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0月13日一、专业建设基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河南省特色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为河南省建设行业输送了众多的优秀毕业生,他们中很多人已经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一)专业建设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河南省是建筑业大省,从业人员多,技术人员比例相对较低,随着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的实施,将为建设领域大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本专业毕业生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二)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结构合理1.教师数量满足教学要求:目前校内在编在岗专任教师91名,从企业外聘教师12名,保证每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至少配备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称(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以上。来自建筑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其专业知识结构与学校专业设置相适应,能很好地满足专业教学、学生实践的需要,教学效果和实践指导效果好、质量高,学生满意度较高。2.教师学历结构合理:专任教师91人中,研究生学历及硕士以上学位的42人,占教师的46%;双师素质教师占教师的38.5%。3.教师职称结构合理:多年来,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师结构。现在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任教师结构合理,完全能适应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职称人数及比例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人数(人)243235百分数26.4%35.2%38.4%4.完成教科研及教材编写情况加强教科研及教材建设工作,效果显著。鼓励教师参加规划教材编写自编特色教材。近年来,我系教师先后有40余人次主编及参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专业教材,主要有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建筑工程基础、主体结构施工、砌体结构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等。学校鼓励教师根据需要自己动手编写更为贴近专业实习实训内容的课程讲义,先后编写了建筑工约程质量验收、工程测量系列实习指导书等多种校内教材。几年来,土木系教师主编或参编正式出版的教材共61本,其中主编17本,主审或参编44本;这些教材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要求,特色鲜明、适应性强。5.教师的特点:一是专任教师学缘广,来自于同济大学、郑州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等多所高校,有利于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取长补短,同时也加强了校际间的合作与沟通,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双师素质”教师比例高,根据高职高专师资队伍的素质构成需要以及建筑类职业院校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的特点,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获有国家注册结构师、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等国家执业资格证书。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到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行调研、实践、学习、锻炼,目前,我专业目前共有9名教师在企业一线参加实践锻炼。(三)教学条件优越、满足教学需要基础教学设施能够满足本专业办学所必需的教学、生活和专项训练用房的需要。本专业有3个专业机房,拥有建材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力学试验室、土木系实训工厂等实验实训场所。为了满足学校教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学校购置了大批的教学仪器设备。本系自有教学仪器设备价值342万(不包括使用其他部门的仪器设备价值),目前本专业有稳定校外实训基地15个,与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第五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签有合作协议,为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创造了条件。(四)专业建设条件日渐成熟从为建设行业生产一线培养“施工型”、“能力型”和“成品型”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出发,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以校企互利互惠为原则,建立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机制,通过企业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全面介入,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411”的“三段三结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办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途径,在全省建设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抓紧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好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实践教学的管理,健全校企齐抓共管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迅速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建设行业企业输送一批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适用对路人才,为加快建设行业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人才素质提高的步伐做出积极的贡献,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需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五)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评价好近年来,我们依靠科学的教学管理作为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保障,具体做法是:根据本专业特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工程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到工地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近两年我们还为高职学生组织为期一学期的校内实训,使学生在学校所学内容尽量与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有机地结合好。我们还组织我系学生参加了由教育厅主办的技能大赛(测量),第一届参赛的三名同学分别荣获个人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并荣获集体二等奖,第二届参赛的三名同学均荣获个人一等奖,并荣获集体一等奖。本专业毕业生社会评价好。由于我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受到所在单位的一致好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招生数量逐年递增。由于本专业社会需求量大,学生到岗位后工作能力强,就业率高。近三年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均在92%以上,这除了我们与企业广泛联系,为学生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的努力外,主要是我们的毕业生比较受社会欢迎,说明我们培养的学生工作能力强,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二、建设内容及目标根据我院办学总体目标、本专业的现状以及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需要,通过两年的努力,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为专业建设理念领先、人才培养模式先进、课程体系完整合理、教学内容紧扣职业能力形成、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验实训基地条件优良、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素质高并在我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自己特色的专业,深入探索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校企深度融合的“三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理论体系、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完善成熟的教育成果,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标准完成吻合,课程体系紧密结合职业能力培养,学校与企业在教学全过程密切合作,学生成绩主要由诸项能力考核结果评价,到2013年,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成为我省同类专业中具有明显优势的品牌专业,达到省内一流水平,成为河南省高端技能型建筑人才培养基地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具体建设目标如下:1. 招生规模到2013年使本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500人,其中高职高专学生2000人,对口升学学生及其它500人,订单培养达到200人,为企业培训员工达到1500人次。2. 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建设目标在持续实行“三段三结合”(产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结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省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按照建筑产品生产过程技术含量和管理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对高职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标准;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开发课程,尤其是培养岗位综合能力的实训课程,重构课程体系,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新体系;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课程体系为基础,研究开发每一项职业能力考核的内容、标准和方法,建立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的学生成绩评价新体系,编制新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新的教育标准,编写新的课程教学大纲,搞好新的配套专业教学文件建设。2011-2012学年完成本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2013年8月底完成本专业其他课程的课程标准。 3.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健全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一支由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鼓励在校教师取得注册师执业资格来引领“双师”素质队伍建设,支持中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尽快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重点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积极支持教师参与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使他们在建设行业既是职业教育专家又是有影响的技术专家;以有效的机制吸引行业的专家到学校兼职,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实行动态组合管理,增加从企业选聘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的数量,争取到2013年8月将我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一支结构合理、适合高职教育需要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不少于25,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少于30,“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5。另外,在兼职教师中,将聘请1/3左右的能工巧匠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现场培训技师。除现任专业教研室主任外,计划再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6人。4. 实训基地建设目标根据培养职业能力的需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实行校企共建,建设资源共享的校内实训基地。发挥校企合作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按照“营造真实性环境,进行生产性实训”的原则,加大专项投资力度,更新教学仪器设备,营造与建筑企业生产一线相一致的职业环境,满足将课堂建到实训中心、对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和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资格培训的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训教学环节,筹建工程性、仿真性强的结构构造仿真实训基地一个,其中包含多媒体教学平台,通过结构构造仿真实训,使同学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常见的结构形式,基本的结构构件安装过程和构造要求以及相关的建筑构造做法。 通过持续向建设行业企业输送高质量高职毕业生、面向企业员工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增加与企业的联系渠道,实现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校企共赢、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群建设力度,特备是加强与大型企业的合作,2年内建成25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5. 教学条件建设目标到2013年8月建立具有显著高职教育特点的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先进性的教学培养方案,根据培养职业能力的需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实行校企共建,建设资源共享的校内实训基地,到2013年8月建设2-3个优秀教学团队,建设7-8个具有较先进水平的专业实训场所。6. 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把立德树人,为建筑行业生产一线输送一批批立志在施工现场实现人生价值的毕业生作为首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让素质教育进课堂进现场,使素质教育成为每一个专兼职教师的自觉行为,完善校企合作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建筑企业人才观的先进理念与学院以人为本的育人传统有机结合,发挥学校和企业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各自优势,在学校和企业都要坚持对学生诚信敬业的教育,让学生在施工现场感受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吃苦耐劳、严谨认真、把理想和事业与建筑业融合在一起的行业精神,受到爱岗敬业的良好教育,使毕业生以其“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现场能力强、团队精神好”为品牌,受到建筑施工企业的欢迎。三、保障措施教学质量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施工员、材料员、机械员、质检员等职业岗位技能,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承担以上岗位的工作,并能够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实现零距离就业。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建立完善的就业反馈体系,不断调整教学质量目标和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四、建设实施步骤与内容2011-2012学年,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企业的合作,使企业参与到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本年度共同完成本专业核心课程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的比例,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建设2个教学团队,完善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双师”教师的比例。2012-2013学年,继续完善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年轻教师参加工程实践的比例;具体内容详见“专业建设进度及2011-2012学年、2012-2013学年预期绩效”。五、改革举措(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举措1. 发挥中、高职共同培养的优势本专业除普通高职外,还有对口招生、中职(3+2)分段学生及中职学生,我们将根据这些特点,分别制订不同培养模式,带动中职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共同发展2. 建立并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到行业企业中加强实践锻炼,提倡专业教师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3. 建立经费监控机制成立经费监控小组,责任落实到人,确保经费运用到本专业建设上。4. 适时进行专业调研,建立毕业生回访制度,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5. 积极推行产学研合作,建立校企间互补双赢的合作机制,优化专业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二)师资队伍建设举措1. 加大引进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实践课教学的比例。2. 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拓宽知识、更新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3. 组织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4.选送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到国外进修。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队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之间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三)实训基地建设举措1.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实训基地的组织领导机构,全面规划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2.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形成满足教学、科研、生产技术推广、社会服务和培训等需求的实习基地群。3.完善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站建设。4. 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满足教学、科研、培训和对外技术服务需求、结构合理、技术精良的实践教学队伍。(四)教科研与技术服务举措1. 开展2-3项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研究。2. 鼓励教师参与教材编写,尤其是鼓励参与和企业合作编写的适合本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3.积极开展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吸纳众家所长。4.依托学院的培训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站,承担省内建筑施工企业人员的培训及技能签定工作。六、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保证建设方案的落实,系部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专业规划和建设工作 (二)资金保障学校投资60万元,主要用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地方财政投入30万元,主要用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合作企业投入10万元,主要用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三)管理保障1.成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管理机构,专人负责专业建设管理运行。2.严格执行学院项目建设管理规定,包括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校内实训基地开放运行管理办法等。3.强化进度管理,各建设分项目落实到人,严格控制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七、专业建设进度及2011-2012学年、2012-2013学年预期绩效建设内容2012年 8 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13年 8 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预期目标:以建筑工程技术“项目带动、综合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示范,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验收要点(1)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2)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岗位所需技能的教学内容。验收要点(1)建立零距离实践教学环节步骤及标准; (2)建立教学评价标准。2.课程体系改革预期目标:实施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实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岗位资格标准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验收要点:1. 与企业深度合作,构建岗位能力体系;2. 召开2次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的课程改革专业研讨会;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4.编制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评价考核标准。验收要点:1.召开1次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的课程改革专业研讨会;2.完善课程体系;3.完善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评价考核标准。3.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预期目标:根据本专业“项目带动、综合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形成工学结合理论实践教学体系。采用“学中做,做中学,综合训练”“互动教学”“集中授课”,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方式,逐步把由学校评价过渡到由第三方评价。验收要点:1.构建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采用项目导向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2.构建教学评价体系、能力考核体系;3.确定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4.构建适合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验收要点:1.继续深化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导向互动式教学和任务驱动集中授课的教学方法改革;2.总结工学交替,生产性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3.毕业生双(多)证书获取率达95%以上。4教材建设预期目标:完成自编教材3本以上;其中主编省部级规划教材1本。预期目标: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结合生产实际的实习实训教材,形成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训教材,为开展实践教学创造更大的空间,缩短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验收要点(1) 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计量与计价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等三本教材;(2) 省部级统编教材完成情况。验收要点完成2本实训教材的编写:测量放线实训和钢筋翻样实训。5精品课程建设预期目标:完成建筑制图与识图、平法识图与钢筋放样两门精品课建设。预期目标:完成建筑施工技术、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两门精品课程建设。验收要点(1) 两门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书;(2) 两门精品课程的主持人及参与人的相关资料;(3) 两门精品课的教材、电子教案;(4) 两门精品课程的课件及资料;(5) 两门精品课程的验收报告。验收要点(1) 两门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书;(2) 两门精品课程的主持人及参与人的相关资料;(3) 两门精品课的教材、电子教案;(4) 两门精品课程的课件及资料;(5) 两门精品课程的验收报告。师资队伍建设1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预期目标:派朱缨等2名专业带头人出国考察或到国内大型施工企业、同类学校进行考察交流;派宋贵彩等8名骨干教师到国内相关院校学习,到企业锻炼,提高教师队伍的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水平,形成一支推进课程改革、技术服务、产学结合的具有双师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验收要点(1) 专业带头人行业挂职证明;(2) 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培训结业证书;(3) 骨干教师企业挂职锻炼证明;(4) 骨干教师在企业的工作记录;(5)骨干教师考察报告,有关照片、录像资料。验收要点(1) 专业带头人出国考察报告,有关照片、录像资料或国内考察报告,有关照片、录像资料;(2) 骨干教师企业挂职锻炼证明;(3) 骨干教师在企业的工作记录;(4) 骨干教师考察报告,有关照片、录像资料。2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预期目标: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为专职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和获得相应岗位职业资格创造条件,使教师获取国家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的比例提高。验收要点(1) 专职教师国家级或省级培训证明;(2) 专职教师企业挂职锻炼证明;(3) 考取证书情况统计表;(4)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比上年提升10%;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双师”素质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长效机制。采用多种形式,为专职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和获得相应岗位职业资格创造条件,使教师获取国家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的比例提高验收要点(1) 专职教师国家级或省级培训证明;(2) 专职教师企业挂职锻炼证明;(3) 考取证书情况统计表;“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比上年提升10%;3青年教师培养预期目标:派10名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兄弟院校学习进修、参加校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考研、考取资格证,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应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预期目标:通过到企业锻炼,提高青年教师教学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老教师的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参与指导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或社会调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和实践综合能力。验收要点(1) 青年教师学习、进修、培训、企业挂职锻炼人员的名单及批准文件;(2) 青年教师学习、培训证明;(3) 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证明;(4) 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证明材料;(5) 青年教师考取证书情况统计表。验收要点(1) 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证明;(2) 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证明材料;(3) 70%的青年教师通过学院实践教学能力考核;(4) 参与一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5) 参与至少一个班顶岗实践指导。4校外兼职教师预期目标:校外专家讲座4次以上。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校外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现场指导教师。验收要点(1) 安排校外专家讲座计划、讲座题目及提纲;(2) 有关讲座的照片、录像等资料;(3) 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有关照片、录像资料、实习报告;(4) 专家及能工巧匠的名单及聘用协议。预期目标:校外专家讲座4次以上。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校外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现场指导教师。验收要点(1) 安排校外专家讲座计划、讲座题目及提纲;(2) 有关讲座的照片、录像等资料;(3) 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有关照片、录像资料、实习报告;(4) 专家及能工巧匠的名单及聘用协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预期目标:筹建工程性、仿真性强的结构构造仿真实训基地一个,其中包含多媒体教学平台,通过结构构造仿真实训,使同学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常见的结构形式,基本的结构构件安装过程和构造要求以及相关的建筑构造做法。同时容纳100名学生实训。验收要点(1) 拟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方案,绘制施工图;(2) 对基地建设任务进行分解、落实;(3) 对实训所需各种材料、配置的设备价格进行市场调研。预期目标:建成结构构造仿真实训基地,并能正常投入使用,为教学服务。验收要点(1) 与合作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2) 企业对项目提供的资金支持;(3) 企业对项目提供的资源和材料支持;(4) 已购买的设备清单;(5) 设计实训教学方案,投入教学运行;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预期目标:增加2家深度合作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为企业解决5项技术问题。验收要点(1) 同合作企业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2)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办法;(3) 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预期目标:新增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确保每位学生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践时间,重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学生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验收要点(1) 同合作企业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2) 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工作记录;(3) 学生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报告和工作记录;(4) 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八、专业建设预算建设内容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合计(万元)申请中央财政(万元)地方财政(来源25 指投入建设经费的单位名称:省财政)(万元)行业企业(来源25:企业支持)(万元)其他(来源25:学校自筹)(万元)总计(万元)3002003010602011-2012学年小内实训室85551020校外实训基地15105课程建设2525人才培养方案15105师资队伍建设1515教科研1010就业指导22教学资源552012-2013学年小计1286820535校内实训室70202030校外实训基地15105课程建设1010人才培养方案55师资队伍建设1010教科研1010就业指导33教学资源55附件2:编号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推 荐 书推 荐 院 校 * *职业技术学院 举 办 单 位 * * 推 荐 省 份 市 填 表 日 期 二零一零年六月 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一年六月填 写 要 求一、请依据申报院校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如实填写各项。二、请按推荐书下发格式填写,原则上不加页。三、推荐书封面“编号”栏由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办公室填写。四、本推荐书请用A4纸打印,一式25份上报。1. 推荐院校基本情况1-1基本信息院校名称1 若同时使用两个以上院校名的请一并填写* *职业技术学院所在地区启用现在校名时间2001-01举 办 方省级政府 地市级政府行业 企业 其他建校时间2 指院校独立设置具有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资格的时间2001-01院校性质公办 民办建校基础3 指院校成为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前的办学基础,例如学校合并升格前的一所或多所学校名称市职工化工学院、市化学工业学校、市仪电自动化学校、* *党校通信地址市北辰区西堤头邮 编300402学校网址www.*法人代表信息姓 名*职 务院长办公室电话*-*131传 真*-*131手 机13*318E-mailBh*联系人信 息姓 名*职 务常务副院长办公室电话*86846812传 真*86846817手 机18*6616E-mailYl*91-2基本状态占地面积(亩)722.5建筑面积(平方米)*2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人数普通高中起点6843全日制普通中职在校生人数中职起点981全日制五年一贯制在校生人数90其它4 请具体说明学生类型5仅指从行业企业一线聘请的专业教师单独招生90全日制成人高职在校生人数0非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注册人数526全日制成人中职在校生人数0非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注册人数191全日制普通本科委托培养在校生人数0以上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主要形式业余全日制成人本科委托培养在校生人数02009年度非全日制培训人次11081教职工总数6972009年度非全日制培训主要类型行业委托培训专任教师数478专任基础教师数70兼职基础教师数0专兼教师之比10专任基础教师授课课时数15066兼职基础教师授课课时数0专兼授课课时比10专任专业教师数408兼职专业教师数5144专兼教师之比10.35专任专业教师授课课时数92664兼职专业教师授课课时数12490专兼授课课时比10.14现有专业数36已招生专业中工科专业数312010年招生专业数34“3+2”专业数4在校生中参加自考本科教育人数0在校生中参加远程本科教育人数0自考或远程教育主要组织形式(续1)1-2基本状态全日制普通高职招生就业相关数据2007年2008年2009年招生人数普通高中招生240922032231“三校生”对口招生105175177“32”招生215101208五年制第4学年150900其它4000第一志愿上线率100%100%100%新生报到率85%82.87%92.2%毕业生人数2466 3626 2830 初次就业率695%95.58%96.68%所在省份平均初次就业率791.15%91.27%92.21%主要就业区域、河北、北京、山西、内蒙、青海主要就业领域化工、医药、石化、航天、核工业、冶金、港口现有固定资产总值(万元)35780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6136其中:现有房屋建筑总值(万元)28550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万元)0.78实践性教学占总学时50%以上的专业(以下简称“实践性专业”)占专业设置总数的比例100%生产性实训学时占实训总学时50%以上的专业占“实践性专业”的比例70%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占应届毕业生比例100% “双证书”专业数836“双证书”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100%“双证书”专业中平均“双证书”获取率100%校内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名称化工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隶属中国化工技能鉴定中心)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工种名称/最高等级1有机合成工/高级技师2有机试剂工/高级技师3分析工/高级技师4蒸馏工/高级技师5三废处理工/高级技师6水处理工/高级技师7溶剂培菌工/高级技师8盐水工/高级技师9化工仪表维修工/高级技师10.无机反应工/高级技师6 以每年9月份各省教育行政(或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公布数据为准7 以每年9月份各省教育行政(或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上报教育部数据为准8指社会上有与该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续1)1-2基本状态校内主要顶岗实习场所(总计 9个)名称主要实习专业2009年度接收顶岗实习学生规模(人月)1DOP生产实训车间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2402化工单元操作生产实训中心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工设备维修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2163日用化学品生产实训车间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724净化水实训车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605化工仪表自动化实训基地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206分析检测中心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城市水净化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食品营养与检验1807化工机械加工维修中心化工设备维修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制冷与冷藏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3608信息技术实训中心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2409经济管理实训基地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国际金融、商务英语180校外主要顶岗实习场所(总计58个)名称主要实习专业2009年度接收顶岗实习学生规模(人月)1中河化工厂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市场营销7202大沽化工股份有限 公司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2103石家庄污水处理厂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城市水净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市场营销、会计2404永康食品有限公司工业分析与检验,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市场营销、会计、国际金融3605溶剂厂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应用化工技术、会计2406津津药业有限公司生物化工工艺、化学制药技术1327新科仪表成套设备生产过程自动化、电气过程自动化、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商务英语2468.有机化工二厂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会计4509环科水务开发有限公司城市水净化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应用化工技术、市场营销12010有机化工一厂化工设备维修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36611大沽化工热电分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市场营销、会计42012化工厂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国际金融672(续1)1-3办学经费本省高职生均经费基本标准9(元)10200本省本科生均经费基本标准9(元)13800本省高职生均学费标准9(元)5000/5500本省本科生均学费标准9(元)3200/4000本省高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9(元)5076本省本科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9(元)5400项目 年份2007年2008年2009年总收入10(万元)721075797769其中学费收入(总万元/生均元)4578/47984325/48084509/4709财政预算内拨款总额(万元)/生均(元)2379/27983130/39124084/5076其中:地方财政专项投入11(万元)1.学生奖助学金2156814482.中央实训基地设备款013003.示范校建设项目款10015004.化工实训基地专项款4000250总支出(万元)7887967910774其中征地(万元)4621844249房屋建设(万元备采购(万元)761216471日常教学(总万元/生均元)4300/5058 4570/55734580/5725教学研究(万元)4010394师资建设(万元)122128135制度建设(万元)361818贷款余额(万元)370036003500资产负债率(%)121089 由学校根据省教育厅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填报,可分专业或分类填写10 包括学费总收入、财政预算内总拔款等11请填写地方财政专项投入的各项目名称(续1)1-4产学合作校内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名称校企合作办公室机构成立年月2001-04机构专职人数5有合作协议的企业数58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专业比例数100%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比例数100%2009年度合作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1213380人月2009年度合作企业接收就业学生数1837人合作企业对学校准(捐赠)的设备总值500万元2009年度学校为合作企业技术服务获得经费数45万元2009年度学校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1313000人日工 学 结 合的主要形式1、顶岗实习:学生在毕业前学院组织安排参加顶岗实习半年以上。2、半工半读:学院实施了弹性学制。3、订单培养:学院按照企业订单计划进行培养。4、校内生产性实训: 在3、4、5学期安排三次,每次不少于一周的学生在校内参加生产性实训。5、校外生产性实训:按照专业课程不同,在第4或5学期学生参加不少于二周的校外生产性实训。6、仿真训练:学生第二学期在校内模拟仿真工艺室进行10学时的技术仿真训练。7、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学院目前已经有40%的职业技术课程和100%的技能训练课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学生边学习边训练。8、项目化教学:学院推行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1-5地区发展规划所 在 地 区重点发展产业 依据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产业发展定位,将重点发展:航天航空、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八大产业。2009年以来八大优势产业完成总产值12119.03亿元,占全市工业92.82%(石油化工列居榜首)。 化学工业已有近百年历史,是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发源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已形成了化工、石化、石油三大产业,是全国唯一集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和中化工四大国家石化化工企业于一地的城市,目前原油开采、聚酯、化纤、聚氯乙烯、苯酐、顺酐、有机涂料、重质纯碱、烧碱、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等的规模及技术水平在国内位居前列。院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学生规划数8000专业规划数40院校发展类型定位一产为主二产为主 三产为主 综合重点建设项目1、校企共建重点专业建设工程。主要项目包括:建设3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1个省部级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6个院级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带动学院整体专业建设提升水平。2、校企共建师资团队建设工程。主要项目包括:名师培养、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专兼教师配备选拔、专业带头人培养。3、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工程。主要项目包括: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化工文化教育中心建设、信息化建设。4、校园环境提升建设工程。主要项目包括:征地100亩、美化绿化改造工程。5、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工程。主要项目包括:制度建设。121名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满1个月为1个人月,实习半个月算0.5个人月,照此计算131名企业员工在学校培训1天为1个人日(续1)1-6地区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举措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实施情况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启动时间2007年 4月本校列为省级示范高职建设院校时间2007年 6月本校获得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专项经费数额(万元)2700重点建设项目重点项目一: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建设重点项目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重点项目三: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重点项目四: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建设重点项目五: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重点项目六: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其他项目:校园教学环境建设专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与培训制度及实施情况根据教育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教人20033号)文件和市关于完善职称评聘有关政策的通知津人200557号文件精神,很好地落实了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培训、评审多个专业技术资格、完善转系列评聘职称等政策,多方筹措专项经费,鼓励骨干教师学习提高。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与实施情况为进一步加强高中阶段素质教育,探索多元化的考评体系,经教育部和市人民政府批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综合改革方案正式颁布。方案于2009年开始实施以来,初步建立了多元评价体系;逐步推进了高考内容改革;实施了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选拔录取的试点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及实施情况享受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在正式招生计划内提供学历教育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的政策。实习实训安全责任分担政策及实施情况参照市劳动保障局、市教委、市财政局关于建立学生意外伤害附加保险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津劳社局发200814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委员会市学生意外伤害附加保险实施细则津劳社局发200887号的通知,各个院校建立了相应的制度,确保了学生实习实训安全。基础能力建设方案及实施情况市教育委员会和市财政局规定市市级示范校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资金的3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540万用于实训基地基建项目。顶岗实习工伤保险补贴制度及实施情况市教委下发关于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学院制定关于顶岗实习的管理规定,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署安全协议,并规定了三方分担的 责任及工伤保险补贴办法。兼职教师课时费补贴制度及实施情况学院出台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制度对兼职教师课时费补贴进行明确规定,确保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满意度。实训耗损补贴制度及实施情况学院出台实训耗材使用管理规定每年下拨实训耗材计划,保证实训实习正常运行。1-7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现状与规划综述 现状情况:* *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化工专业为特色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化工专业数占全院70%),有着52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学院是行业办学,行政隶属于国有特大型化工企业* *(原市化工局)。学院于2001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集团公司领导任主任委员。* *是中国123家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有4个产品是中国名牌,近10个产品产量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22个产品荣获市名牌产品称号,占全市名牌的30%。集团以其雄厚的基础、强劲的实力位居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第108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59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百强企业第7位,是支柱产业和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