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论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初探.doc_第1页
高中教学论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初探.doc_第2页
高中教学论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初探.doc_第3页
高中教学论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初探.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戴着镣铐起舞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初探内容提要: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题以其问题的开放性、评价的灵活性、思路的拓展性已经成为了一种热门题型。探究题常见的模式有分析文本型、评析难点型、辨析观点型、畅谈感悟型四大类。采取立足文本、选准角度、适当拓展、分点答题等方法可以规范学生的答题意识,提高他们的应试技巧。关键词:探究题 文本 开放 拓展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题已经成为一种热门题型。这种题型常常要求考生对文章中的某些内容、主旨或构思特点等要素进行探究,一般没有固定的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自主性。但是探究的基础在于文本,不能脱离文本,又有一定的约束性。我们姑且把这种约束与自由并存的题型称之为“戴着镣铐起舞”。它常常出现在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中的最后一题,分值较大,题型不一,探究内容又丰富,学生常常不易把握答题技巧和规律导致失分较多。现在,我对高考试题中的探究题的命题特点命题模式以及相应的应对技巧作一个大致的梳理。在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现代文阅读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有如此要求:“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从这三点以及以往高考探究题的设置来看,探究题的命题特点是:问题的开放性。以文本的一句话或某一点为出发点,联系文本作适当拓展,问题设置的起点在文本之内,但指向的终点却在文本之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评价的灵活性。只要考生能够根据文本内容分析,做到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就能得分。老师要看回答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全面,深刻,还要看表述是否清楚,语言是否通顺。思路的拓展性。探究题要求考生由文本内拓展到文本外,甚至是自己的生活中。要求对文本作一定的归纳和概括,并由此展开。展开时学生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以及认知能力。要求考生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允许尝试个性化阅读。在高考中常见的命题模式有如下几种:1. 分析文本型该命题模式往往要求结合文本,探究文章的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内容。有的题目是探究多个问题,如2011年江苏卷第14题: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有的题目是列出几个探究对象,让考生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探究。比如2011年全国课标卷保护人第4题: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2. 评析难点型这种题型的特点是要求针对文本思想内容某个比较复杂,比较有深度的问题进行思考评析,有一定的难度。比如2009年重庆卷第17题:作者认为“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结合全文,请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再如2008年广东卷第18题: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3. 辨析观点型 此种模式常常针对文章的内容,设置两个甚至多个不同的观点,让考生辨析进而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探究。这几种观点没有孰对孰错,考生选择其中一个,只要有理有据,结合文本能自圆其说都可给分。比如2009年浙江卷魔盒第5题: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再如2010年安徽卷第14题: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4. 畅谈感悟型此种题型常常让考生结合文本中的某个细节或观点,联系自身经历来谈感受。相对上面几种模式而言,这是开放性最强的一种模式。只要答案能切合题意,众多考生自身的经历又何止千万种?比如2010年北京卷第19题:第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于200字);2010年浙江卷第16题: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以上四种模式大致上覆盖了探究题的所有命题模式,不管模式怎样变,有些地方是共通的: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要求考生对问题本身有深入的思考,并有自己的见解;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往往对文本思想内容或写作艺术上某个比较复杂或有深度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如何对探究题进行解答呢,我认为只要抓准了命题规律,熟悉了常见的命题模式,是可以找到应对策略的,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和感悟。1. 紧扣文本,选准角度探究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于文本的探究。我们要尊重原作中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特别是关键内容。看清题目中的要求,尊重作者的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效。针对“辨析观点型”的探究题,要选准探究的角度,选择自己最有感触,最能驾驭的角度。比如2010年安徽卷第14题: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题目中有两种观点,如果选择第一个观点,那么要紧扣文本,找出“平常人”和“平常事”分别指什么。并探究作者这么写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即文章的主旨。答案示例:“这篇小说从题材来看,叙说的是平常人的寻常事,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显示了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用暖笔、亮笔来写人生的悲苦,看似沉重,实则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人们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艰难。”如果选择第二个观点,那么就要想想文章的意蕴丰富体现在哪里。题干中也有要求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考生要思考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传统文化精神,联系文中的人和事以及主旨作答。可以参考下列答案:“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罗永才最终摆脱丧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和老山民的影响以及大自然的启迪。王石匠的淡定,老山民的坚忍,分别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他们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罗永才,从而使得他发现了春回大地的可爱、人间生活的温暖。”2. 立足文本,融入自我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的观点、依据等可以作适当的个人解读。对文本作个性化的解读时,观点要鲜明,拓展要合乎实际,不能脱离文本。比如2009年安徽卷第14题第2小题: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现选取部分参考答案: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做人要向董师傅那样,脚踏实地,后到本分,心态平和,(立足文本)有立足于世的本领,有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自我观点)在熙攘的校园中,董师傅热心帮助小翠的情景启示我们(立足文本):和谐的氛围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营造、呵护。(自我观点)在回答“畅谈感受型”的题目时,联系自身的经历一定要真实,要在大脑的记忆库中选择那些最符合题意的素材,把文本和自我感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3. 联系主旨,掌握术语回答探究题要联系文章的主旨,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有这么一句话:“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也包括该民族的成员个体身上所体现的这些心理特点。民族心理特点是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如生活习俗、道德观念、生产行为、交往行为以及艺术、体育活动等。“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尊重、关心他人,同情人类苦难,忧虑人类的当下和未来;二是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具有自我批判精神。我们在答题时尽量把答案往“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的方向去靠,答题时才不会离题千里。要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一些基本术语,在组织答案时尽量用术语。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谨慎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比如2009年辽宁卷遗璞第(4)题: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如果选择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作为观点,可以作如下探究: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表达;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 这个参考答案体现了人文精神中的“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具有自我批判精神”。4. 分点答题,用语简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