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_第1页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_第2页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_第3页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_第4页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 * 1 1 l济南市中心医院ICU l李云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 l现代CPR和ECC方法在上世纪5060年代期间逐步形成; l1956年首次记载除颤器的应用; l1958年,口对口人工呼吸; l1960年,公布胸外按压对恢复心脏骤停者的循环是有效 的方法; l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l1974年,美国心脏协会开始制定了心肺复苏指南; l1980、1986、1992、2000年多次修订再版; l2005年1月22-29日修订,2005年12月13日在Circulation 上刊出; l2010年10月修订出版新的心肺复苏指南。 现代心肺复苏发展历程 2 2 2010指南主要变化 l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l“A - B- C” (气道、呼吸、胸外按压)步骤更改为“C - A - B” ( 胸外按压、气道、呼吸); l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min改为“至少100次/min”,按 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l判定呼吸采用的“看、听、感觉”方法已从流程中删除。 lCPR 方法上更重视确保实施高质量CPR 。 l胸外按压、气道管理、人工呼吸、心律检测,电除颤和药物使用 多数由专业急救人员或训练有素的救援团队完成 。 l2010年指南对有症状心律失常干预方法作了重要改变。 l新的ACLS心脏骤停复苏流程图,替代传统的框架和路线模式。 3 3 (一)ABC还是CAB ? 2010指南建议“ABC”步骤更改为“CAB” l其重要意义是缩短一开始胸外按压的时间,这一步骤顺序 的变化意味所有人要重新学习心肺复苏术。其理由: (1)大多数心跳骤停者为成人,这些患者早期CPR关键要素 是胸外按压和电除颤; (2)如按ABC顺序,现场施救者开放气道、口对口呼吸、放 置防护隔膜或其他通气设备都会导致胸外按压延误,改变 了CPR顺序,能使胸外按压开始的更早,通气延迟时间更少 ; (3)ABC顺序中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对现场施救者开始做最 难,相对开始就胸外按压可使更多心脏骤停者获得CPR,特 别是对不能或不愿做人工呼吸者至少做了胸外按压。 4 4 (二) 确保高质量CPR l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 :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是强 调提供适合按压幅度和频率(仍为100次/分钟) ,注重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回弹恢复原状,尽量避 免按压中断(不得超过5秒),避免过度通气。 推荐的成人按压幅度由(4-5 cm)改为至少5cm 。 5 5 (三)加强团队协作 l胸外按压、气道管理、人工呼吸、心律检测,电 除颤和药物使用多数由专业急救人员或训练有素 的救援团队完成。复苏开始时如只有一个施救者 ,应立即求救团队其他成员到达。对急救者的培 训也应注重团队建设,当多个急救人员到场时, 每个成员要尽快被委派任务角色。随着更多人员 到达,便可能按复苏任务由团队同时实施。 6 6 一些指标的控制 l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l血糖超过 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 血糖。 7 7 2010年指南继续强调的要点 l脉搏检查并不重要 检查脉搏很困难,无血压或过低时,甚至对 训练有素的急救人员常会出现判断错误,即使有 脉搏,急救者检查不应超过10s。假定发现一个 人突然倒地,无反应、无呼吸或异常呼吸(叹息 样呼吸),现场急救者不应去试着检查脉搏,应 立即启动EMS系统。 1010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l2010年指南继续强调,有效BLS是ACLS成功的基 础,即开始尽可能少中断的高质量CPR,数分钟 内对室颤/无脉VT的电除颤。新增“生存链”的 第五个环节即心脏骤停后救治,强调多学科综合 优化救治的重要性。从心脏骤停识别开始,经 ROSC后救治,直至存活出院。ACLS的评估和救 治为BLS与神经功能长期良好预后提供一个关键 和必备的桥梁。 1111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l 气道管理 2010年指南对成人新的I类推荐:使用二氧 化碳波形图定量分析和监测气管插管位置和复苏 效果。可用口咽气道作为心肺复苏过程中气管插 管气道管理的替代。心脏骤停患者常规使用通气 时气管环状软骨压迫方法不再推荐。 1212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l 心律失常治疗 2010年指南对有症状心律失常干预方法作了 重要改变。在安全性和潜在疗效新证据的基础上 ,腺苷被考虑用于稳定、单一宽QRS波形,且固 定、单形态心动过速的诊断和治疗。对有症状或 不稳定的心动过缓阿托品治疗无效时,推荐静脉 注射(IV)变时激动剂可替代体外起搏,同样具 有治疗效果。 1313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l复苏流程图 2010年AHA提出新的ACLS心脏骤停复苏流程图 ,替代传统的框架和路线模式。两种流程调整和 简化模式把重点放在对预后有最大影响的干预措 施上。重点放在高质量、最少中断CPR,针对VF/ 无脉VT除颤,建立血管通路、给药,气管插管。 此外,对无脉电活动(PEA)或心室停搏不再推 荐常规使用阿托品。 1414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l 应用生理参数 如按压频率及幅度、胸廓回弹恢复、按压中 断持续时间、通气频率及幅度,均可作为适时监 测和优化CPR质量的指标,也建议使用易行的生 理学参数,如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胸外按压放松时动脉压力或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指南推荐可根据PETCO2结果监测CPR 质量和对ROSC的判断。 1515 心脏骤停后的救治 2010年指南认识到要加强对ROSC患者全身反 应综合症的认识,进行多学科优化干预才可能使 神经功能良好和改善出院存率。其早期死亡多因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脑功能损 害,对心脏骤停ROSC患者而言,能够实施综合合 理的治疗方案。心脏骤停后早期救治及主要目标 :(1)维护及优化ROSC后患者心肺功能和重要 器官的灌注;(2)转运至适合的医院或综合心 脏骤停后救治的监护病房;(3)鉴别和对急性 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采取干预性治疗; 优化体温控制治疗,有益神经功能恢复。 1616 关于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回顾: l早在年,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复苏后入采 取低温治疗,有可能明显改善预后。但低温治疗 并没有得到跟多的关注。 l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期发表分别 在奥地利和欧洲进行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低温治 疗的两项临床研究,研究证明:复苏后低温治疗 能明显改善复苏后神经功能,低温治疗再一次引 起了广泛的重视。 1717 关于亚低温治疗 l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明确推荐对复苏后患 者实施亚低温治疗 l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低温治疗再次成为心 肺复苏领域的新热点,并将在2010年指南中得到 进一步认可。对无意识成年人采取低32-34C 维持12-24 hr 1818 关于亚低温治疗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 l全身降温好还是局部低温好? 目前研究集中在全身降温治疗,然而心跳骤停和心 肺复苏过程中脑是最容易受损的且明显影响预后的的重 要器官,从这个角度出发,应首先考虑头部降温。 l是早期还是晚期低温好? 目前在欧洲通常是采用复苏成功后半小时后全身低 温治疗。然而由于脑神经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极为有限 ,低温治疗宜尽快实施,甚至在心跳骤停和复苏的伊始 开始实施。 当前专家们以达成共识:复苏中和复苏后进行亚低 温治疗能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和神经功能,越早越 好! 1919 心律失常干预 l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既往对于复苏后的患者, 我们一直采取消极的治疗手段:给与开放静脉通道,应 用血管活性药物,以及对症处理。 l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指南对有症状心律失常干预方法作了重要改 变。在安全性和潜在疗效新证据的基础上,腺苷被考虑 用于稳定、单一宽QRS波形,且固定、单形态心动过速的 诊断和治疗。对有症状或不稳定的心动过缓阿托品治疗 无效时,推荐静脉注射(IV)变时激动剂可替代体外起 搏,同样具有治疗效果。 2020 心肺复苏流程图 2121 2010心肺复苏方法 2222 2010心肺复苏方法 2323 一手的鱼际处紧贴在按压 部位上,双手重叠握紧, 双臂绷直,双肩在病人胸 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按 压,按压力量应足以使胸 骨下沉大于5 厘米,压下 后放松,但双手不要离开 胸壁。反复操作,频率大 于100次/分钟 2010心肺复苏方法 2424 婴幼儿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定 位: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 幼 儿:一手手掌下压。 婴 儿: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中指并拢下压。 下压深度:幼儿至少2.53.5厘米,婴儿至少1.52.5厘米。 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 2525 仰头抬颏法(无颈椎损伤者) 仰头抬颈法 托 颌 法(疑有颈椎损伤者, 尽量避免头颈部延展) 要求下颌与耳垂连 线与地面垂直 打开气道打开气道(A(A,airway)airway) 舌后坠堵塞气道舌后坠堵塞气道 2626 2727 l保持呼吸道开放的位置进行 l简易呼吸器面罩紧紧扣住口鼻部 l一手以 “ EC “ 手法固定面罩 l一手挤压简易呼吸气囊,将空气 (或将氧气)送入肺中 l每次送气400600毫升 l频率1012次/分 球囊面罩通气 EC手法 2828 已建立人工气道( 气管插管、喉罩),持续 胸外按压,频率100次/分 ,810次/分人工呼吸,独 立通气,而不需要与胸外 心脏按压配合,避免过度 通气 通过已建立人工气道通气 2929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确定病人已死亡。 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 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瞳孔无回缩。 3030 小结 l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l“A - B- C” (气道、呼吸、胸外按压)步骤更改为“C - A - B” ( 胸外按压、气道、呼吸);儿童和婴儿仍为“A - B- C” l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