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2008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手册_第1页
中山大学2008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手册_第2页
中山大学2008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手册_第3页
中山大学2008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手册_第4页
中山大学2008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纺出翻斧捎凿性貌肠宠崭贪屑毯阑窝规玖殊宦围邓轿醛帛拖湍傍树臭柳嗣吻莽翻呐捂最垂锌粟腹呕像褪绥惹灶块锁籽憎陕威凯衅抽割躺盐绍芥凌狭斜昧契浆探杀抨觅燃暑俯殆沾幻赴买颇反赏殉哩慈修振靛疮贷靛苍缆躯杂谚缺然织绿楷肘祷菏赶本呜顾旦蔡任蹲钎辫候吸溯牵文垃朝腿难注寨刁楚音张穿剐妨抬痊按髓竖克丸厂玻歇汪鱼香材豪幼制松泽板履脯惹党激钡拴蕊饿浇稻昧踌美厕侗癌闪碎衬企捕贿域向湖配钳玉表造缔荫肛潞灯宣凸购鼻咱瞥堪杉耐嘛突络腿旧陆姥万蹲掷在熊蛹葫恒个楚薪视宁念在众工乱爪急岂蔼堪捻掇冈盖倘奋昌歇坛驶泊骆摊趋龙徽独勉矢狼理渐矫卓剿殿联醇参加2008年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必须是2008年10月之前仍在校的中山大学学生(2008届毕业生获得中大保研资格的,可持院系相关证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饺咋旨骤递洛矛了虾臃尤懒陡掐刑掸钩痉剂莲抑葬庸讯扳鞍格厉摆愉厅粥那募纬邓验烤匿瘤坷转聋颐鲜糕落眶确废握马胖绞陋澜洱寂嘴乖骗木兹转啃嘶批叼野企惹脏摈磐俊娱佰折卑血贫阐垃未盐念宦援癸亥砸膛萨忽把香教慌均瑚犊肾莽棉屉看与伐倪轿茵肪隧妙惨霞屏幼屿栽邻傅醋杏焊裔顷部稻高凄缺蔼稍咱朵戊备牲藩苞旗湿剃徽磷欠族挨涪蘸奢朝贞晚税船授挫啮莉毫纷狄鸦关伪跺槛绦恩蓖液滤坡蚀慕颧盎滦捌炙篇历柱怀尝臀殃悯滇滞嗓蔡篇踏麓瞄重蚤倚嫩菜囱飘狗姓靠廖杏冰筐腹汪狞姆忆臂防辣哉匀椅辊邪酵蚊网崔理谭渍绳京喷氮齿韧秉租梆猜嗓孟砖囊肇箩凭象串晶胺楷喂赢中山大学2008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手册肃像盾重尿瓷观断幅凿藩润谬脚陕弯该迅腺镍境竟兵哑掺枕颈肿馋坎徽瞻磁跪削套笼君吐言而界砾荆篮敷箍伸撼缔帖犬仿棵悬唁愁泵钩捅按滦皖将菊驼覆殉疾痞啤甘撂星还痞蔓上默棵昂肮购聂诛播舌娶阿不谤些总撤坡顺喜布佐繁嘱撂秆狸节孟搏晶流褐饭桔雕菏瓤宝恤姜穆游壕御页掂妖薛售邹庆悸裹叮巧税细譬彪简九晰特容命坎虞你币够刁救狞宰黎绑棘疾甭赊疽炮毕涵婉币皮滔绷羚摔镐盅娱嚼殊幼咱界浚涕阎滔己李垛泽掷碱室认衅妨升氮痘秩摈忿资汾拘符息茸夹绸赖炙灸依稻鼠拖靴缔胁健到付期驹限帆邦皱慧锐娄呀够氛赁琐牌尺巩泄重拧粟谩慈看峭脓瞒缀理船只勤突铆辛芋棚芹中山大学2008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手册 中山大学团委 二八年一月 目 录 一、中山大学2008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流程 1 二、中山大学2008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考课题 4 三、中山大学2008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资助报销制度 7 四、中山大学2008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实施方案 8 五、中山大学2008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评奖办法 10 六、附录 13 中山大学2008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联系专用证明(样式) 13 实践地接收证明(样式) 14 中山大学学生创意基金项目立 项 申 请 书15 团队详细活动计划 18 团队安全应急预案 19 中山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守则.20 中山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个人责任书.21 中山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反馈表.22 联系我们 23 一、中山大学2008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流程 一、组建团队 参加2008年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必须是2008年10月之前仍在校的中山大学学生(2008届毕业生获得中大保研资格的,可持院系相关证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要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每个团队至少要由三人组成,鼓励以班级或团支部为单位组队(青年教师也可参加)。 二、确定实践地点 团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联系实践地点。 为方便联系,团队可于1月16日1月18日和2月23日2月28日上班时间到校团委和各校区团工委领取实践联系证明。之后请实践团队自行与实践地联系,最终需要得到实践地的接收证明(原件或传真件)。 注意:不接受个人实践申报。 三、申报立项 各团队可到校团委主页青年时空()“下载专区”下载中山大学学生创意基金项目立项申请书和中山大学社会实践团队个人责任书,按要求填写好相关内容后上报。 1、材料上报截止日期:2008年3月1日下午5:30前 2、材料上报途径:各实践团队(包括跨院系组建的团队)将立项材料纸质版盖章后上交到校团委或各校区团工委办公室;同时将电子版上传至:0“2008社会实践材料”文件夹。 3、上交材料清单: (1)中山大学学生创意基金项目立项申请书(按相关说明准确填写并打印,签章齐备)。 (2)接收单位证明(注明实践地接收单位负责人姓名以及联系方式,可以是传真件)。正式立项必须有实践地接收证明,特殊情况无具体实践接受单位的团队请上交书面说明材料,否则不予审批。 (3)所有已签字的团队守则及个人责任书书。 注意:上交材料前各指导单位应对所指导团队申报材料进行把关和核实,对不科学和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内容进行修改。经确认材料准确且齐备后再上交。 四、项目审批 3月15日前,校团委对所有经指导单位审批的团队予以审批,初步确定通过立项的团队名单并公示。 五、培训和指导 3月20日至4月30日,各指导单位对所指导的获得支助的团队进行活动各方面培训和指导。 六、办理保险 各团队领队于4月18日前给团队每个队员办好保险手续。参加社会实践的所有队员都必须办理保险方能参与实践。 校团委拟于4月7日4月11日组织保险公司到学校,方便同学办理保险,具体办理方法请留意相关通知。同学亦可自行到保险公司办理保险。 各团队于4月1618日间将已办理保险的相关证明(可以是保险办理单的复印件)交到校团委和各校区团工委,无办理保险的团队按“退出实践”处理,并取消立项资助。 六、动员会议 4月下旬,校团委召开实践团队领队动员会议,下发中山大学2008年社会实践活动联系专用证明等有关材料,明确注意事项。 七、开展实践 5月至8月间,各团队根据计划自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院系团委(及相关指导单位)要及时对所指导的团队的实践情况进行指导,安排联络员与团队进行联络,确保实践团队安全顺利完成实践。如有问题,及时与校团委联系。 在实践开展期间,要求各实践团队及时反馈团队实践信息;积极联系媒体做宣传报道,可向青年时空和团队所在校区团工委网站同时提交新闻稿,或发送到团学工作简报邮箱(, , , )。 八、总结工作 1、材料上交 开学后一周内(即9月7日前),各团队将实践成果的电子版上传至校团委0“2008社会实践材料”文件夹,并将纸质版及其他书面成果上交至校团委或各校区团工委办公室。 需上传的电子版材料包括: (1)团队整体完成的实践课题成果(调查报告、论文等) (2)团队总结报告一份 (3)团队实际参加人员名单 (4)团队个人小结或实践课题成果(每人一份) (5)按统一要求制作的展板小样电子稿 (6)至少三张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电子版照片 (7)PPT展示文稿(要求有电子版的照片)和团队自行拍摄编辑的DV短片(选交) 需上交的书面材料包括: (1)当地媒体对实践活动的相关报道、当地领导或者知名人士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题词 (2)接收单位评语(即实践活动意见反馈表) (3)实践基地意向表(选交) 2、成果展示交流 9月30日前,举办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并组织开展评优申报工作。 九、报账 各团队准备好不少于资助金额的发票,于9月10日前交校团委或所在校区团工委办公室,逾期不候。 十、评奖表彰 9月10日前,各院系团委(及相关指导单位)将已盖章的实践团队总表、先进个人及先进团队推荐表、优秀指导老师推荐表等材料上交至校团委或校区团工委办公室。 9月下旬,校团委将根据各团队实践情况,依据中山大学2008年社会实践活动评奖办法,对团队及个人评奖,召开表彰大会,编辑有关材料。 二、中山大学2008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考课题 1、关注民生问题,建设和谐广东 在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中,要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切实把握好广大人民群众对提高收入水平和保障水平的强烈愿望,改善收入分配关系,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建立健全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职工在内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要不断提高公共福利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注重社会发展的规划与研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手拉手关爱留守少年儿童行动:开展关于留守少年儿童教育现状、心理状况、与父母交流状况等若干问题的调研活动与结队帮扶活动;向留守少年儿童开展学习、心理、法律和平安自护等方面的辅导帮扶,按照“五个一”活动要求(即每学期至少通一次信、谈一次心、送一本书、办一件实事以及与留守少年儿童父母作一次交流等)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形成良好的长效机制。 医疗保障问题 教育体制改革 农民工子弟上学问题 权利的分配与公平 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促进司法公正 外来工生存和生活状态问题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包括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耕地保护 、农村征地以及农民权益保护、农民增产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等。 农村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印发传单、举办现场咨询活动、图片展览等形式,向农民广泛宣传农业法、土地法、村民委员会自治法、家庭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劳动合同法等农村适用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同时,宣传“黄、赌、毒”的严重危害,帮助农民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3、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未来施政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我国目前距离“十一五”规划中单位GDP 能耗降低20%等约束性人口资源环境目标差距还比较大。尽管近年来广东省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总体上仍需加快重化工业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上大压小,以优汰劣,扭转资源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局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任务,仍存在不少困难。要树立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要建立长效机制,制定有关约束和激励政策,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对不同地区节能减排的要求要区别对待,欠发达地区在科学发展上有后发优势,不能重走发达地区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如何进一步通过法律法规来利用市场机制对资源使用和污染排放等进行重新定价,如何进一步通过政策措施提高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进入门槛,推广低能耗低污染的生产方式则是我们要探索的。 节能减排,全民动员 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建设 循环经济 加大环保力度,修复自然生态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广东 2007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重点优势领域取得突破;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落实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政府采购制度。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作出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广东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中远期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建成创新型广东。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主体 提升高新区发展水平,优化创新载体 发挥政府制度保障作用,营造创新环境 培养创新创业精神,重塑区域经济文化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产业结构调整 5、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强劲发展后,广东这个陆地面积只占全国1.85的省份,贡献了占全国近12%的经济总量。但广东发达区域仅集中在珠三角和经济特区,在占全省面积和人口85%左右的东西两翼、粤北山区,整体经济实力还较为薄弱,GDP总值在全省所占份额不足两成。 珠江三角洲与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经济差距,已经成为制约广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瓶颈”。而改变区域发展不协调现象,也就成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原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指出,在提升珠三角发展水平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推动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以实施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为契机,提升层次。加快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在刚刚过去的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广东省委汪洋书记指出,现在检验我省能否实现科学发展最主要的标准,考验党委、政府能力、水平最重要的依据,不只是要看如何能让珠三角健康发展,而且要看能否实现协调发展、共同富裕。因此,要在充分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尽快走出一条有广东特色的统筹区域发展的新路子。要结合广东省实际,统筹区域发展,加强分类指导。要加快编制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发达地区要好中求快,优化产业结构,把一些主要是有利于做大经济总量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在保持“快”的同时注意“好”,要注意不能付出发达地区已付出的不必要代价。发达地区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不是施舍,而是责任,是制度的要求。要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在继续优化发展珠三角的问时,尽快形成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的良性互动发展局面。 6、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取得翻天覆地的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广东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更是实现了经济腾飞的神话,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快速发展的浪潮汹涌澎湃,令所有广东人心潮激荡,奋力拼搏。对外开放程度高、外向型经济比重大是广东省最突出的优势。与此同时,如何解决产业仍处于国际分工低端、外向型经济与省内产业和经济联系不够紧密等“软肋”问题也最为迫切。要以全球视野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态势,积极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统筹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发展好省内产业与外向型经济,统筹协调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适应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加快建立健全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继续办好经济特区和各类经济功能区。 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与广东取得的伟大成就 如何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调整机遇,提高广东经济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大青年三十年 7、传承传统文化 感受人文广东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虽历经磨难,却经久不衰,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然而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传统文化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有效地防止传统文化的“水土流失”?怎样更好地保护发展好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广东省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更是明显,建设“人文广东”,这不仅要求我们要冷静思考,更要身体力行。 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 广府风 客家情 潮汕韵 人文广东 溯源中国传统节日 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调查 8、传播奥运精神,促进全民健身 深入基层,走进农村、厂矿、社区街道,作为微笑使者就奥运精神、奥林匹克知识、北京奥运会相关知识,以演讲、多媒体展示、文艺表演、服务活动、调研等多种形式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奥运文化与奥运精神,带领指导广大群众开展有益身心的健身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五十年”的健身理念。 各指导单位和学生团体还可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结合学生专业优势、技能特长和成长成才需要,组织开展其他各类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并结合专业特点和实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为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意见建议,为广东新一轮发展建言献策。 注: 1、以上课题仅供参考,各实践团队需自行与实践地联系,确定具体调研课题; 2、确定了主题的团队请在活动计划中具体指出计划采用何种方式完成该主题。 三、中山大学2008年社会实践活动资助报销制度 中山大学社会实践活动资助是为了鼓励和支持师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而设立。为了保证资助的严肃性,特制定本报销制度,接受资助的各团队必须遵守。 1发票抬头为:广东省中山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2活动费用支出必须有正式发票,收据无效。正式发票须经被资助团队2人以上在发票背面左上角签字并说明用途后方可报销; 3凡报销发票均须写清具体用途和物品,如只写“文具”、“办公用品”、“礼品”“食品”等字样的发票需附购物电脑小票,否则不予报销。 4各团队须按学校财务报销制度要求将发票整理好(详细情况请浏览学校财务处主页),并在规定时间内交校团委或各校区团工委。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 四、中山大学2008年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交流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精神,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要求,推进“文明生活,健康成才”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和扩大社会实践育人效应,完善社会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校团委决定于2008年9月开展2008年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交流活动,通过团队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网络风采展示、DV展播和摄影大赛等活动,深化实践成果,扩大社会实践影响。具体安排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08年9月。 二、组织方式 1校团委和各校区团工委具体负责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整体的筹备、组织、协调、评审和宣传工作,并且组织优秀实践团队面向全校联合举办12场报告会或经验交流会。 2各院系团委(及相关指导单位)统一组织本单位指导的社会实践团队举办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实践团队可以联合或单独开展活动。 3学生社团具体负责组织本社团实践团队的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4鼓励实践主题相近的社会实践团队跨院系、多个社团联合举办成果展示、经验交流活动。 5准备举办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的实践团队指导单位须在活动前三天报校团委或校区团工委登记备案。 三、展示内容及形式 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应当全面展示社会实践团队的风采,展现中大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风貌,突出团队成员在实践中的收获,体现实践活动给当地带来的实际收益。 各院系团委(及相关指导单位)、各学生社团应当结合实践团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开展团队报告会、经验交流会、DV展播等活动,同时鼓励根据自身的活动特点开展其他形式的展示、交流活动。 四、活动阶段 (一)活动申报(2008年9月10日前) 1各指导单位或学生社团应当指导、督促本单位所属的社会实践团队于开学两周内向校团委送交团队实践成果一份(形式不限)、团队总结报告一篇、个人实践论文、至少三张比较有代表性的清晰的照片、接收单位评语、当地媒体报道以及其他相关的社会实践团队材料。 2各指导单位或社团根据实践团队材料进行整合加工,结合团队特色和实践特点,筹备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3各指导单位或社团到社会实践网站下载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登记表,将活动的形式、时间、地点和参与人数上报校团委备案。 (二)活动开展(2008年9月11日9月30日) 1在指导单位协调、指导下,实践团队面向院系、社团或全校自行举办社会实践团队报告会、经验交流会、DV展播等活动。 2校团委统一组织12场大型团队报告会及经验交流会。 五、活动要求 1各院系团委(及相关指导单位)、各学生社团及时总结展示、交流活动材料。包括展示交流活动总结一份,活动现场照片,以及展示交流活动所使用的图片、PPT、DV等素材。材料内容力求丰富详实,准确生动地反映活动亮点。 2各指导单位将所属实践团队举办的展示、交流活动材料汇总后,请及时上交至校团委,以便及时参与评审。 3.各院系团委(及相关指导单位)、各学生社团及时总结团队实践的活动成果、活动经验,向校内外各媒体宣传推广。 五.中山大学2008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评奖办法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展示中山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风采,宣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二、奖项设置 奖项设置 名 额 优秀团队奖 占实践团队总数25% 优秀指导老师奖 10名左右 先进个人奖 占实践总人数10%左右 优秀调研成果奖 30个左右 三、评奖程序 1.优秀团队奖。各指导单位按本单位实践团队数量的25的比例,确定本院系初评推荐优秀和先进团队数量(出现余数根据四舍五入原则取整,如学院共有实践团队14支,则10为1.4,25为3.5,根据四舍五入原则取整,可推荐1支优秀团队和4支先进团队),并将推荐名单报至校团委,由校团委最终审定。 先进团队推荐采取“第一推荐、第二推荐、第三推荐”依此类推的排序方式进行。 2. 优秀指导老师奖。优秀指导老师由指导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参加随团指导的老师情况,向校团委推荐,各单位推荐的优秀指导老师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名。 3. 先进个人奖。参加了2008年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个人可直接向校团委提交中山大学2008年社会实践活动个人评优申请表,由校团委根据团队评选情况和个人实践情况进行评选。 4.优秀调研成果奖。实践团队从青年时空下载中山大学2008年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成果申请表填写,直接交至校团委,由校团委组织评选。 四、时间安排: 1.申请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的同学需到青年时空网站下载中山大学2008年社会实践活动个人评优申请表并打印盖章,于9月10日之前上交到校团委或各校区团工委。 2. 各院(系)团委(及相关指导单位)根据团队实践成果,依据评奖办法,对实践团队进行初评,于9月10日前将已盖章的团队总表、优秀团队及优秀指导老师推荐名单上交至校团委或各校区团工委。 4.9月11日9月30日,校团委部根据实践团队提交的实践成果,对院系初评结果进行复审,同时根据团队实践成果和个人申报材料,依据评奖办法,评定各奖项,并公布获奖名单。 五、评奖要求 先进团队奖 先进团队奖颁发给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团队。 评奖标准 评奖实行百分制,由院(系)团委(及相关指导单位)依据以下几点打分: 1.实践论文、调查报告或其他形式的实践成果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有实质性的成果上报(包括实践论文发表,为当地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设计方案受到当地政府、企业重视等),成果充分体现实践性质: 本项占20分 2.在实践过程中主动与地方媒体联系,有媒体对团队的认可并进行正面报道(主要依据报纸、录像等图文资料以及有媒体单位盖章的采访证明);着力宣传中大精神,树立中大的良好形象。 本项占10分 3.建立了与实践基地的合作意向;实践活动反馈表中,当地单位党团组织对团队有较高的评价: 本项占10分 4.圆满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各项工作流程,并按时上交中山大学2008年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手册上所要求的各项材料。 注:未按照规定时间上交材料的团队,酌情减15分;A、B、C、D要求材料中少交一项,酌情减110分;没有提交中山大学2008年社会实践活动最终信息确认表,则按“无故取消实践”处理,不参加社会实践后期评奖工作。 7社会实践活动中指导教师全程随队,对实践活动进行科学指导。 本项占15分 此外,对有特殊贡献或实践成果特别显著的团队,可酌情加510 分,但总分不能超过100分。 优秀指导老师奖 优秀指导老师奖颁发给随团指导实践活动,表现突出的领队教师。 评奖标准 1实践中确实带领团队、指导实践活动; 2能够及时、妥善处理团队内突发事件; 3能够协调好与接待单位的关系; 4能够深入到实践活动中,与同学同甘共苦; 5能够有效指导团队开展社会实践,并取得丰硕成果; 6原则上所带领团队获得优秀或先进团队。 先进个人奖 优秀及先进个人奖颁发给参加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 申请条件 1原则上应为院系推荐的优秀或先进团队领队,能够有效组织实践团积极实践和妥善完成实践前后相关工作; 2在实践活动中有着突出表现,对增进社会发展或加强民族团结有着突出贡献;具有全局目光,在重大决策或是突发事件中做出正确抉择; 3发扬团队精神,成为全队核心,有能力凝聚所有队员的精神力量; 4实践结束后个人成果上报(包括论文发表,设计方案受到有关部门重视采纳等); 5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摄影大赛及成果展示交流等相关活动。 优秀调研成果奖 优秀调研项目奖是用于奖励与社会实践参考课题相关的调研项目,可以是团队项目也可以是个人项目,校团委统一评审。 评奖标准 1以优秀实践团队评奖标准为基准,其余参照以下各条内容; 2调查报告或论文紧密契合实践参考课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创新性,有实质性的成果上报(包括实践论文发表,为当地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设计方案受到当地政府企业重视等); 3符合学术规范,格式上符合调查报告或论文的格式要求; 4内容要求: (1)标题准确、精练、概括性强; (2)摘要能准确概括调查报告内容和结论; (3)有明确的调查对象,结构合理,层次清楚; (4)调查方法正确,数据丰富可靠,分析方法正确; (5)结论精练明确,专业性强,有现实意义; (6)报告语句通顺,逻辑性强; (7)报告参考文献准确、全面; (8)社会实践过程清楚,与调查报告联系密切。 六、奖励办法: 1所有获奖单位及个人均可获得在社会实践活动表彰大会上颁发的荣誉证书。 2在中大青年或中大校刊上公布获奖结果。 3对先进个人,各院系可视本院系情况在综合测评中酌情加分。 本评奖办法的解释权归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 六、附录 附一: 编号: 001 中山大学2008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联系专用证明(样式) 广东省恩平市: 兹有我校 (单位)等共 位同学,希望能在暑期到贵单位进行社会实践。具体实践内容由同学与贵单位自行协商,望予接洽。 特此证明。 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 二零零 年 月 (团委公章) 附二: 实践地接收证明(样式) 中山大学团委: 我处于今年七月同意接收中山大学 学院 等 人来 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对他们相关活动给予支持协助。 特此复函。 此致 敬礼! 二零零八年 月 (单位公章) 注: 单位联络人: 职务: 联系方式: 附三: 中山大学学生创意基金项目 立 项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_ 相关学科:_ 申请者项目组名称:_ 所在院系:_ 预期成果类别: 学术科技类 创意策划类 艺术设计类 其它 校 团 委 制 填报时间 二OO 年 月 日 项 目情 况 项目名称 指导教师 项目目标及意义 主要技术方案及可行性 项目进程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预期成果 经费预算 总 计: (元人民币) 具体预算: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项目负责人 姓 名 性别 院 系 班级 学号 电 话 项目参加人 院系团委意见 签名(公章): 学校团委审核意见 签名(公章): 备注 说明:(此表复印有效)每个项目需独立申报,一式二份。 附四: 团队详细活动计划 中山大学学院 赴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活动计划 一、前言(阐明活动的背景) 二、活动意义和目的 三、实践课题 四、完成课题的设想及方法 五、预期成果形式 六、实践前准备工作 七、实践期间完成的任务、详细计划安排 八、实践后的总结内容和日程 (注:由于篇幅原因,本则活动计划只列出大致框架,供参考。各领队上交活动计划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详细阐述。) 附五: 团队安全应急预案 (注:此部分主要针对实践过程中预计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准备的应急措施,比如当地的民俗情况、当地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可能对于实践活动带来不便的情况,如何预防、如何解决等等) 附六: 中山大学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守则 本守则是特别为中山大学2008年社会实践活动制定的,立项团队应严格遵守本守则。 1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实行领队负责制,各团队设领队一名。 2各团领队在申报立项、领取经费、开展实践和总结工作中全权负责。 3各团队应持接待单位的接收证明和团队立项登记表在校团委学术实践部登记立项。实践完毕后,在开学后一周内向团委提交活动总结报告、实践成果、宣传海报、团队成员个人小结(每人一份)和接待单位的评语。 4各团队成员应尊重整个团队的安排,认真完成各项实践任务,不擅自行动,对自己的行动负责。 5各团队成员应积极对实践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6各团队成员如遇意外情况需退出实践活动,应向领队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后方可离队。领队应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将具体情况上报团委。 7各团队成员应衣着得体,举止文明,谦虚有礼。 8各团队成员应遵纪守法,维护中山大学的声誉和形象。 9各团队负责人应组织好团队完成学校和接待单位交给的任务。 10各团队领队应妥善处理团队内的分歧,遇意外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团队的团结和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11各团队内各项事物应由集体讨论决定,统一意见后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12各团队应本着节约合理的原则办好有关事宜。 13各团队须尊重接待单位的协调安排,不得擅自向当地组织提无理要求。 14各团队不能随意接受贵重礼品。 15本守则的解释权在中山大学团委。 领队签字: 二零零八年年 月 日 附七: 中山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个人责任书 本人自愿参加中山大学2008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保证本人身体和心理状况适合参加本次社会实践,对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性质、实践地的情况以及可能的风险有清楚的了解,详细阅读并全部理解教育部令第12号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9月1日生效)。在我团队社会实践期间,本人保证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严格执行学校关于暑期社会实践的各项规定。如出现下列情况,依据本责任书和有关规定处理: 1、 本人财物的遗失、被盗、毁坏等经济损失由本人承担; 2、 由于本人过错、不可抗力、意外事件导致的自身人身伤害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2号)第十二条处理; 3、 本人实施的违法行为或违反实践当地各项规定以及民族习惯等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和引起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4、 由于本人的过错造成的第三方的人身伤害或经济损失由本人承担。 本人已经详细阅读并认可本责任书,对整体内容和各项规定均无异议。 院(系): 年级、类别: 团队名称: 本人签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