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_第1页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_第2页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_第3页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_第4页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经济学 第 1章 国民收入核算 2 本章内容 宏观经济总量分析 国民收入核算: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公式 名义 失业与物价水平的衡量 3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一个核心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 称,指经济社会( 一国或一地区 ) 在 一定时期 内运用生产要素所 生产的 全部最终产品 (物品和劳务)的 市场价值 。 这一含义说明 4 1、产品 市场价值 而非产品数量 2、 最终产品价值 而非中间产品价值 3、 生产 而非销售,未销出为存货 4、 时段流量 概念而非存量 5、生产具有 市场活动 性质 6、统计适用 国土 原则 场价值 的概念,仅指 市场活动 导致的价值 市场价值意味着有市场才有价值 除少数例外, 非市场活动(家庭劳动、自给自足的生产、地下经济、黑市交易等)不包括在内 所有物品的价值都用货币衡量; 市场价值 =数量 单价:各种产品相加 5 终产品 最终产品: 指在一定时期生产出来的, 不再重复出售而被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该产品 在这一时期不再进入生产领域 ) 中间产品: 指用于再出售而供别种物品生产所用的产品( 该产品在这一时期进入生产环节 ) 二者的区分不依赖于产品的物理属性,而 依据产品在循环流转中的功能区分 。 因是避免重复计算。 6 7 终产品 “ 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 A 一定是对的 B 一定是错的 C 可能对也可能错 D 以上三种说法都可以 产 而非售卖掉的最终产品 价值 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 8 当年生产而未售卖出去的产品,即 存货,计入当年 量 而非存量 流量 10 域 概念,而非国民概念 本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的产出 本国国民在外国国土上的产出 外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的产出 国内生产总值 民生产总值 外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的产出 国土原则 国民原则 11 一个养牛的牧场主以 ,然后 ,麦当劳店以 ,则相关的 前年生产并销售出去的产品作为二手货销售,销售收入属于本年 手货销售的中介收入属于本年 设想一家面包房雇佣工人生产了更多的面包,支付了工资,但并不没有把多生产的面包卖出去。这会如何影响 中国三星公司归韩国所有,该公司在中国经营形成的产出是否属于中国的 海尔在美国工厂的产出,是否属于中国的 12 核算 假定某企业的收支情况 产出 =支出 13 核算 要素市场 金融市场 商品市场 生产投入 工资、租金、利润( = 产品与劳务销售 产品与劳务购买 收入 (=收入( = 支出 (=投资 储蓄 厂商 家庭 劳动、土地和资本 就整个经济体而言: 总收入 =总支出 14 核算 ( 1)生产法(定义法) 从生产角度考察,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的 生产增值 的总和。 品劳务市场价值总和 ( 1) 生产法 ( 2) 支出法 ( 3) 收入法 15 核算 ( 2)支出法(需求法) 从 最终产品的使用 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也即各经济主体将收入用在哪些方面了。 居民:用收入进行消费 企业:用收入(或借款)进行投资 政府:用收入(或债券)进行政府购买 国外:用收入进口本国商品 C I G( X M) ( 1) 生产法 ( 2) 支出法 ( 3) 收入法 16 核算 C I G( X M) ( 1) 生产法 ( 2) 支出法 ( 3) 收入法 C:居民购买耐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 I: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 住宅 、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存货投资 =(净投资 +折旧 /重置投资) +存货投资 G: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国防支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等,政府进行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方面的 “转移支付”不计入 X:国外的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对于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净支出, 7 核算 下列哪些属于投资? 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是新资本的创造,不包括仅仅在不同个体之间重新配置资产的购买,也不是金融学意义上的投资 总投资 =净投资 +重置投资 18 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 ( )。 ; 核算 19 2011年按支出法核算的中国 20 198021 198022 198023 198024 25 核算 ( 2)收入法(企业成本法、要素收入法)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以货币计量的 成本支出 总和,或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收入总和。 产要素收入总和 +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 +折旧 =工资 +利息 +租金 +利润 +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 +折旧 ( +统计误差) ( 1) 生产法 ( 2) 支出法 ( 3) 收入法 26 如果一个社会体系的消费支出为 6亿美元,投资支出为 1亿美元,间接税为 1亿美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为 口额为 2亿美元,进口额为 下列正确的是 ( )。 A B C D 核算 27 ) 府支出应计入 ) 核算 28 )之差 核算 ) ) 29 000亿美元,年度生产资本品 500亿美元,磨损和报废 300亿美元资本品,则该国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 00亿美元 200亿美元 00亿美元 00亿美元 核算 30 核算 出 100美元,其中要素支出 /收入是 92美元,营业税和这就分别为 5元和 3元,计入 31 无法完全反映一国的真实产出 非市场交易活动得不到反映 地下交易活动得不到反映 无法完全反映一国的真实福利 反映产出,却不代表消费(还包括投资和出口) 无法反映闲暇和工作条件 无法说明收入分配情况 忽略了外部性,尤其是外部不经济 2 国民原则:以国籍为准,包括居住在本国和常驻国外的本国公民 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 本国生产要素 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商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外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的产出 33 ( 2)国内生产净值( 国民生产净值( 一个国家 (一国国民 )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中新创造价值的总和。也即扣除生产中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后的最终产品价值。 定资产折旧 定资产折旧 34 ( 3)国民收入( 一个国家 (或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总和,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和企业利润。 资 +利息 +租金 +利润 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 35 ( 4)个人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收入( 民收入中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即从国民收入中减去不分配给个人的项目,如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金、公司所得税等,再加上政府和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社会保险金 转移支付 储蓄 +消费 36 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 37 人收入等于 57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 90美元,消费等于 430美元,个人储蓄为50美元, 则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 ( )美元。 A 400 B 470 C 480 D 500 ) 38 ) A 租金 B 养老金 C 公司未分配利润 D 存款利息 39 两部门经济 假设: 经济社会只有消费者(家庭) 企业(厂商) 两个部门 无 政府部门 税收 进出口贸易 企业间接税 折旧 则: =Y ) 40 两部门经济 支出角度: Y I C收入角度: Y=工资 +租金 +利息 +利润 =储蓄 +消费 Y S C投资储蓄恒等式: I+C=S+C 即: I=S 41 三部门经济 三部门经济中,引入政府部门; 收入:税收 T 政府部门 支出:购买商品和劳务 G 转移支付 政府税收( T) 政府的净税收 T = 42 三部门经济 支出角度: Y I C G 收入角度: Y S C T 则: 储蓄恒等式: I C G S C T I G S T ()I S T G 其中, T = 43 四部门经济 四部门经济中,引入国外部门 对外贸易:净出口 = 出口 - 进口( 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44 四部门经济 支出角度: ()Y I C G X M 收入角度: C T K 则: 储蓄恒等式: () G X M S C T K ( ) ( ) T G M X K 45 1)名义产出、实际产出: 名义 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当年 实际 以从前某一年价格为基年价格计算的当年 当年实际 以反映产出水平的实际增长。 (当年实际 基年 6 1)名义产出、实际产出: 名义 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当年 实际 以从前某一年价格为基年价格计算的当年 测算通货膨胀率,从而量化测度通货膨胀的水平。 t = 名义 际 100% 47 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 2008年和 200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 1、求 2008年名义 2、求 2009年名义 3、以 2008年为基期, 2009年实际 4、 2008年 2009年 数量 价格 数量 价格 书本(册) 100 10 110 10 面包(个) 200 1 200 豆(千克) 500 50 1 100*10+200*1+500*450 110*10+200*50*1=1850 110*10+200*1+450*525 1850/1525=8 9809 98050 2)潜在产出与实际产出: 产出缺口与失业 潜在产出(潜在 在国民收入): 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的条件下实现的产出。(充分就业条件下的产出) 产出缺口: 实际产出( Y)与潜在产出( 间的差异 相对产出( 口 =( 0,则就业不充分,出现失业。 绝对产出( 口 =1 1、就业与失业 充分就业: 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在现行的价格下参与生产的状态。 失 业: 有劳动力能力(符合工作条件), 想工作(有工作意愿并愿意接受现行工资) 的人找不到工作 的状态。 L(劳动力总量) = U(失业人数) +N (就业人数) u(失业率) = U(失业人数) /L(劳动力总量) n(就业率) = N(就业人数) /L(劳动力总量) 52 1、就业与失业 53 1、就业与失业 自愿失业: 符合工作条件,有工作意愿,但不愿接受现行工资的人无法获得工作的状态。 自愿失业不属于经济学中的失业 54 1、就业与失业 自然失业: 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是要素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 供求稳定: 要素市场出清,既不通货膨胀,也不通货紧缩 。 自然失业不包括自愿失业 自然失业是充分就业前提下的失业 自然失业不可完全消除,自然失业率是社会的最小失业率 潜在就业量: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前提下的就业量 55 1、就业与失业 N D S W W* * 均衡就业 均衡失业 E N D S W E N* 非均衡就业 非均衡失业 E * 衡失业与非均衡失业 56 2、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 用价格指数衡量,是加权平均的价格,即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考察期支出与基期支出之间的比值。 %100价格指数与价格和商品选择有关: 消费价格指数( 零售价格指数 生产价格指数( 批发价格指数 57 2、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 用价格指数衡量,是加权平均的价格,即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考察期支出与基期支出之间的比值。 期价格指数 /基期价格指数 100% 拉氏价格指数 帕氏价格指数 58 59 2、价格水平 消费价格指数 ( 选取居民购买一篮子消费品和劳务,以它们在消费者支出中的比重为权数来衡量的市场价格变动率。 美国的 65种商品和劳务; 消费价格指数是一种零售价格指数。 中国国家统计年鉴:居民消费价格调查按用途划分为 8大类,262个基本分类,各调查市县每月调查 600种以上的规格品价格;商品零售价格按用途划分为 16个大类, 229个基本分类,各地每月调查 500种以上的规格品价格。 60 2、价格水平 生产价格指数 ( 度量在不同时期生产者为购买投资品所支付的价格指数,它衡量的是投资品的价格。 生产价格指数是一种批发价格指数。 在美国它包括了 3,400种产品但不包含劳务。 61 2、价格水平 62 3、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 国富论 的价格: 1850年: 2007年: 79元 同样一篮子商品: 1850年: 25元 1975年: 2007年: 以 1975年作为基准年份,该书 1850年实际价格为 007年实际价格为 : 5:9: 5 3 3、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 价格 名义价格 (当期值 /现期价格) 实际价格 (基期值 /基期价格) 价格指数:以某一基准年为基础来考察一篮子或所有商品的支付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64 0 0 011i i I p q p q 3、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 65 3、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 66 3、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 对中国消费者来说: 对韩国消费者来说: 2012收入 I: 2100元 67 3、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 中国消费者偏好: 900斤白菜; 400斤食用油; 2012年一篮子商品需花费: 2100元 2013年需要花费: 900 2+400 2=2600 韩国消费者偏好: 2012年一篮子商品需花费: 2100元 2013年需要花费: 2+ 2= 2012年 00,则: 中国 2013年 00 2600/2100=124 韩国 2013年 00 100=8 69 70 71 4、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价格总水平 持续 而 显著 下降的现象。 衡量通货膨胀率的指标: 消费价格指数 生产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选择反映政策关注重点 通货膨胀: 价格总水平 持续 而 显著 上涨 的现象。 通货膨胀率: t = 【 ( 0) / *100% 72 ( 1)程度分类 温和通货膨胀(通胀率在 10%以内) 奔腾通货膨胀(通胀率在 10 超级通货膨胀(通胀率超过 100%) 恶性通货膨胀(通胀率超过 1000000%) 4、 通货膨胀类型 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南部联邦发生恶性通货膨胀。过去一般都在兜里装着钱去商店购物,将买到的食物装在篮子里带回来;而现在用篮子装钱,再用衣兜装回所买的食品。除了钱以外,一切都十分缺乏!每个人都在囤积“东西”,并尽力抛掉“不值钱”的纸币。 73 ( 2)范围分类 平衡通货膨胀 非平衡通货膨胀 ( 3)可预期性分类 可预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