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1414课课 一.基于“幻想”的探索 (一)、战时共产主义与马克思构想 材料一 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 义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 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1. 根据材料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它的最基本特 征是什么? 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结合教材,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思考它如何体现 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特征:1、公有制 条件:生产力高度发达 2、计划经济 3、按劳分配 体现:余粮征集制、工业国有化体现了公有制, 取消商品贸易体现实行计划经济 不劳动不得食体现按劳分配 一.基于“幻想”的探索 (二)、前所未有的危机 材料一 “连年战争使苏俄2000多万人丧生,1921年天灾造 成饥荒,农业生产直线下降。日用品严重缺乏,粮食和原材 料的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 的13.8% 材料二 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 强化了,这种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使得农民的不满演变 为农民暴动的事件。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更 为严重的是,1921年2月28日,作为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 喀琅施塔得发生了水兵叛乱。 根据材料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引发怎样危机? 1、经济上:战争和灾害使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濒临崩溃。 2、政治上:引发政治危机,农民和士兵与政府的矛盾尖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内容 政策 固定粮食税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 提下,恢复私人企业 实行自由贸易 二、“思路较好”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向 社会主义逐步过渡。 合作探究: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材料一 列宁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 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 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二、“思路较好”的探索 (二)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项目时间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 粮食耕种面 积(万) 9446662078608730 粮食产(亿 ) 39.7922.1334.5544.24 根据材料,分析新经济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实践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民经 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理论上:找到一条使落后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 的途径,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三.“逐渐僵化”的探索 (一)回归幻想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 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就越优 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 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利越来越集中于党 ,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摘自世界历史杂志 1.据材料,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斯大林经济体制有怎样的特点. 特点:实行计划经济、单一的公有制、以重工业为中心, 社会主义一党专政、充满阶级斗争。 2.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为什么说斯大林体制是回归幻想? 原因:斯大林体制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追求公有制,排斥商品货币关系 三.“逐渐僵化”的探索 (二)确立模式 工业化宣传画 农业集体化宣传画 完成五年计划 结合图片说明,斯大林经济体制是如何一步步确立? 过程:经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到30年代中期确立起来 三.“逐渐僵化”的探索 (三)功过是非 材料一 “二五”计划后,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 界第二位。这是自彼得大帝改革后,俄罗斯民族第一次凭借国力 而不仅仅是凭借武力占据了世界制高点。 材料二 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 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 材料三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美国的新闻记者林肯斯蒂 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 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斯大林体制的积极影响。 集中全国力量,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 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 。 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 借鉴。 三.“逐渐僵化”的探索 (三)功过是非 材料四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 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 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一个令人深思的笑话一个令人深思的笑话 美国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 他们参观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的说:,并且得意的说:“到下一个五到下一个五 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的问:美国人惊讶的问:“ “ 他们要飞机有什么用啊?他们要飞机有什么用啊?” 苏联官员说: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 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 材料五 一个嗟叹的结局 19911991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 ,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74圈。圈。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 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逐渐僵化,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最终 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历史观后镜震撼西方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 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 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 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有些国家(指资本主有些国家(指资本主 义国家)甚至开始了持续义国家)甚至开始了持续 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 本国的经济危机。本国的经济危机。 全球通史全球通史 美国罗斯福新政 历史的观后镜照搬一时 东欧各国在战后建立 了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 后,以苏联的“斯大林 模式”为榜样,展开了 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 改造。 这些国家战前经济发 展水平都很低,战后的 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 运动对于推进这些国家 的现代化起了积极作用 ,有利于加快从农业国 向工业国的转变。 历史的观后镜知古鉴今 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 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 最注意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 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 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 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 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 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 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 僵化了。”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 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 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 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历史的留言板你说我说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有何 启示? 1楼: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完成民主化与工业化。而斯大林模式是一条片面 追求工业化的道路,它割裂了社会正常发展进程,与工业化同步的,既没 有农业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更没有实现政治民主化,相反是高度的集权 化。斯大林模式的建立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集权的过程。国家越来越强,社 会越来越弱。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基于“幻想”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 思路较好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逐渐僵化”的探索斯大林经济 体制确立 课堂小结: 探 索 中 形 成 基础过关 1.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以为 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却表明, 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 俄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体现了这一思想()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体制 d.赫鲁晓夫改革 b 基础过关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 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 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 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b.限制农村私有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公司职称评定管理细则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综合提升测试卷带答案详解ab卷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B卷)
- 环保公司客户管理办法
- 自考专业(护理)全真模拟模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
- 销售手册业务操作与技巧全览
- 烟花爆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自考专业(法律)试卷附答案详解【培优A卷】
- 电竞公司电子档案管理规定
- 电竞公司诉讼管理细则
- 公安行政案件办理务实课件
- 房地产样板间装饰工程重点难点及措施
- 康复科护理金点子
- 工地油库安全管理办法
- 全球治理转型-洞察及研究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高清版)DB32∕T 4001-2025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及计算方法
- 电力物资打包方案(3篇)
- 2025至2030中国味精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你的样子就是教育的样子-一位校长对教师行为规范的深度思考建议收藏
- 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