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关系的临床研究课件_第1页
医学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关系的临床研究课件_第2页
医学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关系的临床研究课件_第3页
医学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关系的临床研究课件_第4页
医学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关系的临床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非霍奇金 淋巴瘤关系的临床研究 浙江省肿瘤医院内科 研究背景 n中国约约有10-15 人群感染HBV nNHL病人中HBV感染率大约在2.5-32 左右 n欧洲:德国淋巴瘤协作组报导NHL病人中HBV感染率为 3.8 n美国:2006年NHL发病人数为4.2万人,HBV感染率大约为4 左右 n亚洲国家报道NHL病人中HBV感染率大约在10.3 23.5 研究背景:NHL病人HBV感染发生率(亚洲) 报告者 国家/地区 病例数 HbsAg阳性率 P Kim 韩国 222 14 / 6.9 (B/TC) 439 7.3 (其他肿瘤) 444 4.7 (正常人群) 松山 日本 348 14.9 (80 BC) Chen 台湾 471 23.5 (BC) P=.001 1013 15.6 (其他肿瘤) Lim 新加坡 556 10.3 P.001 4698 4.1 (正常人群) 研究背景 nHBsAg(+) 和 HBcAb(+) 患者的治疗风险: nHBsAg(+)淋巴瘤化疗致HBV再激活率约4060 ,高于其它 肿瘤23倍 n有报道,HBsAg(-)和HBcAb(+)的DLBCL患者,R-CHOP方案治 疗后乙肝病毒激活率达23.8 (5/21) n拉米夫定预防明显减少携带乙肝病毒的淋巴瘤患者接受化 疗后出现的乙肝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1、Yeo W, et al. J Med Virol. 2000; 62: 299-307 2、 Yeo W, et al. J Clin Oncol,2009,27(4);605 3. Li YH, et al. Cancer,2006;106(6):1320 病例来源 n2000年1月至2009年2月首次住院病人 n经活检或穿刺组织学明确的NHL患者、肺癌患者以及健康 体检者 n均采用ELISA法检查了乙肝两对半试验(HBsAg、HBsAb、 HBeAg、HBeAb及HBcAb) n均排除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如HIV抗体阳性,HCV抗体阳 性,胃镜检查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病例 统计学分析 n利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n各组间HBV感染阳性率采用2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 计算分析通过调整年龄及性别等混杂因素的比值比 (adjusted odds ratios,adjusted OR)及其95可信区间 (confidence intervals,CI) 结果:临床资料 病例数 男性 女性 中位年龄 B-NHL T-NHL 未分类 NHL 肺癌 健康人群 1279 829 450 52 815 360 104 1340 982 358 57 1150 649 501 60 结果:NHL与肺癌患者HBV感染比较 NHL患者(% ) 肺癌()Adjusted OR(95% CI) P 病例数12791340 HBsAg(+)220(17.2%)163(12.2%)1.5(1.21-1.91)0.000 小三阳132(10.3%)106(7.9%)1.39(1.15-1.99)0.032 大三阳55(4.3%)5(0.4%) 11.8(4.64-30.00)0.000 抗HBc (+)770(60.2%)692(51.6%)1.17(1.09-1.25)0.000 结果:NHL患者的HBsAg阳性率、小三阳率、大三阳率及 HBc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同期肺癌患者 结果:NHL与健康人群HBV感染比较 NHL患者(%)健康人群()Adjusted OR(95% CI) P 病例数12791150 HBsAg(+)220(17.2%)137(11.9%)1.42(1.13-1.83)0.000 小三阳132(10.3%)71(6.2%)1.53(1.19-2.09)0.000 大三阳55(4.3%)4(0.3%)11.32(4.30-30.29)0.000 抗HBc (+)770(60.2%)563(49.0%)1.23(1.14-1.32)0.000 结果:NHL患者的HBsAg阳性率、小三阳率、大三阳率及 HBc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 结果:肺癌与健康人群之间HBV感染比较 肺癌()健康人群( ) P 病例数13401150 HBsAg(+)163 (12.2%)137(11.9%)0.725 小三阳106 (7.9%)71(6.2%)0.093 大三阳5 (0.4%) 4(0.3%)0.916 抗HBc (+)692 (51.6%)563(49.0%)0.456 结果:肺癌与健康人群之间HBsAg阳性率、小三阳 率、大三阳率及HBcAb阳性率均无明显差异 结果:NHL与肺癌或健康人群HBV感染率比较 P=0.032 其他所有P=0.000 结果:B-NHL与健康人群比较 健康人群B-NHLAdjusted OR(95% CI) P 病人数1150815 HBsAg(+)137(11.9%)160(19.6%)1.58(1.29-2.01)0.000 小三阳71(6.2%)101(12.4%)1.96(1.40-2.51)0.000 大三阳4(0.3%)47(5.8%)15.75(4.97-39.74)0.000 抗HBc (+)563(49.0%)508(62.32%)1.19(1.08-1.28)0.000 结果:B细胞NHL的HBsAg阳性率、小三阳率、大三阳率及 HBc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结果:T-NHL与健康人群比较 健康人群T-NHLAdjusted OR(95% CIP 病人数1150360 HBsAg(+)137(11.9%)51(14.2%)1.11(0.80-1.45)0.258 小三阳71(6.2%)26(7.2%)1.01(0.70-1.60)0.479 大三阳4(0.3%)7(1.9%) 5.17(1.57-15.74)0.002 抗HBc (+)563(49.0%)191(53.1%)1.05(0.92-1.04)0.175 结果:T细胞NHL仅大三阳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 结果:B-NHL和T-NHL与健康人群HBV感染情况 B-NHL与健康人 群比较 所有P=0.000 P=0.002 结果:B-NHL和T-NHL 的HBV感染情况 B-NHLT-NHL Adjusted OR(95% CI P 病例数815360 HBsAg(+)160(19.6%)51(14.2%)1.33(0.83-2.15)0.024 小三阳101(12.4%)26(7.2%)0.91(0.54-1.53)0.009 大三阳47(5.8%)7(1.9%) 0.53(0.23-1.22)0.004 抗HBc (+)508(62.32%)191(53.1%)1.18(1.05-1.31)0.003 结果:B细胞NHL的HBsAg阳性率、小三阳率、大三 阳率及HBc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T细胞NHL 结论 nNHL患者的HBV感染率远高于肺癌患者及正常健康人群; 而肺癌与健康人群之间无明显差异 n B细胞NHL的HB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而T细胞 NHL仅大三阳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其他指标与健康人群 均无明显差异 nB细胞性NHL患者的HBV感染率明显高于T细胞性NHL 结论 n提示HBV持续感染可能在B细胞性NHL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n提示在B细胞性NHL治疗中应用化疗或免疫化疗应注意有 无HBV的感染,避免HBV激活引起肝功能受损 谢谢谢谢 ! ! 西医学是最近三四百年来建立在解剖学、生物学及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主要采用科学实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直至目前的分子基因层次水平,发展极为迅速,超过其它任何一门医学科学,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主流。 可见中西医学,一个是以“功能人”为概念的独特的哲学医学理论体系,一个是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二者都不是以完整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理论讲二者都不是科学的,势必影响各自发展。事实也证明这一切,中医长期停滞不前、疗效也不确实。西医尽管发展到目前的基因分子层次,但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对绝大部分疾病发病原因认识不清、发病机理弄不明白,治疗受到制约,在小小SARS、禽流感面前竟束手无策,在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等相当多疾病面前更是不得不求助或借助中医治疗。一个是疗效不确实,一个是有些甚至相当多疾病无法治疗,这就是中西医学结合的缘由。然而,由于二者是两套理论、两股道上跑的车,风马牛不相及,从理论上讲就没有结合的可能,只是形式上的融合罢了。故出现西医对治疗不了的疾病只好求助中医,而中医则往往采用西医诊断中医治疗,以及中西治疗法一块用的局面。 至于循证医学、比 较医学、后现代医学、行为医学等所谓“医学”,都称不上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关于这一点在灵魂医学有关章节中将有相关点评。 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主要包括:救护、求食的本能行为。如动物受伤会舐其伤口、遇热会避入水中,人与动物一样有着本能救护。人类的求食本能在寻找食物时,逐渐发现了葱、姜、蒜、粳米、薏米等虽为食物或调味品,却具有治病作用;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先古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出利器,从而产生了砭石、骨针等医疗器具,逐渐掌握了运用工具治疗疾病的经验。与此同时,人们发现活动肢体可以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导引术”、“五禽戏”的形成,也是古代人们积累生活经验后产生的保健养生观;医、巫的合与分。由于原始人受制于智力尚未开化,对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宇宙间的一切反常现象,心存恐惧,难以做科学、合理的解释,因而误以为有超自然的力量主宰其中。故巫、医合流曾是中、西医学共有的一段历史。 医学教材 东、西方文化历史背景是中、西医学形成、发展的土壤。公元2世纪东、西方的两位医学巨匠张仲景和盖伦,传承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创建了迥异的医学范式,发展和完善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使中、西医学各自走向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汉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述的伤寒杂病论之前,就有内经、难经、本草经等古典医药典籍。张仲景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继承了内经等基本理论和丰富的医药知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其贡献在于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西方,盖伦的一生生活在罗马帝国时安东尼父子的执政期。彼时,罗马帝国的繁荣,为盖伦的医学成就、以及西方医学的昌盛,提供了可靠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保证。盖伦继承希波克拉底的学术思想,著述200余部著作,现存的83部著作中,内容涉及解剖、生理、病理、卫生、药物、希波克拉底文集研究、哲学、语言学、逻辑学、数学、历史、法律等。倡导实证医学,他的科学方法论具有重视实验、疾病局部定位思想、重视形式逻辑、强调演绎法等特点,对后世西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差异 中、西医学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诊治疾病,其基本理论各成体系并有根本差异。中西医学的差异不仅仅是有否实证的科学理念,最主要的是两种文化体系的差别。从理论上讲,中西医学是两种不可能统一的医学体系。“中体西用”曾成为中西医汇通派的指导思想,但由于两种医学的根基不同,硬在中医之体上套上西医之用,近一个世纪的事实证明,“汇通医学的体用判断脱离了中西医学的事实认识,以价值认识代替了事实认识,决定最终结果劳而无功”,因此,中、西医学应并存共荣而不必强求统一。 古代(经典)中医史 中国的中医学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并尝试草药。在公元前3000 多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写下了人类第一部医学著作祝由科,后世人在这部医药著作的基础上不断增补删改,逐渐形成了后来的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并由祝由科里将纯粹的医药分离了出来,形成了后来的中医学。而其中的黄帝内经则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防病养生保健康的预防医学观点。 轩辕黄帝早在周代(公元前1046 年公元前771年)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医院和医疗制度,周代的医疗机构设有医师、上士、下士、府(管药库)、史(管记录)、徒若干人。下面又分食医(管饮食卫库)、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兽医四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分科。医师总管医药行政,并在年终对医生进行考核;周礼记载“岁冬则稽其事,以制其食”,就是说,医生每年都要通过年终考核增减俸禄。 当时的患者已经分科治疗,而且建立病历。“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规定在死者病历上要写明死因,然后送交医师存档,以便总结医疗经验,提高医疗技术。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病历制度。 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时期名医辈出,秦国有名医医缓,齐国有长桑和他的徒弟扁鹊。扁鹊发明了中医独特的辨证论治,并总结为“四诊”方法, 即“望、闻、问、切”。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不治。后世则尊称他为神医扁鹊。春秋战国时流行的主要医学著作有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和旁篇这七本,合成“七经”。 在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专门法医“令史“。 秦律规定,死因不明的案件原则上都要进行尸体检验,司法官如果违法不进行检验,将受到处罚。秦代的封诊式对法医鉴定的方法、程序等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在人命案件中,鉴定检验的主要内容有尸体的位置、创伤的部位、数量、方向以及大小等。令史检验完成之后,必须提交书面报告,称为“爰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鉴定和现场勘察报告。秦代还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传染病医院“疠迁所”,并制定了最早的治疗传染病的隔离制度。据1975 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中记载:当时规定,凡经医生在给病人检查后发现有鼻梁塌陷、手上无汗毛、声音沙哑、刺激鼻腔不打喷嚏等症状者,一律送至疠迁所隔离治疗。这说明中国古代对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措施,很早就已 经是得力有效的。 到了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已经非常完备,名医则有太仓公淳于意和公乘阳庆。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完善了中医的辨证理论,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临床医学大师,被尊称为医圣。他著有伤寒论疗妇人方、黄素方、口齿论、平病方等等医书,最终流传下来的医书被并被后人编纂为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 近代、现代医学史 近代的医学 西方近代医学是指文艺复兴以后逐渐兴起的医学,一般包括16世纪、17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医学。 16世纪 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手工工厂出现,生产力的增长也促进对新市场的寻找。1492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7 年达伽马发现好望角,1519 1522 年麦哲伦环绕世界一周。许多药物(如鸦片、樟脑、松香),由东方传入欧洲,美洲发现后,欧洲也有了金鸡纳、愈创木、可可果。 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首先在意大利形成了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特点是敢于向教会思想挑战,反对宗教迷信的束缚。他们的口号是:“我是人,人的一切我应该了解”,以此来反对神学的统治。他们一方面传播新文化,一方面竭力钻研和模仿古代希腊的文化,因此此时期称为“文艺复兴”。1543 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是科学史上文艺复兴的开始。 医学革命。文艺复兴运动中,怀疑教条、反对权威之风兴起。于是,医界也产生了一场以帕拉切尔苏斯(14931541)为代表的医学革命。 中世纪的医学校中,主要讲阿维森纳的医典,以及加伦和希波克拉底的著作。教师照本宣科,一切墨守成规,毫无生气。文艺复兴的狂潮,很快就波及医学领域。帕拉切尔苏斯指出人体的生命过程是化学过程。他在巴塞尔大学任教时主张用流行的德语写书和讲演,使医学易为大众所 接受,这是一件伟大的改革。他重视实践,反对烦琐的经院哲学,反对中世纪顽固的传统和权威观念,他说:“没有科学和经验,谁也不能成为医生。我的著作不是引证古代权威的著作,而是靠最大的教师经验写成的”。他勇敢地向墨守成规和盲目崇拜进行斗争,公开焚毁了加伦和阿维森纳的著作。 细胞病理学。19世纪初细胞学说提出,到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R.菲尔肖倡导细胞病理学,将疾病研究深入到细胞层次。他学说的基本原理包括:细胞来自细胞;机体是细胞的总和;疾病可用细胞病理来说明。 细菌学的建立。19世纪中叶,由于发酵工业的需要,由于物理学、化学的进步和显微镜的改进,细菌学诞生了。 现代科学技术,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由“整理材料”的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综合起来的体系。 近代医学经历了1617世纪的奠基,18世纪的系统分类,19世纪的大发展,到20世纪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发展为现代医学。20世纪医学的特点是一方面向微观发展,如分子生物学;一方面又向宏观发展。在向宏观发展方面,又可分为两种:一是人们认识到人本身是一个整体;二是把人作为一个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互作用的整体来研究。20世纪以来,基础医学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基本理论的发展,它有力地推进了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在20世纪才开始出现。20世纪医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