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一轮 第10讲 气体压强 流体压强习题_第1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一轮 第10讲 气体压强 流体压强习题_第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一轮 第10讲 气体压强 流体压强习题_第3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一轮 第10讲 气体压强 流体压强习题_第4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一轮 第10讲 气体压强 流体压强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 1010 讲讲 气体压强气体压强 流体压强流体压强 1 1(2016,天津)如图 1 所示,普通水壶壶嘴的高度不低于壶身的高度,其设计遵循了 _连通器_的原理;如图 2 所示,用吸管将杯中的饮料吸入口中,是利用了_大气压_的 作用。 2 2(2016,广安)有一种炊具叫“高压锅” 。 “高压锅”中的“压”字的含义指的是_压 强_(填“压强”或“压力”);“高压锅”能更快地煮熟食物,不仅节约了时间,更节约 了能源。 “高压锅”能更快煮熟食物是利用了“气压增大,沸点_升高_”(填“升高” “降 低”或“不变”)的原理。 3 3(2016,济宁)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希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再关 上,门就不易被风吹开,她这样做的道理是_增大摩擦_。为改善火车站地下通道的通风 情况,小希设计了抽气管道,并将管道上方遮雨盖的形状设计成图中的形状,利用地面风 实现自动抽气,其设计原理是_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_。(导学号 9098238690982386) 4 4(2016,钦州)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与大气压作用无关的是( D D )(导学号 9098238790982387) 5 5(2016,厦门)“天宫 2 号”空间实验室计划于 2016 年第三季度择机发射。空间实 验室内适宜宇航员工作生活的气压约为( D D )(导学号 9098238890982388) A100 Pa B1 000 Pa C10 000 Pa D100 000 Pa 6 6(2017,成都预测)(多选)下列有关大气压的说法和现象中,表述正确的是( ACAC ) (导学号 9098238990982389) A在高山上用普通锅煮不熟饭,因为高山上大气压小,锅内的水更容易沸腾 2 B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其大小等于 76 c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C用吸管喝瓶装饮料时,实际上是靠大气压把饮料从瓶中“压”上来的 D人潜水的深度不能太大,这是因为大气压随着水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7 7(2016,广州)如图 1 所示,静止时 U 型管两液面相平,下列选项包含图 2 中所有合 理情形的是( B B )(导学号 9098239090982390) A乙、丁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8 8(2016,衢州)在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中,小柯认为:“实验中纸片不掉落完 全是因为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而与大气压无关” 。下列能帮助小柯改变这种想法的实验 是( D D )(导学号 9098239190982391) A如图甲,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纸片都不掉落 B如图乙,覆杯实验中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 C如图丙,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子纸片不掉落 D如图丁,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 9 9(2016,绵阳模拟)下列关于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C C )(导学号 9098239290982392) A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B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深度有关 C人体内部的压强跟外部的大气压强相等,互相平衡,所以人不觉得受到巨大的大气 压力 D1971 年 6 月 30 日,前苏联宇宙飞船“联合号”由太空返回地面时,由于飞船密 封舱壁漏气,致使三名宇航员死于血液沸腾症,这是由于液体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减小而 增大引起的 10.10.(2016,常州)国外研发出一种吸盘式手套,把吸盘紧压在墙上,开动抽气机抽出 吸盘中的空气,使人能在竖直墙面上攀爬,当人静止在墙上时,让抽气机抽出更多空气, 这时( C C ) 3 A吸盘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B吸盘受到的摩擦力变小 C吸盘对墙壁的压力变大 D吸盘对墙壁的压力变小(导学号 9098239390982393) 1111(2016,河南)如图所示,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通过橡皮塞插入红色水的 玻璃瓶中,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的水沿玻璃管上升的高度为h。不考虑温 度的影响,把这个自制气压计从山下移到山上后( A A )(导学号 9098239490982394) Ah增大,瓶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Bh减小,瓶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h增大,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Dh减小,瓶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第 11 题图 第 12 题图 1212(2013,成都)2012 年 9 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如图 所示,歼15 飞机在“辽宁舰”进行起降飞行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D )(导学号 9098239590982395) A歼15 能升空是因为它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B歼15 能降落是因为它改变了自身重力 C随着歼15 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增大 D随着歼15 上升高度增加,机舱外大气压减小 1313(2016,三明)物理老师在实验室做“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演示实验:图甲所 示的是由粗细不同的三节塑料管A、B、C连接而成的装置,三节管中分别接有三个相同传 感器的探头,传感器与电脑相连。老师将抽气机与C管右端相连后开始抽气,电脑绘制出 的三节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p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D )(导 学号 9098239690982396) A抽气过程中,三节管中的气体流速相同 B实验室的大气压为 101.0 kPa C04 s,C管中的气体压强变化最大 4 D图象是A管中的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414(2016,仙桃)如图所示为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新型太阳能汽车,其外观类似 飞机机翼,可减少行驶时地面的部分阻力。请作出其在竖直方向上受力示意图。(“O”为 重心)(导学号 9098239790982397) 解: 1515(原创)下面甲、乙两图所示容器中都装有水,但图中都只画出了左边容器中的水 面,请在图中把未画出的水面的大致位置补画出来。(导学号 9098239890982398) 解:图略。提示:甲图液面相平,乙图从左到右液面逐渐降低 1616(2016,南宁)为测出某液体的密度,某校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试 验:将带有阀门的“U”型管倒置,两个管口分别插入盛有水和某液体的烧杯中;打开阀门, 从抽气口抽出适量的空气,待两管中的液面升高到一定高度时,关闭阀门;分别测量出两 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h水和h液;记录的三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若当时外界大气压为p0, 三次实验中“U”型管内的气体压强分别为p1、p2和p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p0_p1,p2_p3(两空均填“” “”或“”);待测液体的密度为:液 _0.9100.9103 3_kg/m3(已知水的密度为水1.0103 kg/m3)。(导学号 9098239990982399) 实验次数水面高度差h水/cm液面高度差h液/cm 12.73.0 24.55.0 37.28.0 17.17.(2016,陕西)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到:飞机在起飞和航行时机翼的仰角不同; 飞机越大其机翼越大。他们想探究“机翼获得升力的大小与机翼仰角、机翼面积有什么 关系?”(注:机翼仰角为机翼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机翼面积指机翼在水平面上投影的 面积) 5 他们利用塑料泡沫等材料自制了三个质量相同、形状相同、面积不同的机翼模型,把 圆柱形空心笔杆穿过“机翼”并固定在“机翼”上,将一根金属杆从笔杆中穿过并上下固 定,确保“机翼”能沿金属杆在竖直方向滑动,将“机翼”挂在测力计的下方,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导学号 9098240090982400) (1)用鼓风机对着“机翼”吹风,模拟飞机在空中飞行,当鼓风机向右吹风时,以气流 为对照物,飞机向_左_飞行。 (2)为了研究“机翼”获得的升力与仰角的关系,他们对同一个“机翼”吹风,并保持 风速不变,只改变“机翼”_仰角_的大小,观察并记录测力计的示数,在其他条件相同 时,更换面积不同的“机翼”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表:(每次吹风前测力计示数均为 3.5 N) 机翼面积/cm2 测力计示数/N 机翼仰角 275395566 0(水平) 3.23.02.6 较小 3.02.92.4 较大 2.92.82.3 最大 3.12.92.7 在上述实验中,吹风前后测力计示数的_变化量(差值、减小量)_即为“机翼”获 得升力的大小。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质量、形状、机翼面积和风速相同时,仰角增大, 获得的升力_不一定_(填“一定”或“不一定”)增大;当质量、形状、仰角和风速相同 时,机翼面积越大,获得的升力_越大_。 实验时, “机翼”沿金属杆上升,金属杆对笔杆有向_下_的摩擦力,因此测得的升 力应_小于_“机翼”实际获得的升力。 1818(2016,宁波)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管浸入水中,充满水后用手指把一端堵住,移 出水面,如图甲所示。 (1)B端的水不会流下来是由于受到_大气压_的作用。 (2)把手指移开后管内的水会怎样流动,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猜想,而检验猜想是否 正确最直接的方法是_实验_。 (3)把细管倒过来,如图乙所示。如果把手指移开,管内的水会不会从 A 端流出?请写 出你的判断,并用你所学的理论知识证明你的判断。(导学号 9098240190982401) 解: 6 (3 3)如果把手指移开,管内的水会从 A A 端流出,假设管内的水保持静止,取管底液片为 研究对象,它把管内的水柱分成左右两部分,如图所示,因为液片深度 h h左h h右,所以 p p 向右p p向左,因为 F FpS pS,而液片左右的面积 S S 相等,所以 F F向右F F向左,液片将向右移动, 管内的水从 A A 端流出。 1919(2016,大连)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直筒下端浸在水中,在用拉力F缓慢向上拉 动活塞的过程中,筒内、外水面高度差h逐渐变大(活塞下面的筒内始终充满水),拉力F 逐渐变大,不计活塞与筒壁之间的摩擦及活塞的重力,请分析说明拉力F变大的原因。(导 学号 9098240290982402) 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