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课件_第1页
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课件_第2页
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课件_第3页
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课件_第4页
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九章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是乳多空病毒科(Papovaviridae)、乳头瘤病毒属的 一个种。 引起人皮肤、粘膜的增生性病变,临床表现为良性 疣或乳头状瘤。 HPV也是尖锐湿疣(condyloma acminatum,CA)的 病原体。 某些型别的HPV可使组织发生癌变,引起子宫颈癌 等。 球形,直径52-55 nm,20面体对称,无包膜, 环状dsDNA,3个基因区组成 早期区 含有6 个ORF E1、E2基因:与病毒复制转录调控有关 E5、E6、E7基因:诱导细胞转化, 晚期区 编码结构蛋白L1和L2 是衣壳的主要蛋白和次要蛋白。 上游调控区 复制起点和调控元件 一)生物学性状 HPV增殖方式独特,与上皮细胞的分化阶段 相关,因此不能在常规组织细胞中培养。 成熟病毒仅在角质细胞中产生,抗原接触免 疫系统的机会少,免疫原性低,易形成持续 感染。 一)生物学性状 HPV具有高度的宿主和组织特异性,对人的皮肤和 粘膜上皮细胞具有特殊的亲嗜性,在易感细胞核 内增殖形成核内嗜酸性包涵体,使感染细胞转变 为空泡细胞。 HPV不能在实验动 物中增殖,组织培养也未成功。 一)生物学性状 培养特性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感染 先天感染(产道感染) 性感染 所致疾病 不引起病毒血症 临床表现多样性 与宫颈癌有关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扁平疣:常由HPV 3和10型引起。 6、11、16、18、31和33等型别为粘膜嗜性HPV,感染泌尿 生殖道及口腔。 生殖器疣又称尖锐湿疣(condylemata acuminata):性传播 疾病(STD),主要由HPV-6感染所致,也可由HPV-11引起 。 77个血清型,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将HPV分为嗜皮肤性和嗜 粘膜性两大类,两类之间有一定交叉。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某些型别HPV与一些肛门、生殖器肿瘤发生密切相关。根 据HPV的致癌潜力将其分为: 高危型:主要包括HPV 16、18、31、33、45、35、39、 51、52和58等型别,其中16、18、33型与子宫颈癌发生 密切相关; 低危型:主要包括HPV6和11型。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扁平疣 尖锐湿疣 肛周疣 三)微生物学检查 (一)醋酸白试验 (二)细胞学检查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 (四)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1. 斑点杂交法 2.原位杂交法 3. DNA印迹法 (五)聚合酶链反应(PCR ) 防治:加强教育、严格社会管理 治疗: 1. 局部敷药,如5% 5-咪奎莫特,5% 5-氟尿嘧啶; 25%竹叶脂液。 2. 用激光、冷冻、电灼或者手术去除疣; 3. 局部注射干扰素。 4. 复发应连续或者综合治疗。 四)防治原则 第三十一章 狂犬病毒 (Rabies virus )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原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有 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近乎100%。 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 (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 (Lyssavirus)。 多种野生动物和家畜等可以发生狂犬病病毒的自然感 染与传播,并且可以通过咬伤、抓伤或密切接触等形式 感染人类而引起狂犬病。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子弹头形状: 一端钝圆,另一端扁平,平均大小为 130-300 nm60-85 nm 核酸:-ssRNA RNA基因组编码5种蛋白:3-N, P, M, G, L-5 有一层磷脂层包被,包膜上嵌有钉状突起 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主要是大脑海马 回的锥体细胞中增殖时,可以在胞质内形成一个或 多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20-30nm的嗜酸性包涵 体,称内基小体(Negri body)。 培养特性 一)生物学性状 糖蛋白G: 病毒表面,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血凝抑制 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 核蛋白N:病毒核心,属特异性抗原,能够以核蛋白(RNP) 的形式诱生保护性的细胞免疫应答,但不能刺激机体产生 中和抗体。 主要抗原 一)生物学性状 野毒株(wild strain)或街毒株(street strain): 从自然感染的动物体内分离到的病毒,潜伏期长, 毒力强 固定毒株(fixed strain): 将野毒株接种实验动物脑内,并连续传50代以上获 得的潜伏期为4-6天的毒株,潜伏期短,毒力弱。 变异 一)生物学性状 病毒抵抗力不强。 对热敏感,60 经30 min或100 2 min即可灭 活。 易被强酸、强碱、乙醇、乙醚等灭活。 肥皂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去垢剂亦有灭活作用 。 抵抗力 一)生物学性状 主要是病犬(80-90%),其次是由猫和狼。发达国家 的野生动物如狐狸、食血蝙蝠、臭鼬和浣熊等逐渐成 为重要传染源。隐性感染的犬、猫等动物亦有传染性 。 患病动物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于发病前5d即具有 传染性 传染源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病毒主要通过被咬伤、抓伤的皮肤损伤处进入人体 。粘膜也是病毒的侵入门户,如患病动物的唾液污染 眼结膜等,也可发病。 传播途径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狂犬病的传播 动物狂犬病 1- 野生动物 2- 家畜动物 人类狂犬病 野生食肉动物 翼手目动物 狐狸、臭鼬、 獾、狼 吸血蝙蝠 食果类 C.S.食虫类 家畜型 食肉动物 家畜型 食草动物 狗猫牛绵羊山羊 人类 人类 发病机制 人被病犬咬伤 病毒随犬唾液经伤口进入人体 (病毒在入侵部位的肌细胞中增殖) 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侵入外周神经 细胞-细胞间传递形式 神经节直至中枢神经系统(脑组织中病毒迅速增殖扩散) 沿传出神经传至唾液腺及其他组织。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laboratory diagnosis dogs and cats in a rabies endemic area should beheld for 10 days for observation Histopathology : Negri bodies Rapid virus antigen detection therapy wound treatment passive immunization horse anti-rabies serum human rabies immune globulin active immunization :inactivated vaccine 犬患狂犬病按症状分为狂暴型和麻痹型两种: 狂暴型分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麻痹型病犬以麻痹症状为主,兴奋期极短或无。犬狂犬 病整个病程不超过5-6 d。 病猫以狂暴型为多,病程较短,症状与犬相似。因其与 人接触密切,咬伤人的危险性甚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前驱期 发热、头痛、乏力、周身不适等症状,对痛、声、光等刺激较敏 感,并有咽喉紧缩感。约5080%病人伤口部位及其附近有麻木或蚊走感; 兴奋期或痉挛期 处于兴奋状态,如极度恐惧、烦燥,对水声、风等刺激 非常敏感,易于引起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出现特殊的恐 水症状,在饮水、见水、流水声或谈及饮水时,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称 为“恐水症”(hydrophobia)。随后,部分病人出现精神失常、定向力障碍 、幻觉、谵妄等。病程进展很快; 麻痹期 痉挛减少或停止,出现弛缓性瘫痪,神志不清,最终因呼吸麻痹 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典型临床表现 体液免疫:感染后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有中和游离状 态的病毒、阻断病毒进入神经细胞内的作用。 细胞免疫:杀伤性T淋巴细胞特异性地作用于病毒的 蛋白抗原,引起病毒溶解;单核细胞产生的IFN和IL-2具 有抑制病毒复制和抵抗病毒攻击的作用。 免疫性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 )标本直接检查 1显微镜检查 内基小体 2. 抗原检查检查 (1)免疫荧光法 (2)免疫酶法 (3)斑点免疫结合法(DIA) 3核酸检测:用RT-PCR法检测标本中狂犬病病毒RNA 。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二)分离培养 (三)抗体检测 (四)捕捉动物观察 捕捉消灭野犬,加强家犬的管理和普及接种犬 用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措施。 人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或其他带毒的实验用 具伤害皮肤和肌肉时,应采取妥善处理伤口和 特异性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四)防治原则 伤口处理 立即用20%肥皂水、清水充分冲洗数分钟 ,然后用5%碘酒烧灼伤口。若伤口过深,可作清创 术。再用3%H2O2溶液,0.1%高锰酸钾或0.1%新洁尔 灭处理。最后伤口周围用抗狂犬病病毒免疫球蛋白作 浸润性注射。剂量为40 IU/kg。 四)防治原则 预防接种 接种狂犬疫苗是预防发病的重要措施。即所 谓的预防性治疗。由于狂犬病的潜伏期长,从被咬伤 到发病一般经过几十天或几个月,在此期间尽早接种 疫苗可免于发病。 严重咬伤者,除应给予高效价免疫血清进行被动免疫 外,仍需要接种狂犬疫苗,可收到更佳效果。 四)防治原则 第三十二章 朊粒(prion ) 传染性蛋白粒子 (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 个体微小(300 nm),不含核酸,构象异常的蛋白酶 抗性蛋白,称为朊蛋白(PrP)。 对各种理化作用的抵抗力强,具有传染性。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s)的病原体。 是一种不含核酸和脂类的疏水性糖蛋白。 细胞朊蛋白(cellular isoform of PrP, PrPC): 正常人和动物的神经细胞编码的一种糖基化膜蛋白,分 子量为33-35103,称为PrP33-35,命名PrPC,它对蛋白 酶、去污剂敏感。 羊瘙痒病朊蛋白(scrapie isoform of PrP, PrPSC): 分子量为27-30103,称为PrP27-30,能抵抗蛋白酶的消 化作用。 PrPC和PrPSC的一级结构完全相同,但其空间结构不同 一)生物学性状 PrPcPrPsc 分子构型 4个-螺旋, 无折叠 2个-螺旋 4个折叠 对蛋白酶K抗性敏感抗性 存在正常及感染动物感染动物 致病性无害具致病性与传染性 PrPc和PrPsc主要区别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强 对甲醛、乙醇、蛋白酶和放射性核素等具有抵抗力 消毒常用5%次氯酸钠或2 mol/L的氢氧化钠浸泡手术器 械2 h,高压灭菌需用202 kPa、134 处理1 h,以彻底 灭活朊粒 一)生物学性状 抵抗力 共同特征:潜伏期长(可达数年至数十年之久)一旦 发病即呈慢性进行性发展,最终死亡。 病理特点:朊粒致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变,大脑和 小脑的神经细胞融合、消失,形成多数小空泡并伴有 星状胶质细胞增生,出现海绵状改变为特征,病变部 位无炎症反应,而是由朊粒蛋白(PrP)大量堆积在神 经组织里,形成淀粉样斑块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脑组织海绵样改变,空泡形成 临床表现:痴呆、共济失调、震颤等中枢神经 系统症状。 致病机制:未明。目前认为,PrPC转变为PrPSC 是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PrPSC在中枢神经系统 细胞内聚集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动物prion病 人类prion病 羊瘙痒病 (scrapie of sheep and goat) 库鲁病 (Kuru disease) 水貂传染性脑病(transmissible mink encephalopathy,TMM) 克-雅病 (Creutzfeld-Jakob disease, CJD) 鹿慢性退行性变(chronic wasting disease of deer, CWD) 格斯特曼综合征(Grestmann- Straussler Syndrome,GSS)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 致死性家庭失眠症 (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 猫海绵状脑病(fel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FSE) 克-雅病变种 (variant CJD, v-CJD) 人和动物prion病 normalnormal 在欧洲已流行了近300年(第一个被发现的 TSE),感染动物表现为消瘦、步态不稳、脱 毛、麻痹等,因病羊由于瘙痒而常在围栏上 摩擦身体而得名,病死率极高。 1. 羊瘙痒病 (scrapie of sheep and goat) 俗称疯牛病(mad cow disease),1986年首次在英 国报道。该病潜伏期4-5 y,发病初期表现为体 质变差,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等非特异性症 状。随后神经系统症状逐步明显,出现运动失 调、震颤等,由于病牛常表现出感觉过敏、恐 惧甚至狂乱,因此俗称“疯牛病”。 2. 牛海绵状脑病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 3. 颤抖病 (Kuru Disease) 病人小脑受损,产生共济失调和震颤。“Kuru”一 词是当地方言,用来形容本病颤抖和跳动的特征 Kuru病的潜伏期为5-30年,早期症状为运动失调 、颤抖,晚期出现痴呆。病程一般不超过1年, 大多在6-9个月内死亡 当地有宗教性食尸恶习,这是感染本病的原因 Kuru disease 4. 克雅病(CJD) 又称传染性痴呆病或早老性痴呆病,是一种致命 性人海绵状脑病 潜伏期可达数十年,开始出现精神、感觉方面的 症状,随后出现运动失调,晚期出现肌肉痉挛并 伴有痴呆,多在5-12个月内死亡 现已证实此病是由朊粒蛋白PrPSC大量沉积在神 经组织里,形成淀粉样斑块,引起致死性中枢神 经系统慢性退化性疾病 有传染型、家族遗传型和散发型等三型 传染型:占10%,主要由医源性传播,如角膜移植和硬脑 膜移植等,或使用污染的手术器械,或使用人垂体制备的生 长激素等,多于手术后18个月发病 家族遗传型:占10-15%, GSS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是小脑运动失调,眼球震颤和步 态异常,后期出现痴呆;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是一种特别罕见的遗传性失调,临床特 点是睡眠紊乱与智力下降 散发型:最为常见,占75-80% 一种新型的人类传染性海绵状脑病,1996 年由英国CJD监测中心首次报导。本病与 典型的CJD在好发年龄、临床特征、脑电 图和病理等方面有明显变化,因此被认为 是新变种(new variant CJD,v-CJD)。 5. 克-雅病变种 (variant CJD, v-CJD) 1.免疫组化技术 是目前确认TSE的有效手段。 2.免疫印迹技术 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PrPSC是 一种简单而敏感的诊断方法。 3.基因分析 从病人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DNA,对20 号染色体prion基因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可协助诊断 家族性CJD患者。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朊粒感染所致疾病目前均无治疗方法 应及早建立长期监督、监测和报道疫情的机构,采取有效 措施,杜绝PrP的传入和扩散 杜绝医源性感染:患者和任何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 者的器官移植 禁止用任何动物脏器加工成牛或其他动物的饲料,加 强进口牛、羊制品和饲料的检疫 强化消毒:由于朊粒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强,高压灭 菌时需134,处理1小时,手术器械如需化学消毒时选 用有效制剂(如5%次氯酸钠等)浸泡1小时以上 四)防治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