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农民培训教育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专业代码: 070702 作者姓名: 陈义建 学 号: 2007201979 单 位: 环境与规划学院 指导教师: 张保华 2011年5月31日目 录前言11农民培训教育对于农民收入的重要影响12国内外学者对于农民培训教育对于收入的研究33关于聊城市培训教育与农民收入的初步调查43.1聊城市农民人口及其现状-43.2本文区域调查53.2.1阳谷县简单概况53.3.2问卷调查的优点53.3.3问卷调查表内容63.3.4调查结果统计64结果分析与研究75建议对策76结语8参考文献9致谢10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收入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加农民收入一系列政策,从根本上来说,提高农民素质,武装农民科技知识,让更多的农民接受培训教育才能真正实现这一伟大使命。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说明农民培训教育与收入的关系,让农民了解到培训教育对于农民收入的重要影响。关键词; 农民收入; 培训教育 ; 数据分析 Abstract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nation, the problem of peasants income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primary state of socialism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peasants income, the central government brought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 a series of policies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fundamentally speaking, improving peasant quality, armed farmer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nowledge, let more farmers accept training education can we truly achieve this great mission. This paper researches and analysis, education and income that farmer training, for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farmers income。Keywords:peasant income Training education Data analysis 农民培训教育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前言培训教育的最主要功能是筛选、分流功能,通过培训教育,可以帮助社会成员获得某种自致角色,促进个体实现角色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关键是广大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主力军,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培养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就成为当前农村最迫切的需要之一。新型农民有别于传统农民,是综合各种要素的新生产者。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指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应当就是新型农民的具体内涵。只有培训教育才能使广大农民增加财富真正走上致富小康的社会大道。本文通过研究调查初步探讨培训教育对农民收入的至关影响,让广大农民认识到现在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只有知识才能致富,只有充实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加财富。1农民培训教育对于农民收入的重要影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并明确指出: 发展现代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 繁荣农村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教育是基础, 科技是关键, 人才是保证。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全局的和战略的高度, 充分认识农民培训教育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一项伟大的工程, 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文化、有技术、能经营的新型农民, 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的关键举措, 农村职业教育将成为新农村建设人才教育的重要平台1。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低于全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农民中文盲、半文盲居多。有关统计资料表明, 我国在义务教育方面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西部落后地区比东部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仍然要低很多。农民的文化水平低, 极大地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的自我发展, 直接影响他们接受新知识和各种信息的能力, 导致劳动生产率水平低, 制约着人力资源潜力的发挥, 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转变的今天, 人们的健康、知识、能力等人力资源状况,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单纯依靠使用劳动力更为重要。同样, 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农民能否实现收入增长, 也与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农民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而在实际中,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 接受过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的仅占20%左右, 而没有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高达70%以上。这表明,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的绝大多数科技素质水平不高, 属于简单劳动型农民, 还没有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技术要求, 使得很多新技术、新品种不能大范围应用, 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不能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制约农村社会转型的关键是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目标指向也是农民。从目前农民素质指数来看, 其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距甚远。有关统计数据表明, 2009 年在外出农民工中, 文盲占1.1%,小学文化程度占10.6%,初中文化程度占64.8%,高中文化程度占13.1%,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比上年提高1.7%,占23.5%2。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之后,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家庭随之纷纷建立,但是,学习型农村、学习型农民则几乎被人们忽略,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学习型社会,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就我国而言,农村人口近9 个亿,农民占总人口的70%,因此,农民教育是中国发展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如果不能实现农民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那么,中国的学习型社会就是不全面的,甚至是空中楼阁。创建学习型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所以,无论从农民自身利益来看,还是从我国农业整体利益来看,加强学习,创建学习型农村,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都是我国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综上所述,农民教育是农民受教育的权利,是在中国普及终身教育(学习)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也是农民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2国内外学者对于农民培训教育对于收入的研究西奥多.威廉.舒尔茨( Theodore William Schultz)在20世纪60年代把农业经济问题与人力资本理论相结合,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问题,在其著作改造传统农业中强调引进现代生产要素来改造传统农业3。在论述如何引进现代生产要素时,舒尔茨着重阐述了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及其形式,包括培训教育及提高健康水平,其中培训教育更加重要。因而,改造传统农业,使农业走向现代化并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不能缺少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即重中之重是要对农民进行培训教育。农民培训教育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国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这种理论路线如图1 所示。图1 农民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图国内学者颇受其影响,林毅夫可为代表。林毅夫曾师从舒尔茨研究农业经济。林毅夫对农民教育的研究是基于新技术的推广问题,即农民教育与技术扩散的关系( 技术扩散率影响农业的发展) 。他和舒尔茨( Schultz) 、纳尔逊( Nelson) 、菲尔普斯 ( Phelps) 等学者都强调教育可能会影响新技术的扩散,认为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民可能比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具有较大的采用新技术的可能性,而且最后研究也发现,一项新技术采用的可能性与农民的教育水平正相关4。新技术( 新的生产要素)的不断创新与采用是区别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一个标准,而农民教育( 农民人力资本投资) 水平和新技术的扩散正相关。农民教育的发展将不断促使新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传统农业中并对之进行改造,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民教育”可定义为“农村人力投资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经济发展”5。 我国一些研究者也对此做过一系列调查。例如,通过对河南省1000 户农村住户观察资料的整理,剔除无效样本6,得到表2从表2中看出,家庭劳动力均没有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占被调查农户有效样本的92.7%,家庭劳动力中有1个参加过技术培训或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户占被调查农户有效样本的6.07 % ,有2个参加过技术培训或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户占被调查农户有效样本的1.03 % ,有3个劳动力参加过技术培训或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户仅占0.21 %。可见,目前家庭劳动力接受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农户相当少,2001年不足8 %。但是,家庭劳动力接受技术培训的状况却影响着农户家庭的劳均收入水平。劳动力中接受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农户其家庭劳均纯收入明显高于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农户, 2001年,劳动力受过技术培训的农户其平均家庭劳均纯收入比未接受过培训的农户绝对收入高1135.01元,是未接受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农户收入的1.44倍;而且,家庭劳动力中接受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劳动力越多,家庭劳均纯收入水平越高。可见,农业技术培训和农业职业教育也可以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7。3关于聊城市培训教育与农民收入的初步调查3.1聊城市农民人口及其现状聊城市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聊城是农业大市,垦植历史悠久,是国家重要的棉花、粮食、油料作物生产区,也是各种瓜果蔬菜的重要产地。据07年人口统计,聊城市总人口为5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35万,约占71%。其农业人口与职业教育水平如下图3资料来源于聊城市各县市劳动力人口受教育状况统计从图3上可以看出:接受初中及小学教育的人口是劳动力的主体,所占比例分别为57%和29%;未上过学的人数在各县市都普遍存在,所占比例为7%;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偏低,分别为6%和1%;从中可以明显看出, 93%的劳动力只具有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各县市的农业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种现象在中国普遍存在,可以看出我国农民培训教育并未能满足大多数农民的需求。3.2本文区域调查从3.1统计资料中我们发现,聊城市农民人口及其教育水平分布差距除去市中心城市东昌府区外不是很明显,本文选取聊城市周边县阳谷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即选取了300份样本进行调查。3.2.1阳谷县简单概况阳谷县地处山东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黄河之北,东临大运河,南接河南南北长32km,东西宽39km,总面积1064km2。县境北接东昌府区,东邻东阿县,西邻莘县,南与河南省台前县、范县接壤,东南部隔黄河同东平县相望。阳谷县总人口75万人(2003年)。其中农业人口58万人,约占77%,农民教育水平处中游。阳谷地处黄河泛滥的平原土壤肥沃农业资源发达,选择阳谷县作为本次调查的区域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3.3.2问卷调查的优点本次调查之所以选择问卷调查是因为,首先,问卷调查节省时间、经费、人力适合毕业论文调查;再次它所调查数据客观、真实、具有地域性;最后,调查结果容易量化,便于统计电子化。3.3.3问卷调查表内容表4农民培训教育与收入问卷调查 农民培训教育与收入问卷调查年龄段(1).20-30; (2)30-40; (3)40-50;收入(千元)(1).1-2; (2).2-3; (3).3-4; (4).4以上;教育水平(1).小学; (2).初中; (3).高中; (4).大专及以上;对待职业教育的看法(1).不了解;(2).接受过职业培训并认同;是否愿意参加培训教育(1).否;(2).愿意;调查日期: 调查人员:3.3.4调查结果统计通过为期一周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信息得出以下统计(表5);年龄段样本数平均受教平均收入(元)对待职业教育的态度是否愿意参加培训教育是否参加过培训教育20-30110高中2000-3000基本认同基本愿意大部分经过培训学习30-40115初中2000-3000大部分认同大部分同意大部分经过培训学习40-5075小学1000-2000大部分不了解认为无关紧要不愿参加极少数人经过培训学习4结果分析与研究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培训教育持乐观态度及其参加过培训教育的人群收入普遍高于对培训教育不了解的人群。20-30和30-40阶段的人群都是改革开放后一代人,他们对于知识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更加深入。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大国,依靠人口数量提高农业产量,因此,对于知识或者说培训教育并不是很重视,相反对于依靠人口的数量提高产量基本赞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一系列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目的就是通过培训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农业人口素质,从依靠人口数量向依靠科技技术提高增加农业产出,从而带来广大农民致富。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深入大多数改革开放后人群的思想中,使他们认识到知识对于现在这个信息社会的决定性作用。培训教育也成为很多人择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现实生活中下岗培训再就业的实例不胜枚举,这也说明了如今的社会培训教育对于农民收入具有巨大的催动作用,也是实现农民致富的根本途径和必经之路,我国现阶段进行的的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从本质上说就是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新一代农民,这与本文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在实质上具有相同的趋势性,今后农民致富必定是通过培训教育提高自己的素质。5建议对策通过上文的实证研究我们看出农民培训教育对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社会跟个人必须高度重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农民素质:第一,提高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一方面,在普通教育层面,国家的财政开支应对农村有所倾斜,改善农村的教育设备,增强农村教师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农民工进城后,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如图书馆、阅览室等应向农民工开放,让他们丰富自己的生活信息来源,提高知识视野和文化素质。第二,重视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一方面,输入地政府应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从促进城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本地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组织本地农民工的外出技能培训工作,输入地政府也应着眼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潜力,以常住居民户口登记为原则,将农民工纳入培训管理范围之内。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从签订劳动合同的服务期限和提高待遇入手,降低农民工的流动性,加强他们的培训工作。同时,农民工个人也应从长远目标考虑,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参加相关培训,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和综合竞争素质10。6结语通过以上实证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培训教育对于农民收入重大促进作用,农民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目标的成败,更关系到我国社会安定发展。为此,政府跟农民个人必须高度重视培训教育,在坚持“能力本位”的同时政府要做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保障机制” 培养一代学习型农民, 建立健全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培养模式, 使他们尽快掌握农业新知识、新技术, 帮助广大农民增强民主法制意识, 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这是提高农民素质, 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按照科学的规划, 通过不断的努力, 农民培训教育必将会成为新农村建设人才教育。总之,我们在实践之前必须认识到培训教育对于农民收入的推动性,从思想行动上保持热情,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才能真正带领广大农民走上致富大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参考文献1.刘雅静.培养新型农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理论学习,2006:12.2. 周逸先,崔玉平.农村劳动力受教育与就业及家庭收入的相关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1:23.3. 美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蒋斌、张蘅译,商务印书馆,19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文档
-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手册
- 安全规程培训课件
-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表格
- 2025年自动驱鸟设备项目申请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进口奶粉行业市场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教研组长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麻醉药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指向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的中小学STEM教育研究
- 2025至2030中国雪松油(CAS8000279)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年天津出租车考试资料
- 2025年湖北省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课件 项目1 认识人工智能
- 2025至2030中国插针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仪器报警分级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国内灭火机器人行业市场发展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机会报告
- 2025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测量行业工作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瓦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发展规模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地理信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BA系统对电气设备动力柜(箱)的自控接口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