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心肺复苏指南 n心肺复苏的定义 nCRP的发展 n2010心肺复苏指南亮点 n心脏骤停后的治疗 nACS患者病情稳定化治疗 n心肺复苏内容及实施细则 心肺复苏的定义 n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ation),即心肺复 苏术,是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对心脏骤停者采取 徒手抢救恢复心跳与呼吸的紧急救助措施,又称 为徒手心肺复苏术。 CPR技术是医护人员人人必需掌握的急救技术, 尤其是在急救部门CPR技术显得就更为重要。 心脏骤停 sudden cardiac arrest,SCA n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 (心音消失,动脉搏动消失) n患者对刺激无反应 n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 心脏骤停4种类型: n心室纤颤(VF) n无脉室速 n无脉电活动(PEA) n心室停搏 CRP的发展 n自2000年2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制订了国际CPR指南以 来,该指南一直是最权威、最适用、最有效指南,是全 球复苏总的指导原则、通用标准。 n2005年1月,ILCOR(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提出了CPR治 疗建议;2007年1月,ILCOR提出ILCOR2007年心肺复苏 共识,于11月在循环、复苏杂志颁布。 n2010年版CPR指南已经于2010年10月公布,与2005年 指南相比2O10年版在诸多方面做了调整。 2010心肺复苏指南亮点 n生存链的变化 nCPR操作顺序的变化 n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n取消“一听二看三感觉 n胸外按压频率的变化 n胸外按压的深度的变化 n救援者应避免停止胸外按压和过度通气。 n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 吸的作用。 n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无脉 性电活动)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生存链的变化 n2010(新):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 2、尽 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 、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 后治疗 n2005(旧): 1、早期识别,激活EMS 2、早期CPR 3、早 期除颤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 应及时识别无反应征象,立即激活应急救援系 统。 如无呼吸,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n早期识别成人心脏骤停是建立在评估患者的反应 以及有没有正常的呼吸。 n心脏骤停患者一开始可能有叹气样呼吸或者甚至 表现为癫痫样发作。这种非典型表现可能使施救 者困惑,导致呼救或开始CPR延迟。 n培训的重点必须集中在使救援者警觉心脏骤停的 特殊表现。 n医务人员脉搏检查不再重要。识别脉搏跳动比较困 难,当血压很低或测不出时,甚至受过良好训练的 医务人员也常常错误的判断有无脉搏跳动。 医务人员测定脉搏是否跳动的时间不能超过10秒 。 对患者实施胸外按压,随后发现患者不是心脏骤 停,也很少能导致严重的损害。 如果救援者发现一个无意识的成人,他或她必须 呼叫急救反应系统。 n如果一位成年患者突然倒下,没有意识,没有呼吸 或呼吸异常(比如仅有叹气样呼吸),施救者不要 尝试检查脉搏,而必须假定是心脏骤停。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 A-B-CC-A-B n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n2005(旧):A-B-C 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 该顺序的改变适用于成人、儿童和婴幼儿, 但不适用于新生儿。对于新生儿,心脏骤停的 最可能的原因为呼吸因素导致的,复苏程序应 当为A-B-C顺序,除非已知是心脏原因导致的。 原因: n1、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量,研究 表明,心脏骤停时,患者经过抢救的生存率要比那些未 作CPR的高。 n2、动物数据表明,延误胸外按压会减少生存率,所以 被延误的情况应最小化。 n3、胸外按压不受体位的影响,可以即时进行,而定位 头部和进行嘴对嘴呼吸都需要花费时间。 n4、在双人抢救时,C-A-B的优势更突出,在第一个抢救 者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第二个抢救者施行开放气道。 在开始做人工呼吸时,第一个30次胸外按压也就结束了 。 n5、不管是单人还是多人抢救,以胸外按压开始CPR不会 推迟进行人工呼吸这点应该明确。 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2010(新): 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 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 即“用力按,快 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压,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 救者接管。 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 提供胸外按压。 另外,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 ,按压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在到达抢救 室前,抢救者应持续实施CPR 2005(旧): 没有区别抢救者是否受过培训。 仅建议旁观者 可以在指导下行胸外按压。 n原因: 对于未受过培训的抢救者来说,通过电话,就 可实行仅有胸外按压的CPR。 然而,经过训练的救援人员,还是应该胸外按 压和通气同时进行。 取消“一听二看三感觉” 2010(新): CPR中不再有“一听二看三感 觉”。对于意识消失,无反应及呼吸异常的患 者都应立即实施心外按压。 30次胸外按压后, 单人抢救者开放被救者的气道,并给予2次通气 。 2005(旧): 开放气道实施是CPR的前提。 气道开放后,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来评估 呼吸。 评估没有呼吸心跳后,在进行胸外按 压! n原因: 按照心肺复苏术中C-A-B的顺序,对于 没有意识,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的成人,应首 先给予胸外按压。 因此,呼吸作为心脏骤停 后简要检查的一部分,应放在胸外按压,开放 气道,2次通气之后 。 胸外按压频率的变化 至少100次/分 n 2010(新): 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频率 ,进行胸外按压。 100次/分 n 2005(旧): 以每分钟100次的频率,进 行胸外按压 =100次/分 n原因: 按压次数,中断时间,决定了胸外按压的频率 。这也是影响正常循环和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 。在大多数研究中,胸外按压次数与存活率成 正比。 作为CPR组成的重要部分,胸外按压不仅要把重 点放在按压频率上,也要尽量缩短中断时间。 按压不足或频繁中断将会使每分钟的按压次数 减少。 胸外按压的深度的变化 至少5 5cm n2010(新):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至少 5 5cm n2005(旧):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 4-5 4-5cm 原因: 胸外按压通过挤压心脏增加的血流量,可以为 脑和心脏提供氧和能量。 尽管建议按压时要用力按,快速按,从几年来 的实际操作情况看,多数抢救者按压深度还是 不够。 此外,现有科学表明,按压深度至少5 时比4 更有效。介于这个原因,2010AHA规定了CPR 和ECC胸外按压时的最小深度。 n救援者应避免停止胸外按压和过度通气。 n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 人工呼吸的作用。 n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 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心脏骤停后的治疗 n2010 AHA CPR和ECC指南仍认为心脏骤停患者自 主循环恢复后,不能终止ACLS。 n在新指南里,复苏后治疗和管理得到了明显扩 展,现在包括一个新的心脏骤停后早期治疗法 则。“心肺复苏后治疗” 确认了对自主循环恢 复后收入院的心脏骤停患者给予集束化目标靶 向治疗和干预以获取最佳预后的重要性,推荐 对心脏骤停后的患者持续性地给予综合的、整 体性的、多学科的系统性治疗。 心脏骤停后治疗的初始和后期的关键目标包括: 使自主循环恢复后的心肺功能和其它重要器官的灌注 最优化。 转运到综合性的具有心脏骤停后系统治疗能力的医院 或重症监护中心。 识别和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降低体温治疗使神经功能恢复最佳化。 预测、治疗和防止多器官功能不全。 ACS患者病情稳定化治疗 n2010 AHA CPR和ECC指南对ACS患者的评估和治疗建议都 进行了更新,以规定医务人员对疑似或确诊ACS患者在 症状发作最初的数小时内治疗的范围。 n指南规定和强调了几种重要的治疗策略,包括对ST段抬 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系统化治疗,院前12导联 心电图描记,以及把发生心脏骤停后确诊和疑似ACS的 患者转送到有能力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和综合性治疗的医院。 STEMI治疗系统的重要和关键部分是由EMS急救人员院前 完成并阅读12导联心电图,或者将12导联心电图传输到 医院,以及具有高级的信号接收设备。 n自2000年以来,AHA CPR和ECC指南都推荐应用院前12导 联心电图,这被证实能缩短溶栓治疗的时间。 n最近,研究表明院前12导联心电图可缩短实施PCI术时 间,以及利于分拣需要行PCI术的患者到特定的医院。 n当EMS或急诊科(ED)医师通知心脏治疗团队,包括心 导管室后,显著减少了再灌注的时间。 nACS指南也建议分拣疑似或确诊ACS的心脏骤停患者到PCI治 疗中心。PCI的实施使成人心脏骤停的ACS患者预后更好, 在该人群中把心导管治疗纳入到标准的心脏骤停后治疗方 案是合理的,它可作为提高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的整体治 疗策略的一部分。 n对室颤型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推荐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术以及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快速血运重建。 n对疑似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脏骤停患者,心脏骤停后的ECG可 能不敏感,甚至容易误导,在自主循环恢复后进行冠状动 脉造影是可行的,甚至在没有明确的STEMI指征的情况下。 n院外心脏骤停后的患者实施PCI术前通常临床表现为昏迷, 但不能作为行即刻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术的禁忌证。 心肺复苏内容 n基础生命支持(BLS) n高级生命支持(ACLS) 基础生命支持 n识别 n心肺复苏(CPR) n除颤 基础生命支持 n识别 n心肺复苏(CPR) n除颤 识别 n判断: 无呼吸、意识丧失、对刺激无任何反应 重呼轻 拍 n启动紧急医疗救援服务系统 (EMS) : 呼救EMS系统:地点、呼救电话、事件、人数、 伤 员情况、正在进行的急救措施 C: n脉搏检查 1岁以上触颈动脉,1岁以下肱动脉 n检查循环体征 在检查颈动脉搏动的同时,要观察呼吸、 咳嗽和运动情况 专业急救者,10s内 患者仰头后 ,急救者一手按住 前额,用另一手的 食、中手指找到气 管,两指下滑到气 管与颈侧肌肉之间 的沟内即可触及颈 动脉搏动。 基础生命支持 n识别 n心肺复苏(CPR)(ABCCAB) 胸部按压(C,compression) 开放气道(A,airway) 人工呼吸(B,breathing) n除颤 C: n胸部按压技术: 1)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侧患者的胸廓下缘; 2)手指向中线滑动,找到肋骨与胸骨连接处; 3)将一手掌贴在紧靠手指的胸骨的下半部,另一 手掌重叠放在这只手背上,手掌根部长轴与胸 骨 长轴确保一致,保证手掌全力压在胸骨上,不 要 按压剑突; 4)手指离开胸壁,不应用力向下按压。 心肺复苏BLS(CAB) C: n部位: 胸骨下1/2处 胸骨中下部 双乳头之间 n频率:100次/分至少100次/分 n按压幅度:胸骨下陷45cm至少5cm 压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 n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 n按压-通气比值:30:2 (成人) 15:2 (婴幼儿和儿童) 单人 C: n为确保有效按压: 1)患者应该以仰卧位躺在硬质平面 2)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按压的 方 向与胸骨垂直 3)对正常体型的患者,按压幅度至少5cm 4)每次按压后,双手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 放 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保持双手位置固定。 5)在一次按压周期内,按压与放松时间各为50%。 6)每2min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5s内完成 7)CPR过程中不应搬动患者并尽量减少中断 高质量心肺复苏 n 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100 次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A、B: n体位 n开放气道 去除气道内异物 仰头-抬颏法 托颌法(外伤时) n检查呼吸:看,听,感觉(删除) n人工呼吸 口对口: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 “正常 ”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胸廓起伏,8 10次/分 n避免过度通气 心肺复苏BLS(CAB) 基础生命支持 n识别 n心肺复苏(CPR) n除颤 n时间:尽可能早 对于院外发生的SCA且持续时间45min 或无目击者的SCA患者,应立即给予5个周期约 2min的CPR(一个CPR周期包括30次胸部按压和2次 人工呼吸)后再除颤。 n方案 :1次+立即CPR 如带有自动电击功能的埋藏式复律除颤器 (ICD),则在实施人工电除颤前,允许3060s的 时间让ICD自行处理。 n电除颤前后中断胸部按压的时间要尽可能短。 类型能量备注 单相波双相波 房颤100200200100120120200递增同步 房扑 阵发性室上速 50100J50100J递增同步 单形性VT100 J100 J递增同步 多形性VT200J递增非同步 VF360J200J非同步 内容建议 识别无反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 (仅仅是喘息) 10s内未扪及脉搏(医务人员) 心肺复苏程序CAB 按压速率100次/分 按压幅度5cm 胸廓回弹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2min交换一次 气道仰头提颏法(医务人员怀疑外伤:推举下颌) 按压-通气比 (置入高级气道前) 30:2 通气:非专业或不熟练时单纯胸外按压 使用高级气道(医务人员 ) 呼吸:8-10次/分;与胸外按压不同步 大约每次呼吸1s;明显胸廓隆起 除颤尽快连接并使用AED;尽可能缩短电击前后的胸 外按压中断;每次电击后立即从按压开始心肺 复苏 n效果判断: 瞳孔、面色、神志、呼吸、脉搏 高级生命支持(ACLS) n通气与氧供 n药物治疗 氧供: n给予纯氧 n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保持在94%至99%,非 100% 球囊面罩 n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n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1、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部, 固 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 2、E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耳垂下方下颌角 处,下颌向前上托起,保持气道打开位。 3、用右手挤压气囊. n1L球囊的1/21/3,胸廓扩张,超过1s 心肺复苏ACLS(通气与氧供) 气管插管 n中断按压时间不超过10s n确认气管导管位置 : 临床评价: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 两侧腋中线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 称 上腹部听诊:不应该有呼吸音 呼吸CO2监测或者食管探测 n自动呼吸机 潮气量:500600ml,胸廓明显起伏 送气时间大于1s 频率:810次/分 避免过度通气 高级生命支持(ACLS) n通气与氧供 n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给药方式: n外周静脉,骨内给药(IO),中心静脉给药,气 管内给药。 n首选外周静脉给药:用药后再静脉注射20ml液 体 并抬高肢体1020s n骨内给药类似于中心静脉给药。 n中心静脉给药在卒中和急性冠脉综合症溶栓中 为相对禁忌。 n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阿托品、纳洛酮和血管 加压素经气管内给药后均可吸收。 n气管内给药量应为静脉给药量的22.5倍。 n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至510ml,然后直接 注入气管。 除颤+CPR+血管升压药: 肾上腺素:1mg IV/IO, 3-5 分钟重复或 血管加压素:40U IV/IO 替代第一或第二次肾上腺素 5周期CPR 除颤+CPR VF/VT 检查心律 是 检查心律 除颤+CPR+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300mg IV/IO 1 次, 1015min后可重复 150mg 1次 或利多卡因:首次 1-1.5mg/kg, 510min后 0.5- 0.75mg/kg IV/IO,最 多3次或3mg/kg TDP 者考虑镁 是 PEA/心脏停搏 检查心律,是否可除颤? 立即继续 CPR 5 周期 血管加压药 肾上腺素: 1mg IV/IO 每 3-5 分钟重复或 血管加压素: 40U IV/IO 替代第一或第二次肾上腺素 对停搏或PEA:阿托品 1mg IV/IO,3-5分钟重复,3 次(删除 ) 是否 VF/VT PEA/心脏停搏 心动过缓 观察/监护 心动过缓引起的低灌注症状和体征 (急性意识改变、胸痛发作、低血压,休克 ) 维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辅助通气;氧疗;监护;建立静脉通道 对药物无效,准备经皮起搏 准备经皮起搏: 型或AVB立即进行 在等待起搏时IV 阿托品0.5mg,可重复至总量 3mg。如果无效,开始起搏; 在等待起搏或起搏无效时,肾上腺素(2- 10g/min)或多巴胺(2-10g/kg/min) 静脉滴注 节律可逆?(转复?) 不规则 刺激迷走神经; 腺苷6mg快速IV。如 不复律,腺苷12mg快 速IV;还可再重复 12mg一次。 规则 窄 QRS 窄(0.12 秒)? 静脉通道;ECG 有脉心动过速 (不稳定的电复律) 房扑,异位房速 或混合性房速: 控制心率如地尔 硫卓、阻滞剂 VT或心律不确定 胺碘酮:150mg IV 10min,必要时可重复, 最大量2.2g/24h; 准备选择性同步电复律; 旁道SVT:给腺苷 宽 心律规则? 可能是折返性SVT: 观察; 用腺苷或地尔硫卓、 阻滞剂 可逆 房颤或房扑或多源性房速 控制心率地尔硫卓、阻滞剂 不可逆 不规则 心律规则? 规则 房颤伴差传:见不规则窄QRS心动过速 房颤伴WPW:胺碘酮150mgIV10min 折返性多形性VT : TDP:镁(1-2g负荷,后滴注) 腺苷 血管加压药 n肾上腺素 :1mg IV/IO 35min重复 n血管加压素 :肾上腺素每35分钟一次用于复 苏,第一或第二次可用血管加压素替代肾上腺 素 n血管加压素实际上是一种抗利尿激素。血管加 压素是通过直接刺激平滑肌V1受体而发挥作用 。平滑肌的收缩可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包 括皮肤苍白、恶心、小肠痉挛、排便感和支气 管痉挛,对女性还可引起子宫收缩。 n复苏成功患者的内源性血管加压素水平明显高 于未能建立自主循环者。这一发现说明,外源 性血管加压素可能对心跳骤停患者有益。 n短暂心室颤动后行CPR时,血管加压素可增加冠 脉灌注压、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和大脑氧的输送 。类似结果也在心跳骤停和电机械分离较长时 间后出现。而且血管加压素在自主循环恢复后 不会造成心动过缓。 抗心律失常药: 腺苷 n明确、稳定、窄 QRS 的 房室结或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 速,如:阵发性室上速。腺苷不能终止如房颤、房扑, 或 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非折返所致的房室结或窦房结 病变的心律失常,但能产生暂时的 AV 或差传(室房性 ) 阻滞,使基础心律更清楚; n准备好除颤的不稳定折返性 SVT; n不明确的、稳定、窄 QRS 的 SVT 作为辅助性治疗和诊 断 性治疗; n以前确诊为折返通路所致的复发性的稳定、宽 QRS 心 动 过速。 胺碘酮 n用于腺苷、迷走刺激法、无法控制的折返性( 折返 SVT)窄QRS心动过速,以及心室功能未受 损或受损的房室结阻滞; n血流动力学稳定、QT 间期正常的多形性 VT、 起源不确定的宽QRS心动过速; n控制预激房性心律失常中旁路传导的快速性心 律失常。 胺碘酮 n负荷:300mg(或5mg/kg)IV/IQ 再次除颤 如仍无效可于1015min后追加150mg n维持:1mg/min(前6h), 0.5mg/min(后18h) n第一个24h总量:2.02.2g以内 第二个24h及以后的维持量根据心律失常发作情 况调整 n警惕低血压 镁剂 n终止QT间期延长引起的尖端扭转型室速(TDP) nTDP:12g硫酸镁+10ml液体 IV/IO(520min )。 n如果TDP发作时不能触及脉搏,可先给予负 荷剂量,然后用12g硫酸镁加入50 1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 (560min) 碳酸氧钠 nCPR时或自主循环恢复后,不推荐常规使用碳酸氢 钠 n用于合并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三环 类抗抑郁药物过量所致的SCA患者 n首次剂量为1mmol/kg n碳酸氢钠最好不与肾上腺素类药物混合, 以免后者失活 n纠正可逆因素 n复苏后监测 n复苏后器官功能支持 复苏后监护与器官功能支持 可逆性病因处理对策 低血容量输血、输液 低氧血症氧疗 酸中毒纠酸 高钾/低钾血症控制血钾 低温保温、复温 中毒解毒、对症处理 心包填塞手术减压 张力性气胸抽气减压或胸腔闭式引流 冠状动脉或肺栓塞溶栓或急诊介入治疗 创伤优先处理致命性损伤 复苏后监护与器官功能支持 n纠正可逆因素 n复苏后监测 n复苏后器官功能支持 血流动力学评估 n冠脉灌注压:提高舒张压 n脉搏 :颈动脉搏动并不能真实反映CPR中冠脉 和脑血流的恢复情况。 呼吸功能评估 n动脉血气分析 n呼气末CO2监测 复苏后监护与器官功能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演艺经纪转让合同范本
- 人美版二年级下学期16.画夜景教案
- 美式餐车售卖合同范本
- 酒店合作套房合同范本
- 进口业务采购合同范本
- 监控工程转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建筑电气考试题目及答案
- 滴灌破损维修合同范本
- 运输货款押金合同范本
- 物业管理施工合同范本
- 《医学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船机桨的匹配问题
- 2023年中央国家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及解析B卷
- SB/T 10737-2012高空外墙清洗服务规范
- JJG 169-2010互感器校验仪
- GB/T 18287-2013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
- 劳动者个人信息卡
- 光盘m3352工控核心板-n128li用户手册-v1
- Q∕SY 02004-2016 油气井氮气排液技术规程
- 工艺学异丁烯合成MTBE
- 门诊慢性病病种及鉴定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