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AMES监测报告及监测要求 2008年5月 济南 内容 山东省20072008年流脑监测结果 山东省流脑监测方案工作要求 山东省2007年乙脑监测报告 山东省乙脑监测方案工作要求 山东省2007年AMES监测报告 存在问题 建议 流脑发病概况 2007年:2007年全省法定传染病系统共报 告流脑病例28例,发病率为0.030/10万,比 2006年(49例)下降42.86%;死亡6例,比 2006年(5例)增加1例,病死率为21.4。 2008年:2008年14月全省法定传染病 系统共报告流脑病例15例,比去年同期( 报告19例)下降21.05%,无死亡病例 。 流脑流行病学分布 地区分布地区分布 20072007年:年:9 9个市有流脑病例报告,均呈散发状态。青岛、济宁和临沂个市有流脑病例报告,均呈散发状态。青岛、济宁和临沂 市报告病例最多,分别为市报告病例最多,分别为5 5、5 5和和1010例,占全省总病例数的例,占全省总病例数的71.43%71.43% 20082008年:年:6 6个市有病例报告,其中菏泽市报告发病最多,共个市有病例报告,其中菏泽市报告发病最多,共6 6例,临沂例,临沂 报告报告4 4例,青岛例,青岛2 2例,其余各市均为例,其余各市均为1 1例。例。 流脑流行病学分布 时间分别时间分别 20072007年:年:除除6 6、8 8、9 9和和1010月份外,其余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月份外,其余各月均有病例报告;1 14 4月报告月报告 病例较多,占全年报告病例总数的病例较多,占全年报告病例总数的67.85%67.85%,呈典型的冬春季节流行。,呈典型的冬春季节流行。 20082008年:年: 1 14 4月均有病例报告。月均有病例报告。 流脑流行病学分布 人群分布 2007年:从发病年 龄看,发病最小不足6个 月,最大62岁,主要分 布在15岁以下人群,为 19人,占67.85% ,男女 性别比为1.55:1 。 2008年:发病年龄 最小1岁,最大43岁,0 14周岁的患者为12例 ,占总发病数的80, 男女性别比为2:1 流脑监测 20072007年,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流脑病例年,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流脑病例2828例,例, AFPAFP监测系统报告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病例监测系统报告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病例3434例,各市例,各市 报告病例及病例调查情况见图报告病例及病例调查情况见图 流脑监测 20082008年年1 14 4月全省医月全省医疗疗疗疗机构流机构流脑脑脑脑病例病例报报报报告状况告状况 流脑监测 疑似病例实验室监测 2007年:2007年我省共收到21份流脑疑似病例的 脑脊液或血清标本,其中脑脊液初筛阳性标本3份,其 余为单份血清标本。脑脊液标本中检出脑膜炎奈瑟氏 菌3株,其中A群1株,C群2株,血培养标本检出脑膜 炎奈瑟氏菌1株。 2008年:2008年1-4月份,各市经过初筛阳性且送 省疾控中心的病原标本7份,其中流脑疑似病例标本1 份,为C群菌株;病人密切接触者中6份,B群、C群均 为3株。 流脑监测 健康人群带菌率及抗体水平监测 2007年:在省级监测点,分别于流脑流行前期、 流行期和流行后期,即2006年12月底、2007年3月和 2007年7月分三次共采集健康人群标本,每个县市区分 7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采集至少20人的血清检测抗体 水平,同时采集被检测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流脑菌 株分离培养,共采集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和咽拭子2520 份,分离到脑膜炎奈瑟氏菌29株,其中A群3株、C群3 株,其它为未定菌群。血清检测工作正在进行中。 2008年:对省级监测点相同人群于2008年1月、3 月开展带菌率和抗体水平监测,共采集健康人群血清 标本和咽拭子1540份,初筛阳性132份,菌株鉴定正在 进行。 流脑监测 菌株耐药性监测:2007年应用E-test、 K-B方法,对24 株菌株进行了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美平、青霉素、阿 奇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氯霉素、利福平、米诺环 素、氨苄西林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 依据CLSI2006 年药物敏感标准进行判断(S敏感 R耐药 I中介)。结 果表明: 除2例利福平耐药外,其余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美平 、氯霉素、阿奇霉素、米诺环素和利福平7种抗生素均敏感。 全部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很高。 A群和C群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100% 耐药,对青霉 素和氨苄青霉素C群菌株敏感, A群则表现中介。 不同地区来源菌株的耐药性有所差别。 2008年药敏试验尚未进行。 流脑存在问题 流脑监测工作开展不平衡 部分地区不能及时发 现疫情报告,与医疗机构配合不好,导致流脑病 例标本采集率不高。2007年我省报告的28例流脑 病例中采集脑脊液用于病原检测者仅4例。 人群C群流脑抗体水平不清 由于缺乏合格的流 脑检测试剂,不能准确地了解我省目前正常人群 C群流脑抗体水平,从而无法对C群流脑的流行做 出判断。 缺乏流脑检测试剂 试剂缺乏导致流脑血清标本 不能及时检测,影响各地标本采集的积极性。 流脑建议 根据卫生厅下发的山东省流行 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的要求开 展流脑监测工作,提高我省流脑监 测水平。 流脑监测方案主要内容 监测病例定义 疑似病例:流脑流行季节,出现发热、头痛、 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症状者,实验室检查末梢血 象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加;或脑 脊液外观呈浑浊米汤样或脓样,白细胞数明显增 高,并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糖及氯化物明显减 少,蛋白含量升高;颅内压力增高。以上病例作 为流脑疑似病例报告。 流脑监测方案主要内容 监测病例定义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皮肤、粘膜出现瘀点 或瘀斑者为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具有下述 任一项者作为确诊病例: 病原学:瘀点(斑)组织液、脑脊液涂片,可见 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或脑脊液或血液培养脑膜炎奈 瑟菌阳性;或检测到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核酸片断。 免疫学:急性期脑脊液、血液检测到Nm群特异性 多糖抗原;或恢复期血清流脑特异性抗体效价较急性 期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 责任疫情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疾病预防控制 人员 责任报告单位: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级疾控机 构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 流行病学监测流行病学监测- -病例报告病例报告 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 发现流脑病例和疑似病例时,遵循疫情报告属 地化管理原则,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内容、程序、 方法和时限报告(城市6小时以内,农村12小时以内 ) 。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要认真、及时 做好网络直报工作;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要按照有关 规定和要求,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报出 。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 流行病学监测流行病学监测- -病例报告病例报告 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 医疗机构: 负责流脑病例出院、转诊或死亡等转归情 况 的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负责流脑病例转归的核实。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 流行病学监测流行病学监测- -病例报告病例报告 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 以下情况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管理工作规范要求报告: 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 工地等集体单位; 3天内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 以上流脑病例死亡。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 流行病学监测流行病学监测- -病例报告病例报告 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接到疫情报告后,应24小时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对所有流脑病例和疑似病例开展个案调查。 辖区内出现首例流脑病例时,应对病人所在地的医疗机构开展 病例搜索,必要时开展社区病例主动搜索。 学校、托幼、建筑工地等其他集体单位发生首例流脑病例后, 疾控机构要指导发生疫情的学校开展晨检工作、协助用工单位对务工 人员健康状况开展监测。 最后一例病例发病10天后,没有出现续发疑似流脑病例可停止 晨检和务工人员健康状况监测。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 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1-1 县级疾控机构 密切接触者调查:密切接触者指同吃同住人员 ,包括家庭成员、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 班者及处在同一小环境中的人群。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对密切接触者在其预 防性服药前采集咽拭子标本,以分离脑膜炎奈瑟 菌。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 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2-2 监测内容 流行病学调查-3 发生聚集性病例时的调查要求: 日报告和“零病例”报告 主动监测与主动搜索 学校、托幼机构、工地等集体单位监测 应急接种监测:开展应急接种时,应将接种疫苗种类 、接种对象和范围、接种人数和接种率等情况,逐级上报 至省疾控中心 省或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派人赴现场指导参与流行 病学调查 实验室检测工作应严格遵守病原微生物实验 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 流脑实验室监测包括: 1、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 (1)医疗机构内标本采集和检测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本检测 2、健康人群带菌监测和免疫水平监测 3、耐药性监测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 实验室监测实验室监测 (1)医疗机构内标本采集和检测 采集时间: 发现流脑病例和疑似病例时,尽可能在使用 抗生素治疗前采集。 但无论是否使用抗生素治疗,都要尽快采集 标本。 采集标本后立即通知县级疾控机构,联系转 运标本 。 实验室监测实验室监测 1 1、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1-1 (1)医疗机构内标本采集和检测 采集量和检测内容: 脑脊液: 1毫升 进行涂片检测、培养分离、抗原检测。 血液:病人全血4毫升 进行抗体测定、病原培养分离、核酸检 测。 瘀点(斑)组织液标本: 皮肤新鲜瘀点(斑)组织液,涂片镜检 。 实验室监测实验室监测 1 1、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2-2 (1)医疗机构内标本采集和检测 采集数量: 医疗机构采2份脑脊液、血液标本,1份供自行 检测用,另1份送县级疾控机构。 运送温度: 在运送样品或培养物时,应保持样品温度处于 2036之间; 检测抗体的血清标本需冷藏运送。 实验室监测实验室监测 1 1、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3-3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本检测 县级疾控机构: 要主动与医疗机构联系,收集所有流脑病例和疑 似病例的标本。 对于病原检测阴性的病例要采集恢复期血清。 采集其密切接触者(预防性服药前)咽拭子标本 。 立即将标本送市级疾控机构。 实验室监测实验室监测 1 1、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4-4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本检测 县级疾控机构: 部分具备上述检测能力的县级疾控机构,其人 员、设备和技术达到条件,经省或市疾控机构认 可,可从事相应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工作。 已经检测过的标本,报告市级疾控机构后,直 接送省疾控中心。 实验室监测实验室监测 1 1、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5-5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本检测 市级疾控机构: 收到病例标本,7天内完成病原检测和血清抗体测 定 分离的菌株或培养阴性的标本及时送省疾控机构 省疾控中心: 收到分离的菌株,7天内完成复核鉴定 收到培养阴性标本,及时进行特异性核酸PCR检测 各级疾控机构及时将检测结果填入个案调查表,逐 级上报至省级疾控机构 实验室监测实验室监测 1 1、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6-6 省疾控中心收到病例菌株或密切接触者菌株后7天内完成耐 药性检测,同时将病例菌株提供给齐鲁医院、山东省省立医 院用于耐药性检测,医院收到菌株后7天内应完成耐药性检测 。耐药性监测结果统一报省疾控中心,省疾控中心报省卫生 厅和中国疾控中心。 其他有条件的医院也应开展耐药性检测。 推荐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美洛培南、头孢曲松、头孢噻 肟、氯霉素、米诺环素、阿奇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左 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12种药物开展耐药性检测。 省卫生厅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向社会公布推荐使用的预防 药物目录。 实验室监测实验室监测 2 2、耐药性监测、耐药性监测 监测点:济南市历下区、潍坊市高密市、济宁市嘉祥县 、威海市文登市、临沂市郯城县和德州市临邑县等6个县 (市、区) 每个县(市、区)各选择3个点(包括2个乡镇点和1个 县城驻地点),乡镇级调查点的选择由上述各市及相应 的县(市、区)自行选择 每个监测点分7个年龄组(1岁、12岁、34岁、5 6岁、714岁、1519岁、20岁),每个年龄组采集 至少30人的血清检测抗体水平 每年9月采血1次,进行流脑抗体水平检测 实验室监测实验室监测 3 3、人群流脑抗体水平和带菌率监测人群流脑抗体水平和带菌率监测-1-1 实验室监测 3、人群流脑抗体水平和带菌率监测-2 开展人群抗体水平调查采集血液时,同时采 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流脑菌株分离培养,了解健康 人群Nm的带菌率、带菌群型 监测内容 流脑疫苗接种率监测 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开展流脑疫 苗接种率监测,并将接种率监测结果每月10日前 上报至省疾控中心。 监测系统的评价 疑似病例报告率 100 病例报告后24小时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率 80% 首例病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调查率 100% 死亡病例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调查核实率 100% 聚集性病例疫情省或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调查 率 100% 病例脑脊液或血液标本采集率 80%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24小时标本送达 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率 80%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标本7天内完成检测、反馈率 80% 收到菌株后7天内完成药物敏感性检测、反馈率 80% 省级实验室分离菌株后28天内送达国家实验室率 80% 流脑专病信息管理系统 界面与乙脑专病管理相同 系统使用也与乙脑专病管理相同 等国家将系统上线之后开始使用 录入由调查单位完成 乙脑发病概况 2007年全省共报告乙脑病例147例,死亡 11例,发病率为0.16/10万,病死率为7.48% 。与2006相比,发病率较发病率有所下降 ,但病死率有所上升。 乙脑流行病学分布 地区分布:2007 年13个市有病例报 告,其中,德州( 24例)、聊城(22 例)、菏泽(22例 )、济南(18例) 报告乙脑病例较多 ,占总病例数的 58.50%;报告病例 较多的县有淄川、 巨野(各8例)、 夏津(7例)、青 州和莘县(各6例 )。 乙脑流行病学分布 时间分布:分析病例的时间分布,时间分布:分析病例的时间分布,20072007年首例乙脑病例于年首例乙脑病例于5 5月月 份发病,早于份发病,早于20062006年,但年,但9 9月发病最多,为月发病最多,为7979例,占总病例的例,占总病例的 53.7453.74,发病高峰较往年有所后移。,发病高峰较往年有所后移。 乙脑流行病学分布 人群分布:报告病例中,男女基本持平,男女性别比为人群分布:报告病例中,男女基本持平,男女性别比为 1.011.011 1;分析年龄分布发现,各年龄组均有发病,病例中最;分析年龄分布发现,各年龄组均有发病,病例中最 小发病年龄小发病年龄9 9个月,最大个月,最大8080岁;岁;5 5岁以下病例岁以下病例2424例,占例,占16.3316.33 ,1515岁以下病例岁以下病例7676例,占总病例的例,占总病例的51.70%51.70%。 乙脑流行病学分布 地区与发病年龄的关系:进一步分析病例的地区分布与年龄分布地区与发病年龄的关系:进一步分析病例的地区分布与年龄分布 的关系,发现不同市病例的年龄分布不同,其中,烟台、东营、的关系,发现不同市病例的年龄分布不同,其中,烟台、东营、 淄博、潍坊、泰安、滨州等市病例以淄博、潍坊、泰安、滨州等市病例以2020岁以上成人为主,而菏泽岁以上成人为主,而菏泽 、济宁、枣庄、聊城等市则以、济宁、枣庄、聊城等市则以1515岁以下儿童为主。岁以下儿童为主。 乙脑流行病学分布 职业分布: 从病例的职 业分布看, 以农民(51 例)、散居 儿童(35例 )和学生( 33例)为主 ,占80.95 。 乙脑监测指标完成情况 乙脑随访情况 截止到截止到20082008年年5 5月月9 9日,收到随访表日,收到随访表137137份,随访率为份,随访率为93.2093.20,达到了监测方案的要,达到了监测方案的要 求,济南等求,济南等1212市乙脑病例随访率在市乙脑病例随访率在8080以上,而东营市乙脑病例均未随访。从随以上,而东营市乙脑病例均未随访。从随 访结果看,在随访病例中,死亡访结果看,在随访病例中,死亡2424例,占随访病例的例,占随访病例的17.2717.27,占报告病例的,占报告病例的16.3316.33 ;留有后遗症的病例;留有后遗症的病例2525例,占随访病例的例,占随访病例的17.9917.99,占报告病例的,占报告病例的17.0117.01。 乙脑蚊虫监测 2007年,在6个省级乙脑监测点开展了蚊虫密度 及季节消长监测。 蚊虫种类:除济南市历城区在畜房及室外所捕捉 的蚊子以三带喙库蚊为主外,其余地点所捕捉的蚊子 均以淡色库蚊为主。 从季节来看,7、8、9月的蚊虫密度较大,10月较 小,10月底的蚊虫密度达到最低。 病毒分离:在历城区捕抓了5000只蚊子、青岛奥 运场馆周围捕抓10000余只蚊子用于乙脑病毒的分离工 作,分离到5株虫媒病毒(济南2株,青岛3株),经国 家乙脑实验室鉴定,所分离毒株不属于黄病毒属,不 是乙脑病毒。 乙脑猪血监测 2007年,在6个省级乙脑监测点,对乙脑 病毒的宿主猪进行了监测,共采集未越冬 猪猪血642份,现标本已送省CDC乙脑实验 室,但因试剂等原因尚未进行检测。 乙脑存在问题 个别市标本采集率不高。由于报告病例中可能 混杂有其它病毒性脑炎病例,特异性抗体检测是 鉴别诊断的可靠方法,各地要在加强疫情报告的 基础上,提高早期标本的采集率,进而提高监测 质量。 监测点工作开展不规范。由于技术或人员问题 ,省级监测点的工作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蚊虫 监测工作开展不平衡,不能真正反映蚊虫的密度 和种类;部分监测点未开展宿主动物监测。 相关信息录入不及时。按照规定要在完成调查 48小时完成录入,但部分市完成情况较差。 乙脑疫苗接种不规范。部分市仍未将乙脑疫苗 接种纳入常规免疫,导致乙脑疫苗不能及时接种 。 乙脑建议 根据卫生厅下发的山东省流行 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的要求开 展流脑监测工作,提高我省流脑监 测水平。 监测方案主要内容监测病例定义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排除病例 (一)疑似病例 -蚊虫叮咬季节 -在乙脑流行地区居住或于发病前25天 内曾 到过乙脑流行地区, -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呕吐、嗜睡 , -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和体征的 病 例。 (二)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基础上: 同时实验室脑脊液检测呈非化脓性炎症改 变,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外观清亮,白细胞 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以多核 细胞增高为主,后期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 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三)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 结果符合下述任一项的病例: 1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血或脑脊液中抗乙 脑病毒IgM抗体阳性。 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病毒IgG抗体或乙脑病毒中和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乙脑病 毒IgM/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者。 在组织、血液或其它体液中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或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到乙脑病毒抗原或基因。 脑脊液、脑组织及血清中分离出乙脑病毒。 (四)排除病例 脑脊液呈非病毒性脑炎表现、或血清 学实验阴性、或能够证实为其它疾病的疑 似病例应排除乙脑诊断。 乙脑病例诊断流程 疑 似 乙 脑 病 例 无血液及脑脊液标本 脑脊液 标本 血清 标本 抗原阳性或分 离出乙脑病毒 确诊病例 IgM抗体阴性 IgM抗体阳性(非流行区) IgM抗体阳性,排除其它虫 媒病毒感染(流行区) 恢复期血清乙脑IgG抗体 较急性期无4倍升高 恢复期血清乙脑IgG抗体 较急性期有4倍升高 排除病例 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 脑脊液常规 IgM抗体阴性 IgM抗体阳性 恢复期血清乙脑IgG抗体 较急性期无4倍升高 恢复期血清乙脑IgG抗体 较急性期有4倍升高 排除病例 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 病毒性脑炎表现 非病毒性脑炎表现 临床诊断病例 排除病例 疑似病例 病例报告-1 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 乙脑病例或疑似病例 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 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病例报告-2 医疗机构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照网络直报要求 报告 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城市12小时, 农村24小时内报至当地县级疾控机构,同时填卡 并及时寄出。 如发现在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 例 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时,应按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 范(试行)的要求报告。 病例报告-3 在病例确诊、排除或死亡后 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 24小时内报出订正报告或死亡报 告 各类医疗机构 报告乙脑病例出院、转诊或死亡 等转归情况 县级疾控机构 核实乙脑病例转归 病例调查-1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开展 乙脑病例或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于调查结 束后 7日内逐级上报,由省疾控中心录入数据 库 对传染病报告卡内容进行核实与订正 原始个案调查表由开展调查的疾控机构 保存备查 发病6个月后进行病例随访调查 录入:从录入:从20072007年启用乙脑疫情年启用乙脑疫情 专病信息管理系统,由调查单位将相关信息及时专病信息管理系统,由调查单位将相关信息及时 录入专病管理系统。录入专病管理系统。 病例调查-2 乙脑暴发 一个局部地区 短期内 突然发生较多的乙脑病例 病例调查-3 县级疾控机构 流行病学调查 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及时(12小时内)开展 对疫情进行核实、确定疫情波及范围 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报告 实施相关控制措施 调查处理报告并逐级上报(疫情处理完毕后3 天内) 上级疾控机构 派人指导或参与处理疫情 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 乙脑病例的主动监测 在流行季节结合AFP病例监测开展,发现漏报 应 及时补报与调查 出现乙脑病例的地区,县级疾控机构应对 病例所在地医疗机构开展病例搜索,必要 时开展社区病例主动搜索,并记录搜索情 况。 聚集性病例的监测定义 当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 ,1周内发现2例或2例以上乙脑病例;或在 1个乡镇14天内发现3例或3例以上的乙脑病 例;或在1个县1个月内发现5例或5例以上 乙脑病例疫情时,视为聚集性病例。 省或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派人赴现场 指导参与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人群发病、居住环境、疫苗接种以及 人口流动等影响因素情况 掌握流行特征 聚集性病例的监测工作内容1 日报告和“零病例”报告:最后一例病例发病 25天后,没有出现续发疑似流脑病例可停止日报 告和“零病例”报告。 主动监测与主动搜索:医疗机构、发病场所等 学校、托幼机构、工地等集体单位监测,开展 晨检、缺课、误工调查 应急接种:以乡镇为单位在发病乡开展,组织 、登记、报告、总结等 聚集性病例疫情结束后3天内写出调查报告并逐 级上报。 聚集性病例的监测工作内容2 疫苗接种率监测 常规免疫:按照我省有关规定执行 应急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接种:接种疫 苗种类、接种对象和范围、接种人数等, 在工作结束后1周逐级上报。 实验室监测 实验室监测包括病原学监测、免疫水 平监测等内容。 标本运输和检测工作要遵守相关规定 ,加强个体防护和生物安全。 医疗机构 疾控机构 医疗机构内标本采集和检测-1 发现乙脑病例或疑似病例时要采集、保存病人 脑脊液、血液标本 血标本全血2-4ml 抗体测定、病原培养分离、核酸检 测 第1份血标本发病1周内采集 第2份血标本发病3-4周后采集 医疗机构内标本采集和检测-2 脑脊液发病1周内采集1-2ml 病毒培养分离、抗体检测和核酸检 测。 血清、脑脊液分两份:1份供医疗机构自行检测 用,另1份供疾控机构检测 标本要求低温(-20以下)保存、运送(带冰) 要符合相关要求和规定。 若第1份血液标本/脑脊液标本实验室病原学检测 阳性或乙脑特异性抗体IgM为阳性,可不采集第2份 血液标本 今年已配备液氮罐,脑脊液应尽量存放在液氮罐中,今年已配备液氮罐,脑脊液应尽量存放在液氮罐中, 以利于病毒分离。以利于病毒分离。 疾控机构标本检测-1 病例标本检测 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疾控机构标本检测-2 县级疾控机构 到医疗机构收集脑脊液、血清标本(24h内) 脑脊液标本(省级检测) 直接送省级疾控机构进行检测 血清标本(省级监测) 直接送省级疾控机构进行检测 血清学检测工作,要求5个工作日内完成。 疾控机构标本检测-3 市级疾控机构 县级疾控机构 省级疾控机构 医疗机构 标本 结果 病例信 息及检 测结果 标 本 结 果 疾控机构标本检测-4 省级疾控机构 完成病毒分离、血清学检验和核酸检 测 完成检测后28天内将阳性分离物和检 测阴 性标本,送至中国疾控中心 检测结果要及时逐级反馈 医疗机构乙脑病例标本采集运送流程图 医疗机构 防保科或 医务科 发现病发现病 例例 报告 采集标本 院内检验科室 送达 是 否 医院内检验医院内检验 科保存科保存 1份标本 自行检测 另1份标本 县CDC 立即报 告 24小时内病例调查收集标 本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乙脑病例标本 运送检验流程图 24小时转运 县CDC 市、县CDC是否有 能力开展检测否 送 达 省CDC 抗体检测 阳性分离物 阴性脑脊液标本 中国CDC 28天内送达 标本 血清 5天内 完成检测 标本类型 脑脊液 是 病毒分离核酸检测 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开 展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工作 按照每年免疫规划工作意见安排, 有监测任务的市开展 每年1月底前将检测结果电子版上 报中国疾控中心 急性病毒性脑炎监测 具体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参照 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流脑、乙脑 等疾病监测合作项目山东省实施方 案执行。 省级监测点工作 监测点:济南市历城区、淄博市淄川区、 东营市垦利县、济宁市微山区、烟台市龙 口市、临沂市莒南县 工作内容: 气象监测 媒介蚊虫监测 宿主动物(猪)血清血监测 省级监测点工作(1) 气象监测:每年4月-10月,每旬统计并记 录1次平均气温及平均降雨量,当年11月上 旬将结果逐级上报。 省级监测点工作(2) 媒介蚊虫监测 蚊虫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消长调 查 每年4-10月进行,每半月1次,每次选 择人房、畜房和室外各3个点。采用人工小 时法或蚊帐法捕获蚊虫并进行鉴定分类, 登记采集地点、时间、蚊虫种类及数量等 。 蚊虫带毒水平监测 宿主动物(家猪)血清学监测 每半月开展1次 任选方法: 方法1:选择上一年11月份以后出生、尚未 经历乙脑流行期的仔猪10头作为观察对象,每头 猪从3至4月份开始采集,至10月下旬结束。 方法2:选择1个屠宰场,在3月-10月期间 ,每半月到屠宰场采集所宰杀的未经过上一次乙 脑流行季节的猪的血清,每次不少于20份。 省级监测点工作(3) 资料管理与信息反馈 按照各级职责,由专人负责数据收集、整理 、分析、传送工作 原始个案调查表由开展调查的疾控机构保存 备查 监测网络数据库要备份和保存 开展疫情动态分析,上报同级卫生主管部门 及上级疾控机构 上级部门应及时对分析结果进行反馈 七、监测系统评价指标 医疗单位病例报告率 100% 疑似病例报告及时率 90 病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调查率 100% 病例48小时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调查率 80% 病例脑脊液标本采集率 50% 病例血液标本采集率 100% 医疗机构出院病例转归情况报告率 100% 病例发病6个月后随访率 80% 省级实验室分离毒株后28天内送达国家实验室及时率 80% 乙脑疫苗常规免疫以县为单位接种率 90% 乙脑专病管理系统简介 专病/单病系统与大疫情系统的关系 专病/单病系统与大疫情系统之间通过传染病报告卡 进行关联 在专病/单病系统中,病人个案信息与传染病报告卡 是相关联的,在没有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时,不允许建立病 人个案信息。 在专病/单病系统中,病人个案信息的查询条件与传 染病报告卡的查询条件完全一致,即“按报告地区浏览、 按现住地址浏览”,“录入日期、终审日期、发病日期、 死亡日期、填卡日期”以及“病例分类”的选择全部针对 传染病报告卡的内容。专病/单病系统中同时增加了部分 与个案信息相关的其它查询条件。 乙脑专病管理系统简介 专病/单病系统中病例报告管理流程 1医疗机构报告传染病病例 医疗机构发现任何法定传染病病人,都须登陆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填 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报告。 2县级CDC报告传染病病例 为杜绝重卡的产生,县级CDC发现该病种的传染病病人,登陆到专病/ 单病系统,必须首先浏览查询是否医疗机构已通过大疫情系统对此病人进行 报告。对已经报告的病人,点击“详细”“纳入专病管理”,此病人即被纳入专 病/单病系统管理,其传染病报告卡信息不需再进行填写,只进行个案流调等 信息的填写。对没有进行报告的病人,在专病/单病系统中点击“添加报告卡” ,先进行传染病报告卡的报告,再进行其他信息的填写。如果错误点击“纳入 专病管理”,可在“详细”模式下,点击“取消专病管理”,则此病人的管理权限 又回归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用户所有。 3省、市级CDC报告相关信息 省、市级CDC原则上仅对专病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部分省市承担实验 室检测的任务,需要登陆到专病/单病系统中,查询到已经报告的病人个案信 息,补充实验室结果。 乙脑专病管理系统简介 专病/单病系统限制规则 (一)病人管理权限的限定:在专病/单病系统中,对病例纳入专 病管理后,传染病系统用户将不能进行修改,只能由专病/单病系统 用户修改。在“详细”状态下点击“取消纳入专病管理”,则此病例的管 理权限转为传染病系统用户所有。 (二)疾病病种订正的限定:在专病/单病系统中如将传染病报告 卡的病种订正为此专病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或其他疾病,则此病例的管 理权限将回归传染病系统,专病/单病系统中关于此病例的任何信息 将不能更改,但可查询到已录信息并可导出。 (三)查重功能的限定:各级CDC用户只能通过大疫情系统进行查 重,专病/单病系统不提供查重功能。在发现重卡后,删除由大疫情 系统报告的卡片,已经纳入专病系统的卡片,系统不允许删除。 (四)审核功能的限定:所有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报告的传染 病报告卡,只要进行了县级审核后,即允许被纳入专病/单病系统中 。 不要在专病管理系统中删除任何病例!不要在专病管理系统中删除任何病例! 项目执行情况监测点 概况 2006年9月12月,6家医院报告病例87例 。 2007年, 6家医院报告病例421例。 2008年13月, 6家医院报告病例45例。 项目执行情况监测点 监测医院报告病例数监测医院报告病例数 项目执行情况监测点 地区分布:报告病例中,地区分布:报告病例中,49.09%49.09%为济南市本为济南市本 地病例,而外地病例占到地病例,而外地病例占到50.91%50.91%。 项目执行情况监测点 年龄分布:各年龄组均有发病,最小年龄分布:各年龄组均有发病,最小1 1个月,最大个月,最大8484岁,均岁,均 数数19.9319.93岁,中位数岁,中位数13.1013.10岁,岁,1515岁以下占岁以下占52.6252.62。 性别分布: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性别分布: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50:1.1.50:1. 项目执行情况监测点 年龄分布年龄分布 项目执行情况监测点 时间分布:时间分布:20062006年年9 9月项目启动以来,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月项目启动以来,各月均有病例报告。 分析监测试点医院分析监测试点医院20072007年报告病例可知,上半年发病人数呈年报告病例可知,上半年发病人数呈 逐月上升趋势,至逐月上升趋势,至9 9月份达到高峰月份达到高峰 ,病例主要发生在夏秋季,病例主要发生在夏秋季 ,与肠道病毒病、乙脑高发季节相符。,与肠道病毒病、乙脑高发季节相符。 项目执行情况监测点 项目执行情况监测点 监测医院血标本采集率及送检率监测医院血标本采集率及送检率 项目执行情况监测点 监测医院监测医院CSFCSF标本采集率及送检率标本采集率及送检率 项目执行情况监测点 监测医院实验室检测情况监测医院实验室检测情况 项目执行情况监测点 监测医院实验室检测情况汇总监测医院实验室检测情况汇总 项目执行情况监测点 监测医院病例标本实验室检测其他病原结果汇总监测医院病例标本实验室检测其他病原结果汇总 项目执行情况监测点 监测试点医院报告病例临床分类及实验室检测情况监测试点医院报告病例临床分类及实验室检测情况 各种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总病例的各种实验室诊断病例占总病例的38.7038.70,占送检标本,占送检标本 病例的病例的47.3447.34。乙脑漏诊率较高,占。乙脑漏诊率较高,占44.2644.26。 项目执行情况监测点 临床诊断分类 报告病例中,以病脑为主,占总病例的 56.42 报告病例中,细菌感染较少,流脑、结脑 、化脑占总病例的19.89。 实验室也证实如此,214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中,197例为病毒感染,占92.06。 项目执行情况全省情况 一览表报告情况一览表报告情况 项目执行情况全省情况 地区与时间分布地区与时间分布 项目执行情况全省情况 项目执行情况全省情况 年龄分布年龄分布 项目执行情况全省情况 人群分布:病例以人群分布:病例以1515岁为主,占岁为主,占8686以上。男性以上。男性 多于女性,比例为多于女性,比例为1.76:1.1.76:1. 项目执行情况全省情况 AMESAMES病例医院实验室检验情况病例医院实验室检验情况 项目执行情况全省情况 报告病例以病脑为主,占报告病例的报告病例以病脑为主,占报告病例的9393以上。以上。 项目执行情况全省情况 项目执行情况 存在问题 报告资料不全 部分市虽经多次催报,一览表仍未 上报。 报告资料质量有待提高 根据调查,所有住院病例 均开展血常规检测,但上报的一览表中血常规检验率 不到60。 病例定义掌握不一致 为了开展工作,虽然全省进 行了培训,但各地对病例定义的理解不同,对监测病 例的尺度掌握不一。 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之间的配合尚需协调。 标本采集率低 项目开展的目的之一是提高相应部 门的实验室检验能力,但从监测情况看,标本送检率 较低,未达到监测方案要求。 方案有关内容有关定义 急性脑膜炎/脑炎监测(AMES)病例定义 : 急性起病,具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 (1),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2)或脑膜 刺激征等(3) ,具有上述表现者均作为监测 病例。 其中, (1)+ (2) (1)+ (3) 或 (1)+ (2) + (3) 均为监测病例。 具有以下临床诊断的 均作为监测病例报告和调查 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 病原包括乙脑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埃可病毒 、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 、麻疹病毒等引起的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 流脑 结核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化脓性脑膜炎: 病原包括Hib、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隐球菌等 其它疑似脑膜炎或脑炎:如狂犬病等 方案有关内容有关定义 暴发定义: 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 中的区域内(如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 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 相似临床表现的脑膜炎或脑炎。 流脑和乙脑参照相应的监测方案 流脑和乙脑的聚集性病例:当以村、居委会、学校 或其他集体为单位,7天内发现2例或2例以上流脑病例;或 在1个乡镇14天内发现3例或3例以上的流脑病例;或在1个 县1个月内发现5例或5例以上流脑病例疫情时,视为聚集性 病例。 技术要求 病例发现与报告 主动监测 病例调查 标本采集和保存 标本检测 标本检测运送要求 病例发现与报告(1) 各级医疗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 监测试点医院发现监测病例后,应于24小时内报 至当地县级疾控机构(其中流脑监测病例城市必须在 6小时以内,农村必须在12小时以内进行报告),同 时按要求进行登记。报告内容包括:发病地点、家长 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临床初步诊断等 。 全省其它医院,发现监测病例后,按要求填写“流 脑和乙脑等疾病监测医院病例登记一览表” ,每旬报 送县级疾控机构;县级疾控机构按一览表内容建立 Excel数据库,每月6日前经网络上报市级疾控中心, 市级疾控中心汇总全市资料后,于每月9日前通过网 络上报省疾控中心免疫预防管理所。一览表录入时保 留报告医院的名称 。 流脑监测病例报告:城 市6h内,农村12h内 Excel表中,日期录入格式: 2007/4/5 月报表的报告 县级疾控机构对本级负责的医院报告的监测 病例进行汇总后,填写“流脑和乙脑等疾病监测医 院病例月报表” ,于每月6日前上报市级疾控机构 ,市级疾控机构汇总全市资料后于每月9日前报送 省级疾控中心。 病例发现与报告(2) 主动监测 医疗机构要对急性脑膜炎脑炎监测病例开展 主动搜索工作。县级疾控机构在每旬开展急性弛 缓性麻痹(AFP)主动监测时,要同时对急性脑 膜炎脑炎监测病例开展主动监测,填写“急性脑 膜炎脑炎综合症主动监测记录表” ,如未发现 病例,应报告“零”病例。次月3日前将上月主动监 测结果录入数据库,形成汇总数据,通过网络逐 级上报。 开展主动监测时,监测人员应到监测医院的儿 科、神经内科(或内科)、传染科门诊和病房、 病案室等,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案等 ,并与医务人员交谈,主动搜索急性脑膜炎脑 炎监测病例,并记录监测结果。如发现漏报病例 ,应按要求开展调查和报告。 病例调查 监测试点医院所在的县级疾控机构,在接 到医疗机构的报告后48小时内对监测病例 开展调查,(流脑病例或疑似流脑病例应在 24小时内开展调查;乙脑病例或疑似乙脑 病例,发病6个月后进行病例随访) 。 注意:第一次调查不能完成的部分如病 例转归、出院日期、出院诊断、细菌培养 等内容在以后的调查中应陆续完成 调查表的录入与上报 第一部分:由县级疾控机构及时将个案调查表 录入数据库,并于每月6日前将数据库报市级疾控 机构。 第二部分:由市级疾控机构录入 。 上报:县级疾控机构每月6日前将数据库报市级 疾控机构。市级疾控机构将两部分内容汇总审核 后,于每月9日前报省疾控中心。省疾控中心于每 月15日前将上月数据库报至中国疾控中心。 暴发调查 全省所有县级疾控机构,当出现急性脑膜 炎脑炎暴发疫情时,应在接到疫情报告 后及时(12小时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疫情处理完毕后3天内写出调查处理报告并 逐级上报;上级疾控机构也要派人指导或 参与处理疫情。 标本采集和保存 监测试点医院采集、保存病例血液、脑脊液、 粪便标本,采集标本后应与辖区县级疾控机构联 系转运标本。 应采集所有散发病例标本; 发现暴发疫情: 如病例数在30例以内,对每起疫情采集70以上 病例的血液、脑脊液, 如病例数在30例以上,至少采集20例病例的血液 、脑脊液(发现流脑和乙脑暴发疫情,按照流脑和乙脑监测 方案开展), 疑似肠道病毒引起的暴发时同时采集粪便标本,进 行实验室检测。 标本的采集要求(1 ) 血液、血清: 监测试点医院采集病例血液标本(5ml), 0.5ml血液接种于培养平皿或2ml血液接种于培养瓶, 培养阳性菌株保温(2036)运送至省疾控中心; 剩余血液标本,分离血清,并将血清按0.5ml/管分装 入血清保存管,分装后的血清及离心后的血块,应低 温(-20以下)保存,并及时与县级疾控机构联系标 本的转运,由县级疾控机构将其余标本在带冰或液氮 灌条件下运送至市级疾控机构。 如果第1份血液标本在发病7天内采集,且乙脑IgM 抗体检测阴性,应在7天后采集第2份血液标本(3ml ),分离血清后同第1份处理(血块不需保存)。 标本的采集要求(2) 脑脊液: 监测试点医院采集病例脑脊液(3ml)标本,最 好在发病1周内、并尽可能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标本 采集后除医院进行常规检测、细菌培养及乳胶凝集试 验外,其余标本按0.5ml/管分装入血清保存管保存于- 20以下,并及时与县级疾控机构联系标本的转运, 方法与血清的转运相同。细菌培养如为阳性,阳性培 养物需保温(2036)逐级运送至省疾控中心。 用于流脑病原学检测的标本参照山东省流行性 脑膜炎监测方案的要求,由医疗机构采样后平行接 种两个平皿,一个用于医疗机构自行培养,另一个由 县级或市级疾控机构培养。 标本的采集要求3 粪便: 疑似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暴发时 ,如病例数在30例以内,对每起疫情采集70以上病 例的粪便标本,如病例数在30例以上,至少采集20例 病例的粪便标本;散发的疑似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 脑膜炎或脑炎病例,采集100的疑似病例的粪便标 本。 在发病14天内尽早采集病例双份粪便标本(5g, 约为成人的大拇指末节大小),两份标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广电保定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市场与服务类
- 中国广电张家界市2025秋招行业常识50题速记
- 厦门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综合知识专练题库及答案
- 中国移动渭南市2025秋招计算机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国家能源海口市2025秋招法学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中国移动茂名市2025秋招面试无领导高频议题20例
- 驻马店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炼油工艺技术岗
- 中国移动红河自治州2025秋招笔试行测经典题及答案
- 中国广电承德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通信技术类
- 景德镇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田勘探开发岗
- 《AI创意壁纸设计之山水》课件
- TSG Z7004-2011 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核准规则
- 回收垃圾培训课件
- 2025-2030中国钩针系列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司法确认调解协议(2025年版)
- 医疗器械直调管理制度
- (高清版)DBJ33∕T 1294-2023 建设工程造价指标采集分析标准
- 八年级英语上学期 选词填空解题方法及专项训练(解析版)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
- 《幼儿舞蹈基础》 课件 项目八 蒙古族舞蹈
-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