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防治及肠道传染病监测ppt课件_第1页
霍乱防治及肠道传染病监测ppt课件_第2页
霍乱防治及肠道传染病监测ppt课件_第3页
霍乱防治及肠道传染病监测ppt课件_第4页
霍乱防治及肠道传染病监测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霍乱防治 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4年7月19日 一 、霍乱的流行病学 概述 l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 传染病。 l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 l是当前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 种。 特点 l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往往能 引起世界大流行。 l隐性感染较多,轻型病例较多,重型病 例若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病原学 l霍乱弧菌按O抗原不同,已分出155个O血清群 ,其中O1群和O139群可致霍乱。 lO1群霍乱弧菌有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和埃 尔托生物型。 l由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霍 乱或真性霍乱; l由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 副霍乱。 病原学 l革兰氏阴性杆菌。 l短小弯曲,无芽胞,菌体两端钝圆或稍平。 O1群霍乱弧菌无荚膜。O139群霍乱弧菌有一 层薄的荚膜。 l菌体单端有一根鞭毛,超过体长4-5倍。运动 极为活泼,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有如夜空 中之流星。 l繁殖速度快。 全球流行状况 l已经发生过七次世界性大流行。 l从1817年至1923年的一百多年间,恒河三角洲地 区的霍乱引发过六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先后波及 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l自1961年始,埃尔托霍乱从印尼迅速向外播散, 引起了第七次世界大流行,波及了五大洲的140多 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病例数在400万以上,至今仍 保持着大流行的态势,在流行史上是空前的。 我国霍乱流行的现状 l第七次世界大流行于 1961年经广东省阳江 市传入我国后,先后发生过三次大流行。 l第一次流行 19611964年。 l第二次流行19781981年。1981年以后,每 年的霍乱发病数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但总 体呈下降趋势。 l第三次流行19931995年。1993 年埃尔托 霍乱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全面再发,我国也受 到威胁。 我市面临的形势 l建国以来,我市一直未发现霍乱病例,但从全 国范围内看,霍乱分布广泛,每年都有发生或 局部流行,近几年周边省份都有病例报告。 l我市地处交通枢纽,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 ,提高防范意识,做好霍乱预防控制和应急处 理的准备工作,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流行环节 l、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l人感染霍乱反应有多种多样,总的来说 是感染多,发病少,轻症多,重症少。 l霍乱病人在发病期间可连续排菌514日 ,尤其重症患者吐泻物带菌较多,极易 污染环境,是重要传染源。轻型患者和 隐性感染者因缺乏特征性表现而不易被 发现,得不到及时隔离治疗,易造成霍 乱播散,成为更重要的传染源。 流行环节 l、传播途径:霍乱是经口感染的肠道 传染病,常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 蝇等传播,以经水传播最为重要 l、易感人群:人群对霍乱弧菌普遍易 感,但受胃酸及免疫能力的影响,多为 隐性感染(约占75%)。感染后可产生良 好的免疫保护,但O1群与O139群之间无 交叉免疫;人工免疫方面,目前尚未获 得较好效果的免疫制剂。 影响流行的因素 l1、自然因素:异常自然条件如洪涝水患等, 易使疫情扩散蔓延;干旱时水体一旦被污染易 引起暴发或流行。 l2、社会因素(更为重要):基层卫生机构的 健全程度、疫情报告是否及时、公共卫生设施 是否完善、防治措施是否落实以及人民群众的 文化卫生水平、自我保健意识、风俗习惯等均 直接或间接影响流行强度。 流行特征 l1、地区性:一般以沿海为主,特别是江河 入海口附近的两岸和水网地带。近年来 ,随着交通的发达、经贸的交流、人口 的流动,内陆和开放地区也时有霍乱的 发生、暴发和流行。 l2、季节性:与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在 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病,在我国发病季 节一般在511月,流行高峰在710月 。 流行特征 l3、易感性:各年龄组普遍易感,但老疫区 以幼儿较多,这是由于这些地区居民机 体免疫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缘故。 性别分布无本质差异。一般渔民、船民 、农民等发病较多。 l、外来性:近年来流动人口作为一个特 定群体,已成为某些地区主要发病人群 。 流行特征 l、传播方式: 近程传播:疫区的逐渐扩大,通过外环境的 污染(尤其是水体与食物污染)以及病人与 带菌者的扩散而实现。 远程传播:从一地传到另一地,通过轻型病 人、带菌者和在某种情况下通过食品的转移 而实现。 流行特征 l、流行形式:两种流行形式常常并存。 l暴发;多见于新疫区,常常是水型和食 物型。 l迁延型散发:多见于老疫区,病例间不 易找出明显关联。 临床表现 l潜伏期可从数小时至5天,一般为12日 。 l根据病情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型, 一般轻型多,重型少。 l典型病例的病程可分为以下三期:即泻 吐期、脱水期和恢复期。 l轻型病例 起病较缓,大多数患者仅有轻 度腹泻,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 样便,个别带粘液或血性。一般无发热 、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临床表现 l中、重型患者 起病突然,多以剧烈腹泻 开始,继以呕吐,多无腹痛,亦无里急 后重。每日大便十数次或更多。大便性 状初为稀便,后即为水样便,以黄水样 或清水样为多见,少数为米泔样或洗肉 水样。大便镜检无脓细胞。有恶心、呕 吐,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初为食物残 渣,继为水样。一般无发热,部分儿童 患者可有低热。 治疗原则 l1、 按甲类传染病隔离治疗。危重病人应先就 地抢救,病情稳定后送往指定的隔离病房。确 诊与疑似病例应分开隔离。 l、 轻度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 l、 中、重型脱水病人,须立即进行静脉输液 抢救,待病情稳定、脱水程度减轻、呕吐停止 后改为口服补液。 l、 补液的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 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至粪便培养检查转阴。 监测 l监测是预防和控制霍乱流行的重要手段,监测 包括对人群的监测、对水源的监测及对食品卫 生的管理与监测。 l(一) 对腹泻病人的监测 肠道门诊是对人群监测的重要手段。 (二) 重点人群监测 海、水产品加工销售人员 (三) 外环境监测 水源、其他外环境 (四) 食品监测 食物,海、水产品 流行前的预防措施 l1、确保安全用水和搞好环境卫生 l2、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 l3、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l4、医疗机构开设肠道门诊 l5、疾控机构加强霍乱监测工作 l6、加强疫情报告工作 l7、加强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 l8、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专业队伍素质 流行时的控制措施 l1、加强疫情报告(医疗、疾控) l2、加强病人的管理(医疗) l3、做好疫点、疫区处理(疾控) l4、做好暴发疫情处理(疾控) 1、疫情报告 l医疗卫生单位在发现霍乱病人或疑似病 人时,应一面及时处理一面按规定2小时 内网络直报。 2、病人管理 霍乱病人的隔离消毒 l霍乱病人要就近有条件医院隔离治疗。 l隔离病房应和其它病房隔开,有单独出 入门户,入口处放置消毒脚垫和洗手消 毒液、水,离开时必须洗手消毒。 l远离地面水源,有专用厕所和便器。 l确诊和疑似病例分室收治;减少陪护, 固定陪护;隔离病区单独出入,专人看 守,严禁无关人员出入。 l病人吐泻物、废弃物应严格消毒。 l病人食具、用具要随时消毒,转院、出 院、死亡要进行终末消毒。 l消毒药品:漂白粉、漂白粉精、过氧乙酸等 主要用于饮水消毒、疫点消毒、病房及病人排 泄物处理,工作人员自身防护。 l消毒用具:喷雾器、消毒桶(缸)、刻度量 杯等。 l防护用具:消毒工作服、隔离衣、帽、口罩 、长筒胶皮手套、胶靴、毛巾、肥皂、刷子等 ,主要用于病房消毒、疫点消毒、尸体处理等 。 死亡病人的处理 l霍乱病人死后必须将尸体立即消毒,就近火化 l尸体用0.5%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或清洗,口、鼻 、肛门等开放处用浸有消毒液的棉花堵塞 l特殊情况或没有火化条件的地区,应在尸体上 下及两侧撒上新鲜石灰,然后盖棺封闭或用布 包紧,选择远离水源地势高处深埋 l处理尸体的人员工作完毕后要消毒双手 l劝阻死者家属举行丧宴活动,并加以监督指导 3、疫点、疫区的处理 l疫点:是发生霍乱传染源的地方,以 出入同一门户的住户或与传染源在生 活上有密切关系的若干户定为疫点。 l疫区:以疫点为中心并根据疫点的位 置和交通情况,在农村以一个或几个 (乡),在城市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 或街道办事处为范围规定疫区。 疫点的处理 l早、小、严、实 (时间要早、范围要小、措施要严、落在实处) l隔离治疗传染源 l疫点的消毒处理 l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疫点内所有人群流调、采样、服药、观察 l疫点的解除 每日粪检,连续两次阴性或5日内无新发病例出现 l特殊情况实施疫点封锁 疫区的处理 l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 l饮水消毒和环境消杀 l食品和集贸市场的管理 l疫情检索 l停止大型集会和聚餐活动 l疫区的解除 最后一个疫点解除后5天无新发病例,解除 疫区。最后一个疫点解除后5天无新发病例 ,解除疫区。 二、肠道门诊 l1、目的:及时发现、处理霍乱病人,避 免造成疾病扩散蔓延。 l2、对象:各级医疗单位 l3、时间:每年510月(重点地区常年开设) l4、设置:门诊应单独设诊疗室、观察室 、药房以及专用厕所,指派专(兼)职 医、护、检人员,配备专用医疗设备、 抢救药品、消毒药械,制定有严格的工 作制度和隔离消毒制度。 l诊疗室:专用诊室,有标志牌,专人坐诊,配 有消毒剂,废物消毒缸、污物桶、洗手设施、 清洁用品(拖把、抹布、消毒垫等),并执行 消毒措施。 l观察室:用于对中、重型腹泻病人在门诊留观 治疗抢救。 l厕所:腹泻病人专用,配有消毒剂、清洁用品 、污物桶,排泄物和呕吐物做到先消毒后排放 。 l诊疗室、观察室、厕所应相对集中,不应相距 太远。 l药房(或专用取药窗口):备有补液、抗菌等 抢救药品。 l医、护、检人员:必须经过霍乱防治专业培训 ,无病例可兼职,有病例必须专职,并且配备 专用医疗设备、抢救药品、消毒药械,不能与 急诊科共用。 l5、登记:专册登记。门诊登记内容至少包括 :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业、详细 住址、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主要症状、体征 、初诊印象、治疗方法等。对抢救治疗及留床 观察的病人应另做详细病历记录。如遇外地病 人,应登记原省市县详细住址、单位以及现时 投宿旅店。必须防止因登记不详、字迹不清而 延误疫情处理。检验登记内容至少包括:姓名 、性别、年龄、收样日期、检验日期、粪便性 状、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报告日期等。 肠道门诊腹泻病人就诊登记表 编 号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收 样 日 期 检 验 日 期 粪 便 性 状 悬 滴 试 验 细 菌 培 养 检 验 结 果 报 告 日 期 检 验 者 备 注 肠道门诊监测粪便标本细菌检验登记表 编 号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收 样 日 期 检 验 日 期 粪 便 性 状 悬 滴 试 验 细 菌 培 养 检 验 结 果 报 告 日 期 检 验 者 备 注 l6、检测:对病人粪便进行细菌培养是发 现霍乱病人的关键措施。 l必须做到“逢泻必检”,医疗机构至少 做到快速检测,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防止标本污染。 l霍乱快速检测:试纸条 悬滴、制动 试验 实验室要求 l实验室:一个无菌间或无菌台,一个准备间; l基本装备:冰箱、培养箱、水浴箱、显微镜、消 毒锅、普通天平、烤箱、普通离心机各一台; l基本器械:细菌培养皿、13100mm试管、试管 架、玻璃片、接种环、不同刻度滴管、吸管、烧 杯、量筒、电炉等; l诊断用品:O1群、O139群诊断血清、各种培养基 。 l7、报告: l必须做到“逢疑必报”,医疗机构快速检测的 霍乱疑似病例,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当 地疾病控制机构。 l检出的其他传染病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 求上报。 l8、转院: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 ,派医护人员专车陪送转院。 l9、监督: l卫生监督机构有对肠道门诊进行监督检 查的职责; l疾病控制机构有对肠道门诊进行技术指 导的职责。 三、霍乱监测 1、 监测目的 l通过肠道传染病监测,及时掌握我市以 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 行规律,了解监测时间段内肠道传染病 流行毒株的变化情况,提高预警能力。 为迅速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和指导 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避免疫情传播蔓延 。 2、监测点确定 l市疾控中心监测哨点医院为市中心医院、市人 民医院、市中医医院。 3、监测时间及对象 l每年5月1日-10月31日,监测在哨点医院肠道 门诊就诊的感染性腹泻病例,市级监测200人 以上,县级监测100人以上,注意在药物治疗 前采集粪便标本。 4、监测内容和方法 l(1)疫情监测 主动到肠道门诊搜索疫情,并执行霍乱周 零报制度,每周一电话逐级上报霍乱疫情。 l(2)病原学监测 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先做悬滴、制 动试验,再增菌培养,进行霍乱弧菌、沙门氏 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菌种分离鉴定 。 肠道门诊监测病例采样记录表 采样时间编号 姓名年龄性 别 粪便性状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H7感染性腹泻 l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 感染性腹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 严重的肠道传染病。该病可引起腹 泻、出血性肠炎,继发溶血性尿毒 综合症(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TTP)等。HUS和TTP的病情凶 险,病死率高。 lO157:H7大肠杆菌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的主要血清型。 l传播途径以粪口传播为主,也可通过 密切接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