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人类所有的活动都要落实到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国际贸易作为经济活动的一种,也必然离不开地理环境。国际贸易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地理位置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 相对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等)1、经纬度位置: 影响温度和降水 全球气候带分布 1)影响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构成和流向。 热带经济作物: 咖啡、可可 2)影响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总体规模,从而影响一个国家农产品贸易量的大小。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纬度范围 大部分位于北纬5070度之间位于北纬4183度之间本土位于2549度之间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1707.5997.6936.4可耕地面积(万公顷)130304542185742. 经济地理位置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具有经济意义的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比如车站、港口、风景点等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位置的优劣会在很多方面影响到其对外贸易 海陆位置 1)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从而影响农业;2)影响其对外贸易的成本 因为海运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方式:便捷;便宜。 内陆国共同的问题:没有出海口出口成本提高(仓储、保险、运输,等等) -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为海陆兼备的国家,-少数国家是岛国,-内陆国家数目较多,全世界约有40多个。 面积一般比较小,但是差别很大,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面积达到271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九大国; 最小的梵蒂冈只有0.44平方公里(只有华师大的1/5)。 内陆国家当中,除了欧洲的外,其余皆属低收入国家,对外贸易很不发达。 亚洲的内陆国 非洲的内陆国 埃塞俄比亚 世界最不发达国家(LDC)分布如果一个国家对其地理位置善加利用,则可大大促进其对外贸易,并进一步促进其经济发展。 比如新加坡 新加坡海峡是马六甲海峡通往南海和爪哇海的交通要道。 1824年英占,远东地区转口贸易的重要商埠; 20世纪80年代以前,新加坡的工业主要依赖炼油和修造船业。二、地形 地形的种类 地形的差异会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到对外贸易平原、高原利于发展种植业,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路的建设成本较低中国美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936万平方公里地形丘陵山地和崎岖高原占2/3平原占2/3可耕地约15亿亩左右约28亿亩 山地丘陵特殊的地貌会成为旅游资源,如阿尔卑斯山 岩溶、丹霞地貌海底大陆架 海洋养殖业和捕捞业石油、天然气三、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在当今世界上,约 95% 的能源、80% 的工业原材料和 70% 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产资源 新矿产、新矿点的发现: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条件好的矿产资源我国 86% 的铁矿、70% 的铜矿、磷矿和铝土矿,以及 50% 的锰矿储量为贫矿。第二节 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 影响更明显、更直接 多种因素:国家、人口、民族、政治因素等一、国家 全世界共有20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非洲国家最多,54个;亚洲48个;欧洲44个;北美洲37个;南美洲13个;大洋洲 24个 两大类: 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分为不同类型 ) 分布;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 发展中国家: 发展自身 原料出口国组织 二、人口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 增长过快 城市化迅速推进 老龄化加快世界人口大国中国 13.3亿 印度 11.5亿 美国 3.0亿 印尼 2.4亿 巴西 1.9亿 合计占全世界人口的60% 巴基斯坦 1.68亿 孟加拉国 1.54亿 俄罗斯 1.41亿 尼日利亚 1.38亿 日本 1.27亿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年份 1800 1930 1960 1975 1987 1999 人口 10 20 30 40 50 60 所用年数 130 30 15 12 12 人口老龄化 在20世纪内,老年人的比例持续增长,在21世纪将继续存在: 1950年全世界老年人的比例为8%,2000年为10%,预计2050年将达到21% 。人口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市场 = 人口 + 购买力 + 购买意愿三、民族世界上大大小小有2000多个民族。分布比较复杂,亚洲:1000多个;欧洲:70多个;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分别在200300个之间。按民族构成的差异,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单一民族国家;两大民族并立的国家;多民族国家同一民族分布于多国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对商品的影响民族认同感民族矛盾三、政治因素 1。政局的稳定性 战争对贸易的影响:伊拉克 2。国家间的联合 区域经济集团 3。外交政策 我国第二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地理第一节、国际分工理论第二节、国际分工的现状和发展1、国际分工的发展 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而进行的。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都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大发展,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导致国际分工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变化。第一次国际分工(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 第一次产业革命促进了第一次国际分工的诞生。 大机器工业的建立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对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运输通讯业的发展使机器工业开始摆脱所需原料的地域限制,从事工业生产的国家可以从海外大量进口工业加工所需的原料,同时大机器工业的产品不仅能供应本国的消费,而且还能供应世界各地的消费。第二次国际分工(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主导产业:机械、电气工业的发展,石油、汽车、电力、电器工业的建立。 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苏伊士运河(1869年)和巴拿马运河(1913年)的建成,以及电报、海底电缆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促进了新的国际分工体系的迅速形成和发展。 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经济特征之一。亚、非、拉美国家不仅参与了国际商品流通,还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使宗主国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工业品生产国同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 第三次国际分工(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 二战以后的政治经济格局:殖民体系的瓦解,发展中国家不断兴起,并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开始上升; 区域经济集团; 跨国公司极大发展,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得原本由市场自发力量决定的分工,越来越向由跨国公司和国家所组织的分工方向发展。各国之间、各产业部门之间、各部门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2、国际分工发展的趋势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全球范围的国际分工体系和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国际分工的体系和格局还将面临巨大的调整和变动。在新的世纪里,国际分工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3、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储存、相互依赖关系。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实践表明,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表2-1 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在世界出口值中所占比重变化 年份 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1950 59.0 41.0 1955 51.0 49.0 1960 45.0 55.0 1965 41.0 59.0 1970 35.0 65.0 1975 43.0 57.0 1980 39.0 61.0 1990 26.0 74.0 2001 22.0 78.0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一)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闹一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服务业即现代服务业部门逐渐兴起,导致全球贸易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作为经济全球化载体的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各国间纷纷成立区域经济集团,区域内国际贸易增长迅猛;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规范日趋规范和完善。1、全球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商品的贸易结构已经转向了以制成品为主 、在工业制成品贸易中,机械和运输设备这一大类商品增长迅猛,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迅速增长也成为世界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大趋势。除了工业品以外,商业性服务贸易也呈现良好的增长前景。2、跨国公司的地位更加突出 跨国公司凭借其资金、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优势,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最佳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跨国公司全球分工体系的建立使得它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最活跃、最具有影响力的主体力量。 表4-2 世界商品贸易结构变化 总值食品农业原材料燃料矿砂和金属制成品时间199020031990200319902003199020031990200319902003出口世界344461561073287437478低收入国家1022211515542724564752中等收入国家5411321710422221644761高收入国家28046151082133228183进口世界3584.97758.298321110437175低收入国家83.6203.079331725436459中等收入国家534.11682.71084298337276高收入国家2954.45870.297321110437275表4-3 世界商业性服务业贸易结构 总值食品农业原材料燃料矿砂和金属制成品时间199020031990200319902003199020031990200319902003出口世界344461561073287437478低收入国家1022211515542724564752中等收入国家5411321710422221644761高收入国家28046151082133228183进口世界3584.97758.298321110437175低收入国家83.6203.079331725436459中等收入国家534.11682.71084298337276高收入国家2954.45870.2973211104372753、区域内贸易迅猛增加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为了以更有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形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推动着区域性经济集团的诞生和发展,其内部贸易也在不断增加。 4、国际贸易规范日趋全面和完善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作之后,国际贸易规范日趋全面和完善构成了当今日际贸易格局的新景观。世贸组织所确立的多边贸易体制保障了贸易规则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并为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提供了谈判场所和依据。 (二)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1、世界贸易从三“极点”格局向三“极区”格局发展 二战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欧共体、日本主宰着世界贸易,构成世界贸易的“三极”,在世界贸易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推进,它们都积极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过渡。 从全球范围来看,由欧洲、北美和亚洲这三大地区主导的全球贸易网络已经形成(图4-2)。并且,这三大地区的区域内贸易在区域内各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2. 东亚作为新的增长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东亚地区各国的对外贸易是在二战后其快速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东亚地区具有共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下,并且东亚各国的工业化的起步和发展与日本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产业转移存在密切的关联,因此,各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推行的工业化战略也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东亚模式”,即在政府的指导下,都经历了一个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的转型阶段,走上了一条外向型的经济发展道路。 3. 南南贸易”成为全球贸易的新亮点 据联合国2005年贸易和发展报告认为,“南南贸易”即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在20世纪80年代滑坡之后重新恢复了元气。 造成“南南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一是发展中国家对外政策的转变。大量发展中国家在实行贸易改革和缔结区域贸易协定的同时采取了更为外向型的发展战略,极大改善了进入其市场的机会,也包括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准入,致使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开始了新的增长。二是发达国家的影响。由于分工的细化,要求各个发展中国家之间保持积极的产品贸易,这种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即“三角贸易”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仍占重要地位。 (三)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自1978年实施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政府抓住全球化时代跨国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我国优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大规模加工组装业优势和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巨大的市场规模这些比较优势,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同时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对外贸易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1. 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崛起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保持在9左右,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同期,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提升得最快,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另外,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服务贸易的最大出口国,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排名居第九位。 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工厂”,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迅猛增长和初级产品进口的急剧增加成为进出口贸易的一个明显趋势。进口商品结构也由早期资本密集型的机电设备为主演变为以初级产品、用于加工装配的零部件为主。出口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 中国作为周边经济体市场的壮大 在中国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富竞争力的低成本制造基地,本土企业的出口与外商投资企业一样保持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中国自然资源相对不足,加之资源利用率不高,要支撑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需要大量进口所短缺的资源性产品。因此,中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进口市场,一些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得益于对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周边经济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开始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地理第一节 跨国公司概述1、跨国公司的界定1983年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对跨国公司进行了明确的定义, 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不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领域如何;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进行经营,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战略;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形成的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全球信息网络的形成,出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跨国公司的新的公司形态全球公司(Global Corporation,简称GC)2、跨国公司的类型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根据隶属关系或具体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设在母国的母公司(parent company or corporation),设在东道国(host country)的子公司(subsidiary or affiliate),设在国外的分公司(branch)和设在国际避税地的财务中心(financial center)。根据跨国公司经营项目的不同,分为三分法和两分法。 三分法: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主的跨国公司 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的跨国公司 跨越国境提供各类服务的公司 两分法:工业跨国公司、服务业跨国公司3、跨国公司的地区分布据联合国有关机构2004年的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70000家跨国公司,比1993年的35000家刚好翻了一番;分布在全球的附属公司(包括子公司)共有690000家,是1993年170000家的四倍多,创造了约90000亿美元的世界FDI存量,附属公司的海外总销售额超过19万亿美元。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表4-1世界最大的100家非金融业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 部门世界最大100家非金融业跨国公司发展中世界最大的50家非金融业跨国公司1995200319952003企业个数TNI(%)企业个数TNI(%)企业个数TNI(%)企业个数TNI(%)服务业1243.13250.9829.81449.2制造业6854.35358.12432.92552初级产品1549.51054.9518.3635.8多样化540.2565.21339.4556.5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程度普遍较低。2003年,世界最大的100家非金融业跨国公司(其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只有4家)的平均国际化指数为51.63%,而发展中国家最大的50家非金融业跨国公司的平均国际化指数为47.82%。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 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一体化 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 跨国公司R&D的全球化 跨国公司总部的全球分布 一、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一体化 1、跨国公司生产的国际化 生产国际化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突破了国家疆界的限制,开始了使各国的社会再生产日益交织和日益密切的过程。2、国际化生产体系的演进历程 多国内独立生产体系 简单一体化生产体系 网络化、开放性的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 复合一体化生产体系 二、跨国公司R&D的全球化 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即研究与开发或研发。R&D是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的源泉。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产品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的时代,R&D对跨国公司的作用更显重要。因此,跨国公司都十分重视R&D的投入和R&D机构的建设。1、R&D全球化的地区格局 “大三角”间的交叉格局 迅速崛起的新兴市场 2、海外R&D的区位选择 (生产支撑型、技术跟踪或获取型 、资源寻求型 )三、跨国公司总部的全球分布 全球总部,管理公司在世界各地的业务,管理协调各个产品部门或地区部门的各项活动,把握公司发展方向,策划公司的发展战略,与政府部门交涉,与金融市场接触等,是整个公司的神经中枢;事业部总部,负责各个不同系列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和销售其产品或服务,主要是在世界范围内通过规模化实现成本领先的战略;地区总部,即地区营运中心,负责在不同的地区中的产品生产和销售或服务,主要是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执行差别化的战略。 第三节 国际直接投资的地理格局国际直接投资或对外直接投资,英文简称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指一国居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企业并相应获得对投资企业的管理控制权的一种跨国投资活动。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最大特点是投资者获得对海外企业的控制权。国际直接投资的典型方式有两种,其一是“新建”(Green field),即在国外创办分公司或子公司;其二是“并购”(Merge & Acquisition,简称 M&A)即在东道国取得对一家现存企业的控制权。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一)世界FDI流量迅速增加(二)世界FDI的地区格局呈“二三二”极化的演变趋势 所谓FDI的极,是指既是FDI的流出者,又是FDI的流入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FDI的地区格局一直是“美国、西欧”为主的两极化。经过几年努力,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成为FDI的主要流出国之一,于是形成了世界FDI地区格局的三极化。 (三)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倾斜 自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FDI投入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即向服务业倾斜。世界FDI的五强(美、英、德、法、日)中,除英国外,其他四强的服务业FDI输出,法国、美国均在50以上,德国达60以上,日本在80年代后期已超过73。 (四)跨国并购成为FDI流动的主要方式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地理分布特征 (一)FDI流出地的地理特征 1FDI的主要来源国是发达国家 2发展中国家FDI流出量稳步增长,但在世界FDI流出量中的比重较小(二)FDI流入地的地理特征 1发达国家是世界FDI的主要流入地 2发展中国家FDI流入量呈上升趋势,但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 (三)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的直接投资 1投资领域以低附加值产业为主 2投资区位的文化传统或地理位置的相近性表5-2 发展中国家FDI的集中分布(2004年) 国家FDI流入量(百万美元)占发展中国家比例(%)FDI流入存量(百万美元)占发展中国家比例(%)中国大陆6063022.624556710.1中国香港3403512.745683318.8巴西181666.81509656.2墨西哥166026.21825367.5新加坡1606061604226.65个发展中国家总计14549354.3119632349.3三、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邓宁将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分为6大类: 自然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战略资产寻求型、贸易及分配型、辅助服务型。 不同的投资动机对东道国区位优势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对投资政策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表5-3 直接投资动机与区位选择因素 直接投资动机区位决定因素战略目标投资领域自然资源寻求型1.拥有自然资源及相关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 2.给予税收及其他激励 较其他竞争者优先获取自然资源1.石油、铜、锌、香蕉、菠萝、可可、旅馆 2.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及加工 市场寻求型1.物质和劳动成本优势 2.市场规模及特征优势 3.政府政策优势1.保护现有市场 2.在新市场上排挤竞争者或潜在竞争者 1.计算机 2.医药、汽车、卷烟 3.加工食品、航运服务效率寻求型1.生产专业化及集中化优势 2.低廉劳动成本 3.政府鼓励当地生产的激励措施1.实现地区或全球生产合理化 2.赢得加工专业优势 1.汽车、电气设备、商用服务、某些研究与开发活动 2.消费电器、纺织品及服装、照相机、医药 战略资产寻求型1提供投资者缺乏的技术 2提供投资者缺乏的市场 3提供其他任何资源1增强全球和创新或生产竞争力 2开辟新生产线或占领新市场 任何高成本及具有规模经济的行业贸易及分配型1.拥有投入资源及当地市场 2.接近消费者 3.便于售后服务1.进入新市场 2.实现地区或全球营销战略 各种商品,特别是需要同消费者密切接近的商品辅助服务型市场、特别是领导型客户实现地区或全球范围布点1.会计、广告、银行、制造业 2.需要空间联系的行业,如航空及海运 三、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1集中于东道国经济中心区 2集中于边界地区 3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第四章 国际贸易中的交通运输一、 运输方式分类运输业的发展是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相联系的。国际贸易的发展要求运输业的发展与之相配。 原有运输方式的能力增强新的运输方式产生 技术和管理的创新 1. 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 按照运载工具的不同,可分为铁路(列车)运输、公路(汽车)运输、水上(船舶)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形式。 按照货物包装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散货运输、散件运输和集装箱运输等。表1 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运输方式运量速度灵活性成本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铁路运输大较快大低一国内陆及内陆邻国之间公路运输小较快大较高从发货人仓库到收货人仓库,“门对门”水运最大慢小最低沿海沿河地区,用于大宗货物航空运输小快小最高小批量、贵重物品管道运输大快小低石油天然气运输2. 管道运输是随着石油生产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运输方式。现代管道不仅可以运输原油、各种石油制品、天然气等液体和气体,还可以输送矿砂、煤炭等固体颗粒。 管道运输石油产品比水运费用高,但比铁路运输便宜。 另外,管道运输不仅运输量大、连续、迅速、经济、安全、可靠、平稳以及投资少、占地少、费用低,还可以实现自动控制。 世界管道运输正朝着远距离、大管径、高浓度的方向发展。现在管道里程越来越长,有的通过几个国家。目前世界共有石油管道40多万公里,石油制品管道11万多公里,天然气管道157万多公里。中国目前已建成大庆至秦皇岛、胜利油田至南京等多条原油管道运输线。 3. 集装箱运输 (1) 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简史 集装箱运输始于20世纪初,二战中,美军在军事运输中使用了集装箱运输。 1955年,美国铁路为了与迅速发展的汽车相竞争,采用了集装箱装在火车平板上的运输方法,来与汽车的集装箱运输相对接。 海上集装箱运输始于1956年,美国海陆运输公司改装了一艘油轮,设置了集装箱平台,在纽约至休斯敦航线上做首次航行,成为海上集装箱运输的先驱。后来又迅速扩大到北大西洋航线和远东航线。 集装箱运输的大发展是70年代初才开始的。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扩大了集装箱船队,增建了集装箱专用码头、场地等;到90年代中期,集装箱运量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直至20世纪末集装箱运量出现了过剩。 【小资料:TEU】为了使集装箱在国际上具有流通性,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并推荐了三个系列13种规格的集装箱标准方案。“标箱”TEU = 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 20英尺标准集装箱(即:长20英尺 X 宽8英尺 X 高8英尺6吋,内容积为5.69x2.13x2.18米,配货毛重一般为17.5吨,体积为24-26立方米) (2)海上集装箱运输的优势与劣势 -提高装卸效率,加速车船和货物周转一艘万吨轮,过去装卸需在港口停泊10天左右,采用集装箱后,只需24小时,大大提高了货物的周转效率。传统杂货船的停泊时间占航次时间的4050%,而停泊时间中装卸时间占2/3,装卸费用又占总运费的4060%。 -运输迅速,可实现“门对门”运输,一方面大大缩短了货运时间,另一方面又能保证货运质量,安全可靠,使货物完好无损-节省货物包装,降低成本劣 势: 它对船舶、港口、堆场、货箱、装卸搬运等都要求有专门的设备,因此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投资。 目前世界上较大的集装箱港口有:上海、新加坡、香港、鹿特丹、釜山、高雄、洛杉矶、纽约等。 4 国际多式联运(International multimodal transport) 一般以集装箱为媒介,把海上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和内河运输等传统的单一方式运输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构成一种连贯的过程,来完成国际间的运输。 货主只需要办理一次托运手续。 二 国际铁路运输和大陆桥1,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是国际贸易运输中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出现在1825年的英国,其后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目前世界铁路发展的主要趋势是运输设备的现代化和运输管理的自动化。 【小资料:高速列车】 高速列车是指最高行车速度每小时达到或超过200公里的铁路列车。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列车为日本的新干线列车,1964年10月1日开通,最高时速每小时443公里,运营速度可达每小时270公里或300公里。此后,许多国家相继修建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也一再提高。到目前为止,开通高速列车的国家有日、法、德、意、英、俄、瑞典等国。其中法国的TGV系列创下运营速度之最,1993年其速度曾达到每小时515公里。(1)国际贸易运输中的主要铁路干线-西伯利亚大铁路 西起莫斯科,途中穿过辽阔的松树林、跨过了乌拉尔山脉、穿越了西伯利亚冻土带,最终抵达太平洋沿岸的海参崴,全长9300公里,跨越8个时区,。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铁路。1916年全线通车。该线东联朝鲜和中国,西接东欧、中欧、西欧和北欧;南由莫斯科可接伊朗。我国与前苏联、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主要用此干线。 货运:主要运输煤炭、木材、矿石、建材、金属及粮食等。 【小资料:西伯利亚铁路的客运】西伯利亚铁路一张火车票全程的价格为12000卢布,约合465美元。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建成初期,在这条线上行驶的列车都非常豪华,铺着厚厚的地毯,装饰着在巴黎博览会上使用的橡木板,很多旅客都是慕名而来的。但后来,这条铁路线上的列车的服务质量和卫生设施每况愈下,乘客也越来越少。现在,俄罗斯国家铁路公司计划将一列新的列车“金鹰”号投入使用,希望能再现西伯利亚大铁路往日的辉煌。这趟列车共有21个客车车厢,每个车厢都有单独的淋浴、地板采暖和等离子电视。在长达一周的旅程中,如果旅客看腻了窗外的景色,还可以到酒吧品品美味的鸡尾酒,放松一下。 -加拿大连接东西两大洋的铁路 加拿大国家铁路:鲁伯特港温尼伯魁北克 加拿大太平洋大铁路:温哥华温尼伯蒙特利尔哈利法克斯-美国连接两大洋的铁路 西雅图芝加哥底特律 洛杉矶圣路易斯华盛顿巴尔的摩 洛杉矶休斯敦新奥尔良 旧金山芝加哥匹兹堡费城纽约 -中东欧洲铁路 从伊拉克的巴士拉出发,经叙利亚、土耳其,到达博斯普鲁斯海峡,经海峡大桥至伊斯坦布尔,接巴尔干铁路,向西经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到奥地利,连接中、西欧铁路网。2,大陆桥运输 大陆桥是指把海与海连接起来的横贯大陆的铁路,大陆桥运输则是利用大陆桥进行国际集装箱海陆联运的一种运输方式。 大陆桥诞生于1967年,当时因为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关闭,巴拿马运河又堵塞,远东至欧洲的船只只好绕道南非好望角或南美南端,造成航程倍增,运输时间延长,加上当时油价飞涨,海运成本大幅上升,而当时正值集装箱运输兴起,于是大陆桥运输应运而生。 从远东到欧洲货运:使用了美国大陆桥运输线,把原来的全程海运,改为海陆海运输方式,缩短行程,降低成本。 (1)目前广泛使用的大陆桥有以下几条:-西伯利亚大陆桥 西伯利亚大陆桥把太平洋远东地区与俄罗斯波罗的海、黑海沿岸和西欧大西洋沿岸连接起来,成为世界最长的大陆桥,为13000公里,比海上经好望角航线缩短1/2的路程,比经苏伊士运河航线缩短1/3的路程,同时,运费要低2030%,时间可节省3到5天。 利用这一大陆桥的主要是日本、香港等地的客商。比如,由日本香港等地用船把货箱运至俄罗斯的纳霍德卡和东方港,在用火车经西伯利亚铁路运至白俄罗斯西部边境站,然后继续运至欧洲、伊朗等地。-新亚欧大陆桥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连云港,经陇海线、兰新线,接北疆铁路,出阿拉山口,最终抵达荷兰鹿特丹,全长10800公里,途径中国、哈萨克、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荷兰等7国,辐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亚欧大陆桥1992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为亚欧联运提供了一条便捷、快速、可靠的运输通道。 但近20年过去了,连云港到鹿特丹尚未开通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联运,一万多公里的铁路线还未出现完整的运作过程,短途运输在新亚欧大陆桥上占了多数。跨越亚欧的货物运输还是主要通过西伯利亚铁路来完成。 比如,韩国92%的货物,日本70%的货物选择西伯利亚大陆桥,我国沿海的广东、浙江、上海、山东等省市50%到俄罗斯、北欧的货物也选择西伯利亚大陆桥。 为什么呢? 新亚欧大陆桥要经过多国口岸,沿桥国家多,且有不同的法律法规,其间通关环境复杂,这直接导致了:一、货物在口岸的平均滞留时间长,约占全程时间的3050%;二、执行政策的随意性很大,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变化是跨国物流的大忌,与现代物流的安全性、准确性的要求相悖。这些无疑化解了新亚欧大陆桥的运距优势。 - 美国大陆桥 -美国小陆桥 -美国微型路桥 三、 国际大洋航线和主要海港1,海运的重要性: -是国际贸易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目前国际贸易货运量的2/3以上是通过海运来完成的。2,海运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运量大、运费低-受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大, 速度慢,风险大,包括触礁的风险、战争的风险和海盗的风险等。3,海运的发展情况: -二战后,海运的发展速度仅次于公路,大大地快于铁路和内河航运。-1950年代到1960年代,外贸海运量成倍增长;-1973年因石油危机引起经济衰退,外贸海运量随之下降,到1988年恢复生机。-21世纪后,增长迅速,尤其是2003年以后,全球航运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中国是最大亮点,成为集装箱运输、干散货运输、和油轮运输这三大国际海运市场全面上扬的主要驱动力。(中国加入WTO时间:2001年11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商船队在战后也发展很快,向大型化、自动化、高速化、专用化发展比如油轮大型化: 19671975年苏伊士运河因战争而封闭,促成了油船大型化的发展。最大的油船是法国1976年建成的55万载重吨的“巴提吕斯”号。但在苏伊士运河重新开放以后,超大型油船已不甚适用,1980年以后不少巨型油船被拆毁。1960年代初不定期远洋船平均航速约为每小时14海里左右。装卸快速的集装箱船都采用高航速,到70年代,全集装箱船航速为每小时22海里,最快的达33海里。70年代末期,因油价昂贵,新造的集装箱船平均航速为每小时1720海里。4,世界海运业的地理分布 世界海运业基本上被经济大国所控制,以前主要是发达国家,随着发展中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海运业也突飞猛进。世界前十位海运大国商船总数名次国家拥有商船总数国内登记国外登记小资料:方便旗船1日本375763330742德国338038229983中国3247180614414希腊316280523575俄罗耳其11996045958韩国11447813639英国1114-35710美国1080348732Q: 1。哪种类型的国家拥有较大的商船队规模? 2。为什么美国拥有的商船数较少?【小资料:方便旗船】船舶必须取得某国(地区)的国籍,悬挂该国地区)的旗帜才可以航行和营运。这也就是所谓的“船舶登记”。 由于开放登记国对船员的雇佣不加限制,对船舶的经营管理不予干涉,加之税收低、船舶最低配员低等因素,在成本上十分有利于船舶所有人,因此方便旗船发展非常迅速,至今约占世界船队总吨位的1/3。 但是,方便旗船也暴露出许多弊端,如船舶技术条件相对较差,安全无保障、海事发生频繁,船员工资不高,社会福利方面没有保证,船东身份不易确定,海运欺诈常有发生等。因此从1974年起,联合国贸发会先后召开一系列的专门会议,企图在合理时期内逐步取消方便旗船。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方便旗船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多。拿咱们中国举例,中国船东,尤其是中小型民、私营船东,几乎全部都更加青睐方便旗而不是五星红旗。尽管中国海事局出台了许多使“国轮挂国旗”的举措,但效果似乎不佳。 5,国际大洋航线中的重要海峡和运河 在国际大洋航线中,最重要的海峡有: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黑海海峡、曼德海峡、朝鲜海峡、台湾海峡、望加锡海峡、龙目海峡等。其中最繁忙的是前三个。 最繁忙的运河为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三大最繁忙海峡比较海峡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长度:公里600800150最窄宽度:公里333721深度:米25552511371主要受惠国英国、法国新加坡伊朗、阿曼两大运河比较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工程特点 海平面式运河 水闸式运河 长度 173公里 81公里 通行能力 满载25万吨级油轮可通过 最大可供6.2万吨级船舶出入 通过时间 10小时左右 15小时 通过船只 每年2万艘以上 每年通过1.5万艘 优势 从欧洲通往印度洋和太平洋西岸的航程,缩短8000-14000公里,而且更安全。 比绕道麦哲伦海峡缩短5000-10000公里。 第五章 世界能源贸易地理第一节 世界能源的生产消费结构 (一)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利用特点: 1. 生产和消费量持续增长 全球1850年:1亿吨(标准石油当量;1950年25亿吨;2002年,达到94亿吨 人均能源消费量从115公斤上升到1000公斤,再到1500公斤 2.种类转变 薪炭 煤炭 石油 新能源 石油消费量迅速上升; 石油所占比重最高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1973198019902002煤28. 22928.524.3石油+天然气65.347.362.343.362.54062.937.4水力5.66.22.46.4核能0.82.56.66.2原 因:石油产量增长快热效率高,开采成本低,用途广泛大型油轮和输油管道的铺设 由于发达国家垄断公司当控制,油价很低,大大低于煤炭。 在1970年代以前,只有1到2美元; 1970年代后,两次能源危机:煤炭;新能源,但油气比重仍高(二)世界能源消费的地区分布能源消费量大的地区:西欧、北美、亚太地区能源消费量大的国家: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转型的人口大国前十大消费国: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德国、印度、加拿大、法国、英国和韩 其中仅美国的能源消费量就占全世界的29%。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经济持续增长,所占比重也上升很快,现在已经占到世界的12% 世界能源消费的地区分布(2002)世界北美欧洲亚太中南美洲中东非洲消费量(百万吨标油)9405271528292718448403291占%10028.830294.74.33.1第二节 世界石油的储、产、消的地理分布 (一) 石油储藏1. 探明储量不断增加: 1950年,全世界104亿吨,主要集中于美、苏、委内瑞拉; 1970年代初,720亿吨,石油大发现; 1995年,1838亿吨,海上石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施工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合作协议范本
- 2025版自驾租赁汽车合同附加车辆清洗保养服务
- 2025版时尚简约内墙抹灰工程合同
- 2025版淘宝电商运营人才招聘与管理合同
- 2025版砂石料采购合同范本及供应商履约能力评估与考核
- 2025版离婚协议书专业起草与子女抚养费用约定合同
- 2025年墙纸产品售后服务与客户满意度调查合同
- 贵州省开阳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贵州省惠水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农业机械设备配件供应合同
- 《复合材料力学行为》课件
- 课题开题报告: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动态演化、形成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
- 2022环境健康监测及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25版
- DB42-T 2073-2023 机载激光雷达森林蓄积量建模技术规程
- 2025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有教学反思)
- 项目部主要管理职责责任矩阵
- 2025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 焊接作业有限空间安全防护方案
- 《汉字造字法》课件
- 《福建省城镇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指导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