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焦化公司事故应急预案1.目的1)针对本公司在生产和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危险情况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和应急措施。2)公司全体员工了解装置存在的事故隐患,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强化安全作业,确保人身安全。2.基本情况本公司包含10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60万吨年焦化汽、柴加氢精制装置,10000n小时干气制氢装置,共三套生产装置。2.1. 工艺流程简述:2.1.1、焦化部分(1)自常减压装置来的减压渣油(150)首先进入原料油缓冲罐(v1101),然后由原料油泵(p1101a,b)抽出,经原料-柴油及回流换热器(e1101a-d)、原料-轻蜡油换热器(e1102a,b)、原料-中段回流换热器(e1103)、原料-重蜡油及回流换热器(e1104)、原料-循环油及回流换热器(e1105a-d)换热后与焦化分馏塔底循环油混合后, 328进入加热炉进料缓冲罐(v1102),然后由加热炉辐射进料泵(p1102a,b)抽出入f1101,加热到500经过四通阀进入焦炭塔(t1101a,b)底部。原料在焦炭塔内进行裂解和缩合反应,生成焦炭和油气。高温油气自焦炭塔顶至分馏塔人字挡板下段,经过洗涤板从蒸发段上升进入蜡油集油箱以上分馏段,分馏出富气、汽油、柴油和蜡油馏份;焦炭聚结在焦炭塔内。循环油自分馏塔底抽出,经循环油泵(p1109a,b)升压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返回到原料油进料线与渣油混合,也可直接返塔;另一部分经换热器e1105a-d、循环油蒸汽发生器(e1125)换热后分为两路,一路作为冷回流返回焦化分馏塔人字挡板上部和塔底部,另一路去冷却水箱(e1123a,b)冷却到80后直接出装置。重蜡油从蜡油集油箱中由重蜡油泵(p1108a,b)抽出,一部分作为内回流返回分馏塔第38层塔盘,另一部分经e1104、稳定塔底重沸器(e1203)换热后,重蜡油回流返回分馏塔第34层塔盘,重蜡油再经过重蜡油蒸汽发生器(e1106)、重蜡油冷却器(e1114 a,b)换热到80后再分为两路,一路作为急冷油与焦炭塔顶油气混合,另一路重蜡油出装置。轻蜡油从分馏塔第29层塔盘自流进入轻蜡油汽提塔(t1103),塔顶油气返回焦化分馏塔第24层塔盘,塔底油由轻蜡油泵(p1107a,b)抽出,经e1102a,b、除氧水-轻蜡油换热器(e1110a,b)、轻蜡油冷却器(e1113 a,b)换热至80后出装置。中段回流由中段回流泵(p1106a,b)自19层塔盘抽出,经换热器e1103、解吸塔底重沸器(e1202)后,返回分馏塔第16层塔盘。柴油由柴油泵(p1105a,b)自柴油集油箱抽出后,一部分作为内回流返回分馏塔第15层塔盘,一部分经柴油及回流蒸汽发生器(e1111)、e1101a-d、富吸收油-柴油换热器(e1107)换热至170后再分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回流返回分馏塔第11层塔盘,其余经过柴油空冷器(e1119 a,b)冷却到60后分为两路,一路经柴油吸收剂泵(p1130 a,b)升压后再经柴油吸收剂冷却器(e1118)冷到40,作为吸收剂进入再吸收塔(t1203),另一路柴油出装置。分馏塔顶循环回流由顶循环回流泵(p1104a,b)自顶循油集油箱抽出,一部分作为内回流返回分馏塔第4层塔盘,另一部分经顶循冷却器(e1117a,b)冷却到99.4后返塔第1层塔盘。分馏塔顶油气(119.6)经分馏塔顶空冷器(e1115a-f)、分馏塔顶后冷器(e1116a-d)冷却到40进入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v1103)进行油、气、水分离,汽油由粗汽油泵(p1103a,b)抽出送至吸收塔(t1201)。富气至富气压缩机(c1501)升压,经混合富气空冷器(e1206)进入进料平衡罐(v1201)。v1103和v1201所产生的含硫污水出装置。焦炭塔吹气、冷焦时产生的大量蒸汽及少量油气进入接触冷却塔(t1104)洗涤,洗涤后重质油用接触冷却塔底泵(p1111a,b)打至接触冷却塔底油及甩油冷却水箱(e1123a,b)冷却至80,一部分作冷回流返回接触冷却塔顶(t1104),或去v1101回炼;另一部分作为污油外甩(至v1404或直接去罐区)。塔顶蒸汽及轻质油气经接触冷却塔顶空冷器(e1121a-f)、接触冷却塔顶水冷却器(e1122a,b)后,进入接触冷却塔顶油气分离罐(v1108),分出的污油由轻污油泵(p1117a,b)送至污油罐v1404或污油罐区,污水排入切焦水池。(2)、吸收稳定部分压缩富气、吸收塔底油与解吸塔顶气体混合后经混合富气空冷器(e1206)冷却到40进入进料平衡罐(v1201)进行汽液分离,分离出来的气体进入吸收塔(t1201)下部;分离出来的油经解吸塔进料泵(p1201a,b)和解吸塔进料换热器(e1201)换热到80进入解吸塔(t1202)顶部。由粗汽油泵p1103a,b送来的粗汽油作为吸收塔(t1201)的富气吸收剂。由稳定汽油泵p1204a,b打来稳定汽油作为t1201补充吸收剂。吸收塔顶部出来的贫气进入再吸收塔(t1203),用柴油再次吸收,以回收吸收塔顶携带出来的汽油组分。再吸收塔底富吸收油返回分馏塔(t1102),塔顶干气送至干气脱硫部分。吸收塔设置一个中段回流取热。解吸塔底重沸器(e1202)由分馏塔中段回流供热,以除去在吸收塔吸收下来的c2组分,塔底温度为166。解吸塔底脱乙烷油经稳定塔进料泵(p1202a,b)打至稳定塔。稳定塔顶液态烃在64.1,1.15 mpa下,经稳定塔顶空冷器(e1207)冷凝冷却后,进入稳定塔顶回流罐(v1202)。分离出的液化石油气由液化石油气泵(p1205a,b)抽出,将一部分液化气送至液化气脱硫部分,另一部分作为稳定塔顶回流;塔底稳定汽油在重沸器(e1203)中被焦化分馏塔来的蜡油加热至216以脱除汽油中的c3、c4组分。由塔底出来的稳定汽油经e1201,稳定汽油冷却器(e1209a,b)冷却到40后分两路,其中一路稳定汽油出装置,另一路经稳定汽油泵(p1204a,b)升压后送回吸收塔作补充吸收剂。(3)、冷焦水部分自焦炭塔来的冷焦水自流到冷焦水缓冲罐(v1401),然后由冷焦水泵(p1421a,b)抽至除油器(v1405a-d)进行油水分离。分出的水相经空冷(e1401a-c)冷却后进冷焦水储罐(v1402)储存、回用;油相(含90%的水)再经沉降罐(v1403a,b)沉降隔油后,污油进污油收集罐(v1404),水由冷焦水泵(p1421a,b)送到冷焦水储罐回用。(4)、干气及液化石油气脱硫部分自泵p1205a,b来的液化石油气,直接进入液化石油气脱硫抽提塔(t1301),用浓度为30%的甲基二乙醇胺溶液进行液液抽提,脱除硫化氢后的液化石油气送至液化石油气-碱液混合器(mi1301)。自加氢装置来的加氢干气与本装置再吸收塔(t1203)来的含硫干气合并后,经干气冷却器(e1301ab)冷却、以及干气分液罐(v1302)分液后,进入干气脱硫塔(t1302),与浓度为30%的甲基二乙醇胺溶液逆向接触,干气中的硫化氢被溶剂吸收,塔顶净化干气经净化干气胺液回收器(v1310)分液后,送至工厂燃料气管网。液化石油气脱硫抽提塔(t1301)以及干气脱硫塔(t1302)的塔底富液合并经富液过滤器(fi1301)过滤、贫富液换热器(e1302ad)与贫液换热后,进入富液闪蒸罐(v1303),控制闪蒸压力0.25mpa(表),闪蒸出大部分溶解烃后,进入再生塔(t1303),由重沸器(e1305)供热,以保证塔底温度为125。塔顶汽经酸性气空气冷却器(e1310ab)以及再生塔顶冷却器(e1304ab)冷凝冷却至40后,再经酸性气分液罐(v1304)分液,酸性气送至硫磺回收装置,冷凝液经再生塔顶回流泵(p1302ab)加压返塔作为回流。塔底贫液经贫富液换热器(e1302ad)与富液换热、以及贫液冷却器(e1303ab)冷却至40,经溶剂缓冲罐(v1305)缓冲后,再经贫液泵(p1301ab)送至液化石油气脱硫抽提塔(t1301)和干气脱硫塔(t1302)循环使用。2.1.2加氢精制部分反应部分原料油(焦化汽柴油)自罐区混合后,经泵送至装置,进入原料自动反冲洗过滤器sr2101a、b,滤去杂质后进入滤后原料油缓冲罐d2102,再由反应进料泵p2102ab抽出升压至9.5mpa后,与氢气(新氢压缩机k2101/a、b出口的新氢与循环氢压缩机出口的循环氢混合后的氢气)混合,经换热器e2103,e2101与反应产物进行换热,升温至225(末期为270);然后经反应进料加热炉f2101加热至290(末期为340)左右,自上而下进入加氢精制反应器r2101,在反应器中,原料油和氢气在加氢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加氢脱硫、脱氮、烯烃饱和等加氢精制反应。从加氢精制反应器出来的反应产物(初期335左右,末期380左右),经换热器e2101、e2103,e2102分别与混氢油和低分油换热后,换热到130左右,进入反应产物空冷器ec2101/af,为了防止加氢反应生成的硫化物和氨在低温下生成铵盐,堵塞和腐蚀空冷器及管道,在空冷器注入4t/h左右的除盐水(生产正常后改用蒸汽凝结水或净化水),冷却至50左右进入高压分离器d2103进行油、水、气三相分离。高压分离器顶部气体经过循环氢分液罐d2105分液后,进循环氢压缩机k2102/a、b压缩升压至9.5mpa,与新氢压缩机k2101/a、b来的新氢混合后,返回反应系统。从高压分离器d2103中部出来的液体生成油减压后进入低压分离器d2104中,继续进行油、气、水三相分离,油相去分馏系统部分;低分气送至焦化脱s装置。从高压分离器及低压分离器底部出来的含硫含氨污水,送至装置外酸性水汽提单元处理。分馏系统低分油经换热器e2105与精制柴油及换热器e2102与反应产物换热到210左右后,进入脱硫化氢汽提塔c2101第18层塔盘,塔底吹3.5mpa的过热蒸汽1.2t/h,以汽提出生成油中的硫化氢。塔顶气204依次进入脱硫化氢汽提塔顶空冷器ec2102,脱硫化氢塔顶冷凝器e2106冷凝冷却后进入脱硫化氢塔顶回流罐d2110。液体经分水后,作为塔顶回流;脱出的酸性气送至焦化装置,酸性水送至酸性水汽提处理。从塔底出来的脱硫化氢后的馏分油,自压至e2108与精制柴油换热至260,进入分馏塔c2102,分离石脑油和精制柴油。分馏塔的热源由重沸炉提供,由分馏塔底重沸炉泵p2108抽出塔底油,经分馏塔底重沸炉f2102加热至317左右返塔供热;塔底产品由精制柴油泵p2104抽出,经换热器e2108与分馏进料、换热器e2105与低分油换热至123,再经精制柴油空冷器ec2104冷至50出装置。塔顶油汽173经分馏塔顶空冷器ec2103、分馏塔顶冷凝冷却器e2107冷凝冷却至40后进入分馏塔顶回流罐d2111。液体分水后,其中一部分作为塔顶回流,调节塔顶温度,另一部分作为石脑油送出装置。2.1.3制氢部分来自焦化装置的压力为0.70mpa(a)的脱硫后混合干气在压缩机入口分液罐分液后,通过原料气压缩机(k-2201)升压到3.2mpa 后,经原料气-中变气换热器(e-2207)或开工加热炉(f-2201)(只开工时用)升温到280左右进入绝热加氢反应器(r-2201),在其中有机硫加氢转化为硫化氢,烯烃加氢饱和后,出口温度达到约360,进入脱硫反应器(r-2202)吸附其中的氯化物和硫化氢后总硫含量小于0.5ppm,氯化氢小于1ppm。经过上述预处理后的原料气与装置自产蒸汽混合(按h2o/c 比3.7 的比例)后,在转化炉(f-2202)原料预热段加热到480520进入转化炉管,原料气和蒸汽在管内的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h2,co,co2,转化炉出口温度为800820,压力为2.5mpa(a),残余甲烷约为6.08%(干基)。820左右的转化气在转化气蒸汽发生器(e-2211)中发生3.5mpa 中压蒸汽,同时自身冷却到360左右进入中变反应器(r-2203),在反应器中,转化气的co 与水蒸气继续进行变换反应生成h2和co2,出口的co小于3%(干基v%)。中变反应器出来的中变气经与原料气换热、中变气蒸汽发生器(e-2205)发生3.5mpa 中压蒸汽后,经过中变气-脱氧水换热器(e-2201)换热后进入中变气第一分液罐(d-2203),分液后的中变气再与除盐水在中变气-除盐水换热器(e-2202)换热并在中变气第二分液罐(d-2204)分液,分液后的中变气再经中变气空冷器(ec-2201)冷却至65后进入中变气第三分液罐(d-2205)分液,分液后的中变气最后经中变气后冷器(e-2206)冷却至40后进入中变气第四分液罐(d-2206)分液,分液后的中变气进入变压吸附部分。中变气在变压吸附单元中经物理吸附,在吸附塔顶引出产品氢气送出装置。变压吸附单元是由8台并列的吸附塔(c-2401ah)和一台顺放气罐(d-2401)、一台解吸气缓冲罐(d-2402)及一台解吸气混合罐(d-2403)组成。每台吸附塔依次经过吸附、四次均压降压、顺放、逆放、吹扫、四次均压升压和产品升压等步骤实现一个完整的“吸附-再生”循环,八台吸附塔交替操作实现连续产氢。在逆放和吹扫阶段排出的低压尾气经解吸气缓冲罐和解吸气混合罐稳压均质后连续供作转化炉的燃料。由中变气分液罐分出的酸性冷凝水经酸性水汽提塔(c-2201)汽提后,与进装置的除盐水混合经中变气-除盐水换热器(e-2202)换热至100进入除氧器。104的脱氧水经锅炉给水泵(p-2201)升压后与中变气在中变气-脱氧水换热器(e-2201)换热到210,进入汽水分离器(d-2211)和(d-2216)发生中压蒸汽,大部分蒸汽与原料气混合作为转化炉进料,剩余部分送至3.5mpa 蒸汽管网。2.2.安全生产特点:本公司三个单元从原料减压渣油到产品汽油、石脑油、柴油、蜡油、液化气以及硫化氢、酸性水、油气、干气、重油等物质均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强的介质。各塔器操作温度大多数在各介质的自燃点以上,一旦泄露就自行燃烧,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随处可见。焦化单元焦碳塔切换频繁,焦碳塔顶、底盖每天都要拆卸;焦化稳定系统压力较高,出现泄漏后会出现液态烃、富气、液化气大量扩散的情况;加氢单元加制氢系统高压操作极易泄漏,引发重大事故。另外,酸性水、酸性气均含有高浓度硫化氢,汽油、液化气中含有硫和硫醇,易造成火灾和人身中毒伤害事故。烧碱、二乙醇胺等化工辅料具有强烈腐蚀性,二硫化炭属剧毒化学品,急易给人体造成伤害。装置内有高压电机、高速转动设备,多种危险因素并存。2.3.可能事故及其危险、危害程度的预测。各单元的主要危险源主要有反应器、机组、塔、容器、机泵等及相关管线。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火灾、泄漏、中毒、爆炸、机械损害等。几种化学危险品的理化特性:1)汽油: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易燃、汽化后有特殊的气味,密度约为700750kg/m3,易挥发,蒸汽压约80kg/cm3易燃易爆。其爆炸极限是1.47.6(v/v),不溶于水。汽油为麻醉性毒物,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低浓度引起条件反射的改变,高浓度引起呼吸中枢麻痹。2)硫化氢(酸性气):可燃性无色气体,具典型臭鸡蛋味,易溶于水,亦易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爆炸极限4.345.5,为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亦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常态下为无色有恶臭味气体,剧毒,人吸入后头晕、恶心、咳嗽,严重者使人昏迷、致人死亡。预防硫化氢中毒: (1)、特点: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特殊臭味的气体剧毒,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10mgm3,人若吸收浓度在8846340mgm3的硫化氢气体,历时一分钟就能引起急性中毒。 (2)、中毒症状:根据浓度不同可发生各种症状,人吸入低浓度的硫化氢,会出现喉痒咳嗽,有压迫感,眼睛怕光流泪等,而且这些症状有时是在脱离接触现场数小时之后出现,病人常感到灯光周围有色光环,这是角膜水肿的一种表现。人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时,可在数秒钟后即发生头晕,心跳加快,甚至意识模糊,昏迷,像触电昏倒一样, 很快死亡。(3)、预防措施:采取密封隔离操作,不可随意排放瓦斯,如果必须排放,先用手动报警仪或醋酸铅试纸来检查硫化氢的存在,当醋酸铅试纸成棕兰色,说明浓度较高。硫化氢气体有臭味(腐烂蛋臭),易麻痹神经,不能单凭嗅觉来发现硫化氢。3)柴油:淡黄色液体,密度约为800kg/m3,易挥发,闪点约为70,易燃,蒸汽有毒。4)液化气:常态下为无色有臭味的气体,高压时为液体,主要成分为c4、c3等,易燃易爆,有毒。5)干气:n常态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主要成份为c1、c2、h2等,易燃易爆,生产过程中含有h2s,剧毒,易使人窒息死亡。6)催化剂:种类繁多,不燃烧的无机物,在空气中会造成粉尘污染。7)二硫化炭:剧毒化学品,急易给人体造成伤害。预防cs2中毒。物化性质1)无色透明或淡黄色液体,比水重,具有恶臭气味,溶于乙醇苯、乙醚、不溶于水,易挥发,沸点在463。2)易燃易爆,闪点为-30,爆炸极限为13509 (v),自燃点很低为100,易自燃起火因此,当发生cs2火灾时不能用蒸汽灭火。中毒表现1)cs2粘在皮肤上有刺激作用,产生烧灼、麻木感觉,严重者发生水疮,类似二度烧伤,轻度中毒有头痛、恶心,四肢软弱感觉,重度中毒先呈强烈兴奋状态以后出现意识丧失,最后昏迷死亡。急性中毒严重者可引起脑水肿2)长期在高浓度cs2环境中工作,如果缺乏必要的保护,会发生中毒性脑病,如cs2精神病,出现视听幻觉。防护措施(有关cs2安全规定)1)cs2贮存、运输应采取密闭装置2)罐装cs2要水封,以防挥发。3)桶装cs2应用n2保护,cs2抽空后,桶不准挪作它用,应妥善保管。4)cs2贮存时不得靠近热源或曝晒于阳光下。5)不得随意敲打cs2容器。6)cs2操作人员应戴防毒面具、空防护服、戴防护手套,8)烧碱:白色粉末,溶于水,具有腐蚀性和刺激作用,刺激人体皮肤、眼、粘膜,有毒。9)液态烃:一般状态下为无色透明、有臭味的液体,主要成份为c3、c4及少量c2、c5等。易燃易爆,爆炸极限为215.2。挥发性极强,易造成冻伤。人吸入后可致急性中毒,严重者可致人死亡。气态比空气重,易在低洼处积聚。10)甲基二乙醇胺:无色粘稠状液体,有氨味、呈碱性,易氧化,存放时应与空气隔绝;有微毒,可引起血管收缩、痉挛,血压升高,刺激心脏,要注意防护。11)氢气11.1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燃点510,与空气或氧混和可成为爆炸性气体:11.2氢气的化学性质1燃烧性2氢气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可使双键饱合3氢蚀氢气在工业化的条件下,能与碳钢或合金钢中的碳原子结合生成甲烷,甲烷的产生,促使钢的晶格产生压力钢将硬化变形,产生氢蚀氢脆。氢蚀与压力、温度有关,所以加氢过程在高压下进行时不能用普通碳钢,要用合金钢。11.3氢气的危险性 1氢气的垂直漂浮性 氢气的密度小,当室内有氢气设备发生泄漏,逸出的氢气会升至屋顶死角处积聚不散,下面的门窗通风,不易将它驱散。氢气的积聚增加了燃烧和爆炸的危险性。 2氢气的爆炸极限宽。 在氢气量很稀薄的情况下,也能发生爆炸(见氢气的物理性质)。 3氢气的点火能量低 氢气的点火能为汽油点火能的十分之一。 4氢气的爆炸威力大氢气具有易燃、易爆、燃烧温度高、爆炸威力大等特点,要切实做好有关氢气的防护工作。11.4预防中毒:预防h2中毒: 1h2是一种无色无味、易燃易爆的气体,这种气体取代空气中的氧气,有窒息的危险,h2膨胀会很快地形成大范围扩散的爆炸性混合物,h2泄露或排入空气中经常会自燃。2氢气和空气形成在4.174.2范围的爆炸性混合物气体,能量非常低的引燃源就能引起氢气起爆,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忽略不计。3h2中毒症:呼吸了h2会引起人困倦和耳鸣。4救护:将受伤者带到新鲜空气中,在呼吸停止时可做口对口或使用设备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通知医生到现场。 12)预防惰性气体n2和co2中毒:(1)、特点:n2为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为0.97,比空气略轻,不助燃,不易燃,不导电,化学性质稳定。二氧化碳为无色无味难容于水的气体,密度为1.729,比空气略重,不助燃,不易燃,不导电,化学性质稳定。(2)、毒害原因:氮气和二氧化碳本身并无毒性,进入惰性气浓度很高的设备里,由于缺氧使人很快窒息而产生所谓中毒。(3)、预防措施a、停工检修,凡用惰性气体置换过的设备,应当再用空气给予置换,使氧含量不小于20(体积)。 b、需要进行检修的设备,事先应将上、下人孔打开,构成气体对流条件,保持自然通风良好。c、自然通风不良设备,进入工作前应用胶皮带向里面吹压缩空气,或戴长管防毒面具进入。d、进入容器设备要身系绳子,外面留人看守,并规定好联络信号,隔几分钟联络一次,以防意外。e、若发生窒息,要立即移到空气新鲜处进行人工呼吸,并打急救电话。 13)预防co中毒:(1)、特点:co是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稍轻,空气中允许浓度为30mgm3。(2)、中毒症状:co中毒分急性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又有轻、中、重三种程度。 a、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还有耳鸣,四肢无力以至有晕厥感。 b、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还可出现多汗、烦躁、意识朦胧、甚至昏迷,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尤其是面颊,前胸和大腿内侧。c、重度中毒:迅速深度昏迷,四肢发冷,周身大汗,体温升高,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软瘫或阵发性肌强直及抽搐,瞳孔缩小或散大,视网膜水肿,常发生肺水肿、脑水肿、心肌损害,更严重者立即昏倒毙命。d、慢性中毒:能造成神经性障碍,如头痛、失眠、血压不稳,注意力不集中等,还能造成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如心律不齐,冠状动脉供血不全等症。(3)、预防措施:首先对有可能产生或接触co的作业场所,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必须经常监视co的浓度,发现超标要立即强制通风,进行排除。其次在进入有co的环境,必须有专人监护。在高浓度场所必须事先戴好防毒面具。对有可能接触co的职工要进行自救、互救教育,一旦发现中毒情况,立即把中毒者撤离有毒现场,移送到空气新鲜的场所,重者进行人工呼吸等急救。在检修co设备和管道时,必须经过测定确认无co时方可进行。14)预防 nh3中毒。nh3属低毒类,主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浓度过高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引起心脏停搏及呼吸停止。中毒表现1)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2)严重中毒可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nh3可引起肺水肿。中毒处理1)急性中毒应立即脱离现场、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2)皮肤、眼污染和灼伤,可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去医院治疗。防护措施进入含nh3场所应佩戴防毒器材。3.事故应急预案3.1.事故着火、爆炸事故应急预案3.1.1.总则各装置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装置,生产过程中原料、产品都为具有可燃性质的液体,加工过程又多在高温下进行,因此有发生重大火灾的可能性。3.1.2.火灾的特点1)燃烧速度快。2)火焰温度高,辐射热量大。3)易发生爆炸,火势极易蔓延。4)燃烧爆炸伴随有毒气体的扩散,容易发生人员中毒。5)油品火灾燃烧猛烈阶段,扑救比较困难。3.1.3.发生火灾时的处理原则1)发生火灾事故后,首先要把着火具体位置和着火介质判断准确,继而采取针对性的生产处理措施和火灾扑救措施。2)发生一般性事故时,要努力控制影响范围,做到不蔓延、不跑串、不超温、不超压、不爆炸。3)单台设备着火时,在甩掉和扑灭着火设备的同时,改用和保护备用设备,继续维持生产。4)在大面积着火时,要迅速切断着火单元的进料、切断与周围单元生产管线的联系、停机、停泵、拿净塔器及管线存油,做好蒸汽掩护。5)如果是高温介质喷出后着火,则应首先切断设备进料,安全地转移设备内储存的物料,然后采取进一步的生产处理措施。6)如果是易燃介质泄漏后受热着火,则应在切断设备进料的同时,降低高温物体表面的温度,然后在采取进一步的生产处理措施。7)着火后的扑救工作,要立足于岗位人员,立足于现场的便携式、移动式消防器材,立足于在火灾初起时及时扑救。8)灭火剂、冷却剂的选用要根据燃烧介质,着火设备的危险程度,保护设备的重要程度而定,以提高灭火效能,保护重要生产设备。9)发生火灾后,要在积极扑灭初起之火同时,迅速拨打火警电话“6119”(119、6119、7286119、6256119),向消防队报告,以得到专业消防队伍的支援,防止火势进一步扩大和蔓延。10)当发生重大火灾时,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要迅速赶往火灾现场,接受和执行抢险救灾行动指令,自动履行工作职责。3.2.装置发生严重有毒可燃气体泄漏时的事故处理预案3.2.1.事故处理原则: 人身安全第一,设备安全第二,生产效益第三。1)发现装置内出现大量有毒可燃气体泄漏时应该首先保证自身安全,先撤离到安全区域(正常下在本岗位操作室集结)。2)立即向值长汇报同时联系公司值班人员、调度(60036005)、消防队(电信6119)、安全生产部(6322、8832),请求支援。3)立刻封锁相关路口隔离泄漏区。4)通知装置区域相关单位,采取必要防范措施。5)清点当值人员确保无人员伤亡。6)未采取个人保护措施时应避免进入泄漏区处理问题。7)岗位操作应该以室内调整为主,避免不必要的危险。3.2.2.硫化氢中毒事故应急处理预案1)事故危害及影响酸性气、酸性水中含有硫化氢较多,而硫化氢毒性极大,人只要吸入少量就可造成伤亡。各装置含硫污水及含硫化氢气体介质点分布较多,所以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人身伤亡事故。2)造成事故的原因焦化冷焦水区、焦化脱硫区、加氢脱硫化氢汽提塔区是高浓度硫化氢聚集地,各装置消除硫污水直排地沟现象,一旦出现泄漏,会造成硫化氢气体向四周不断扩散,在污染区周围工作,易造成硫化氢中毒;处理含有硫化氢的设备问题时;也会造成中毒事故的发生。3)应急处理措施造成中毒事故,应立即按如下要求处置:疏散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处,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如有中毒人员,应急处理人员立即抢救其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保暖休息,呼吸困难或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迅速就医。4)泄漏源的处理岗位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及时切断泄漏源,远距离用水炮、水枪稀释,并及时通知调度及有关单位。 5)本装置含硫污水无处理装置,应禁止明处脱水。所有有毒点一律挂警示牌,写明安全要求。6)保护预防措施:加强员工安全意识,使用有效的防护用品,消除污水直排现象,加强设备巡检维护杜绝跑、冒、滴、漏现象。3.3.中毒窒息事故处理预案3.3.1.事故危害及影响进塔、容器作业容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所以做好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塔、容器内氧浓度不够或有有毒气体,人如进去作业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3.3.2.造成事故的原因塔、容器内未进行有效隔离窜入有毒气体;塔、容器内氧浓度低,通风效果差;作业前未做气体分析(氧浓度、有毒及爆炸气体含量);单人作业未有监护人等,易发生事故。3.3.3.应急处理措施根据进塔、容器作业管理规定,进塔、容器前要做好采样分析,塔、容器内的氧浓度,有毒气体含量,爆炸气体浓度均要有准确的分析数据,然后根据情况,需用佩戴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的一定要配置好,且需设专人监护,一旦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应紧急处理人员应戴氧气呼吸器,将中毒窒息人员抢救到空气新鲜处,如发现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迅速就医。当受害者一时很难救出,如在罐内、容器内中毒,应首先给患者戴上空气呼吸器 ,防止继续中毒,设法或等待专业人员到现场急救。3.3.4.防范措施定期检查空气呼吸器充气压力是否合格;进塔、容器作业必须两人以上,作业前必须进行气体分析;必要时准备安全带和绳子,作业人佩带,监护人执绳,预防万一。3.4.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本装置可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有油品大量泄漏,切水大量带油等。3.4.1.油品大量泄漏处理预案1)立即联系消防队,并向领导汇报。2)同时,立即组织人员查明泄漏点,关闭机泵,关闭离泄漏点较近并且无人身危险的上下游阀门。3)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污染物扩散,控制可能发生的二次事故。3.4.2.切水大量带油处理预案1)立即关闭控制阀和手阀。2)组织人员查明切水大量带油的原因,联系维修修复设备、仪表。3)同时通知调度,尽快使污油井内污油流走,避免凝块后堵塞污油井。3.5.防洪抗震应急救援预案3.5.1.防洪应急救援预案1)遇有汛期时,根据集团公司防汛指挥部统一布署,按照调度部指令操作装置。2)若需要停工,按紧急停工处理,要求尽可能处理到位。3.5.2.抗震应急救援预案1)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以科学、负责的态度投入救援工作。2)根据集团公司抗震指挥部统一布署,开展救援工作,防止发生二次事故。3)迅速查明人员、设备、实施的损失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4.应急救援措施4.1.应急物资材料准备1)救灾物资、材料防火衣、防火帽、防护眼镜、护耳罩、担架、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石棉被、消防砂、铁锨、防爆应急灯2)通讯联系、警戒设施3)对讲机、警戒绳、警戒牌4)装置危险物料的种类、数量及分布资料5)装置安全设施的种类、数量及分布资料6)装置、消防及救灾的种类、数量及分布资料7)生产岗位人员通讯联系及资料8)生产指挥、救灾人员的通讯联系资料4.2.应急预案的审批、演练和修订1)由公司安全技术人员组织编写应急预案报上级部门审批。2)组织员工学习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掌握处理步骤。3)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确定演练项目、范围和方法。4)每半年组织进行一次反事故演练,记录好演练情况。5)根据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对应急预案做出适应性修订。6)将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发放到有关人员手中。4.3.应急处理431应急救援领导指挥中心:(1)应急指挥中心恒润办公楼二楼值班室(2)指挥中心组织成员:总 指 挥: 公司总经理 张应战副总指挥: 公司副总经理 孙华民、赵赞立值长(副): 李雪芹、刘茂忠、于新启、刘艳军、李红敏胡旭光 于恒波公司安全: 代茂强公司办公室: 张长征公司工艺组人员: 赵 峰、李良生、支春超公司设备组人员: 安魁波、 宋聚合、王红国、戴华柱432应急领导指挥中心职责1)负责本单位预案的编制和修改; 2)组织指挥现场员工在第一时间实施抢救,并负责发布应急救援警报信号。总指挥负责调度协调各组员的救援工作,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履行职责,总指挥不在岗的情况下,承担起总指挥的职责。成员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的统一指挥下工作。3)及时引导公司各应急救援分队进入现场救援。 4)配合公司进行应急救援训练。4.3.2.1.应急救援领导指挥中心总指挥职责:1)组织制定总体应急预案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调动3)确定机构现场指挥人员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和终止6)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应急现场的控制4.3.2.2.应急领导指挥中心副总指挥职责1)发生事故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抢险及救护的指挥工作。2)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抢救及救护工作经验教训。3)总指挥不在时,全权负责应急抢险工作。4.3.2.3.应急领导中心成员分工1)总指挥:组织指挥的应急抢险及救护工作。2)技术副总: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抢险及救护的具体指挥工作。3)安全办公室: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4)设备副总: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5)技术人员: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负责事故现场及有毒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6)综合办公室:负责现场抢救受伤负责中毒人员的护送转院、分类抢救负责生活必需品供应。4.3.2.4.处理程序一旦发生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立即展开工作。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的统一指挥下, 由值长拔打6119通知消防队,通知调度和安全生产部,副值长协助值长组织当值内外操进行处理,主操带领其他成员负责现场操作与处理。4.3.3.义务消防队员名单:为响应集团公司号召,结合各值实际情况,经公司研究决定成立义务消防队,归属紧急救援小组统一管理;各队员要加强消防及救援实用技能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公司安全平稳生产做出应有的贡献.队 长:代茂强副队长:各值安全员(李付刚 郭良军 吴国伟 刘文中)成 员:王胜利 林云才 江海伟 靳卫森 付曙光 艾保印 吴庆栋 纪根玉4.3.4.报警程序1)正确拨准火警电话号码:“6119”。2)报警人员尽量使用普通话,说话要清楚。3)报火警电话时,要首先讲清着火地点及具体部位、燃烧介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员姓名等要点,以便消防队采用正确的灭火材料和灭火方案。4)报气防电话时,要首先讲清中毒介质、中毒人数、报警人员姓名等要点,以便气防站准备气防器具。5)报警人员要得到消防部门接警人员的正确回答后,方可挂断电话。6)报警完毕,要派人到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和气防车,并带到事故现场。4.3.5.灾情传达及救灾队伍的自动组成程序1)岗位人员看到火情后,汇报主操,主操汇报值长 ,值长安排人员向公司值班、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安全生产部、集团调度等有关部门汇报。2)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公司应急救灾人员及应急物资的到位。4.3.6.生产处理程序一、火灾:1)岗位人员在发生初起之火时,应利用现场配备的消防设施及时进行扑救,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2)发生严重火灾时要切断进料,关闭上下游阀门,进行紧急停工处理。3)通入蒸汽进行掩护,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4)如设备或容器着火,应将设备内的物料转移到安全地带,关闭与周围单元和设备的阀门。5)如果局部或单台设备着火,应甩掉事故设备,改用备用设备,继续维持生产。6)通入蒸汽进行保护,防止设备内着火。7)对于火灾造成的易燃液体外流,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或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另外,应用沙袋堵住下水井,防止火焰蔓延。8)当火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清理现场,消灭余火。二、中毒:1)应急人员必须配备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2)仔细查找漏点,切断气源。3)立即联系钳工进行堵漏处理。4.3.7.灾害扑救与控制程序1)岗位人员立足现场配备的消防设施进行扑救。2)应急处理小组通过切断进料,关闭与相邻设备和管线的阀门,使火势得到控制。3)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必须及时采冷却保护措施。4)消防队接警后,出动车辆赶赴事故现场。5)应急领导小组应指派专人向消防队队长介绍有关燃烧介质名称和数量、危险性,有无有毒介质。4.3.8.伤员寻找与救护程序由义务消防队组织实施,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派人配合。4.3.9.人员疏散和撤离程序1)避难的标准当火灾的辐射热超过或估计超过人体的安全限度时。当发生火灾产生的有毒气体扩散,对周围人员或居民造成威胁时。2)由集团公司应急总指挥下达紧急疏散和撤离命令,由集团公司应急部门负责紧急疏散和撤离程序的实施,公司应急指挥中心配合实施。4.3.10.区域、道路管制程序由后综合办公室协助勤保障部具体负责,根据火灾辐射热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4.3.11.物资供应程序具体有综合办公室协助集团公司物资供应部门负责应急物资供应。模拟实验一次事故原因二次事故原因有关证明人有关责任人事故调查现场勘察调查事故情况查事故隐患管理缺陷收集物证事故原点责任性质责任分析责任处理防范措施(事故处理)4.3.12.外援救助程序由集团公司应急指挥根据火灾现场情况是否需要向其它医疗机构及消防队伍的请求援助。4.3.13.事故调查程序4.4.防护用品、消防物品放置清单1)隔热服四套:在消防厨内,使用温度在200以下;2)消防避火服两套:在消防厨内,可在1000以下使用;3)(硫化氢)防毒面具40个:在消防厨内;20 备用20 。空气呼吸器10:在消防厨内有6具,在仓库有备用4具;4)现场备有干粉灭火器400具、消防水炮14个,随处都有消防蒸汽胶管;5)现场设置多处监控点,并有可燃气体、硫化氢固定检测探头80个;值内备有便携式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报警设备;6)防化服二套;在消防厨内;7)应急灯多具,防爆对讲机值内10部;8)仓库备有:消防扳手、消防水枪、移动消防水炮备用、消防避火服、空气呼吸器;9)铁房子内:石棉被、消防水带、钢鞭胶管。恒润焦化单元生产事故应急预案1、装置概况1装置简介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恒润公司10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以减压渣油为主要原料进行二次加工的装置。年处理减压渣油能力为100万吨。主要产品为汽油、柴油、石油焦,副产品有干气、液化气、蜡油。装置由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设计院设计,装置位于厂区东北。工艺上采用一炉两塔、单井架水力除焦,无堵焦阀密闭放空的先进工艺。装置由焦化部分、分馏部分、吸收稳定部分、吹汽放空部分、水力除焦部分、切焦水和冷焦水部分、干气及液化石油气脱硫(含溶剂再生)部分组成。系统配套有配电、仪表室,高、低压水泵房,压缩机房,焦炭储运装车场等。装置设计规模为100万吨/年,循环比0.4,生焦周期24 小时。2工艺原理焦化是焦炭化的简称,是重质油(如重油,减压渣油,裂化渣油甚至土沥青等)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裂解和缩合反应,产生不凝气、汽油、轻柴油、轻蜡油、重蜡油和石油焦的过程。延迟焦化的反应机理与热裂化基本相似,只是延迟焦化工艺是将重质油进行高温热裂解。渣油在通过加热炉时,采用高的流速和较高的加热强度,使油品在短时间内获得焦化反应所需的热量,并迅速离开加热炉管进入焦炭塔内进行裂解缩合反应。反应生成的高温油气经分馏后得到富气、粗汽油、柴油、蜡油;反应生成焦炭采用水力除焦的方法除焦。富气和粗汽油经吸收、解吸分出干气、液化石油气和汽油在加热炉管中控制原料油基本上不发生裂化反应,而延缓至专设的焦炭塔中进行裂化反应。在焦化反应中,重质芳香烃是生焦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缩合反应是重质芳香烃与烯烃同时作用的过程。 2.1 为了减轻溶剂损失,设计中采用以下措施:(一)再生塔底重沸器热源使用0.4 mpa(147)的饱和蒸汽,以防止由于温度过高,造成溶剂的热降解。(二)溶剂配制及溶剂系统补充水均采用除氧水,溶剂缓冲罐(v1305)设有氮气保护系统,避免溶剂氧化变质。(三)贫液泵(p1301a,b)出口设置贫液在线过滤装置,使12.7t/h的溶剂过滤后返回溶剂缓冲罐(v1305),以除去溶剂中的降解物质,避免溶剂发泡。(四)干气进脱硫塔前,设置干气冷却器(e1301ab)及分液罐(v1301),尽量减少凝液带入溶剂系统,避免干气脱硫塔(t1302)及再生塔(t1303)溶剂发泡,破坏正常操作。该部分还设有溶剂配制、加入设施。自液化石油气脱硫抽提塔(t1301)来的液化石油气,经液化石油气-碱液混合器(mi1301)与10%碱液混合后,进入液化石油气预碱洗沉降罐(v1312),经沉降分离后,碱液循环使用,新鲜碱液由催化剂碱液循环泵(p1306b)间断补充;碱渣间断自压至碱渣罐(v1319),用泵间断送出装置,由工厂统一处理。液化石油气至液化石油气脱硫醇抽提塔(t1304),用溶解有磺化酞菁钴催化剂的碱液进行液液抽提,脱硫醇后的液化石油气再用软化水水洗以除去微量碱,经液化石油气砂滤塔(t1305)进一步分离碱雾、水份,经过液化石油气脱硫吸附罐(v1320)吸附精脱硫后送至罐区。抽提塔底的催化剂碱液用1.0mpa蒸汽加热至60,进入氧化塔(t1306),用非净化空气再生、二硫化物分离罐(v1314)分离并冷却后,催化剂碱液经催化剂碱液循环泵(p1306a,b)循环使用;硫醇氧化所生成的二硫化物间断送至二硫化物罐(v1315),产生的二硫化物用氮气间断压至装置外;分离出的尾气送至焦化加热炉(f1101)烟道后排空。该部分设有催化剂碱液配制系统。1.3产品去向干气去制氢装置或去燃料气高压瓦斯管网。液化石油气去罐区。汽油组分、柴油组分去储运公司6号罐区。蜡油去储运公司4号罐区。石油焦出厂。2、应急救援系统组成 三套装置应急指挥中心相同3、报警和通信联络方法二十四小时指挥中心值班报警电话:7288720,6258720 对讲机联系公司值班人员、值长、副值长。消防中队报警电话:7286119(内线直接拨6119)4、事故发生后应紧急采取的工艺技术处理措施4.1.系统事故4.1.1.紧急停工1、采取紧急停工处理的事故(1)装置遇到关键设备(如辐射泵、加热炉、焦炭塔、分馏塔等)故障,无法维持生产。(2)供水全部中断。(3)长时间大面积停电。(4)装置关键部位着火,危及安全生产。2.紧急停工要点:(1)停工应先通知值长,公司值班人员,总公司调度人员,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人员。由总指挥或由总指挥临时指定一名人员作临场指挥,视现场实际情况统一调度、指挥,处理好现场各项具体工作。(2)紧急停工的要点步骤:(通知以上相关人员的同时进行)反应岗位和分馏内操人员配合,将加热炉熄火,关闭两温控阀的上或下游阀及esd紧急切断阀,系统降温处理。若遇加热炉炉管或转油线破裂着火无法维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才猎头服务与雇佣协议合同
- 电子产品设计与研发项目合作协议
- 办公软件系统维护与使用协议
- 电力行业设备维护保养合同
- 我想发明的武器200字(15篇)
- 2025年新能源商用车辆在汽车用品行业的应用场景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年环保材料搬运劳务服务协议
- 2025版时尚消费品批发与零售合作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交易与服务保障协议
- 2025至2030家具配件产业园区定位规划及招商策略咨询报告
- 自尊主题班会课件
- 基金公司印章管理办法
- 海洋经济政策效果评估
- 煤矿井下工程预算课件
- 徳龙全自动咖啡机ECAM 22.110.SB 中文使用说明书
- 惠普尔养障体肺炎诊疗要点解析
- 劳动教育与数学作业深度融合 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 中国质谱仪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2025至2030中国直联式真空泵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无源光分路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痛风治疗与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