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1页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2页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3页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4页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25 页 九宫山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考察)报九宫山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考察)报 告告 前言前言3 实习区域概况实习区域概况4 第一章第一章 地质环境地质环境5 一、 地层出露 .5 二、地质构造.9 三、外动力地质作用.12 四、地史概况13 第二章第二章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13 一、冰川地貌.13 二、流水地貌.15 三、重力地貌.17 四、构造地貌.17 第三章第三章 生物土壤生物土壤17 一、植被类群.17 二、珍稀濒危植物.18 三、土壤环境.21 第四章第四章 资源利用与保护资源利用与保护21 一、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21 第 2 页 共 25 页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对策:.22 后记后记23 第 3 页 共 25 页 前言前言 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专业课堂教学的补充和继续,我们在大自然中学习到了 很多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九宫山野外实习是我们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进行 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旨在指导学生在实地中理解、巩固、掌握有关地理地质科 学理论、地理现象和地理方法,培养学生一定的野外观察、分析、解释等综合 能力。 对老鸦尖、闯王陵、云中湖、无量寿禅寺、九宫山森林自然保护区等地进行 为期一周的实习,对九宫山的地质、地貌、水文、植被等进行了实地观察,在指 导老师的分析和讲解下我们对九宫山有了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培 养了我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维护集体荣誉。懂 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懂得爱护国家集体财产,尊重地方习俗,保护生态资源,热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与锻炼。 实习路线:1. 招待所云中湖云中飞雪乌龟朝圣招待所 2.自然保护区老鸦尖自然保护区 3.自然保护区金鸡谷自然保护区 4.自然保护区高湖乡闯王陵水晶宫自然保护区 5.自然保护区九宫镇 6.招待所后乐山庄无量寿禅寺招待所 实习时间:09 年 5 月 17 号09 年 5 月 23 号 实习地区域:九宫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实习人数:71 人(包括 07 级地理科学全班同学) 实习指导老师:程东来、陈锐凯、刘彦文、熊晚珍、王朝南、钟学斌 第 4 页 共 25 页 实习区域概况实习区域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自然地理概况 1.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南部地区,南面与江西省武宁县 接壤,西与崇阳县相交,北与通山县的横石潭镇相连,东与通山县的太平山林 场相接,属幕阜山系九宫山脉中段。地理位置为 1142335e114 4324e;291927n292652n,海拔高度 1171656.7m,鄂南 第一峰老鸦尖海拔 1656.7m,为保护区的最高点。九宫山自然保护区规划总总面 积 20105hm,其中,森林总面积 118224hm,森林覆盖率 90.64。 1.2、地质、地质 区内地质构造古老而复杂,地层分布较全,从元古界至志留系均有出露, 岩性类型齐全,既有岩浆岩的侵入体,又有变质岩系和沉积岩系。但以元古界 板溪群的变质岩系和侏罗世末的花岗岩侵入体出露面积较广。 1.3、地貌、地貌 保护区内山高谷深,陡坡谷狭,岭谷相间,平行排列,地貌类型独特,气 候垂直分带较为明显。 1.41.4、气象气候、气象气候 九宫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冬冷夏凉无酷热.其气候特点是 四季分明,春季多变,阴晴不定,夏季湿热,秋高气爽,冬季干冷,雨量充沛, 日照充分,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多暴雨。因地形地貌复杂,相对高差大,山 地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每升高 100 米,气温下降 0.53,降雨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1.51.5、生物土壤、生物土壤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也十分丰富,野外考察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 保护区内维管束植物共有 209 科 857 属 1953 种,陆生脊椎动物有 2604 种,昆 虫有 980 多种。其丰富的生物资源不仅反映在数量上,而且还具有古老,孑遗, 稀有,来源复杂等特点,如国家珍惜濒危保护野生植物钟萼木,南方红豆衫, 鹅掌楸,香果树等 37 种,属国家一级白狐的动物有金雕,白颈长尾雉等 5 种, 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虎斑蛙等 34 种。 九宫山地处中亚热带,其土壤类型主要为红、黄壤。 2、社会经济概况:社会经济概况: 九宫山处于“三峡”、 “三国”和“武(汉)岳(阳)庐(山)”旅游线中心,北 距武汉 178 公里,106 国道顺山脚而过,环山公路把旅游景点联为一体。山 上有 70 余家休养院所。还有影院、书店、商场、医院、游乐场等设施,为 游人提供周到的服务。 1984 年 12 月 5 日,胡耀邦总书记亲临九宫山视察, 挥笔题写了“九宫山”三个大字。 因南朝“晋安王兄弟九人建九宫殿于此山,遂以为名。 ”此后,多朝皇帝封 山赐匾,历代文人作赋题词,延至南宋名道士 张道清赴九宫山开辟道场, 香火远播,九宫山便成为全国五大道场之一,特别是1645 年明末农民起 义领袖李自成殉难于九宫山,从此九宫山声名远播。如今 ,修建于 1979 年 的闯王陵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农民起义领袖 第 5 页 共 25 页 陵寝。 该区内和周边社区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型经济,主要经济来源为粮食种植 业和畜牧养殖,蔬菜,药材,茶叶种植等方面。 九宫山面积 210 平方公里,雄奇险峻,景色迷人。春可赏花,夏好避 暑,秋看红叶,冬览雪景,既有南国山峰的峻秀,又兼北国风光之壮美,是 华中地区闻名的避暑游览胜地。主峰海拔1656 米,盛夏季节日平均气温 21左右,最高气温不超过 30。夏天一日三季:午前如春、午后似秋、 晚如初冬,素有 “天下第一爽 ”之称。山上海拔 1230 米的云中湖为我国最 具特色的高山湖泊;有全国落差最大的大崖头瀑布(落差420 米);还有 面积 6 万多亩、分布近千种名贵动植物、近百种珍稀濒危物种、拥有大面积 原始森林和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省级森林保护区 -九宫山森林公园。 2007 年 8 月 1 日,九宫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第一章第一章 地质环境地质环境 一、一、 地层出露地层出露 1、地层、地层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内地层从元古界板溪群至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均有出露。 从元古界板溪群的变质岩系到侏罗纪末的岩浆侵入体出露面积最广。全区以富 家山一天门一线为界,该线以南地区为元古界地层和侏罗纪岩浆侵入体为主, 该线以北地区以元古界至早古生代各个时代地层为主。 1.1 元古界元古界 在九宫山保护区内仅有板溪群的岩石出露,为元古代晚期冒地槽阶段砂泥 质复理石建造,主要特征是一套滨海相页岩,砂岩和砾岩,含黑云母,十字石, 石榴子石,滑石,绢云母等。 其中变质较深,岩性复杂,可分为下部伊山组和上部梅杭组。分布在本区域 的笔架尖、西港、石龙一带及金家田附近,大致呈东南西北方向延伸。并 第 6 页 共 25 页 构成九宫山背斜轴部基座,形成高海拔的陡崖山脊。 这里的岩石岩性为变质岩,时代为元古界的,岩层是上老下新,下微微伊 山组,下为煤坑组,山脊以南为元古界的变质岩,而其北为侏罗系的花岗岩, 他们之间相互吻合,岩石的走向大致呈东南西北方向延伸,其地质图为: 出露地点:后乐山庄 我们在 5 月 22 日,后乐山庄,有大量的板溪群岩石出露,浅灰色厚层硬 砂岩、粉砂岩。发生片理化、绢云母化、石英岩化。有黑云母石英片岩、含 十字石榴子石云母片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组成。 (5 月 23 日下午在去一 天门的路上即桃姚仙境下面的公路旁又看到含十字石榴子石云母片岩) 1.2 寒武系寒武系 寒武系地层上、中、下统均有分布。寒武纪的岩石在九宫山地区出露较多, 分布也较广,船埠、界碑、黄金坪、闯王陵一带地区大致沿北东、西南方向延 伸。主要特征浅海相碳酸盐和碎屑岩沉积为主,东北西南走向,该地层里, 节理发育。以灰岩,页岩,白云母为主构成九宫山背斜北翼基底,形成低山地 形。 出露地点:狮子坪,高湖卫生院 1、 狮子坪 在去九宫山路上(在通山县与咸宁市交接处) ,此处因修建公路开挖山体, 所以路出了岩层。此处岩层为早古生代寒武系地层,以浅海相碳酸盐和碎屑沉 积为主,此处岩石的岩性为石灰岩与碳质岩,由于岩层的颜色较黑,所以其岩 层当中含碳值较高。 在石灰岩岩层当中的矿物主要为方解石。如图 2 2、高湖卫生院 在去闯王陵路上有一片风水林,在这里岩石的岩性为灰质炭质页岩,为寒 武系地层。由于颜色较黑,其含碳质较高,层理较薄产状较为平缓,发育有不 同程度的节理。如图 3: 第 7 页 共 25 页 1.31.3 三叠系三叠系 这一时期的的岩石主要是沉积岩类,层理构造明显,而且是浅海相沉积,岩 石中的矿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在通山采石场发现这阶段的石灰岩。构造运动使 之倾斜、倒转、发生弯曲,形成褶皱。这是岩层塑性变形的结果,是地壳发育 广泛的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之一 出露地点:通山城南采石场 采石场形成巨大岩层剖面,垂直层理明显。采石场多为石灰岩,海相碳酸盐 类沉积,简单判断依据,采石场旁边建有石灰厂。垂直层理构造显著,推测是 由原来的水平岩层经地质构造,挤压发生倾斜,倒转成向斜通山倒转向斜。 向斜两翼倾斜程度不一,一翼垂直地面,形成垂直层理构造。如图 4、图 5: 第 8 页 共 25 页 图图 5 1.4 侏罗系侏罗系 本地区岩体为岩浆侵入体,该岩浆侵入元古界的板溪群地形中,呈现岩基 产出,并且构成九宫山山体核心。分布于富家山到一天门一带,侵入体内部相 以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体为主,含石英、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斑状结构, 致密块状结构。外部过度相以中细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主。 出露地点:金鸡谷内的河床 在金鸡谷河床出露大量的基性花岗岩。其中有一条与周围不一样的白条状 岩石,这类岩石为侵入岩脉。 1.5 第三系第三系 这一时期主要是沉积岩(碎屑岩)而且是山前沉积,无分选,磨圆差,岩 石中的胶结物主要是铁质,钙质,灰质,泥质。 出露地点:通山县城外一公里 据王朝南老师讲此处属于沉积岩,为许多大小各异的砾石沉积、胶结形成的角砾岩, 无明显的层理构造,沉积物颗粒较粗,结构疏松,无磨圆,棱角分明,大小各异,胶结物 呈淡红色。胶结物为第三纪高温湿热条件下形成的红层钙硅质胶结。沉积物棱角分明,搬 运距离短,直接从山顶滚落后迅速堆积、胶结成岩,属于湖相沉积。据推测应该以山崩或 泥石流堆积而成。如图 7 第 9 页 共 25 页 1.61.6 第四系第四系 主要为坡积物、倒石碓以及冰积物和冰水沉积物。主要特征是在泥沙中散 布大量巨大砾石,并有一定的磨圆度。在九宫山有分布,并且结构比较松散。 出露地点:去闯王陵的路上的小采石场 二、二、地质构造地质构造 2.1 褶皱褶皱 九宫山地区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地台的东南部,为下扬子准地台褶皱南麓与 江南地台背斜北缘相接处的冒地槽区。自元古代到中、新生界长期地质构造发 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主要为雪峰运动、印支亚回旋的金子运动、 南象变动、燕山亚旋回构造变动及喜玛拉雅构造旋回变动。其中以雪峰、金子、 燕山亚旋回构造变动规模较大,表现强烈。特别是侏罗纪末的燕山运动,是本 第 10 页 共 25 页 地区主要的构造变动。本次构造变动伴随着一定规模的岩浆活动,形成九宫山 花岗岩侵入体,并因此控制了区内地质地貌的发展,为现代地貌轮廓的形成奠 定了基础。由于又九宫山在雪峰运动后形成背斜,后期在该基础上发生褶皱, 形成负背斜与负向斜向斜。九宫山主要形式属幕阜山系复背斜的北翼九宫山背 斜,轴部由元古界板溪群所组成,其北与北翼的通山复式向斜的南翼相接的构 造地段,构造线呈现东西向平行相向排列,其东西侧均有一系列新华夏系东北 向断裂。 (1) 背斜背斜: 狮子坪背斜 为地槽型的紧密线状褶皱,以不对称的背斜、向斜为特征,局部倒转,仅 出露北翼,与通山复向斜南翼接触,由板溪群组成次一级的不对称及倒转褶皱, 东部较西部发育,西部被剥蚀出露花岗岩体。 在界碑处(鄂赣交接处)看到这种构造。南侧为元古代板溪群,北侧为中 生代侏罗纪的侵入岩体。如图 2,见上。 (2) 向斜:向斜: 采石场倒转向斜 采石场形成巨大岩层剖面,垂直层理明显。石灰岩,海相碳酸盐类沉积, 简单判断依据,采石场旁边建有石灰厂。垂直层理构造显著,推测是由原来的 水平岩层经地质构造,挤压发生倾斜,倒转成向斜通山倒转向斜。向斜两翼 倾斜程度不一,一翼垂直地面,形成垂直层理构造。如图 4、图 5 见上。 2.2 断裂断裂 (1)节理:)节理: 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 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 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 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 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花岗岩的节理在九宫山地区比较常见在我 们实习期间遇到的节理的地点主要位于金鸡谷。 花岗岩节理原因 a、岩浆岩凝结的时候温度变化不一样,凝结的步调不一致,形成了垂直节理。 b、范围太大,此原因加剧了其温度不均,凝结的不一定,该处的花岗岩的裂 隙有演讲侵入形成了石英晶簇。 c、花岗岩的抗风化作用不均匀 (补充:抗风化作用不均匀的原因 a.花岗岩的各种矿物物理表面膨胀系数不一样 b.生物风化作用,如先锋植物的分解作用,根辟作用 c.花岗岩中有些物质具有放射性。 ) 图 9 是水晶宫拍到的花岗岩节理。 第 11 页 共 25 页 (2) 断层:断层: 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 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 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 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断层和地貌发育有密切 的联系,如块状山地、掀斜地块、断陷盆地、断层谷、飞来峰、大裂谷以及某 些水文现象如琥珀的形成,河流的发育等都与断层有关。断层对工程建设,地 下水的寻找等也有重要意义。 出露地点:高湖断层 在高湖桥观察到三角面,其是由内力作用把山嘴切掉而形成的。动力可能 是冰川、泥石流、断层,即冰蚀三角面、侵蚀三角面、断层三角面。据程东来 老师介绍此处的三角面是断层三角面。如图 10 三、三、外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 第 12 页 共 25 页 1、植物的根劈作用植物的根劈作用 树根沿着岩石的裂隙生长,楔入岩隙,扩展裂隙,把岩石挤开,这种作用 称为植物的根劈作用。植物的支根、须根等细小根系,可以再岩石裂隙中盘根 错节,甚至深入到极细的裂隙中去,使岩石加速破坏。如图 11 2、流水的侵蚀作用流水的侵蚀作用 河道水流破坏地表,并冲走地表物质的现象被称为河流的侵蚀。 水流除本身的冲蚀作用外,并通过其所带的碎屑物作为工具对河床进行撞 击和磨蚀。流水对河床的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下蚀和側蚀。 我们在自然保护区内,在金鸡谷里面,随处可见流水侵蚀作用。如图 12 四、四、地史概况地史概况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扬子地台的二级构造单元江南地轴与下扬子台皱 第 13 页 共 25 页 带的过渡带内。保护区的地质发展史与下扬子台皱带是基本一致的,可分为三 个发展阶段: (1)地槽发展阶段 早元古代本区处于优地槽阶段,发育复理石建造及细碧角斑岩建造。中晚元 古代的雪峰期,保护区处于冒地槽状态,发育巨厚的砂泥质复理石沉积,后经 变质而成为浅灰色、灰绿色厚层硬砂岩、板岩、千枚岩。 (2)地台发展阶段 自震旦系至志留系,本区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台发展阶段,沉积了第一套盖 层。早震旦系早期,沉积了陆相的含石英岩屑、燧石岩屑、白云母、长石的砂 岩;晚震旦纪末,由于蓟县运动的影响,地壳上升出露水面,出现了沉积间断。 寒武纪,地壳下降海水入侵。下寒武统沉积了浅海相炭质、铁质、钙质薄层状 页岩。中上寒武统的杨柳岗组和畈上组为含方解石、炭质、铁质、灰岩和白云 岩,反映气候转向燥热,海水含盐度增加的一种高能浅水环境。 奥陶纪的海侵是寒武纪的继续,古地理特征与寒武纪近似。奥陶纪早期海 水入侵范围最广,海水也较深。中统砚瓦山组为含石英质、炭质灰岩以及龟裂 纹和瘤状泥灰岩,反映奥陶纪中期,沉积环嵘有了较显著变迁。地势普遍上隆, 气候变干热。 志留纪地壳下降,海水又一次入侵,沉积了很厚的以浅海相为主的碳酸岩类 及碎屑岩。早志留系为较深水的砂泥质沉积,以粉砂质页岩、页岩、炭质页岩、 硅质页岩夹细砂岩为主。志留纪末,受华南加里东运动影响,地壳上升海水退 却,成为陆地后遭受剥蚀,造成地层间断,本区缺失下泥盆系地层。 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统为碳酸岩建造。岩相稳定,厚度不大,出露于保护区 外围地带,反映本区所在构造单元在这一时期地壳下沉遭受海侵。晚二叠世开 始,本区所在构造单元为承受侵蚀的碎屑物质的淡水湖盆地,形成了龙潭阶煤 层堆积。三叠统以大冶灰岩为代表的碳酸岩建造,下三叠统上部及中三叠统为 富含膏盐的泻湖相建造,反映保护区所在构造单元处于振荡运动阶段。 (3)地洼发展阶段 晚三叠纪以来扬子地台进人活化阶段地洼发展阶段。印支运动,在地 台西部边缘和东部影响强烈,龙门山地区形成强烈褶皱、逆掩构造,康滇地轴 有大量碱性岩及花岗岩浆侵入,皖南、浙西、赣北有大量花岗闪长岩类岩浆侵 入。燕山运动是扬子地台自古生代以来经受的最强烈的一次构造运动,影响全 区,形成广泛的地台盖层褶皱带,滇中盆地在内的整个地台西部全面褶皱隆起, 与此同时,扬子地台东半部则强烈沉陷。而在保护区内,因受燕山运动的影响, 全区褶皱隆升,并伴有大量花岗闪长岩类岩浆侵入。 第二章第二章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一、冰川地貌一、冰川地貌 1、冰蚀地貌冰蚀地貌 (1) 、冰斗:位于雪线附近由雪蚀凹地演化成的斗状基岩冰川侵蚀地貌。 第 14 页 共 25 页 冰斗主要是在过去山坡凹处河源集水盆地等洼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洼 地内积雪成冰,周围基岩受到冻融 风化作用而冻裂破碎,冰川运动时把这 些崩解物质从洼地中搬走,从而在冰川与洼地的崖壁之间,形成源头裂隙。 以后冰雪又充填裂隙,经冻融风化产生的碎屑物又被运动的冰川带走。这种 过程反复进行,岩壁不断被侵蚀后退,洼地逐渐扩大。同时洼地底部由于冰 雪的压力和侵蚀,也被蚀低加深,原来是小型的积雪洼地,便发展成为圈椅 状的冰斗。 九宫山冰斗沿分水岭分布,悬挂在山坡或谷地上。按海拔高度大概可分 1400 米左右与 1000 米左右两级,前者如陶姚洞冰斗后者如大仰山东坡冰川。 (2) 、冰窖:又称围谷、粒雪盆。山谷冰川发源处屯冰的基岩凹地。其特 点是:三面环山、底部较平坦,出口和冰川谷相连 。 出露地点:云中湖即九龙潭 第四纪冰期,从早到晚冰期缩小,中国东部存在庐山、鄱阳湖、大姑三大 冰期。九宫山纬度与庐山持平,且海拔比庐山略高,也存在冰川作用。 云中湖为几个冰斗、冰川流汇聚向下运动抛蚀交汇形成的龙潭,原始地 形为低地,后经人工筑坝蓄水形成人工湖泊,云中湖为自然与人工的结合。湖 周围地势较高,山谷山脊相间,山峰林立,峻秀挺拔,为典型的冰川角峰。另 此处生长有第四纪冰川孑遗树种鹅掌楸、银杏等存在,进一步证明云中湖原始 地貌为冰川作用所致。如图 13 (3)角峰:指金字塔形尖峰,山坡呈凹形陡坡,顶峰突出成尖角。由冰斗 不断扩大和后退,使山坡受到显著刻蚀,两个相邻冰斗间残留的岭脊,便 成为尖锐的刃脊。一般由三个以上的冰斗所夹峙的残留山峰,便成了角峰。 如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 勃朗峰就是角峰。 老鸦尖是九宫山的最高峰,海拔 1656.7 米,峰顶极像一只老鸦的头,故名 老鸦尖。它与三峰尖、龙瑞山、铜鼓包四峰并列在同一条中轴线上,都在海拔 1500 公尺以上,形成幕阜山脉段的高耸奇峰,都为冰川角峰。如图 14 即为老 鸦尖。 第 15 页 共 25 页 (4)刃脊:刃脊是指由冰斗或两条相邻冰川的槽谷不断扩大、后退,使相邻 的冰斗或槽谷间的山脊变成刀刃状,这样的山脊称刃脊。 (5) “u”形谷:又称冰蚀谷 在山地区域,当冰川占据以前的河谷或山谷后,由于冰川对底床和谷壁不断 进行拨蚀和磨蚀,同时两岸山坡岩石经寒冻风化作用不断破碎,并崩落后退, 使原来的谷地被改造成横剖面呈抛物线形状,这样更有效地排泄冰体。这种形 状的谷地称 u 形谷或槽谷。 2、 冰水地貌冰水地貌 终碛堤 主要分布只界碑和中程畈谷地中。 冰碛阶地 高湖明显有两级冰碛阶地。 冰水扇 高湖扇形地由冰水砂砾石堆积无组成,似冰水扇。 二、流水地貌二、流水地貌 (1)壶穴 壶穴,是急流中挟带砂砾石磨蚀河床而产生的圆形凹穴,因急流中常有 涡流伴生,砾石便挖钻河床,河流中 断层、岩性不同或是跌水的下方 在水 流的磨蚀作用下,往往形成很深的 坑穴。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 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地貌学上称之为壶 穴。形成示意图见图 15 第 16 页 共 25 页 出露地点:金鸡谷河床 见图 16 (3)裂点:裂点又称向源侵蚀。下蚀作用的一种特殊形式,作用方向向河源 延伸。该过程的实质是,因斜坡下部的水量大于上部,故侵蚀作用强度也大 于上部。裂点控制着上游河段的河流下蚀深度,通常为一暂时性的侵蚀基准面。 裂点为界,下游阶地比上游阶地多。当裂点宽度大于其高度时便称之为瀑布。 如图 17 第 17 页 共 25 页 (4) “v”谷:河流切入基岩,河谷横陪面呈 “v”形,两壁较陡,谷底狭 窄,河床纵剖面坡降很大,河床底部起伏不平,水流湍急,沿河多急流、瀑 布,侵蚀作用以下蚀为主。 见图 18 三、重力地貌三、重力地貌 重力作用下形成地貌很多,崩塌、滑坡、冰川等,它们的危害非常大。 四、构造地貌四、构造地貌 (1)大跌水瀑布:多有裂点导致,参考前面流水地貌(3)裂点 (3)三角面:参看二、地质构造中断层 第 18 页 共 25 页 第三章第三章 生物土壤生物土壤 一、植被类群一、植被类群 九宫山地区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基带原始植被属于中亚热带北部常绿阔叶 林带,因地处该带北缘,植被成分具有由中亚热带过渡的特征,故有较多的落 叶阔叶成分,境内水热条件随着高度的变化有较大差别,由低向高顺序出现常 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唱绿落叶针阔混交林、阔叶矮林带和灌草丛 带。 (在攀登九宫山主峰老鸦尖,亲身经历气温从山下到山上的变化,从而更 加理解海拔每升高 100m 温度就下降 0.6的原理,还可以看到植被从山下到山 上依次为由低向高顺序出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针阔 混交林,阔叶矮林带和灌草丛带。) (1)常绿林:主要分布于海拔 400m 以下低山丘陵。为九宫山区原始植被 基带,在海拔 230m 以下的村落,有以苦槠为有时种的“风水林”。散生片林主 要代表群落有苦槠林、樟树林、甜槠林,林中生长的种类,带有青冈栎红脉吊 樟,长叶石栎,冬青厚皮香,青栲。多脉青冈,油茶黄连木,中华石楠。黄檀、 石岩枫、柞木树、白木俞、稠李、盐肤木、枫香等,在海拔 10001200m, 有小面积交让木,厚皮香,包石栎等为优势种组成的单优群落,低山丘陵内有 较大面积的马尾松和南竹分布。在海拔 300m 以下的杉木林,多为人工栽培,呈 小块片林分布,也有在松、竹和阔叶林中混生。 (2)针叶林:针叶树种以马尾松,台湾松分布最广,与阔叶树混交组成针 阔叶混交林,在金家田老鸦尖垂直线分布在海拔 190m 以下,在马尾松林分 布线上的针叶林全部被台湾松代替。 (3)混交林: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海拔 4001400m 之间 的低山和中山地带。在海拔 1000m 以上,群落中落叶树种的比重大。 (4)灌丛草甸:阔叶矮林带和灌草丛带,分布于老鸦尖海拔 1500m 以上直 到山顶尖部,老鸦尖顶部的小面积范围内属孤山之顶,因地势高寒,强风和云 雾等因素,很多阔叶树树种出现矮化现象,沿东西向的山脊一带形成阔叶矮林, 主要乔木和灌木树种有:黄山槲栎,短柄 ,茅粟、化香、石灰树、马鞍树、野 山楂、水桑、吊钟花、金缕梅、三丫乌药,小黄檀等。南部低洼之地林内,阴 暗潮湿,苔藓繁茂,其高度有的达 20 余厘米,是鄂南地区和赣交界一带所少 见的。我们在爬老鸦尖那天,在老鸦尖的上基本上看到的都是一些低矮的灌丛, 最常见的都是一些杜鹃花。 (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杜鹃花也早就凋谢了,但是在九宫山上面依旧盛开 着,也很有力的证明了,山地地区温度要比我们城区的低。) 二、珍稀濒危植物二、珍稀濒危植物 (1)银杏:属银杏科,是我国特产树种.其种子可供食用和药用,它是现存种子植 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活化石.银杏目树种,发生在古生代二叠纪,到中生 代三叠纪,侏罗纪更为繁盛,分布遍及全球,到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银杏被毁,小 第 19 页 共 25 页 部分繁衍至今,仅在我国保存银杏一种.银杏为高大落叶乔木树干,树干端直可达 40 米,胸径 4 米.保护区一棵银杏已经有上千年历史,树干高大,树皮纵裂粗糙,会壮 叶脉.一年生枝为淡黄色,二年上变位灰鹤色,二叉状叶脉,上部有或深或浅的波状 缺刻.幼树及萌芽上的叶,中部缺刻较深,叶柄长,在长枝上互生,短枝上 3-5 叶簇生, 花期 3 月下旬到 4 月中旬,雌雄异株,9-10 月种子成熟.种实椭圆形,倒卵形或园球 形,熟时黄色或橙黄色,外被白粉外种皮肉质,中种皮白,骨质,具 2-3 条纵脊,胚乳肉 质,种子每公斤 300-400 粒.银杏种子具有生理后熟现象,需经沙藏才具有发芽能力. 其实生树结果迟,但寿命长。见图 19 (2)鹅掌楸:因叶形似马褂,又俗名马褂木。属木兰科落叶大乔木,在新生代 鹅掌楸家族兴旺发达。种类约有 10 余种。到第四纪冰川后世界上仅残存一属两 种(我国一种,北美一种)本种只我国特有,为珍惜树种。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 护对象.。保护区有鹅掌楸,自然分布于各处,老崖尖西北坡海拔 1100 米处,有 一处国内罕见的鹅掌楸原始林。面积 30 多亩,约 500 余株,都是树高三四十米。 胸径 100cm 以上的大树,其中最大的一株,树高 40 米,胸径 310 厘米。树龄 在 500 年以上.,是全省最大的鹅掌楸.。鹅掌楸以树形如塔,叶形奇特,花大而 美,逗人喜爱,是世界名贵观赏树之一。它生长快、寿命长、材淡红、纹理直、 结构细、质地轻、易干燥、不变形,可供建筑、造船、家具以及细工木用才。 它的根叶皮均可入药,能治疗风湿病,种子香脆可食,其味甚佳。 第 20 页 共 25 页 (3)马刀树 树形整体描述: 树干下部略弯曲,树枝都朝坡下生长;上部笔直,树枝呈 120150范 围生长。此处植被茂密,乔木高大,乔灌木混生,林间层次结构明显。 成因分析: a、地处坡地地形; b、植物的向光性,此处为一陡坡,植被梯级生长且层次分明,接近坡顶的 植被遮挡了坡下植被靠坡面一侧的阳光,植被向光性表现为向坡下和朝天生 长; c、地处背风坡,焚风效应影响,风从坡顶吹向坡下,影响树枝生长方向; d、植物幼苗期,受地球重力作用影响,植物生长素集中在树干下部;又在 植被形成之初,根系不发育,固结土壤的作用弱,坡地土壤疏松,受重力、 流水等作用影响易发生蠕动,使得植被跟着发生倾斜。随着植被的生长,根 系固土作用加强,土壤不再发生蠕动,渐趋稳定,植被亦趋于稳定不再倾斜, 树干向光性表现强烈,笔直向上生长,形成下部弯曲,上部笔直的树干形态。 马刀树相态见图 21,图 22 第 21 页 共 25 页 ( 4)旗形树冠 旗树的树枝只向一个方向生长。其只在向坡下方向生长侧枝,外形像旗子 而得名。旗树树枝向坡下方向发展,下刮,向上一侧的树枝因蒸发大而枯死。 见图 23 第 22 页 共 25 页 三、土壤环境三、土壤环境 (1)红黄壤: 分布在海拔 800 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有明显的脱硅富铅化作用,剖面 具明显的淋溶淀积层,ph5 一 6,盐基饱和度小于 50%粘粒部分硅、铁、铝率 小于 2。分棕红壤、黄红壤和红壤性土三个亚类。 (2)黄棕壤: 分布在 800 米以上垂直带谱中,本县只在北部大幕山和南部九宫山分布着 山地黄棕壤一个亚类,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本地带雾大、 雨多而阴湿、土壤有机质积累多,表层有机质可达 5%以上。土壤呈酸性,阳离 子代换量为 10 毫克当量百克土以下。该亚类分四个土属。 (3)草甸土: 是直接受地下水浸润,在草甸植被下形成,分布在九宫山海拔 1200 米以 上,自然植被为蒿杆、茅、草等一类禾本科植物,人工栽培有台湾松,黄山松, 由于该地段气温低、湿度大,表层有机质丰富。该土类仅有山地草甸土一个亚 类。 第四章第四章 资源利用与保护资源利用与保护 一、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一、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植物种类: 森林树种有 80 料,占全国木本植物总科的 45, 204 属占 16.03%;90 种, 占 5%,裸子植物有银杏科 1 属 1 种,松科 1 属 2 种,杉科 l 属 1 种,柏科 l 属 1 种,三类杉科 1 属 2 种,红豆杉科 2 属 2 种,被子植物中种类最多的 有九个科,蔷薇科 10 属 40 种,壳斗科 6 属 27 种,樟科 6 属 23 种,豆科 14 属 21 种,杜鹃科 6 属 14 种,马鞭草科 5 属 13 种,忍冬科 5 属 12 种,卫矛 第 23 页 共 25 页 科 3 属 12 种,大戟科 6 属 10 种。木本植物中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银杏、鹅掌 秋、香果树、钟萼木、篦子三尖杉。三级保护树种有:凹叶厚朴、青檀、红椿、 国家一类商品材的树种有银杏、柏木、南方红豆衫、樟树、紫楠、檫木、水青 冈等。 野生动物: 九宫山境内古树参天,竹林似海,奇峰高耸,深壑含幽,为野生动物栖息, 繁殖创造了天然的良好环境,境内鸟类有 83 种,分属 10 目,25 科,7 属,其 中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鸟类有“白颈长尾雉”,二级有“白鹇”; 三级有 “松雀鹰”等。 兽类,现在考察,有 6 目 15 科 36 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的珍惜兽种有 金钱豹,牙獐;二类有穿山甲、水獭;三类有小灵猫,豹猫等。 两栖类有小角蟾、天蟾蜍、无斑雨蛙、日本林蛙、泽蛙、绿臭蛙、黑斑蛙、花 臭蛙等,爬行类有乌龟、鳖、石龙子、蝉、北草晰、钝尾两头蛇、赤练蛇、巨 斑蛇、眼镜蛇、银环蛇等。 2007 年 8 月 1 日,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了九宫山自然保护区。旨在保护 九宫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持九宫山的生物多样性。 同时,当地居民,也充分利用了九宫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制作出各种土 特产及其工艺品,远销全国各地。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对策:二、旅游资源开发与对策: 九宫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境内幕阜山脉中段,始建于1 981 年,1994 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华中地区著名的避暑 胜地。总面积 196 平方公里。离 通山县城 58 公里。距武汉市 178 公里。九 宫山海拔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