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文化资源在生活化品德课堂中的开发与实践.doc_第1页
大桥文化资源在生活化品德课堂中的开发与实践.doc_第2页
大桥文化资源在生活化品德课堂中的开发与实践.doc_第3页
大桥文化资源在生活化品德课堂中的开发与实践.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桥文化资源在生活化品德课堂中的开发与实践关键词:大桥文化资源 活动体验 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德育课程是课程改革较大的课程之一。品德课程回归生活是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挖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反对脱离生活、背离生活的倾向。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地处杭州湾南岸,这里正在建造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大桥建设使庵东这个小镇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桥、海、人、家凸显了家乡的大桥文化。如何抓住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这一契机,营构生活化课堂,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资源杭州湾跨海大桥文化资源,使大桥文化与品德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开拓教与学的广泛空间,成了我们开发品德课程资源的课题。,我们从以下方面作了努力。一、大桥文化资源在品德课程中的开发(一)充分开发大桥文化显性课程资源。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广阔工地;全自动化庞大造桥机械;伸向大海气势雄伟的栈桥;工人门轰轰烈烈、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每一个都是品德教育的极好资源。陶行知先生指出: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我们充分发掘、创生文大桥文化资源,使之成为学生直接感知体验的珍贵课程资源。在教学中通过参观正在建造中的跨海大桥,目睹大桥工人为大桥建设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采访建桥所牵动的千家万户的变化;观察一个个挺立于滩涂上的桥桩和正在架设中的桥梁,想象大桥的雄姿,想象家乡灿烂的明天和家乡人美好生活这些直观的体验都是品德课教学中可以直接利用的真实的、有效的资源,我们积极动员孩子去观察体验,真正实现品德课堂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理念。(二)充分开发大桥文化隐性课程资源。教师自身及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生成性资源是隐性的课程资源。由于不同的教师、学生在生活背景、生活经历、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生长点,也是难得的课程资源。【案例】“我能为大桥建设做什么”主题活动中,学生的想法可多了:有的主张给大桥工人送水;有的主张给送毛巾、送手套以示慰问;有的主张采访大桥工人,把他们的事迹编成小报向人民宣传。有的主张自编文艺节目,向大桥建设者慰问演出;有的更主张现在努力学习,长大也成为一名大桥工人。活动之后,很多同学都感触颇深。二、大桥文化课程资源在品德课体验性活动中的整合(一)大桥文化应用在体验活动中要目的明确开展大桥文化的活动化教学,要把握教育目标与学生精神需要的最佳结合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出适合本班儿童生活经验的活动方案,使活动为实现目标服务,从而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在上一个“我能为大桥建设做什么”案例中不难发现,由于活动目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情感可以得到充分体验。(二)大桥文化应用在体验活动中要内容丰富为了更好地把大桥文化资源渗透到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中,品德课题组的三位老师把家乡的悠久历史、风土人情、杭州湾跨海大桥给家乡带来的日臻变化,共同编写成了第一套校本教材 大桥之声 、 律动的庵东 。目前,本套教材已在学校各年段品德学科教学中进行整合试用。课堂中教师组织同学撰写有关大桥的诗歌,双进一步丰富了校本教材的内容。在品德与生活第四册“家乡的变化”教学时,用家乡70年代的照片、大桥工地劳动场面照片及录像片段的展示,使学生初步感知了昔日家乡的旧貌和今天家乡的巨变。在校歌我要飞翔(我校施利群老师和朱建老师创作)的乐声中,让学生朗诵学生创作的儿童诗家乡的魔术师,使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得到升华,大大激发了学生从小立志为家乡的明天而努力,为家乡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的欲望。(三)大桥文化应用在体验活动中形式要灵活多样有效的品德课教学必须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由此,新课程改革下的德育课堂必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当前生活、现实生活,努力在课堂上呈现生活中即时生成的,发展变化着的道德内容,主动参与的活动方式,不断提高品德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品德课程常用的活动形式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听音乐、看录像、看投影、讨论交流等。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活动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1、课前准备活动主要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等。如我的家乡变了样一课,就需要学生课前调查家乡的建设情况、访问父母和乡亲、查阅资料、收集图片等方式来了解家乡在建筑、交通、科技、文化以及人们在衣食住行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变化。2、课堂学习活动课堂活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内随机切入活动环节,如游戏娱乐活动、表演欣赏活动、模拟操作活动、动手制作活动、讨论交流活动、成果展示活动等。二是专门的活动课,包括课堂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课堂活动课,活动的空间局限于课堂,活动形式以讨论、交流、收集和处理信息、表演展示为主;社会实践课,就是利用春游、秋游的机会,学生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亲身实践,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3、课后延伸活动德育回归学生的家庭生活。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生的许多品质与习惯是在家庭里养成的。我们要求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参观建造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亲眼目睹大桥建设工人的辛苦;参观广阔的海涂资源及家乡环境、建筑、人群等发生的变化。从中受到感染,懂得为家乡的明天好好学习,好好做人。 德育回归学生课余生活。让学生认真参与大桥文化有关的一些活动,如收听“红领巾小广播”播送的“大桥之声”栏目;认真欣赏“庆六一大桥文化艺术节书画展” 德育回归学生的社区生活。通过趣味盎然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精神文明,促进其愿意做社区的文明使者。“小小侦探在行动”,意在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我拍摄到了最精彩的” 这一活动,学生借助于手中的小相机,抓拍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感人场面,实现道德的自我教育。三、大桥文化资源成为品德课有趣的评价手段随着“大桥文化资源校本教材”的深入实施,品德课的学习评价,采用家乡海产为评价标记展开,增强趣味性和参与性。如,在低、中年级根据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特点,教师巧妙地用“小弹涂鱼”、“大青蟹”、“小泥螺”、“小沙蟹”、“小梅鱼”、“富贵虾”等动物原形为标记,在学生中开展富有情趣的德育评价活动。譬如,对“自我安全生活者”选择机警的“沙蟹”标记作评价;对锻炼身体积极者选择“弹涂鱼”标记作评价;对有爱心地生活者选择美丽的“富贵虾”标记作评价;对做事拖拉、动作缓慢者用“小泥螺”标记作评价;对常做好事、助人为乐者用“小梅鱼”(杭州湾珍贵的鱼类)标记作评价。这样的评价手段好处显而易见:一是就地取材,使评价走向儿童化、形象化,富有情趣;二是将学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