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VBVB 1 1 ( (硫胺素硫胺素) ) VB VB 2 2 ( (核黄素核黄素) ) VB VB 6 6 ( (吡哆醇吡哆醇) ) VB VB1212( (氰钴胺素氰钴胺素) ) VC( VC(抗坏血酸抗坏血酸) ) 烟酸烟酸( (尼克酸尼克酸) ) 叶酸、泛酸、胆碱叶酸、泛酸、胆碱 、生物素等。、生物素等。 水溶性维生素的共同特点水溶性维生素的共同特点 (1)化学组成除碳、氢、氧外尚有氮、 硫、钴等 元素。 (2)溶于水而不溶于脂肪及脂溶剂。 (3)在满足了组织需要后,多余的将由 尿排出。 (4)没有非功能性的单纯储存形式,在 体内仅有 少量储存。 (5)(5)绝大多数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参加各种酶系统绝大多数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参加各种酶系统 ,如在中间代谢的很多重要环节,如在中间代谢的很多重要环节( (如呼吸、羧化如呼吸、羧化 、一碳单位转移等、一碳单位转移等) )发挥重要作用。发挥重要作用。 (6)(6)缺乏症状出现较快。缺乏症状出现较快。 (7)(7)营养状况大多可以通过血和或尿进行评价。营养状况大多可以通过血和或尿进行评价。 (8)(8)毒性很小。毒性很小。 维生素维生素B1B1 概述: 维生素B 1 1 又称硫胺素、抗脚气病因子、 抗神经炎因子等,是维生素中发现最早的一种。 早在公元前2697年,我国医书内经曾对脚气 病进行过详细论述。 1897年,荷兰内科医生Eijkman发现脚气病是 由食精白米所致,用米糠或糙米可防治此病。 1911年Funk在伦敦Lister研究所从米 糠中提取到这种治疗脚气病的物质 ,因为具有胺(amine)的性质,因此 称之为“生命胺”(Vital-amine),实际 上他所得到的只不过是一种浓缩物 ,并非纯品。 1926年,荷兰化学家Jansen和 Donath从米糠中成功地提取出了维 生素B1结晶,并把这种纯品称为抗称为抗 神经炎因子神经炎因子(aneurin)(aneurin)。 19361936年,美国化学家年,美国化学家WilliamsWilliams确定确定 了维生素了维生素B B 1 1 的化学结构,并用人工的化学结构,并用人工 方法合成。从此,维生素方法合成。从此,维生素B B 1 1 得以大得以大 量制造,脚气病得到有效防治。量制造,脚气病得到有效防治。 理化性质 维生素维生素B1B1是由一个含氨基嘧啶环和一个含硫噻是由一个含氨基嘧啶环和一个含硫噻 唑环组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硫和胺,称为硫胺唑环组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硫和胺,称为硫胺 素。维生素素。维生素B1B1固态形式比较稳定,在固态形式比较稳定,在100100时也很时也很 少破坏。水溶液在少破坏。水溶液在pHpH5 5时,加热至时,加热至120120仍可保持仍可保持 其生理活性,在其生理活性,在pH 3pH 3时,即使高压蒸煮至时,即使高压蒸煮至140 1140 1 小时破坏也很少。碱性环境中易于被氧化失活,不小时破坏也很少。碱性环境中易于被氧化失活,不 耐热;在耐热;在pH7pH7的情况下煮沸,可使其大部分或全部的情况下煮沸,可使其大部分或全部 破坏。破坏。 代谢代谢 吸收: 硫胺素在空肠及回肠中被吸收。在小肠组织 中硫胺素经磷酸化后,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与蛋 白质结合运送至肝脏代谢。在骨骼肌、心、肝、肾 和脑中含量较高,肌肉中含量占总量12。 代谢:代谢: 硫胺素从尿中排出,不能被肾小管再吸收。 从汗中排出的量极少,但在热环境中,每天汗中排 出含量可高达90-150g。 如果每天摄人硫胺素 0.6mg以上,则随着摄入量的增加,尿中排出量也 随之升高。膳食中硫胺素丰富,每天尿中硫胺素排 出量可高达01mg。 生理功能 1. 1.构成辅酶维持体内正常代谢构成辅酶维持体内正常代谢 2. 2.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促进胃肠蠕动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促进胃肠蠕动 3. 3.对神经组织的作用对神经组织的作用 4. 4.与心脏功能的关系与心脏功能的关系 维生素维生素B B 1 1 缺乏症缺乏症- -脚气病脚气病 缺乏原因: 1.摄入不足长期食用精白米、面,加工或烹调方法 不当。 2.机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如妊娠、哺乳、高温环 境、甲状腺机能亢进等需要量增加时。 3.机体利用障碍:长期腹泻、肝肾疾病、酗酒等。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成人与婴幼儿表现不同。 1.成人脚气病症状成人脚气病症状: 前驱症状有下肢软弱无力、沉重感、体重 下降、消化不良、便秘、头痛、失眠、不 安、易怒、健忘等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有对称性周围神经炎、运动及 感觉均可出现障碍,病程长者有肌肉萎缩 、共济失调,出现异常步态。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 有心悸、气促、心动过速和水肿。循环有心悸、气促、心动过速和水肿。循环 障碍者有端坐呼吸或嘴唇发绀。常出现障碍者有端坐呼吸或嘴唇发绀。常出现 心界扩大,以右心明显。心电图可见低心界扩大,以右心明显。心电图可见低 电压等。电压等。 成人脚气病根据主要症状可能有以下几种主要症状可能有以下几种 类型:类型: . .干性脚气病:干性脚气病: 主要症状是神经症状为主,常见多发性主要症状是神经症状为主,常见多发性 神经炎,表现为肢端麻痹或功能障碍;神经炎,表现为肢端麻痹或功能障碍; 2. 2.湿性脚气病湿性脚气病: : 以心血管系统障碍症状为主。以心血管系统障碍症状为主。 3. 3.混合型脚气病混合型脚气病 有神经炎又有水肿和心脏症状。有神经炎又有水肿和心脏症状。 4. 4.婴儿脚气病婴儿脚气病 发生在发生在2 25 5月婴儿,多由于母乳缺月婴儿,多由于母乳缺 乏乏VB1VB1。病情急,早期哭闹不安,。病情急,早期哭闹不安, 严重时致心力衰竭死亡。严重时致心力衰竭死亡。 毒性毒性 摄入过量很容易被肾脏排除。长期摄入过量很容易被肾脏排除。长期 口服口服VB1VB1未引起任何副反应,毒性非常未引起任何副反应,毒性非常 低。低。 参考摄入量参考摄入量 食物来源食物来源 谷类硫胺素含量丰富。水果中硫胺素含量随品 种而异,蔬菜中除鲜豆类外,硫胺素含量相对 较少。畜肉中猪肉及内脏含量较多,它们是人 们膳食中硫胺素的良好来源。奶、蛋、禽、鱼 等类食品中硫胺素含量高于蔬菜。加工及烹调 可减少食物中硫胺素的量,其损失率大约为30 -40。 表 维生素B1的主要食物来源 食物名称VB1含量 mg/100g 食物名 称 VB1含量 mg/100g 食物名称VB1含量 mg/100g 葵花子仁1.89里脊0.47标准粉切面 0.35 生花生仁 ) 0.72猪大排0.8黄豆0.43 蛋清肠0.65叉烧肉0.66白芝麻0.36 香肠0.48豌豆(干 ) 0.49玉米面0.34 腊肉0.9绿豆面0.45松子(生)0.41 黑芝麻0.66大麦0.43葵花子(生) 0.36 猪肉(瘦)0.54蚕豆0.37黑米0.33 概述概述 19世纪后期认识到天然乳清中存在一种可 溶于水的能产生黄色荧光物质,可预防皮肤炎症 。 1933年分离出来,命名为核黄素。在体内主 要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黄素核苷酸 (FMN)的形式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结构与性质化学结构与性质 核黄素是由异咯嗪加核糖醇侧链组成。 核黄素及其衍生物是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FAD)与黄素单核苷酸(FMN)结构。 核黄素结晶呈黄棕色,味苦,240(2变暗色, 2800C熔化分解,水溶性较低,在碱性条件下不 稳定,酸性条件下稳定,光照或紫外线照射下 可引起分解。 维生素维生素B B 2 2 ( (核黄素核黄素 Riboflavin) 代谢 吸收吸收 膳食中大部分核黄素是以FMN和FDA辅酶形 式和蛋白质结合存在进入胃后,在胃酸的作用下, FMN和FDA与蛋白质分离,一般核黄素在上消化 道得到游离,并通过磷酸化与脱磷酸化的主动过程 快速吸收。食物与胆盐的存在有助于核黄素吸收。 大肠也吸收一小部分核黄素。 影响吸收的因素 体内因素:胃酸、胆汁酸盐、摄入量促进吸收等。 影响吸收因素:氢氧化铁、氢氧化镁、酒精、咖啡 因、糖精、Cu2+、Zn2+、Fe3+等。 一些药物或毒物对核黄素的代谢有显著影响。氢氧 化铝或氢氧化镁可以影响核黄素肠道吸收,延迟核 黄素的排出。 转运转运 核黄素进入血液后,一部分与白蛋白相结 合,大部分与其他蛋白如免疫球蛋白结合运输。 核黄素在生理浓度下通过特殊载体蛋白进入体内 组织器官细胞,高浓度情况下可通过扩散进入体 内组织器官细胞。妊娠时,体内核黄素载体蛋白 增加,有利于胎盘吸收更多的核黄素。 排泄 核黄素过量摄入后,很少在体内储存,主要随 尿液排出,尿中核黄素60-70以原形排出, 其他形式为分解产物。 从汗液(5120gL)中排出。 从乳腺排泄。 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核黄素以辅酶形式参与许多代谢中氧化还原反应 : 1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生成 2FDA和FMN分别作为辅酶参与色氨酸转变为烟 酸、维生素B6转变为磷酸吡哆醛的过程。 3FDA作为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参与体内抗氧 化防御系统,维持还原性谷胱甘肽的浓度。 4与细胞色素结合,参与药物代谢。 缺乏症 原因原因 1.最常见的原因为膳食供应不足。 2.胃肠道功能紊乱。 3.一些病人患有先天遗传缺陷,影响正常黄素蛋 白结构,导致FAD不足。 4.机体有感染时也造成需要量增加。 缺乏表现 早期表现为疲倦、乏力、口腔疼痛,眼睛出现瘙 痒、烧灼感,继而出现口腔和阴囊病变,称“口 腔生殖系综合征” 血管增生等。 1. 唇炎 2.皮炎常见为脂溢性皮炎 3.阴囊皮炎 4.眼睛病变初期为怕光、流泪、视物模糊等 5.核黄素缺乏可以继发缺铁性贫血 食物来源 核黄素广泛存在于奶类、蛋类、各种肉类、 动物内脏、谷类、蔬菜和水果等动物性和植物性 食物中。粮谷类的核黄素主要分布在谷皮和胚芽 中,碾磨加工可丢失一部分核黄素。绿叶蔬菜中 核黄素含量较其他蔬菜高。 供给量供给量 按按0.5mg0.5mg核黄素为核黄素为1000kcal1000kcal热量需要的标准。热量需要的标准。 成人每天需要量:男:成人每天需要量:男:1.4mg 1.4mg 女:女:1.2mg1.2mg 表 维生素B2的主要食物来源 食物名 称 VB2含量 mg/100g 食物名称 VB2含量 mg/100g 食物名 称 VB2含量 mg/100g 大红菇6.90黄鳝2.08猪肝2.08 香菇(鲜 ) 2.00羊肾1.78羊肝1.75 牛肝1.30杏仁1.25鸡肝1.10 鸭肝1.10桂圆肉1.03紫菜1.02 奶酪0.91苜蓿0.73鸭蛋黄0.62 鹌鹑蛋0.49猪心0.48豆瓣酱0.46 黑木耳0.44火腿肠0.43桂圆干0.39 维生素B 6 6 概述概述 Gyorgy于1934年发现了维生素B 6 6 ,1938年确 定吡哆醇为维生素B 6 6 复合物的一部分,并于 1939年人工合成。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 维生素B 6 6 是一组含氮化合物,都是2-甲基3-羟基 -5-羟甲基吡啶的衍生物,主要以天然形式存在, 包括吡哆醇(PN),吡哆醛(PL)和吡哆胺(PM)。 维生素B6的各种磷酸盐和碱的形式均易溶于水,在 空气、酸性介质中对热都比较稳定,在碱性介质中 对热不稳定,易被碱破坏。 在中性环境中易被光破坏。 吸收:吸收:以扩散形式在空肠回肠被吸收。 转运:转运:通过结合蛋白转运。 代谢代谢: :同效维生素B 6 6 通过磷酸化、脱磷酸化,氧化、 还原以及氨基化、脱氨基化过程容易相互进行代谢 转化。 排泄:排泄:维生素D 6 6 的代谢产物经尿中排出。 由于肠 道内微生物能合成维生素B 6 6 使人们难以评价这种排 泄的程度。 生理功能 1、VB 6 6 以其活性形式PLP作为许多酶的辅酶 。 2、VB 6 6 参与神经递质、糖原、神经鞘磷脂、血红素 、类固醇和核酸的代谢。 3、VB 6 6 参与所有氨基酸代谢。 4、VB 6 6 参与神经递质5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 上腺素以及氨基丁酸的合成. 5、在色氨酸转化成烟酸过程中,其中有一步反应 需要PLP的酶促反应。 6、维生素B 6 6 摄人量可能降低致死性冠心病(CHD)发 生率。 缺乏症缺乏症 维生素B6缺乏的经典临床症状是一种脂溢性皮炎, 小细胞性贫血,癫痫样惊厥,以及忧郁和精神错乱 。 主要食物来源 维生素B 6 6 的食物来源很广泛,动植物中均含有 ,但一般含量不高。含量最高的食物为白色肉 类,其次为肝脏、豆类和蛋黄等。水果蔬菜中 也较多,含量最少的是柠檬类、奶类。 烟 酸 概述概述 烟酸又名维生素PP、尼克酸,抗癞皮病因子、维生 素B5等。 1867年,德国化学家Huber曾由烟草提取的尼古丁 时制得这种维生素,但其作用在以后的70年间一直 不清楚。 1913年前后,每年有20万人患癞皮病,引起成千上 万人死亡。死亡者大多是一般贫困人民,其主食以 玉米、糖蜜和腌肉为主。 1937年Elvehjem发现从肝脏中分离出来的烟酸可以 治疗狗的黑舌病(癞皮病),不久证明可防治人的癞 皮病,从此烟酸的作用才被发现。 理化性质理化性质 烟酸为无色针状晶体,味苦;烟酰胺晶体呈白色粉 状,二者均溶于水及酒精,25时,溶于水和酒精 ,不溶于乙醚,烟酰胺的溶解度大于烟酸,在乙醚 中也能溶解。烟酸和烟酰胺性质比较稳定,酸、碱 、氧、光或加热都不易破坏。 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1构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CoI或NAD,曾用辅 酶I)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Co或NADP ,曾用辅酶) 。 2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 3保护心血管 缺乏表现缺乏表现 烟酸缺乏可引起癞皮病。此病起病缓慢,常有前驱 症状,如体重减轻,疲劳乏力,记忆力差、失眠等 。如不及时治疗,则可出现皮炎(dermatitis)、腹泻 (diarrhea)和痴呆(depression)。由于此三系统症状 英文名词的开头字母均为“D”字,故又称为癞皮病 “3D症状。 代谢代谢 烟酸主要是以辅酶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经 消化后于胃及小肠吸收。吸收后以烟酸的形式经门 静脉进入肝脏,在肝内转化为NAD+ +、 、NADP + + 。过量 的烟酸大部分从尿中排出;烟酸还随乳汁分泌;可 从汗中排出。 需要量与参考摄入量: 色氨酸在体内可转化为烟酸。烟酸的需要量或推 荐摄入量用烟酸当量(NE)来表示。由于平均60mg 色氨酸可转变为1mg烟酸,因此烟酸当量则为: 烟酸当量(mgNE):烟酸(mg)+160色氨酸(mg)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烟酸参考摄入量: RNI值:成年男子:14mgNE/日 成年女子:13mgNE/日 食物来源食物来源 烟酸及烟酰胺广泛存在于食物中。植物食物中存在 的主要是烟酸;动物性食物中以烟酰胺为主。烟酸 和烟酰胺在肝、肾、瘦畜肉、鱼以及坚果类中含量 丰富;乳、蛋中的含量不高,但色氨酸较多,可转 化为烟酸。谷类中的烟酸80-90存在于他们的 种子皮中。 玉米含烟酸不低,但以玉米为主食的人群容易发生 癞皮病。其原因: 玉米中的烟酸为结合型,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色氨酸含量低。如果用碱处理玉米,可将结合型 的烟酸水解成为游离型的烟酸,易被机体利用。 叶叶 酸酸 概述概述 叶酸(folic acid)即蝶酰谷氨酸,是B族维生素之一, 最早是在1941年Mitchell等从菠菜中发现而定名为“ 叶酸”。 理化性质 叶酸对热、光线、酸性溶液均不稳定,在酸性溶液 中温度超过100即分解。在碱性和中性溶液中对 热稳定,食物中的叶酸烹调加工后损失率可达50 90。 代谢 叶酸通过尿及胆汁排出,成人每日叶酸的丢失量平均 为60 g/d,每日60 g叶酸即可满足代谢对叶酸的需 要。 维生素C和葡萄糖可促进叶酸吸收。 锌作为叶酸结合酶的辅助因子,对叶酸的吸收亦 起 重要作用。 不利于叶酸吸收的因素:经常饮酒及服用某些药物 。 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体内生化反应中一碳单位转移酶系的辅酶,起着 一碳单位传递体的作用。 参与嘌呤和胸腺嘧啶的合成,进一步合成DNA, RNA。 参与氨基酸之间的相互转化。 参与血红蛋白及甲基化合物如肾上腺素、胆碱、 肌酸等的合成。 叶酸缺乏的表现叶酸缺乏的表现 巨幼红细胞贫血。 孕妇缺乏叶酸可使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增 高,患有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孕妇易出现胎儿宫内发 育迟缓、早产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 怀孕早期缺乏叶酸是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 叶酸缺乏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食物来源及参考摄入量:食物来源及参考摄入量: 叶酸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食品中。富含叶酸的 食物为动物肝、肾、鸡蛋、豆类、酵母、绿叶蔬菜 、水果及坚果类。 膳食叶酸当量(DFE)(ug) =膳食叶酸当量 (ug)+1.7*叶酸补充剂 成年人RNI值:400ug DFE/日 维生素维生素B12B12 维生素B12又称氰钴胺素,是一种预防和治疗 由于内因子(1F)缺乏以致吸收障碍而引起恶性 贫血的维生素。 理化性质 维生素B12 12是一组含钴的类咕啉化合物。维生素B1212 为红色结晶,可溶于水,在弱酸条件下最稳定,在 强酸或碱性溶液中则分解,遇热可有一定程度的破 坏,但快速高温消毒损失较小。遇强光或紫外线易 被破坏。 吸收与代谢吸收与代谢 食物中的维生素B12与蛋白质相结合,在胃酸、胃蛋 白酶及胰蛋白酶的作用下,维生素 B12被释放,并 与胃粘膜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内因子(IF)结合,回 肠部被吸收。 生理功能 1作为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甲基 化转变为蛋氢酸。 2作为甲基丙二酰辅酶A异构酶的辅酶参与甲基丙二 酸-琥珀酸的异构化反应。 维生素B12 12缺乏症状 1、巨幼红细胞贫血 。 2、对孕妇胎儿影响:孕妇先兆子痫等症,胎儿发生 神经管畸形。 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主要食物来源主要食物来源 膳食中的维生素B12来源于动物食品,主要食物来 源为肉类、动物内脏、鱼、禽、贝壳类及蛋类,乳 及乳制品中含量较少。植物性食品基本不含维生素 B12。 维生素维生素C C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公元前1550年,古埃及 医学书籍记载了其缺乏病。公元前450年,希腊 医学书籍描述了坏血病的综合症状。 1497年,葡萄牙领航员Vascvo da Gama围绕好 望角航行时,160名船员中有100人因缺乏坏血 病而丧生。 1740年,英国海军上将Anson带领6艘船和1955 名海员作环球航行,4年后返航时,丧失了5艘 船和1051名船员,这些丧失的船员中有一半死 于坏血病。 15世纪和16世纪,坏血病曾波及整个欧洲,以 至于医生们怀疑是否所有的疾病都起源于坏血 病。 1747年,英国军医林德(JLind)在一个偶然的 机会发现柑橘和柠檬能防治坏血病并公布厂这 一发现。据此,英国海军在1795年曾将柠檬汁 列入了海军军用口粮。 二十世纪初叶,人们已发现许多蔬菜和水果有 预防和治疗坏血病的作用。很多学者进行大量 研究,试图弄清这些食物中哪些是抗坏血病物 质和这些物质的性质。 1928年,AlbertSzent-Gyisrgyi首先从牛肾上腺提 取出抗坏血酸,当时并不知是一种维生素,仅知 其分子式为C6H8O6,系己糖的衍生物,且具有 酸性,故称之为己糖醛酸。 1932年,King和Waugh从柠檬汁中分离一种晶状 物质,在豚鼠体内实验,证明也具有抗坏血病活 性。 1933年,由Howoh和Hirst阐明了维生素C的结 构式并由瑞士科学家Reichstein合成了维生素C, 、至此,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坏血病才得到根本 防治。 维生素C是一种含有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合 物,其分子中的烯醇式羟基极易解离而释放出H ,故维生素C虽然不含由羧基,仍具有有机酸 的性质。 维生素C呈五色无臭的片状结晶体,易溶于水, 不溶于脂溶剂。在酸性环境中稳定,遇空气中氧 、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有氧化酶及痕量铜 、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氧化破坏。 维生素维生素C C 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参与羟化反应 : (1)参与胶原的合成。 (2)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 (2)促进固醇羟化。 (3)促进各种有机药物或毒物的羟解毒。 还原作用 : (1)促进抗体形成; (2)促进铁的吸收; (3)促进四氢叶酸形成; (4)维持巯基酶的活性。 解毒 预防癌症 清除自由基 缺乏表现缺乏表现 膳食摄人减少或机体需要增加又得不到及时补充时 ,可使体内维生素C储存减少,若体内贮存量低于 300mg,将出现缺乏症状。维生素缺乏时,主要引 起坏血病。 吸收代谢吸收代谢 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吸收量与 其摄入量有关。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 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 -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过量危害与毒性过量危害与毒性 有报告指出,成人维生素C的摄入量超 过2g, 可引起渗透性腹泻。当摄入量当超过1g时,尿 酸排出明显增加。 长期摄入过多,可由于草酸排泄增多而形成尿 结石。 此外,长期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后一旦突 然停 用,尽管仍然保持正常合理膳食,仍可出现坏 血病的症状。 小儿生长时期过量服用,容易患骨骼疾病。 食物来源食物来源 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足新鲜蔬菜与水果, 蔬菜中:辣椒、茼蒿、苦瓜、门菜、再角、菠菜、 土豆、韭菜等中含量丰富;水果中,酸枣、红枣、 草莓、柑橘、柠檬等中含量最多;在动物的内脏小 也含有少量的维生素C。 参考摄入量 RNI值:成年人 100mg/日 (UL)最高耐受量 1000 mg/日 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 B 族 第五节 水与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的研究史 1953年,Hipsley首先提出了Dietary Fiber的概念; 1956年,英国的军医上蔚Cleave提出了一个假说, 即西方的现代文明病与摄入过量糖和过低的膳食纤 维有关; 该假说引起了2位博士Trowell和Burkitt的注意,他们 确信膳食纤维在预防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 、憩室病、肠道癌症等西方生活方式疾病方面的作 用。 从1977年美国参议院在“美国的膳食目标”中 ,开始建议“增加复杂碳水化合物的消费”起 ,在科学家的多项研究成果支持下,各国的政 府部门和学术团体纷纷推出了引导和教育消 费者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的膳食指南。 从1994年开始,美国的FDA强制要求在食品的 营养标签上标示膳食纤维。(1993联邦年鉴58, 2066-2941,食品标签法最终规则) 膳食纤维素:是指植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吸 收和利用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 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 1、纤维素 2、半纤维素 3、果胶 4、植物胶与树胶 5、海藻胶 6、木质素 定义 膳食纤维分类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 果胶 抗性淀粉 不可消化寡糖 膳食纤维的类型: 可溶性膳食纤维SF:包括亲水胶体物质和部分半 纤维素; 如薯类、水果、魔芋、燕麦中的半纤维素成分。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F :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部分 半纤维素。自然界中约占75%的膳食纤维是不可溶 的。如谷物和蔬菜中的纤维素成分。 主要特性 吸水作用 粘滞作用 结合有机化合物作用 阳离子交换作用 细菌发酵作用 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布的纤维食品指导大 纲指出,健康人每日常规饮食中应有30至50克 (干重)纤维素。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量DRI: 正常人一天需要25-35克 需要量 膳食纤维主要是从植物性食品(谷物及各种 瓜果蔬菜)中获得。全麦粉的纤维含量可达25 以上,精白面粉的纤维含量低于5。 来源 目前我国居民膳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场信息化建设技术服务协议
- 2025年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考试试题(附答案)
- 城市绿色生态保护项目合作协议
- 2025年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与技术创新动态报告
- 世界从不亏欠读书人
- 合同管理流程及风险控制手册
- 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布局工具
- 2025年今日英语六级真题及答案
- 勤奋与成功探讨成功原因的议论文4篇
- 管理人员个人工作总结
- 物业项目服务进度保证措施
- 《数学软件》课程教学大纲
- GB/T 18690.2-2017农业灌溉设备微灌用过滤器第2部分:网式过滤器和叠片式过滤器
- 河北省特种设备检验收费标准
- 集成电路技术导论课件
- 交管12123学法减分试题库带答案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件
- 交通标志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标准版)
- 全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位考试考核实施细则
- 【课件】《红烛》课件24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交通事故认定书复核申请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