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凝血紊乱与临床实践凝血紊乱与临床实践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检验中心 门剑龙 血栓性疾病的社会问题 老龄化社会 血栓性疾病的年轻化 血栓形成几乎涉及到临床各个专业 血栓类型血栓类型 静脉血栓 动脉血栓 微血栓 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 静脉血栓 突发性风险(PTE) 早期诊断? 发病前预防? 治疗监测手段? 动脉血栓 渐进性风险 早期诊断有效 发病前预防有效 治疗监测手段? 与静脉血栓相关的外科因素 普通外科 血管外科 妇科 泌尿科 腹腔镜 肥胖 胸外科 冠状动脉分流手术 髋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内窥镜检查 膝关节骨折手术 脊柱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创伤 脊髓损伤 烧伤 内科和癌症因素 慢性心力衰竭 严重呼吸系统疾病 制动 脓毒症 癌症术后 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 进入ICU的患者 长距离旅行 血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 预防的过程中,要持续进行“ 利益利益- -风险风险”评估: 评估手段1:影像学检查 评估手段2: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的手段更易被临床和 患者接受,因此更为常用。 临床无序:下腔静脉滤器的使用 血栓止血相关的系统 内皮系统 凝血系统 抗凝血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血小板系统 血液流变学 内皮系统 血管内壁有一层内皮 细胞。 完整的内皮细胞是防 御出血和血栓形成的 最初防线。 内皮细胞一旦损伤, 易引发血栓形成。 血管损伤的体内实验 动脉血栓 静脉血栓 凝血系统活化 外源性凝血途径与 PT 反映F、F、F和 F因子的水平。 PT只反映凝血因子水 平,并不反映凝血因 子是否活化。 PT的延长 PT的变化主要是延长,表示、和 因子中某一项或几项因子水平缺乏。 例如:肝脏疾病、肝硬化、肠梗阻、DIC后 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等。 PTPT反映反映4 4种维生素种维生素K K依赖因子中的三种依赖因子中的三种: F(凝血酶原) F F 华法林的华法林的作用作用 抗凝效果:减少抗凝效果:减少F F,效果相对较弱,效果相对较弱,起效需起效需2d 2d。 抗栓效果:减少抗栓效果:减少F和和F F,作用重要作用重要,起效需起效需6d 6d。 PT对口服抗凝药的监测 PT对口服抗凝药的监测时间点 PT监测 开始阶段每日1次。 5d后改为每周23次。 当INR稳定后可每周1次。2.0-3.0,平均2.5 。 口服华法林后67d内可达到最终的抗凝效果 。 INR3.0,出血风险增加。 口服抗凝药对蛋白C的影响 口服14 d内,合并肝素。 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可降低F、F 、 F 、蛋白C和蛋白S的水平。 用药后,蛋白C水平比F、F、F 更早 的降低,导致在这些凝血因子水平降低前 患者由于抗凝血功能减弱而出现高凝状态 。 口服抗凝药的副作用 出血 皮肤坏死 虽不常见,但往往严重。 通常发生在用药后的第38日。 由广泛的微静脉血栓和皮下脂肪内 的毛细血管栓塞造成。 与蛋白C缺乏有关。 抗凝药物的敏感性 食物对华发林的影响 体重对华法林的影响 抗心律失常药物 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内源性凝血途径与 APTT 反映内源性凝血途 径中F、F、F 、F因子的水平。 APTT只反映因子水 平,并不反映凝血 因子是否活化。 APTT的延长 APTT延长,表示、因子中某 一项或几项因子水平缺乏。 肝脏疾病、肝硬化、肠梗阻、DIC后期、血 友病A、血友病B、肝素等。 亚临床型血友病甲患者APTT可以正常。 血友病A常见的临床表现 膝关节的滑膜出血。 踝、髋、肘、肩、腕关节出血。 腰大肌、腹膜后肌群、大腿肌群、 腓肠肌、前臂肌群、深部肌肉等。 假肿瘤(血友病性血囊肿) 创伤或外科手术后出血 消化道症状:呕血、黑便、血便、 腹痛、颅脑损伤后的颅内出血。 APTT、F对血友病A的鉴别 重、中、轻型血友病A 患者的APTT显著延长 。 亚临床型血友病A患者 的APTT可以正常。 血友病诊断路径 50岁,男性患者;主诉无继往病史,无家族史; 关节腔出血。 医生建议凝血因子 测定活性95% 实验室建议测定APTT32秒 实验室思考APTT正常排除重、中、轻型 血友病。凝血因子正常排除血友病A有 可能是因子缺乏的血友病B(亚临床型)或凝血 因子 缺乏症 思路明确测定因子血友病B(亚临床型 ) 肝素与APTT 普通肝素通常采用APTT监测,以判断疗效 ,该值一般应维持于正常值的1.52.5倍。 不同设备与试剂APTT参考值略有不同。 即使APTT在治疗范围内,也可出现严重的 出血并发症。 最初2448小时内的APTT亚治疗量范围。 肝素与APTT 肝素的耐药性 富组胺糖蛋白、弹力蛋白、PF4 等可竞争性 抑制肝素与凝血酶结合。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AT 40%60%)。 肝硬化、肾病综合征、DIC等(AT 80%的患者死于肿瘤 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中。 既往的研究表明: 恶性肿瘤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 ,持续存在高凝状态和血栓倾 向。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抗凝治疗可 对恶性肿瘤的转移和血管生长 的抑制有效。 肿瘤转移的基础:血管生长 肿瘤体积超过12 mm3时, 其继续生长依赖于肿瘤内部 的新生血管,使其能获得足 够的营养。 肿瘤内部的血管生成 基底膜少; 通透性强; 内皮细胞不完整; 内皮细胞更新速度快20倍; 血管壁薄,缺乏神经和肌肉组织,不能产生收缩和扩张。 通透性强,肿瘤的代谢产物大量入血; 内皮细胞薄,易损伤,激活凝血系统; 内皮细胞更新的速度快,释放促凝物质。 D-二聚体、vWF增高、纤维蛋白原、F 、F显著增高。 康复科的患者 男性,65岁 椎管内注射止痛药造成机械性损伤 检查时,D-二聚体3000g/L LMWH应用无效 “当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并难以降低时应 首先考虑存在三个问题:(1)血栓形成和高凝状态 、 (2)肝脏疾患、(3)恶性肿瘤 ” 相关血栓检查正常肝脏检查 正常肿瘤标志物 (CA242、CA199) 进一步影像学检查 早期胆囊癌切除痊愈 。 抗凝治疗 研究者们一直尝试在有血栓风险的肿瘤 患者中长期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进行抗 凝治疗。 而目前应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预 防血栓栓塞再发生的治疗方法已经逐渐 形成新的抗栓治疗标准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例 急性心肌梗死症状 心电图证实 PT 24.7 sec APTT 52.1 sec FIB 80 mg/dl D-Dimer 3700 g/L 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通常结果不符。 值班人员立即提醒临床医生。 血常规 WBC 8.6109/L RBC 5.931012/L HGB 168 g/L PLT 86109/L 结果很类似AMI 白细胞分类:暂无,另报 随后的变化 与患者家属沟通,取 得同意后,实施PCI。 6h后发生再梗塞 再次进行血常规和凝 血试验 随后的连续检测 WBC 15.5109/L WBC 24.1109/L WBC 36.7109/L WBC 43.2109/L D-Dimer 5775 g/L D-Dimer 7591 g/L D-Dimer 9062 g/L D-Dimer 12954 g/L HGB:进行性减低(100g/L) PLT:进行性减少(60109/L) 心梗的原因 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管腔狭窄。 由白血病最初发生阶 段的白血病细胞快速 增殖引起的冠状动脉 阻塞加剧,诱发急性 心肌梗死。 及时的反馈和建议避 免了潜在医疗纠纷。 慢粒急变突发性耳聋 颅内占位慢粒急变 2008.08.29 男,21岁,颅内占位,血常规已经在外 院完成,未提示异常。患者仅进行凝血 实验检查 DD:4400 g/L APTT:45.6 sec PT:20.1 sec INR:1.86 FIB:163.6 mg/dl 自行补作血常规: WBC : 519.12109/L RBC : 2.341012/L HGB : 88 g/L HCT : 23.4% PLT : 162109/L 化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变化 L1化疗前后 D-二聚体水平变化(21天) M1化疗前后 D-二聚体水平变化(11天) 临床困惑:术后静脉血栓的观察时机 许多临床医生认为外科术后监测D-二聚体意义并不大,因 为术后D-二聚体水平增高是必然的。 医生们往往认为手术损伤造成的D-二聚体增高会掩盖患者 自身病理性增高的趋势。问题是恰恰术后患者易发血栓。问题是恰恰术后患者易发血栓。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大体上将腹部外科手术腹部外科手术根据严重 程度分为三型: 腹壁手术(型) 腹腔内手术(型) 腹膜后或肝脏手术(型) 患者D-二聚体水平在术后增高,在术后第7天达到峰值。 不同手术后D-二聚体变化的特点 型腹壁手术后,D-二聚体峰值没有超过正常范围。 型腹腔内手术后,D-二聚体峰值可达到1500 ng/ml,约在最多25 天后恢复至正常范围。 型腹膜后或肝脏手术后,D-二聚体峰值达可到4000 ng/ml,约在 最多38天内恢复至正常范围。 D二聚体在达到峰值水平后通常是以指数方式清除(约每天减少6% )。 这种清除方式使D-二聚体有足够的预测能力以评估患者在手术后的血 栓风险。 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前D-二聚体水平的 增高可对患者术后D-二聚体峰值产生显著的影响 。 特别是腹部外科腹部外科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的 D-二聚体水平增高,而连续监测其水平的变化, 对于评估患者术后的静脉血栓风险具有价值。 其他手术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骨折 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折手术 脊柱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创伤 脊髓损伤 血管外科 妇科手术 泌尿科 腹腔镜 胸外科 恶性肿瘤切除术 血栓风险更为严重 围手术期的抗凝 实验室密切监测 总结D-二聚体 当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时, 应考虑患者可能存在3 3个可能的问题: 1血栓性疾病或高凝状态 2肝脏疾患 3恶性肿瘤 D-二聚体不增高 陈旧性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不增高。 原发性纤溶症时,D-二聚体不增高,与继 发性纤溶亢进的鉴别要点。 数据评估及影响因素 D-二聚体的半寿期为68 h,当纤维蛋白形成终止 后,D-二聚体可能在1224 h内发生较大幅度的水 平变化。 D-二聚体的出现是血管壁纤维蛋白沉淀的标志, 并与继发性纤溶亢进相关联,此过程可能发生在 受损血管壁修复过程中或血栓形成的局部。 某些药物可能会促进这一过程。 数据评估及影响因素 在循环中,D-二聚体与E片段构成复合物形式存 在(DD/E)。 由于纤溶酶水解程度不同,因此患者血浆所包含 的降解片段中可含有1个或数个D-二聚体,故其相 对分子质量可为50228 000(道尔顿)。 各品牌试剂中的抗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是针对不 同分子量的纤维蛋白降解片段制备的。 所以,目前对D-二聚体的检测实质上是对包含混 合有D-二聚体的纤维蛋白降解片段进行测定。 数据评估及影响因素 每每个医院或实验室所使用的D-二聚体试剂 不同导致不同实验室间D-二聚体测定结果 可比性较差,难以进行连续监测。 因此建议连续对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进行 监测时,尽可能采用来自于同一实验室的 数据。(风险的来源) 妊娠期的血栓形成 (1)围产期血栓风险的确认 (2)妊高症的评估(干预时机) (3)抗凝治疗安全性的评估 (4)多次妊娠丢失后的筛查 (5)抗凝药物的使用: 华法林(可导致胎儿畸形) UFH和LMWH(对胎儿安全) 妊娠期的血栓类型妊娠期的血栓类型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常见。 左下肢发病显著多于右下肢 ,这与左髂总 静脉解剖位置有关。 其次为肺栓塞。 脑栓塞、心肌梗塞较为少见。 传统资料认为,罹患血栓事件的风险主要 发生在妊娠后期或产后短时间内,但近二 十年间的研究显示,多数血栓栓塞发生在 分娩前。 其原因可能与住院期间孕妇产后的预防性 措施有关,而应用LMWH的效果显著。 子痫前期与血栓 正常妊娠时,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形成的可能 性相对较小,子痫前期时,血管内皮损伤所致的 病理改变是基本病理变化和发病的核心环节。 慢性DIC过程:D-二聚体进行性、FIB进行性、 抗凝血酶(AT),反映DIC风险水平。 vWF:Ag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程度。 存在血栓形成倾向的孕妇存在血栓形成倾向的孕妇 的妊娠合并症风险的妊娠合并症风险 孕孕妇存在以下指征时,应考虑测定LA和或ACA, 包括: (1)孕妇多次发生早期妊娠丢失妊娠丢失(3 3次以上的流产)或无 法解释的妊娠丢失; (2)APTT延长,或凝血因子、活性,至少 两项以上减低,且原因无法解释; (3)不明原因的动脉或静脉血栓栓塞; (4)自身免疫性疾病; (5)滥用毒品或普鲁卡因酰胺。 周围动脉闭塞(PAD) 动脉粥样硬化性周围动脉疾病早期通常是 无症状的,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常 呈周期性发作。一旦出现症状,则多以间 歇性跛行症状出现,严重时可见肢端坏疽 。 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 、高血压和大量吸烟是进行性PAD的风险 因素。PAD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卒中死亡 率23倍。 众多因素中,主动或被动吸烟是诱发本病 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慢性心力衰竭(HF) 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是各种心脏疾病的 主要并发症,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很高。 静脉血栓、肺栓塞、卒中以及外周血管的 栓塞频繁发生。 脑卒中、急性动脉血栓栓塞引发的心源性 猝死的风险高。 HF患者存在的血栓风险 1.低心输出量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心腔扩 张,血液在外周血管床上淤滞。 2.血管壁损伤(内皮细胞损伤或功能紊乱) 3.以及血液成分异常变化(如纤维蛋白原增高)。 这些异常因素也恰恰符合Virchow关于血栓形 成的三个要素。 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甲状腺疾病与止凝血机能紊乱 许许多核医学和内分泌医生并不知道:甲甲状腺功 能紊乱患者外周血中存在明显的止凝血异常。 实实验室检查时,检验人员往往发现,甲亢患者 可出现血浆FIB浓度减低以及APTT延长的现象。 临临床上,医生们感觉似乎甲亢或甲减住院患者从 未发生明显的出血或者血栓事件。 甲状腺疾病与止凝血机能紊乱 甲甲状腺疾病与止血系统异常之间作用机制和其临床 影响还没有被清晰的阐明。 已已有研究显示,甲状腺疾病可改变一级和二级止血 ,导致出血和血栓形成。 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是甲状腺激素过剩或缺乏、对于血 管壁的损伤、自身免疫或者甲状腺腺体增大造成的直 接的机械性影响。 甲亢患者vWF水平增高。 甲减患者vWF水平减低,存在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 vWD)。 美国Omega-3 1 1例甲减患者发生严重出血寻求实验室帮助。 vWF:Ag水平很低。 患者近期服用美国Omega-3。 Omega-3的说明书上标明不可与抗凝药物和/或抗血 小板药物合并使用,以防出血。 Omega-3可使部分人群的FIB减低。 核医学科的医生要求对甲亢和甲减的患者进行凝血 实验和vWF:Ag常规测定,同时要求患者在治疗期间 避免服用具有抗凝/抗血小板效果药物或保健品。 甲状腺疾病对华法林疗效的影响 许多临床医生还没有认识到: (1)甲状腺机能亢进时,可增强维生素K拮抗剂的效果; (2)甲状腺机能减退时,可削弱维生素K拮抗剂的效果。 华法林功效增强被认为与提高药物效果有关。这意味着: (1)甲亢患者需要减少华法林剂量才能实现预期的INR。 (2)甲减患者比甲状腺机能正常的抗凝治疗患者需要更高 的华法林剂量才能获得预期的INR。 视网膜血管阻塞与止凝血异常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1)最常见于老年人。 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多为单眼发病。 (2)视力受损程度与阻塞部位、 阻塞血管大小以及阻塞程度有关。 治疗早的患者预后较好。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1)视网膜静脉阻塞是持久视觉损害持久视觉损害的重要原因。 (2)随着年龄的增加,RVO的发病率亦有所增加。大约超过90% 的进行性RVO患者年龄超过50岁。 (3)男性发病率稍多于女性。患者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及动脉 粥样硬化等全身性疾病。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由由于视网膜对缺氧十分敏感,因此对于治疗而言,主要 目的在于恢复视网膜的血液循环和视网膜的功能。 建建议在视力丧失后24小时内进行治疗。 如如发现患者存在高凝状态,立即反馈临床。包括: 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 D-二聚体水平增高 凝血因子活性增高 抗凝血酶缺陷 蛋白C和/或蛋白S缺陷 高水平的PAI-1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RVO) 视网膜静脉阻塞比动脉阻塞常见,阻塞可发生于中央主干或其分支,其中 分支阻塞更为常见。 与动脉阻塞所产生的急性缺血状态相反,静脉阻塞的原因是阻塞后的静脉血 液回流受阻,眼底主要表现为视网膜静脉充血、淤滞、出血及水肿。 在中央静脉阻塞后,患者多不能恢复有用视力。 对于RVO的实验室检查应包括详尽的生化检查和血清学检查,如发现此类患 者确定或疑似存在止凝血异常的疾病,强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垃圾清扫与处理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堤灌维护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管道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工程测量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烹饪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收银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驾驶证考试-教练员资格证-教练员资格证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银行金融类-金融考试-银行业专业人员初级(法规+银行管理)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热处理基础知识培训大纲
- 烫伤急救课件
- 软件项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调酒小摊设计方案(3篇)
- 虚拟现实在初中化学教学产品中的应用效果与设计创新(2025年)
- 2025-2026学年秋季第一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安排表
- 2025年高速公路防汛应急演练方案(带演练脚本可直接使用)
- 2025年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游泳培训招生讲解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表(2024版)
- 2022年十部经典的三级片电影
- 眼震视图结果分析和临床意义
- 2011-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转换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