定性。我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确保每周教学日有3-4次课外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大课间操活动,确保学生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并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指导教师,落实专项活动经费。其中,江东区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14个“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试点区”之一。为进一步了解开展体育活动工程对提高初中生的情绪稳定性的情况如何,本文试着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和情绪稳定性的关系及不同性别、年级初中生在课外体育活动及情绪稳定性上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希望将课外体育活动作为解决我省市初中生情绪稳定性问题的保障与提高其情绪稳定性的一种有效手段提出相应的建议。2 研究对象和方法21研究对象在江东区随机整群抽样方式抽取4所学校426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26份,回收422份,有效问卷405份,有效率为95.07%。其中男生206名(50.9),女生199名(49.1),低年级初一193名(47.7),高年级初二、三212名(52.3)。22研究工具221宁波市初中生体育活动问卷表本研究的课外体育活动是指除体育课、两操以外学生参加的体育活动。本问卷表由一周参加的次数、每次活动的时间、意愿、运动后的感觉、项目和形式组成。问卷结构经专家论证。222艾克森情绪稳定性测验调查问卷完整测试问卷情绪稳定性,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一个人在受挫折后往往会出现3种反应:一是受到挫折后伴随着强烈的情绪性活动所产生的反应,多为消极性反应,称之为情绪性反应;二是受挫后在理智的控制下所做出的反应,多为积极性反应,称之为理智性反应;三是由于受到挫折的长久影响或者特别严重挫折的影响,而导致个体某些个性发生重大变化,称之为个性的变化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初中生这一群体受挫反应主要集中表现在情绪性反应和理智性反应这两大类,而这两类反应中又以个人的紧张性情绪和稳定性情绪为中心。因此,本问卷采用艾克森情绪稳定性测验调查问卷,它由自卑、抑郁、焦虑、强迫症、依赖性、疑心病观念和负罪感7个方面构成。每一方面由30道题,共210道题。每题以“是”、“否”和“不好说”作答,每一方面有相对应的计分表,计分表中的数字是问卷中的题目号,题号后的“+”号表示该问题回答“是”则得1分;题号后的“”号表示该问题回答“否”则得1分;凡是回答与此不一致的得0分,凡是回答“不好说”的一律得0.5分,将各题得分加起来就是你在该分量表上的得分。其中,自卑方面: 621分为情绪不稳定性,2230分为情绪适应性;抑郁方面:722分为情绪不稳定性,2330分为情绪适应性;焦虑方面:3016分为情绪不稳定性,151分为情绪适应性;强迫症方面:2510分为情绪不稳定性,91分为情绪适应性;依赖性方面:520分为情绪不稳定性,2129分为情绪适应性;疑心病观念方面:216分为情绪不稳定性,51分为情绪适应性;负罪感方面负罪感:238分为情绪不稳定性,71分为情绪适应性。23研究方法231 文献资料法。本文研究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近五年发表的国内文献,在此基础上确定本研究的内容及相关研究方法232 问卷调查法。所有测试均以集体形式进行,采用不记名问卷式进行调查,统一指导语,要求独立完成。233 数理统计法。应用spss12.0软件包和excel软件进行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3 结果与分析3.1宁波市初中生情绪稳定性状况图表1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自卑感(78.5%)自尊(21.5),抑郁性(70.1%)愉快(29.7),焦虑(20.7)安详(79.3),强迫症(70.4%)随意性(29.6),依赖性(59.0%)自主性(41.0),疑心病观念(81.2%)无负罪感(23.7),从自卑感、抑郁性、强迫症、依赖性、疑心病观念和负罪感这6个方面评价,宁波市江东区初中生超过大半数的学生处于情绪稳定性状况。如从焦虑方面来评价,宁波市江东区初中生的情绪适应性相当好,只有焦虑方面是20.7的学生处于情绪不稳定状况。也就是说,大多数(79.3)的学生遇事平静、安详,并且对不合理的恐惧、焦虑有抵抗能力,只有小部分(20.7)学生容易为一些区区小事而烦恼焦虑,对一些可能发生的不幸事件存在着毫无必要的担忧。 图1 情绪稳定性不同维度人数分布示意图3.2宁波市初中生参加体育活动主要状况表2表明:宁波市初中生一周内参加体育活动天数34次的人数比率最高,占34.3%,56次人数比率占20.2%,7次以上的为11.4%,一周内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比率较少占3.0%,且男、女生,不同年级在一周内参加体育活动天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表3表明:有58.8%的初中生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保持在3045分钟,11.9%的初中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保持在4060分钟,30分钟以下人数比例在20.5%,而超过60分钟以上的人数比例则不多。男、女生,不同年级在一次运动持续时间上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表4表明: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和同学一起,占60.5%,男、女生在参与运动项目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在参与运动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表5表明:参与运动项目以球类居多,占53.5%,男、女生在参与运动项目上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在参与运动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表2 一周参加体育活动次数 (*表示 p0.05,差异性显著)从不参加1-2次3-4次5-6次7次以上合计卡方检验人数(人)12791868246405百分数()3.019.545.920.211.4100男、女生p0.039*初一二、初三p0.022* 表3 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表示p0.001,差异性极其显著)30分钟以下3045分钟4660分钟6175分钟75分钟以上合计卡方检验人数(人)83238481521405百分数()20.558.811.93.75.2100男、女生p0.000*初一二、初三p0.000*表4 参加体育活动主要形式 (*表示 p0.05,差异性显著)独自和父母亲和同学和朋友其他合计卡方检验人数(人)231920510315405百分数()5.74.760.525.43.7100男、女生p0.136初一二、初三p0.042* 表5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项目(*表示p0.001,差异极其显著,*表示p0.05,差异性显著)跑类球类游戏类棋类跳绳类其他合计卡方检验人数(人)5721633312424405百分数()14.153.38.17.75.910.9100男、女生p=0.000*初一二、初三p=0.019*3.3体育活动状况各因子与情绪稳定性各维度的相关性经卡方分析,体育活动各因子与情绪稳定性各维度的相关结果(如表8所示)表明,一周运动天数与焦虑呈高度相关,与自卑感、抑郁性、强迫状态、自主性、疑心病症、负罪感呈相关关系;每次活动的时间与自卑感、抑郁性、焦虑、强迫状态、自主性、疑心病症、负罪感情绪呈相关关系;参加体育活动意愿程度与焦虑、疑心病症观念、负罪感呈高度相关,且随着参与活动意愿程度的增加,自卑感、抑郁性、焦虑、强迫状态、自主性的症状减轻;运动量和强度与情绪稳定性,除的焦虑因子呈相关,与其他各因子不存在相关;体育活动项目、活动形式与情绪稳定性各个因子无相关。表6 体育活动各因子与情绪稳定性各维度的相关结果一览表(*表示p0.001, *表示 p0.05)自卑感抑郁性焦虑强迫状态自主性疑心病症负罪感周活动次asymp.sig.(2-sided)0.048*0.021*0.005*0.043*0.037*0.047*0.046*活动时间asymp.sig.(2-sided)0.042*0.033*0.039*0.045*0.039*0.272*0.040*活动意愿asymp.sig.(2-sided)0.029*0.014*0.003*0.034*0.030*0.000*0.004*运动后感觉asymp.sig.(2-sided)0.035*0.048*0.045*0.042*0.031*0.037*0.038*活动项目asymp.sig.(2-sided)0.5100.2590.6680.1720.3690.3670.171活动形式asymp.sig.(2-sided)0.8280.0800.9890.1180.2250.2340.9363.4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能有利于提高学生情绪稳定性。宁波市江东区初中生良好的情绪稳定性与他们参加大量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分不来的,从中也反映出作为全省14 个“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试点区”之一的宁波市江东区落实情况非常好。课外体育活动状况各因子与情绪稳定性各维度的相关性表明:随着一周运动天数和一天持续时间的增多,学生的自卑感、抑郁性、强迫状态、自主性、疑心病症、负罪感的症状减轻。从调查中发现(表3)宁波市江东区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在次数和持续时间方面还有待于提高。不同性别和年级会影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意愿。因此,宁波市在开展课外体育活活动的时候需区别对待,对不同性别和年级应布置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初中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和同学一起,占60.5%(表4)。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影响是最大的,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整体的健康宣传和教育。初中生参加体育活动多选择球类活动(表5),因此表明了球类活动提高学生的情绪稳定性非常有效。因为球类活动大多是集体性项目,更多强调的是合作和对策,所以往往能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另外,表6中除参加体育活动项目、活动形式与情绪稳定性各维度无相关外,其余都呈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意愿与焦虑、疑心病症观念、负罪感呈高度相关。因此,宁波市江东区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之前,有必要对学生做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的目标导向,让学生从内心层面上认识到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性和必要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行为上形成高度的意愿。4 结论与建议4.1结论4.1.1参加健康的课外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耐搓能力有较大帮助,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心理健康。4.1.2自实施课外体育活动工程以来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次数增加, 一般每生一周参加34次且每次参加活动时间为3045分钟。4.1.3江东区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维持在一个较好的状态,尽管有部分学生感到一定程度的紧张,但大部分学生情绪较为稳定。4.1.4尽管江东区实施了课外文体工程,且把体育活动安排在学校课表之中进行实施,在部分各校颇于中考压力,有时有文化课挤兑活动课现象。4.2 建议4.2.1学校要树立新观念,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从制度上来保障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工作目标。4.2.2学校、社会、家庭要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宣传,让更多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还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面对挫折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4.2.3积极、科学地引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培养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4.2.4适当减轻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学生生理减压。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使学生有时间与空间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参考文献:1. 周丽君. 中学生体育活动与其耐挫能力的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06.2.2. 汪向东,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3)30-363. 李 林. 中小学生参与不同项目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