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PPT课件(全套)_第1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PPT课件(全套)_第2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PPT课件(全套)_第3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PPT课件(全套)_第4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PPT课件(全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 言 1. 互换性概述 2. 公差与配合标准发展简介 3. 计量技术发展简介 4.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1. 互换性概述 一、互换性的含义 互换性 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任何挑选或附加修配就能装在机器上,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 例 灯头和灯泡,螺钉螺母,滚动轴承 汽车、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日用工业品、机床、汽车、电子产品、军工产品 互换性应该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不需经过任何选择、修配或调整便能装配、维修更换 装配或更换后的整机能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 1. 互换性概述 二、互换性在机械制造生产中的作用 使用方面 提供备件,维修方便 (保证了机器工作的连续性和持久性,延长了机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机器的使用价值) 制造方面 提高生产水平,进行文明生产( 作化、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织装配流水线 ) 设计方面 缩短了机器设计周期 (采用公差标准,标准零、部件, 互换性是重要的生产原则和有效技术措施 不但能够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1. 互换性概述 三、达到互换性的方法 几何参数 尺寸大小,几何形状(宏观、微观)以及相互的位置关系 (本课程) 机械性能 硬度、强度 完全一致不可能 达到互换性并不要求相同规格的零、部件几何参数绝对相同,而是允许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 公差 允许零件尺寸和几何参数的变动量 互换性的分类 按可换性的程度 完全互换 (绝对互换 ) 不需选择、辅助加工和修配 不完全互换 (绝对互换 ) 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为降低成本而采用其他技术手段来满足装配要求,如分组装配法 2. 公差与配合标准发展简介 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的基础,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简化多余的产品品种 节约原材料、减少浪费、信息交流,提高产品可靠性 标准化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 标准化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而是一个活动过程,包括制订、贯彻、修订,循环往复,不断提高 制订、修订、贯彻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重要任务 在标准化的全部活动中,贯彻标准是个核心环节 标准化在深度上是没有止境的 一切有人类智慧活动的地方都能展开,目前重点放在工业生产上 2. 公差与配合标准发展简介 要使零部件具有互换性,就要求制订统一的公差与配合标准 1902,英国伦敦以生产剪羊毛机为主的钮瓦( 极限表 1906,英国国标 1924,英国国标 1925,美国标准 a 德国标准 基孔制、基轴制、公差单位等概念,标准温度 20 1926,成立了国际标准化协会 由第三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公差与配合标准 1929,苏联 公差与配合标准 1940,正式颁布了国际公差标准 947年 2月国际标准化组织重建,改名为国际标准化组织 由第三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公差与配合标准 中国 1955,一机部 第一个公差与配合的部颁标准 1959,国家科委 第一个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 74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陆续制订、修订标准 3. 计量技术发展简介 长度计量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长度基准的发展 档案米尺,国际米原器,铂铱合金, ,激光 米是光在真空中于 1/299 792 458秒时间间隔内的行程长度 计量器具不断改进 隧道显微镜 分辨率 测原子或分子的尺寸或形貌 1986诺贝尔奖 我国紧跟世界先进水平,已拥有一批骨干检测仪器制造厂 86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在生产中,为了满足用户各种各样的要求,同一品种同一参数还要从大到小取不同的值,从而形成不同规格的产品系列 例:普通车床加工最大直径 320, 400, 500, 630 形成产品系列 本身的零部件 加工和检验用的刀、夹、量具及机床等 使用性能 防止数值传播的紊乱 把产品品种的发展一开始就引向科学的标准化轨道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就是对各种技术参数的数值进行协调、简化和统一的一种科学的数值标准 目前我国数值分级的国家标准 4.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优先数系由一些十进制等比数列构成,代号为 基本系列 1, 4, 0 1, 10 充系列 数系列 1, 形系列 Rr/p 1, 2, 4, 8, 16, 0( 3103/10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优先数系的主要特征 10系列之中, 20系列之中, 40系列之中, 80系列之中 适用于比值 r/r/p 同一系列中任意相邻两优先数常用值的相对差近似不变。其中 5%, 2%, %, % , , 2的理论等比数列十分接近于公比为 2的倍数系列 标注派生系列时,除含有项值 1 的可用简化符号 Rr/它的均需表明系列中含有的一个项值如 ( ) 例 :试写出 从 00的优先数系的派生数系 解: 该数系为 1, 2, 4, 8, 16, 63 第一章 圆柱公差与配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一章 圆柱公差与配合 1. 概述 2.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3.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4. 国标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5.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6. 一般公差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概 述 圆柱结合的使用要求 用作相对运动副 如: 滑动轴承与轴颈的结合,导轨与滑块的结合 ,有一定的配合间隙 用作固定连接 整体零件拆成两件如: 齿轮轴齿轮与轴、蜗轮轮缘与轮毂的结合 必须保证一定的过盈,以在传递足够的扭矩或轴向力时不打滑 用作定位可拆连接 主要用于保证有较高的同轴度和在不同修理周期下能拆卸的一种结构 如:一般齿轮与轴、定位销和销孔的结合等,必须保证一定的过盈,但也不能太大 公差 协调机器零件的使用要求与制造经济性之间的矛盾 配合 反映机器零件之间有关功能要求的相互关系 7459, 80479, 180492 1997, 1998, 1998, 1999, 18011999, 180379, 18042000 公差与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 1 有关孔、轴的定义 o 孔 通常指圆柱形内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内表面(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包容面) o 轴 通常指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外表面(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被包容面) 也包括非圆柱形内表面 从装配关系看 从加工过程看 在极限与配合制中,孔、轴的概念是广义的,且都是由单一尺寸构成的 公差与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 2 有关尺寸的术语和定义 1 o 尺寸 用特定单位表示长度值的数字 工程上规定,图样上的尺寸数字的特定单位为 o 基本尺寸 设计给定的尺寸 计算偏差的起始尺寸 孔、轴的基本尺寸代号分别为 D 和 d o 实际尺寸 零件加工后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并非被测尺寸的真值 孔、轴的实际尺寸代号分别为 da o 极限尺寸 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设计时给定 孔、轴的最大、最小极限尺寸代号分别为 公差与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 3 有关尺寸的术语和定义 2 o 最大实体状态 ( 具有材料量最多时的状态 最大实体尺寸 ( 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o 最小实体状态 ( 具有材料量最少时的状态 最小实体尺寸 ( 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o 作用尺寸 实际孔、轴都有形位误差,当两者结合时,实际起作用的孔显得小了,轴显得大了 孔 在配合面的全长上,与实际孔内接的最大理想轴的尺寸 轴 在配合面的全长上,与实际轴外接的最小理想孔的尺寸 公差与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 4 有关尺寸偏差与尺寸公差的术语与定义 1 o 尺寸偏差( 偏差 ) 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上偏差 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代数差 孔 轴 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代数差 孔 轴 限偏差 上偏差和下偏差统称 实际偏差 实际尺寸减其基本尺寸的代数差 o 尺寸公差( 公差 ) 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的代数差的绝对值 上偏差与下偏差的代数差的绝对值 公差与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 5 公差与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 6 有关尺寸偏差与尺寸公差的术语与定义 2 o 尺寸公差带图 由零线和公差带两部分组成 公差及偏差的数值与基本尺寸数值相比差别甚大,不便用同一比例表示 o 零线 零偏差线 表示基本尺寸 公差带 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在国标中,公差带包括了“公差带大小”与“公差带位置”两个参数。 o 基本偏差 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o 标准公差 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 前者由标准公差确定,后者由基本偏差确定 公差与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 7 有关配合的术语与定义 1 o 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基本条件: 孔和轴的基本尺寸必须相同 具有包容和被包容的特性,即孔和轴的结合 配合是指一批孔和轴的装配关系,用公差带相互位置关系反映配合比较确切 配合的两种基准制: 基孔制 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基本偏差即下偏差 =0 基准孔代号: H 基轴制 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基本偏差即上偏差 =0 基准轴代号: h 公差与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 8 有关配合的术语与定义 2 配合公差 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表示装配后的配合精度 Tf o 间隙 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轴的尺寸所得差值为正 最大间隙 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小极限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X 小间隙 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大极限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X 隙公差 允许间隙的变动量,最大间隙与最小间隙的代数差 间隙配合 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上,即具有间隙的配合 (包括 X 0) 例 2 公差与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 9 有关配合的术语与定义 3 o 过盈 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轴的尺寸所得差值为负 最大过盈 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大极限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Y 小过盈 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小极限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Y 盈公差 允许过盈的变动量,最小过盈与最大过盈之代数差的绝对值 过盈配合 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下,即具有过盈的配合 (包括 Y 0) 例 3 公差与配合基本术语及定义 10 有关配合的术语与定义 4 o 过渡配合 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迭 配合公差 最大间隙与最大过盈之代数差的绝对值 极限情况 X Y 4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标准公差系列 公差单位,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 标准公差系列 标准公差 国标规定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值 公差等级系数和公差单位的乘积值 o 公差单位 i 计算标准公差的基本单位,是制定标准公差系列表的基础 尺寸 D500 第一项主要反映加工误差,呈抛物线规律 第二项用于补偿与直径成正比的误差,包括测量误差 D500 3150 大尺寸 i 采用线性关系 温度 o 公差等级 基本尺寸一定,公差等级系数唯一决定公差大小 公差等级分为 20级 ,依次降低,系数依次增大 o 基本尺寸分段 D180 均匀递增数系 D180 优先数系 主段落 中间段落 0 0 基本偏差系列 基本偏差 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使公差带位置标准化的唯一指标 基本偏差系列用拉丁字母表示,按顺序排列,除 i, l, o, q, 1字母加上 8个代号 孔用大写字母表示,轴用小写字母表示 H和 , 本偏差为 +或 ,逐渐取代近似对称偏差 J和 j 另一极限偏差由公差等级决定 基本偏差字母与公差等级数字并列,且大小相同,如 7 ,因为基本偏差和公差等级是组成公差带的两个独立要素,二者地位等同 基本偏差系列 2 o 轴的基本偏差 计算公式,是根据使用要求、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经数理统计分析整理出来的,是以基孔制配合为基础来考虑的 ah 用于间隙配合,基本偏差的绝对值等于最小间隙 jn 主要用于过渡配合,保证孔轴配合时对中,拆卸不困难 p 过盈配合,基本偏差为下偏差,保证足够连接强度,正常传递扭矩 轴的另一个偏差 或 o 孔的基本偏差 是以轴的基本偏差换算得来的 换算的前提是: 保证按基轴制形成的配合和按基孔制形成的同名配合相同 25H8/ 25F8/ 25F7/ 25H7/通用规则 用同一字母表示的孔、轴基本偏差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孔 AH: J - 殊规则 孔的基本偏差 绝对值相差 因为在较高公差等级中,孔比同级的轴加工困难,常采用孔比轴低一级相配 孔的另一个偏差 或 1 10 基本尺寸至 500表 1 10 基本尺寸至 500表 1 11 基本尺寸至 500表 1 11 基本尺寸至 500标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对选用的公差带与配合要标准化,要有限制 按国标提供的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可以组成很多种公差带 标准公差 20等级,基本偏差 28种,孔和轴 公差带种数太多,对生产不利,零件、定值刀、量具和工艺装备 根据我国生产实际情况,考虑各种产品的特点,兼顾今后发展的需要,分别推荐了孔和轴的一般、常用和优先的轴公差带以及常用、优先配合 表 1 一般、常用和优先的轴公差带 表 1 一般、常用和优先的孔公差带 表 1 基孔制常用、优先配合 表 1 基轴制常用、优先配合 优先采用 优先公差带、优先配合 其次采用 常用公差带、常用配合 再次 一般公差带 必要时 可自行组合 标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2 表 1 一般、常用和优先的轴公差带(尺寸 500 119 59 13 表 1 一般、常用和优先的孔公差带(尺寸 500 105 44 13 标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3 表 1 基孔制常用、优先配合 常用 59、优先 13 种,轴的标准公差 低一级的孔相配合,其余同级 标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4 表 1 基轴制常用 47、优先 13 种配合 常用 47、优先 13 种,孔的标准公差 8,与高一级的轴相配合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确定基准制、公差等级、配合种类 基准制的选用 o 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基孔制 减少孔加工用的定尺寸刀、量具 o 基轴制仅用于有明显经济效果的情况 用冷拉钢材作轴,外圆不经加工 在同一基本尺寸的轴上,需装上不同配合的零件 o 与标准件配合时,依标准件而选 o 允许采用任一孔、轴公差带组成配合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2 公差等级的选用 尺寸 500差标准高于 比轴低一级 保证产品质量条件下,尽可能选择较低的精度等级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3 公差等级的选用 表 1 各种加工方法的合理加工精度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4 配合的选用 o 计算法 根据一定的理论公式计算出所需的间隙和过盈 o 试验法 可靠但成本较高 o 类比法 广泛应用 工作情况对过盈或间隙的影响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5 配合的选用 各种基本偏差的应用说明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6 配合的选用 各种基本偏差的应用说明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7 配合的选用 优先配合选用说明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8 一般公差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一般公差 车间一般加工条件下可以保证的公差 不单独注出极限偏差 当允许公差更为经济时,应在尺寸后直接注出极限偏差 表 1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的数值 表 1倒圆半径与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的数值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测量的基本概念 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测量、检验与检定 测量 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q=L/E 被测量值 与测量值 测量对象 主要指几何量,包括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形位误差等 计量单位 我国基本计量制度是米制(即公制) 长度 m, m, 角度 弧度 ( 度 ( ), 分 (), 秒 () 测量方法 测量时所采用的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综合 测量的精确度 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检验 判断被检对象是否合格,可用计量器具也可用量规、样板等专用定值量具,不能得出具体的量值 检定 为评定计量器具的精度指标是否合乎该计量器具的检定规程的全部过程,如用量块来检定千分尺的精度指标等 测量的基本概念 2 二、测量基准和尺寸传递系统 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用各种计量器具进行测量 为了保证零件在国内外具有互换性,必须保证量值的统一 长度尺寸基准和传递系统 由长度的最高基准过渡到国家基准、工作基准、工作器具、被测对象 米是光在真空中于 1/299 792 458秒时间间隔内的行程长度 机械制造中实用的长度基准是量块和线纹尺,其中量块应用较广 测量的基本概念 3 二、测量基准和尺寸传递相系统 2 角度尺寸基准和传递系统 测量的基本概念 4 三、定值的长度和角度基准 量块 无刻度的标准端面量具,主要用作尺寸传递系统中的中间标准量具,或在相对法测量时作为标准件调整仪器的零位,也可用来直接测量零件 o 形状 长方形平面六面体, 2个测量面和 4个非测量面 o 标称长度 两相互平行的测量面之间的距离 o 材料 特殊合金钢 量块的研合性 量块的一个测量面与另一量块的测量面或另一经精密加工的类似的平面,通过分子吸力作用而粘合的性能 量块的工作面是经过超精研磨制造的。测量表面留有一层极薄的油膜(约 切向推合力作用,牢固联接 测量的基本概念 5 三、定值的长度和角度基准 2 量块的精度 级 以量块的标称长度为工作尺寸,忽略制造误差 等 以量块经检定后所给出的实际中心尺寸作为工作尺寸,忽略检定时的测量误差 测量的基本概念 6 三、定值的长度和角度基准 3 块共有 17种套别 例: 83块一套的量块组成所需尺寸 测量的基本概念 7 三、定值的长度和角度基准 4 多面棱体 用特殊合金钢或石英玻璃经精细加工制成,常见的有 4, 6, 8, 12, 24, 36, 72面体等 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一、计量器具 分类 测量仪器和测量工具的统称 基准量具 通用计量器具 极限量规类 一种没有刻度的用于检验被测量是否处于给定的极限偏差之内的专用量具,如光滑极限量规、螺纹量规、功能量规等 检验夹具 专用的检验工具 度量指标 分度值 相邻两刻线所代表的量值之差 刻度间距 相邻两刻线中心距离 示值范围 计量器具所指示或显示的最低值到最高值的范围 测量范围 在允许误差限内,计量器具所能测量零件的最低值到最高值的范围 灵敏度 计量器具示数装置对被测量变化的反应能力 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2 二、测量方法分类及其特点 直接测量 用计量器具直接测量被测量的整个数值或相对于标准量的偏差 间接测量 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再通过函数关系式求出被测量 绝对测量 在计量器具的示数装置上可表示出被测量的全值 相对(比较)测量 在计量器具的示数装置上只表示出被测量相对已知标准量的偏差值 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 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 等精度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影响测量精度的各因素不改变 不等精度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影响测量精度的各因素全部或部分有改变 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测量误差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误差分类 系统误差 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随机误差 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着的误差 粗大误差 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计的误差 精度 精密度 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正确度 表示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确度 (准确度 ) 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综合的影响程度 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2 随机误差 特点 对称性 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次数大致相等 单峰性 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次数多 有界性 在一定的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度 抵偿性 当测量次数 术平均值愈趋近于真值 评定随机误差的尺度 标准偏差 概率论原理 正态分布曲线 不存在系统误差时,测量方法精密度的高低可用标准偏差 的大小来表示 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3 评定随机误差的尺度 标准偏差 2 极限误差是单次测量标准偏差的 3倍,或称谓概率为 随机不确定度,即随机误差绝对值不会超过的限度 算术平均值 当测量次数 术平均值愈趋近于真值 用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测量结果比用其它任一测量值作为测量结果更可靠 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4 由残余误差求标准偏差 判断系统误差的残余误差观察法 不存在系统误差 系列残余误差大体正负相同,无显著变化规律 存在线性系统误差 系列残余误差有规律地递增或递减 存在周期性系统误差 系列残余误差有规律地逐渐由负变正或由正变负 该方法不能发现定值系统误差 判断粗大误差 拉依达准则( 3准则,服从正态分布的误差且重复测量次数较多)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1. 概述 2. 形状公差 3. 位置公差 4. 公差原则 5. 形位公差的选择 6. 形位误差的检测 概述 一、形位误差的产生及其影响 机床 夹具 刀具间几何误差 + 受力变形 + 热变形 + 振动 + 磨损等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包括 尺寸偏差 、形状偏差 、位置偏差 对零件的使用功能有较大影响 功能要求 机床导轨表面的直线度、平面度,齿轮箱上各轴承孔的位置误差 配合性质 间隙、过盈 自由装配性 形位公差 限制零件的形状和位置误差 保证零件的装配要求、保证产品的工作性能 概述 一、形位误差的产生及其影响 概述 2 二、形位误差的研究对象几何要素 几何要素 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 按存在的状态分 理想要素 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 实际要素 零件上存在的要素,在测量时,由测得的要素代替实际要素 按检测关系分 被测要素 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位置公差要求需要研究和测量的要素 基准要素 图样上规定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位置的要素 理想的基准要素成为 基准 按功能要求分 单一要素 对要素本身提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被测要素 关联要素 相对基准要素有方向或(和)位置功能 要求而给出位置公差要求的被测要素 按结构特征分 轮廓要素 构成零件轮廓的点、线或面的要素 中心要素 轮廓要素对称中心点、线、面或轴线的要素 概述 3 三、形位误差特征项目和符号 1182 1996 概述 4 四、形位误差的标注 公差框格 概述 5 四、形位误差的标注 被测要素的表示法 概述 6 四、形位误差的标注 基准要素的表示法 形状公差 形状公差 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用形状公差带表达:形状、方向、位置和大小等 其公差值用公差带宽度或直径来表示 直线度 用于限制给定平面内或空间直线、轴线的形状误差 根据零件功能分为给定平面内、给定方向上、任意方向上 形状公差 2 平面度 用于限制被测实际平面的形状误差 圆度 用于限制回转表面的径向截面轮廓的形状误差 圆柱度 用于限制被测实际圆柱面的形状误差 形状公差 3 线轮廓度 用于限制平面曲线的形状误差 理论正确尺寸 用于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方向、位置的尺寸 设计时对被测要素的理想要求,不附带公差 形状公差 4 面轮廓度 用于限制一般曲面的形状误差 形状公差 5 置公差 位置公差 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带是限制关联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 根据关联要素对基准功能要求的不同,分为 定向公差 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分为给定一个方向、给定两个方向和任意方向上的三种 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定位公差 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包括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 跳动公差 是基于特定的测量方法规定的具有综合性质的公差项目,分为圆跳动与全跳动 置公差 2 平行度 用于限制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相平行的误差 置公差 3 垂直度 用于限制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相垂直的误差 置公差 4 倾斜度 用于限制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有夹角( 0 90 )的误差 置公差 5 同轴度 用于限制被测要素的轴线对基准要素的轴线的同轴位置误差 对称度 用于限制被测要素中心线(或平面)对基准要素中心线(或平面)的共线(或面)的误差 位置度 用于限制被测点、线、面的实际位置对其理想位置的变动 置公差 6 圆跳动 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时,由固定的指示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包括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斜向圆跳动 置公差 7 全跳动 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若干次旋转,同时指示表作平行或垂直于基准轴线的直线移动时,在整个表面上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包括径向全跳动、端面全跳动 差原则 公差原则 确定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相互关系所遵循的原则 独立原则 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相互无关,分别满足要求 相关要求 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相互有关的要求 包容要求 要求实际要素遵循最大实体边界,加注符号 E 最大实体要求 要求其实际轮廓处处不得超越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加注符号 M 最小实体要求 要求其实际轮廓处处不得超越最小实体实效边界,加注符号 L 可逆要求 可逆要求是一种反补偿要求,在符号 (M, L)后加注符号 R 差原则 2 一、术语和定义 o 最大实体尺寸 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o 最小实体尺寸 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o 体外作用尺寸 孔 在配合面的全长上,与实际孔体外相接的最大理想轴的尺寸 轴 在配合面的全长上,与实际轴体外相接的最小理想孔的尺寸 差原则 3 一、术语和定义 2 o 体内作用尺寸 孔 在配合面的全长上,与实际孔体内相接的最小理想轴的尺寸 轴 在配合面的全长上,与实际轴体内相接的最大理想孔的尺寸 o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在配合面的全长上,孔、轴为最大实体尺寸,且其轴线的形位误差等于给出公差值时的体外作用尺寸 o 最小实体实效尺寸 在配合面的全长上,孔、轴为最小实体尺寸,且其轴线的形位误差等于给出公差值时的体内作用尺寸 差原则 4 已知:测得直径尺寸都为 16 ,直线度为 垂直度误差为 差原则 5 二、独立原则 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相互无关,分别满足要求 尺寸公差控制局部实际尺寸的变动量 一般用于对零件的形位公差有其独特的功能要求的场合 差原则 6 三、包容要求 实际要素应遵守其最大实体边界(即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的边界),其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出最小实体尺寸 仅用于单一要素(形状公差) ,主要应用于有配合要求,且其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必须严格得到保证的场合 差原则 7 三、包容要求 实际要素应遵守其最大实体边界(即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的边界),其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出最小实体尺寸 差原则 8 四、最大实体要求 适用于中心要素有形位公差的情况,控制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处于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即尺寸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的边界)之内 当其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其中心要素的形位误差值超出给出的公差值,主要应用于有配合要求,且其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必须严格得到保证的场合 应用于被测要素 差原则 9 四、最大实体要求 应用于基准要素 差原则 10 最大实体要求 零形位公差 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且形位误差为零 差原则 11 五、最小实体要求 适用于中心要素有形位公差的情况,控制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处于其最小实体实效边界(即尺寸为最小实体实效尺寸的边界)之内 当其实际尺寸偏离最小实体尺寸时,允许其中心要素的形位误差值超出给出的公差值,仅用于中心要素,以保证零件的最小壁厚和设计强度 差原则 12 最小实体要求 差原则 13 六、可逆要求 当形位误差值小于其给定公差值时,允许其实际尺寸超出极限尺寸。但两者综合所形成的实际轮廓,仍然不允许超出其相应的控制边界 可用于最大实体要求,也可用于最小实体要求。主要应用于对尺寸公差及配合无严格要求,仅要求保证装配互换的场合 位公差的选择 确定形位公差值的方法有类比法和计算法。通常使用类比法。 类比法 参考现有手册和资料,参照经过验证的类似产品的零部件, 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其公差值 总的原则 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选取最经济的公差值 各种形位公差的值分为 1 12级,其中圆度、圆柱度公差值,为了适应精密零件的需要,增加了一个 0级。 表 3 6 3 10 位公差的选择 2 一、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的选用 依据是零件的工作性能要求、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形位误差的可能性,以及检验是否方便等 机床导轨的直线度或平面度公差要求,保证工作台运动时平稳和较高的运动精度 轴承座、与轴承相配合的轴颈,规定圆柱度公差和轴肩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保证轴承的装配和旋转精度 齿轮箱体上的轴承孔规定同轴度公差,控制在对箱体镗孔加工时容易出现的孔的同轴度误差和位置度误差 对轴类零件规定径向圆跳动或全跳动公差,既可控制零件的圆度或圆柱度误差,又可控制同轴度误差,检测方便 端面圆跳动公差在忽略平面度误差时,可代替端面对轴线垂直度的要求 位公差的选择 3 二、公差原则和公差要求的选用 独立原则是处理形位公差和尺寸公差关系的基本原则,应用较为普遍 对重要的配合常采用包容要求 对于仅需保证零件的可装配性,而为了便于零件的加工制造时,可以采用最大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等 为保证最小壁厚可选用最小实体要求 位公差的选择 4 三、形位公差的选用 未注公差值的规定 在同一要素上给出的形状公差值应小于位置公差值 圆柱形零件的形状公差值(轴线的直线度除外)一般情况下应小于其尺寸公差值 平行度公差值应小于其相应的距离公差值 考虑到加工的难易程度和除主参数外其他参数的影响,在满足零件功能的要求下,可适当降低 1到 2级选用,如孔相对于轴、细长比较大的轴或孔、距离较大的轴或孔、宽度较大的零件表面等 位误差的检测 形状误差及其评定 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理想要素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最小条件分为两种情况: 轮廓要素 理想要素位于零件实体之外与实际要素接触,并使被测要素对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中心要素 理想要素应穿过实际中心要素,并使实际中心要素对理想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位误差的检测 2 形状误差及其评定 2 最小包容区域 包容被测实际要素且具有最小宽度或直径的区域。其形状与形状公差带相同,而其大小、方向及位置则随实际要素而定 按近似方法评定的误差值通常大于最小区域法评定的误差值,更能保证质量 位置误差及其评定 形状公差应小于或等于定向公差 定向公差应小于或等于定位公差 位误差的检测 3 基准的建立和体现 在位置公差中,基准是指理想基准要素,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由基准确定 由基准实际要素建立基准时,基准平面为处于实体之外与基准实际表面相接触,并符合最小条件的理想平面 由实际轮廓线建立基准直线时,是以处于实体外与实际线接触,且符合最小条件的理想直线作为基准直线 由实际轴线或中心线建立基准时,应以穿过该实际线,且使实际线到该线的最大偏离量为最小的理想直线为基准轴线 公共基准轴线则为包容两条或两条以上基准实际轴线,且直径为最小的圆柱面轴线,即为这些基准实际轴线所公有的理想轴线 三基准体系中,第一基准面按最小条件建立,第二基准面按定向最小条件建立 位误差的检测 4 在位置误差测量中,基准要素可用下列方法: 模拟法 采用形状精度足够高的精密表面来体现基准 分析法 通过对基准实际要素进行测量,然后经过数据处理求出符合最小条件的理想要素作为基准 直接法 当基准实际要素形状精度足够高时,就以其自身为基准,其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目标法 就是以基准实际要素上规定的若干点、线和面构成基准。它主要用于铸、锻或焊接等粗糙表面或不规则表面,以保证基面的统一 位误差的检测 5 形位误差检测原则 一、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 ( 1)平面度误差的测量 最小区域法 三角形准则、交叉准则、直线准则 对角线法 三点法 位误差的检测 6 一、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 2 ( 2)圆度误差的测量 最小区域法 最小外接圆法 最大内接圆法 最小二乘圆法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1. 表面粗糙度的国家标准 2. 零件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 3.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第四章 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表面粗糙度 加工表面所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 波距 10属于形状误差,即宏观几何形状误差 对零件的使用有重要影响 配合 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使配合性质不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