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秘书简史 ppt课件_第1页
第五章秘书简史 ppt课件_第2页
第五章秘书简史 ppt课件_第3页
第五章秘书简史 ppt课件_第4页
第五章秘书简史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秘书简史 秘书工作起源于何时,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起源于远古的黄帝时代,一 种认为起源于夏代的奴隶社会。 v自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到公元前21世纪 夏朝建立,是原始社会。 v尚书尧典说,“三皇”、“五帝”在对重大 事项做出决断之前都要“咨四岳” 。 v传说的三皇燧人氏、伏羲(庖牺)氏、神农 氏(类似的还有女娲氏、有巢氏)的称名反映了 原始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v易系辞下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 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 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 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v三皇之后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 舜)以及禹大致处于父系氏族向奴隶社会的转变 时期。 v黄帝(?公元前2402公元前2303),本 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 丘,因以为名。号有熊。有土德之瑞,故 称黄帝。 v黄帝有史官仓颉、沮涌、孔甲等多人,有 人认为,这类人员的出现,标志着秘书人 员的诞生。 v2200年后,战国晚期,荀子解蔽篇说:“故好书者 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v汉代纬书春秋元命苞谓,仓颉“生而能书,及受河 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 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v黄帝崩,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公元前 2299)。 v颛顼崩(?公元前2222),黄帝子玄嚣之孙高辛立,是 为帝喾(?公元前2218?公元前2156)。 v尧、舜、禹为传说中三个部落联盟首领,连续禅让。 v挚于兄弟为最长,得登帝位,封异母弟放勋(尧 )为唐侯。 v尧初生时,其母寄于三阿之南伊长孺之家,故从 母所居而姓伊,名放勋,号陶唐。尧,谥也。谥 法曰:翼善传圣曰尧。 v挚在位九年(?公元前2152前2144),政微 弱,而唐侯德盛,诸侯归之。挚服其义,乃率群 臣造唐而致禅。唐侯自知有天命,受禅(?公元 前2144年)。 v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 曰:吁,顽凶不用。 v尧又曰:谁可者?讙兠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 。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 v尧又曰: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 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尧曰 :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 已。尧于是听岳用鲧九载,功用不成。 v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 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 远隠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 。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 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尧曰 :吾其试哉 v舜在位时(?前2044前2006),设立九官以 治天下,其中有纳言一官,由龙担任。 v纳言是上通下达,出纳君命的官员,是典型的秘 书官职。 夏朝开创了我国秘书工作的先河 v(颛顼鯀)禹(前2002前1995) v帝禹东廵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 v三年之丧毕,益让禹之子启(公元前1991年) 。 v夏朝以都城“夏邑”为中央,“九州”各有所居。已 形成有“百官”的国家机构,设有“三政”、“四辅”、 “六事”等主要官职。 “六事”中的官占、遒人、太 史令都是秘书官职。官占,掌管占卜。遒人,负 责宣布政令。太史令,掌管记事和图籍。“六事” 也称“六卿”,是中央六个行政事务管理机构的长 官。 v夏朝应该已经有了文字。 商代秘书 v契是殷家始祖,故言“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 之女,传为帝喾次妃(实非),与宗妇三人浴于 川,玄鸟遗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 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为司徒,封于商,赐 姓子氏。 v自契至汤(前1575年)十四世,当是时,夏桀 为虐政淫荒。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 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或说伊尹乃为 有莘氏媵臣,欲干汤而无由,负鼎俎以滋味说汤 致于王道。汤举任以国政。伊尹名挚,阿衡为官 名,按:阿,倚也;衡,平也。言依倚而取平。 v汤乃兴师伐夏桀,诸侯服,汤乃践天子位。 v礼记明堂位:“夏后氏百官,殷二百。” 商 朝的中央机构比夏朝规模大,商朝中央机构的官 员约有二百四十人左右。商王直接管辖的的“内 服”有由“百僚庶尹”组成的中央机构,是协助商王 处理国家大事的中枢机关。 v中央机构的核心是“相府”;相府的主政长官是“相 ”,协助国王处理朝政。伊尹、傅说都是殷朝总 领百官的名相,他们所辅佐的太甲、武丁都是商 朝繁盛的时期。千字文:“磻溪伊尹,佐时 阿衡”,“说感武丁” v商代“三公”的地位很高,但“三公府”属于非常设 机构。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述商朝尸“三公”时 说:“三公无官,言有其人,然后充之。”多是一 些有名望的重臣被立为“三公”,实际上为兼职。 商朝的名相伊尹、傅说都曾名列“三公”。 v“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商代政府机构大致分为 两大系统:卿事寮(政务系统)、太史寮(神职 系统)。 v寮,本为“尞”(燎),“烧柴祭天也” 。“尞”加上“ 宀”,成为“寮”,表示烧火照明以便处理事务的职 官机构。“寮”、“僚”通,“同官为僚” 。 v卿,原作“鄉”(参加饮酒礼的乡老),任用为官 后称为“卿”。“事”在甲骨文中作“史”,说文: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凡史之 属皆从史。事,职也。”卿事有多尹、御事(承 担事务)等属下。 v太史寮有史、巫、祝、卜(贞人)、乍册等。 v另有服务内廷的宰、寝、臣、小臣、小子等。 v商朝的秘书官员统称为巫、史。分工很细,见于甲骨卜 辞和先秦典籍的秘书官职有:巫、卜、史、大史、小史 、西史、东史、贞人、乍册等等。 v商朝是奴隶制社会神权政治鼎盛时期。礼记表记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殷人是每日 必卜,每事必卜,巫、史的首要职责是掌管占卜,享有 辅助政事、参与一切决策的权力。 v巫、史的另一职责是记事。说文:“史,记事者也 。从右持中。中,正也。”中,即簿书。 v巫、史掌管占卜、记事,自然要承担甲骨文制作,包括 取材、整治、钻凿、刻辞、保管等一系列技术性工作。 v尚书商书中收有誓、诰、训、命四种公文类别的 区分,但应用界限并不分明。 周代的秘书机构和秘书工作 v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為帝嚳 元妃,見巨人跡,踐之而孕。 v帝尧举弃为农师,帝舜封弃于邰,号曰后稷 ,别姓姬氏。 v后稷子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废稷之官, 不复务农。后稷曾孙公刘,复修后稷之业, 务耕种,百姓归之。周道之兴自此始。 v后稷十三世孙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国 人扶老携弱归之。 v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 。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 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太伯、虞仲知古公欲 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 季历。 v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卒,子昌立, 是为西伯。 v西伯曰文王,日中不暇食以待士,伯夷、叔齐在 孤竹,往归之。 v帝纣囚西伯于羑里,西伯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 v纣赦西伯。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 v西伯崩,太子发立,是为武王,太公望为师,周 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 业,伐纣。 v武王乃褒封神农、黄帝、尧、舜、禹之后于焦、 祝、蓟、陈、杞,封功臣谋士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 鲜、叔度于管、蔡。 v武王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成王少,周初 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乃摄行政当国。 v周公旦制礼作乐。汉景帝时河间献王所得 周官(新莽开始称周礼)相传为 周公亲撰,记载了西周的六大职官系统: v天官(大冢宰为首)掌邦治, v地官(大司徒)掌邦教, v春官(大宗伯)掌邦礼, v夏官(大司马)掌邦政, v秋官(大司寇)掌邦禁, v冬官(大司空)掌邦事。 v西周时,周王的最高辅佐是师、保、傅。 如周成王时,周公旦为太傅,召公奭为太 保,太公望为太师。 v周朝对商代职官的两大系统有所延续,西 周将卿事寮的职掌划分为三部分,西周中 后期,“三有司”(司徒、司马、司空)地位 显赫,掌管重要政务。司徒掌管土地,在 金文中写作“司土”;司空负责工程,金文作 “司工”;司马掌领军队。 v太史寮俨然是周王的秘书机构,其中最重 要的是内史、御史。内史与王更为密切, 负责记录、发布王命。御史在殷商甲骨中 已经出现,周朝又称柱下史,管理文书档 案。王的身边伴有左史、右史。此外,太 史寮中还有神职性质的祝卜。 v在卿事寮、太史寮两大系统之外,还有以 太宰为首负责宫廷事务的宫官,西周中叶 以后,他们也染指政务,天子借之牵制卿 事寮。 v春秋晚期,诸侯国卿大夫纷纷在采邑内设 立不世袭的家臣,主管为“宰”。到了战国初 年,在“三家分晋”等卿大夫夺权事件后,家 臣成为国家官吏。 v战国时期,各国为兼并天下而进行政治改 革,贵族垄断官位、封邑的世卿世禄制向 官僚制转变,由此导致不掌政地主对政权 的依赖性,君主专制逐渐形成,这样的变 法以秦国最为彻底。 v在分封时代,军政合一、文武不分,而战 国官僚系统的文武职分非常清楚。 v最高文职为相,称相邦、丞相。秦国有左 、右相,后人统称之为宰相。 v“相”原意为辅助瞽者之人,后来用以称诸侯 朝聘仪式中辅导行礼之官。 v最高武官为将、将军(楚国称柱国,秦有 时称尉),地位仅次于相。 v秦国官制有别于中原列国,最高官职为大 庶长、大良造。秦国后来制定出20级爵制 。 秦汉 v秦始皇帝推行官僚制,形成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统领的职分格局。 v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分左、右相 ,秦汉时以右为上。 v太尉,最高武职。因始皇直掌军权,秦朝 未见太尉实授。 v御史大夫,“侍御史之率,故称大夫。”战国 时,御史已经行使监察权,是史官系统发 展出的新职能。秦朝除了中央设御史大夫 外,地方郡县也设监御史。 v丞相之下又有列卿各司其职,所谓“九卿”乃概言 其多。如,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 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中尉、主爵中尉 。 v除了以上三大系统,秦朝也有宫官(中官)系统 。秦汉官名带“中”者多为中官,为宦者,能出入 禁中,如中常侍、侍中、给事中。 v与官僚制相应,将以血缘划分管理民众改为按区 域进行管理的郡县制,郡县两级政府比照中央政 府而设立行政、军事、监察三大系统。官员谷禄 以石计,每石相当于百二十斤。 v古人“制法作事,皆引天道以为本统”, “则天三 光,备三公官”就是一个体现。 v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 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 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 v“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v自上安下曰尉,武官悉以为称。后来设大司马, 代太尉掌管武事,冠于“某将军”前,为最高军事 统帅。 v丞相、太尉,秩万石;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 v“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 相。” v太尉不常置,御史大夫府与丞相府并称“二府”。 v九卿秩二千石,实质与秦朝无异:太常、光禄勋、卫尉、 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奉常,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 v常,典也,掌典三礼也。 v太常,王者旌旗也,画日月焉。王有大事则建,以行礼官 主奉持之,故曰奉常也。后改为太常,尊大之义也。 v常,甞(尝)也,本负责尝食祭祀贡品。 v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期门 、羽林皆属焉。有仆射,秩比千石。 v光者,明也;禄者,爵也,勋功也;勋,阍也。阍者,古 主门官也,光禄主宫门。 v光禄勋,光,大也;禄,麓也;勋,阍也。古音相同而转 。 v羽林亦宿卫之官,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也。一说:羽 ,所以为王者羽翼也。 v古者重武官,以善射者掌事,故曰仆射。仆射者,仆役于 射事也。 卫尉与中尉分掌南军、北军。 卫尉,掌宫门卫屯兵。中尉,掌徼循京师, 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 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 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 吾者,御也,掌执金革以御非常。 吾实大棒之名。 汉制有金吾,有木乌,以大 棒以御非常,故以吾名之。金吾,以铜为之 ,黄金涂两末,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司隶 校尉亦得执焉。御史、校尉、郡守、都尉、 县长之类,皆以木为吾。” 卫尉巡行宫中,金吾徼于外,相为表里。 v太仆,秦官,掌舆马。” “仆”本义为“驾车”。廷尉 ,掌刑辟,有正左右监,秩皆千石。景帝中六年 更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复为廷尉。 v听狱必质诸朝廷,与众共之,兵狱同制,故称廷 尉。 v廷,平也,治狱贵平,故以为号。 v典客,掌诸归义蛮夷。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 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 v郊庙行礼赞九宾,鸿声胪传之也。 v属官有:行人管外交,译官管翻译,别火管蛮夷 饮食。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行人为大行令。 v宗正,掌亲属。平帝元始四年更名宗伯。王莽并 其官于秩宗,初内官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宗 正。 v治粟内史,掌谷货,有两丞。景帝后元年更名大 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 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 v均输,谓诸当所有输于官者皆令输,其地土所饶 ,平其所在。时贾官更于他处卖之,输者既便, 而官有利也。 v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王莽 改少府曰共工。 v大司农供军国之用,少府以养天子也。 高级顾问机构:中朝 v刘邦大行分封,地方郡、国并行。 v丞相有封驳诏书之权,“谨奉勅”、“不奉勅”。 v君权相劝之争,产生高级顾问机构: v中朝 大司马是加官中最尊贵的,武帝时开始 形成的中朝官就以大司马为首 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令 人上书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 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 书奏,帝不肯下。 霍中孺卫少儿卫子夫汉武帝 上官桀 长公主 上官安 桑弘羊 霍光 霍去病 汉昭帝 上官皇后 典型的秘书机构:尚书署 v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 ,掌章奏文书。汉武帝以后职权渐重。 尚书主发书 孝景时,婴尝受遗诏书奏,案尚书,大 行无遗诏,诏书独臧婴家乃劾婴矫先帝 诏害,罪当弃市。 v 汉文帝窦皇后 灌夫 窦婴 梁孝王汉景帝王皇后田蚡 汉武帝 v武帝时起,丞相地位虽高,权力则渐缩小。皇帝 常常通过内廷保管文书的尚书署亲自裁决庶政。 v大臣们的章奏不能直呈皇帝,要先送尚书令的官 署尚书台处理。尚书令实际成了皇帝身边的 高级秘书,经常参与国家的重大决策。 v汉武帝有时更加给宦官以“中书令”的称号,使他 们与闻政务。 v到成帝(前32公元8)时,尚书署的首长尚书 令改用士人(以往是宦官),而“署”也渐以“台” 来代替。于是,尚书台遂发展成为皇帝的机要秘 书处,不但丞相的职权被它夺去很多,御史大夫 的秘书长职务也不复存在。 中书(中尚书)尚书 今陛下好与诸儒生语,人人自使书,封事多 言我家昆弟骄恣,恐危宗庙。山屏不奏其书 。辄使下中书令出取之,不关尚书。 淳于衍 显 冯子都 霍光 汉武帝 昌邑王贺 霍山 霍云 霍禹 成君 汉宣帝 许后 (卫太子孙、皇曾孙) v东汉桓帝初年设秘书监,管图书。 v汉末,曹操当政,汉朝的尚书台阁制度为之一变 。 v建安元年八月,献帝以曹操为录尚书事,内参机 密;曹操为魏王,改秘书监为秘书令,“典尚书 奏事”,实际上是魏王的秘书长。 v建安十三年,罢三公,置丞相,以曹操为丞相。 曹操移内廷台阁于外朝,直隶于丞相,以司空、 丞相录尚书事为首的外朝台阁制度从此形成。 v西汉公文分为三类:一、皇帝专有公文,制 、诏、策、报、敕等;二、臣下上报皇帝的 公文,疏、奏、议、状等;三、各级官吏下 发公文:令。 v文书工作:1.邮驿制度,2.交接制度,3.密封 制度(封泥),4.保管制度,兰台(班固为 兰台令)、石渠阁。 v秘书理论:东汉安帝永宁二年(121)尚书令 陈忠荐周兴(任尚书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