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13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_第1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13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_第2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13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活思维,激发想像力,崇尚科学。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重点难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教学方式: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展示学习目标:1、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2、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二、自学过程:1、积累字词:汲取(j)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根深蒂固(d)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锲而不舍(qi)刻一件东西, 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孜孜不倦(z)勤勉的样子。不言而喻(y)不用说就可以明白。持之以恒(hng)有恒心地坚持下去。2、具体实施(1)分组自学:要求: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作者提出了哪几个问题?由此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为了使论点有力,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2.用浪线划出引起你思考的警句,并结合自己认识。” 找出作者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依据,归纳一下,派代表写在黑板上(2)辨析什么是论点、论据及两者之间的关系。A明确论点的定义写出本文的论点B 明确论据的定义归纳本文的论据C将有关系的论点和论据用线连接起来动笔练习A.请把“创造力不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作为一个观点,再举例证明这个观点。(如太空笔的事例等)B评议,重点在于事例是否支撑观点,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三、展示交流:1讨论学生发现的问题。问题一: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观点1.渊博的学识2.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毅力)事实论据: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问题二: 创造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1.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创造的意识在自己的思想里。 2.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也并非是轻而易举的获得灵感。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形成的。 3. 区别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的细小的想法。事实论据:举例论证: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交流引起你思考的警句,并结合自己谈谈会。 教师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1.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四、当堂训练: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放赤壁风光画面请同学说说感受同一个“赤壁”,为什么苏轼就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