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_婚恋家庭心理咨询课件_第1页
第五节_婚恋家庭心理咨询课件_第2页
第五节_婚恋家庭心理咨询课件_第3页
第五节_婚恋家庭心理咨询课件_第4页
第五节_婚恋家庭心理咨询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咨询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历史上的几种观点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和一般过程 第四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 第五节 婚恋、家庭心理咨询 第六节 性心理咨询 第五节 婚恋、家庭心理咨询 一、婚恋心理咨询 1、爱情的构成 人类的爱情,是同时满足性、美感、依附这 三种基本需求并得到体验的过程。 因此,讨论婚姻问题,可直接锁定三个要点: 情爱、理解、相互依附。 个案12:她是一个小巧的南方女子,不漂亮, 勤快,她在绝望的时候遇见了他.他高大俊朗,学习 刻苦,看起来值得依靠.她对他百依百顺,为他买贵的衣 服和鞋子,自己却穿者批发市场淘来的裙子;她在食堂里 跑东跑西,站在一群男生里为他买饭,有时还要低头接受 他的挑剔;她不小心撞碎了他的眼镜,被他大声呵斥,他 说,你给我赔.她去买了最好的给他,心情居然还是欣喜 的.争吵时她总是焦急地去向他道歉,不管是不是自己的 错.他心安理得地接受她对他所有的好,三年多甚至想 不起给她买一件生日礼物. 分析:在情感方面太过依赖恋爱对象,把自 己没有放在和对方平等的位置上,明知对方不珍惜 自己,却无法从这段扭曲的感情里走出来。 2、婚恋问题咨询的原则 (1)必须遵循与婚恋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与来访者会谈的内容应是法学、伦理学之外的心理学知 识。 (2)对恋爱问题,必须依据爱情的定义去判断爱情 的质量,而后才能进行疏导。 (3)如果来访者在非理性的恋爱生活中,应帮助其恢 复其理性。 (4)恋爱是利人利己的事,这是鉴别真假 爱情的试金石。 (5)人类两性间的爱情行为,其背后是“复合动 机”(追求性、情、道德满足),同时追求这几种满足 的复合动机是正确的。 3、影响婚后夫妻关系的因素 (1)婚姻动机 (2)恋爱过度情绪化 (3)角色适应 (4)心理相容问题 个案13:40岁的张某是一家中型企业的销售副总,工作 能力强,在外独当一面,性格率直强势;张某与丈夫结婚已 经12年,直到近日才有了自己的孩子,直到高龄才要孩子的 原因,是她婚后在婚姻问题上一直难以抉择造成的_她一直在 内心想与丈夫离婚.因为她从来就没有爱过老公,身心俱对丈夫 是抗拒的,当初选择他,只是感觉与他在一起有安全感而已,而这 份安全感,是她从小至大在原生家庭中曾经最为渴望得到、但却 从来没有感受到的虽然老公在外人看来很优秀(学建筑设计, 在一个研究单位任副所长)但她却难以对他产生爱的情愫.因 为她希望拥有的温情、体贴、浪漫在老公那里都没有体会到.如 今她越发感到:丈夫极为单调、无趣、无情调甚至冷漠.为此, 她非常痛苦,内心常常在挣扎:“一个声音告诉自己,要坚 持,哪里有那么多爱,年龄大了,就好了,有亲情就够了;一 个声音又在对自己说:不,一生没爱过,就这样虚度了美好时 光,我不甘心“为理清纷乱思绪,前来咨询 分析:张某对婚姻的极度失望导致激烈的内 心冲突; 婚姻动机存在问题。 二、家庭咨询 心理学认为:现代家庭,是个体合情、合理、 合法地满足人类三大基本需求的特殊社会功能组织。 家庭咨询的主要内容: 家庭关系 亲子关系 1、家庭心理咨询的主要原则 (1)针对夫妻关系造成的家庭问题,判断“破 裂家庭”或“死亡家庭”,最好按照家庭的心理学定 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2)将问题具体化、客观化。 (3)咨询师必须以来访者的看法为核心展开讨论, 保持价值中立。 (4)不替来访者做出选择。 (5)严格遵循保密原则。 (6)对于婚姻问题,最好坚持夫妻双方同时参加咨 询。 2、亲子关系心理咨询 (1)亲子关系的本质 亲子关系是自然的血缘关系; 人伦道德关系; 法定的养育、监护关系和法定的赡养关系。 2、良好亲子关系应具备的条件 (1)亲子双方对亲子关系要有全面、正确的理解; (2)对人伦道德有端正的态度,用发展变化的的眼 光看待对方; (3)对亲子关系的年龄阶段性有正确认识。 个案14:婚姻生活使她苦不堪言。刘女 士结婚已经十多年了,刘女士的丈夫经常对她恶语 相向,后来甚至拳脚相加,大打出手。 对于丈夫的粗暴行为,刘女士一贯采取退让隐忍的 态度,每当她忍无可忍时,就离家出走一段时间,而丈 夫会发疯地去寻找她。找到她以后,每次都是痛哭流 涕捶足顿胸、作揖下跪,向刘女士道歉,哀求她不要 离开自己,表示没有她,自己就活不下去了。 刘女士相信丈夫还是深爱自己的,也就每每原谅了 他,跟随他回家去“好好过日子”。可是过不多久, 丈 夫又故态复萌于是,刘女士这十几年的生活,就 在丈夫的打骂道歉再打骂再道 歉这个怪圈中周而复始地度过。 分析:心理学中有一种“心理游戏”的理论可 以对此进行解释。 心理游戏是指人们通过扮演“迫害者”、“受害 者” 和“拯救者”这样一些心理角色来进行的争斗。玩“ 心理 游戏”的人,不管他想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都至少 要 拉一个人,来给他当“配角”。 刘女士和丈夫之间多年以来就是在玩一场如火如 荼的“心理游戏”,当刘女士丈夫扮演“迫害者”对 她辱 骂和殴打时,她乖乖地成为逆来顺受的“受害者”; 而 当刘女士离家出走时,她丈夫又把自己打扮成一个“ 受 害者”,表示如果刘女士离开他,他就活不了,刘女 士 又乖乖地跳到“拯救者”的位置上,成为丈 夫 的“救世主” 个案15:燕子上初三,学习一直都不好,讨厌 学习,同时因为自己是落后生,其他女孩子也不喜 欢和自己玩,自然她只能和男孩子玩,尤其是都不学习 的孩子,并且最近还谈了恋爱,妈妈知道后非常气愤, 老师也找自己多次谈话。自己烦透了,感觉一点自由都 没有,讨厌她妈妈,也讨厌所有的人。 她说妈妈的骂声让她自卑,在自卑里她再也感觉不 到做好孩子的力量。在她的心理上她很渴望妈妈的理 解,渴望得到妈妈的接纳和帮助。她说自己因为感觉不 到妈妈的爱,只能谈恋爱,因为只有和那些男孩子在一 起,爱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分析: 孩子需要正向强化,家长如何在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