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学实录1.doc_第1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学实录1.doc_第2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学实录1.doc_第3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学实录1.doc_第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往高处走》教学实录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 水往高处走【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水往高处走。本课是学生在认识了水、认识了水的浮沉、水的表面张力的基础上,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毛细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自然现象,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以毛巾吸水、粉笔吸墨水等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探究活动,认识毛细现象。本课有三活动,即认识水能沿着哪些物体上升,什么是毛细现象,水在什么情况下升得高,在什么情况下升得低。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能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体验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认识毛细现象,探究毛细现象及其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知道不同的物体产生的毛细现象也不同。2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能解释生活中的毛细现象。3情感目标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毛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毛细现象的特点难点: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能运用学到的毛细现象的原理,进行创新设计。【教具准备】材料准备:烧杯、滴管、玻璃片、水槽、红墨水、细玻璃管、纱布、棉布、塑料棒、木片等。教师准备:塑料杯(红水)、纸巾花,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喜欢魔术吗?老师想给大家表演个小魔术,想看吗?师:请看这是老师用餐巾纸做的一朵花,什么颜色的?生:白色。师:我想把它变成鲜艳的红花,你们说能吗?【以小魔术导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师:对老师这么有信心?请仔细观察花儿是怎样变红的?(把纸花放进装有红色水的杯子上面)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我看到了白色的花慢慢变红了。生:我想知道花为什么会变红?生:水为什么会上升呀?生:师:看来大家对水为什么会沿着纸花上升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你们觉得是什么让水上升?生:可能杯子里的水是红色的,吸到了白色的纸花上。生:可能花的中间有根管子,水沿着管子爬到了纸花上。师:那水还能沿着哪些材料上升呢?生:水可能还会沿着粉笔上升。生:水可能还会沿着玻璃片上升。生:水可能还会沿着纱布上升。生:师:这个“爬”子用得真生动。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是刚才我们却发现:水能沿着物体自动往上爬(升)。这是为什么?里面有什么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14水往高处走,板书课题。【通过魔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不同的问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做好了铺垫】二、 依据事实,猜想假设师:水能沿着纸向上升,那么,水还可能沿着哪些物体上升呢?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想一下。1、认识实验材料: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课件出示:纱布、棉布、细玻璃管、木片、玻璃片、实验记录单等。认识摆放在桌子上的水槽和托盘。实验记录单内容如下:)实验记录单物品名称纱布棉布细玻璃管玻璃片塑料棒木片猜想实验结果我们的结论水能沿着 上升。师:请各小组长打开1号材料袋,小心的取出里面的实验材料,检查一下,你们的材料齐全吗?(学生检查实验材料)师:检查材料之后,我们先来把材料摆放整齐。 2.猜想: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些材料,那水能沿着这些材料中的哪些材料上升呢?小组内先来猜一猜,小组长负责把猜想结果填在实验记录单上。3.交流猜测结果。【以小组或以全班为单位,针对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畅所欲言。】三、制定方案,探究发现1、实验指导。师:刚才同学们都作了大胆的猜测,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第一步!但是科学光靠猜想行吗?对,还需要实验验证。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个实验?小组内先说一说。生:将这些材料的下端放入水中进行观察师:如果我们现在开始进行实验,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生:不要把水洒到实验桌上。生:要认真观察现象。师:老师把刚才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总结在这里,自己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温馨小提示:)(1)把材料的下端浸到水中后,要保持不动。(2)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做好记录。(3)做完实验后将实验材料从水槽中移走,以便实验后的观察。)师:老师再给大家提个小建议:实验前小组进行一个简单分工,谁操作、谁记录、谁观察,人人参与不落后。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小组内分好工!(学生分工)【在学生预想实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温馨提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起着指导作用。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实验,分工合作的意识还不是很强,教师的强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师:看到不少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做实验了,心动不如行动!现在就抓紧开始你们的研究吧!(每个小组同学在小组长带领下进行实验,教师来回指导,提示学生观察每一种材料放入水中水上升的情况,此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3.交流实验结果师:同学们验证的可真快,已经验证了五、六种材料,下面请坐好,看,第二小组坐的多精神。谁愿意展示你们组的实验结果?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他们验证的材料和你们组的相同吗?看哪位同学听的认真、仔细。生:展示实验记录:水能沿着上升,不能沿着上升。卫生纸上水升的高。师:你观察的很仔细,有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汇报的同时,教师板书记录。)4.分析实验结果。(1)实验结果与猜想结果对比。师:我们来比较一下,你们组实验的结果跟你们实验前的猜测,完全相同吗?生:不同。生:有的相同。【研究科学猜想很重要,但实验更重要。让学生明白猜想的结果很多时候是不准确的,只有通过亲自实验验证了,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从开始接触科学便形成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师:刚才,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我们的实验,发现了水能沿着纱布、棉布、细玻璃管、纸巾和木片上升,而不能沿着玻璃片和塑料棒上升,还发现了相同的时间,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水上升的高度有高有低。真是了不起!那你们现在有什么问题吗?生:为什么有的材料能使水上升,有的材料不能使水上升?生:为什么材料不同,结果不同?(2)不同材料进行对比。师: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发现了能让水上升的材料有:纱布、棉布、细玻璃管和木片,不能让水上升的材料有:玻璃片和塑料棒,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能让水上升的材料和不能让水上升的材料,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的最快!(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可提示:可以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如果直接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能让水自动爬升的材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往往会让学生犯难,很多孩子觉得无从观察,无从下手,运用两种不同材料之间进行对比的方法,学生在观察时很容易就能发现能让水自动爬升的材料,它们本身都有小孔或是缝隙。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成就感有了,发现的积极性也就随之被调动起来。】师:这位同学发现了能让水上升的材料都有小孔,其他同学,也来看看,是不是真的这样?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针对学生的发现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3)总结交流结果。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这些能让水上升的材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小孔,这些小孔我们可以称之为孔隙。(板书:有孔隙)师:水能沿着哪些材料上升的问题现在被我们解决了。水能沿着什么样的材料上升?生:有孔隙的。师: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板书:毛细现象)师:我们一起来说说什么是毛细现象!生: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师:正因为纱布、棉布、细玻璃管、纸巾和木片中有空隙,所以水能沿着他们上升,那水为什么会沿着纸花上升?生:因为餐巾纸中有孔隙。5、进一步探究水上升的高度和孔隙大小的关系(1)猜想:师:第一个问题顺利解决,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水上升的高度会有高有低?来猜猜和什么有关系?生:因为材料不同。生:因为不同的材料孔隙不一样,(2)观察材料并探究师:有的同学认为是材料不同的原因,有的同学猜和材料孔隙的大小有关系,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想自己去试试吗?请小组长打开2号材料袋,小心的取出里面的实验材料,我们先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材料,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这些材料的孔隙不一样。生:我发现这些材料除了孔隙不一样,其它都是一样的。师:也就是说,我们所用的材料除了孔隙的大小不一样,其余都是一样的,对吗?【为了让现象更明显,选择用不同粗细的玻璃管来作材料,让学生观察,孔隙的大小和水上升的高度有什么关系。在进行观察实验之前,先来带领学生分析,除了材料的孔隙不同,其余的条件都是相同的,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同等条件下的对比实验,在此项活动过程中,逐渐渗透给学生科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探究的思想,培养学生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师:如果我们把这三根孔隙大小不一样的玻璃管的下端同时放入水中,猜猜哪根管里的水上升的高? 生:我猜粗玻璃管里的水上升得高。生:我猜细玻璃管里的水上升得高。师:要想知道我们猜的对不对要怎么办?生:做实验。师:开始实验,要注意观察!(3)交流实验结果师:说说哪根管中的水上升的高?生:玻璃管细水升的高、玻璃管粗水升的低,玻璃管太粗,水反而不升了。师:通过这个实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4)总结实验结论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毛细现象不但和材料是否有孔隙有关系,还和孔隙的大小有关。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孔隙小,水上升的高,孔隙大,水上升的低。【本实验是在认真观察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新生成的实验,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乐于探究】四、应用拓展,质疑提升。1、引发思考师:同学们可真聪明,自主研究了水的毛细现象,得出了科学的结论。现在,我想要考考大家,敢挑战一下自己吗?生:敢。师:我们刚才的实验中,水能沿着玻璃片爬升吗?生:不能。师:如果现在我再给你一块玻璃片,在不改变它的结构的情况下,你有办法让水沿着它上升吗?师: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个小组能想出好办法。师:请同学们打开3号材料袋,小组内同学互相讨论讨论,动手试一试。生讨论。师:我发现每个小组都想出了好办法,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生:把两块玻璃结合在一起,用皮筋绑住,放在水中,水会沿着玻璃片中间的缝隙上升。一下子就升上来了生:在一块玻璃片的中间滴上一滴水,然后用另一块玻璃片盖上,水会向四周爬满玻璃片。生:我们把两块玻璃结合在一起,一端夹上一根硬纸片,另一端不夹,我们发现;有纸片的一端孔隙大,水爬的低;没有纸片的一端孔隙小,水爬的高,这组的同学很有创意,不但能让水在玻璃上爬升,而且还能控制水爬的高低。生:玻璃片中夹卫生纸。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还会利用掌握的知识来动手动脑进行创造,不简单!相信这下,大家对毛细现象的了解更深了一步。2、拓展应用师:毛细现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存在和应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视频)师:毛细现象的例子还有很多,谁能再来举个例子?(生举例。如果学生能举出例子来,教师要给予恰当的鼓励;大多数学生如果举不出来,教师可做适当的提示:同学们可能受生活经验的限制或是一时想不起来,老师给提示提示: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如果饮料不小心洒在了桌子上,我们可以怎么办?用抹布或是餐巾纸擦拭掉洒在桌子上的饮料,这就属于毛细现象。再在比如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以及土壤吸水,这些也都属于毛细现象。在工程技术中,人们常利用毛细现象来润滑机器和对布匹染色等,这些都是对毛细现象的利用。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就一定能发现这些有趣的科学现象。)【学生列举了毛细现象的实例后,师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以激发他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与思考的更大的兴趣,教师通过引导,让孩子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是科学,科学就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3、总结收获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探究,大家都有哪些收获啊?来说说吧!(学生自由汇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了毛细现象,并且知道了有孔隙的材料可以发生毛细现象,因为纸花中有孔隙,所以水能沿着纸花上升,我们也就看到了水往高处走的现象。【在学生自行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让学生养成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总结的习惯。】4、课外拓展师:最后,老师还有件事情想请大家帮忙。过两天我要出一趟远门,可我家的花没有人浇了。你能不能利用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帮我设计一个自动浇花的装置,如果能动动手将你设计的装置做出来,就更好了!下节课我们再来展示我们的设计。【课标中指出: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所以在课外拓展活动中,安排学生动脑思考设计,动手制作一个可为花浇水的简易装置,让学生在体验动脑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制作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充分体会科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板书设计:水往高处走毛细现象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 大 低 小 高简评: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又以问题解决为重点,问题是科学学习的关键。毛细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教学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