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结核白喉杆菌课件_第1页
版结核白喉杆菌课件_第2页
版结核白喉杆菌课件_第3页
版结核白喉杆菌课件_第4页
版结核白喉杆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章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p. 125 概述 为细长的杆菌,繁殖时有分枝生长的趋势。常规 染色困难,但一经着色则有抗酸性。该菌生长慢,营 养要求高,不产毒素,其致病性与菌体成分有关,所 致疾病多为慢性且伴有肉芽肿。 该属菌种类多,常分为三组:结核分枝杆菌(人、 牛型),非结核分枝杆菌(包括4组,鸟-胞内),麻风 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生长慢, 人型、牛型 非结核分枝杆菌I组生长慢,堪萨斯 非结核分枝杆菌II组生长慢,癗疠 非结核分枝杆菌III组生长慢,鸟胞内分枝 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IV组生长快速,龟分枝 麻风分枝杆菌不生长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杆菌和结核病病发展史上的几个里程碑 1882年,德国Koch发现结核杆菌 1890年,德国Koch发现结核菌素 1921年,法国Calmettle和Guerin制成BCG 1940年,进入结核病化疗时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核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结核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 AIDS的流行 对结核病防治的松懈 1993年4月23日WHO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 1995年宣布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流行病学简况: 世界: 1/3人口感染,70%在亚洲 结核病人2000万,每年新增结核病患者900万, 每年死于结核病的达300万。 中国: 有5.5亿人感染,结核病人约600万,每年死 于结核病的为25万。 居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细长微弯的杆菌,经抗酸染色,菌体 呈红色,其它呈蓝色。血培养中可形成荚膜。 临床标本中常有L型变异出现(Much、莫赫颗粒)。 2、培养特性: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最适pH值低, 生长缓慢,2-4w见菌落。 *罗氏(Lowenstein)培养基: 菌落呈乳白或米黄颗 粒状,干燥不透明,久则融合呈菜花状。 *液体培养基 :易形成有皱褶的菌膜(1-2w)。 结核分枝杆菌 M. tuberculosis Result of acid-fast staining: red bacilli in blue background 结核杆菌菜花状菌落 分子生物学:1998年,英、法、美、丹麦联合破译 其群基因序列,4411kb,约4000个基因 3、生化反应:热触酶试验有助于区别结核(-)和非 结核分支杆菌(+)。 4、抵抗力:含大量脂质,抵抗力强, 耐酸碱; 但对湿热及紫外线敏感。 5、变异性:结核杆菌易发生菌落、形态(L型)、 毒力(BCG)、免疫原性和耐药性变异。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结核杆菌的致病性与细菌大 量繁殖引起的炎症、菌体成分及代谢产物的毒 性和机体对细菌的免疫损伤有关。 1、脂质(lipid): 索状因子(cord factor): 能破坏线粒体膜,影响细胞呼吸, 抑制白细胞游走,引起慢性肉芽肿; Cord formation in liquid media(cord factor) 磷脂(phosphatide):能促使单核细胞增生,引 起结核结节和 干酪样坏死; 蜡质D(wax-D):能激发机体的IV型超敏反应; 硫酸脑苷脂(sulfatide):能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 的结合。 2、蛋白质:其主要成分结核菌素本身无毒, 但与蜡质D结合注入机体能诱发超敏反应, 结核结节形成和抗体。 3、多糖(polysaccharide):中粒细胞浸润 结核结节 (tubercle) 4、核酸: rRNA激活细胞免疫 5、荚膜: 保护菌体(有助于侵入巨噬细胞、 抵抗有害物质等) (二)所致疾病:主要介绍肺部感染 1、原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首次感染结核杆菌,多见于儿童。 常有肺门淋巴结大、干酪样坏死和结核结节 的形成,也可经血到达多个脏器引起相应结 核病,90%的原发感染可纤维化或钙化,但 病灶中潜伏的菌可成为日后的感染源 2、原发后感染(secondary infection): 多见于成人或较大的儿童 原发综合征 原发病灶 淋巴管炎 肺门淋巴结结核 原发综合征 三、免疫性 1、免疫机理:传染性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 2、免疫与超敏反应: 机体对结核杆菌产生免疫保护时也产生了超 敏反应,二者均为T细胞介导。 试验依据: 结核菌素蛋白与蜡质D同时注入机体,可活 化T细胞引起超敏反应; 结核杆菌核蛋白体RNA注入机体,则获得免 疫力。 * 结核菌素试验(OT): (1)原理: IV型超敏反应 (2)方法:是用OT(old tuerculin )或PPD(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所做的皮内试验, 48-72小 时后观察。 (3)结果: 阳性 红肿硬结直径5mm 强阳性 红肿硬结直径15 mm 阴性 红肿硬结直径5mm 结核菌素试验 PPD皮下注射 (4) 意义: 阳性 表示已感染过结核杆菌,但不一定有结 核病; 强阳性 表示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 阴性 表示未感染过结核杆菌,但应排除感染 初期或免疫力低下。 四、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痰液、尿液、粪便、脑脊液等 2、直接涂片镜检: 3、浓缩集菌: 4、分离培养: 5、动物试验: 6、快速诊断:包括核酸和抗体 五、防治原则 1. 接种BCG:新生儿-7y-12y 2. 治疗:联合用药,分一线和二线药物 棒状杆菌属 Corynebactreium p. 147 该属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引起人类疾 病的主要是白喉棒状杆菌,可引起白喉。 白喉棒状杆菌属(C. diphtheriae)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 呈棒状;排列不规则,多呈X型、Y型或栅栏状; G+,但染色不均匀,用Albert法染色后,有异染 颗粒出现,具有鉴别意义; 无荚膜和鞭毛,也不产生芽胞。 Model figure of Albert staining Result of Albert staining: body in blue metachromatic granules in black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 (1)吕氏血清培养基(Loffler): 形态典型,异染颗粒明显,菌落细小、湿 润、呈灰白色、圆形突起; (2)亚碲酸钾(potassium tellurite)培养基: 重型 大 灰色 能分解淀粉 不溶血 中间型 中心黑边缘灰 不分解淀粉 不溶血 轻型 小 黑色 不分解淀粉 能溶血 我国以轻型多见 3、抵抗力: 较弱,对湿热敏感,对干燥、寒 冷、日光 的抵抗力较强。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白喉毒素(diphtherotoxin, DT): 只有携带-棒状杆菌噬菌体的菌株才能产生。 毒素的性质与作用机理: 完整的毒素分子是酶原,须经胰酶分解为A、B 两个片段后才发挥毒性作用。 A链:193aa,具酶活性,稳定; B链:342aa,不稳定。含穿膜区(173aa)和 受体结合区(149aa)。 Structure of Diphtheria toxin Fragment B: 37 kD, binding Fragment A: 21kD, toxicity 作用机制: 白喉毒素经受损的粘膜细胞入血或淋巴循 环, 吸附于多个脏器的组织细胞表面后裂解,B 片段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A片段进入细胞 内,使细胞内延伸因子2(elongation factor 2, EF-2)灭活,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白喉毒素有剧毒,但人和鼠的正常细胞对 该毒素有一定的耐受性,而肿瘤细胞则高度敏 感,据此有人提出生物导弹法治疗肿瘤。 2. 索状因子(cord factor)和K抗原等 (二)所致疾病 病人 健康带菌者 飞沫 侵入易感机体 吸附 恢复期带菌者 鼻咽部粘膜,生长繁殖 产生 侵袭物质 局部 上皮细胞坏死 形成灰白色“假膜” 毒素 全身 心肌炎、肾上腺出血、 外周神经麻痹等 三、免疫性 病后获牢固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 锡克实验(Schich test): 原理: 毒素抗毒素中和反应 (in vivo) 四、微生物学检查 直接涂片,分离培养,毒力鉴定(Elek平 板,豚鼠试验) Results of Schick test Happened time (day) exp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