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治疗肝衰竭 永嘉县中医医院 谢冬梅 2013-10-271 肝衰竭定义 n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 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 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 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 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2013-10-272 病 因 2013-10-273 病毒性肝炎所致 n由HBV导致成重型肝炎占81%,HAV仅占1 6%,HCV致重型肝炎各地区报道不一,约13% 44%;HEV仅在感染妊娠妇女时易发生重 型肝炎,可达20%; n而两种或以上肝炎病毒混合感染时也是造 成重型肝炎的重要原因,约50%以上。 2013-10-274 分类及定义 2013-10-275 治 疗 n内科综合治疗 1.一般支持治疗 2.病因治疗 3.其他治疗:激素、HGF、微生态、 4.防治并发症:脑水肿、肝性脑病、感染、低钠血 症及顽固性腹水、肝肾综合征、出血、肝肺综合征 n人工肝 n肝移植 n中医药疗法 2013-10-276 古籍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 n“急黄” 、“ 瘟黄” 、“ 肝瘟”、“血证” 、“昏迷” 、“谵妄” n诸病源候论急黄候: “ 脾胃有热,谷气 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 喘,命在顷刻,故云急黄也。” n金匮要略: “ 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诸 病黄家虽多湿热, 经脉久病不无瘀血阻滞也。 ” n诸病源候论云: “ 血瘀在内,则时时体热 而发黄。” 2013-10-277 古籍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 n杂病源流犀烛“又有天行疫疠以致发黄,俗称 之瘟黄,杀人最急,蔓延亦烈。” n医宗金鉴“又有天行疫疠发黄,名曰瘟黄,死 人最暴也。” n陆渊雷: “ 胆汁淤滞, 以发生黄疸, 谓之瘀热以行” 。 n古代医家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其发病是由疫毒、瘀 热壅盛, 熏蒸肝胆, 侵犯脾胃致气血瘀滞;或气血 不足, 阳气衰败;或疫毒化火, 迫血妄行;或脏腑 气阴耗竭而成。 2013-10-278 当代医家认识 n关幼波 “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需解毒 ,毒解黄易除” 。 n钱英认为乙型慢重肝的首要病因是毒邪,毒损肝体 、毒瘀胶着, 肝脾肾严重受损,是该病危重难愈的 重要原因,欲救肝体必先“解毒化瘀,截断病势” 。 n周仲瑛:湿热疫毒。 n谌宁生:慢重肝症状千变万化,其病因病理不外“ 毒”、“瘀”两字,且二者互为因果;热毒为患,导 致血滞成疾;“久病入络”,“久病必瘀” 在内有瘀血 的情况下,热毒更易与之胶结,治以解毒化瘀为法 。 2013-10-279 当代医家认识 n毛德文提出了慢重肝“ 毒邪病因” 学说:毒为致病 之因,贯穿于疾病的始终,瘀、痰为病变之本, 并且毒与瘀、痰又可互为因果,“瘀”、“痰”胶结 为本病基本病机病理。 n因此,当代医家主要认为毒为致病之因,瘀为病 变之本,毒与瘀又互为因果;毒虽为致病之因, 毒盛则必导致瘀盛,而瘀盛必定生毒,从而加重 肝脏血瘀病变,形成恶性循环致瘀毒胶结难解的 局面。 2013-10-2710 当代医家认识 n姜春华据内经“上工救其萌芽”思想,独 创“快速截断”法则治疗重型肝炎,此法则包 括清热解毒、通腑攻下、凉血化瘀三个具 体治疗方法。广犀角三钱 桃仁三钱 生 地一两 虻虫三钱龙胆草三钱 丹皮四钱 连翘四钱 黑豆一两 对坐草一两 黄连 二钱 茵陈一两 栀子三钱 田基黄一两 生军八钱 茅根一两 2013-10-2711 当代医家认识 n周仲英治疗重肝六法: 清热去湿,治有主次; 清热解毒,当分气血 腑实热结,主以通泻; 瘀热相搏,凉血化瘀 利水逐水,缓急有别; 热毒内陷,开闭防脱 n谌宁生自拟解毒化瘀汤(蛇舌草、茵陈、赤芍、 丹参各30g, 田基黄15g, 栀子、 郁金、菖蒲、 木通各10g,枳壳6g,甘草5g、生大黄1015g(后 下)和凉血化瘀汤(略)。 2013-10-2712 辨证论治1 n毒热炽盛型:表现为高热,黄疸急起、色 泽鲜明、迅速加深,烦渴,呕吐频作,脘腹 胀满,尿赤短少,大便秘结,燥烦不安,失 眠难睡,舌质红,苔黄厚或黄糙,脉弦、滑 数或洪大。 n热毒入营型:表现为发热口渴,目黄、身 黄如金,食欲差,乏力,尿少,大便秘结, 初起齿鼻衄血,少腹满,肌肤瘀斑,继之出 现呕血、便血,甚或神昏谵妄、昏迷,舌苔 秽浊,舌质红绛,脉弦细数。 2013-10-2713 辨证论治1 n热入心包型:表现为身黄如金,其病急骤,变 化迅速,躁动不安,甚则狂乱,或精神恍惚,或 神昏谵语,衄血,皮下斑疹或瘀斑,舌苔秽浊, 舌红绛或舌体卷缩,脉弦细而数。 n痰浊蒙窍型:表现为黄疸深重,色泽晦黯,伴 胸脘胀满,倦怠乏力,恶心呕吐,呃逆不止,腹 部膨隆胀大,身热不扬,神志昏蒙、时明时昧, 喉中痰鸣,尿少尿闭,舌苔白腻或淡黄垢浊,舌 质黯红,脉濡滑。 2013-10-2714 治 疗 n毒热炽盛证,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方 药选茵陈篙汤合黄连解毒汤或甘露消毒丹。 n热毒入营 (血 )证,治法为清营解毒,凉血散 瘀;方药选犀角地黄汤合清营汤化裁或清瘟 败毒饮化裁。 n热入心包证,治法为清热解毒,凉血醒神; 方药选清营汤化裁合安宫牛黄丸或解毒化疲 汤合安宫牛黄丸。 2013-10-2715 治 疗 n痰浊蒙窍证,治法为化湿除浊,涤痰开窍 ;方药选营蒲郁金汤化裁或温脾汤化裁合 苏合香丸。 n寒湿发黄证,治法为温阳散寒,健脾化湿 ;方药选茵陈术附汤化裁或茵陈四逆汤化 裁。 2013-10-2716 辨证论治2(刘成) n痰浊、瘀血、邪热内结是基本病理,邪蒙 清阳是基本病机,祛瘀化痰开窍是基本治 则。基本方:茯苓、石菖蒲、制大黄、姜 半夏、陈皮、胆星、丹参、郁金、竹茹、 枳实、甘草。 n分型论治:痰浊内闭-菖蒲郁金汤;痰火扰 心-黄连温胆汤合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浊 阴上闭-温脾汤合苏合香丸;阴阳两竭-生脉 散或参附龙牡汤。 现代中医肝脏病学 2013-10-2717 辨证论治3 n瘀热发黄证,治法为凉血活血退黄;方药 选赤丹退黄颗粒 (赤芍 30g、丹参 20g、葛 根 10g、瓜蒌10g) n湿热发黄证,清热解毒利湿;复方茵陈汤 加减(茵陈30-60g、栀子12g、黄芩6g、大 黄10g、炒白术30g、甘草6g) n气虚瘀黄证,益气解毒化瘀,扶正解毒化 瘀方加减(炙黄芪15-30、虎杖30-60g、茯 苓30g、地耳草30g、丹参30g、益母草30g、 猪苓20g、炒白术30g ) 2013-10-2718 辨证论治3 n阳虚瘀黄证,温阳健脾解毒;温阳退黄方(茵陈 15-30、白术10、炮附子10、白蔻仁10、赤芍50) n阴虚瘀黄证,滋阴补肾解毒,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15山茱萸10淮山10茯苓20泽泻10丹皮10丹参30 益母草30) n加减:高度腹胀者,加莱菔子30g、沉香6g ;食欲 不振者,加鸡内金 20 g或焦三仙各10g;恶心呕吐 者,加陈皮15g、姜半夏15g或竹茹15g;腹泻便塘 者,加薏苡仁30g、猪苓20g;鼻衄或肌肤瘀斑者 , 加紫草30g、白茅根15g。 2013-10-2719 辨证论治4(胡义扬) n热入心包清瘟败毒饮、清营汤加安宫牛 黄丸或至宝丹。 n湿浊内闭菖蒲郁金汤或加苏合香丸。 n热结胃肠增液承气汤或白虎承气汤。 n阴虚阳亢羚羊角汤或加紫雪丹。 n阴阳两竭生脉散或参附龙牡汤。 2013-10-2720 辨病论治(毛德文) n急性,清热解毒、化瘀退黄、豁痰醒神;用解毒 化瘀方 (白花蛇舌草15g、赤芍50g、大黄15g (后 下)、茵陈30-50g、菖蒲 15g、郁金15g ) n亚急性,清热解毒、化瘀退黄、益气健脾;用解 毒化瘀方 (白花蛇舌草15g、赤芍 50g、大黄15g (后下)、茵陈 30-50g、白参10-15g、米仁30g ) n慢性,清热解毒,化瘀退黄,滋补肾元;解毒化 瘀方 (白花蛇舌草15g、赤芍 50g、大黄15g (后 下)、茵陈 30-50g、白参10-15g、炮附片5-10g(偏 阴黄)或山药30-50g(偏阳黄) 2013-10-2721 中成药 n安宫牛黄丸 n至宝丹 n紫雪丹 n苏合香丸 n神犀丹 2013-10-2722 醒脑静注射液 【成份】麝香、栀子、郁金、冰片。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开窍 醒脑。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肝昏迷,热 入营血,内陷心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 ,舌绛脉数。 2013-10-2723 清开灵注射液 n【成 份】胆酸 珍珠母 猪去氧胆酸 栀子 水牛角 板蓝根 黄芩甙 金银花 【性 状】 本品为棕黄色或棕红色的澄明液体。 【适 应 症】 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 神志不清,亦可用于急、慢性肝炎,乙型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烧 ,以及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见上述证候者。 【规 格】 10支*2ml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一日24ml。重症患者静脉滴注:一日2040ml, 以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或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 【不良反应】 (1)本品偶有过敏反应,可见皮疹、面红、局部疼痛、过敏 性喉头水肿等, 少数患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休 克症状。 (2)本品偶可引起消化道反应,表现为胃部不适,腹痛,恶心, 呕吐。 (3)本品偶可引起输液反应,表现为寒战、发热、胸闷、抽搐等现 象。 (4)另有其他不良反应,表现为发冷、发抖、头晕、无力、惊厥、头 痛等现象。 2013-10-2724 中药保留灌肠 n毛德文:醋制大黄30g、乌梅30g,煎制成 200ml/瓶的灌肠液备用;应用时加温至30一 40用50ml注射器抽取,连接 14 号肛管,润 滑前端,患者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20cm,将肛 管轻柔插入直肠20-25cm,缓慢注入药液,使药 物在肠内尽量保持2h以上 ,1一2次/天 ,7 天 为l个疗程。 2013-10-2725 中药保留灌肠 n方典美等:苦参、菊花、紫花地丁、红藤各30g, 连翘15g n马素平等:生大黄30g,枳实15g,厚朴15g,败酱 草30g,大腹皮30g n吴云忠等:大黄60g,芒硝20g,乌梅30g n刘国英:生大黄30g,枳壳15g,厚朴15g,蒲公英 30g,乌梅30g n报道中频率高的药物(按序):生大黄、 厚朴、 枳实、乌梅、赤芍、茵陈、蒲公英、丹参、茯苓 、败酱草、芒硝、煅牡蛎、虎杖、紫花地丁、大 腹皮、石菖蒲、黄芩、黄连、水牛角 2013-10-2726 我院用方 n肝病8号方:大黄15g、生地、赤芍、蒲公英 各30g、枳实、厚朴各10g。加减:腹胀明显 者加槟榔15g;黄疸明显者加茵陈30g;神志 不清者加胆星、石菖蒲各15g;阴虚者加玄 参15g倍生地用量;阳虚者加附子10g。 2013-10-2727 治未病 n未病先防早期中医药介入,把好重症 化倾向期的关。 n既病防变肝衰竭早期中医药干预及变 证防治。 2013-10-2728 大 黄 n苦,寒。入大肠、脾、胃、肝、心经。泻下攻积,清热泻 火,凉血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 n杀菌,减少氨等有毒物质产生和吸收;护脑、护肝、止血 等。 n刘建国、许波良:以生大黄粉 1 0 克、大黄炭粉 1 0 克、 食醋 5 0 毫升、温 开水 5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