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说课稿_第1页
《信息安全》说课稿_第2页
《信息安全》说课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安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信息安全、法律与道德规范这一节中的重要内容,它是维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整个计算机的学习过程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每个学生学会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为以后更好的有效的使用计算机打下基础。2、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充满了神秘感,既害怕又向往。他们都有遭受病毒危害的经历,痛苦过、憎恨过,同时他们又很佩服病毒的制造者,甚至用“崇拜”这词绝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课,都有学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网络在给大学生提供丰富学习、生活、工作、素质拓展和娱乐的有利资源的同时,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垃圾,如果不提高警惕加以抵制,就会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大学生来说,保护好所使用的网络系统不被病毒攻击,遵守网络法规,讲究网络道德,避免网上侵权,不浏览网上的各类不良信息,不随意交结、会见网友,不搞网恋,不破坏网络秩序等方面的教育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任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保持审慎的态度,创造健康的上网方式,形成文明上网的风气;同时对网络依赖,对各种各样的网络成瘾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生拿来一些病毒的资料来问我,或者说一些中毒现象让我帮助解决)我就利用他们既爱又恨的心理来引导他们学习。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由于教材中讲解的“熊猫烧香”病毒现在已经基本灭绝,同学们基本不会遇到,他们学习的性趣就不高同时它的实用价值也不是很大,我就介绍了大家经常遇到的“U”盘病毒(大家经常要用U盘、MP3、MP4等来进行信息的传递),我想先让学生初步建立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感性认识,再由表及里导出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这样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目标: 由于这节课是针对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病毒的了解有限,对病毒的防治方法也有限,因此本节课的重点设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的讲解上,同时注重培养他们以下几个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和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病毒防治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理论和实际的对接。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分组探讨等形式,培养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协作和研究性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病毒的危害性同时加强学生网络安全道德意识。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1)、任务驱动: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平台。(2)、讲解演示法:制作演示课件,概念性的知识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引申出更多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因为根据计算机病毒的日新月异,老师讲解的知识在一定时间内都会过时,必须要学会方法。2、学法指导: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应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讨论的过程中,重在让学生说出他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在情境中感悟,在解决问题中交流探索,在实践中内化、自悟。四、说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五、说教学程序:本节课的设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具体感受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二是,“自悟”,针对不同的任务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根据现有条件,选择最佳。三是:“尝试”,通过动手操作领悟防治病毒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过程设置分为:创设情境,以境激趣-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归纳总结,体验成功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开始讲课时为调整情绪为大家播放一段轻松的音乐,同时我在计算机上接上U盘(U盘上首先置入了一个病毒,但同时我准备了杀这种病毒的工具)大家都陶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突然弹出一个黑色的对话框,声音嘎然而止。怎么呢?同学们窃窃私语,让他们讨论一翻后,猜测可能中了病毒,是什么病毒呢?怎么处理呢?一连窜的问题让同学们由轻松到紧张,再紧跟着思索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接受任务,从而乐学。2、合作讨论、找到方法:本环节从三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了解到开课时计算机中的病毒是U盘病毒,它是现在最常见的一种病毒,它随着人们在计算机上接入U盘、MP3、MP4等而迅速传播的一种病毒。(1)、相邻两个同学相互讨论,举手发言,刚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2)、得出结论是中了病毒,是什么病毒呢?进一步思考探索。(3)、老师讲解这是一种U盘病毒,实践操作用U盘病毒专杀工具消灭计算机上的病毒。并通过课件演示进一步讲解U盘病毒的特征和防治方法。这一环节是课堂内容的开篇部分,我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以前知识的迁移,来发散思维。真正体现自主学习。第二层次:通过教师设问,同学们的QQ号、Q币有被盗窃过吗?通过讨论提出“木马”病毒的概念及防治方法(1)、设问:同学们的QQ号、Q币被盗窃过吗,知道是怎么被盗窃的吗?(2)、展开小组讨论,并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举手发言。(3)、师生共同探讨提出“木马”病毒的概念,并分析它的特征,老师用一个短小的动画来演示“木马”病毒的原理。本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结合实际提出任务,让任务来驱动他们学习了解“木马”病毒(因为QQ是现在中学生最常用的交流方式,QQ号的安全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第三层次:通过以上两种实例的现象及解决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方法。(1)老师提出问题:病毒时时刻刻在威协着我们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我们如何来防、如何来治病毒呢?(2)学生结合自己使用计算机的经历分为四个小组上网查找、讨论,讨论之后由小组长归纳总结发言。(3)教师分别对每个小组的发言作出评价,最后归纳总结出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防毒、查毒、杀毒。并分讲解防毒、查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