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珠宝鉴赏》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589-《珠宝鉴赏》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589-《珠宝鉴赏》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589-《珠宝鉴赏》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珠宝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概述珠宝鉴赏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 ,珠宝玉石饰品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商品,它们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既是美化、点缀人们日常生活的装饰品,更是文化、艺术的载体。珠宝鉴赏课程主要内容:宝石的基础知识;宝石的特征、评价及鉴别、成因及产地;宝石的合成仿制与优化;宝石常用鉴定仪器使用;首饰文化;宝石的价格与市场。(二)教学具体要求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认识了解珠宝在经济、文化、艺术中的地位;了解名贵宝石的特征及价值及我国悠久的玉石文化。通过学习和了解集自然美和人工艺术美于一身的珠宝,在学习中获得一种高尚的意趣,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素质和修养。 (三)主要教学环节理论学时 20学时讨论学时 2学时 (四)课程考核要求 笔试 闭卷,100分二、本文绪论 2学时(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珠宝玉石的定义、特点、分类及价值。(二)教学内容一、宝石及特征二、宝石的分类及命名三、宝石的价格与市场第一章 宝石的基础知识 2学时 (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宝石的结晶学基础知识和宝石的物理性质。(二)重点和难点晶体的基本特征与宝石晶型的关系;宝石的光学特征。(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晶体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宝石的形态第三节 宝石的力学性质第四节 宝石的光学特征及其它性质第二章 宝石常见的鉴定仪器 2学时(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常见宝石的鉴定仪器及它们的用途。(二)重点和难点折射仪、分光镜、二色镜、偏光镜等仪器的应用。(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折射仪、分光镜、二色镜的应用第二节偏光镜和宝石显微镜及天平和相对密度的测量第三节 查尔斯滤色镜、紫外荧光灯及钻石的热导仪第三章 钻石 2学时(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钻石的基本特征、类型、成因、分布;掌握钻石品级评定的各项指标及简易的鉴定方法。(二)重点与难点钻石品级的评定及真伪的鉴别(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钻石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钻石的类型第三节 钻石的品级评定第四节 钻石的产地与地理分布及价格第五节 钻石及仿制品的鉴别第四章 红宝石和蓝宝石 2学时(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基本特征;产地和地理分布。(二)重点与难点红宝石、蓝宝石的评价,天然红、蓝宝石和合成红、蓝宝石的鉴别(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红、蓝宝石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红、蓝宝石的评价第三节天然红、蓝宝石和合成红、蓝宝石的鉴别第四节 红、蓝宝石的成因及地理分布第五章 祖母绿和海蓝宝石 2学时(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祖母绿和海蓝宝石的基本特征;内含物的特征。(二)重点和难点天然祖母绿和海蓝宝石的鉴别(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祖母绿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祖母绿的内含物第三节天然祖母绿和海蓝宝石的鉴别第四节 祖母绿的成因和分布第五节 海蓝宝石第六章 翡翠(硬玉) 2学时(一)目的与要求了解翡翠的基本特征,评价、鉴别。(二)重点与难点翡翠的评价及仿制品的鉴别(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翡翠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翡翠的品种及评价第三节 翡翠的人工处理第四节 翡翠的仿制品第五节 翡翠的成因及产地第六节 翡翠的价格与市场第七章 珍珠 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珍珠的基本特征,评价、鉴别、保养及功能。(二)重点与难点天然珍珠、养殖珍珠、假珍珠的识别(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珍珠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珍珠的评价及鉴别第三节 珍珠的保养与功能第八章 软玉 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软玉的特点及品种。(二)重点与难点如何鉴别玉石的真伪(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软玉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软玉的品种第三节 软玉的评价第四节 软玉成因及产地第九章 其它宝石 2学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除四大名宝及翡翠以外的宝石的特征。(二)重点与难点如何鉴别中低档宝石的天然、人工合成,仿制品。(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石榴子石第二节 电气石第三节 橄榄石第四节 绿松石第五节 欧泊第六节 水晶第十章 首饰制作及首饰文化 2学时(一)目的与要求了解珠宝首饰制作的工序; k数和含金量的关系;首饰文化的内涵。(二)重点与难点珠宝首饰制作镶嵌的工序(三)教学内容第一节金、铂金、钛金及银的特点第二节珠宝首饰制作的工序第三节 首饰的佩戴与美学第四节 首饰的购买和保养三、附录(一)教材和参考书目李娅莉, 薜秦芳编著宝石学基础教程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赵建刚, 徐教勤. 宝石鉴定仪器与鉴定方法.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7年徐景. 珠宝情缘.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 郭春旭. 珠宝.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9年袁心强. 应用翡翠宝石学.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