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论记叙文写作有效指导的“三点定面”教学法.doc_第1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论记叙文写作有效指导的“三点定面”教学法.doc_第2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论记叙文写作有效指导的“三点定面”教学法.doc_第3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论记叙文写作有效指导的“三点定面”教学法.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类论文2方法与训练齐飞 阅读与写作共通浅论记叙文写作有效指导的“三点定面”教学法内容摘要:本文以记叙文教学目标和有效写作指导为主旨,试图通过总结自身多年来摸索创新的“记叙文写作有效指导的三点定面教学法”,着力将中考记叙文的有效写作指导从具体的实际操作上升到经验性、理论性的高度,以更好地指导自身今后的记叙文写作教学,将“轻负高质”落到实处。关键词: 记叙文 有效教学 三点定面教学法 写作指导 语文新课标中对7 9 年级的写作要求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其中规定“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说明中规定:“写一般的记叙文,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语句通顺、生动,感情真挚;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材料,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能根据需要,灵活运用表达方式;不少于600字。”毋容置疑,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与阅读教学构成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然而,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缺少一种比较系统而有效的教材,这给实际教学带来了许多的困扰,写作课上,学生谈写作而色变,常常眉头紧蹙,久久不能下笔。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近几年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着,试图使作文教学思路更明晰一些,教得更轻松一些,让学生消除这种畏难情绪,并且使作文水平得以一定的提高。实践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了“记叙文写作有效指导的三点定面教学法”。一、记叙文写作有效教学的内涵及其作用崔允教授在有效教学理论与策略一书中,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加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有反思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他提出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的具体教学策略,还提出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从新课标而言,所谓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是有效实现学生进步和长远发展的教学活动。从实践影响而言,它是基于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所谓效率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花最少的时间,取得质量高,令人满意的最大效果。所谓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决定某些可控制因素应该如何取值,才能使所选定的目标达到优化。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最优的”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意思。他认为,这个标准有教学效果、时间支出、精力和物资消耗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有效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在有限的时间支出,精力支出的条件下让作文水平处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相应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并能在作文训练中不仅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二、记叙文写作有效教学的策略 1、有效性策略有效性策略,即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策略,是指有效的作文教学必须呈现系统、有序的教学。作文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次训练都应是一个环节,都应有明确的“达标”任务,因此教师要根据班级学情的特点确定自己作文教学,让每次的作文训练都有特定的目标训练,保证作文训练的有序、科学,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2、多样性策略多样性策略,即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写作练习呈现多样性,从而实现教学方式的有效。而这关键要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资源,让我们的教材给我们的作文练习带来源源不断的活水。如以读带写训练、一文多题训练3、分层性策略分层性策略,即教学评价的分层性策略,是指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位学生的头顶都有一个“跳一下就能摘得到”的苹果。设置不同的评价奖励机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作文教学面对的是一群基础不同,禀赋不同的学生个体,我们所做的尝试也就是从目标、方式、评价三方面努力,让学生能够多看多练,从而尽量达到教学效果和时间支出的最优化,让作文教学更加有效,让每个学生都能“乐于表达”,“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将作文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完成人生的一种成长和历练。三、记叙文写作有效指导的“三点定面”教学法基于对有效教学和有效的作文教学的初步理解,在实际作文指导教学过程中,尤其在记叙文写作指导方面我们进行了初浅的实践尝试,那就是“三点定面教学法”。 1、实施“共通点教学法”,完成第一层面即“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以阅读课、阅览课为依托,实施“共通点教学法”。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有着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不仅提供给我们阅读的素材,而且提供给我们写作的契机。这些文章有它的典范性、权威性,在思路、技巧、表达方法等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在学习时,就得充分地认识,深刻地把握,多方面多层面地领会它,并把它当作学生创新的起点。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教材为依托,努力学会寻找、发现课内阅读的文本中蕴含的写作教学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鲜活例子,在阅读教学的同时辅以写作方法的指导,进行习作素材的拓展,做到读写有机结合,使阅读与写作共通,从而激发起学生练笔的兴趣,培养其写作的意识和提高他们写作的能力,使课文成为学生文学积淀的载体。从读到写,既开源,又导流。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是读写结合的特点。七年级(上)中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写作借鉴。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童年时候的一次亲身体验的事,既清晰地叙述了经历,又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来刻画内心世界,然后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它对学生写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教学此文后,我们就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环节:请你借鉴走一步,再走一步,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一次经历,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慨.要求:字数不少于500,认真书写,运用适当的描写。 学生习作中,出现了许多耐品的美句:陈宇涛同学在坚持习作中运用了优美的描写句子刻画了学练滑冰时的动作:“有的身轻如燕,有的用脚尖上的两个轮不停地扭动着,身体也向前滑,有的战战兢兢地挪动着脚,活像一个在学走路的幼儿。”何静同学在信用一文的练笔中,引用名言,道出了深刻的哲理:“美国的富兰克林曾说过: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远难挽回。英国的一位作家曾说过:宁可失钱,不可失信。”八年级(上)中的背影一文,它的细节描写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教学中,也可以设计读写结合的训练,实施“共通点教学法”。这样的典型的例文还有很多。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可模仿的内容,仅仅靠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要积累素材,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需要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每周一次的阅览课,让学生自主阅读,可以是名著,也可以是语文报、语文周报,还可以是读者、意林、散文之类的期刊。我发现,这样的课深受学生欢迎,连最调皮的都看得很认真。阅览时,提醒学生对精彩之处进行细读,或把它采蜜到采蜜本里,或在旁边作批注。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览,学生从众多文学作品中找到许多精典之处,并作了读书笔记。就这样,我们利用阅读课和阅览课,精心地引导学生关注精彩,品味精彩 。这种“共通点教学法”的实施,让学生逐渐明白:作文还是有法可循的,写作文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2、实施“训练点教学法”,强化第二层面即“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的落实。以作文指导课为载体,实施“训练点教学法”。虽然在阅读、阅览课中学生已经对初中记叙文写作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但让他们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加以运用,并能体现一定的效果,还是相当困难。于是,每周安排一节作文指导课,给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方面进行了专题指导,让他们在老师的帮扶之下逐渐消除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于是,就从备课上苦下功夫,尽量以学生熟悉的教材为蓝本,精心制作课件,进行有效地写作训练指导。在执教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写景散文的时候,安排了一次“如何让你的景物描写栩栩如生”的专题指导。教学时,我们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写作目标:一、明确什么是景物描写,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描写景物。二、教学重难点:明确叙述与描写的区别;如何在写作中进行景物描写。三、教学方法:利用所学课文知识采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写。然后,以朱自清的春为例:桃树、杏树、梨树,都开了花。花下的蜜蜂和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句是叙述,句是生动的描写。通过讨论,最后归纳,要使笔端的景物描写栩栩如生,方法有:善用修辞,形象可感;锤炼词语,神形兼备;用好饰语,生动形象;抓住细节,声形俱观;融入感受,情景交融;考虑顺序,条理清晰。就这样,有了具体可感的方法,学生习作时,就不会感到束手无策。的确,反馈来的习作中,涌现了一批耐读的好文章。苏千帆同学在春雨的练笔中生动地描绘到:春天的雨软绵绵的,滋润了万物。它是最柔软的,不像夏天是雨下得如此激烈。春雨顺着风秘密地斜织起来,轻轻地砸在小草上,如闹钟,唤醒了小草的梦。雨儿悄悄地飘到了小花身上,惊醒了小花,也惊落了它厚厚的灰尘”还有一位同学在描写2010年第一场雪时描绘到:“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见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样调皮,一会儿落在屋檐下,一会落在树枝上,还不时飘在行人的脸上。看,雪中的人儿,不,是朝气蓬勃的同学们,追呀,跑呀,跳呀,笑呀,与青松并立”这些景物描写,虽不是上乘之作,但出于刚刚步入初一大门的学生们之手,不失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经过各项专题的写作训练指导,学生们渐渐悟道了:写人,要绘言绘行,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写事、写景、写物,要绘声绘色,绘形绘状,给人如经其事、如睹其物之感。一句话,要使读者过目难忘。就这样,依托阅读课文,以作文指导课为载体,渗透写作技法的指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了,因为这样的写作训练,能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使写作获得一定的有效性。3、实施“闪光点教学法”,激发第三层面即“三维目标中的情感和态度”的融合以作文讲评课为契机,实施“闪光点教学法”。有了第一层次的铺垫和第二层次的具体指导和训练,作文批改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习作是令人欣喜的,但大部分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方面进步并不明显。为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努力从学生习作中找寻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那么不显眼的一句话,然后,将其打印在幻灯片上,进行讲评鼓励,表扬交流。作文讲评课的设计,都经过精心思考,每一次都给予一个明确的主题: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后,布置学生进行一次习作训练,认真批改了作文后,根据学生习作中反馈的问题,设计了以“记叙经历,抒写感慨”为主题的作文讲评。为了给学生鼓励,精心设计了“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段欣赏病历诊断”四个环节进行讲评。钱林倩在失败的背后一文中叙述了失败的经历后,由此感悟到:“不经历过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岩石的阻挡,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杨梓骞同学在游泳的启示一文中写到:“不经一翻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唯有坚持才能赢得胜利。”这两位同学虽然文章主体部分严重缺少应有的描写,但结尾却令人回味。当讲评时亮相了他们的片段后,可以关注到他们的惊喜之情,在后来的习作中,表现得也十分认真。 在学校举行了第十六届运动会后,布置学生进行以“运动会剪影”为题的习作训练。之后,组织了一次作文讲评。讲评时,以学生习作为范本,通过比较,感知不同的表达效果。习作中,有许多同学都截取到一个感人的场面,就是班级里的一名运动员在400米赛中摔到在跑道上。大部分同学用记叙的语言记叙了这一过程:只见徐懿萍体力不支,突然摔到了,但是,为了班级,她很快站起来了,终于跑道了终点。虽然她没有获得名次,但我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但有一位同学却以独特的描写来刻画这一感人的场面,她在习作中这样描述到:“400米的女子跑步已进行过半了。我们班的徐懿萍似乎体力不支了,步伐缓慢下来,我们十分着急。啊!她摔倒了。我们的心都悬起来了!它怎么样了?还能站起来吗?能跑完终点吗?她站起来了,只见她紧皱双眉,似乎十分痛苦,但她的双腿还是艰难地、缓缓地移动,一步一步地向终点逼近,终于她跨过终点。尽管她是最后一名,但她在我们心中,就是驰骋赛场的英雄。她的坚持,她的拼搏,是赛场上最美的风景线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青春的意义在于拼搏,我们的激情在燃烧,我们的活力在四射。这个季节,我们收获了欢笑与体育精神!” 学生的这些习作虽然还显得稚嫩,但当我在批改作文读到这些精彩的句子时,心都会为之一动。学生的习作中终于有了些许血肉啦!文章终于有了一些厚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