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护理课件_3_第1页
小儿发热护理课件_3_第2页
小儿发热护理课件_3_第3页
小儿发热护理课件_3_第4页
小儿发热护理课件_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发热的护理小儿发热的护理 小儿科 liulina 1 1、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病理性升高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病理性升高的 状态称为发热。状态称为发热。 2 2、其本质是各种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其本质是各种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 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3 3、小儿正常腋下体温可波动于、小儿正常腋下体温可波动于36.037.536.037.5: cc之间。临床上根据体温的高低可分为低热之间。临床上根据体温的高低可分为低热 : 38 c38 c;中热;中热3839 c3839 c;高热;高热 3941 3941 cc;超高热;超高热 41 c 41 c 。 小儿发热的定义 : 病因:病因: 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 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外在因素: 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 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二、内在因素: 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 病。 三、其他因素: 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 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发热的分类和病理机制:发热的分类和病理机制: 分类:分类: l l 感染性发热: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性发热: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 感染所致。感染所致。 l l 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1 1)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如癌症病人的吸收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如癌症病人的吸收热。 2 2)抗原)抗原- -抗体反应抗体反应, , 如过敏反应中的发热如过敏反应中的发热 3 3)内分泌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内分泌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 4 4)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产热过多散热减少, ,如广泛性皮炎及慢性心衰引起的发热,一般为低如广泛性皮炎及慢性心衰引起的发热,一般为低 热。热。 5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特点是高热无汗)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特点是高热无汗) a.a.物理性如中暑,日射病物理性如中暑,日射病 b.b.化学性如安眠药中毒化学性如安眠药中毒 c.c.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等颅内损伤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等颅内损伤 6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此类多为功能性的低热,可持续数月至数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此类多为功能性的低热,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热型较规则,波动范围较小,多在热型较规则,波动范围较小,多在0.50.5度以内。度以内。 病理机制:病理机制:(略)略)由于各种原因导至产热大于散热。由于各种原因导至产热大于散热。 发热的临床过程: 1)体温上升期:皮温下降,皮肤苍白,疲乏无力, 畏寒或寒战。此时量体温不高甚至低于正常范围。我 们的护理措施要注意保暖如多加衣服,多喝开水。 2)高热期:达高峰之后就会保持一定时间,此时的 护理措施要解开衣服加快散热或根据医嘱进行物理降 温或药物降温。 3)体温下降期: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护理措 施要指导家属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注意测量体温以防 虚脱。 高热过久对机体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1)高热使代谢增加,耗氧量也大大增多。体温每 升高1度,基础代谢增加13% 2)高热需加速散热,因而心搏加快,体温每升高1 度,心搏加快约15次/分,故心血管负担加大。 3)高热可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产生烦躁,惊厥 ;也可发生过度抑制引起昏睡、昏迷。特别是婴 幼多见。 4)高热时消化道分泌减少,消化酶活性降低,胃 肠运动减慢,故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现象 5),持续高热反而使机体防御机能降低,不利于 康复。 护理措施: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加强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一般体 温38.5,每天应1次/4h,待体温恢复正 常3天后,改为2次/d。37.5 体温 38.5,每天应3次/d,待体温恢复正常3 天后,改为2次/d。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 经过,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 3、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栏或适当约束,注 意安全;高热惊厥时注意防止舌咬伤,给压舌板 ,立即配合医生予以镇静等处理。 4、降低体温,腋表温度38.5时可遵医嘱给予 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常用物理降温方法有冰枕 、冰敷、温水浴、酒精浴、冰垫等。行降温措施 30分种后应复测体温。 物理降温方法: 冷湿敷法:用温水浸湿毛巾或纱布敷于患儿前额、后颈 部、双侧腹股沟、双侧腋下 ,膝关节后面,大血管表浅处 ,每3-5分钟换1次。 酒精擦浴:用30%-50%的酒精重点擦抹上述冷湿敷部 位及四肢皮肤,但不擦胸腹部。以防止内脏器官充血,引起 不适和并发其它疾病.温水浴:适用于四肢循环不好(面色 苍白、四肢冰凉)的患儿。水温37-38度C,用大毛巾浸湿后 ,包裹患儿于温水中,15-20分钟,或根据体温情况延长时 间,做完后擦干全身。 药物降温 解热镇痛药: 1.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2.复方阿司匹林; 3.百服宁; 4.安乃近(注射); 药物降温注意事项 1.体温: 38.5 C,药量适当; 2.过早或大剂量用药可引起虚脱; 3.新生儿、小婴儿、中度以上营养不良、麻疹出疹期不宜用退热药; 4.同一种药4-6小时内不宜重复应用; 5、休息及环境护理:应特别重视患儿的休息, 提供患儿合适的休息环境,如果发热时间过久 ,温度过高,会使患儿体内营养物质及氧的消耗 大大增加,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应让患儿多卧床 休息。室温维持在1822左右保持室内温 、湿度适宜,50%-60%B。环境安静,空气新 鲜,定时开窗通风。 6、遵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保证按时、足量 ,现配现用。 7、饮食护理:患儿发热时,新陈代谢加快,营养物 质的消耗大大增加,体内水分的消耗也明显增加。 同时,发热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消化 功能明显减弱,因此,不宜多食油腻、辛辣之品,应 平衡营养膳食,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时 呼吸快,蒸发的水分多,因此要鼓励患儿多饮水为 宜。多喝水还可促使多排尿,通过排尿有利于降温 和毒素的排泄,最好饮用温开水,有利于出汗。 8、做好口腔护理: 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 膜干燥,这时口腔内食物残渣容易发酵,有利于细 菌繁殖,可能引起舌炎、牙龈炎等,要及时清洁口 腔,最好每次进食后用盐水漱口。 9、皮肤护理: 高热退热过程中会大量出汗,要做 好皮肤护理,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物,衣被不可太 厚,可用温毛巾擦试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10、灌肠护理 :灌肠插入深度不能太浅,太浅容易 造成药液外溢,影响疗效,一般在10-15cm。灌肠保留 1h以上。如灌肠后不久即排出,可按上述剂量补灌1 次,最好在患儿睡眠前给药。灌肠时药液应缓慢灌入, 肛管拔去后要用纱布按住肛门口片刻,以免药液流出 。 11、心理护理:安抚患儿,消除患儿紧张烦躁情绪 ,多给予鼓励和支持。 健康指导: 1、嘱咐患儿食用易消化、高热量、低蛋白的饮 食,多饮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