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_ 耳胀 耳闭课件_第1页
第八节_ 耳胀 耳闭课件_第2页
第八节_ 耳胀 耳闭课件_第3页
第八节_ 耳胀 耳闭课件_第4页
第八节_ 耳胀 耳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节 耳胀 耳闭 目的要求 v 1掌握耳胀耳闭的定义、临床特征。 v 2了解古代医家对耳胀耳闭的认识。 v 3熟悉耳胀耳闭的病因病机。 v 4掌握耳胀耳闭的诊断、分型治疗、外治 法及其他疗法。注意耳胀耳闭的预防与调护 措施。 重点及难点提示 v重点:掌握耳胀耳闭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 ,耳胀多由风邪侵袭、经气痞塞而致,耳闭 多为耳胀反复发作,迁延日久,邪毒滞留而 致。 v难点:耳胀、耳闭症状各异,检查所见鼓膜 有多种表现形式。视病情选择不同的外治方 法。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 一、概述 v1、定义:耳胀耳闭是指以耳内胀闷堵塞感 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 耳胀多为病之初起,以耳内胀闷为主,或兼 有疼痛,多因风邪侵袭而致。 耳闭多为病之久者,耳内如物阻隔,清窍闭 塞,听力明显下降。多为耳胀反复发作, 邪毒滞留耳窍,迁延日久转化而致。 v2、发病特点:本病冬、春季多见。小儿及成 人均可发病,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 v 3、现代医学病名:分泌性中耳炎、非化脓 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粘 稠呈胶状者,称胶耳。 二、病因病机 v1.风邪外袭,痞塞耳窍 风寒外袭,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聚而 为痰湿,积于耳窍而为病;若风热外袭 或风寒化热,循经上犯,结于耳窍,以 致耳窍痞塞不宣而为病。 v2.肝胆湿热,上蒸耳窍 外感邪热,内传肝胆,或七情所伤,肝 气郁结,气机不调,内生湿热,上蒸耳 窍而为病。 v3.脾虚失运,湿浊困耳 久病伤脾,脾失健运,湿浊不化,内困 于耳窍而为病。 v4.邪毒滞留,气血瘀阻 耳胀反复发作,或病情迁延日久不愈 ,邪毒滞留于耳窍,阻于脉络,气血瘀 阻以致闭塞失用,终成耳闭。 v 重点:掌握耳胀耳闭是同一疾病的不 同阶段,耳胀多由风邪侵袭、经气痞塞 而致,耳闭多为耳胀反复发作,迁延日 久,邪毒滞留而致。 附加:病因 v(1)咽鼓管功能不良:一般认为咽鼓管阻塞是本 病的基本原因。如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 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长期鼻咽部填塞等。 此外,腭帆张肌功能不良,如腭裂,易患本病。 v(2)感染:本病常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故 认为本病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 v(3)免疫反应:中耳为一独立的免疫防御系统, 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方逐渐发育成熟,这可能是 小儿本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复发性或慢性 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变应性鼻炎,慢性鼻咽炎引 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有关。 附加:病理 v 咽鼓管功能不良时,外界空气不能进入 中耳,中耳内气体被粘膜逐渐吸收,腔内形 成负压,致使中耳粘膜肿胀,毛细血管通透 性增加,鼓室内出现漏出液。 三、诊断 v 1、病史:耳胀者,多有感冒病史。 v 2、主证:以耳闷、耳鸣、听力下降、 耳 痛为主要症状。 耳胀者,患耳胀闷堵塞感,或有微痛不 适,耳鸣如机器声、风声。 耳闭者,耳内闭塞感,耳聋逐渐加重, 耳鸣声低。 注意: 耳闷:牵拉耳廓、压耳屏、捏鼻鼓气耳 闷缓解,不久又复加重。 耳鸣:多为低音调“轰轰”样耳鸣,打 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 耳聋:可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 时,突然出现听力下降,压迫耳屏或头 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儿童病人 可表现反应迟钝、误听或注意力不集中 。 v3、检查 (1)早期可见鼓膜轻度充血、内陷。 (2) 若中耳有积液,则可在鼓膜上见到 液平面,或见鼓膜外凸呈桔黄色、琥珀 色、蓝骨膜,或见气泡。 (3)若反复发作,可见鼓膜增厚凹陷, 或见灰色白色斑块,或萎缩,疤痕粘连 。 (4)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反复发作者 可呈混合性聋。鼓室导抗图呈B型或C型 。 四、鉴别诊断 v 本病应与外耳道异物、耵耳等相 鉴别。 五、辨证及治疗 (一)分型论治 v1.风邪外袭,痞塞耳窍 v症见:内胀,微痛,耳鸣(风声),自听增强,听 力减退,患者常以手指轻按耳门,以求减轻耳部 之不适。可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发热恶寒等 症,舌质淡红,苔白,脉浮。 v检查:鼓膜微红、内陷或有液平面,鼓膜穿刺可 抽出清稀积液,鼻粘膜红肿。 v治则:疏风散邪 宣肺通窍 v方药:风寒偏重者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外袭者银翘散加减 鼓室内有积液 v鼓膜周边轻度充血,多为风邪初犯经气痞 塞之证。 v鼓室内有液平、气泡。属中医经气痞塞水 湿蕴积。 v2.肝胆湿热,上蒸耳窍 v症见:耳闷,耳微痛,耳鸣如机器声,自听 增强,重听。患者烦躁易怒,口苦口干,胸 胁苦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v检查:鼓膜内陷,周边轻度充血,或见液平 面,鼓膜穿刺可抽出粘稠的积液。 v治则:清泻肝胆 利湿通窍 v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v 3.脾虚失运,湿浊困耳 v症见:耳闷,日久不愈,听力渐降,耳鸣 声嘈杂。可伴有胸闷纳呆,腹胀便溏,肢 倦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红,或舌体胖 ,边有齿印,脉细滑或细缓。 v检查:鼓膜内陷、浑浊、增厚,鼓膜穿刺 可抽出积液。 v治则:健脾利湿 化浊通窍 v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v5、 v鼓室充满积液,鼓膜外凸。此属气滞湿聚 。 v鼓室内全部充满积液,属气滞湿聚型 v4.邪毒滞留,气血瘀阻 v症见:耳内胀闷堵塞感,日久不愈,甚则 如物阻隔,听力明显减退,逐渐加重,耳 鸣如蝉,或嘈杂声。舌质淡暗,或边有瘀 斑,脉细涩。 v检查:鼓膜内陷明显,甚至粘连,或鼓膜 增厚,有灰白色沉积斑;听力检查呈传导 性聋或混合性聋,鼓室导抗图呈平坦型 。 v治则:行气活血 通窍开闭 v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为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见鼓膜内陷,锤骨短 突明显外突,锤骨柄后上移位,光锥变形。 v鼓膜穿孔处修复,再生鼓膜很薄,其余鼓 膜混浊增厚。此属正气虚弱而邪气滞留之 象。 3、 5、 (二)外治法 v1、改善中耳通气 (1)滴鼻 使用具有疏风、消肿、通窍作用的药 液滴鼻。 (2)咽鼓管吹张 可用咽鼓管自行吹法,或咽 鼓管导管进行通气,每日1次。 注意:耳痛较重,鼓膜充血,或鼻塞涕多者, 不宜进行咽鼓管吹张。 (3)物理疗法 超短波、氦-氖激光照射等有助 于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的通气引流。 v2、清除中耳积液 (1)鼓膜穿刺抽液:以空针抽吸积液 。再注入强的松龙注射液0.51mL,若 渗出粘稠可加-糜蛋白酶5mg。 (2)鼓膜切开术:液体粘稠,穿刺抽 吸无效者,可作鼓膜切开术。可注药液 入鼓室,如-糜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及 50%尿素等。 v鼓膜穿刺及切口部位 v粘液性中耳炎 (3)鼓室置管术: 适应证: 分泌物粘稠,经上述处理无效; 病情迁延,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 估计咽鼓管功能不能于短期内恢复正常 者。 管:硅胶,内径11.2mm,T形或扣眼形。 留置时间:长短不一,待咽鼓管功能恢复, 即可取管。 v鼓膜插管后的图象。此属邪毒侵袭湿邪留 滞耳窍的耳胀证。 v行鼓膜插管,可透过鼓膜见到鼓室中有积 液和气泡。此属湿邪滞留耳窍的耳胀证。 附加:治疗 v病因治疗 1.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如腺样体肥大者 ,行腺样体切除术。下鼻甲后端肥大者,行 下鼻甲后端部分切除术。 2.抗生素治疗:急性期可选用抗生素,预防 或控制感染。 3.类固醇激素药物:可用地塞米松或强地松 口服,作短期治疗。 六、预防与调护 v1、患伤风鼻塞、鼻窒、鼻渊等鼻病,鼻涕多 时,应使用滴鼻剂以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 。 v2、擤鼻涕应用正确方法,不宜用力过度,防 止鼻涕窜入耳窍,引起染毒,演变为脓耳。 v3、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积极防 治伤风感冒及鼻腔、鼻咽部的慢性疾病。 v4、应及早彻底治疗耳胀以免引起耳闭。 七、预后及转归 v 1、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v 2、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可致听力明 显下降。 八、病例分析 v张某,女,28岁,干部。 v主诉:左耳胀痛,堵塞,听力下降3天。 v现病史:患者1周前患感冒,出现鼻塞,流涕微 黄,发热,近3天自觉左耳胀痛、堵塞,耳鸣如 闻风声,听力下降,自声增强。用手指按压耳门 则不适稍缓解,检查见左耳鼓膜淡红,轻度内陷 ,右耳鼓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